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讲解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详细解析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详细解析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①称呼为何发生变化?能看出当时的作者怎样的特点?)【段析】简介阿长“是我的保姆”的身份,以及祖母、“我”对阿长的不同称呼和“我”对她有喜欢有憎恶的感情。
【品味】画线句点明长妈妈的职业及身份,表明她地位低下。
“我”对她的称呼的不同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了“我”先前的年幼无知。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后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②介绍阿长名字的由是否多余?为什么?)【段析】写“阿长”这个称呼的由,这是先前一个女工的名称,说明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她身份之低下。
【品味】“黄胖而矮”精练地描写出了长妈妈的体态特征。
叙述称呼由的前因后果,语言简练而条理分明。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足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絮说什么事,还竖起....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第二个手指,在空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梳理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梳理整体感知1、理解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理清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姓名。
第二部分(3-12段)简略叙述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
(背地里说人长短,睡相不好,阿长讲究许多繁琐的礼节和规矩。
)第三部分(13-29段)详细叙述阿长讲长毛的事情以及为我买回《山海经》等一些书的过程。
第四部分(30-31段)抒发对阿长深沉的怀念之情。
3、概括文章所写的七件事,体会选材详略。
读完本文后我们可以明确《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共写了七件事:(1)“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2)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3)阿长摆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4)我所不耐烦的阿长给我讲得规矩和道理(5)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阿长“谋害”我的隐鼠(7)阿长买《山海经》给“我”4、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
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的。
这种情感的变化是我们学习本文的另一个重点。
我们清晰地从文中的7件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曲线:对阿长不好的习惯,我是充满了憎恶、讨厌、不耐烦;听到她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当得知阿长踩死隐鼠后,我的敬意消失,产生怨恨;当长妈妈买来《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出本文的叙事线索是鲁迅先生对保姆阿长的感情变化。
问题思考1、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 《阿长与(山海经)》全解
《阿长与(山海经)》全解《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记叙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位粗俗、迷信、守旧、愚昧但朴实善良、疼爱孩子的劳动妇女——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全解:1.文章结构:文章开头先介绍了阿长的身份和地位,为后文写她的一些缺点和矛盾作铺垫。
接着通过描述阿长给“我”讲故事、买《山海经》等事情,展现了她的善良和关爱。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使文章情感得到升华。
2.人物形象:阿长是一个朴实善良、关爱孩子的劳动妇女。
她虽然有些粗俗、迷信和愚昧,但这些并没有掩盖她内心的善良和关爱。
她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尤其是买来“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感激和怀念。
3.语言特色:文章语言平实自然,贴近人物身份。
作者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阿长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同时,文章中还有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她睡觉时的姿态等,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4.主题思想:文章通过阿长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妇女的同情和关注。
同时,也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人性的美好。
阿长对“我”的关爱和照顾,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美好,也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5.艺术手法: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阿长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阿长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突出了她独特的个性和人格魅力。
6.历史背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底层劳动妇女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她们的命运往往被时代所左右。
阿长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的命运也是如此。
然而,正是通过阿长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和母爱的无私,也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7.文化内涵:文章中提到的《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包含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梳理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章内容及文章主旨、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地情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地长妈妈地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地尊敬、感激、思念之情.二、写作特色.欲扬先抑,真实写人作用:使描写地人物——阿长给人意外地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地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地称呼地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地毛病,写了她地睡相,写了元旦地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地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地故事,写了她谋害“我”地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地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叙述语言地妙用一般说来,散文描写人物,主要是通过叙述来描写人物地语言、行动、肖像等来刻画人物性格.但省去不必要地描写而改用叙述性质地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也会获得成功.三、简答题.阿长形象:阿长是一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地劳动妇女,他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地?表明了“我”地什么心理?答:“我”知道阿长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表明了“我”心存隔膜乃至轻视阿长,对阿长没抱希望地心理..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地‘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地心情?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地心情..为什么不详细描写阿长去买书地过程?答: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地,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地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地神力”..“她确有伟大地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地感情?答:这里地“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地事,阿长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地敬佩和爱戴..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地宝书”?答:这是作者儿时念念不忘,梦寐以求地书,得之心喜;阿长将作者无意说地话放在心上,并找来书,体现阿长地热情,仁慈,乐于助人以及她对"我"地关爱之情,以及作者对阿长地感激之情,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地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敬佩之情;对儿时、对阿长地回忆.