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川纪章

合集下载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

日本食品本社工场
建造地点:日本山形县 特点 :细胞单元 支柱顶端
大 阪 国 际 博 览 会 东 芝 【 H 】 馆
大阪国际博览会宝美馆
东京中银舱体楼
大阪索尼公司大楼
探索阶段:走向共生
• 背景:
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 国际建筑界的背景;
• 特点:
探索日本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连接点; 寻找东方日本空间的特质和本性; 提出道的空间;利休灰理论;模糊性;中间领域;
……
1934 出生于名古屋的一 个建筑师之家; (早年曾在一所佛学校就 读。) 1957 毕业于京都大学建 筑系,随后东京大学丹下 健三的研究所工作; 1959 东京大学建筑系硕 士课程毕业; 1961 独立开设黑川纪章 建筑与都市设计事务所; 1964 获东京大学建筑学 博士学位
家传
1934年,黑川出生在一个建 筑师之家。他的父亲黑川已喜 从1946年就在名古屋开设建 筑事务所,属于当地的第二代 元老。黑川自幼就从父亲那受 到作为一名建筑师的严格训练, 他回忆说:“建筑家首先必须 画图。黏土在手里不能是自由 的形状,一跟线条必须被漂亮 的画出来。这些是我还是孩子 的时候就受到的训练。”
现代工业社会非 常注重物的因素。 玛丽莲.梦露代 表了工业社会形 体美的审美观, 相反,格蕾塔. 嘉宝则表现了一 种男女不分的特 性,超越了性别 二歧的观点。
脱氧核糖核酸 的双螺旋体结 构。
黑川创作道路两个阶段:
• 70年代初以前可以说是 “新陈代谢”或舱体的时 代,着重于探讨未来的城 市以及一系列舱体建筑的 创作 • 7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了 向传统的回归,可以称为 “利休灰”或中间体的时 代
家 具

想 规 与理 论 划

大师谈建筑空间组合论

大师谈建筑空间组合论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ya)的“灰空间”与“共生哲学”的理论文献来源:《世界建筑》黑川纪章专刊6/1984《世界建筑》日本灰调子文化1/1982对于“灰空间”的定义,黑川纪章讲到:“灰色是由黑和白混合而成的,混合的结果既非黑亦非白,而变成一种新的特别的中间色”。

近代初期,日本茶道的创始人和茶屋的首次建造者千利休(1521——1591),用一种叫做“利休灰”的色彩来阐明他的茶道思想。

“利休灰”是由红、黄、蓝、绿、白等诸色混合成的一种色彩,这些颜色是由各种基本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种色谱范围极广的混合色,它可以是红灰、黄灰、绿灰等色。

如果把空间比作色彩,那末作为室内外结合区域的“缘侧”,就可以说是一种灰空间。

黑川纪章在谈到缘侧空间时指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乎于内与外的第三域,才是…缘侧‟的主要作用。

因有顶盖可以算是内部空间,但有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

因此,…缘侧‟是典型的…灰空间‟,其特点是即不割裂内外,有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这个区域提供室内与室外的中途点。

它是一个场所,结合了人们的一切愉悦活动,也是人们生活区域的延伸空间。

而对于中庭形势他解释道:“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在创作实践中,黑川纪章常常将自然转化为内部,而又将是内延伸于外部。

这样一来内部与外部,自然与建筑相互捕捉、相互船头,维持了非常良好的平衡关系。

共性的哲学也就是主张对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双重含义和多重含义的性质重新评价的哲学。

为了实现这种思想,黑川纪章在实际中采用了一定的手法:1、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与同等价值。

2、把内部空间外部化和把外部空间内部化。

这意味着排除内外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双重约束的领域,促进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渗透。

3、在相互矛盾的成分中,插入第三空间即中介空间。

4、设计出共生的要素,有意识的把异类物件混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以便选用传统或历史性构件,或者把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意识的交织在一起。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

• 此后,黑川纪章开始思考将技术的方法与 富有哲理的思想联系起来。他觉得将日本 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是一条颇有前途的 路子。他认为日本文化的特性是“对非恒 久的”及“改变的需要”之接受力,将不 同文化及意念整合为一种共生的关系,在 相反的元素之间提供一种中介性空间。黑 川纪章后来的大多数作品都包含了这些特 征。
• 主要作品∶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古屋市 美术馆、广岛现代美术馆、奈良市照相美 术馆、和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店/博物馆、
爱媛县综合科学博物馆等。曾荣获高村光 太郎奖(1965年)、每日艺术奖(1978年)、日 本建筑学会奖(1990年)、日本艺术院奖 (1992年)、法国建筑学院金牌奖、理查德_ 诺伊特拉奖<美国>(1988年)、法国艺术文 化勋章(1989年)。
名古学博物馆
• 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 “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和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 思想”时代。1960年,新陈代谢派在其宣言中阐明了自己
的观点:他们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
陈代谢那样处于动态过程中。作为其主要成员之一的黑川
• 近来黑川纪章将其共生思想概括成几个基 本组成部分:异质文化的共生、人类与技 术的调和、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内与外的 交融、历史与现代的共存、自然与建筑的 连续。他试图以共生思想来改变西方中心 和理性主义,并表达出自己根植于日本文 化的意愿。黑川将所有的建筑元素都看作 是相互间能够产生意义和气氛的词汇或符 号。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简介
• 黑川纪章,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 黑川纪章,建筑师,1934年出生于名古屋,毕业
于京都大学建筑系,之后又在东京大学结束博士 研究生课程后成立了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 所。系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皇家建筑 师协会名誉会员。 主要著作:《城市设计》、 《流动人口》、《建筑论I、II》、《共生思想》、 《移动的时代》、《建筑之特》、《黑川纪章笔 记》。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




