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毕业课程设计电梯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版)毕业课程设计电梯结构设计

(完整版)毕业课程设计电梯结构设计

目录1.绪论 (1)1.1电梯的发展历史 (1)1.2CAD造型技术 (1)1.3有限元分析技术 (3)1.4本课题主要任务 (4)2.方案总体设计 (6)2.1电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6)2.2电梯的工作原理 (7)2.3方案总体设计前的准备 (8)2.4主要内容和要求 (8)3.电梯主机承重梁结构设计 (10)3.1.电梯主机承重梁受力分析 (10)3.2承重梁不同工况下受力计算 (12)3.3有限元建模计算 (13)4.有限元的承重梁结构优化设计 (20)4.2优化设计基本过程 (20)4.3优化计算 (21)4.3.1建立数学模型 (21)4.4结果分析 (22)结论 (24)致谢 (24)参考文献 (24)1.绪论随着电梯应用的普及,电梯的安全及强度计算成为电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电梯设计中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电梯关键部件进行相应的分析优化,以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1.1电梯的发展历史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

他站在装满货物的升降梯平台上,命令助手将平台拉升到观众都能看得到的高度,然后发出信号,令助手用利斧砍断了升降梯的提拉缆绳。

令人惊讶的是,升降梯并没有坠毁,而是牢牢地固定在半空中——奥的斯先生发明的升降梯安全装置发挥了作用。

“一切安全,先生们。

”站在升降梯平台上的奥的斯先生向周围观看的人们挥手致意。

谁也不会想到,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梯。

生活在继续,科技在发展,电梯也在进步。

150年来,电梯的材质由黑白到彩色,样式由直式到斜式,在操纵控制方面更是步步出新一一手柄开关操纵、按钮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人机对话等等,多台电梯还出现了并联控制,智能群控;双层轿厢电梯展示出节省井道空间,提升运输能力的优势;变速式自动人行道扶梯的出现大大节省了行人的时间;不同外形扇形、三角形、半菱形、半圆形、整圆形的观光电梯则使身处其中的乘客的视线不再封闭。

8层电梯课程设计

8层电梯课程设计

8层电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8层电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电梯运行的数学模型,包括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和百分比知识分析电梯的能耗和效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电梯的加速和减速过程。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梯运行程序,模拟电梯的实际运行。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电梯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工程技术和数学建模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相关知识,认识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创新意识。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沟通协作能力。

4. 学生能够关注电梯安全问题,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物理》教材中“机械运动”章节为基础,结合《数学》教材中“比例和百分比”知识,设计以下教学内容:1. 电梯基本结构:介绍电梯的组成,包括电动机、对重、钢丝绳、轿厢、控制系统等。

2. 电梯工作原理:讲解电梯的加速、匀速、减速运动及其与重力和电动机之间的关系。

3. 数学模型:运用比例和百分比知识,分析电梯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推导出电梯运行的数学公式。

4. 电梯能耗与效率:讨论不同载重和运行速度下电梯的能耗,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电梯的能效。

5. 实践操作:分组设计简单的电梯运行程序,模拟电梯的实际运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电梯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学生对电梯有整体的认识。

第二课时:讲解数学模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和百分比知识分析电梯运动。

第三课时:讨论电梯能耗与效率,让学生了解电梯在实际运行中的节能措施。

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设计电梯运行程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电梯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概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电梯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电梯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电梯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中的电梯运行原理,包括电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机械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描述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解释电梯是如何通过机械系统实现上下运动的,以及了解电梯的控制系统。

技能目标则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电梯运行中的基本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梯模型制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电梯的基本结构,包括轿厢、对重、导向轮、开门机构等;第二部分是电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第三部分是电梯的运行安全,包括超载保护、断电应急装置、电梯的维护保养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我会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电梯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其次,我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深入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安全问题;然后,我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梯的运行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我会学生进行成果分享,通过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首先,我会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材料;其次,我会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电梯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然后,我会准备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梯的运行过程;最后,我会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电梯的最新知识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电梯专业的课程设计

电梯专业的课程设计

电梯专业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的构造及其关键部件功能。

2. 学生能掌握电梯安装、调试及维护的基本流程,了解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

3. 学生能描述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并掌握相应的解决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梯知识,进行简单的电梯系统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梯的日常检查和基础维护,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协调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专业知识,培养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技术进步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梯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从事电梯行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对专业知识初步接触阶段,课程设计需兼顾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

