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

合集下载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准则。

二、基本假设1. 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其会计信息应当独立于其他主体。

2. 企业会计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3. 企业会计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

4.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三、会计要素1. 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 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4.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四、会计计量属性1. 历史成本:资产或负债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承担的负债的金额计量。

2. 公允价值:资产或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3. 可变现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 现值:资产或负债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会计政策、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 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会计政策进行变更。

2. 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

3. 会计差错更正:企业在发现前期差错时,应当及时进行更正。

六、财务报表1.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版.doc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版.doc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2018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2018版《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本准则对加强和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规范处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财政部相继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等三项具体准则。

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目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8)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第三章资产 (10)第四章负债 (11)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11)第六章收入 (12)第七章费用 (12)第八章利润 (13)第九章会计计量 (14)(一)历史成本 (14)(二)重置成本 (14)(三)可变现净值 (14)(四)现值 (14)(五)公允价值 (15)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15)第十一章附则 (16)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6)第一章总则 (16)第二章确认 (16)第三章计量 (16)第四章披露 (20)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0)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初始计量 (21)第三章后续计量 (23)第四章衔接规定 (27)第五章附则 (27)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 (28)第三章后续计量 (29)第四章转换 (30)第五章处置 (30)第六章披露 (31)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31)第一章总则 (31)第二章确认 (32)第三章初始计量 (32)第四章后续计量 (33)第五章处置 (35)第六章披露 (36)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36)第一章总则 (37)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 (37)第三章后续计量 (39)第四章收获与处置 (41)第五章披露 (42)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42)第一章总则 (42)第二章确认 (43)第三章初始计量 (45)第四章后续计量 (46)第五章处置和报废 (47)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48)第一章总则 (48)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48)第三章披露 (50)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50)第一章总则 (51)第二章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51)第三章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52)第四章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55)第五章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56)第六章商誉减值的处理 (59)第七章披露 (6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63)第一章总则 (64)第二章短期薪酬 (65)第三章离职后福利 (67)第四章辞退福利 (71)第五章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71)第六章披露 (72)第七章衔接规定 (74)第八章附则 (74)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74)第一章总则 (74)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75)第三章列报 (77)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79)第一章总则 (79)第二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80)第三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81)第四章披露 (82)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82)第一章总则 (83)第二章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83)第三章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84)第四章披露 (85)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86)第一章总则 (86)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87)第三章披露事项 (89)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8年修订) (90)第一章总则 (90)第二章销售商品收入 (90)第三章提供劳务收入 (92)第四章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94)第五章披露 (94)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95)第一章总则 (95)第二章合同的分立与合并 (95)第三章合同收入 (96)第四章合同成本 (97)第五章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 (98)第六章披露 (100)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17修改) (100)第一章总则 (100)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102)第三章列报 (104)第四章衔接规定 (104)第五章附则 (104)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105)第一章总则 (105)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105)第三章披露 (108)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109)第一章总则 (109)第二章计税基础 (109)第三章暂时性差异 (110)第四章确认 (110)第五章计量 (112)第六章列报 (113)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114)第一章总则 (114)第二章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115)第三章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16)第四章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117)第五章披露 (118)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118)第一章总则 (118)第二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19)第三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20)第四章披露 (124)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125)第一章总则 (125)第二章租赁的分类 (126)第三章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28)第四章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29)第五章经营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30)第六章经营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30)第七章售后租回交易 (130)第八章列报 (131)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修改) (132)第一章总则 (132)第二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134)第三章嵌入衍生工具 (140)第四章金融工具确认 (141)第五章金融工具计量 (143)第六章金融资产减值 (146)第七章公允价值确定 (150)第八章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定义 (153)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17修改) (154)第一章总则 (154)第二章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 (155)第三章金融资产转移的计量 (158)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2017修改) (162)第一章总则 (162)第二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163)第三章套期确认和计量 (166)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173)第一章总则 (173)第二章原保险合同的确定 (173)第三章原保险合同收入 (174)第四章原保险合同准备金 (175)第五章原保险合同成本 (177)第六章列报 (178)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180)第一章总则 (180)第二章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180)第三章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182)第四章列报 (183)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185)第一章总则 (185)第二章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185)第三章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 (188)第四章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 (189)第五章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 (190)第六章披露 (191)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92)第一章总则 (192)第二章会计政策 (192)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194)第四章前期差错更正 (194)第五章披露 (195)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96)第一章总则 (196)第二章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197)第三章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197)第四章披露 (198)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199)第一章总则 (199)第二章基本要求 (200)第三章资产负债表 (202)第四章利润表 (205)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06)第六章附注 (206)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208)第一章总则 (208)第二章基本要求 (208)第三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09)第四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210)第五章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211)第六章披露 (212)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213)第一章总则 (213)第二章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214)第三章确认和计量 (217)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218)第一章总则 (219)第二章合并范围 (220)第三章合并程序 (226)第一节合并资产负债表 (228)第二节合并利润表 (229)第三节合并现金流量表 (232)第四节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33)第四章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234)第五章衔接规定 (236)第六章附则 (236)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237)第一章总则 (237)第二章基本每股收益 (237)第三章稀释每股收益 (238)第四章列报 (239)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240)第一章总则 (240)第二章报告分部的确定 (241)第三章分部信息的披露 (243)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246)第一章总则 (247)第二章关联方 (247)第三章关联方交易 (249)第四章披露 (249)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7修改) (251)第一章总则 (251)第二章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253)第三章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 (257)第四章收益和库存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会计准则(2018)