主要作品∶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古屋市美术馆、广岛现 代美术馆、奈良市照相美术馆、和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店 /博物馆、爱媛县综合科学博物馆等。 曾荣获高村光太郎奖(1965年)、每日艺术奖(1978年)、日 本建筑学会奖(1990年)、日本艺术院奖(1992年)、法国建 筑学院金牌奖、理查德诺伊特拉奖<美国>(1988年)、法国 艺术文化勋章(1989年)。大阪国家人种学博物馆,福冈现 代艺术博物馆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 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 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 遗憾2007年去世
名 古 屋 市 美 术 馆
1988,名古屋市
名古屋市美术馆
名古屋市美术馆
广岛现代美术馆
1981,广岛市
福冈银行本店 1975,福冈银行本店

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 “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和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思 想”时代。1960年,新陈代谢派在其宣言中阐明了自己的观 点:他们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陈代谢 那样处于动态过程中。作为其主要成员之一的黑川纪章在此 基础上又提出了“变形”的概念和“点式刺激法”。他预言 未来的建筑将以“建筑作为一种结构”的理论而广为人知。 他所谓的“结构”思想主宰了他早期的建筑构想。在1970年 的大阪国际博览会上,黑川纪章推出了TB实验性住宅,将建 筑所具有的发展可能性充分表现出来了。为此他被视为建筑 界的前卫人物。
新陈代谢&郑东新区

1972年黑川纪章设计的中银舱体楼再次引起轰动。 这幢鸟巢式的建筑几乎成了他的商标。它的新陈代 谢的解决方法可分为两个部分:建造永久性的结构, 然后插入居住舱体。后者可以随时更换。黑川纪章 用140个6面舱体悬挂在两个混凝土筒体上,组成不 对称的、中分式楼。在仔细琢磨的小房间里,配有 磁带收音机,高保真音响,计算机和浴厕,没有一 寸多余的空间。这些可以搬动的舱体虽然以后并没 有再挂到别处,但是黑川纪章对建筑的理解却产生 了飞跃。

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的哲学基础

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的哲学基础

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的哲学基础2008-10-29 11:21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的哲学基础郑时龄黑川纪章以共生哲学深化表现他的改造西方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的意志。

共生哲学在黑川纪章以前的思想中,表现为新陈代谢和变生,共生哲学则是他的思想在今天的表述。

共生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异质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和外部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

黑川认为日本文化的特征可以用共生哲学来描述,共生哲学既是关于日本文化特征的文本,也是当代建筑从现代主义和现代建筑向信息社会建筑的范型转换的文本。

因此,共生的思想是黑川纪章的建筑哲理的核心。

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来源于印度教的唯意识论哲学、大乘佛教的禅与生命的思想、日本近代哲学家三浦梅园的自然哲学、凯斯特勒的子整体思想、法国哲学家德勒泽的生命结构思想和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多价哲学。

黑川认为印度教的唯意识论哲学是共生哲学的核心,它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现代主义的二元论。

唯意识论是大乘佛教的主要支柱之一。

佛教以“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论证人生的“无常”和“无我”。

黑川认为,无常的思想也反映在建筑和城市中,建筑和城市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因而,其结构必然是开放的。

“诸行无常”从时间的观念上印证宇宙一切有作为的事物,都是瞬间的存在,每时每刻在发生变化。

人的生命,一切自然现象、宇宙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万物———人、动物和所有自然现象,甚至神与佛———都属于一个伟大的生命的溪流,处在一个不停地生成、创造、世代交替的过程中,因此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

“诸法无我”则从空间观念上来证明世界万物包括人在内都并非实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于种种因缘造成的。

禅是超越推理的意志的一举一动,禅的真谛就是生命的真谛。

生命就是生活、运动、行动,而不止是禅思。

禅不是超自然的,不是神奇的,不是高度的思辩,并没有超越我们的日常生活。

新陈代谢派的代表建筑

新陈代谢派的代表建筑

每个舱下面有两个托架支 撑着,而上面仅由两个螺 丝固定。每个舱的内部装 修力求新颖奇特,墙、床、 天花板集成一体化,屋内 的墙角为圆角。 这座大楼以当代建筑学的 “新陈代谢”思想为背景, 是“新陈代谢主义”的一种 图解。虽然普遍适用性不 高,但是它的确标志着那 一时期的先进技术,同时 更像是都市中心的一个孤 傲的纪念碑。
外露的大圆筒和混凝土的 粗糙质感、楼板和圆筒交 接处的梁头,愈加强调了 这幢建筑物的结构,暗示 着它讲来的成长。山梨县 文化会馆建成后就进行过 扩建,从而建筑自身就构 成一个随时间推移而不断 解决其成长和变化的立体 交往空间。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日本建筑师, 1934年4月生于名古 屋市,1957年毕业于 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 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 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 研究室工作,1959年 获硕士学位,1960年 参加“新陈代谢”组织, 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新陈代谢派的代表建筑
1山梨县文化会馆 ——丹下健三 2中银舱体大楼 ——黑川纪章
下健三
丹下健三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 筑师。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 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 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馆 (1966)静冈新闻广播东京 支社(1966)等。
在向现实的挑战中,我们必须 准备要为一个正在来临的时代 而斗争,这个时代必须以新型 的工业革命为特征,……,在 不久的将来,第二次工业技术 革命(即信息革命)将改变整 个社会 ——丹下健三
山梨县文化会馆(丹下健三 1966)
1966年由丹下健三在日本 山梨县建成的文化会馆是新 陈代谢派的著名作品,它的 平面组合就是仿照植物新陈 代谢的功能,设计了一个个 垂直的圆形交通塔,内为电 梯、楼梯与各种服务设施, 所有办公空间则建立其间, 这样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建 或减少。

