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嵌入与社会治理
社会资本对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
![社会资本对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39377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2.png)
社会资本对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由相互信任、社会归属感、社交网络和互惠行为等因素构成,对社会治理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凝聚力、创新力和公平性三个方面来探讨社会资本对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
社会资本首先在城市发展中起到凝聚力的作用。
人们之间的信任和认同感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通过信任和合作,人们可以共同解决问题,推动城市的改善和发展。
例如,一个社区的居民可以共同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保护自身的居住环境。
又如,在城市建设中,社会资本的凝聚力可以促使居民参与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打造更美好的城市。
其次,社会资本对社会治理的促进还体现在创新力方面。
社交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信息和资源的传递。
在一个充满社会资本的社会中,不同领域的人们通过紧密的交流和合作创造出更多的新想法和创新。
例如,一个创业社区的建设可以为创业者提供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促进创新型企业的诞生和发展。
社会资本也可以促使公共机构和私人企业合作创新,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最后,社会资本对社会治理的促进还体现在公平性方面。
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促使人们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
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和参与志愿服务,人们可以为弱势群体争取更多权益,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
此外,社会资本还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机构和企业行为,促使其遵守规则和承担社会责任,防止腐败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对社会治理具有促进作用。
它可以凝聚人们的力量,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关注公平,推动社会正义的实现。
在建设和发展社会资本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促进作用,实现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
社会资本对城市治理的作用
![社会资本对城市治理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42a7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2.png)
社会资本对城市治理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治理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在城市治理中,社会资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资本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拥有的资源和网络,包括信任、合作和共享的价值观念等。
社会资本对城市治理起着促进公共参与、提升效率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首先,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公众参与城市治理。
在一个社会资本丰富的城市中,人们更容易形成共识,共同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
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信任,而信任是公共参与的基础。
在信任的基础上,人们更愿意为城市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决策时,通过与社会资本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获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城市治理的公共参与度,实现民主化发展。
其次,社会资本有助于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城市中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和流动。
在城市治理中,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而社会资本可以提供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各方平等参与,共同协商,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例如,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时,社会资本的合作可以促成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通过社会资本的整合,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使城市治理更加高效。
最后,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城市社会和谐。
在城市治理中,不同的人群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异和矛盾。
而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减少冲突和摩擦。
社会资本所提供的信任和归属感,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发展。
例如,社会资本的发挥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建立与市民的良好关系,更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实现城市治理与市民利益的协调。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在城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促进城市治理中的公共参与,增强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还能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力量,使城市更加高效地运转。
同时,社会资本的发挥还能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共识。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社会组织治理与发展——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为例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社会组织治理与发展——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730c666aef8941ea76e05d0.png)
收稿日期:2019—06—12作者简介:李敏(1994—),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社会组织治理与发展———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为例李敏(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63)摘要:在多元协商治理的大背景之下,基层社区治理中,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载体,其作用日益被重视。
本文浅析了当前中国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并与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中的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运用罗伯特D.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及作用进行分析。
说明了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重要载体,在培育社会资本,提高信任,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治理;社会资本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9)06—0075—0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1〕。
同年,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就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目标给予了明确指示,“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鼓励扶持为重点,能力提升为基础,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2〕一、社会资本与社会组织罗伯特D.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效率。
”〔3〕人们通过不断地互动和交往,逐渐建立信任,促成合作,这是一个循环累积的过程。
所以,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培育公共精神的重要平台,有效的居民参与,才能建立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存量,如信任、互惠规范和网络,往往具有自我增强性和可积累性。
良性循环会产生社会均衡,形成高水准的合作、信任、互惠、公民参与和集体福利。
”〔3〕社会资本的累积会促进自发的合作。
社会资本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在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上,社会资本缺失,那么人与人之间关系淡薄,缺乏信任与合作,其必然结果社区治理效率的低下。
社会资本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分析——以社区治理“失灵困境”现象为视角
![社会资本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分析——以社区治理“失灵困境”现象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908d09e54afe04a1b071dece.png)
不均。在研 究社区治理 问题 时, 有必要从培育作为社会资本 的认 同感、 际互信、 人 平等交换规 范和公 民参
与 网络入 手 , 来推进 社 区治理与 社会 和谐 。
