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详解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汇总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汇总1、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a b c d(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______图和______图.(4)在上述(a)与(c)图中,控制______和______相同,研究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______法.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如表数据:m/kg 0.1 0.2 0.3 0.4 0.5 0.6 0.7G/N 0.98 1.96 2.94 3.92 4.90 5.88(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和.(2)分析如表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0.7kg时,它受到的重力是N.(3)以下四个图象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3、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

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

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__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__________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花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5、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再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小卡片所受重力忽略不计)(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如乙图所示,松手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

八年级下册实验总结实验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2.改变小车阻力大小的方法: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时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4.转换法的应用: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后,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距离的远近来比较阻力的大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阻力越小5.科学推理法的应用: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6.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总结结论: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越远7.推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8.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9.小车最终在水平面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力(阻力)的作用10.小车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从斜面滑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在水平面上由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11.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的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作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且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2.判断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时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小车的机械能全部克服阻力做功,所以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均相等13.实验评估:多次测量过程必须保证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且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变14.测量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15.利用本实验装置还可进行的实验: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实验结论:①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在水平面上运动得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②若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2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2.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块对接触面的压力,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6.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先标出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接各点7.分析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定量关系: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9.实验方案设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将木块平放、竖放、侧放,比较木块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10.实验评估:(1)得出“接触面积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的错误结论的原因:没有控制压力不变;(2)得出“物块运动的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的错误结论的原因:木块做变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的可能原因:①没有匀速拉动木块;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4)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滑动摩擦力,因为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11.实验存在的不足(1)不容易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2)弹簧测力计在运动中不方便读数,误差较大12.实验改进优点(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拉动长木板,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①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②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13.摩擦力大小的判断(1)逐渐增大拉力,木块始终静止:摩擦力变大;(2)物体在相同水平面加速、减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3)只改变接触面积: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14.实验结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实验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器材(1)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2)质量相同的若干钩码:改变力的大小(3)用小车或卡片及较光滑水平面的原因: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4)卡片的作用:卡片方便剪开,便于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5)选用质量较轻的卡片的原因: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保证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大小相等:保持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改变两端托盘里钩码质量,判断小车或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2)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保持两边钩码质量相同,扭动小车或纸片,观察小车或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保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边钩码质量相等,用剪刀剪开纸片,观察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选择静止作为研究状态的原因:操作方便,便于观察实验现象4.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9.评估选用不同实验器材对实验的影响:评估用木块、小车、轻卡片、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实验 4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2.主要实验器材:海绵、小桌、砝码等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压力大小一定,改变受力面积大小,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控制受力面积大小一定,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5.