3. 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技能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梯概述- 电梯发展历史- 电梯的分类及用途- 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2. 电梯结构与部件- 电梯的主要结构组成- 关键部件功能及工作原理- 电梯安全装置的作用及种类3. 电梯安装与调试- 电梯安装流程及要求- 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 电梯维护与保养- 日常检查内容与方法- 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 定期保养的重要性及实施要点5. 电梯安全与标准- 电梯安全相关法规及标准-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乘梯常识及紧急情况处理6. 电梯设计与计算- 电梯选型与配置- 电梯曳引系统的设计- 电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7. 实践操作环节- 电梯模拟操作- 电梯部件拆装与认识- 电梯故障排查与维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XX学时,按照上述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和实操训练。

六层电梯的课程设计

六层电梯的课程设计

六层电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电梯运行的六层控制系统。

2. 帮助学生了解电梯的安全装置及其作用,提高安全意识。

3. 使学生掌握电梯故障排查方法,了解电梯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梯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现代科技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3. 通过对电梯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电梯相关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在此基础上,本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电梯相关知识。

3. 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的组成部分,包括曳引机、导轨、轿厢、对重、控制系统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梯的构造与原理”2. 电梯工作原理:讲解电梯的上升与下降原理,以及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梯的构造与原理”3. 电梯控制系统:介绍电梯六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梯控制系统”4. 电梯安全装置:讲解限速器、安全钳、门锁等安全装置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梯安全装置与维护”5. 电梯故障排查:教授常见电梯故障的排查方法,提高学生的故障处理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梯故障诊断与维修”6. 电梯维护与保养:介绍电梯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强调安全意识。

电梯课程设计报告

电梯课程设计报告

电梯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梯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运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梯的分类、主要部件及其功能;掌握电梯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了解电梯的安全常识和急救措施。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操作电梯,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培养学生具备电梯突发事件的基本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梯行业的兴趣,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对电梯运行维护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梯的原理、结构、运行维护、安全急救等方面。

1.电梯原理: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力驱动、控制系统、升降机构等。

2.电梯结构:讲解电梯的主要部件,如轿厢、对重、导轨、门系统等,以及各部件的作用。

3.电梯运行维护:教授电梯的日常运行维护方法,包括清洁、润滑、检查等,以及故障排查和处理。

4.电梯安全急救:介绍电梯突发事件的安全急救措施,如电梯失控、人员被困等情况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电梯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维护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梯运行维护、安全急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电梯事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电梯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电梯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电梯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培养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电梯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电梯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电梯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原理,掌握电梯运行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梯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等组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 学生了解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规范和行业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电梯控制系统模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电梯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测试,优化系统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控制系统,培养对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电梯乘坐安全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实际操作和创新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梯控制系统概述:介绍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2. 电梯控制系统组成:详细讲解电梯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人机交互界面等,并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电梯控制原理:阐述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控制原理,包括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群控系统等,结合教材案例分析实际应用。

4.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介绍电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设计。

四层电梯课程设计(范文3篇)

四层电梯课程设计(范文3篇)

四层电梯课程设计(范文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四层电梯课程设计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四层电梯课程设计(1)目录摘要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课程设计要求 (6)1.1 课程设计目的 (6)1.2 课程设计要求 (6)二 .实验设备及选型 (6)2.1 实验设备 .................................................................. 6 2.2 四层电梯介绍 ............................................................. 6 2.3 设备选型 .. (7)三 .四层电梯的硬件设计 (7)3.1 四层电梯的原理框图.......................................................7 3.2 曳引电机、门电机正反转的原理图........................................... 8 3.3 四层电梯PLC 实际接线图 . (9)四 .四层电梯PLC 程序设计 (10)4.1 设计思想 ................................................................ 10 4.2 输入/输出端子的分配.. (10)4.3 梯形图(图及说明) (11)五 .实验操作步骤 (19)六 .结论 (20)6.1 实验结果 ................................................................ 20 6.2 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 (21)七 .设计体会 (21)八.附录:参考书目22四层电梯PLC 控制一.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1.1课程设计目的1. 通过对工程实例的模拟,熟练地掌握PLC 的编程和程序调试方法。