关 键词 : 区治理 ; 区失 灵 ; 会 资本 社 社 社 中 图分类 号 :2 2 F 8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2— 7 3 2 0 ) 7— 0 3— 7 10 9 5 ( 0 9 0 0 8 0
权力为主导干预、 管理社会 的合法性越来越暴露 出其危机 , 也越来越受到质疑① 。社 区治理可以看
作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上的运用。改革开放以
来, 随着城市单位制 的改革 和解体 , 大规 模的“ 单
位人” 从单位中转移出来进入社 区, 城市基层社会 的管理压力不断加重。尽管政府仍然掌握着大部 分权力 , 已不再是资源配置的唯一主体 , 但 如何依 靠和发挥各种相应的基层社 区组织力量共 同维护 社会稳定 , 同参与对社 区公共事务 的管理, 共 建立 充满活力的社区建设运行 机制和组织体系 , 成为 学者和政府部 门共 同关注和思考 的话题② 。社区
区域发 展
社 会 资本在 社 区治理 中的 功 能分析
社 会 资本 在 社 区 治 理 中 的功 能 分 析
以社 区治 理 “ 灵 困境 " 象为 视 角 失 现
史 斌 吴欣欣 ,
( . 海大 学 , 海 20 4 ;. 1上 上 04 4 2 宁波大 学 , 江 宁波 35 1) 浙 12 1
治理的理念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冯 玲、 李志远认为 , 在社 区治理过程 中, 政府 、 社区组
畴, 社区治理的主体是包括政府 、 区居 民、 社 社区 内各类组织等在 内的多元权力主体 , 区治理 的 社
社区社会资本与基层治理实践
![社区社会资本与基层治理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75949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8.png)
社区社会资本与基层治理实践社会资本是指在一个社会或社区内部存在的彼此信任、彼此合作的程度和方式。
它可以通过相互信任、共同利益和联结性网络来产生,并且对于社区的发展和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促进社区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以及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而基层治理实践是指在社区层面上进行的一系列治理活动和政策实施,旨在促使社区成员的参与和自治,从而提高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社区社会资本与基层治理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资本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增强共识和凝聚力,从而让社区治理更加有效,社区生活更加和谐。
本文将结合社会学理论和实践案例,探讨社区社会资本对基层治理实践的影响和作用。
一、社区社会资本的概念和作用社会资本是指在一个社会或群体中,个体和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了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情感纽带,以及共同参与的社会网络和社区组织。
社会资本可以分为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
结构性社会资本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程度,即社会关系的数量和强度;而认知性社会资本则是指个体对社会关系的认知和评价,包括了信任、互惠和相互承诺的情感。
社会资本对社区和基层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通过建立社会网络和组织,社区成员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互助和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和良好合作,解决共同问题。
社会资本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
在具有丰富社会资本的社区中,居民更加愿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从而促进社区的民主化和自治化。
社会资本也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通过共同的社会互动和社区组织,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社区社会资本和基层治理实践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和支持基层治理实践,同时基层治理的实践也可以增强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发展。
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
![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https://img.taocdn.com/s3/m/a9ab0b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b.png)
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在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培育越来越受到。
社会资本是指社区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合作与互动的关系,以及社区内部的各种社会网络和规范。
这些资本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加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如何有效地培育社会资本,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稳定,成为摆在社区治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要注重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
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之一,它能够有效地降低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社区整体的效率。
同时,要加强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各种活动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形成紧密的社区关系网络。
要注重社区规范的建立与执行。
社区规范是社区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它能够有效地规范社区成员的行为,维护社区整体的秩序和稳定。
同时,要加强对社区规范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区成员对规范的认知和遵守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社区规范体系。
要注重社区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社区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和支持。
因此,要不断推进社区服务的创新,发掘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要加强对社区服务的支持和投入,提高社区服务整体的水平和发展速度。
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需要注重多个方面的工作。
只有不断推进这些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加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稳定。
需要注重创新思维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通过创新解决社区治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高社区治理的水平和效果。
只有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让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和生命力。
社区治理绩效是指社区管理者在社区规划和建设中所取得的实际成果。
一个社区的治理绩效不仅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反映了社区管理的有效性和水平。
在影响社区治理绩效的众多因素中,社区类型和社会资本是两个关键因素。
“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
![“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https://img.taocdn.com/s3/m/382757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0.png)
“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一、本文概述1、介绍“嵌入性”概念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性“嵌入性”是一个在社会科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它主要用来描述社会行动和经济活动如何嵌入到更广泛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之中。
这个概念最初由经济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在20世纪中期提出,用以分析经济活动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波兰尼认为,经济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嵌入在社会关系、制度和文化结构中的。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社会科学中,“嵌入性”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活动是如何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的塑造和影响的。
例如,商业实践、市场行为以及企业的战略决策,都深深植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嵌入性”视角也强调了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个体和组织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以及它们所共享的规范和信任,都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嵌入性”概念在社会科学中并非没有争议。
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形成了所谓的“两种取向”及其分歧。
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嵌入性”的程度、范围和机制上。
一部分学者认为,经济活动是深深地嵌入在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中的,几乎无法脱离它们而独立存在。
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尽管经济活动确实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社会背景而独立发展。
这些分歧反映了社会科学中对于“嵌入性”概念的复杂理解和多元视角。
