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设计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初中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实验更加有趣、富有探究性和创新性,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探究。
一、改进实验条件和装置:1.优化实验材料:选择更加安全、易获得的实验材料,例如使用无毒、无臭的试剂替代有剧毒的试剂;使用易于保存、便于操作的试剂代替易挥发、易变质的试剂。
2.改进实验装置: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例如使用电子天平、电子温度控制仪等现代化装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优化实验条件:改变实验的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使实验过程更加合理和可控。
通过改变电池的温度来探究电池电压的变化规律。
二、设计探究性实验:1.提出问题:在实验之前,引导学生先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在探究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酸碱溶液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2.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控制变量,制定实验步骤,确定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
3.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解释和推理,并帮助他们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4.总结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实验结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论,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应用来强化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三、开展创新性实验:1.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实验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创新尝试。
2.提供实验基础:在学生的创新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知识,包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等。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某个化学概念或问题进行实验设计。
在学习电化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种新颖的电解槽,用以提高电解效率。
4.评价和展示: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并组织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以上的改进和创新探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实验教研_教改计划(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验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本计划以国家教育政策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目标,全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动实验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改革目标1. 实验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提升实验教学硬件水平,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2.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优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现实验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3.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师资水平。
4.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5.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改革措施1. 实验教学设施设备现代化(1)加大投入,购置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如数字化实验设备、虚拟仿真实验设备等。
(2)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环境,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3)开展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实现实验资源共享。
2.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优化(1)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实验教学课程方案,确保实验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2)开展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实验教学课程资源。
(3)加强实验教学与学科教学的衔接,实现实验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3.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实验教学师资培训,提高实验教学师资水平。
(2)开展实验教学竞赛,激发实验教学师资创新活力。
(3)建立健全实验教学师资评价体系,促进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4.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完善(1)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2)开展实验教学评价研究,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3)将实验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挂钩,提高实验教学评价的权威性。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办法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办法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与规范化管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定义(一)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即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视为综合性实验:1.内容涉及一门课程的2个以上知识点的有机综合;2.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的有机综合;3.一门课多项实验内容的有机综合。
(二)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结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课程教学,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探索性实验。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视为设计性实验:1.教师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步骤加以实现的实验;2.根据课程或理论的特点,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实现的实验。
(三)创新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教师选定的研究方向,针对某一或某些选定研究目标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是学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创新性实验应当体现实验内容的自主性、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实验方法、手段的探索性。
选题突出当前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或前沿课题。
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认定1.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设置和认定由各学院(部、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2.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依据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在遵循本门课程或本专业教学规范的前提下,经过充分论证,选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设置方案,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审定表”,学院(部、中心)组织专家对所申报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进行审核,报教务处核准备案。
