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句翻译》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鱼我所欲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我)会放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坏的事,所以有祸患(我)就不躲避了。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活下来的方法)就可以活着,却有人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避患的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却有人不去做。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即义),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即非义)。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坚守这种思想不至于丧失罢了。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无礼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遭轻视而不屑接受。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丰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天性。
《唐雎不辱使命》(1)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比安陵大十倍的土地,请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看不起我吗?(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继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4)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文言文语句翻译PPT课件

例8、夫战,勇气也。 译文: 作战,(靠的是)勇气。
补——增补
规律 总结
量词省略——填上适当量词 成分省略——补出省略成分 文意跳跃——增加恰当词语
练习三:
1、客从外来,与坐谈。 译文:客人从外面来了,(邹忌)和(他)坐
着说话。
2、今以钟磬置水中。 译文: 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
者、也 —无法用现代汉语对译的
结: 虚词,删去不译。
练习二:
1、死生,昼夜事也。 译文:死亡是早晚的事。
2、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
例6:铸以为金人十二。 译文:铸成十二(个)铁人。
例7、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怪的蛇,(蛇)黑色的底
例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译文:这里有高大峭拔的山岭,茂密的树林 和高高的竹子。
规律总结:专有名词和基本词汇保留不译。
练习一: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译文:楚国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译文: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主意时时在沛公身上。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文: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
城。
例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积累 而成。
例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译文:日日夜夜尽力劳作,孤孤单单受尽折磨。 例5:子瑜者,亮兄瑾也。
译文: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
删——删除
规 忽微 —同义词连用,删去一个,
律
只译一个。
作息 —偏义复词,删去作陪衬的。
总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七上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一会儿,雪突然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丢下他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6、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元方当时年纪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7、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8、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我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二、《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了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文经典语句翻译

一、经典语句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经典语句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解读:此句表达了孔子对友情的重视。
在古代,朋友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孔子认为,与远方的朋友相聚,是一种难得的乐事。
三、经典语句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强调了谦虚好学的精神。
孔子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经典语句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此句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要发自内心,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经典语句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解读:此句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孔子认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六、经典语句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解读:此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七、经典语句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成为他人的榜样。
总之,《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文言文语句及翻译积累

一、文言文语句: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清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美酒。
2.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礼节的东西不要看,不合礼节的话不要听,不合礼节的话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做。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当王师北上平定中原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
5.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翻译:春风吹得马蹄欢快,一天之内看尽长安城中的繁花。
二、文言文语句及翻译积累: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通过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总结:文言文语句及翻译积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要注重积累,善于运用,从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们终究会死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要轻。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千里的远行,都是从脚下开始。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漫而又漫长,我将不断地努力寻找。
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物资的匮乏,而要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的不安定。
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在贫穷的时候,只关心自己的品德修养;在富贵的时候,要关心天下百姓的福祉。
以上这些翻译句子,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经典语句,它们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诗意。
掌握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其中的韵味。
同时,这些句子也富含智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句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掌握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学会将这些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
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我们都能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领略到其中的无穷魅力。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高中文言文语句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二、《论语·为政》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三、《论语·八佾》原文:君子不器。
翻译:君子不是只懂得某一方面的技艺。
四、《论语·里仁》原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翻译: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有过错的时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他。
五、《论语·雍也》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六、《论语·述而》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七、《论语·泰伯》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壮志和毅力,肩负重任而路途遥远。
把仁义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非常重大吗?直到死亡才停止,不是非常遥远吗?八、《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追求的;如果不按照正道得到它们,就不去追求。
贫穷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按照正道摆脱它们,就不去摆脱。
君子离开了仁义,怎么能成就美名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违背仁义,无论是匆忙还是颠沛流离,都会坚守仁义之道。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文言文语句翻译

• 6.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 士,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 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 • 7.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 8.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 就任职;如果没有那才能就该辞职。’ • 9.(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 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那助手呢?
• 1.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东西,便是 一种肃杀之气的余威。 • 2. 人是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 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 情来劳累他的身体,是他的内心世界震动,必然 会损耗精力。 • 3.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间的正义之气,它常常以 肃杀为心性。 • 4.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要和草木去 争一时的荣盛呢? • 5.即使凭司马迂善于传写游侠〔的手笔〕,也不 能给(田横所带领的)五百人(都)写下传记, (这就)越发能(使人)悲痛啊。
• 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8.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 • 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 1.君子讨厌那种放弃说自己想要,却一定为它找 藉口的(态度)。 • 2.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 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 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 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 定,便不会(政权)倾覆。 • 3.(如果)做到这样,那么远方的人还不归服, 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他们已经来了,就得 使他们安心。 • 4.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让他们来; 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 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 墙里面。
论语三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复习。
同时,也提倡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共同进步。
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谦逊,不因别人的误解而生气,体现君子的风度。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德治”的思想。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以道德为根本,就像北极星一样,以德行为核心,使人民都围绕着道德而行。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器物。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而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
君子应该具有全面的素质,才能在各个领域都能发挥才能。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才是美好的。
选择不住在仁德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
孔子认为,选择居住在仁德之地,有利于个人的修养和成长。
反之,选择不住在仁德之地,就难以具备智慧。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以兴趣为动力,只有真正喜欢学习的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论语》中的文言文语句简洁精炼,寓意深刻。
通过对这些语句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文言文语句经典翻译