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经济活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框架,以更好地研究和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
2、阐述“嵌入性”的两种主要取向: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嵌入性"的两种主要取向分别为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它们在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时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理论路径。
结构嵌入性强调个体或组织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结构对其行为的影响。
这种取向认为,个体或组织的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入在更大的社会结构之中。
社会资本与政治治理
![社会资本与政治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26ba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0.png)
社会资本与政治治理社会资本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合作和互助的力量,是社会发展和治理的重要支撑。
而政治治理则是指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社会资本与政治治理之间的关系。
1. 社会资本对政治治理的影响一方面,社会资本对政治治理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一个充满互信和合作的社会中,人们更容易相互合作,为共同利益而奋斗。
社会资本的积极发展可以增强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此外,社会资本还可以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意识的形成,从而推动政治制度的进步和民主化。
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也可能对政治治理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社会资本的发展可能导致利益集团的形成,使得政治决策过程中出现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其次,社会资本也可能导致社会福利的不平等分配,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给政治治理带来挑战。
2. 政治治理对社会资本的影响政治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也会对社会资本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政治治理机制能够提供公正的环境和公平的机会时,人们更愿意相信政府和其他社会成员,从而增强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
相反,如果政治治理腐败和缺乏公正,人们可能会对政府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从而削弱社会资本的发展。
此外,政治治理对社会资本的影响还体现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
当政府与社会组织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共治机制,社会资本得以充分发挥。
政府能够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解决问题,而社会组织则能够通过参与治理过程来增强影响力和社会资本。
3. 社会资本的培育和提升社会资本的培育和提升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从而增强人们的互信和合作意愿。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其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其作用。
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和提升社会资本。
他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促进社区参与和自治。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81406e783e0912a2162ab6.png)
【 btat 1 ef nai fh'oi S A s c1 1 o dt n o t n U r 1 u o u 0 m
s cey e it i mim c s c lv 1 o it xss n c o mi e e . Hamo o s c mmu iy s t e mir c s c r niu o n t i h co o mi fun ain o d to o f h r no s amo iu o it scey.
民利 益 的 公 共 事 务 进 行 有 效 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和公 民 参 与 网 络 , 推 进 社 区 治 理 与 以
社会和谐 。
的低 信任 度导 致 了社 区居 民不关
心社 区 事 务 、 愿 意 参 与 社 区活 不 动 。在 近些 年 的 社 区建 设 中 , 尽 管 各地 设计 了 一 系列 鼓励 居 民参 与社 区公 共 事 务 的制 度 渠 道 , 但 由于居 民 的社 区认 同感 差 , 与 参 多表 现 为 被 动 执 行 式 。 因此 , 可 以考 虑依 据正 式 的强制 性 的法规 以及 非 正 式 的 、 们 愿 意 遵 从 的 人
规 范约 定 , 过协 商谈 判 、 通 资源交
换、 协调 互 动 , 同对 涉及社 区居 共
场 等 ) 依 据 正 式 的 强 制 性 的 法 , 规, 以及非 正式 的 、 们 愿意 遵从 人 的规范 约定 , 过协 商谈 判 、 源 通 资
交换 、 协调 互 动 , 同对 涉 及社 区 共
Ac odn l c r igy, b i i g a mo iu s cey ul n h r n o s o it d s o l e i t mmu i v r a e. h ud b g n wi Co h nt Go en nc y T o ilc ptl heS ca a i ,whc o sss o r s, a ih c n it ftu t
社会资本对经济治理的协同效应
![社会资本对经济治理的协同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659240b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5.png)
社会资本对经济治理的协同效应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群体依托社会关系网络所形成的信任、归属感和合作精神等非物质资源。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还能够对经济治理发挥协同效应。
本文将探讨社会资本对经济治理的协同效应,从社会资本的定义、特点以及对经济治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资本的定义与特点社会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源,与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并列,是指个体或群体依托社会关系和信任所积累的共享资源。
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信任、合作和互惠。
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基石,它使人们能够建立和维护彼此的互信关系;合作是社会资本的核心,通过合作,个体和群体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互惠是社会资本的动力,它激励人们主动付出,推动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
社会资本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社会资本是一种集体性资源,依托于群体的共同认同和信任,具有群体性的积累和传递机制。
其次,社会资本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通过不断的合作和互惠,社会资本能够不断增加和丰富。
再次,社会资本是一种非经济性资源,它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的网络和互动,能够产生非经济的效益,如提高效率、增强社会凝聚力等。
二、1. 信任的建立与经济治理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它是经济治理的重要基础。
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中,人们更乐意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例如,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是交易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双方都相信对方会按约定履行义务,交易才能顺利进行。
此外,在金融领域,信任也是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只有客户对金融机构的诚信和专业能力有足够的信任,才会选择合作并进行投资。
因此,信任的建立对于经济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合作的推动与经济治理合作是社会资本的核心特征,它对经济治理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资本通过促进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合作,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在经济治理中,合作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社会资本:基于信任的资源配置方式探究——兼论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运作机理
![社会资本:基于信任的资源配置方式探究——兼论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运作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3e722abcd126fff7050bbc.png)
一现代 管理科 学
■2 1 年 第 2期 01
社会资本: 基于信任的资源配置方式探究 兼论社 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运作机理
●钱 海 梅
摘要: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基于信任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国家和市场资源配置手段的补充。 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 基本 逻辑是 由于 处在 一个 网络结 构之 中个人 或组 织通 过频繁 的接 触 、 动 , 互 通过 惯例 、 度性 规 范等 , 此之 间建立起 义 制 彼 务与期望, 形成各种信任关系, 从而能够动员互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源, 最终实现对 资源的配置。 关键词 : 社会 资本 ; 资源 配置 方式 ; 区治理 社
打破 了统一 后形 成的长 达一个 言的 资源 的稀 缺性 要求 人们 按照 一定 的规 则或机 制做 出 进 行 了一场 制度 变革 实验 .