设计性实验报告摘要
设计性实验报告摘要1.引言1.1 概述概述设计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已有理论或模型进行改进,并对其进行验证和实践,以达到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一个设计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进行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验证特定的假设,并对现有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深入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正文部分包括设计性实验介绍、实验方法与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及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结论部分包括总结、结论和展望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安排和重点部分的阐述,方便阅读和理解。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方式,探索特定因素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推论。
同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方法与步骤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获取,以及对实验结论的合理性和可信性进行评估。
希望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设计性实验介绍设计性实验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法来验证某种假设或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
在这种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精确控制实验条件和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设计性实验通常是为了探究因果关系或验证特定理论而进行的。
设计性实验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人员在实验组中引入特定的操纵变量,而对照组则保持不变作为参照。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或结果,研究人员可以得出结论并验证假设或理论。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特定的理论或假设,并探究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效应。
在正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行讨论。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实施科学实验来深化对日常生活中物质面上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认识。
针对当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问题,本文结合实际,采用《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的标准化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进行了实验设计。
第一部分验背景本次实验创新的探究课题是: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实质的物质,但其实它又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并且形成了一个容器中的空气层。
探究这个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相关科学知识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及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实验台、密封容器、空气泵,以及温度湿度测试仪。
2.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先用温度湿度测试仪测量一个密封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3.使用空气泵,将空气压入容器内,观察空气在容器内的分布,并记录容器内部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
4.通过计量,比较空气压入和不压入容器前后的温度湿度和体积变化情况,总结空气是如何占据空间的。
第三部分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发现在空气的压入之后,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所升高,而且体积也明显变大了。
从实验结果来看,当空气被压入容器中,空气的压力会使容器的体积变大,这说明空气在容器内占有一定的空间。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第四部分论本次实验归纳总结如下:1.在空气压入容器时,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所升高,而且体积也明显变大。
2.空气的压力会导致容器的体积变大,说明空气在容器内占有一定的空间。
3.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总结本文通过《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标准化设计,针对探究课题“空气占据空间”,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学院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动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设计与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实验类型1.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将实验类型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2.演示性实验是指主要由教师讲解和操作,学生通过听讲、观察与思考,来理解实验原理与方法,了解实验过程与结论。
3.验证性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按指导书要求或按教师审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动手操作来完成全部实验过程,进而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技术,验证实验过程及结论。
4.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后期处理等,以获得较为系统的综合实验训练。
5.设计性实验是指由指导教师给定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不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6.研究性实验是指学生个人或小组结合科研课题或创新实践项目,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展创新性研究的实验项目。
研究性实验要求从查阅技术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到选择或自制仪器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均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
二、开设要求1.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可安排一些基本的训练和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专业课则应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项目。
2.综合性实验一般可在一门课程的后期开设,也可以在几门相关课程学完之后开设。
设计性实验一般是在学生完成常规实验或综合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开设。
研究性实验根据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由实验申请者和相关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商定开设时间。
3.凡有实验的课程都要创造条件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其中,有实验的基础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4、有实验的专业基础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3、有实验的专业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2。
实验员的学习计划
实验员的学习计划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实验员之前,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因此,我计划在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结构、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等。