所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地宝书".. 统观全文,作者想要表达内心对长妈妈地感情到底是怎样地呢?作者这样谋篇布局有什么用意呢?答:作者对阿长地感情是先抑后扬,这种手法就是“欲扬先抑”,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地贬抑处落笔.一方面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更重要地是使作者地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 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地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她地同情与怀念吗?答:双重眼光:一是儿时地眼光,一是写作时地眼光.“憎恶”“讨厌”是儿童时地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地身世,就是表明她地粗俗是情有可原地.她地管教是很不适合儿童心理地,但心是好地.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地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地描写中饱含同情..“仁厚黑暗地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地魂灵!”赏析.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永恒地感激和怀念之情,凝聚着“我”对长妈妈地全部情思,寄托了“我”对善良人地衷心祝愿.抒发了对阿长地感激、敬爱..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如用“妈妈”称呼,名不副实,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视矛盾,却令人好奇.用“阿”字有亲昵地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岁地中年人地口气.四、语段阅读(一)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地原因是:();();对阿长产生敬意地原因又是:();();() .()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地礼节.()知道她谋害了我地隐鼠.()常常对我讲“长毛”.()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地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二)阅读课本页段第段.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地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地修辞方法.“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我”对阿长产生敬意地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地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因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对她产生新地敬意.“她确有伟大地神力”..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地性格?朴实,善良,关爱孩子..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地感情?抒情抒发了对阿长真挚地感激、敬爱之情..“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远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地人..“人面地兽,九头地蛇,……果然在内.”这里地省略号地作用是列举省略..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地变化由鄙视到敬意.?六、中考链接、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地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地心理?(分)答:说明“我”没有把买书地希望寄托在阿长地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地心情?(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地震惊和感激之情.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地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所采用地表达方式是:议论(分);“这又使我发生新地敬意了”中地“这”指代地是:指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地事. ;、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地宝书”?(分)答: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地,最初想得到地,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地人给“我”买来地,当时给了“我”非常大地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地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地宝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阿长与山海经 复习要点
09 阿长与山海经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保姆(mǔ)憎恶(zèng wù)鼹(yǎn)鼠矮(ǎi)缺(quē)倘(tǎng)使絮(xù)说疑(yí)心顽(wán)皮烤(kǎo)臂膊(bìbó)搁(gē)颈(jǐng)子耐烦(nài fán)辞(cí)岁宵(xiāo)枕(zhěn)上福橘(jú)惊异(yì)惶(huáng)急辟(pī)头玩耍(shuǎ)烦琐(suǒ)土匪(fěi)强盗(qiáng dào)饥饿(jīè)骇(hài)胸脯(pú)掳(lǔ)灸(jiǔ)疮疤(chuāng bā)严肃(sù)逐渐(zhújiàn)淡薄(bó)诘(jié)问惧惮(jùdàn)哀悼(dào)渴慕(mù)惹(rě)和蔼(ǎi)愤愤(fèn)寂寞(jìmò)书斋(zhāi)陆玑(jī)书籍(jí)逼(bī)疏懒(lǎn)递(dì)霹雳(pīlì)震悚(sǒng)怨(yuàn)恨模(mú)样粗拙(zhuō)甚(shèn)至凑(còu)合刑(xíng)天搜(sōu)集舫(fǎng)懿(yì)守寡(guǎ)孤孀(shuāng)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毫不相干:一点关系都没有。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知识清单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阿长与山海经》知识清单预 习 重 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字音词义搁gē:放置憎zēng恶:憎恨,厌恶。
竹竿gān: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烦琐suǒ:繁杂琐碎。
土匪fěi:在地方上抢劫财物,为非作歹的武装匪徒。
辫biàn子:把头发分股交叉编成的条条儿。
胸脯pú:指胸部。
疮chuāng疤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
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诘jié问:追问,责问。
哀悼dào:悲痛地悼念(死者)。
茉mò莉li:一种常绿灌木,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
书斋zhāi:书房。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文中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守寡guǎ:妇女死了丈夫后,不再结婚。
三、主题概述本文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作者对她寻购并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感到震撼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生动真实地刻画出了一位不幸而又渴望平安幸福,没有文化但关爱孩子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介绍了阿长的身份以及名字的由来,暗示她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18):主要以“我”的童年视角,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
第三部分(19~31):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我”对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02《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导读+知识清单+真题演练
《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导读及知识清单一、写作背景此文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
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二、内容概述1、概述: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
2、思路第一部分(1-2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姓名。
第二部分(3-12段)简略叙述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
(背地里说人长短,睡相不好,阿长讲究许多繁琐的礼节和规矩。
)第三部分(13-29段)详细叙述阿长讲长毛的事情以及为我买回《山海经》等一些书的过程。
第四部分(30-31段)补叙阿长悲苦的身世,抒发对阿长深沉的怀念之情。
3、作者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从文中的7件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曲线:对阿长不好的习惯,我是充满了憎恶、讨厌、不耐烦;听到她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当得知阿长踩死隐鼠后,我的敬意消失,产生怨恨;当长妈妈买来《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鲁迅先生对保姆阿长的感情变化。