有 效而合 理 的资 源配置 . 即把 相对 稀 缺 的社会 资 源进行有 世 纪之 久 的中 央集权 模式 . 把权 力 下放 到全 国各个 地 区政
年来 . 社会 资本 作 为一 种基 于信 任 的资 源配 置方式 也 已引 起学 者 的高 度关 注 。美 国著 名政 治学 家埃 莉诺 ・ 斯特 罗 奥
市场 与政府 之外 又一 种 资源 配置方 式 。 市场 和政 府有效 配 置资源 都有 其局 限性 市 场配 置 资源 的方 式 主要 局限在私
优化 配 置 . 承担 起 纠 正 “ 场 失 灵 ” 市 的职 责 , 而维 护 最广 从
泛的公 共利 益 会资本 作为 一种 资源 配 置方 式 的基本 逻辑 是 : 由于处 在一
中, 政府 与 民众 之 间不 能形 成 良性 的互 动 。正是 由于意大 利 南北 方 公 民参 与 网 络 的差 别 决定 了它 们改 革 的成 效与
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_理论框架及嵌入机制
![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_理论框架及嵌入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13d31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8.png)
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_理论框架及嵌入机制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 理论框架及嵌入机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治理成为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股东权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公司治理不仅是一种内部机制,也是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多维度系统。
本文将探讨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旨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并分析不同的嵌入机制。
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是指公司在运作过程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程度。
公司的社会嵌入性决定了其对社会角色和社会利益的感知和回应能力。
在社会嵌入性理论中,公司被视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与其他社会组织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理论框架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 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是指与公司活动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个人、组织或社会群体。
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需要重视并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包括股东、员工、供应商、消费者、政府等。
公司应积极回应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并将其纳入到决策和治理机制中。
2. 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网络、信任和合作关系所形成的资源。
社会资本对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具有重要影响。
公司应该积极发展和维护社会资本,通过与供应商、客户和当地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
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对社会和环境负有的义务和责任。
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通过关注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和员工福利,公司可以提高社会对其的认可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中,存在着多种嵌入机制:1. 制度性嵌入:制度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制度性嵌入是指公司在法律、规章制度和政策等制度约束下进行经营管理。
公司治理的社会嵌入性需要依靠健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公司行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2. 文化性嵌入:文化是社会共同价值观和信仰的表达方式,文化性嵌入主要指公司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方式。
社会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社会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6bd1f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a.png)
社会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当谈及经济社会发展时,人们往往只关注政策的制定、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迁,而对社会资本往往忽视。
然而,社会资本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对于促进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构建信任和加强社会联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首先,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社会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关系和社会信用等,是一种不易于衡量和统计的资源,但它可以通过影响人们学习、发现、创新和应用知识来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作为社会资本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而且也在不同领域的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技术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参与,而这些人才并非只来自于大学或科研机构,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积极分子以及独立创业者。
他们在现实中对技术和市场的深入了解,能够快速迅速定位市场,能够理解客户需求并快速反应,能够将新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
其次,社会资本的多元构成形式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效率也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资本具有创造并维护一系列社会资源的能力,如口碑、品牌价值和社会网络等,同时通过不同文化、教育、家庭和国家制度等多方面的构建而完成。
相比于政治或市场资本,社会资本的构成显得更加多元和灵活,这就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组织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以社会网络为核心的外包经济增强了市场交易的效率,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社会资本的顺畅构建对于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上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培养市民意识和社会责任从而建立社会信任,建立健康、稳定和可靠的信用机制。
具体而言,组织多样化、稳定性以及社会网络的扩展等方面的发展都表明着人们的信任增强和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增加。
社会企业嵌入社区发展治理研究
![社会企业嵌入社区发展治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bedb4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1.png)
社会企业嵌入社区发展治理研究作者:***来源:《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4年第01期[收稿日期]2023-11-21[作者简介]殷婕(1988—),女,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基金项目]2023年度成都市党校(行政院校)系统研究项目“成都市社会企业嵌入社区发展治理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CDDX2023061)。