解读黑川纪章空间设计中的传统意味

解读黑川纪章空间设计中的传统意味

木 偶戏 ,大 阪 国家 文乐 剧场 由训练 学校 、剧场 、博 物馆 、档案馆 等 部分 组 成 。黑川 纪章 采用 日本 江户 时代 的风 格 为建筑 主要 的人 文 脉络 ;以 日本传 统建筑 的黑 、 白两 色色 系为 主色 调 。建筑 富有 近 些年 以来 ,建 筑创 作 活动和 “ 统 ” 的关系 问题 ,是 全 球 厚 重感 的 体量 ,小 开窗及 暗 基调 等外 部造 型 ,代表 了传 统艺 术 的 传 建筑 范 围内的热 点之 一 ,它 更是 当代 中 国建筑 创作 活动 中绕 不 开 庄 重感 和神 秘感 。建筑 的底层 采用 敞廊 的形式 ,使 得室 内外 空 间 的重要 话题 。那 么在 建筑 创作 中 如何对 “ 统 ”进 行定 义 ,并在 能 够贯 通 ;墙体 部分 采用 了 “ 传 浮式 ”构造 。大 阪 国家文 乐剧场 的 实践活动 中继 承和发 扬 中华 民族 优秀 的传 统文化 呢 ? 外 观采用 了同京 都 的飞云 阁相 似 的屋 顶 ,以使得 现代 空 间具有 与 在 继承传 统文 化 的 问题 上 , 日本建 筑师 提 出 了许多 丰富 的理 历 史建筑 相近 的天 际线轨 迹 ;具有 “ 破风 ”形 式 的城楼 以及 竹 唐 论 以及 大量 实践 案例 。这 些理 论有 着相 当深 刻 的 日本建筑 文 化 内 围墙 一样 的格 子 的黑 灰色 外墙 ;重 点部 位栽 种 “ 江户 紫 ”等植 物 涵 ,其表 现 形式 由最初 的 “ 象 ”层次 ,经 过 “ 表 意象 ”层 次 ,直 来 强化 。这种 随处 可 见 ,反映 了 日本传 统建筑 细 腻含 蓄 的处理 手 到对 空 间精神 境界 。 日本建 筑 师们 将个 人对 “ 日本 ”的理 解 融入 法 ,体现 了黑川 纪章 深厚 的传统 文化底 蕴 。 到建 筑实 践活 动 中 ,产 生 了一 些独特 的 理论 。 由于他 们对 传统 研 以大 阪 国家文 乐剧 场 为例 ,并考 查 黑川纪 章其 它众 多 作品 中 究 的视角 各异 ,其 实践 的成 果也 有相 当不 同。然 而他们 在 一个 观 携 带 的信 息看 ,延 续 了其基 于传 统本 质 的文脉 设计 。黑川 纪章作 点上 非常 一致 ,即 在传 统与 现代 , 以及 民族 的与外 来 的等 因素 结 品的文 脉感大 体 可 以分 为 四种 。 合 点上 寻 找各 自的 本源 。因 此 ,虽然 从表 现形 式上 看他 们 的建 筑 1对 “ 化信 息码 ” 的表 现 . 文 实践异 彩纷 呈 ,但其 核心 理念 全 都发源 于 日本 的传 统文 化 土壤 。 黑 川纪 章认 为 “ 日本 文化 充 满 了双 重信 码和 多重信码 ,现代 在 这种 有意 识 的实 践活动 中 , 日本 建筑 师 坚持 借鉴 新鲜 文化 元 素 建筑 则 缺少 这种 信码 ”。他主 张 :现代 建筑 应 当继承 历 史文 化的 来 丰 富和完 善 日本传 统文 化 的 内涵 ,在 外 延上 不断 扩展 传统 文化 传 统 ,从而 具有 多样 性 ,就如 同生物 多样性 是通 过遗 传而 产 生的 范 围 。在 这 一思想 的指导 下 ,一大 批建 筑师 创 作 了许多 体现着 浓 样 。建 筑 设计 手法 其 中的一 种 ,便是 在追 溯历 史形 式 的基础 上 郁 传统气 息 的现代 化 的 日本建筑 ,使其 表现 出 强烈 的东 方建筑 文 综合 现代 的技 术 和材 料使 建筑 风格 产生 渐变 ,正 如他 在大 阪 国家 化 的意蕴 。 文乐 剧场所 采用 的手 法 。 建筑 “ 传统 ”的释 义 2 对形 式 的打散 与重构 . 传 统 ,在 《 代汉 语字 典 》中 的解释 是 :传 统 即世代 相传 , 现 将 历 史建筑 的外表 形式 打散 ,然 后将 这 些片 断与现 代建 筑重 具有特 点 的社 会 因素 ,如 :风俗 、道 德 、思想 、作 风 、艺 术 、制 构 ,形成 新 的组合 方式 。这 种处 理手 法使 得 历史 的文脉 在新 的形 度等。 式 下 ,仿 佛重 生一 样又 获得 新价 值和 更多 的 意味 。黑 川纪章 在设 建 筑设 计活 动 中的 “ 传统 ”有 两 方面 的涵 义 ,通 常为 :一 种 计 和歌 山现代 美术馆 及和 歌 山县博 物馆 时正是 采用 了这种 手法 。 是 形式 上表 现 的传统 ,指 的是传统 建 筑 中看得 到 的物体 , 比如木 3 挖 掘传 统文化 的神 韵 . 架 构 、大屋 顶等 ;一 种是 文化 意味 上 的传 统 ,它包 括意 境上 、精 采用 隐 喻 的方法 ,来 表现 隐藏 在历 史符 号背 后 的思 想 ,包 括 神 上 的传统 。更 大范 围 内,后 者还 包含 着价 值观 、 思想观 、以及 宇 宙观 、美 学 、生命 观等 。 黑川纪 章作 品 中常 以抽象 的几 何形 式 社 会观 等 ,这 些观 念 是一 个 民族长 期发 展而 形成 的 一种独 特 的文 要素 来表 现 那些 隐晦 的 内涵 ;将 抽 象 的几何 形态 以非 对称 的手 法 化风 格 ,是人们 对传 统建筑 文化 意味 的理解 。 地布 置 , 以表 现特 定 语境 下 的传 统精 神 。他 在设 计崎 玉县 现代 美 二 、建 筑设 计 中 “ 传统 ”的 表现及 文脉 关系 术馆 、高 至会 馆 、广 岛现代 美术 馆 、 以及 名 古屋 美术馆 等 作 品时 建筑 既是 物质 与空 间 的概念 ,又 是运 动 与时 间 的概念 。建 筑 便应用 了这 一设计 手法 。 的文 脉可 以理 解为 建筑 的过 去 、现在 及将 来 。它 就像 一切 生命 形 4 运用 抽象 的符号 语言 . 式一 样在 运动 、变 化并 发展 ,其 中必 然有 对传 统 建筑 文化 的继 承 黑 川纪 章从 传统 文 化 的文脉 和建筑 遗 产 中提炼 出具 有象 征意 和 创新 ,这也 就是 建筑文 脉承 前启后 、继 往开 来 的含 义 。 义 的符 号语 言 ,并将 这 些符 号语 言作 为双 重或 多重 信码 ,来 反映 构 成建筑 形 象 的典型 要素 有很 多 ,它们 之 间相 互联 系 。其 中 其 作 品丰 富的传 统 内涵 。墨 尔本 中心 、 白濑 南 极探 险队 纪念馆 、 体 形 、符号 、颜 色 、尺度 、 以及气 质等 要 素在 时 间和空 间上 的延 新卢 万 美术 馆 、爱媛 县科 学博 物馆 、北 京 中 日青 年 交流 中心等 就 续 和变异 ,最 能体现 建筑文 脉 的特征 。 是这 种极 富历史 文脉 感 的、抽象 的符 号语 言的运用 的 实例 。 为避 免不 结 合 实 例 而 空 谈设 计 概 念 和 手 法 而 产 生牵 强 的误 以上 这 四种方 法大 致涵 盖 了黑 川纪 章作 品 中表现 出来 的 、继 解 ,下面 将 以 日本 建筑 大师 黑 川纪 章 的作 品为例 ,从 中深 入 分析 承 日本传 统 的设计 思想 。纵观这 些 设计 思想 ,它们 凝 聚着 一个 时 建筑 空间文 脉 的传 统 意味 。 代 的精 神和 人类 的智 慧,人 们代代 传承 的也就 是其 灵魂 。