三、主要事件1、“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2、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3、阿长摆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4、我所不耐烦的阿长给我讲得规矩和道理5、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阿长“谋害”我的隐鼠7、阿长买《山海经》给“我”四、形象特点阿长:既愚昧、无知、粗俗,又质朴、善良、关爱孩子。
1、“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地位卑微2、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粗俗多事3、阿长摆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粗俗无知4、我所不耐烦的阿长给我讲得规矩和道理:愚昧迷信,质朴善良5、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愚昧无知6、阿长“谋害”我的隐鼠:7、阿长买《山海经》给“我”:质朴善良、关爱孩子五、主题思想:文章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全文、注释和赏析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全文、注释和赏析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侯,——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侯,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己经烤那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的问过她。
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
她不开口。
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
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
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梳理。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梳理1、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写于北京寓所。
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2、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3、字词积累骇(hài) 疮疤(chuāng) 掳(lǔ) 诘问(jié)孀(shuāng) 惧惮(dàn) 玑(ji) 霹雳(pī )懿(yì) 憎恶(zēng) 颈(jǐng) 灸(jiǔ) 矩(jǔ)悚:害怕。
掳:把人抢走。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郑重:严肃认真。
渴慕:非常思慕。
惶急:惊慌急迫。
烦琐:繁杂琐碎。
空前:前所未有。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
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4、文章结构: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全文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写“我”对阿长的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又喜欢又憎恶的感情--喜欢她时称她为“阿妈”,憎恶她时就叫她“阿长”。
第二部分(第3~17段),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一层:写“我”讨厌阿长:背地里说人长短;不许“我”随便走动;晚上睡觉占全床。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 山海经 〉》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三、文体知识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这类散文记叙人物时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四、理解词义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繁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震惊。
五、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的社会地位卑微。
第二部分(3-18):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为“欲扬先抑”中的“抑”。
第三部分(19-29):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为“欲扬先抑”中的“扬”。
第四部分(30-31):补叙阿长悲苦的身世,抒发了“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问题归纳1.文章介绍了阿长名称由来的目的是什么?“阿长”姓什么叫什么,竟没人知道,甚至连“阿长”这一称呼也是借用在她之前的一个女工的称呼。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梳理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梳理一、基础字词掳lǔ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疮chuāng疤bā诘jié问:追问;责问渴慕mù:非常思慕疏shū懒:懒散、松懈;懈怠霹pī雳lì孤孀shuāng骇hài 惶huáng 急:惊慌焦急憎zēng恶wù惧惮dàn 哀悼dào二、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的长妈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三、写作特色1.欲扬先抑,真实写人作用:使描写的人物——阿长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2.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3.叙述语言的妙用一般说来,散文描写人物,主要是通过叙述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等来刻画人物性格。
但省去不必要的描写而改用叙述性质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也会获得成功。
四、语段阅读(一)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2);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3);(4);(5)。
(二)阅读课本42页19段第27段1.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2.“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4.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收录于《朝花夕拾》。
这篇文章通过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展现了普通人身上朴实而又珍贵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多种体裁,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章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当时的鲁迅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旧中国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主要人物1、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身材矮小,黄胖而矮,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懂得许多繁琐的规矩,还踩死了鲁迅心爱的隐鼠。
但她却为鲁迅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让鲁迅对她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阿长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妇女形象,她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2、鲁迅(“我”)文中的“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渴望知识的孩子。
对阿长的情感经历了从不满、厌烦到敬意、感激的变化。
四、文章结构1、第一部分(第 1-2 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外貌,以及“我”对她的最初印象,即不大佩服她。
2、第二部分(第 3-18 段):详细叙述了阿长的种种缺点和令人厌烦的地方,如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懂得许多繁琐的规矩等,这部分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她的不满。
3、第三部分(第 19-29 段):重点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这是“我”对阿长态度发生转变的关键。
4、第四部分(第 30-31 段):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深切怀念和敬意。
阿长与山海经_复习要点
阿长与山海经_复习要点《阿长与<山海经>》复习要点1、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答: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②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2、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答: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答: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烦琐、不拘小节,而又善良、宽厚、仁慈、乐于助人。
4、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答: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麻木与迷信。