摘要:近年来,社区社会企业成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新生力量。
社区社会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破解“自治深不了、财政兜不了、市场管不了”的部分社区发展治理难点提供了路径,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企业已经在盘活社区资源、增强社区财力、扩大社会参与、丰富社区服务、密切社区联系、解决社区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最优路径选择、抵御市场风险、规则秩序构建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这就需要从完善配套支撑、构建支持体系、明确运行机制等方面发力,引导社会企业健康、有序地嵌入社区发展治理当中,进而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关键词:社会企业;社区发展治理;社区社会企业中图分类号:F203;C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4.01.009文章编号:1009-6922(2024)01-75-11近年来,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变和社区实际需求的转变,社会企业在我国部分地区兴起,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创新载体。
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非营利组织和营利性企业的特殊组织形式,社会企业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提供社会服务,协同社区解决发展治理问题。
2021年5月,《成都市“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发布,并在社区层面提出要“创新发展社区社会企业”,并从“出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企业的指导意见,建立市区两级社区社会企业库”等多个方面推动社区社会企业多元发展、转型成长[1]。
一、问题的提出社区社会企业是指“由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发起设立,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居委会为主导、社区资源活化利用为路径、实现社区公共利益为导向、服务社区居民为目标,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社区经济组织”[1]。
社会资本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社会资本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16b4b2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5.png)
社会资本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当人们提起社区发展时,通常会想到的是物质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
然而,一个社区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源,那就是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互信和合作等非物质性资源。
它在社区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社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会资本在社区发展中起到了凝聚力的作用。
一座社区由居民组成,而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社区的生命线。
通过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社区的居民能够心连心地协作,共同致力于社区的发展。
这种互信和合作的关系能够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使得社区面临挑战时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其次,社会资本对于社区内的资源分享和互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个社区拥有丰富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就无法为社区发展带来真正的推动力。
而社会资本的存在有助于信息的流动和资源的共享。
通过人际关系网络,社区成员可以及时传递有关资源和机会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整个社区的竞争力。
此外,社会资本还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得到帮助和支持的渠道。
在社会资本的框架下,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寻求到社区内的资源和服务,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另外,社会资本在社区发展中的积极影响还体现在改善社会治理方面。
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是社区发展的基础。
社会资本能够促进社区内的良好治理,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通过人际关系网络,社区居民可以更方便地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形成共治共建的态势。
这种参与度的提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社区发展中的社会资本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社会资本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维护,需要社区成员之间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其次,社会资本的不平等性也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社区成员可能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更容易获得社区资源和机会,而其他一些弱势群体可能被边缘化。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分析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5ff1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e.png)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分析社会资本视角是以社会资本的概念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它强调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建立的信任、互惠和社交网络等因素对社会发展和治理起到重要作用。
社区治理是指社区居民通过互动、合作和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和改善生活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社区治理,并探讨其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首先,社会资本视角强调个体之间的信任和互助对社区治理的重要性。
在一个社区中,居民之间如何建立起互信关系,并在需要时互助,对于解决社区问题非常关键。
社会资本视角认为,个体之间的信任和互助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和互动活动来建立和加强。
例如,社区可以组织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如社区篮球比赛、义务清洁活动等,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他们之间的信任感和互助行为。
而这些信任和互助关系,将为社区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社会资本视角认为社群网络对社区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社群网络是指社区中由居民之间紧密连接而形成的社交关系网。
社群网络不仅可以促进信息的流通与传播,还能够为社区治理提供支持和动力。
通过社群网络,居民可以分享和传递有关社区治理的信息,不仅可以增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意识,还能够在社区面临问题时,快速有效地组织起行动,并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因此,社会资本视角认为,社群网络是社区治理中重要的资源,而其形成和发展需要充分重视和引导。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视角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理论框架来分析社区治理。