黑川纪章的设计理念在郑东新区规划中的应用

黑川纪章的设计理念在郑东新区规划中的应用

黑川纪章的设计理念在郑东新区规划中的应用作者:陈治华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1期摘要:结合郑州郑东新区的城市规划案例,分析著名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的理念等在其中的体现。

郑东新区CBD内标志建筑景观各个独具特色,既体现了河南的历史文化,又较为充分地体现了黑川纪章的“生态城市”“环形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

关键词:黑川纪章;郑东新区CBD;新陈代谢城市;共生思想一、黑川纪章在中国黑川纪章,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195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在建筑大师丹下健三的工作室工作,曾获日本建筑界最高奖和多项国际建筑大奖。

他在建筑设计中坚持倡导“共生理论”,强调城市、建筑与人、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在国际建筑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许多国外设计师来到中国参与项目设计。

黑川是第一批来中国参与设计建造的外国建筑师之一。

90年代以后,他在国内参与设计了由中日两国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南京易兰斋美术馆等十个项目。

中国对外开放刚刚起步阶段,介绍黑川纪章成就及日本建筑发展状况的文章就登上了中国的建筑专业杂志《建筑学报》与《世界建筑》,由此开启了中国学习世界建筑思潮及先锋建筑师的一扇窗户。

如果说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为黑川纪章打开了中国设计市场的大门的话,那么郑州郑东新区规划项目则让他达到晚年的另一个设计巅峰,郑东新区的设计将他的“新陈代谢”理念和“共生”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很遗憾的是,黑川先生于2007年去世,郑东新区项目设计也成了他未完成的遗作。

二、郑东新区整体规划郑州老城区规模偏小,市中心拥堵不堪,拓展空间受到制约,这与其作为近亿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不相适应。

郑州迫切需要一张响亮的名片向世界证明自己,使自己步入国际型大都市的行列。

2000年6月,时任河南省长李克强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

2001年9月,郑州开始对外征集新区CBD的规划方案,日本黑川纪章方案以其先进的“新陈代谢”“和谐共生”理念以及独具魅力的设计脱颖而出,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多数投票。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

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 代以前的“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和70年代 中期以后的“共生思想”时代。1960年,新陈代 谢派在其宣言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城 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 处于动态过程中。作为其主要成员之一的黑川纪 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变形”的概念和“点式 刺激法”。他预言未来的建筑将以“建筑作为一 种结构”的理论而广为人知。他所谓的“结构” 思想主宰了他早期的建筑构想。在1970年的大阪 国际博览会上,黑川纪章推出了TB实验性住宅, 将建筑所具有的发展可能性充分表现出来了。为 此他被视为建筑界的前卫人物。
广岛市现代美术馆
中 (日 中青 国年 北交 京流 )中 心
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新馆