电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电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电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常用的电梯数据结构及其优缺点;了解电梯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电梯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能够对电梯数据结构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梯数据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认识到电梯数据结构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运用电梯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性表、栈、队列、链表等,以及其相应的原理和特点。

2.常用的电梯数据结构及其应用:介绍常用的电梯数据结构,如数组、字符串、栈、队列、链表等,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3.电梯数据结构的性能分析和优化:分析电梯数据结构的性能,如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及如何进行优化和改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电梯数据结构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梯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方法。

4.实验法:通过编写程序和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和体验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和性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数据结构》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算法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电梯简单控制课程设计

电梯简单控制课程设计

电梯简单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的简单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电梯运行中速度、位置等基本参数的控制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电梯安全运行的相关知识,如限速器、安全钳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电梯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电梯控制电路搭建和调试。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梯控制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电梯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电梯基本原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梯基本原理:介绍电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涉及课本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 电梯的组成:驱动装置、控制系统、轿厢、对重、导轨等。

- 工作原理:曳引、驱动、升降、对重平衡等。

- 电梯分类:乘客电梯、载货电梯、无机房电梯等。

2. 电梯控制系统:讲解电梯控制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分类,涉及课本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 控制系统构成:控制柜、控制器、操作盘、显示屏等。

- 功能及分类: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群控系统等。

3. 电梯控制电路:学习电梯控制电路的搭建和调试,涉及课本第三章第三节内容。

- 控制电路元件:接触器、继电器、开关、传感器等。

- 搭建和调试:动手实践,掌握控制电路的连接和调试方法。

4. 电梯安全运行:介绍电梯安全装置及运行中的注意事项,涉及课本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 安全装置:限速器、安全钳、门锁、超载保护等。

- 注意事项:运行速度、载重、维护保养等。

三层电梯课程设计

三层电梯课程设计

三层电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并掌握电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电梯运动中的能量转换;3. 学生了解并掌握三层电梯的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三层电梯模型;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分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电梯安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以物理学科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尝试。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电梯发展史简介:使学生了解电梯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电梯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梯的构造与原理- 内容:轿厢、对重、钢丝绳、曳引机、控制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3. 电梯运动中的能量转换:-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梯的动力学原理- 内容:重力势能、动能、能量转换等物理概念在电梯运动中的应用4. 三层电梯模型设计与搭建:-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梯的设计与制作- 内容:设计要求、材料选择、电路连接、编程控制等5. 电梯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梯的控制系统- 内容:电梯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装置的作用6. 实践活动与评估:- 内容:分组进行三层电梯模型的制作,操作演示,撰写实验报告,进行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电梯发展史简介,引导学生了解电梯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课时:电梯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学生搭建理论基础第三课时:电梯运动中的能量转换,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第四课时:三层电梯模型设计与搭建(上),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准备材料第五课时:三层电梯模型设计与搭建(下),动手制作,编程调试第六课时:电梯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七课时:实践活动与评估,展示成果,总结经验,互相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在电梯发展史、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理论内容的教学中,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电梯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

电梯安装课程设计

电梯安装课程设计

电梯安装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安装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电梯安装过程中涉及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3. 学生能够了解电梯安装工程的管理及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梯安装工程的初步设计。

2.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电梯安装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3. 学生能够分析电梯安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电梯安装工程中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电梯安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其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电梯安装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梯概述- 电梯的发展历史- 电梯的分类及适用场合2.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的主要部件及功能-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3. 电梯的工作原理- 电梯的驱动方式- 电梯的运行过程及原理4. 电梯安装流程-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电梯安装的步骤及方法- 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5. 电梯安装安全规范与标准-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电梯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验收标准及要求6. 电梯安装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 电梯安装工程的组织与协调- 验收流程及注意事项7. 实践操作- 电梯安装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电梯安装工程的实际操作练习- 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电梯安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电梯安装的各个方面,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针对电梯安装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电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安装流程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单部电梯设计课程设计

单部电梯设计课程设计

单部电梯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部电梯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梯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包括电动机、导轨、轿厢、对重、控制系统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CAD等设计软件进行电梯的平面和立面设计,能够进行简单的电梯安装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电梯设计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梯的原理、结构、设计、安装和维护。