企业会计准则(2018)

目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年修订) (7)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 (15)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修订) (19)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 (25)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06) (30)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2006) (35)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 (41)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6) (47)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2006) (50)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14修订) (62)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2006) (71)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2006) (77)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06) (80)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2006) (84)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年修订) (88)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 (98)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2006) (103)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17年修订) (109)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06) (112)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2006) (114)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 (118)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2006) (123)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 (127)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2006) (133)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06) (142)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3月修订) (162)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06) (193)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17年3月修订) (201)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2006) (213)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2017年3月修订) (224)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2006) (240)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2006) (247)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2006) (253)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 (259)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006) (263)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2014年修订) (267)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2006) (281)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2006) (287)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年修订) (293)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2006) (306)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2006) (310)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2006) (316)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4年修订) (321)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7年修订) (345)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 (379)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修订) (385)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2014年修订) (403)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08)企业会计准则第42 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414)《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 (420)《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2014) (422)《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应用指南 (471)《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473)《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应用指南 (475)《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 (478)《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 (48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 (485)《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2014) (488)《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应用指南 (520)《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应用指南 (524)《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应用指南 (527)《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应用指南 (530)《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533)《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536)一、总体要求 (537)二、关于适用范围 (537)三、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538)四、关于收入的确认 (541)五、关于收入的计量 (558)六、关于合同成本 (567)七、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569)八、关于列报和披露 (583)《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 (589)《企业会计准则第16 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2018) (592)一、总体要求 (593)二、关于政府补助的定义和特征 (593)三、关于适用范围 (594)四、关于政府补助的分类 (595)五、关于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595)六、关于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 (600)七、关于政府补助的列报 (603)八、关于新旧准则的衔接规定 (603)《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用指南 (604)《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607)《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 (610)《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 (613)《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 (618)《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2006 (620)《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2018) (626)一、总体要求 (626)二、关于金融工具的相关定义 (626)三、关于适用范围 (628)四、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631)五、关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和终止确认 (632)六、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 (634)七、关于金融负债的分类 (642)八、关于嵌入衍生工具 (644)九、关于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647)十、关于金融工具的计量 (649)十一、关于金融工具的减值 (665)十二、关于衔接规定 (684)《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2006 (686)《企业会计准则第23 号——金融资产转移》应用指南(2018) (689)一、总体要求 (689)二、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690)三、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定义 (690)四、关于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 (691)五、关于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 (700)六、关于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703)七、关于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703)八、关于金融资产转移中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的会计处理 (711)《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应用指南2006 (712)《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应用指南(2018) (714)一、总体要求 (714)二、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715)三、关于套期会计概述 (717)四、关于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718)五、关于套期关系评估 (726)六、关于确认和计量 (731)七、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748)八、关于衔接规定 (750)《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应用指南 (750)《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应用指南753《企业会计准则第30 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2014) (754)《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应用指南 (800)《企业会计准则第33 号——合并财务报表》应用指南(2014) (804)《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应用指南 (894)《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应用指南 (896)《企业会计准则第37 号——金融工具列报》应用指南(2014) (898)一、总体要求 (898)二、适用范围 (899)三、金融负债和权益王具的区分 (901)四、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 (909)五、发行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911)六、收益和库存股 (911)七、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 (912)八、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 (913)九、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 (919)十、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 (928)十一、衔接规定 (930)《企业会计准则第37 号——金融工具列报》应用指南(2018) (931)一、总体要求 (931)二、适用范围 (932)三、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933)四、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935)五、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 (944)六、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 (946)七、收益和库存股 (946)八、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 (947)九、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 (948)十、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 (957)十一、金融资产转移披露 (977)十二、衔接规定 (980)《企业会计准则第39 号——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2014) (987)《企业会计准则第40 号——合营安排》应用指南(2014) (1058)《企业会计准则第41 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应用指南(2014)1100《企业会计准则第42 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应用指南(2018) (1130)一、总体要求 (1130)二、关于适用范围 (1131)三、关于持有待售类别的分类 (1133)四、关于持有待售类别的计量 (1137)五、关于持有待售类别和终止经营的列报 (1145)六、衔接规定 (1149)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1150)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 (1279)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 (128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 (129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 (1297)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 (1302)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 (130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 (130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 (1315)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9号——关于权益法下有关投资净损失的会计处理 (131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0号——关于以使用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折旧方法 (1320)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1号——关于以使用无形资产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摊销方法 (1320)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2号——关于关键管理人员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是否为关联方 (1322)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8 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 (1322)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适用于尚未执行新金融准则和新收入准则的企业) (1323)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适用于已执行新金融准则或新收入准则的企业) (1329)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 .................................................................................. - 1335 -企业破产清算有关会计处理规定................................................................ - 1345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 1359 -规范“三去一降一补”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 .......................................... - 1369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1372 -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 ............. - 1378 -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 - 1382 -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 1387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6号——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修订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修订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目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资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负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收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费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利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会计计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历史成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重置成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可变现净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现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公允价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全解2018年新会计准则全文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全解2018年新会计准则全文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全解:2018年新会计准则全文》摘要:借应收账款 300 贷营业收入 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300 如上述货款花0天收到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 870 财费用 680 贷应收账款 300 如超现金折扣期限收到货款则会计处埋如下借银行存款 300 贷应收账款 300 (3)坏账损失处理,借管理用坏账损失 0000)贷应收账款吊公司0000 如已冲销应收账款以又收回账处理如下借应收账款甲公司 0000 贷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0000 借银行存款 0000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 0000 ②备抵法采用定方法按期估计并预提坏账准备证据确凿冲销账面余额,固定产 67000 贷应收账款 7000 如甲公司已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000元坏账准备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 50000 坏账准备 0...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全 0006 讲新准则、新制改革背景、新制重义()新准则和新制是进步贯彻和落实《会训法》和《企业财报告条例》重要措施(二)新准则和新制颁布实施与我们国济发展和国民济十五计划纲要密切相关(三)次改革具有非常强针对性(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0)要二、新制容与结构()《企业会计制》和会计准则都是《会计法》国统会计核算组成部分(二)《企业会计制》发布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改革总体思路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总体思路是 ()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营方式界限建立统企业会计制适用除金融保险以外、型企业并基础上对各行业、企业性业拟定各专业核算办法()针对规模企业特制定企业制(3)考虑到金融保险企业营特殊性制定金融保险险企业会计制(三)已发布《企业会计制》不是对现有行业会计制简单相加 (四)规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有其若干特殊性难以执行《企业会计制》财政部继《企业会计制》发布实施将着手考虑企业会计制和金融保险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会计制建设问题三、新准则和新制保持了会计国特色 ()新准则和新制与我国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相适应 (二)继续保留了"会计制"这种形式制定会计规合国人思维方式和习惯便理和实际操作 (三)就改革容而言新准则、新制很多方面也体现了会计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济发展现状所定 l关债重组处理关非货币性交易处理3关以"放弃非现金产"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处理(四)《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改革合理模武、《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异、《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并存是我国现阶段客观要3、继续制定并公布具体会计准则加快会计准则建设步伐四、新准则和新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充分协调()什么是国际会计惯例如何借鉴国际会计惯例 (二)新规定若干重要问题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适应市场济发展要、积极贯彻国际通行稳健会计政策3、实行国际通行会计与税收相分离做法、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程作出规定5、专门强调"实质重形式"原则五、关新准则、新制贯彻实施 ()实施围、关新准则00年月8日财政部以财会[00]7 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产等项准则通知》《通知》规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济发展规企业无形产等事项会计核算及相关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所有企业从00年月l日起执行《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重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等六项会计准则对《投》和《无形产》两项会计准则暂股份有限公司施行肘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这两项准则对国有企业有施行这两项准则应提出申请待报级财政部门批准施行、关新制000年月9日财政部以财会[000]5发布了"关印发《企业会计制》通知"通知明确了《企业会计制》实施围规定了《企业会计制》00年月日起暂股份有限公司围执行《企业会计制》发布社会上给予了高评价些部门、企业要扩实施围对财政部 00年月9日发出了关印发《企业会计制》实施围有关问题通知通知指出了尽快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除股份有限公司外也鼓励其他企业现行实施企业会计制(二)做新旧制衔接、公司由执行《企业会计制》导致所采用会计政策发生变更除以下各项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外其他变更采用适用法()按《企业会计制》规定计提固定产、无形产、建工程、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处理;()按《企业会计制》规定进行债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处理、对《企业会计制》施行日以前发生投业其会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制》规定方法不不予追溯调整对《企业会计制》施行日前发生、但施行日仍然持有投《企业会计制使》施行日起应按《企业会计制》规定处理即《企会计制》执行前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规定已确认投不予追溯调整;其对投收益确认和投账面价值调整等应按《企业会计制》规定进行处理3、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应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期初数也应并调整并会计报表附披露变更容和理由、变更影响数及不能合理确定累积影响理由等二讲产、产概述 