我将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加学术讲座和课程,以及参与实验室实践来学习这些知识。
此外,我还将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工作要求,深入了解实验员的工作职能和技能要求。
第二阶段:实验技能培训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将着重进行实验技能的培训。
这包括熟练掌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以及学习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读。
我将参加实验室技能培训课程,接受老师和资深实验员的指导,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
同时,我也将了解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急救常识,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三阶段:参与实验项目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之后,我将积极参与实验项目,深化实践经验。
我计划在实验室中参与一些小型实验项目,负责一些小组的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工作,并逐步熟悉实验项目的流程和要求。
我也会积极与实验室的其他成员合作,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
第四阶段:独立设计和执行实验方案在初步积累了实验经验之后,我计划逐渐独立设计和执行实验方案。
我将选择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将积极探索和创新,挑战自己的实验能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同时,我也会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五阶段:深入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在独立设计和执行实验方案之后,我将深入学术研究,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将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了解前沿科研进展,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
同时,我还计划参与科研团队,参与学术研究项目的制定和实施。
最终,我将撰写学术论文,向学术界贡献自己的研究成果。
总结通过以上五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我将全面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实验员。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方法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方法引言: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深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然而,一个成功的物理实验不仅需要合理的实验设计,还需要正确的变量控制方法。
本文将探讨物理实验中的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
一、实验设计1.1 目标明确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标。
明确实验目标有助于确定实验的内容和步骤,避免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
1.2 变量选择在实验设计中,变量的选择至关重要。
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独立改变的因素,而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发生变化的量。
合理选择变量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1.3 控制变量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还有一些其他的变量需要进行控制。
这些变量被称为控制变量,它们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都需要进行控制,以减少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变量控制方法2.1 随机化随机化是一种常用的变量控制方法。
通过随机分配实验对象或实验条件,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的系统性偏差。
例如,在比较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时,可以随机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接受A处理,另一组接受B处理,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2 对照组设计对照组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变量控制方法,用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对照组是接受标准处理或不接受处理的组,用于与实验组进行比较。
通过对照组设计,可以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准确评估实验处理的效果。
2.3 平衡设计平衡设计是一种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使不同处理条件在不同实验单元中均衡分布,减少实验误差的影响。
例如,在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反应速率时,可以将不同浓度的溶液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容器中,以减少容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4 重复实验重复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创新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发现科学规律与实际现象的联系,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因此,如何设计与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案,成为初中物理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意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要紧密贴合“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确保实验教学能够把握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趋势,建立逐步深化的物理实验知识体系。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直接的观察、实验与分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提高实验技能,并在实验中寻找物理理论的具体应用,形象生动地描述物理概念、定律和规律,同时提供了锻炼思维和观察能力的机会。
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方法1.多元素教学法多元素教学法强调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对一个物理现象进行深层次的解释。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释物理现象。
例如,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弹簧振动的周期、不同斜面角度的斜面滑动速度、不同电压下的灯泡亮度等,让学生通过多组数据,逐步深入的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同时培养其调查实验数据,分析数据等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强调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发现物理现象的规律和原理,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定实验问题,自己规划实验方案,自己观察实验数据,并自己得出结论。
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物理拓扑图,搭建物理实验平台,观察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探究物理规律,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
3.协同式教学法协同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实验目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物理概念等。
例如,可以通过将有类似实验经验的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相互交流和比较实验数据,明确自己实验思路,不断提升组内的实验效率。
实验设计方案模板
实验设计方案模板一、背景与目的。
实验设计是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指导实验的开展,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实验旨在探究某种特定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实验目的。