原文:“逍遥游于无穷之境,而无所待。
”翻译:在无尽的境界中自由自在地游历,而不依赖任何外物。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疲惫不堪。
原文:“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翻译:蝉和学鸠嘲笑它说:“我只要奋力一跳就能飞起来,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翻译: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上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就可以用小草做成一艘船;把杯子放在上面就会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原文:“且夫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翻译:再说,如果全世界都赞誉他而不去勉励,全世界都非难他而不去沮丧,能够明确内外的界限,分辨荣辱的境界,这就足够了。
原文:“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翻译:列子能够驾驭风行走,轻盈自如,十五天后才返回。
他对追求幸福的事,并没有急切地去追求。
这些语句不仅展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文言文的精炼与韵味。
通过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语句所蕴含的深意,同时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言文积累语句及翻译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乡校,每叹曰:“惜哉!吾与回言,回也屡闻而屡诲,有若闻一以知十,其质美也。
由也,闻一以知二,其质次之。
赐也,闻一以知三,其质又次之。
若夫由与赐,其质粗,虽与之言,不能成章也。
”【翻译】昔日孔子在乡校游玩,常常感叹道:“哎呀!我和颜回谈论,颜回是每次听到都能多次教诲,他资质优秀。
再有,每次听到能推知十,他的资质仅次于颜回。
子贡,每次听到能推知三,他的资质又次之。
至于冉由和子贡,他们的资质较为粗疏,即使和他们谈话,也不能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勉,言语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修正自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顺为正者,尚矣哉!”【翻译】孟子说:“得到正道的人得到许多帮助,失去正道的人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很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天下都会顺从他。
以顺从正道为准则的人,是高尚的啊!”【原文】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韩愈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原文】《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生而首上指天,故因名之曰‘丘’。
”【翻译】《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出生时头顶向上指向天空,因此取名为‘丘’。
”【原文】《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曰:“吾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我听说君子的德行如同风,小人的德行如同草。
草上面吹过的风一定会使草倒下。
”【原文】《庄子·逍遥游》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翻译】《庄子·逍遥游》记载:“而且水积聚得不深,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了。
”通过以上文言文语句的积累与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哲理,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经典文言文语句及其翻译

昔者孟母,择邻而居。
三迁之教,所以成子也。
子不学,断机杼。
子学成,则举家庆。
古之贤母,非独慈孝,亦明于教子之道。
【翻译】古时候,孟子的母亲,在选择邻居居住的地方时非常慎重。
她三次搬家,都是为了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孟子如果不学习,他的母亲就会剪断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警示他。
当孟子学业有成时,全家人都为之欢庆。
古代的贤明母亲,不仅慈爱孝顺,而且对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明了。
【文言文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情。
只因为你的原因,我沉思至今。
呦呦鹿鸣,吃的是野生的苹。
我有尊贵的客人,弹琴吹笙来款待。
明亮的月亮,何时才能摘取?忧虑从内心涌出,无法断绝。
穿越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
畅谈往事,心中念念不忘旧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圈,哪里有枝条可以依靠?高山不嫌弃高,大海不嫌弃深。
周公吐哺,天下人心归向他。
【文言文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因此自我勉励,永不松懈。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因此增厚美德,能够承载万物。
【文言文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如果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文言文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先修养好自己;在得志的时候,就要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
文言文语句加翻译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翻译】
天地之间,是万物汇聚的地方;光阴,是百代更替的过客。
而人生如梦,又能欢乐多少呢?古人手持蜡烛夜游,确实有他们的道理。
何况阳春三月,以烟花般的景色召唤我,大自然赐予我丰富多彩的文采。
在这桃花盛开的美园中,我们享受着家族的欢乐。
众兄弟才华横溢,都像谢惠连一样;而我吟咏歌唱,却自觉惭愧,无法与他们的快乐相比。
【文言文原文】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此欢难再,彼恨无穷。
悠悠苍天,为谁舐犊?
【翻译】
难道没有山中的歌谣和乡村的笛声吗?但它们嘈杂刺耳,难以入耳。
今晚听你唱一曲,暂时凭借这杯酒来振奋精神。
这样的欢乐难以再次拥有,而那些遗憾却无穷无尽。
悠悠苍天,究竟为了谁而舔舐小牛?
【文言文原文】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的逆旅,我也是其中的行者。
回首过往那些萧瑟的地方,回去吧,无论是风雨还是晴天,都不再有什么。
文言文语句翻译要求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晋朝太元年间,有个名叫武陵的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水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他发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数百步的距离内,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花纷纷扬扬,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
他继续前行,想要探究这片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尽头是水源,那里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洞口似乎透着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只,从小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前行了数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等。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这里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和外界的人一样。
年纪大的人和小孩都安详快乐。
见到渔人,他们都非常惊讶,询问他来自何处。
渔人详细回答了他们。
他们便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的人,都来询问。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不再出去,因此和外界隔绝了。
文言文语句翻译

