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4.24

合集下载

【地理知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概念解析

【地理知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概念解析

【地理知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概念解析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一、城市化城市化,也叫城镇化、都市化。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工业化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标准》第208款给城市化下的定义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二、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或称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

这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所谓的郊区指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核心以外的城市边缘。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

郊区化包括三种外迁:一是人口外迁,主要是因城市中心的巨大人口压力,以及这一压力对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引发的。

二是工业外迁,主要原因在于市中心以外有大面积的价格低廉的土地,以及能更好地与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相互配置。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图为全球范围内部分都市区人口增长数量统计图(含预测)。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都市区中表现为虚假城镇化的是()A.新德里B.北京C.纽约D.东京2.图示时段纽约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有()①环境质量较差①生活成本较高①就业机会较少①城镇化速度减慢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①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A.a阶段B.b阶段C.c阶段D.无法确定4.下列属于图中阶段①产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C.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等问题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5.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①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A.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C.整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下降D.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城市面积不断增加读我国两城市简图,回答下列题目。

6.图中①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①地势平坦、临近河流,①水陆交通便利B.①土壤肥沃,①地势平坦C.①资源丰富,①水陆交通便利D.①①均水陆交通便利7.①城市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地理位置优越①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①土地价格较高①国家政策支持①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随着人口增长,相对平坦的土地短缺,城市不断向陡坡、林地、湿地等环境敏感区扩张,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风景破坏以及下游河道淤积乃至洪泛等问题。

为此,有关地区纷纷采取措施管制山地开发,以期缓解山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下图示意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县的山地开发管控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符合城市发展破坏山地生态平衡因果链的是()A.破坏湿地—减少蒸发—城市内涝—产生滑坡B.砍伐森林—水土流失—暴雨增加—洪涝灾害C.开挖坡脚—产生滑坡—破坏湿地—土地贫瘠D.削高填洼—破坏植被—减少下渗—城市内涝9.与传统土地细分模式相比,组团开发模式()A.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B.住宅分布较为分散C.通过削高填洼来建设城区D.住宅多分布在鞍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城市化是我国现在的进程,城市是我们每个人都热衷的地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城市知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城市举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例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工业区联系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完整版)城市化滞后及超前城市化现象

(完整版)城市化滞后及超前城市化现象

表中数据列出了世界上的几个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加拿大、韩国、法国,以及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俄罗斯、印度、越南和巴西。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城市化率普遍高于70%。

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俄罗斯和巴西外,城市化率普遍低于50%。

造成这一现像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发达国家经济起步早、经济实力强,城市化发展进程早而且成熟,普遍进入后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普遍较晚,城市化发展依托的工业化基础较薄弱,经济基础不牢。

2、发达国家人口较少,除美国日本外人口过亿的国家较少少,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压力较小,而新兴经济体国家人口普遍超过一亿人,中国和印度超过十亿,城市化任务艰巨。

3、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高的原因在于经济和大城市的畸形发展,人口过多的集中于几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所致,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

第二题: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化滞后、超前城市化并存的分析(一)中国城市化总体上具有“滞后城市化”特征“城市化滞后”,是指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由于以市场导向的工业化启动,城市化进程提速。

城镇人口比重从1978年的19%升至2010年的45%。

但总体上讲中国城市化水平长期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3.4%,我国仅达到26.4%,到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7%,我国只有36.2%。

其次,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GOP结构转移不同步。

城市化进程的度量可以通过三大产业转移中的两大指标:产值(GDP)结构与就业结构指标加以考察。

一般来讲,经济水平越高,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城市化水平越高。

发达国家中,美国城市化水平为73%时,GDP结构中,第一产业比例仅为1.6%,就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比例仅为2.94%。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总体上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ppt课件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ppt课件