1. 确定影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2. 探究影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作用机理;3. 提出针对性的实验结论和建议。
三、实验设计方案。
1. 实验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对象,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2. 实验条件,明确实验所需的环境条件和操作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3.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4. 实验组设置,根据实验目的,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5. 数据采集,明确数据采集的时间点、方法和频率,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6. 数据处理,描述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数据的清洗、分析和统计方法,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7.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提炼出实验结论和建议。
四、实验设计方案的优化。
1. 对比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找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和规律性。
2. 参数调整,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进行调整,优化实验设计方案,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3. 方案改进,根据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改进实验设计方案,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五、实验设计方案的应用。
1. 实验指导,根据优化后的实验设计方案,指导实验的开展,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建议。
3. 成果应用,将实验结果应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六、总结与展望。
本实验设计方案基于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经过优化和应用,能够有效地指导实验的开展,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提高实验效率和科学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的可靠数据支持。
检验检测试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1范围GB/TXXXXX的本部分规定了检验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分类、设计思想、设计流程、规划设计、系统设计和深化设计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8703辐射防护规定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895.3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GB 16895.6-2000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章:布线系统GB 16895.29-2008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3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家具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20425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3809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GB 50014室外排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346生物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991埋地钢质管道直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JB/T 6412排风柜JG/T 222-2007实验室变风量排风柜JGJ 91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检验检测实验室inspection and testing laboratory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实验室。
管理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
管理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一、引言管理学是一门以组织行为、决策、计划和控制为核心的学问。
实验设计和实践研究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为管理学研究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
本文将针对实验设计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其在管理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实验设计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1. 实验设计是管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设计是计划和执行科学实验的过程。
它可以提供精确、可靠、可重复的数据,并且可以控制实验环境和测试条件,以便比较和评估不同变量之间的作用。
在管理学研究中,实验设计广泛应用于组织行为、营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领域。
通过实验设计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地研究某些管理问题并得到可靠的结论。
例如,研究员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员工工作心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确定精确的指标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优化组织绩效。
2. 实验设计可以帮助管理业务决策实验设计可以提供数据和信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业务决策,从而优化管理业务流程。
例如,一家商业公司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方法测试某种新产品对销售额的影响,进而决策是否推出该产品。
实验设计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更加精确的预测,减少业务决策风险,提高业务决策效率。
3. 实验设计可以评估管理政策和措施管理政策和措施需要经过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有效。
实验设计可以提供可靠的评估数据,帮助管理者评估不同管理政策和措施的效果,并对其进行优化。
例如,研究员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方法评估某种员工培训计划的效果,确定该计划是否需要调整或优化。
三、实践研究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1. 实践研究是管理学研究的应用型研究实践研究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实践问题的专业研究。
实践研究具有应用性强、适应性广、现实性强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领域的实践问题研究中。
2. 实践研究可以帮助管理实践问题的解决实践研究是管理实践问题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研究方法,可以深入探究管理实践问题的本质并给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实验设计报告目的是什么
实验设计报告目的是什么1. 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能够观察和分析现象、验证理论、验证假设,并产生可靠的数据和结论。
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实验的设计非常重要。
本实验设计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并说明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步骤,以期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2.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和核心,它决定了实验的整体框架和细节安排。
实验目的通常可以分为基础性目的和应用性目的两个方面。
2.1 基础性目的基础性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对特定领域理论和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和探索特定领域的理论假设或学科知识,加深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2. 验证已有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重复和验证过去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查找和分析可能的操作偏差或误差产生的原因;3. 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通过实验的方式,发现和探索以往未被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4. 探索和建立新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索和建立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提高实验效率和精度,促进学科的发展。