南京的艺兰斋美术馆是其的第27座美术馆。这是 一座以收藏明清字画为主的私立美术馆,所藏 “扬州八怪”作品达250多件。艺兰斋美术馆就 是其的共生思想的最新体现。江南水乡充沛的水 系给我以启发,把水的感觉融入美术馆的设计, 当美术馆倒映在水面上的时候,水也成了建筑的 一部分。长墙和廊柱的设计灵感来自南京保存完 好的明代城墙,廊柱在阳光照耀下的移动和变化 带来了视觉节奏的律动。美术馆七个高低错落的 屋顶有意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设计上则是受江 南民居的影响。

1972年黑川纪章设计的中 银舱体楼再次引起轰动。这 幢鸟巢式的建筑几乎成了他 的商标。它的新陈代谢的解 决方法可分为两个部分:建 造永久性的结构,然后插入 居住舱体。后者可以随时更 换。黑川纪章用140个6面 舱体悬挂在两个混凝土筒体 上,组成不对称的、中分式 楼。在仔细琢磨的小房间里, 配有磁带收音机,高保真音 响,计算机和浴厕,没有一 寸多余的空间。这些可以搬 动的舱体虽然以后并没有再 挂到别处,但是黑川纪章对 建筑的理解却产生了飞跃。

什么是灰空间

什么是灰空间

什么是灰空间现在所谓的“灰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而就我们一般人的理解,就是那种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间。

这种特质空间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的感觉。

按照小编的理解,就像灰色是黑白的过渡色一样,“灰空间”就是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中介,或者说是内容与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

由于它的存在,冲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而争取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

在黑川纪章之前,在中国民居中就已有了很多应用比如江南水乡常见的建筑形式—廊棚就是典型的灰空间的作法,这做法的初衷是使商家贸易﹑行人过往免受日晒雨淋之苦。

这些灰空间的应用除了给行人带来行动上的方便外,还连接了室内外,充分与自然沟通。

我们现代的设计中就常常用到这个因素,因为灰空间常因其暧昧性和多义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用黑川纪章的原话就是“这种空间已经被看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

”如果把灰空间看作是一种室内外空间的过渡,那就太狭隘了,它在园林空间以及城市大空间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中运用了“灰空间”的手法,形式多以开放和半开放为主。

使用恰当的灰空间能带给人们以愉悦的心理感受,使人们在从“绝对空间”进入到“灰空间”时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转变,享受在“绝对空间”中感受不到的心灵与空间的对话。

而实现这种对话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1﹑用“灰空间”来增加空间的层次,协调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使其完美统一。

2﹑用“灰空间”界定﹑改变空间的比例。

3﹑用“灰空间”弥补建筑户型设计的不足,丰富室内空间。

黑川纪章与其“共生”思想的表达

黑川纪章与其“共生”思想的表达

五、郑州郑东新区设计方案
郑东新区大体介绍
区位
郑州 市区
郑东 新区
开封 市
远期目标

远期规划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相当于目前 郑州市已建成市区的规模(建成区面积132平 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260余万人),将在未来 20——30年内建成。
六、“共生”思想在规划中的体现
五、“共生”思想在规划中的体现

黑川纪章代表作品——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
黑川纪章代表作品——墨Hale Waihona Puke 本中心三、主要思想1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
2
20世纪60年代新“陈代谢论”
3
20世纪80年代“共生思想”
四、黑川的“共生”思想
共生思想表达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异质文 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和外部的共 生、部份与整体的共生、历史和未来的共生、 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生、人与 自然的共生。

(1)通过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统一协调发展, 达到新区(未来)与中心城区(历史)的共生
(2)通过人工湖、运河,绿化网络与自然共生, 达到自然与城市的共生
(3)由V形的主要交通线路使产业和生活相对 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产业(经济)与生活 (文化)的共生
(4)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形成大面积的生态 绿地,实现人类与其它生物的共生
——以郑东新区CBD地区规划为例
黑川纪章与其“共生”思想
一、黑川纪章简介
• • • • 姓名:黑川纪章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4-4 国籍:日本
• 专业:建筑设计、城 市规划
二、黑川纪章的代表作品
东京规划 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 中银舱体楼(1972)、 福冈银行本店(1975)、 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 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 郑州郑东新区(2001)

黑川纪章

黑川纪章

● 虽然,黑川这四种手法都在应用,但是明显地 它更主张后两种手法。即其所谓的要表达内隐 的传统而非外显的传统。他曾讲过,“只有对 传统中看不见的东西有真正的理解,才能把其 中最有特色的部份(语言)作为符号分解、抽 象出来,而要把这种符号运用到新的符号系统 中形成现代风格(语言),则需要深厚的功力” 无疑黑川纪章是具有这种功力的人,他的作品 可以表明这一点。
吉隆坡机场
机场内部晚上屋顶灯光
吉隆坡国际机场室内柱子
吉隆坡机场
吉隆坡机场夜间外景
吉隆坡国际机场俯视图
城规获奖作品