为了遏制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墨西哥城市政府采取了建设“卫
星城”和实施“城乡均等化”措施。自1980年至今,墨西哥城
四周已建成30多个卫星城,居住人口超过1500万。
10
不同点
(1)表现不同
虚假城市化表现为城市化水平高,滞后城市化表现为
城市化水平低。
(2)与工业化关系
虚假城市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发展速度,
市区人口激 增,地价上 涨、交通拥 挤。
图 解
人口由市区 迁往农村和 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 区
市中心地价上涨, 中心区环境改善; 交通拥挤,环境 产业结构调整,
恶化;小城市基 发展高科技产业、
础设施日益完善。 第三产业,活力
环境好。
再现。
4
•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 ①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
中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国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3
★正确认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人口由乡村迁
表 往城市;农村 现 地域转变为城
市地域
人口由市 区迁往郊 区
成 城市的拉动和 因 乡村的推动
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 的后期阶段。 • ②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 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 农村或小城镇。 • ③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 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 少。
5
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 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 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 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的发 生。

高一地理下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城镇与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时练习

高一地理下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城镇与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时练习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与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

从1990年到2010年,该城市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有外来务工人员迁入B.城市内部交通拥堵C.环境污染加剧D.城市中心空洞化严重近几年京津冀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数量减少明显,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通过调研发现,在2000年至2015年京津冀地区147个县域中,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就占138个,将其按照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变化程度分为两类、如下表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个数最多的I类型县城特点是()A.城市化速度较慢B.城市面积扩张速度快C.老龄人口迁出较多D.人口死亡率较高3.Ⅱ类县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和老龄化均较快,最可能是()A.以园艺业为主的城市周边乡村B.以畜牧业为主的落后地区乡村C.从事现代农业的南部平原乡村D.从事休闲农业的水库周边乡村4.读某地区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下面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D.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6.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A.A时段B.B时段C.E时段D.F时段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目前英国处于城镇化的()A.缓慢发展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成熟阶段D.无法判断8.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镇人口数量9.与2000年比,推测2030年三国城镇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面积增加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汤逊湖周边地区是武汉市快速发展的城市新区。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整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整合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1、乡村的定义?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发展阶段、空间结构特点、原因)(课本P25)乡村以农业用地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再往外是农业用地。

3、城镇定义?(课本P25)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镇包括城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4、城镇功能分区特点(课本P25)①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5、城镇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区位选择原因(课本P26)功能区分布特征原因居住区城镇中广泛分布,面积最大;商业区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交通、市场工业区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延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减轻市区污染和交通拥堵;土地充足且租金低;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交通便捷,降低运输成本6、高级居住区与普通居住区差异(课本P26)收入建筑质量位置公共设施环境发展方向中高级住宅区高收入面积大,有些有独立庭院①主导风向上风向;②河流上游;③环境优美;④交通便利;⑤城市外缘;⑥与文化区相连完善,生活方便优美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低收入面积小,拥挤密集多在内城,多于低地、工业地相联系缺乏,生活不便较差【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城市化1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城市化1

城市化下图示意中国、日本、韩国城镇化进程(含预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段是( )A.1950~1970年B.1970~1990年C.1990~2010年D.2010~2030年2.2020年,中、日、韩三国( )A.韩国经济最发达B.日本城镇化水平最高C.中国城市人口最多D.均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由图可知( )A.英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D.美国目前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4.与2000年相比,2030年三国城镇化带来主要变化是(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落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称为再城市化。

下表为某国四个城市不同时期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某国四个城市不同时期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年份甲乙丙丁2000-2010年-0.24-0.620.28-0.382011-2019年0.64-0.230.810.595.根据上表,推测该国四个城市中进入再城市化阶段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6.该国上述城市再城市化的原因可能是( )A.城市地租下降,住房供应增加B.农业用地比重提升,耕地面积增加C.产业结构优化,工业比重增加D.城市环境污染减轻,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当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时,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反之则为滞后城市化。

下图示意2019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统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新加坡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影响因素是( )A.人口数量B.经济发展水平C.工业产值D.农业发展水平8.图示国家中出现滞后城市化的是( )A.越南B.马来西亚C.泰国D.菲律宾9.印度尼西亚城市化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A.农村环境污染加剧B.城市经济发展缓慢C.农村人地矛盾突出D.城市人口失业率高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市政学模拟卷D