详细的教学大纲如下:1.电梯的基本原理: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成,包括电动机、导轨、轿厢、对重等。

2.电梯的结构与设计:详细讲解电梯的各个部分的结构设计和相互作用,包括轿厢大小、对重重量、导轨安装等。

3.电梯的控制系统:介绍电梯的自动控制原理和程序,包括上下行控制、门的开关控制、速度控制等。

4.电梯的安装与维护:讲解电梯的安装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维护和保养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电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梯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梯设计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亲手进行电梯的设计和安装。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梯设计基础》等。

2.参考书:《电梯技术手册》等。

3.多媒体资料:包括电梯设计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电梯模型、CAD设计软件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设计作业,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实践报告:让学生完成电梯设计实践项目,评估其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梯毕业设计

电梯毕业设计
3
家系统和电梯当前运行状态组合在一起的多元目标控制。利用遗传算法对客流交 通模式及派梯规则进行优化、自学习,实现电梯调度规则的进化,以适应环境的 变化。“以人为本”设计的电梯控制系统,将会使电梯的服务质量越来越好。 (3) 蓝牙技术在电梯上的应用:
蓝牙技术在电梯安装过程的应用。安装过电梯的人都知道放线、对线是费时、 费力、极容易错的工作。应用蓝牙技术,安装期将减少 30%以上,其直接好处是 降低安装成本,客户也因从订梯到使用电梯周期费用减少而受益。在电梯上使用 蓝牙技术就可通过短距离无线通讯,把电梯各种电子设备连接起来,无需纵横交 错的电缆线,实现无线组网。使用蓝牙技术一定会使电梯控制系统大量使用最新 最快微机,这将会进一步提高电梯整机可靠性,故障率大大降低,控制精度也进 一步提高,带来的结果是电梯更加舒适,平层更加准确。同时这也为将来通过网 络检查电梯状态成为可能,特别是电梯事先维修可以做到更好更全面。旧梯改造 更加容易,所需时间、费用将会减小。使用蓝牙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电梯控制与外 围设备的兼容和联系,特别是可以把电梯和扶梯归纳到大楼管理系统或智能化管 理小区系统中。 (4) 绿色电梯:
1.4 指导思想
以运送乘客为主,兼运重量和体积合适的日用物件为目的,使用与高层住宅、 办公大楼、宾馆或饭店等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公共场合;以设计结构简单、工艺简
4
单、成本低、安装维修方便的原则进行设计。
2 方案论证 2.1 曳引式电梯的优点
电梯的驱动系统有强制驱动(卷筒驱动)、液压驱动、曳引驱动等三种不同 的驱动方式。
轿厢架是轿厢的主要承载部件,它由立柱、上梁、下梁和拉条组成,其作用 是固定和悬吊轿厢:在上下梁两端固定有导靴。引导轿厢沿着导轨上下移动,保 持轿厢在井道内的水平位置。在下梁上装有安全铗,在电梯超载下坠时,限速器 动作,钢丝绳被夹持不动时,由于轿厢继续下行,拉杆被拉起,钳块与导轨接触, 以其与导轨间的摩擦来消耗电梯的动能,将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在上梁上还 有轿顶反绳轮,起悬吊轿厢的作用。为了减轻自重,立柱用钢板折弯成型钢形状, 下梁采用钢板折弯件组合,中间横梁与立柱连接是主要的承载部件;轿底通过减 震橡胶支承在框架上。上梁用型钢组合而成;拉条设置是为了增强轿厢架的刚度, 防止轿底在偏心后地板倾斜。

电梯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电梯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电梯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梯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的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了解不同类型电梯的控制策略。

3. 帮助学生了解电梯控制系统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梯控制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电梯控制系统的方案并进行模拟调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梯控制系统及工程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电梯安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描述电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电梯控制方案并进行模拟调试。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协作,撰写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4.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学生能够关注电梯安全,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课本,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安排如下:1. 电梯基本结构与原理- 介绍电梯的组成部分,如曳引机、导轨、轿厢、对重等。

- 阐述电梯的工作原理,包括曳引、导向、轿厢和对重平衡等。

2.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分析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等。

- 结合教材章节,讲解不同类型电梯的控制策略。

3. 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规范与标准-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电梯安全规范和相关标准。