l、产定义产是指由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该预期会给企业带济利益、产特征 () 产是由交易、事项形成; () 产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济即企业对济拥有所有权或实质上控制权; (3) 该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济利益3、产分类按流动性可以把产划分流动产、长期投、固定产、无形产和其他产流动产是指年或不超年营业周期能够变现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敖、短期投、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超年或营业周期才能变现产称非流动产包括长期投、固定产、无形产和其他产按有无实物形态可以把产划分无形产和有形产按是否拥有货币性可以把产分货币性产和非货币性产等等、产确认与计量 ()产确认与计量概念产确认是指某项目作项产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程产确认是以何种方式列入何科目问题产计量是指产债表确认和计列产项目货币金额程()产确认标准①产确认万面要合会计要素定义只有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济效益才能作产入账失效存货、待处理财产损失、递延产等就不是产了失效存货次性地作损失处理待处理财产损失必须期末算前进行处理不能挂账开办费也不作产处理②要有确凿凭据据以可靠地计量(3)产计量基础会计上可供选择会计计量基础有多种历史成、重置成、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和现金流入现值、脱手价值等产计量要以历史成基础主即因历史成只有稳定性合客观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原则所以般情况下应以历史成入账但也应考虑到历史成具有定局限性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采用历史成进行计量如计提损失准备、期末通财产清而进行产期末计价等二、货币金货币金是企业产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产流动性较强种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金货币金核算基没有改变变动只是"其他货币金"明细科目增加了"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款"其"存出投款" 是企业有委托贷款使用明细科目当企业有闲置货币金委托金融机构对外放款即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没有将该款项贷出就构成了企业"存出投款"金融机构将款项贷出再企业投科目三、应收项目应收项目也称应收款项包括各种债权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等、应收及预付款项核算 ()应收账款入账应收账款入账应根据《收入准则》规定进行确定并应按销售方式不而进行相应处理如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应接合规定确认应收账款入账;长期建造合则应按长期建造合规定确认应收款项入账()应收账款入账价值应收账款通常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计价还考虑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因素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情况或针对不顾客商品标价上给予扣除涉及商业折扣应该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实际估价入账应收账款入账价值包含应收增值税现金折扣是指企业鼓励客户提早偿付货款而给予客户价格上优惠也就是"0030"即企业如 0天付款可享受%折扣0天付款享受%折扣如30天付款则不给折扣存现金折扣情况下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确认有两种方法种是总价法另种是净价法总价法是将减现金折扣前金额作实际售价记作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现金折扣只有客户折扣期支付货款咐才予以确认这种方法下销售方把给予客户现金折扣视融理财费用会计上作财费用处理我国会计实通常采用方法净价法是将扣减现金折扣金额作实际售价据以确认应收账款入账价值这种方法是把客户取得折扣视正常现象认客户般都会提前付款而将由客户超折扣期限付款而多收入金额视提供信贷获得收入例某企业销售产品0000元规定现金折扣条件030适用增值税率l7%产品已发出款项尚收回会计处理借应收账款 300 贷营业收入 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300 如上述货款花0天收到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 870 财费用 680 贷应收账款 300 如超现金折扣期限收到货款则会计处埋如下借银行存款 300 贷应收账款 300 (3)坏账损失处理企业应收账款有会存收不回可能收不回应收账款称坏账损失企业账面上应收账款期长短不了真实地反映企业拥有应收账款变现能力我国从993年起允许企业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潜坏账有可能造成损失进行处理对坏账损失处理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直接销法和备抵法①直接销法是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才予以确认方法优是简单;缺是有悖权责发生制造成信息不实新制规定停止使用例甲公司欠乙公司账款0000元已超三年断定无法收回则乙公司应对该项应收账款作坏账损失处理账处理借管理用坏账损失 0000)贷应收账款吊公司 0000 如已冲销应收账款以又收回账处理如下借应收账款甲公司 0000 贷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0000 借银行存款 0000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 0000 ②备抵法采用定方法按期估计并预提坏账准备证据确凿冲销账面余额具体方法有销售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应收账款余额分比法由企业行制定计提坏账准备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围、提取方法、账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确定计提比例企业应当根据以往验、债单位实际财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可能性不外(如债单位已撤消、破产、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是、发生严重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短无法偿还债等以及3年以上应收款项如发生以上情况股份制企业企业权利机构批准可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如发生上述情况国有企业财政部门)批准不能计提坏账准备)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当年发生应收款项; ●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与关方发生应收款项● 其他己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应收款项上述所指应收款项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对应收款项可以提取定比例坏账准备企业若有可能收不回预付账款可以将其金额入其他应收款;持有到期应收票据若不能够收回可以将其金额入应收账款并计提坏账准备但是不允许企业计提密准备防止企业了避税目而减少其利润行密准备是指超产实际损失而多提取产减值准备例某企业999年估计坏账损失0000元则账处理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0000 贷坏账准备 0000 000年确认坏账损入7000元账处埋借坏账准备 7000 贷应收账款X 客户 7000 、坏账收回处理收回当年确认坏账恢复应收账款冲减已计提坏账椎备按收回款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收回上年已提取坏账准备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3、新旧会计制比较 ()计提坏账准备围不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有证据表明其损失可以通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并提取坏账准备只允许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和比例不原制规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3‰5‰计提坏账准备;新制规定提取比例定但旦确定不得随改变;如要改变必须会计报表附说明可以认企业应收款项即债权扩到全部可以计提坏账准备(3)坏账损失处理方法不现只能采用备抵法原可采用直接销法和备抵法《企业会计制》规定不得计提密准备主要是了计提准备随性问题· 