市政学模拟卷D

《市政学》模拟卷D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城市化、逆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逆城市化,是指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

所谓过度是指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和农业相应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城市化,甚至是无工业的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2、什么城市土地出让、转让?城市土地出让是指国家以城市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转让金的行为。

城市土地转让是指城市土地使用人将土地使用权有偿或无偿地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3、市议会制述评。

市议会制是由市议会作为政治权利中心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市议会就是市政府。

英国各城市普遍实行这种市政体制。

基本特点:市议会由市民直接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行使立法权、决议权、人事任免权、城市预算权以及监督行政权等;从市议员中选举出的市长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而没有实权;市议会的委员会兼行市政府工作部门的部分职能;市议会有行政部门的人事任免权。

4、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程序。

1、总结和评价。

在城市人民政府提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针对存在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对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2《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学案(含答案解析)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2《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学案(含答案解析)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理解衡量城市化的指标,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4.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律,从而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1)概念: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和①____________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衡量指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差异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与城市经济发展③__________。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④______,发展水平⑤______,与经济发展程度⑥____________。

(2)不同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也不尽相同a.发达国家城市化阶段相对完整城市化→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

b.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形成了低质量的城市化。

c.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1.城市环境要素a.自然要素:大气、土地、生物、园林绿地及水体等。

b.⑩____________: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工业设施、文化设施、城市垃圾等。

2.城市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问题a.城市环境⑪________:⑫________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⑬______污染、电磁波污染、⑭______________污染。

b.生态失衡。

(2)社会环境问题a.城市交通⑮________。

b.居住条件差。

c.⑯________困难。

d.社会秩序混乱。

3.成因:⑰__________、⑱__________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

【新教材】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新教材】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视说地理:巴西虚假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虚假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
我国城镇化的推进
1.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2.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3.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 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思考题】
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基本上一致 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因为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而言,城市的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夜间灯光暗淡或者无光。人 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
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水平高。城镇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城市发展不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压力大;工业生产、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中
合理
小城市发展缓慢
出现问题:
虚假城市化,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 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巴西、阿根廷, 拉丁美洲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显著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印 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情况
因其围绕中心城城镇市像化卫星率一样故名。


所处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
发展动力 工业革命(工业化)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迅
速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等
补充: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 镇,农村地域转变 为城镇地域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二节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_word版含解析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二节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_word版含解析

知识·巧学一、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Urbanization)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二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地域城市化;三是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误区警示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2.表现(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主要有三个标志,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人口增加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发展的合理性。

误区警示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不能只从表面上认为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方法点拨如何理解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标准,在认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向性等各项指标,以衡量、综合分析城市化水平和合理程度。

3.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作为一种影响极其深广的社会现象,给人们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化使人口、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等都发生了转变,如表2-16所示。

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知识拓展乡村—城市转型乡村—城市转型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包括景观的、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转变,实际上是农村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如表2-17所示。

伪逆城市化

伪逆城市化
表一甘肃省收入差距指数列表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UI)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UC) 农村居民纯收入(VI) 农村生活费支出( VC) 城镇居民收支比(UI/UC) 农村居民收支比重( VI/VC) 收入差距指数(VI/VC)/(UI/UC) 1980
结论
结论
从上边的分析中我们得出,农民社会福利缺乏以及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农村居民对未来的预期较低,引起边际 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较低,从而导致消费支出较低;消费支出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对收入的满足程度。也正是 由于农村居民对自身收入满足程度或者是城市下层居民对农村收入的满足程度较高直接导致了伪“逆城市化”现 象的发生。伪“逆城市化”现象将会较大程度影响城市化的进程。所以在城市化初、中期,我们有必要创造好的 条件来使这种现象得以遏制。
谢谢观看
伪逆城市化
城市化术语
01 简介
目录
02
对伪“逆城市化”的 界定
03
一种新的收入差距衡 量指标的引入
04
对伪“逆城市化”的 原因分析
05 结论
基本信息
“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化不发达情况下的人口从城镇向农村转移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部分人滞留农村的现象。 文章引入了剔除单位货币效用影响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标,以甘肃省的数据为例对城市居民中的底层人群转移到农 村及城市化过程受到阻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是解决城市 化过程障碍的两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收入方面着手(这也是我们政府目前加大力度进行的),即强调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促 进城市化进程,这当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然而这是一种正面的促进,对于那些城市化进程中的伪“逆”现象则 无计可施。因为并不是城市的收入低于农村的状况导致了这种流动,而是一种收入满足程度的影响的结果。所以 在考虑收入变动的同时必须考虑消费状况的改善,以达到居民在城市生活和在农村生活的均衡,即农村居民和城 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于支出水平而言是相当的。

