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知识培训0604 PPT课件
2024年手足口病培训课件-(带特殊条款)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带特殊条款)手足口病培训课件一、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它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高发,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包括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粪便或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
二、病原学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这些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具有球形结构,直径约20-30纳米。
它们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一段时间,从而增加了传播的风险。
三、流行病学四、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患者在潜伏期末期和发病初期具有传染性。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
口腔溃疡通常位于舌、颊粘膜和咽部,而手足皮疹则呈现为红色丘疹或水疱,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病程约1周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等。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
鉴别诊断方面,手足口病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如疱疹性咽峡炎、风疹、水痘等。
六、治疗与预防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护理。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多饮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口腔溃疡可使用局部止痛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等。
手足皮疹可外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乳膏等。
对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应的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等措施有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我国已批准使用肠道病毒71型疫苗,为儿童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手足口病PPT(整理).ppt
❖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 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 毒可长期存活 。
最新.课件
4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与手足口病的联系与区别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
(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最新.课件
8
❖ (二)传播途径
✓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 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
内衣,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以及医疗 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最新.课件
9
❖ (三)易感性
✓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 得特异性免疫力。
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
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最新.课件
14
最新.课件
15
最新.课件
16
最新.课件
17
最新.课件
18
六、合并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 犯心、脑、肾 等重要器官。
❖心肌炎: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
不出其他感 染灶 ;
❖脑膜炎: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
易 烦燥、睡眠不安稳等 ;
❖肺水肿:神经源性;
最新.课件
19
❖ 疑似病例
近3天内有发热病史,并有以下任意两项表现者:
1.有咳嗽、呕吐等症状; 2.出现精神差、易激惹、肢体无力及抽搐等 神经系统表现; 3.手、足、口腔、肛周疱疹或溃疡 4.胸片异常; 5.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训ppt课件
加强社区卫生管理,定期开展环境卫生 整治,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疫苗接种
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降低易感人群 的发病风险。
医疗救治
提高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诊疗能力,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04
手足口病的社会影响与应 对
社会经济影响
医疗资源负担
手足口病爆发时,大量患 者涌入医疗机构,导致医 疗资源紧张,影响其他疾 病患者的诊疗。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 训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1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的传播与预防 • 手足口病的控制与管理 • 手足口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 •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手足口病概述
定义与特征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 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05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与未来 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病原学研究
对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已经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明确了肠道病 毒是主要的病原体,其中EV71 和CoxA16是最常见的病毒类型
。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已经明确了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和飞沫传播,并发现了一
些高危人群和易感因素。
预防措施与个人卫生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接触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疱疹液后。
避免接触
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不要分享个人 物品,如毛巾、牙刷等。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和学校等环境清洁卫生,定期 清洗和消毒日常用品。
个人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打喷嚏和 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 进封闭的垃圾桶。
社区干预
2024版年度手足口病PPT课件最新版
心理疏导。
2024/2/3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 病认知,改变不良行为
习惯。
家庭支持
社会资源整合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 关爱和支持,共同应对
疾病。
21
利用社会资源,为患者 提供心理援助和康复服
务。
家长参与和学校合作机制
家长参与方式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患者康复过程,提 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12
03
手足口病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
2024/2/3
13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案
抗病毒治疗
选用适当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 林等,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皮疹等症状,选用相 应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
痛药、抗过敏药等。
支持治疗
保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维 持电解质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2024/2/3
室内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 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 不少于30分钟。
2024/2/3
物品消毒
对玩具、门把手、水龙头 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定期 消毒。
环境清洁
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定 期清理垃圾和积水。
10
疫苗接种政策宣传
宣传疫苗接种政策
通过媒体、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渠 道宣传疫苗接种政策。
鼓励疫苗接种
学校合作形式
与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康复 计划和教育方案。
2024/2/3
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家长和学 校反馈患者康复情况。
家校互动活动
组织家校互动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和 信任。
22
05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版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01手足口病概述Chapter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发病原因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此外,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物品等也可造成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前数天至发病后数周均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但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
普通型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重型则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头痛、呕吐、精神差等,以及心肺功能衰竭表现如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02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Chapter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030201传播途径分析个人预防措施建议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提高免疫力家庭环境卫生要求保持家庭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定期消毒托幼机构及学校防控策略落实晨检制度01加强消毒工作02开展健康教育0303手足口病治疗方法与护理要点Chapter西医治疗方法介绍对症治疗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口腔溃疡者可用口腔喷雾剂或药膏涂抹患处。
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干扰素、利巴韦林等,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免疫治疗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等,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分享治则治法辨证分型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为基本治则,根据证型选用相应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中药外治患儿护理注意事项隔离消毒饮食调理皮肤护理观察病情变化01020304神经系统并发症循环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并发症预防与处理04疫苗接种政策与科普知识普及Chapter1 2 3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疫苗接种重要性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疫苗接种政策解读科普知识普及途径探讨大众传媒宣传01社区健康教育02学校健康教育0301020304手足口病只是小儿疾病,成人不会感染。
手足口病PPT课件
六、辅助检查
• 2、物理学检查 • (1)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
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 (2)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 (3)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 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 (4)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 速或过缓,ST-T改变。
• 2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 该阶段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如头痛、呕吐、精神差、易激惹、嗜睡、 肢体无力、肌阵挛、抽搐或急性迟缓性 麻痹等。
•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 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 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 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
七、临床诊断
• 2、确诊依据: •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gM抗体检测阳性, EV71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 性。
七、临床诊断
• 3、诊断要点: • (1)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 • (2)多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
五、临床表现
• 2、重症病例表现:
•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 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 衰竭等。
•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 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 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 水肿、脑疝;
五、临床表现
七、临床诊断
• 1、诊断依据: • (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
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优秀课件
流行概况
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 行的报道: – 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 – 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 – 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
中分离出CoxA16,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 增长,初步查明CoxA16为本病病原 – 1959年提出HFMD命名 – 197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
• 2001年4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手足口 病爆发,患病率达6.65%。
国内流行情况3
• 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 模的手足口病疫情,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29 例,其中22例死亡.