比较不同条件下海绵的凹陷程度,总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6.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7.选用海绵的原因:海绵易于变形,实验现象明显8.替代海绵的材料:沙子、橡皮泥等较易发生形变的材料9.压强大小的比较:海绵凹陷程度越深,压强越大10.实验方案评估: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错误结论的原因:没有控制压力不变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①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 5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实验前U形管液面应调平:若不相平,可能是软管中有气体,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使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2.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两边液柱是否变化,若液柱明显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相同深度,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5.比较不同条件下U形管压强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总结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6.液体压强的计算(用公式p=ρgh)7.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的关系:无关8.判断U形管是否为连通器:U形管不属于连通器9.实验现象分析(1)探头移动方向的判断:改变液体密度,为使液体压强不变,若密度增大,探头应向上移动;若密度减小,探头应向下移动;(2)保持深度不变,将水换成盐水,U形管两侧高度差的变化情况:变大10.判断深度和液体密度均不同时能否进行探究:不能,因为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11.应用实验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实验结论: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都相等;③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④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实验6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2.测量浮力大小的原理:称重法(F浮=G-F示)3.实验材料的选取:(1)物体体积的选取:体积稍大些,浮力变化明显,便于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2)液体体积要适量:能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最大体积,且物体不能接触到容器底部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密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使同一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内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8.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使结论具有普遍性9.根据浸没前后浮力的变化总结结论10.F示-h图像(如图甲)、F浮-h图像(如图乙)分析:随着物体逐渐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不断减小,浮力变大,物体完全浸没后,所处深度不断增加,测力计示数不变,浮力不变1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使体积相同、重力不同的物体分别浸没在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2.实验误差分析:若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拉力,再测量物体的重力:所测浮力偏大14.实验方法的改进(如图):实验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物体悬在空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水,可以保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方便读数15.F浮=ρ液gV排的应用(注:物体完全浸入液体或水中时,各物理量的计算)实验结论: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和物体的密度及重力无关;②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实验7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测量浮力大小的原理:称重法(F浮=G2-F)3.测量G排的原理:利用G总-G杯计算4.溢水杯中水量要求:溢水杯中必须装满水,以保证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5.实验主要步骤:(1)测出空桶的重力G1和物体的重力G2;(2)将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拉力的大小F;(3)测出桶与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G;(4)比较G2-F与G-G1是否相等8.多次测量的目的和方法(1)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2)方法:换用不同液体、不同物体多次测量10.分析F-h图像:随着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后,物体继续下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11.误差分析:(1)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浮力,再测物体的重力:物体沾水所测重力偏大,所测浮力偏大;(2)先测桶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再测桶的重力:所测桶沾水重力偏大,所测排开液体的重力偏小;(3)溢水杯中未注满水,所测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偏小12.实验方案评估:只将物体一部分浸在水中,同样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13.阿基米德原理的利用:计算浮力、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等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实验8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2.主要实验器材的作用及使用:(1)两个不同质量的钢球;(2)斜面:让钢球在某一高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钢球在水平面上的动能;(3)水平面:使钢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反映钢球动能的大小;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保持质量不变,改变运动速度,具体做法是让两个质量相同的钢球从斜面上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2)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控制运动速度相同,改变质量,具体做法是让两个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5.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6.让钢球从同一位置处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控制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9.根据两个钢球的质量、在斜面上的高度和它们分别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总结结论10.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总结动能大小受速度和质量哪个影响大:速度对其影响较大11.比较木块在水平面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同12.钢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钢球具有惯性13.木块在水平面上最终会停下来:受到摩擦力(阻力)的作用14.实验中的能量转化:小球加速下滑时或下降时主要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木块被撞后运动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5.实验评估:(1)探究过程是否满足控制变量法的要求(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不能比较木块通过的距离,无法完成实验16.实验改进(1)实验中木块被撞出了水平面,重做实验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注意控制变量)①换用更长的水平面进行实验;②减小钢球的质量;③减小钢球下滑的高度(2)木块在水平面滑行距离太短:减小木块的质量或增大钢球由静止释放的高度实验结论:①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②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③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实验9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中杠杆平衡状态的判断:处于静止状态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3.支点处于杠杆中点的目的: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实验前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方法:左高向左调,右高向右调注:实验进行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8.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9.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F1L1=F2L210.判断在杠杆两端加减或移动钩码后杠杆的状态:若F1L1≠F2L2,则哪边的乘积大,杠杆哪边降低11.