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六章_隋唐的秘书工作(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隋书· 刘炫传》记载,当时的秘书官吏已百倍于前代,仅尚书 省就有令史120人、书令史130人。《新唐书· 百官一》记载,唐 朝中书省、门下省的编制共有665人,其中中书舍人、门下侍郎、 给事中以上的高级秘书官仅20多人。其余大多数是都事、主事、 令吏、书令史、制书令史、录事、记室史等一般秘书人员。而尚 书省令下官员及属吏增至1383人,其中都事以下至各种令吏已有 1029人。如此众多的秘书人员,分布于三省的各部、司中、以都 事、主事为头目,组成一个个秘书科、秘书室,从事着具体的秘 书事务。其地位的低微,可从令史的处境中得知。令史在汉代已 有,时都有品秩,职位仅次于郎,满一定年限可升补为郎,而隋 唐时,他们已不参官品,属于吏员,职责仅为抄录、收存公文, 故不再如前代精选文学之士充任。他们很难升迁,往往终身从事 文牍事务,以致“老吏抱案死”,与高级秘书官的尊荣成为鲜明 的对照,反映出秘书队伍的等级森严。
☆通事舍人——职掌相当于前代的谒者,皇帝临朝或朝 廷大典时,负责引见、通奏、安排百官的进退、位次 排列,并收受四方通表,有时也代表皇帝慰劳出师的 军队、按月慰问将军的家属、造访地方名士、长者, 迎接回朝的班师等。 ☆起居舍人——为从六品官。与门下省的起居郎一起, 凡皇帝登正殿,议论政事时,起居郎侍立于左,起居 舍人侍立于右,负责记录,故又称左、右史。凡皇帝 的言论、起居、命令(如命、制诏主要内容)、上呈 章奏、重要政事,莫不随时记录,季终,将所记之册 移送史官,作为编修国史的原始资料。贞观年间起, 常以谏官知起居舍人、起居郎。其下有助手楷书手四 人、典二人。
• 初唐时期,凡朝廷各司上达的奏章,先交尚书省六部拟 办,由尚书省汇总、分类后,再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批 阅,称为“舍人押部”之制,由六名中书舍人“分押尚 书六曹,佐宰相判案”,这是朝廷日常公文的处理程序, 有关军国大政的公文,则由中书舍人商议而定。这一套 制度,在政务尚简的初唐时期,是行之有效的。 • 到了唐朝中期,随着政务日繁,公文骤增,加上中书舍 还有繁重的其他事务,宰相与他们的联系也不太方便, 这套制度已不适应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直接由宰 相领导和处理公文的机构。于是,在开元十一年,将政 事改称中书门下,并设臵了枢机、吏、兵、户、刑五房, 直接协助宰相处理捏造公文。五房中各有主书、录事, 承担具体的文书事务,逐渐将中书舍人之权接管过去。 政事堂遂成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政务机构。
• 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 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 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 • 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 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 功登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 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 • 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 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 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隋唐政治制度
• 隋朝 •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 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尚书、门下、内史三 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 , 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职务。隋代地方上分为州、 郡、县三级,后于开皇三年废除郡的行政设臵,以州直 接统县。隋代州的长官每年年底都要进京述职,称为朝 集使。朝廷则派司隶台官员或别使巡省地方。为了加强 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在政治、经济、法律、兵制 等方面,整顿和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对隋以后 各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八章 隋唐的秘书工作
☆隋唐社会发展状况
•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大定元年(581 年),北周杨坚,改元开皇,建立隋朝。因为杨坚原为 随国公,但“随”字的“辶”意思有忽走忽停不稳定之 意,于是他便弃了“辶”,创了“隋”这个新字作为王 朝之名。 • 隋文帝的贡献:创立新的选官制度;创立《开皇律》; 律法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兴建义仓;创立科举制 度;简化地方官制,影响后世千年。 • 隋文帝时期,国家繁荣强盛,政治清明,出现了中国历 史上的大好局面,人们把隋文帝时期尊称为“开皇之 治”。隋炀帝则创立科举进士制,收集三百年战乱失散 的文献,而修造大运河则暴虐无道。隋朝末年由于军阀 混战,导致民不聊生,叛军反,被缢弑于江都,仅存在 了几十年隋朝便宣告灭亡。
2、门下省的主要秘书官员
• (1)门下省的权利。 隋朝,门下省拥有了对公文的审核、驳 斥之权。 唐朝,负责各项文书的审议。
(2)门下省组成情况
• 隋朝: 长官纳言——2—6人,全面负责门下省各项工作。 给事黄门侍郎——4人,行封驳之权。 符宝郎——4人,掌管皇帝玺印和朝廷的符节。 • 唐朝: 长官侍中——职掌为出纳帝命、顾问答对、慰问朝拜 的大臣、监修起居注、审定并主持六品以下文武官员的授职 仪式。 门下侍郎——前代的黄门侍郎,为门下省的实际主官,负 责掌管机密文件,备皇帝顾问,审议中书省拟写的制、诏等 公文。 给事中——为正五品,职掌较宽,主要任务为“驳正违 失”,即掌有封驳之权,可封还皇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 有违误的章奏,是门下省中的要职,地位仅次于侍中、门下 侍郎。 典仪——类似中书省的通事舍人,职掌偏重于负责礼仪性的 事务。 符宝郎——四人,掌管皇帝的御玺和朝廷的符节。
(一)隋唐朝廷秘书机构
☆三省六部制——组织架构
•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 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 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 尚书省执行。
•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 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 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 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 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 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 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 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众多的石窟艺术, 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 的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3、尚书省的主要官员
(1)尚书省的权利 • 隋朝,掌管国家政务和执行的总署。 • 唐朝,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转来的各项命令。 (2)组成人员 • 隋朝,设长官尚书令1人,负责全面工作。尚书左右仆 射各1人,辅助尚书令工作。各部各设尚书1人,负责处 理本部事务。 • 唐朝,左、右尚书仆射是主官,总览尚书省事务;其下 设:都事——始臵于两晋南北朝,时称尚书都令史,隋 朝时改称尚书都事,唐都事。负责收受、转发文书,稽 察缺失,监印等工作。相当于各部中的秘书科长。
(2)组成人员
• 隋代,长官内史令4人,全面负责内史省的工作。主 要秘书官员有:内史舍人8人,负责诏令起草;通事 谒者16人,负责礼仪事物;主书10人,负责保管文书, 抄写诏敕。 • 唐代,中书省的主官为中书令,2人,“掌军国之政 令”;负责中书省的全面事物,实际上相当于宰相。 主要秘书官员为中书舍人,6人,尊长的一人习称为 “阁老”,负责全面事务,1人负责制诏和政事堂的 事务,其余4人分掌各方上奏文书等事务。通事舍人 16人;起居舍人2人 .