它强调个体之间的信任和互助、社群网络的重要性,以及结构性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对社区治理的影响。
在社会资本的支持下,社区治理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实施社区治理策略时,应充分认识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以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98e4002bcd126fff7050b24.png)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作者:金世斌刘大勇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8年第02期摘要:社会资本对社区治理具有重要价值。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流失比较严重,出现了社会网络断裂、互信缺失和行为失范的不利局面,社区治理面临动员乏力、协商遇冷、合作受限和行动低效的不利影响。
培育和发展社会资本,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加强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区信任水平;需要加强社区标准化和制度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水平;需要加强社区各类组织建设,提升社区治理网络化水平。
关键词:社会资本;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基础设施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2.009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城乡社区治理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社区数量和规模快速扩张,社区治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其中,由于社会资本缺乏造成的城市社区治理失效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社会资本理论为解释非经济因素对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被广泛用于社会学、经济学与政治学等领域相关问题研究,同时也由于其在分析我国转型期社会若干现象和问题方面的独特价值而日益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2]1916年莱达·汉尼芬(Lyda Hanifan)首次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群体或家庭中具有的亲切感、同胞情及能够获取资源、满足需求的社会关系。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在《社会资本随笔》一文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的结合体,而且这个结合体和社会关系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嵌入性社会治理的模式与机制
![嵌入性社会治理的模式与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d6f54655c77da26924c5b019.png)
嵌入性社会治理的模式与机制一问题的提出在韦伯看来,任何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合法性问题,其二是合理性问题。
所谓合法性并不是指组织的合乎法律性,而是指组织为其所依存的环境所认可,这主要是一种价值的判断。
所谓合理性是指组织的设计和运行必须是理性的,理性最终表现为效率。
“郭美美”事件后,官办慈善组织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开始受到质疑。
人们纷纷提出改革官办慈善组织的建议。
首先,人们质疑官办慈善组织的合法性问题,即认为官方主办的慈善组织不是慈善组织。
他们认为,慈善组织必须具备相当的民间性。
而官办组织正与这一特性相对。
所以,他们提出要通过官办慈善组织的“去行政化”或“去体制化”,消除其官办色彩,推动官办组织的民间化。
现在,各地政府也在尝试推动官办慈善组织的“去行政化”。
但问题是,官办慈善组织在“去行政化”的同时就真的应该“去体制化”吗?它们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真的仅仅承担与其他民办慈善组织相同的职能吗?笔者认为结论是否定的。
官办慈善组织承担了与民办慈善组织相当不同的职能,即成为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抓手,牵动其他社会力量的职能。
这就是说,政府是通过官办慈善组织来牵动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社会治理工作的。
那么问题是,这一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呢?政府该如何有效利用官办慈善组织,牵动其他社会力量呢?针对这一问题,本书结合嵌入性理论,希望通过对宝安区慈善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揭示这一机制的运行逻辑及其效果。
二理论框架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首次提出“嵌入”概念。
他指出,在 19 世纪以前,“经济体系,从原则上说,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的;物质货品的分配是通过非经济动机来保证的”[1]。
1985年,马克·格兰诺维特发表了《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主要观点是“将人看作是嵌入于具体的、持续运转的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并假设建立在亲属或朋友关系、信任或其他友好关系之上的社会网络维持着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2]。
社会资本的构建与社会治理研究
![社会资本的构建与社会治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8c3e99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b.png)
社会资本的构建与社会治理研究引言社会资本是指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惠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网络和信任。
它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篇文章将从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信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社会资本的构建与社会治理研究。
社区建设与社会资本社区是个体与环境的联系点,社区建设与社会资本的构建息息相关。
首先,社区建设需要重视社会资本的培育。
社会资本的构建是在互信、共识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内外的网络和关系。
其次,社区建设需要促进社区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和组织性的社区参与,个体之间的社会资本得以积累和提升。
最后,社区建设还需要加强社区的治理能力,提升社区成员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
社会资本的积累和社区建设的质量相辅相成,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本公共服务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基本服务和设施,而社会资本与公共服务息息相关。
首先,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依托于社会资本。
政府通过借助社会网络和信任关系,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使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其次,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与社会资本的水平密切相关。
社会资本的高低决定了公共服务的获得程度和效果。
最后,社会资本可以起到促进公共服务的补充作用。
社会资本的积极发挥可以填补公共服务的空白,令社会治理具有更好的包容性和灵活性。
社会信任与社会资本社会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对社会治理具有重大影响。
首先,社会信任可以促进社会合作和共享资源。
人们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愿意参与集体行动、分享资源,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其次,社会信任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监管和约束。
在信任关系下,个体自觉遵守规范的概率较高,从而减少政府的监管成本和社会的犯罪率。