2001年9月对郑东新区远景总体概念规划采取国际招标 的方法进行。经过多方考察和商务谈判,经30多位反复评 审,日本黑川纪章方案以其先进的理念和独具魅力的设国 内外专家计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最终脱颖而出。随之 将规划方案向社会公开展示并进行了问卷调查,90%以上 市民赞同黑川方案。(2002年7月在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 上,黑川纪章先生因设计郑东新区规划等方案而获得首届 “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 在设计中,黑川纪章注重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及 业主所希望的功能要求;设计可以丰富建筑所在环境的空 间、景观的建筑,使建筑作品成为流传后世的文化遗产; 同时,力求以建筑形象、建筑空间本身给使用者带来享受 和感动。 黑川在设计思想上开创、并坚持倡导“共生”理论, 强调城市•建筑与人、城市•建筑与自然、城市•建筑与发展、 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思想,为 世界建筑界、城市规划界提供了作为建筑家和规划师的典 范。
共生思想
● 共生思想表达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异 质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和 外部的共生、部份与整体的共生、历史和 未来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 科学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黑川认为: 日本文化如果用单一的词来描述的话,这 个高速就是“共生”。日本文化的这个本 性在日本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 要的作用。他认为这种共生的思想就是现 代的哲学,也是日本的传统。共生的思想 是黑川建筑哲理的核心。

黑川纪章专访

黑川纪章专访

10月28日至29日,“2000年中国建筑设计发展国际论坛”在深圳召开。

这次论坛因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澳大利亚著名建筑师菲力普˙考克斯的参加而吸引了中国建筑设计界的极大关注。

论坛上,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的著名建筑师共10位作了主题报告,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在开幕式上首先作了发言。

29日下午,中国建筑界的精英青年建筑师们,又就目前中国建筑设计界的热点问题作了自由对话。

日本建筑家黑川纪章,1934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1964年东京大学建筑系博士毕业,从1977年至今,获得的国际奖项不胜枚举,在国际建筑界享誉20多年,和矶石奇新、安藤忠雄并列日本当代建筑界三大翘楚,曾师从日本老一代建筑大师丹下健三。

黑川40年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文化建筑,如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广岛现代美术馆、凡高美术馆新馆……等等,知名作品20多座,其中北京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是黑川1990年的作品。

目前,黑川正在中国正在作深圳新市中心规划。

黑川先生在此次国际论坛上的报告题目是《21世纪的共生建筑和共生城市》,他预言,21世纪的未来城市将会是新陈代谢的城市,而运用他50年来一直研究的共生思想,他确信,21世纪的新的建筑和城市均可成为共生建筑和共生城市。

演讲之后,黑川纪章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目前您主要致力于运用共生思想作城市规划,那末您对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有什麽评价和建议?黑川纪章:北京和深圳、上海是很不一样的城市。

深圳和上海是应中央政府的要求,要大力发展的城市,要追求开放的现代化形象,是发展很快的城市,但也许有点发展的太快了一点。

而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性格和上海、深圳很不同。

北京不象深圳,北京有很多古建筑和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以前保护是很大的问题。

深圳是在一个不需要保护古建筑的地方兴建起来的。

上海和深圳比,相似的地方是都发展很快,但也和北京一样,有需要保护的历史古迹。

我希望中国不要重蹈日本和欧洲城市规划的覆辙。

美国、欧洲、日本最不应该的就是将城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外疏散。

黑川纪章_以共生的名义

黑川纪章_以共生的名义

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10月/29日/第047版设计黑川纪章:以共生的名义vv wang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在10月12日下午去世,享年73岁。

官方公布的死因是心脏衰竭。

这个噩耗的传来,让人不禁想起黑川纪章在他人生最后一年中所经历的种种——对于黑川的逝去,怎么说呢?有人说他无法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建筑一栋栋被推倒,所以干脆选择了离开人世。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他的倒霉事先是1976年完成的索尼大厦被推倒,Plantec 事务所设计的玻璃幕墙商务楼将取而代之;“东京新国立美术馆”落成没多久,却传出他的旧作中银舱体大楼也要被推倒的消息;当然,还有另一件,就是黑川在7月29日的日本参议院议员选举中失败。

而我们也许更愿意相信另一个黑川--那个黑川纪章一直都是建筑界的战士,从出道开始就不断经历各种波折,从未退缩过。

因为他始终坚信:“没有设计理念的设计师经常随波逐流,只能做一些流行性的设计;但一个有设计理想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黑川纪章二十多岁开始致力于研究、推广“共生思想”。

当时,黑川的理论在日本并不被接受,他经常没有业务可做。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共生思想”逐渐得到世人认同,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共生”理论始终是黑川设计的核心概念。

中银舱体大楼的命运黑川纪章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并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

接着参加了著名的“新陈代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并在两年后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黑川纪章的作品数不胜数,个人认为最代表性的还是坐落于东京银座的中银舱体大楼。

该建筑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实际上是两幢大楼,一幢11层,一幢13层。

它们由围绕着两个中心脊柱的若干个模块式舱体组成,中心为两个包括电梯间和楼梯间、各种管道的核心筒。

黑川纪章作品——广岛现代美术馆

黑川纪章作品——广岛现代美术馆

黑川纪章作品——广岛现代美术馆广岛现代美术馆建筑地点:日本,广岛县设计时间:1984-1986施工时间:1986-1988建筑面积:9290m²广岛现代美术馆包括一座图书馆、一座自然博物馆、一座地方博物馆、雕塑广场和雕塑森林、一座露天剧场等,总的布局为村落式。

为了保护现场绿化环境,将美术馆布置在山脊上,平面形状呈马蹄形。

由于建筑的高度不能超过周围的树木,因此60%的建筑面积都布置在地下。

半室外和过渡空间用以加强整个艺术公园的整体性并形成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带柱廊的圆形中心广场设在博物馆中央,由此再延伸出交通流线。