(二)三省的秘书职能及秘书官员
• 内史取旨,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隋 • 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唐
• 1、隋· 内史省,唐· 中书省。 (1)名称和职责 • 隋代,因避讳父名,隋文帝杨坚改“中书省”为 “内史省”。职责广泛。 • 唐代,又设中书省,所管辖事物同内史省。 三省之中,中书省居首,其职责十分广泛, 除了拟制、发布政令,收受、批答奏章以外,还 参与朝廷各种重大活动,承担礼仪性事务,负责 册命等等,其中从事秘书工作的官员不少。
• 唐朝 • 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 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的正副长官是中书令和侍郎, 下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制。门下省的正副长官 是侍中和侍郎,下设给事中,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 的诏旨,驳正违失,并审批尚书省的奏钞。尚书省 的正副长官是尚书令和左右仆射,下设左右丞;该 省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执 行中央拟定的政令。因唐太宗曾任尚书令,以后臣 下避居该职,形同虚设,故左右仆射实际上成为尚 书省的最高长官。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当时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大 事的场所。
• 隋唐时期,秘书来源多样,素质较高,职 责分明,作用明显,对他们的考核趋于制 度化。 • 唐朝以律令的形式制定了全面而详细的秘 书工作制度,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开始分 流,公文文体整齐划一。 • 隋唐两宋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期。
一、隋唐朝廷秘书机构
(一)隋唐朝廷秘书机构 (二)三省的秘书职能及秘书官员 (三)唐代政事堂 (四)隋唐地方及军队的秘书
☆三省六部制 - 意义及影响
•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 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 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 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 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 •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 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 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 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 政事堂中的枢机房专门经管皇帝下达给宰相的诏敕等下 行文,负责诏敕的收受、转递给宰相。唐朝制度,凡皇 帝下达的诏敕皇命文书,必须经宰相签署后才为合法, 不然便被视为非正式。所以,枢机房的作用是转达皇命 文书于宰相,经宰相副署后再转给朝廷百司施行,是承 办机密公文的部门。 • 政事堂的其他四房负责收受朝廷各司及百官的奏状等上 行文,协助宰相初阅,提出初步意见,送宰相批阅,它 们是处理朝廷大量日常公文的部门。这样,五戽对中枢 机构及时无误地处理各类公文、加快文书运转、提高效 率起了显著作用。但是,到了武宗时,由于担心政事堂 过分集权,重新恢复了初唐时由三省分别承担中央政府 秘书工作的旧制。
☆三省中秘书官吏的结构
• 隋唐三省的秘书官吏的结构,由于政权机构的成熟而 呈现出金字塔的状态,处于金字塔上端的为高级秘书 官,他们人数少而地位高;处于其下的为一般的秘书 人员,他们人数多而地位低微,一般无权参与政务, 只从事日常文书的收发、存档立卷、稽察缺失、监印、 抄录、复制、督催等具体秘书事务。
(三)唐代政事堂Fra Baidu bibliotek
• 唐朝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在行使秘书职能的过程中,一方 拟制诏命,一方审议、封驳,在处理文书上常发生争论。 为协调双方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唐朝初年皇帝命令两 省凡有公文,双方先至政事堂议定,然后上奏。于是, 政事堂成为两省的联合办公厅,初设于门下省,后迁至 中书省。中书令是政事堂的主官,宰相职,凡皇帝颁下 的诏敕,臣下递呈的表状,都须经过政事堂,由宰相鼾 或中转,因此,政事堂成为朝廷公文周转中心。
☆隋唐秘书工作概况
• 隋建三省六部制,其朝廷秘书机构集中在秘书省、 门下省和内省中。皇宫秘书机构为内侍省和太常 寺。 • 唐朝时的朝廷秘书机构分臵于中书、门下、尚书 三省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一度设臵政事 堂为朝廷中枢的秘书机构,皇宫秘书机构则有翰 林学士院,信访机构有匦使院,地方各级秘书机 构健全。
☆中书舍人的职掌主要有五项: • 第一,“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百司奏议文武考 课,皆预裁焉”。 • 第二,“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即下则署而行之”。 • 第三,“制敕即行,有误奏而正之”。 • 第四,“凡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而奏之。” • 第五,“凡册命于朝,则使持节读册命之,凡将帅有功 及有大宾客皆使劳问之。”
三省之中,尚书令、仆射位高,为人臣之极而无 实权。实际行使相权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大。
• • • • •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 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