屏东中学文言文语句翻译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这样一想,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一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我把蚊子留在自己的蚊帐中,慢慢的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嗡嗡叫着在烟雾中飞舞,我把这种景象比作 "青云白鹤"来观看,果然它们就像白鹤飞叫着冲向云端一样壮观, 我高兴的拍手叫好。
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很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遥远。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9、而楼上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而楼上的人忙碌地来来往往,有的靠着,有的站着,形状不一。
10、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与天河。
11、饿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大了,谢公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1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比为空中撒盐。
1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化作柳絮随风起舞。
1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便不等候就走了,走后友人才到。
1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同人家相约出行,却丢下人家自己离开了。
16、暑而果大匚其财。
到了晚上他家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
17、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父子才能一起保住性命。
18、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言文语句翻译

1.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 气之盛,可谓壮哉!
2.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 者,可以知之矣。
3.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 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惟兄嫂是依。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 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 何竟日默默在此?”
1.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 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 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语句翻译》(高三参赛)一、设计说明高考对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考查,虽然材料选自课外,但是考查立足于课内,立足于考查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能否灵活运用之上,对学生理解并翻译语句能力的客观考查,符合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结合《课程标准》,立足教材本身,勾连高考试题,我设计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悟法、学法、用法,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有效复习。
该学案分三部分,课前案重在引导学生了解高考命题要求及考点阐释,通过自主复习,运用课内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总结出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
课中案重在就学生自主反馈的翻译方法进行展示和纠正,以练—讲—练的形式,将课内例句与高考样题衔接起来,渐次推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总结答题规律,提升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后案作为当日作业,旨在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演练,继续钻研,锐意进取。
二、材料依据必修教材篇目《师说》《赤壁之战》《鸿门宴》《齐桓晋文之事》等,《〈史记〉选读》篇目《信陵君窃符救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及08—10年高考部分省份样题。
三、设计内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具体要求,探求翻译的具体方法。
过程与方法:解读考点,夯实旧知,练中悟法、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扎实严谨的学习作风。
课前复习步骤:一、解读考点阅读并勾画要点:考纲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意思是说“翻译”须以“理解”为前提,“理解”,就是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的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考查的句子是有特点的,在实词、虚词、句式、活用、通假字等方面有典型性的句子。
测试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二、明确原则文言文语句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
三、链接课内根据参考篇目,结合梳理笔记,复习文言基础知识。
四、探求方法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中划线和括号处,并用一个词概括所用方法。
要求书写规范。
第一组: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译文:。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译文:。
方法一:,适用范围。
第二组:顷之,烟炎张天……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译文: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方法二:,适用范围。
第三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译文:。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
方法三:,适用范围。
小结:用这三个方法,语句翻译就不会有漏译与增译了。
第四组: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译文:。
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方法四:,适用于哪些句式的翻译。
第五组: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译文:。
()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
方法五:,适用于哪类句式的翻译。
第六组: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译文:。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译文:。
而操舍鞍马,杖舟楫,与吴越争衡。
译文:。
方法六:,适用范围。
小结:用这三个方法,语句翻译就不会有误译和曲译了。
五、总结得失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总结并灵活运用翻译文言语句的具体方法,提升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展示纠正,灵活用法,演练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在学习中勇于攻关,不断总结反思的学习意识。
学习过程:一、交流成果,分享体验。
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案第四环节内容,查漏补缺,推荐展示。
2、根据老师在课前案中的评点,提出疑惑。
3、总结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二、运用方法,找出纰漏。
1、请划出下列句中翻译有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成:君子学识渊博,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知书明理,行为没有过失了。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成:我实在是怕欺骗大王而倚仗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
⑤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译成:情况很紧急了,请求救助孙将军。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成:句读不明白,疑难问题不解决。
⑦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⑧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译成:曹操,是豺虎,挟持皇帝以征伐四方。
2、请学习小组讨论归纳上述句中的错误原因,不少于6点。
①②③④⑤⑥三、走进高考,一试身手。
(一)请给划线句断句。
提示”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20XX年山东)用“﹨”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温馨小贴士:书写规范、整洁、大方,会有好印象哟。
次日食后,(张诚)窃赴山,至兄(张讷)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
且曰:“明日当以斧来。
”(20XX年山东)(三)小结高考初体验:。
四、同台竞技,谁与争“分”。
1(一)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二)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chá:)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chīxī葛布的统称)之属及经史赠之。
(20XX年安徽)2、就同学出示或板书的答案予以评分,并说明理由。
五、参与互动,归纳总结。
文言文语句翻译要素:1、两点注意:夯实基础,书写规范。
23课后案(当日作业)一、巩固演练,提升能力。
1、知识链接:参见《高三一轮复习用书》P110---P1122、提升训练:要求学以致用,标注出采分点,然后按标准作答。
必做题:①参见《高三一轮复习用书P112《数胜亡国》②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
选做题:阅读全文,翻译划线句子。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①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
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②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
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③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
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
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二、反思专题复习的收获,静悟纠正三案中的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