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1)为了使杠杆平衡,判断钩码的移动方向和距离或增、减钩码的数量;(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力、力臂12.将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可以直接读出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13.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如下图),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及原因:(1)现象: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2)原因: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逐渐变小14.实验评估:(1)杠杆一端多处悬挂钩码进行实验:力臂过多,实验操作不够简便;(2)支点没有在杠杆中点时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杠杆自重对实验有影响;(3)在杠杆的支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垂直于杠杆向上的力是否影响杠杆的平衡:不影响,这个力的力臂为零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实验10-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主要测量仪器及其作用:(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物体;(2)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距离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2.测量拉力的方法:使物体匀速上升,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吊重物重力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高度相同,改变物重;(2)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质量和高度相同,改变动滑轮的重力4.承担重物绳子段数n的判断5.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s=nh8.根据实验数据判断选用的滑轮组:根据拉力移动的距离和重物上升的高度计算出n,然后进行判断9.根据数据计算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物10.根据数据计算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11.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1)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重力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2)使用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重力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低;(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及滑轮组的绕绳方式无关12.表格错误数据分析:①刻度尺、弹簧测力计读数错误;②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判断错误,导致距离算错13.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小机械间的摩擦14.随着物重增大,额外功变大的原因: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15.实验评估:(1)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读数:忽略了摩擦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测出的数据误差较大;(2)去掉刻度尺:利用η=G/nF×100%仍可计算出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结果更精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 压强 实验专题三 压强的实验探究与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九章 压强 实验专题三 压强的实验探究与测量
返回
返回
(7)提出提高该种测量大气压值精确度的一条建议:采__用_小__活_塞____ _(或__涂_上__润_滑__油_等__)____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返回
5.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小俊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厚玻 璃板、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具 体实验步骤是:
返回
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0 cm2; ②用弹簧秤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为0.5 N; ③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玻璃板上,排尽吸盘内空气;
返回
(5)在步骤(2)中,由于注射器针头处的空气不能全部排尽,会 导致测量的大气压值偏___小_____。
返回
(6)在步骤(3)中,如果弹簧测力计在拉动过程中已经达到了量 程,还没有达到读数的条件,则可以更换( C ) A.容积更小的注射器 B.容积更大的注射器 C.直径更小的注射器 D.直径更大的注射器
返回
(2)步骤二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 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装__置_漏__气________。 (3)小金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 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得__出_普__遍_____ _性__的_结__论________。
返回
(4)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同种液体的同深度处,使用不同的压 强计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完全相同。小明猜想可能 是实验时U形管没有__竖__直____放置;小强则认为可能是U形管 中初始液面没有在中间0刻度线,这种说法是__错__误____(选填 “正确”或“错误”)的;小华认为可能与金属盒的橡皮膜安装
返回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 关系: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海绵的凹陷程 度;(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保持压力大小 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实验专题四 浮力的实验探究 习题课件(附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实验专题四 浮力的实验探究 习题课件(附答案)
返回
(4)实验中由于握着测力计的手臂易晃动,导致测力计示数不稳 定,读数困难。请你写出一种改进措施:将__弹__簧__测__力__计__固__定__在__ _铁__架__台__上__,__通__过__改__变__铁__夹__的__高__度__来__改__变__金__属__块__浸__入__液__体__中_____ __的__体__积_____________。
返回
(1)为了观察物体逐渐放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弹簧测 力计吊着物体要匀速、缓慢下放,这是为了保证物体处于 __平__衡____状态。
返回
(2)铁块从位置 1→2→3 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变__小____,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变__大___;从位置 3→4 的过程中,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__不__变____,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不__变____。(均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返回
5.小明和小华各自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如图(a)所 示为小明实验的示意图,图(b)所示为小华实验的部分示意图。
返回
(1)在小明的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和量筒中 水面刻度值分别为V1、V2,浸没时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为 _F__1-__F_2__,若满足关系式__F_1_-__F_2_=__ρ_水 __(V__2_-__V_1_)g______时,则 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水的密度ρ水已知)。
船身会上浮一些;
密度有关;
常识3:人从泳池浅水区走向深 猜想3:与物体的
水区,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身体变轻
密度有关
返回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依次做了如下实验:
返回
①根据 A、B、C 的结果,可得猜想 1 是__正__确____(选填“正确” 或“错误”)的;根据 A、C、D 的结果,可得猜想 1 是错__误__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探究题知识点总结(第六、七章)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探究题知识点总结(第六、七章)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探究题知识点总结(第六、七章)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探究题知识点总结(第六、七章)实验探究题知识点总结:探究类:测量类:(1)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1)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2)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3)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探究导体上的电流和导体电压的关系。