平面的布局犹如遗传因子的中心组合,并抽象的运用了历史的记号,包括对原子弹的回忆、西方城市和日本传统等。

在这里,圆形像原子弹的蘑菇云,同时又像飞碟。

它的圆形在原子弹落下的方向劈开一个口子,同时在基座上也运用了被爆炸污染的石块。

立面的处理表现了建筑材料从古代向现代的过渡,自下而上表现了石块、砖向铝材的转换,向轻巧的人工材料过渡。

这也是一种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该设计获1989年索菲亚第五届世界建筑双年展金奖、1990年日本建筑学奖。

大师何为“大”—纪念建筑师黑川纪章(转载)柯布西耶为现代建筑带来了根本性革命,其《走向新建筑》似一把利剑,直刺传统建筑咽喉;而赖特则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将其浓缩为“有机建筑”的思想,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逐渐成为现代人所敬仰的建筑大师,因为他们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有资格享受人们的赞誉,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先生同样应该如此。

“绽放”的思想——从“新陈代谢”到“共生”“新陈代谢”是一个生物学专有名词,指的是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它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借以完成自身更新适应体内外变化的过程,即一个生命自我更新得以永续的过程。

而黑川纪章之所以在1960年的东京国际会议上提出“新陈代谢”的思想,则源于他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抗议。

新陈代谢派(一)

新陈代谢派(一)

新陈代谢派(⼀)好⼏年前,我曾经去河南郑州参加过⼀个项⽬的设计顾问⼯作,那个项⽬的规划设计师是⽇本“新陈代谢派”的代表⼈物⿊川纪章。

⿊川纪章设计了郑州的新城“郑东新城”,⼜为中国城市房地产联盟设计了⼀些住宅⼩区,其中有建业集团的“联盟新城”第⼀期,就这个项⽬,我和他打过很多的交道,对他的⼯作⽅法有⼀点了解,也熟悉了他。

“新陈代谢派”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迄今依然影响很⼤,特别是⽇本战后涌现的这⼀批⼈物,后来都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设计⼤师,⽽这个圈⼦我也先后认识⼏个⼈,因此颇有些感触。

从历史来看,1960年代,世界建筑设计界出现了两个⽐较⼤的前卫流派,⼀个是⽇本的“新陈代谢派”,另外⼀个是英国的“建筑电讯派(Archigram)”。

这两个群体从不同的⽅向探索城市发展的⽅向,企图在现代主义开启的现代建筑上找到新的突破点。

这两派后来都出来许多重要的⼈物。

1958年,曾经⼀直领导着世界现代建筑发展的国际现代设计协会(CIAM) 解体,1967年,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逝世,到1969年前后,沃尔特.格罗⽐乌斯( Walter Gropius)、密斯.凡德洛( Mies Van der Rohe)、阿尔⽡.阿尔托( Alvar Aalto)也都相继去世。

但是这些⼈的影响⼒太⼤了,⼏⼗年来,流⾏的“国际主义风”基本左右了全世界⾼层建筑、民⽤和公建的形式和结构,开始有⼀些年轻建筑师出来,或者是继续⽀持纯粹现代主义建筑,⽐如1966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的“纽约五⼈”(New York Five);也有⼈出来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找寻发展的差异,提出新的思路,⽐如上⾯提到的“第⼗⼩组”(Team X),还有英国的“建筑电讯派”(Archigram)。

美国建筑师路易.康(Louis Kahn)⽤粗野⽅式试图突破勒.柯布西耶的影响,似乎有所成就,但是⾛的不算太远,他设计的许多作品,还是让我们联想起勒.柯布西埃的作品来,⽐如他在达卡设计的国会、政府、法院综合体建筑,就很容易联想起柯布西埃在昌德加尔的政府综合体⼤楼;⽽⽇本的“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则合少分多,宣⾔发表之后,成员各⾛各⾃的道路,有⼀些很醒⽬的作品⽅案,但建成的作品却不多。

建筑“灰空间”理论

建筑“灰空间”理论

黑川纪章“灰空间”与“共存哲学”的理论对于“灰空间”的定义,黑川纪章讲到:“灰色是由黑和白混合而成的,混合的结果既非黑亦非白,而变成一种新的特别的中间色”。

近代初期,日本茶道的创始人和茶屋的首次建造者千利休(1521——1591),用一种叫做“利休灰”的色彩来阐明他的茶道思想。

“利休灰”是由红、黄、蓝、绿、白等诸色混合成的一种色彩,这些颜色是由各种基本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种色谱范围极广的混合色,它可以是红灰、黄灰、绿灰等色。

如果把空间比作色彩,那么作为室内外结合区域的“缘侧”,就可以说是一种灰空间。

黑川纪章在谈到缘侧空间时指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乎于内与外的第三域,才是‘缘侧’的主要作用。

因有顶盖可以算是内部空间,但有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

因此,‘缘侧’是典型的‘灰空间’,其特点是即不割裂内外,有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这个区域提供室内与室外的中途点。

它是一个场所,结合了人们的一切愉悦活动,也是人们生活区域的延伸空间。

而对于中庭形势他解释道:“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在创作实践中,黑川纪章常常将自然转化为内部,而又将室内延伸于外部。

这样一来内部与外部,自然与建筑相互捕捉、相互船头,维持了非常良好的平衡关系。

共性的哲学也就是主张对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双重含义和多重含义的性质重新评价的哲学。

为了实现这种思想,黑川纪章在实际中采用了一定的手法:1、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与同等价值。

2、把内部空间外部化和把外部空间内部化。

这意味着排除内外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双重约束的领域,促进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渗透。

3、在相互矛盾的成分中,插入第三空间即中介空间。

4、设计出共生的要素,有意识的把异类物件混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以便选用传统或历史性构件,或者把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意识的交织在一起。