伪城镇化

伪城镇化

阶梯电价如何打消公众疑虑让资源品价格改革更得民心响应,决策部门应该更加贴近公众的呼声与意见历经近一年讨论的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9日对外公布。

根据《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发改委拟在全国推行居民用电“阶梯式累进电价”。

首先必须明确,阶梯电价改革方案遵循了“多耗能多付费”的定价原则,完全符合国民经济节能减排的调控政策大方向,也是世界公认的合理定价模式。

相关研究也表明,目前国内居民用电整体定价水平偏低,适当提高电价水平是必然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节能减排的资源体制改革方向并无疑义,但有人担心改革方案会增加百姓负担。

事实上,类似的矛盾现象在公共资源定价领域并不鲜见。

比如,近年来各地自来水的调价几乎每次都引发反弹。

由此可见,公众认可公共资源品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却并不意味着对于具体定价方案的无条件接受。

如何让资源品价格改革更得民心响应,决策部门应该更加贴近公众的呼声与意见。

具体到此次阶梯电价的征求意见方案,目前公众的担忧主要在区域差别和行政程序两个方面。

从全球阶梯电价实施的经验看,特别强调区域差异和削峰填谷两大特征。

我国不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即便是同地区的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也很大,因此各地区的基本用电需求量完全不同。

一个典型例子是,国内南北方冬季取暖方式完全不同:北方地区有暖气集中供热,而南方城市地区则主要依靠空调用电取暖。

如果采取近乎“一刀切”的定价方案而导致绝大多数南方家庭冬季用电超标,最终使得“惩罚”变成了“普罚”,则可能背离阶梯电价的初衷。

另一方面,从公共资源品的定价程序看,除了对定价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外,还必须召开价格听证会,才能够对最终定价方案予以确定,避免行政部门单方面的实际决定权。

如何避免过往资源价格调整过程中的“信任危机”,关键就在于切实提高公众对于资源品价格调整的参与度。

因此,要想使阶梯电价的定价标准获得公众认可,似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努力:其一,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距,在充分体现节能减排约束的前提下,把阶梯电价确认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其二,定价模式的确定要公开透明,不仅要公布实施阶梯价格的数量依据,并且需要对实施阶梯电价之后的市场影响进行测算,再经过征求意见、价格听证等程序后,方可最终实施;其三,对高用电量者征收惩罚性费用后,相关的费用应该部分用于补偿低收入群体的用电需求,从而让电价高低不仅能够调节资源使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4.24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4.24

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 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 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 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的发 生。 eg.南美洲、中东部分国家 (2)滞后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 平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 市的集聚效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都 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eg.南亚、东南亚部分国家
★正确认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 现
人口由乡村迁 往城市;农村 地域转变为城 市地域 城市的拉动和 乡村的推动
人口由市 区迁往郊 区
市区人口激 增,地价上 涨、交通拥 挤。
人口由市区 迁往农村和 小城镇
市中心地价上涨, 交通拥挤,环境 恶化;小城市基 础设施日益完善。 环境好。
国 人口出生率 家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