(5)探究导体上的电流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1、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1)电路图:(2)记录数据:实验序号A、B间电压U1/VB、C间电压U2/VA、C间电压U/V(3)实验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电11.41.63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21.51.53端的电压之和。

31.81.23表达式:U总=U1+U2+…(实验要进行多次测量,灯泡要求换用不同规格,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探究并联电路电压关系:(1)电路图:(2)记录数据:实验序号L1两端电压U1/VL2两端电压U2/V总电压U/V(3)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个1333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两24.54.54.5端的电压。

3666表达式:U总=U1=U2=…(实验要进行多次测量,灯泡要求换用不同规格,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3、测量小灯泡、定值电阻的电阻:(1)电路图:(2)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原理:R=U/I方法:伏安法(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①数据表格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亮度电阻R/Ω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灯12.00.20暗10丝中电流越大,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

22.50.24亮10.4(灯泡电阻随灯泡两端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32.80.25更亮11.2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以便多测几组数据,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灯丝电阻不能求平均值: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而改变,不是因为实验误差造成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4)测量未知定值电阻①数据表格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R平均值/Ω1231.72.52.20.140.200.1812.112.512.212.3②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跟通入电流的多少,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节压强实验题专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节压强实验题专题(包含答案)

p=
=4 × 106Pa.
6
故答案为:( 1)乙;压力;( 2) 4× 10 .
2、凹陷程度
增大
受力面积
增大
压力
3、【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分析】( 1)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跟高度的关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
( 2)表二中圆柱体的材料和高度不变,横截面积在变,根据得出的压强的关系,可得出结论;

( 6)上面推导出 的表达式
(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6、如图所示的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已知正方形铁块 A最重,圆柱体铁块 C的底面积最小. 哪 个铁块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正方形铁块 A 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二:圆柱体铁块 C 的底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三:三个铁块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1) 以图中长方形铁块 B为研究对象, 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 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 是正确的. ( 已知铁的密度为ρ,长方形铁块的高度为 h,底面积为 S) 压强表达式的推导: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判断:由上面压强的表达式可知,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只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所以猜想 ________是正确的. (2) 利用海绵或其他简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上面的猜想.
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涛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
( c)所示.通过对图( a)、( 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内容分析说明本实验选自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本实验开展之前,教材内容已经介绍了“称重法”测量浮力和浮力产生的原因,因此本节安排这个实验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浮力的认识,同时巩固了初中物理中最常用的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而且为下一节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基础,减轻了下节“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内容,使教学难点分散,化难为易。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另外,学生分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懂得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测量方法;(3)会设计实验步骤,会选择实验仪器,能正确进行实验推理论证,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归纳总结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2)体会“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3)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目标分析说明探究实验,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因此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明确探究实验的主要过程,并且学会设计和进行实验操作,能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出实验结论,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专题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专题

图 乙八年级下物理实验专题一、密度1.小亮学习了测量密度的方法后,他试着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首先,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图甲),则接下来的做法是:将___________向________(左/右)调节。

(2)在烧杯中盛适量的液体,称出总质量如图乙所示,总质量为_______g 。

(3)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丙所示,其体积为________cm 3。

(4)最后称出烧杯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2g ,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 3。

下列属于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___________(A .判断商场中买的戒指是否用纯金制作,B .火箭升天)(5)联系到同学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偶尔会有打破量筒的情形,小亮觉得量筒是易碎品,能否设计新的量筒解决这个问题,试写出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术课上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动物模型时,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课后,他们取 了同一块橡皮泥,采用了两种实验方案,来测量橡皮泥的密度.方案一:选择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按图甲所示顺序正常进行.(1)由图可知:橡皮泥的质量是 ,橡皮泥的密度ρ= kg/m 3.(2)请你评估:这一实验过程测算出的密度结果将________(选填“偏大”、 “偏小” 或“准 确”),原因是____ ____.方案二:选择弹簧测力计(如图乙)、水和细线设计实验方案如下:a.用线系好橡皮泥,用测力计测出橡皮泥的重力G 1.b.将测力计吊着的橡皮泥浸没水中,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G 2.(3)则可知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ρ= (用所测量的符号表示).图 甲甲 乙(4)请你评价:在该方案中能不能较准确地测出橡皮泥的密度?答: (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二、力3、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曲线.(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的(填“正确”或“错误”).(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理由是:(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5、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和论证”等环节。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必考知识点讲解.doc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必考知识点讲解.doc

八下物理实验必考知识点一、探究二力平衡实验1、在探究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答:摩擦力2、你认为右图哪个实验更合理?答:甲,应为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效果影响大。

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答: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都可以判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4、实验中如何改变拉力的大小?答:通过改变秩码的个数,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大小.5、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答:改变拉力的方向6、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将纸板从中间剪开,观察纸板是否还处于平衡状态。

7、如何探究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答:把纸板转动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8、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大、方向、共线。

9、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10、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匀速运动状态不好控制1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丙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4)转换法应用:通过拉力的大小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5)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囿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用关。