- 分析电梯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安全因素。

4.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与模拟调试-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梯控制方案。

-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调试,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

《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

《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学时:36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既是职业院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可作为机电类专业学生的拓展学习课程,还可以作为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以电梯的认识、电梯基本知识、电梯的8大系统介绍、自动扶梯等章节,设计教学单元,每一章节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系统的介绍电梯结构及原理相关内容。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课程性质《电梯结构及原理》课程以“学生”视角,集“专家”视野,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知识点解析,内容深入浅出。

资源丰富有趣、图文并茂、内容使用、重点突出、及时跟进行业技术发展,符合企业的实际技术人才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通晓电梯与自动扶梯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维护与保养、电梯安装与调试、电梯项目管理、电梯销售等职业岗位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进一步快速提升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供保证。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电梯安全使用常识和一般防护措施。

2.电梯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结构组成,能正确理解、分析电梯各系统之间的工作过程。

3.电梯安全系统的工作原理。

4.电梯的定义和种类、主要参数与性能,熟悉电梯常用名词术语。

5.电梯曳引常识,门系统的配合关系,能分析电梯运行的基本工作过程。

(二)职业能力目标1.了解电梯安全使用常识和一般防护措施。

2.掌握电梯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结构组成,能正确理解、分析电梯各系统之间的工作过程。

3.熟悉电梯安全系统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电梯的定义和种类、主要参数与性能,熟悉电梯常用名词术语。

5.掌握电梯曳引常识,门系统的配合关系,能分析电梯运行的基本工作过程。

plc课程设计三层电梯设计

plc课程设计三层电梯设计

plc课程设计 三层电梯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编程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三层电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各部分功能。

3. 学生能够运用PLC实现对三层电梯的运行控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编写PLC程序,实现三层电梯的上升、下降、停止等基本功能。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梯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PLC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职业认同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以项目为导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PLC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编程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三层电梯的设计与编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包括PLC的组成、工作原理、编程语言等,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2. 三层电梯工作原理:介绍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3. PLC编程方法:学习PLC编程的基本指令、程序结构和编程技巧,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4.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三层电梯的控制系统,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5. PLC程序编写与调试:学习如何编写、下载和调试PLC程序,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

6. 故障分析与优化:分析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应教材第7章内容。

电梯教学课程设计

电梯教学课程设计

电梯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梯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电梯的主要安全设施及其作用;3. 学生能了解电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电梯的运作过程;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电梯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电梯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梯工程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科学技术的热情;2. 学生认识到电梯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3. 学生通过学习电梯知识,提高对现代科技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质的教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电梯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1. 电梯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电梯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电梯的演变过程。

2. 电梯的基本结构:讲解电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曳引系统、控制系统、轿厢、对重等。

3. 电梯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电梯如何通过曳引系统、控制系统实现上下运行。

4. 电梯的安全设施:介绍电梯的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并讲解其作用。

5. 电梯的应用与重要性:分析电梯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6. 电梯安全常识: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乘坐电梯,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梯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结构第二课时:电梯的工作原理、安全设施第三课时:电梯的应用与重要性、安全常识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电梯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电梯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章:电梯的安全设施与安全常识第四章:电梯的应用与重要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绪论 (1)1.1电梯的发展历史 (1)1.2CAD造型技术 (1)1.3有限元分析技术 (3)1.4本课题主要任务 (4)2.方案总体设计 (6)2.1电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6)2.2电梯的工作原理 (7)2.3方案总体设计前的准备 (8)2.4主要内容和要求 (8)3.电梯主机承重梁结构设计 (10)3.1.电梯主机承重梁受力分析 (10)3.2承重梁不同工况下受力计算 (12)3.3有限元建模计算 (13)4.有限元的承重梁结构优化设计 (20)4.2优化设计基本过程 (20)4.3优化计算 (21)4.3.1建立数学模型 (21)4.4结果分析 (22)结论 (24)致谢 (24)参考文献 (24)1.绪论随着电梯应用的普及,电梯的安全及强度计算成为电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电梯设计中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电梯关键部件进行相应的分析优化,以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1.1电梯的发展历史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