2.2 应用性目的应用性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实验的方式,解决特定问题或提供技术支持,为实践活动和应用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2. 优化和改进现有技术和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优化和改进现有技术和方法,提高其效率和效果,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3. 验证新产品和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新产品和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其进一步改进和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4. 评估和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通过实验的方式,评估和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3. 实验设计步骤实验设计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确定实验目的和范围在确定实验目的和范围时,需要明确实验的基础性目的和应用性目的,并界定实验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书籍设计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书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书籍设计的质量,培养我们的审美观和设计能力,我们进行了书籍设计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书籍设计的流程,掌握书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
二、实验过程1. 确定书籍主题与风格首先,我们明确了书籍的主题,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风格。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共同确定了书籍的主题和风格。
2. 设计书籍封面封面是书籍的第一印象,我们需要在封面上体现出书籍的主题和风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色彩、字体、图片等元素来设计封面。
通过多次修改和调整,我们最终设计出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封面。
3. 设计书籍排版书籍排版是书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文字、图片、表格等元素进行排版。
我们按照书籍内容的逻辑结构,合理安排了文字和图片的位置,使书籍整体布局合理、美观。
4. 设计书籍内页内页设计是书籍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版式、字体、颜色等元素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们注重了内页的视觉效果和阅读舒适度,力求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书籍的韵味。
5. 实验总结与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封面设计、排版布局等。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认识到以下几点:(1)注重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了书籍设计任务。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书籍设计的基本理论,还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设计能力。
(3)注重细节:在书籍设计中,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设计环节,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三、实验收获1. 提高设计能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书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设计性实验报告体会
一、实验背景设计性实验作为一种创新性、实践性较强的实验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课题,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
本次设计性实验,我选择了“探究影响植物生长因素”这一课题,通过实验来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首先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然后,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了适合的植物品种和实验材料,准备了实验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2. 实验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目的,我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实验分组:将植物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实验组分别施加不同因素的处理。
(2)处理因素: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等。
(3)实验步骤:将植物种植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施加不同处理因素,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3.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方案,我进行了以下操作:(1)将植物种植在花盆中,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2)对实验组施加不同处理因素,如调整光照时间、水分供给、土壤成分、肥料施用量等。
(3)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我发现:(1)光照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适量供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3)土壤成分和肥料施用量对植物生长也有一定影响。
三、实验体会1. 提高创新意识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我需要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实验课题和设计实验方案。
这使我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培养了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我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设计性实验中,我与同学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
《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DesigningExperiments课程编码:21A44050课程类别:集中实践课程学分:2.0计划学时:2周课程属性:实验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配合环境监测理论教学而独立开设的一门设计性实验教学课程,通过一组一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环境监测理论知识及相关监测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同时,锻炼并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相关任务的独立设计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监测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深化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包括:1)水、大气、固体废物、噪声监测方法与技术等理论知识的查阅能力;2)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设计;3)开展监测实验的动手能力;4)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和相关结论的理解及判断能力;5)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能力。
教学内容、方式及过程安排1布置设计性实验内容、查阅资料建议学时或周数:1周[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分小组布置设计题目和内容;学生通过图书馆及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和实验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下查阅资料[场所及条件要求]机房、图书馆[作业要求]通过资料的查阅,确定具体的技术方法、实验设备和材料等[注意事项]2实验阶段建议学时或周数:1周[教学目的与要求]开展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等环境监测设计实验并获取相关数据。