三、探究力与运动关系实验:(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小车会滑下来?—™ ------------- 毛巾表面----- ---------- 棉布表面1、此实验让应让下车怎么滑下来?目的是什么?答: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来;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通过什么知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答:小车运动的距离,阻力越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一、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 t1、 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二、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例:1、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 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AB :固态(吸热升温)BC :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 :液态(吸热升温)DE :液态(放热降温)EF :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 :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专题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专题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专题解析【典例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选择如图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的个数。

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典例2】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木块放在(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盘里加砝码,当两盘砝码质量 .【典例3-真题】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

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所示),于【典例4】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通过调整砝码质量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典例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

(1)实验中需要通过调整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1、F2的大小;(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

松手后,小车保持平衡(填能或不能);【典例6】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通过调整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3)实验时,小明在利用甲装置实验时,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质量的砝码时,木块于静止状态。

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稍(4)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乙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典例7】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小明还进行如图乙所示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A 大小是否相等B 方向是否相反C 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 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C 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 小卡片容易扭转专题解析【典例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选择如图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难点解读(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难点解读(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难点解读(人教版)1.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①确定受力物体;②找出力的作用点;③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④在箭头的旁边标上力的名称和大小。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3.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5.重力是一种非接触力,抛出去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6.竖直向下是指向地球中心的方向,它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但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垂直向下”是指与某个支持面垂直而向下;当支持面是水平的,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方向才相同。

7.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因此,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的状态就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只能去推理,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一个单纯的实验结论,而是一个实验加推理的结论。

8.解读牛顿第一定律:①“一切物体”是说牛顿第一定律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

②“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理想状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二是物体所受各力的总效果为零。

③牛顿第一定律中“总”是指总是这样,没有例外;“或”是指两种情况必居其一,但不可能同时存在。

9.在解释惯性现象的有关问题时,可以分以下四步:①确定以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为研究对象;②分析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③分析受外力时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其他物体(或其他部分)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④确定由于惯性,研究对象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其他部分)的运动情况。

10.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等无关。

11.判断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的方法:①若这两个力满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②若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1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①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②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 必考实验详解02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 必考实验详解02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专题02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

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填“快”或“慢”)。

(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

(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通过符合逻辑的得出的正确结论。

(6)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不变的性质。

(7)小车运动过程中的阻力主要是摩擦力,本实验还告诉我们,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接触面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是。

(意思表述清楚即可)2.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

(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实验聚焦:压强计的使用(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实验聚焦:压强计的使用(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压强计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压强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会使用压强计。

二、实验器材
微小压强计(J2114型),小长方体木块。

三、实验原理
1.构造:U形管、彩色液体、金属盒、刻度尺、底座、胶皮管。

2.工作原理: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压时,U形管两液面出现高度向安徽,压强越大,高度差就越大。

四、实验过程
1.先用手指压橡皮膜,手产生的压强使压强计左管的水面下降,右管的水面上升,加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越大,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差越大。

2.橡皮膜向上、向下、向其他方向,用手指轻压橡皮膜,观察橡皮膜承受哪个方向的压强,压强差与两管水面高度差的关系,从而了解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3.将小长方体木块先后平放和竖放在橡皮膜上,使其与膜的接触面积不同,观察两管液面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论
在实验步骤3中,竖放时液面高度差比较大,平放时比较小。