他站在装满货物的升降梯平台上,命令助手将平台拉升到观众都能看得到的高度,然后发出信号,令助手用利斧砍断了升降梯的提拉缆绳。

令人惊讶的是,升降梯并没有坠毁,而是牢牢地固定在半空中——奥的斯先生发明的升降梯安全装置发挥了作用。

“一切安全,先生们。

”站在升降梯平台上的奥的斯先生向周围观看的人们挥手致意。

谁也不会想到,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梯。

生活在继续,科技在发展,电梯也在进步。

150年来,电梯的材质由黑白到彩色,样式由直式到斜式,在操纵控制方面更是步步出新一一手柄开关操纵、按钮控制、信号控制、集选控制、人机对话等等,多台电梯还出现了并联控制,智能群控;双层轿厢电梯展示出节省井道空间,提升运输能力的优势;变速式自动人行道扶梯的出现大大节省了行人的时间;不同外形扇形、三角形、半菱形、半圆形、整圆形的观光电梯则使身处其中的乘客的视线不再封闭。

如今,以美国奥的斯公司为代表的世界各大著名电梯公司各展风姿,仍在继续进行电梯新品的研发,并不断完善维修和保养服务系统。

调频门控、智能远程监控、主机节能、控制柜低噪音耐用、复合钢带环保——一款款集纳了人类在机械、电子、光学等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新型电梯竞相问世,冷冰冰的建筑因此散射出人性的光辉,人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1.2 CAD造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作为一项在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它推动了几乎一切领域的设计革命°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CAD发展中有许多造型技术流派,大多在造型效率、实用性以及商业化上未取得突破,逐渐被淘汰。

取得巨大成功的两大技术流派是以线框造型和表面造型技术为代表的无约束自由造型技术和ProE的参数化造型理论、I- DEAS的变量化造型理论为代表的基于约束的实体造型技术。

以CAD 造型技术的应用来划分,其发展阶段可分为显式建模(Explicit Modeling)时期、基于历史记录建模(History — bas edSolids Modeling) 时期和同步建模(Synchr onousTechnology )时期。

1.2.1显式建模时期显式建模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无约束自由造型,主要有线框造型技术、曲面造型技术和实体造型技术。

1)线框造型技术,这种以点、线、圆、圆弧以及简单曲线作为构图图素,利用顶点和棱边的集合来描述产品几何形状的建模技术,操作简单,交互功能强,带来设计与制造的许多便利。

但因无法表达几何数据间的拓扑关系,缺乏形体的表面信息,CAE和CAM 均无法实现。

2)曲面造型技术,相比线框模型,曲面造型增加了面表信息,记录了边与面之间的拓扑关系,实现了消隐、着色、表面积计算、按曲面求交、数控刀具轨迹生成等,为CAM 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3)实体造型技术,曲面造型技术,虽然有了形体的表面信息,但仍无法准确表达如质量、重心、惯性矩等零件特性,无法实现CAE。

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实体造型技术,造型上增加了表面侧的定义,从而包含了全部点、线、面、体的拓扑信息,在理论上达到了CAD、CAE、CAM 的统一。

1.2.2基于历史记录的建模时期在参数化、变量化技术建模过程中,特征创建时,系统自动赋予它一个时间戳记,当修改物体时,更新将由时间戳记的顺序控制,这种建模方式被称为基于历史记录的建模技术。

1)参数化造型技术,参数化技术基于特征、全尺寸约束、全数据相关、尺寸驱动设计修改,彻底克服了自由建模的无约束状态,几何形状均以尺寸的形式加以控制。

在许多通用件、零部件的设计上展现出了简便易行、速度快的优势,使产品设计效率大幅提高。

2)变量化造型技术,变量化技术的特点是保留了参数化技术的基本特征,在约束定义上做了根本性的改变,加入了工程约束,并将尺寸参数进一步区分为形状约束和尺寸约束。

允许设计者采用先形状后尺寸的欠约束设计方法,同时做到了尺寸驱动和约束驱动建模。

123 同步建模技术发展阶段参数化和变量化建模技术对几何造型的修改依赖于建模历史记录,它既是最大的技术特点,也是最致命的短板。

在大型模型中,特征结构复杂,修改过程中特征的损失非常巨大。

通常只有创建者才能把握模型的设计意图,还往往必须接受历史建模带来的模型性能损失。

同步建模技术最大的优势:1)将特征树变成了特征集。

利用该特征集,突破了原来顺序结构的特征树的限制,设计人员能够快速选择和操作模型,不影响构建模型的方式;消除了父子结构关系的影响,可以直接操作子特征,而不受父特征影响,这是参变量技术无法实现的。