[教学方式]实验现场答疑指导[场所及条件要求]实验室及学校周边场所[作业要求]围绕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等实验设计目标获取相关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成绩考核与评定根据设计性实验报告的质量,结合设计性实验期间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综合评定学生课程设计成绩,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
深化设计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深化设计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引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环节协同合作,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其中,深化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深化设计是指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详细化设计方案,包括结构设计、设备配置、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细化。
深化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深化设计对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深化设计对工程施工的影响1.1 深化设计能够提高工程质量深化设计能够对工程结构、设备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使得工程设计更加合理和科学。
通过深化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比如,在深化设计阶段对结构方案进行精确计算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1.2 深化设计能够优化施工工艺深化设计不仅仅包括结构设计,还包括施工工艺的细化和规划。
通过深化设计,可以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使得施工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
比如,在深化设计阶段可以详细规划施工工序、确定施工顺序、选择施工方法等,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
此外,深化设计还可以预判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提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规避,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1.3 深化设计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含量深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初步设计的细化和完善,需要对工程施工的技术难点和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
通过深化设计,可以对工程施工涉及的各个技术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含量和难度。
比如,在深化设计阶段可以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等手段,对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达到要求。
1.4 深化设计能够降低工程施工风险工程施工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如材料质量、施工工艺、自然环境等。
通过深化设计,可以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深化设计研究课题内容
深化设计研究课题内容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系统、社会各界对于特色教育的要求表现出强劲的势头。
学校特色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长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基本评价因素,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体育训练工作-直是学校工作重点之一。
更早地发现、有意识地培养体育训练苗子,也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工作项目。
我校是一所有着优良体育传统的学校,是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篮球项目),温州市体育传统学校(田径项目),瑞安市田径、排球训练基地。
目前体育组有10名骨干教师,本科率达到100%,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500多名。
学校组建了校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共有在训运动员100多名。
我校的各体育代表队近年来在瑞安市、温州市及省里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校的竞技体育正逐步展露出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突现出了一定的问题,运动员苗子的选拔问题,训练时间的安排问题,科学化训练问题,以及运动员的输送问题等等,这些具体问题及待解决。
解决现阶段我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问题,对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我校体育特长生的选拔的.机制是什么,如何吸引小学的优秀苗子在初中阶段来我校就读?2、如何合理利用我校现有的资源,对各项目进行科学训练?3、如何解决学生特长发展与学业学习之间的矛盾?4、如何解决体育特长生的输送问题?(三)研究意义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特长教育理论的研究。
2、实践意义①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特长教育现象的认识。
②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校体育教育发展及我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③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体育特长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和教育部的关注,不少学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上学校,已经有了校本的较为丰富的特长生教育培养的经验和发展的优越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与核酸的定性与定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纯化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蛋白质等电点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2.掌握使用双缩脲法对蛋白质的定性测定。
3.学会利用定糖法对核酸的定性与定量测定二.实验原理1.区分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2+紫红色反应。
这是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反应,肽键越多反应颜色越深。
核酸由单核苷酸所组成,无此反应。
另外,核酸组成成分嘌呤及嘧啶碱基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所以核酸也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最大吸收值在260mn,利用这一性质亦可鉴别核酸样品和蛋白质样品。
2.蛋白质的纯化方法:(1)粗分离:中性盐对蛋白质胶体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一定浓度的中性盐可破坏蛋白质胶体的稳定因素而使蛋白质盐析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一般保持着天然构象而不变性。
(2)蛋白质类别及分子量的确定: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样液中含有几种蛋白质,每种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
由于SDS 是阴离子,使多肽表面覆盖的负电荷远远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消除了原来的电荷差异。
改变了蛋白质单体分子的构象,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相同,长轴长度随其分子量的大小成正比变化。
(3)蛋白质的精制:根据上一步骤得到的蛋白质的分子量,采用葡聚糖凝胶层析的方法。
聚糖凝胶层析,是使待分离物质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各个组分由于分子量不相同,在凝胶柱上受到的阻滞作用不同,而在层析柱中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分子量大于允许进入凝胶网孔范围的物质完全被凝胶排阻,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阻滞作用小,随着溶剂在凝胶颗粒之间流动,因此流程短,而先流出层析柱;分子量小的物质可完全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内,阻滞作用大,流程延长,而最后从层析柱中流出。