乙 丙 丁
2.92
3.99 1.07 1.20
1.833
2.55 -0.51 0.48
98.3
49.8 78.2 90.1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 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衰弱开始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Ⅱ阶段为 A.郊区城市化 B.再城市化 C.虚假城市化 D.逆城市化 3.Ⅳ阶段的特征是 A.区域不平衡状态加速发展 B.高科技是区域发展主导力量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扩大 D.较大中心城市出现于此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迁回市 区
成 因 图 解
中心区环境改善; 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高科技产业、 第三产业,活力 再现。
•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 ①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 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 的后期阶段。 • ②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 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 农村或小城镇。 • ③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 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 少。
相同点 (1)发生的国家 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2)现象的本质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3)影响 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阅读 1950年墨西哥的城市化率为42.6%,在1970年这个数字就增长 到66.3%。欧洲城市人口比重从40%提高到60%经过了50年,而 墨西哥用了20年。在2008年墨西哥城市化率进一步增长到 77.2%,超过德国等发达国家。 尽管墨西哥的城市化率超过了发达国家,但经济水平却远远落 后于这些国家。虚假城市化造成墨西哥城贫困人口大幅增长。 走在墨西哥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乞丐、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和 给堵车的汽车擦车窗的无业者。大量无业人员只能选择在大城 市边缘的公共土地上私建简陋住所,直至形成今天规模庞大的 贫民窟。 墨西哥城号称全球最大“堵城”。平时十分钟的路程,堵车时 至少要开一个小时。人口膨胀还带来了就业难、看病难、治安 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遏制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墨西哥城市政府采取了建设“卫 星城”和实施“城乡均等化”措施。自1980年至今,墨西哥城 四周已建成30多个卫星城,居住人口超过1500万。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原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起步晚,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 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国 人口出生率 家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

乙 丙 丁
2.92
3.99 1.07 1.20
1.833
2.55 -0.51 0.48
98.3
49.8 78.2 90.1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 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衰弱开始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Ⅱ阶段为 A.郊区城市化 B.再城市化 C.虚假城市化 D.逆城市化 3.Ⅳ阶段的特征是 A.区域不平衡状态加速发展 B.高科技是区域发展主导力量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扩大 D.较大中心城市出现于此阶段
(1)表现不同 虚假城市化表现为城市化水平高,滞后城市化表现为 城市化水平低。 (2)与工业化关系 虚假城市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发展速度, 滞后城市化相反。 (3)影响不同 虚假城市化带来城市人口膨胀,城市内贫富分化严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负荷达极限,出现就业、住房、交 通等诸多社会问题。 滞后城市化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 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 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 村病”现象。
【答案】1.B 2.A 3.B 【解析】 1.由图示可以看出:都市核心区在①位置时,人口变化率最 大,是人口大规模迁入期,是核心区发展最鼎盛期;在②位置 时人口变化率为0,核心区开始衰退;在③时期,人口变化率 为负,是人口外迁最大时期,是核心区最不景气时期;在④时 期,人口变化率回升,核心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故选B。
(1)虚假城市化(也称过度城市化) 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具有“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即城市 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
(2)滞后城市化 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滞后城市化”,即 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 化进程。 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不同点
1、截至2013年底,阿根廷城市化率达到93%,远 超欧美发达国家,这一现象反映了阿根廷存在 A.逆城市化 B.滞后城市化 C C.虚假城市化 D.郊区城市化
读下表“2005~2010年甲、乙、丙、丁四国人口数 据”,完成32~33题。 32.四国中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的有 D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33.四国中可能属于虚假城市化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A
★正确认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 现
人口由乡村迁 往城市;农村 地域转变为城 市地域 城市的拉动和 乡村的推动
人口由市 区迁往郊 区
市区人口激 增,地价上 涨、交通拥 挤。
人口由市区 迁往农村和 小城镇
市中心地价上涨, 交通拥挤,环境 恶化;小城市基 础设施日益完善。 环境好。
2.II阶段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且城市规模在向外扩展,是城 市发展向郊区扩展的时期,即郊区城市化阶段。故选A。
3.IV阶段人口变化率为负,说明城市化进程速度缓慢,核心 城市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是再城市化现象;该时期主要是发 达国家城市化表现,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发展 趋于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持续扩大;较大城市中心出现在II阶 段,在IV阶段时城市规模已经形成。故选B。
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 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 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 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的发 生。 eg.南美洲、中东部分国家 (2)滞后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 平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 市的集聚效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都 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eg.南亚、东南亚部分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