2)在无约束模型上进行受控编辑。

系统能自动识别几何条件,保证操作符合模型明显的、未写明的约束关系。

3)同步建模技术比历史记录建模有更多的尺寸方向控制,并能够快速进行“假设”变更。

其修改更加便利,也避免了在历史记录模型中修改带来的涟漪效应的困扰。

1.3有限元分析技术有限元分析(FE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的基本概念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

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如结构的平衡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

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准确解,而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有限元是那些集合在一起能够表示实际连续域的离散单元。

有限元的概念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产生并得到了应用,例如用多边形(有限个直线单元)逼近圆来求得圆的周长,但作为一种方法而被提出,则是最近的事C 有限元法最初被称为矩阵近似方法,应用于航空器的结构强度计算,并由于其方便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而引起从事力学研究的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经过短短数十年的努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有限元方法迅速从结构工程强度分析计算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成为一种丰富多彩、应用广泛并且实用高效的数值分析方法。

有限元方法与其他求解边值问题近似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近似性仅限于相对小的子域中。

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提出结构力学计算有限元概念的克拉夫(Clough)教授形象地将其描绘为:“有限元法=Rayleigh Ritz法+分片函数”,即有限元法是Rayleigh Ritz法的一种局部化情况。

不同于求解(往往是困难的)满足整个定义域边界条件的允许函数的 Rayleigh Ritz 法,有限元法将函数定义在简单几何形状(如二维问题中的三角形或任意四边形)的单元域上(分片函数),且不考虑整个定义域的复杂边界条件,这是有限元法优于其他近似方法的原因之一。

对于不同物理性质和数学模型的问题,有限元求解法的基本步骤是相同的,只是具体公式推导和运算求解不同。

有限元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通A rz 、/ ,吊为:第一步:问题及求解域定义:根据实际问题近似确定求解域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区域。

第二步:求解域离散化:将求解域近似为具有不同有限大小和形状且彼此相连的有限个单元组成的离散域,习惯上称为有限元网络划分。

显然单元越小(网络越细)则离散域的近似程度越好,计算结果也越精确,但计算量及误差都将增大,因此求解域的离散化是有限元法的核心技术之一。

第三步:确定状态变量及控制方法: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通常可以用一组包含问题状态变量边界条件的微分方程式表示,为适合有限元求解,通常将微分方程化为等价的泛函形式。

第四步:单元推导:对单元构造一个适合的近似解,即推导有限单元的列式,其中包括选择合理的单元坐标系,建立单元试函数,以某种方法给出单元各状态变量的离散关系,从而形成单元矩阵(结构力学中称刚度阵或柔度阵)。

为保证问题求解的收敛性,单元推导有许多原则要遵循。

对工程应用而言,重要的是应注意每一种单元的解题性能与约束。

例如,单元形状应以规则为好,畸形时不仅精度低,而且有缺秩的危险,将导致无法求解。

第五步:总装求解:将单元总装形成离散域的总矩阵方程(联合方程组),反映对近似求解域的离散域的要求,即单元函数的连续性要满足一定的连续条件。

总装是在相邻单元结点进行,状态变量及其导数(可能的话)连续性建立在结点处。

第六步:联立方程组求解和结果解释:有限元法最终导致联立方程组。

联立方程组的求解可用直接法、选代法和随机法。

求解结果是单元结点处状态变量的近似值。

对于计算结果的质量,将通过与设计准则提供的允许值比较来评价并确定是否需要重复计算。

1.4 本课题主要任务本文针对某新型电梯,对电梯承重梁的刚度及强度进行分析设计,本电梯的主要技术参数为:电梯规格:承重1000 kg,运行速度1.0 ms ;承重钢梁:2根,钢材型号为H-194*150*6*9,长度L为3.100 m ;主机功率:8.5 KW。

2.方案总体设计2.1 电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

电梯的结构包括:四大空间,八大系统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及地坑部分、轿厢部分、层站部分。

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a)曳引系统曳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

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组成。

b)导向系统导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

导向系统主要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组成。

c)轿厢轿厢是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电梯组件,是电梯的工作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