5、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答:(1)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2)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6、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答:(1)常常对我讲“长毛”;(2)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3)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7、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答: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阿长的热情、真诚、乐于助人。
8、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答:“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1. 前言《阿长与山海经》是《语文必修七》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由著名作家陈忠实所著,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年轻人阿长的故事,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究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与遭遇困难时的勇敢面对的精神。
本文以情节简单易懂,深情叙述,融入了山海经的元素,被广大学生喜欢与接受。
2. 故事情节2.1 主人公阿长故事中的主人公阿长是一个小村庄的年轻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爱好,喜欢阅读各种书籍,特别是山海经。
阿长小时候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为了一个聪明而有智慧的年轻人。
他不仅有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还有着一颗勇敢无畏的心。
2.2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读到了山海经,他被其中的神奇事物深深吸引。
他从山海经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和启示,因此常常告诉乡里的人一些神奇的事情。
然而,乡里的人对山海经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山海经只是一本神话故事书。
阿长并不气馁,他相信山海经中很多故事都是真实的,他决定要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2.3 阿长的冒险之旅阿长离开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一路上,他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都没有让他退缩。
他目睹过波涛汹涌的大海、险恶的山谷、神秘的森林,他也看到了山海经中所描述的怪兽和神奇的生物。
阿长深深感受到了山海经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博大精深。
他从中得到的知识和经验,让他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定。
3. 主题与意义3.1 对自然的敬畏《阿长与山海经》主题之一是对自然的敬畏。
阿长通过阅读山海经,对大自然充满敬意和对自然界中的神奇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将所读到的知识与周围的人分享,试图让大家明白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的重要性。
3.2 勇敢面对困境阿长在他的冒险之旅中遭遇了许多困境和挑战,然而他始终没有退缩。
他通过不断自我学习和成长,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定。
3.3 山海经的智慧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阿长通过阅读山海经,从中吸取了许多知识,并将其应用在他的冒险之旅中。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归纳.doc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归纳1、《阿长和〈山海经〉》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通过若干件生活小事,运用前后对比、先抑后扬的写法,在批判长妈妈封建愚昧的同时,更多的是讴歌了长妈妈平实、朴素的爱,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敬意。
2、《阿长和〈山海经〉》写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前,也是鲁迅先生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
文章之所以与《山海经》联系在一起,是为了突出因长妈妈买《山海经》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的事,而这敬意深含着作者对长妈妈的爱。
3、本文自始至终有一条清晰的感情线索。
从开始的不大佩服她到中间的一时而有的空前的敬意,到后来这种敬意逐渐淡薄起来和完全消失了,进而到因买《山海经》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
可概括为:讨厌敬佩不敬佩歌颂。
在这样一条情感线索的波动中,我们随着作者走完一条起伏跌宕的情感历程,体味到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敬爱。
4、对长妈妈的刻画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展示的,作者感情的抒发除了运用心理描写、直抒胸臆、大胆评论外,还注重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
如开头的憎恶,文中的讨厌烦琐麻烦敬意仁厚等词。
5、本文在写人记事上也有借鉴之处。
如先抑后扬、对比反衬方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长妈妈是复杂的,又是平实、朴素的。
这种鲜明的性格特点,缘于作者手法的高超。
(《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概括本诗的主旨.乡愁自主预习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梳理
29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章内容及文章主旨1、本文主要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出了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的长妈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3.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三、简答题1.阿长形象:阿长是一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他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答:“我”知道阿长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表明了“我”心存隔膜乃至轻视阿长,对阿长没抱希望的心理。
3.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4.为什么不详细描写阿长去买书的过程?答: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里的“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阿长却能够做成功。
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敬佩和爱戴。
6.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答: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是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通过叙述一个村庄中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呈现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阿长与山海经》的知识点。
一、小说的背景与主题《阿长与山海经》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叫山凹村的小村庄中,以阿长为主角描绘了村庄中普通人的生活。
小说以大自然为背景,描写了山与海的奇妙景色和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主题主要围绕着个体在面对社会变迁和命运抉择时所做出的选择,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妥协。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中主要的人物形象有阿长、阿水、阿秀、阿东等。
其中,阿长是故事的主角,他是一个智慧、善良的村民,他通过努力和智慧,化解了村庄中的矛盾,帮助村民们获得更好的生活。
阿水是阿长的妻子,她聪明强干,是支持和帮助阿长的重要角色。
其他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和选择展示了普通人的心理和处境。
三、文学风格与语言运用贾平凹的写作风格独特,他善于描写细节,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的洞察。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语,使得作品更具地域特色。
贾平凹善于使用寓言、象征等手法,丰富了作品的意象。
他的语言简练、质朴,表达了人物真实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四、作品的重要意义与价值《阿长与山海经》通过对一个普通村庄的描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现实问题与发展变化。
小说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深层次变革和人们的生活变化,使读者对农村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小说还引发了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的思考,展示了普通人的力量和拼搏精神,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五、作品与其他作品的关系《阿长与山海经》是贾平凹一系列作品中的重要篇章,与他的其他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贾平凹一直以来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通过描写农村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因此,他的作品与中国农村文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