• 安徽、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都 有报告
病原学
• 肠道病毒共72型,包括脊灰病毒、埃可病 毒、柯萨奇病毒、EV68—EV72。能引起 手足口病的有20多型
•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成人感染很少见 • 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
HFMD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 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 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
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 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
传播途径
•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 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 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 绢、牙具、玩具、餐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 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 污染的水源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医疗 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医源性传播。
易感人群
国内流行情况1
• 1981年起,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有少 数病例零星报道,但缺乏病原学支持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PPT课件
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
隔离护理
将患儿隔离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 房间,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康复指导
01
休息与运动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适量运动, 增强免疫力。
病情监测
定期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及 时发现并发症。
03
02
用药指导
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 量。
流行病学特征
01
02
03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5岁以下的儿童易感,尤 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
临床表现与分型
普通病例
发热、口腔黏膜疹、手足 和臀部皮疹。
重症病例
神经系统受累、呼吸系统 受累、心脏疾病等严重并 发症。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普通 型、重型和危重型。
感谢您的观看
预防知识
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提 高预防意识。
04
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
关注患儿及家长的情绪变化,给予安慰和支 持。
认知干预
向家长介绍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消除恐慌和 焦虑情绪。
家园合作
加强与幼儿园、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 注患儿心理健康。
社交支持
鼓励患儿与同龄孩子交往,恢复正常的社交 生活。
THANKS FOR WATCHING
接确诊。
根据病情可进行心电图、 X线等检查,以排除其他
并发症。
03 手足口病治疗原则与方案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 疗
这是手足口病治疗的最基本原则,对于控 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流行病学-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地区性流行
在一些地区,如中国南方 沿海城市,手足口病呈现 周期性流行趋势,每隔几 年出现一次高峰。
传播途径与方式
01
02
03
04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 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液、粪
便等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水源 、食物等,通过手部接触口鼻
而感染。
空气传播
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但相对 较少见。
临床研究进展与治疗手段
临床诊断标准
不断完善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 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治疗方法
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康复治 疗等,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疫苗研制
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制工作, 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 病的传播。
05
手足口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男,5岁,因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部皮疹就诊。实验室检查显示EV71 阳性。经隔离治疗,一周后痊愈。
病例二
患者女,2岁,因口腔溃疡、流涎、食欲不振就诊。手、足部无皮疹。实验室检 查显示CA16阳性。经对症治疗,一周后好转。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例一分析
患者EV71阳性,症状较重,有高热、口腔溃疡和手、足部皮疹。治疗上应采取隔离措施 ,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给予抗病毒、抗炎和对症治疗。
病例二分析
患者CA16阳性,症状较轻,仅有口腔溃疡、流涎、食欲不振。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 如口腔护理、饮食调整等。
讨论
手足口病由多种病毒引起,不同病毒型别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EV71和CA16 是最常见的病毒型别,其中EV71病毒引起的症状较重,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 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病毒型别的鉴别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手足口病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 、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孕期感染对胎儿影响研究
孕期感染风险
孕妇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可能导致 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畸形等
严重后果。
垂直传播
有研究表明,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 母婴垂直传播,使胎儿在宫内感染 。
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方法
早期识别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发症迹象。
对症治疗
根据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降低颅内 压、控制惊厥、保持呼吸 道通畅等。
支持治疗
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加 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 疫力。
患者心理干预和护理
心理干预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前驱症状轻微,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 部,逐渐延及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
03
治疗与预防措施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支持治疗。针对患者 的具体症状,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
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口腔消炎药等 。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
危险因素
个人卫生习惯差。
免疫功能低下。 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密切接触。
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
临床表现与分型
1 2
3
潜伏期
多为2~10天,平均3~5天。
发热
起病急,体温可高达38℃以上,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 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