小木块对膜的压力一定,由于接触面积不同导致压强不同,说明压强计测量的是压强,而不是压力。

六、注意事项
1.胶管与金属盒、U型管连接处要密封好,要不然误差大。

2.蒙在金属盒上的薄膜要绷紧不漏气。

3.金属盒应慢慢浸入液体中,防止U型管内液体溢出。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详细解析考点分析名师点评)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一、选择题(共9小题)1、S1和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两个小物块,m a>m 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A、S1在上,a在上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D、S2在上,b在上2、弹簧秤的弹簧断了,拆去断掉的较短部分,把剩下的较长部分弹簧仍装在原来的弹簧秤上,零点校正后,用它测力,结果()A、测量值比实际值大B、测量值比实际值小C、测量值和实际值相等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两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比较臂力的大小,他们拉同一拉力器的三根弹簧,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则()A、手臂粗的同学用的臂力大B、手臂长的同学用的臂力大C、两同学用的臂力一样大D、无法比较用的臂力大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的伸长量总与拉力成正比B、弹簧的长度总与拉力成正比C、在弹簧伸长量不是太长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D、在弹簧伸长量不是太长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5、一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若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的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A、测量值比原来的测量值大B、比原来的测量值小C、与原来的测量值相同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6、已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L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用公式F=k•△L表示,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一常数).现有两个轻弹簧L1和L2,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且k1=3k2,现按如图所示方式用它们吊起滑轮和重物,如滑轮和重物的重力均为G,则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L1:△L2为()A、1:1B、3:2C、2:3D、3:47、某弹簧秤中的弹簧断掉了一小段,如果重新安装并调零以后继续使用,测量值与原来的测量值相比较()A、测量值偏大B、测量值保持不变C、测量值偏小D、前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8、弹簧秤的弹簧一端断了一小段,将剩下的弹簧修复后重新调零.用这只修复的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值与没有损坏前的弹簧秤测量值相比()A、读数变大B、读数不变C、读数变小D、前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9、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A、B、C、D、二、填空题(共5小题)10、一弹簧在没有挂物体时长20厘米,当挂上一个重0.49牛的钩码时,弹簧伸长的长度是2厘米.若在弹簧下端再挂上2个0.49牛的钩码时,弹簧伸长的长度将是_________厘米.若将所有的钩码取下,用手拉弹簧下端,使弹簧长度变为28厘米(在弹性限度内),则手的拉力为_________牛.11、弹簧不挂物体时长为0.1米,受10牛的拉力时长为0.15米,这时没有超过它的量程,如果受6牛的拉力,弹簧的伸长量为_________厘米,这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_厘米.12、一根弹簧不挂重物长8cm,挂0.98N重的钩码长11cm,挂2.94N的钩码的弹簧长_________cm,此时弹簧伸长了_________cm.(在弹簧弹性限度内)13、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L0=10cm,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做出的F﹣X图象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_________cm.(2)当弹簧受到4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_cm.(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_.14、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内,弹簧的_________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三、解答题(共5小题)15、课外小组将塑料小桶中分别装满已知密度的四种不同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称它们的重,记录了下表数据液体密度(g/cm3)0.8 1.0 1.2 1.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6 1.8 2.0 2.2(1)通过分析此表,小红同学发现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规律,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象是下列的_________(选填A、B 或C ).(2)若小桶中盛满密度未知的液体时,弹簧秤的示数为2.3N,小红推算出了该液体的密度_________kg/m3.(3)小亮根据小红的发现,将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小桶改装成了一个液体密度计.使用时,只需将小桶中装满待测液体.就可从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的位置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请你帮他在下图中把液体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和最大刻度线向右延长.并标出相应的刻度值:16、如图所示,我们用手拉弹簧,它就会伸长;用手压弹簧,它就会缩短.针对影响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因素,请你提出一个猜想,并简述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法.(1)猜想:(2)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法:17、(1)用一把准确到0.1毫米的游标卡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1.243厘米,若改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钢尺去量这个物体,则测量结果是:(_________)A、0.11243米;B、0.1124米;C、0.112米;D、0.11米(2)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l(△l=l﹣l0),测量的数据如下表:(1)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l的关系是:_________;(2)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_________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范围只能达到_________N.18、拉弯的弓将箭射出去,撞在网球拍上的网球被弹回去,压弯的跳板将跳水运动员弹起(1)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_________.(2)这些事例涉及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_________.(3)小明看到跳水运动员被跳板高高弹起,思考“弹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提出猜想一: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猜想二:弹力的大小与长度有关,请你提出猜想三:弹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4)小明找来钢锯片、弹簧测力计、台钳来验证猜想一,用同一钢锯片按下图从左到右顺序做的三次实验(将钢锯片夹在台钳内,钢锯片形变量用末端侧移量x表示,钢锯片长度用L 表示)请对小明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_________.(5)小明又正确探究了弹力与钢锯片长度的关系,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形变量x/cm 长度L/cm 弹力F/N1 2 15 0.482 2 20 0.223 2 25 0.1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19、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表一:21*cnjy*com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1 2 3 4 5 6甲弹簧的长度/cm 6.O 9.O 12.0 15.O 18.O 21.O 24.O 表二: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1 2 3 4 S 6乙弹簧的长度/cm 6.0 7.5 9.O 1O.5 12.0 13.5 15.O(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_________;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________(选壤“大“或“小”).(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_________(选填“A”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_________测力计.(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通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附答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实验探究复习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一、重力、弹力与摩擦力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探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二力平衡条件5.牛顿第一定律二、压强、浮力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压强)2.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探究气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4、大气压强的测量5.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6.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三、简单机械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2.探究滑轮、滑轮组用力情况与各自特点3.轮轴与斜面四、功和机械能1.滑轮组机械效率2.斜面机械效率3.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