若被分离物的分子量介于完全排阻和完全进入网孔物质的分子量之间,则在两者之间从柱中流出,由此就可以达到分离目的。
3.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以及等电点、比旋度等性质(1)蛋白质的含量测定:采用Folin-酚试剂法。
蛋白质中有带酚基的酪氨酸,故能与试剂乙反应而呈蓝色,蓝色深浅与蛋白质溶度相关,在一定溶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因此可做比色测定。
(2)等电点与比旋度。
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的酸碱度影响。
当溶液的PH达到一定数值时,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电场中,蛋白质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此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不同蛋白质各有特异的等电点。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都有变化,可利用此种性质的变化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蛋白质的比旋度可用旋光仪。
4.核酸种类的测定方法及含量测定:(1)核酸种类的测定:RNA与地衣酚试剂反应由黄色变成绿色为阳性反应。
DNA与二苯胺试剂由乳白色变成蓝色为阳性反应。
(2)含量测定: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
DNA和RNA都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最大吸收峰在260nm波长处。
紫外吸收使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共轭双键系统所具有的性质,所有含嘌呤和嘧啶的物质,都具有吸收紫外线的特性。
核酸和核苷酸的摩尔吸收系数用ε(P)表示。
ε(P)为每升溶液中含有1mol核苷酸时的光密度(即吸光度或光吸收)。
RNA的ε(P)为7700~7800,RNA中磷的质量分数约为9.5%,因此每毫升溶液中含1.0μg RNA的光密度为0.022~0.024。
小牛胸腺DNA钠盐的ε(P)(260nm,pH7)为6600,含磷的质量分数为9.2%,因此每毫升溶液中含1.0μg DNA钠盐的光密度为0.020。
三.实验试剂双缩脲试剂、饱和硫酸铵试剂、30%丙烯酰胺(Acr)、10%SDS (十二烷基磺酸钠)、1.5mol/L pH8.8 Tris-HCl缓冲液、1.0mol/LpH6.8Tris-HCl缓冲液、0.05mol/LpH8.0Tris-HCl缓冲液、10%过硫酸铵(AP)、TEMED(四甲基乙二胺)、考马斯亮蓝、上样缓冲液、电极缓冲液、脱色液、Sephadex G-x、双缩脲试剂、0.1mol/L硼酸缓冲液A、B、Folin-酚试剂、钼酸铵—过氯酸沉淀剂等四.实验方法1.区分蛋白质和核酸:取两样品个1ml于试管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出现蓝色为阳性反应;2.蛋白质粗分离:1.取锥形瓶一个,加入蛋白质溶液5.0ml,再加等量的饱和硫酸铵(半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后静置数分钟,则析出球蛋白。
将混合液转移至两离心管(等量)中,3000rpm离心20min,小心将上清夜转移至小烧杯。
2.95乙醇洗涤,转移至两离心管(等量)中,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重复步骤。
再用无水乙醇洗涤一次,2000转离心10min。
3.蛋白质类别及分子量的确定:a.将玻璃板用蒸馏水洗净晾干, 准备2个干净的锥形瓶. b.把玻璃板在灌胶支架上固定好. c.按比例配好分离胶,用移液管快速加入,大约5厘米左右,之后加少许蒸馏水,静置40分钟. 催化剂TEMED要在注胶前再加入,否则凝结无法注胶.注胶过程最好一次性完成,避免产生气泡.d.倒出水并用滤纸把剩余的水分吸干,按比例配好浓缩胶,连续平稳加入浓缩胶至离边缘5mm处,迅速插入样梳,静置40分钟,梳口处不得有气泡,梳底需水平.e.拔出样梳后,在上槽内加入缓冲液,没过锯齿时可拆去底端的琼脂糖,否则会影响加样效果.f.加样三个:(1)取10µl 标准蛋白溶解液于EP管内,再加入10µl 2倍样品缓冲液,上样量为20µl。
2)取10µl样品1溶液,再加入10µl 2倍样品缓冲液,上样量分别为5µl和10µl。
g.用微量注射器距槽底三分之一处进样,加样前,样品在沸水中加热3分钟,去掉亚稳态聚合,以防刺破胶,也不可过高,在样下沉时会发生扩散。
最好选用中部的孔注样h.电泳槽中加入缓冲液,接通电源,进行电泳,开始电流恒定在10mA,当进入分离胶后改为20mA,溴酚蓝距凝胶边缘约5mm 时,停止电泳。
i.凝胶板剥离与染色:电泳结束后,撬开玻璃板,将凝胶板做好标记后放在大培养皿内,加入染色液,染色1小时左右。
10.脱色:染色后的凝胶板用蒸馏水漂洗数次,再用脱色液脱色,直到蛋白质区带清晰。
4.蛋白质的精制:凝胶过滤层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
(1)凝胶的前处理将Sephadex G-X置烧杯中,加入洗脱液于室温溶胀2~3天,反复倾泻去掉细颗粒,然后减压抽气去除凝胶孔隙中的空气,沸水浴中煮沸2~3小时(可去除颗粒内部的空气及灭菌)。
在凝胶溶胀时避免剧烈搅拌,以防凝胶交联结构的破坏。
(2)装柱取洁净的的玻璃层析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在柱中注入洗脱液(约1/3柱床高度),将凝胶浓浆液缓慢倾入柱中,待凝胶沉积约1~2cm 高度后打开出水口,使凝胶沉降,并不断加入凝胶浓浆。
注意装柱过程中注意凝胶不能分层。
(3)平衡装柱完成后,接上恒流泵,以0.9%的氯化钠为流动相,以0.75ml/min(Φ1.6cm柱)或0.5ml/min(Φ1.0cm柱)的速度开始洗脱,用1~2倍床体积的洗脱液平衡,使柱床稳定。
(实验中平衡1hr)(4)凝胶柱总体积(Vt)的测定。
平衡完毕后,测定凝胶柱床的高度,计算柱床总体积Vt (凝胶柱直径为1 cm或1.6cm)。
(5)V0的测定打开出水口,使残余液体降至与胶面相切(但不要干胶),关闭出水口。
用细滴管吸取0.2ml(4mg/ml)蓝色葡聚糖-2000,小心地绕柱壁一圈(距胶面2mm)缓慢加入,打开出水口(开始收集!),等溶液渗入胶床后,关闭出水口,用少许洗脱液冲洗2次,待渗入胶床后,再在柱上端加满洗脱液,开始洗脱,作出洗脱曲线。
收集并量出从加样开始至洗脱液中蓝色葡聚糖浓度最高点(肉眼观察)的洗脱液体积即为V0。
蓝色葡聚糖洗下来之后,还要用洗脱液继续平衡1~2倍床体积(实验中平衡1hr),以备下步实验使用。
(6)上样、洗脱将柱中多余的液体放出,使液面刚好盖过凝胶,关闭出口。
用移液管吸取0.5mL蛋白质混合液小心地加到凝胶床上,打开出水口,待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后,加少量洗脱液冲洗柱内壁2次,待液体完全流进床内后,关闭出水口。
在柱上端加满洗脱液,打开恒流泵,开始洗脱收集,6min一管。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管收集液的OD280值,以洗脱体积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出洗脱曲线。
5.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作(1)配制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0.0250g 结晶牛血清白蛋白,倒入小烧杯内,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入100mL 容量瓶中,烧杯内的残液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数次,冲洗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则配成250μg/mL 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2)系列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的配制:取6 支普通试管,按表1 加入标准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和蒸馏水,配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然后各加试剂甲5mL,混合后在室温下放置10min,再各加0.5 试剂乙,立即混合均匀(这一步速度要快,否则会使显色程度减弱)。
30min 后,以不含蛋白质的1 号试管为对照,用722 型分光光度计于650nm 波长下测定各试管中溶液的光密度并记录结果。
(1)标准曲线的绘制:以牛血清白蛋白含量(μg)为横坐标,以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的提取及测定(1)取普通试管2 支,各加入待测溶液1mL,分别加入试剂甲5mL,混匀后放置10min,再各加试剂乙0.5mL,迅速混匀,室温放置30min,于650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并记录结果。
6.等电点:1.制备蛋白质胶液(1)称取酪蛋白3克,放在烧杯中,加入40℃的蒸馏水。
(2)加入50毫升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微热搅拌直到蛋白质完全溶解为止。
将溶解好的蛋白溶液转移到500毫升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净烧杯,一并倒入容量瓶。
(3)在容量瓶中再加入1 mol·L-1醋酸溶液50毫升,摇匀。
(4)加入蒸馏水定容至500毫升,得到略现浑浊的,在0.1mol·L-1 NaAC溶液中的酪蛋白胶体。
2.等电点测定按下表顺序在各管中加入蛋白质胶液,并准确地加入蒸馏水和各种浓度的醋酸溶液,加入后立即摇匀。
观察各管产生的混浊并根据混浊度来判断酪蛋白的等电点。
观察时可用+,++,+++,表示浑浊度。
7. 比旋度:称取样品2.5g(准确至0.0002g),置于25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m1含0.19样品的溶液。
按中国药典测定旋光度。
配制溶液及测定时均应调节温度至20±0.5℃。
8.核酸种类的测定:RNA与地衣酚试剂反应由黄色变成绿色为阳性反应。
DNA与二苯胺试剂由乳白色变成蓝色为阳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