5、强调细部,即重视对材料的选择、注意能够表达人类感情和精神上的细部,适当考虑人类感情和精神上的细微接触。

黑川纪章在中国

黑川纪章在中国

黑川纪章在中国
薛求理;孙乐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黑川纪章是日本著名建筑师,其设计作品遍布日本和世界其他城市,他提出的“共生”理论更是影响了几代学人.在其事业处于巅峰的1980年代,黑川纪章来到中国,开启了他在中国20年的设计历程.通过回顾黑川纪章在中国的3个代表性作品,试图为中国和日本当代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佐证.
【总页数】8页(P89-96)
【作者】薛求理;孙乐
【作者单位】香港城市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1
【相关文献】
1.黑川纪章的设计理念在郑东新区规划中的应用 [J], 陈治华
2.探索中国现代建筑之路——从黑川纪章的建筑创作内涵话现代建筑 [J], 林丽群;罗彬
3.由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看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和改造 [J], 赵瑞;郭立苹
4.黑川纪章:基于共生理想的建筑大师 [J], 任艳;江滨
5.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受委托设计中国第一设计博物馆 [J], 任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建筑界三杰之一
contents
目录
01
逝 世 , 死 于 心 肌 梗 塞
出生于 日本爱知县名古 屋市, (日本的县相当 于我们的省)
参加“新陈代谢” 组织,作为中心 成员活动。 毕业于 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 成立 黑川纪章建筑 城市设计研究所
1934年-1岁
1957年-24岁
1960年-27岁
于是他们从植物的生长中,和佛学的轮回思 想(日本人总是很喜欢这些禅意的东西)中 得到了灵感,于是想要做一个类似于主体 + 模块的形式的建筑(一般来说是塔楼的形 式)。并且预制混凝土的技术发展也使得他 们有能力去实现这种想法。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黑川纪章的 成名作——中银胶囊塔诞生了! 个人感觉,像是把很多空调室外机堆在一起的感觉有木有~~~
1962年-29岁
2007年-74岁
曾获得 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建筑界“奥斯卡”金块奖 等N项大奖
日 本 建 筑 界 三 杰
矶崎新 安藤忠雄 黑川纪章
02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了metabolism architecture movement,翻译过来就是 建筑的新陈代谢主义运动。主要是由一批丹 下健三(他老师)带领的日本建筑师发起的。 (总之那个时候的建筑风潮是相当前卫和未 来派的,不怕你不敢做,就怕你不敢想。) 他们看到了战后日本迅速发展和城市的日新 月异,于是开始思考是否建筑应当也能够随 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楼高 54 米,共 13 层。每个小隔间长宽高2.3*3.8*2.1
中间一个 service core(生活核心区,包括水管电线,电梯,垃圾道等等。) 加上周围共 8 个胶囊为 1 层。胶囊是由轻量级的镀锌钢铁焊接而成,再涂上一层防锈 剂油漆和一层Kenitex光泽喷雾,中间塞了石棉隔热层。 它们在 工厂里做好然 后运到现场, 然后依靠四个 高压螺栓和悬 臂轴连接在一 起,感觉有点 像搭积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狭小压抑
每个小隔间长宽高 2.3*3.8*2.1,这么小的空间很不舒适,不过选择这里的人已 经默认放弃了舒适,因为缺钱。
浪费空间
以胶囊公寓形式的这座楼本身对空间有极大的浪费,因为有很多墙和很多的伺服空 间没有被使用,本来 90㎡ 的房子才需要一套厨卫,现在这么小的一个格子也需要 一套,会增加很多管道之类的设施,同样的占地的普通公寓楼可以多 60% 的使用 面积。
国立新美术馆以新锐高科技 结合创意时尚设计,亦仍不 忘充满生机的日式空中花园。 这座美术馆入口奇特,连自动 开关的玻璃门也是不规则的梯 形,与地面并不垂直。
每个胶囊房间高1米,长2米。 有公共的洗浴间和茶水吧,行李放在寄存 箱。。
京都胶囊酒店
03
国立新美术馆位于东京六本木,楼地板面积为47,960平方米,为日本目前驻地 最大的美术馆。它的概念是“森林中的美术馆”,设立的目的主要为举办展览会、展 示收藏作品和普及美术教育的功能。馆内设有博物馆商店、餐厅、咖啡厅等设施,期 望能成为容易亲近的美术馆。
黑川认为,新美术馆在冲突中贯彻了“共生”的理念。一个重要的共生现 象就是它集合了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特点。我用木头、混凝土、钢铁、玻璃来打造 这个建筑,但保留了它们的自然状态,没有改变他们的颜色,这是非常日本化的 理念。 美术馆外型曲线优美而富有张力,内部空间宽敞而有通透感,用玻璃引入自 然光,强调节约能源。
造价高
为了良好的隔音,房间的四壁需要吸声材料,增加了成本,导致每 25 年更换一 次的话经常无法收回成本。
采光、通风差
绝大多数房间不占据良好的采光朝向,全部房间没有自然通风
如果改成胶囊旅馆,就另说了!
个人感觉在一线城市中,胶囊旅馆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的。 不是一个长久的居住空间,而是一个简单的容身之所。 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那些来城里进行短期居住的找工作的人或者穷游的驴友。 在他们找到工作之前提供一个暂时的落脚点,虽然环境差一些,但是至少比流落街头 要强。 东京新宿的一般旅馆价格大概是800人民币左右一晚上, 但是东京新宿的胶囊旅馆可以便宜到 200 人民币一晚上。 Ps:中银胶囊塔已经变成旅游景点。。。所以900多 人民币一晚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