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 。

(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 .(3)分析与结论: . 二、弹簧测力计(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1重庆,第16题第(4)题)下图是量筒的测量情形,图l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

图143.(2011江苏无锡,第32题)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表一表二(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选壤“大"或“小”)。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专题讲解

图10实验专题 一、重力1、某校初二(1)班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某小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表一被测物体形状 重力 橡皮泥正方形4.8N 圆形 4.2N 三角形3.6N分析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的结论正确吗?请你对此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做出评价. 评价: .2、请利用一瓶矿泉水,设计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并完成下表。

(2003年江西省)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物理知识 示例将矿泉水瓶举起后松手瓶下落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一 实验二3、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 (kg) 重力G (N)比值G /m (N /kg)物体1 0.10.98 9.8 物体2 0.21.96 9.8 物体30.32.949.8(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二、测定物质密度实验 1、测质量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10所示,其中的错误是:(1) ; (2) ;(3) .2、测固体和液体密度1、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

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_ 克;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m 3,密度是__________.3、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 刻度线上;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15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g ;若烧杯的质量是20g ,则液体的质量是 g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5.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5.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5.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命题点:1. 温度计的选用、使用及读数方法(2021年2次、2021年1次)2. 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提高初温、减少水的质量)3. 实验装置中,烧杯上面加一纸板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水蒸发吸热,造成实验时间过长;如果加的是厚板会使烧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沸点提高,影响实验结果)(2021年1次)4. 气泡的变化(2021年1次、2021年1次)5. 撤去酒精灯加热,水中的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较高,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6. 分析数据和图像(2021年1次、2021年2次)7. 总结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2021年2次、2021年1次、2021年3次)8. 沸点及其与气压的关系(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2021年2次、2021年1次,2021年3次)9. 产生的“白气”(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10. 多次实验的目的(排除偶然性,使实验具有可靠性)实验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实验器材和材料】秒表×1,铁架台×1,大铁圈×1,小铁圈×1,酒精灯×1,石棉网×1,烧杯×1,温度计×1,中间带小孔的硬纸板×1,火柴,坐标纸,水.【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装置图,按自下向上的顺序安装实验器材.2.在烧杯里加入适量的冷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上沿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 3.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4.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5.实验过程中应边观察边记录,将时间和温度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6.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关系曲线. 7.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实验现象】刚开始给冷水加热时,不久,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而在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随着水的温度继续升高,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水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稳定了,即使继续加热温度也不改变.如果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很快停止.实验拓展:(1)由表格数据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时的大气压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_____(填物体变化名称)形成的.(4)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时烧杯中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3中的___图所示【易错警示】【例题】(2021・武汉)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 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 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 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 5、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 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 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 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 材料? 。 •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 现? 。 •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 •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 。
• 10、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 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 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 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 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 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3-4的过 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 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 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如 图),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cm2。 • (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 Pa。 (保留二位小数)
9、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 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 ),对浸在液体中的 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 数据。 •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 (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 m3。(g取10 N/kg)
7、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 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 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 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 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 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 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 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 “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 。
• 8、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 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 是 。 • (2)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 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 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8.2N。
实验专题训练
2014.6.28
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 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物体 物体1 物体2 物体3 物体质量m (kg) 重力G (N) 0.1 0.2 0.3 0.98 1.96 2.94 比值G/m(N/kg) 9.8 9.8 9.8
•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 是: 、 。 •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 是: 。
• 6、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 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 用到 ; (2)比较图中代号为 、 、 的三个图,可得 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 、 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 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 越大,压强 ; (4)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 出: 。
• 3、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 度 。 •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 力 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 而抽 象概括出来的。
• 4、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 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 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 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 (2)小明选择了图18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 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 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 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 (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 ). •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 ). •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 ). •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 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 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