最后,社会信任对经济发展和创新具有积极影响。
高度的信任关系有助于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
制度建设与社会资本制度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资本紧密相联。
首先,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社会资本的构建和发展。
社会资本对政府治理的作用
![社会资本对政府治理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1e2af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2.png)
社会资本对政府治理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政府治理的期望也不断提高。
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方式来提升治理效能。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本的作用日益凸显。
什么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积累的信任、互助和合作的资源。
它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社会资本包括了社区的凝聚力、组织的合作能力、个体的社交网络等多个方面。
首先,社会资本可以为政府提供信息和反馈。
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增强信息的流通和传递能力。
社会资本丰富的社交网络可以让人们更容易获取各种信息,了解社会状况和民意动态。
政府可以通过和社会资本的互动,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关切,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这种信息的流通不仅有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也有助于民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其次,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政府治理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推动社会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与社会组织、企业、专家学者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制定和实施政策措施。
在环保领域,政府可以与NGO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政府可以更好地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提高治理的效能。
第三,社会资本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社会资本的积累需要人们之间的信任和互助。
而这种信任和互助的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在一个充满社会资本的社会中,人们更愿意协作,解决问题和分享机会,从而减少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对于政府的治理至关重要。
只有当社会充满着互信和合作的力量时,政府的决策才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同,从而使得治理更加有效。
最后,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政府的创新和改革。
政府的治理需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而社会资本的积累可以为政府的创新和改革提供动力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资本嵌入与社会治理张伟明等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在广大乡村现代社会的成长过程中,传统力量与现代力量交织互动,诸如宗房结构、自组织、非正式规则等微观结构深深嵌入乡村社会有机体,影响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效力。
本文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结构性资源进行考察和认识,并将隐含于乡村社会有机体中的诸种非正式组织和规则纳入社会资本的分析范畴,指出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将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的运行实现有效衔接。
一、引言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治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认识有许多不同的视角。
有学者从政治文化、多元治理、民主政治、国家与社会等视角,对中国社会管理进行透视①,对建构完善的体制进行了探讨(丁元竹,2006;戴均良,2006;侯岩,2005;邓伟志,2006;何增科,2009;杨雪冬,2009)。
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发展,来自西方的公共选择理论、多中心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等也对中国社会管理的政策实践和理论创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osenau, 1995;Salamon,2002;俞可平,2002),其中的治理理论强调寻求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达到“善治”的社会体制,对探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罗西瑙,2001)。
目前,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基层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②成为顺利实现我国宏观秩序良性运转的微观结构基石。
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治理理论,从乡村微观结构(宗房结构、自组织、非正式规则等)入手,来探讨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问题。
总体而言,我们将存在于乡村基层社会的微观结构与基层社会整体的融合视作一种“嵌入”,并将乡村基层社会非正式组织或制度视作社会资本来进行阐述和解读,尝试通过探讨诸如宗族、房族等微观结构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机理和演化路径,来加深对基层社会治理合理路径选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乡村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地域面积广,在长期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明和农村社会格局,尤其是我国南方特殊的人文地理条件,更是孕育出了极具差异性的社会结构与组织架构。
农村作为我国农民的最主要居住区,其对广大农民生活基本需求的保障功能不可替代。
因此,理解农村社会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诸多规范、非正式制度以及隐性组织等是理解真实农村的重要基础,如“差序格局”就是处理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费孝通,1988),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农村保甲制度则是推动整个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制度(李伟中,2002;冉绵惠,2005)。
新中国成立后,在村庄选举制度出现之前,中国农村治理结构是社会主义集体制度,国家对农村的控制程度随着社会主义的运动逐渐加强,到人民公社时期达到顶峰(Friedman,et al.,1991)。
当时的生产大队即作为农民群众的生产参与单位,也是农民日常生活的归口组织。
村党支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是组织领导生产大队全体社员开展生产生活的最直接负责者,而当时经济社会生活的简单统一使得单一的治理结构就能够满足简单化的治理需要,但也真是因为生产活动的单一性掩盖了基层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人际互动的复杂性。
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尤其是随着1970年代后期去集体化进程的加速,家庭作为一个独立生产决策主体的角色通过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得到确立和发展。
由此,家庭之间的互助互动以及横向网络联系因为生产生活活动的多样性而日益增强和复杂化,家庭之间乃至家族之间的互动博弈规则又开始逐步回归诉诸于留存于乡村社会的诸多非正式规则,沟通、信任与凝聚重新成为润饰乡村生活的必备因子。