作者:鲁迅,他是中国近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
主题: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
内容: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阿长:阿长,即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大门溇人,死于1899年4月。
鲁迅儿时朝夕与她相伴,所以对她有深厚感情。
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古籍,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另两本是《周易》和《黄帝内经》)之一。
全书现存18卷,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
其他相关知识点:课文中涉及诸多文化知识,特别是下半部分围绕《山海经》写到了好多相关古代典籍与相关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讲解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有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她只是一个女工,不知其真名实姓,也不会识字作文。
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专门写了篇文章叫《阿长和<山海经>》,那么阿长与《山海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有兴趣来读一读吗?学习目标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品味语言诙谐而富有情趣的美。
4、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深感情,感受长妈妈的人品美。
知识汇总1、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惊骇hài 脖颈jǐng 诘问jié惧惮dàn震悚sǒng 画舫fǎng 孤孀shuāng 惶急huáng2、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báo (薄饼) ┍mú (模样) ┍xiāng (相信) 薄┥bó(稀薄) 模┥相┥┕bò(薄荷) ┕mó (模仿) ┕xiàng (面相)3、掌握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悚】害怕。
【掳】抢走。
【渴慕】非常思慕。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惧惮】害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本文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诘问】诘责并质问。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内容分析整体感知1、理解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理清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段)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姓名。
第二部分(3-12段)简略叙述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
(背地里说人长短,睡相不好,阿长讲究许多繁琐的礼节和规矩。
)第三部分(13-29段)详细叙述阿长讲长毛的事情以及为我买回《山海经》等一些书的过程。
第四部分(30-31段)抒发对阿长深沉的怀念之情。
3、概括文章所写的七件事,体会选材详略。
读完本文后我们可以明确《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共写了七件事:(1)“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2)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3)阿长摆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4)我所不耐烦的阿长给我讲得规矩和道理(5)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阿长“谋害”我的隐鼠(7)阿长买《山海经》给“我”4、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
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的。
这种情感的变化是我们学习本文的另一个重点。
我们清晰地从文中的7件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曲线:对阿长不好的习惯,我是充满了憎恶、讨厌、不耐烦;听到她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当得知阿长踩死隐鼠后,我的敬意消失,产生怨恨;当长妈妈买来《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出本文的叙事线索是鲁迅先生对保姆阿长的感情变化。
问题思考1、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这样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抓住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
2、“我”为何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3、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说明阿长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的善良、朴实。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句话如何理解呢?这是作者的议论,表明了“我”对阿长的感激和尊敬的心情。
5、在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既愚昧、无知、落后,又质朴、善良。
6、下面三句话中都有“长”但每句中的“长”含义和读音一样吗?A、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B、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C、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
这三句话中的“长”含义和读音都不一样。
A、“长”指人的优点或好处,读“cháng”;B、“长”指人的身材高大,读“cháng”;C、“长”指人的辈份高,读“zhǎng”。
7、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
《阿长与〈山海经〉》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
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
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问题探究重点研读本文第19—27段,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这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真是喜出望外。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从文中找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5、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哥儿”的称呼,有江南的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
“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
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
《阿长与<山海经>》成果检测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骇:惊吓。
诘问:反问。
简陋:(房屋、设备)简单粗陋,不完备。
B、掳:抢取。
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霹雳:响声很大的雷,是云和地面之间强烈的雷电现象。
C、撵:驱逐,赶走。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恍惚:(记的、听的、看的)不真切;不清楚。
D、悚:害怕,恐惧。
晶莹:光亮而透明。
文中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延伸:延长,伸展。
文中指山连绵不断。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些是()(1)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______仪式记得清楚。
(2)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倒应该我______。
(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______的宝书。
(4)“哥儿,你牢牢记住!”她及其______地说。
A、奇怪退步心疼沉重B、古怪退让心爱郑重C、古怪退让心疼郑重D、奇怪退步心爱沉重3、给下列各句中加红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A、指精神的动力B、神仙的力量C、比喻超出平常人的力量D、比喻逍遥自在的力量(2)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A、又口渴又羡慕B、迫切的希望C、非常想念D、非常思慕4、选出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B、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C、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
D、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5、鲁迅原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
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