1987年,村庄选举制度把村委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有着潜在竞争性的权威引入到农村治理结构中,虽然当时在候选人确定等方面并未完全放开选举,但却导致在基层治理格局中嵌入了一个事实上的新权威结构,为强化乡村社会治理确立了一个正式组织,同时也开启了隐含于乡村社会的非正式组织与由选举产生的正式组织互动影响的演化进程。
自此,在乡村治理中,出现了“两支力量”相互交融、双头作用的格局。
③然而,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助推下的社会转型,其内在困境与矛盾日益显现,突出表现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有序度下降、不和谐因素增加等。
诸此种种,其背后反映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权力格局中多元主体间的结构性张力。
在此背景下,亟需研究探讨如何在乡村社会建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制度性合作格局。
其中,界定与认识这些多元主体的内涵与功能就成为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三、乡村微观结构的治理功能诺思指出,在家庭内部、社会交往抑或事业活动中,支配结构的绝大部分是由行事准则、行为规范以及惯例来界定的(诺思,2008)。
中外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已表明,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不能仅仅集中在国家政策、法治等正式制度层面,还需要重视社会力量及其非正式制度的约束作用,并以两者兼容并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路径选择(张明,2010)。
如今,微观经济社会活动业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导方面,这促使我们在探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叙事时必须将观察的视角转向社会的微观层次,其中尤其是要关注镶嵌于乡村基层社会中的微观结构,并通过对其社会治理的条分缕析,汲取其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潜在意义。
一般来讲,存在于乡村社会的微观结构大致包括宗房结构、自组织、非正式规则这个三方面。
宗房结构是指不同宗族、房族的组成与分布情况;非正式规则是指存在于地方文化与惯习中的那些不成文的行为规则与价值判断;自组织是介于国家和家庭、市场之间,独立存在、自主运作的社会组织形态,包括地缘性组织、血缘性组织、业缘性组织、信缘性组织、文体娱乐性组织、维权性组织等。
由于政治、历史、地理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宗族等乡村自组织及其它微观结构在各地的存在类型、发展程度不同,所发挥的功能也有所差别。
但总体而言,其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影响早已为学者所重视,并在新的发展时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依照我们的观点,正可以将存在于乡村基层社会的微观结构与基层社会整体的融合视作一种“嵌入”,并将乡村基层社会非正式组织或制度视作社会资本来阐述和解读其对于乡村治理的价值。
其中,以宗族为核心的乡村非正式组织或结构的“复兴”则是理解乡村治理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事实上,发展社会学家对中国农村地区宗族网络的关注由来已久,韦伯注意到,西方的宗族组织在基督教会和国家政权两种理性力量的冲击下,早在中世纪就销声匿迹了;而在中国,宗族组织不仅完完整整延续下来,而且还得到发扬光大,中国农村的生活是乡绅势力控制、宗族自治。
宗族组织是中国乡土社会中最重要的“法人行动者”,它不仅开办学校,建立祠堂,而且还拥有土地,经营手工业,为宗族成员提供低息贷款,解决冲突和维持公正(韦伯,1989)。
④有研究表明,宗族的确曾在历史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乡村治理功能(肖唐镖,2011),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宗族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一直是村级治理的核心。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宗族组织快速复兴(王沪宁,1991),一系列建国之后被取消的行为,如祭祖年会、修缮祠堂、编修族谱等也得以恢复(冯尔康,1994)。
此外,随着1990年代以后农村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在社会治理方面,一旦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规范发生冲突,非正式组织所具有的社会网络规范力就会增加正式制度的执行成本,从而降低其有效性(彭玉生,2009)。
因此,农村基层民主组织与宗族组织之间的互动已成为村庄治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李连江、熊景明,1998;肖唐镖、戴利朝,2003)。
在乡村的具体实际中,宗族通过实力原则、裙带传承、亲缘网络等方式影响着村治权力的分配。
⑤由于宗族背景的不同,村干部所享有的权力分量及其工作方式与方法也受到影响,宗族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基础性权力资源,它正在以新的机制和方式影响着村治权力的分配与运行,并与国家权力发生着互动(肖唐镖,2002)。
对于上述论及的诸种现象,可以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加以展开解读,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Coleman,1990),包括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同时也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Putnam,1993)。
已有的社会调查发现,在基层社会,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结构性资源,其影响社会治理的路径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宗房结构对基层社会治理产生的直接结构性影响,还可以通过影响正式组织,如宗房结构影响村委会的选举和相关决策的执行,来间接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
从董翔薇、崔术岭(2009)、肖唐镖(2010)等人的研究成果来看,宗族等乡村自组织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内核,是构成村民日常生活与交往活动的重要基础,它已内化为乡村治理规则与逻辑的重要元素。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村落层面,乡村社会内生的一些传统组织资源如宗族等自组织及其治理体现着浓厚的直接民主色彩,应当并可能成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组织基础。
如肖唐镖(2007)在江西农村多年的田野调查就发现,农村治理中的正式政治组织如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往往依据行政化、集权性原则运作;而一些非正式组织却往往按民主化、自治性原则运作。
因此,在当今乡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组织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境下,宗族、房族及其它自组织与俗规作为一种糅合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社会资本形式,以非正式制度的方式填补了正式制度缺位或错位后留下的空场,它实际上有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和发展。
⑥四、微观结构嵌入社会治理的机制路径嵌入(embeddedness)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波兰尼(Polanyi,1944)⑦,后经由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85)的重新表述而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纲领性术语,“嵌入理论”也随之成为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文将“嵌入”一词应用于更加微观的层面,将存在于基层社会尤其是乡村的微观结构(如宗房结构)与基层社会整体的融合视作一种“嵌入”⑧,同时也将宗族等基层社会非正式组织视作社会资本的一种载体和传承物来看待与分析,从而期望为解析基层社会提供一个结构性的视角。
2011年7—8月,我们对浙江中部某县5乡4镇和1个街道的189个行政村做了问卷调查与干部访谈,调查内容涉及各行政村的资源概况、基层治理、宗族活动及其它自组织的发展情况。
调查显示,在170个抽样样本中,建有祠堂的村庄比例达到43.5%⑨,修族谱或续族谱的村庄比例则达到82.1%⑩,代表传统社会资本的宗房组织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本家”人红白喜事的办理上,其次则体现在增收致富路上的“传帮带”,一些专业村正是从某个核心家庭开始按照“差序”法则逐步发展壮大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