、债重组所谓债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人达成协议或法院裁债人修改债条件事项债重组有五种情况 ()实际收到金额应收债权账面价值; ()实际收到金额应收债权账面价值 (3)以非现金产清偿债 ()债权股权; (5)修改债条件即延长债偿还期限、降低或减轻债人担利息或金等对这五种情况账处理 ()实际收到金额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其差额即债重组损失计入当期营莒业外支出如债人以低债账面价值现金清偿账款债权人按实际收到款项金额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按二者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重组损失"科目如债权人已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债权人按实际收到款项金额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科目按计提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应收账款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与收到现金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重组损失"科目例000年0月日甲公司销售批产品给乙公司价款00000元增值税额3000元款项收到00年月0日乙公司发生财困难无法按合偿还债双方协商甲方减免乙方50000元债余额用现金立即偿还如甲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则其月0日账处理借银行存款 8000 营业外支出 5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 如甲公司已对应收账款计提了5000元坏账准备则其账处理借银行存款 8000 坏账准备 5000 营业外支出 5000 贷应收账款3000 () 实际收到金额或等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则债重组不作账处理待实际收到款项将多收金额记入营业外收人; () 以非现金产清偿债应按应收债权账面价值作受让非现金产人账价值;如受让多项非现金产应按各项非现金产公允价值占其公允价值总额比例对应收债权账面价值进行分配并按分配价值作所接受各项非现金产人账价值债人以投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如债人以投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债权人应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相关税费借记"短期投"、"使用股权投"、"长期债权投"等科目;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按应支付相关税费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如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应销相关坏账准备如接受投包含已宣告但尚领取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尚领取债券利息债权人应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减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加上应支付相关税费借?q;短期投"、"长期股权投"、"长期债权投"等科目按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僧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科目;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按应支付相关税费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例如上例乙公司00年月0日发生财困难无力偿付货款双方协商甲公司乙公司用其拥有项长期股权投抵偿债甲公司没有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则其账处理借长用股权投3000 贷应收账款 3000 B债人以存货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如债人以存货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债权人应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减存货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加上应支付相关税费借记"原材"、"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贷记"应收帐款"科目按应支付相关税费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如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销相关坏账准备例如上例00年月0日乙公司无法按合偿还债双以方协商乙公司用库存商品抵偿债商品市价00000元增值税率7% 产品成50000元假定甲公司已该应收账款提取了5000元坏账准备则其账处理借库存商品 9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3000 坏账准备 5000 贷应收账款 3000 债人以固定产、无形产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如债人以固定产、无形产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债权人应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相关税费借记"固定产"、"无形产"等科目;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按应支付相关税费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如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销相关坏账准备(3)债权股权应按应收债权账面价值作受让股权人账价值即如债人以债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债权人应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加下应支付相关税费借记"长期股权投"科目按应支付相关税费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按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贷记"应收账?q;科目如对应收账款已计提了坏账准备应销已计提坏账准备如涉及受让多项股权应按各项股权公允价值占其公允价值总额比例对应收债权账面价值进行分配并按分配价值作所接受各项股权入账价值如是非上市公司则要按非上市公司现阶段有根据股票价格进行计算例甲公司000年月日销售批商品给乙企业价款50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款项收到000年0月目乙公司发生财困难无力偿还货款双方协商将债股权并以银行存款支付印花税000元则甲方账处理借长期股权投 586000 贷应收账款 585000 银行存款000 ()以修改期他债条件清偿债应将应收金额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即如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将应收金额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减记至将应收金额按将应收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按减记金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债重组"科目;按重组债权账面价值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如对该项应收账款已计提了坏账准备应销相关坏账准备如修改债条件涉及或有收益则或有收益不应当包括应收金额待实际收到或有收益再确认当期营业外收人借?q;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其或有收益是指依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收益事项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如修改其他债条件应受金额等或重组前应收债权账面余额债重组不做账处理但应备簿登记例000年月日甲公司销售批商品给乙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明销售价款50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元款项尚收到000年0月目甲乙公司协商进行债重组甲公司减免乙公司债00000元债延长期期每月按余款加收5%利息利息和金000年月目归还假定甲公司没有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整债重组交易没有发生相关税费则甲公司会计处理借应收账款 533500 营业外支出 5500 贷应收账款 585000 如上例假如债重组协议规定如乙公司从二月出现盈利则从二月开始利率提高到8%如末出现盈利则利率仍5%则甲公司账处理债重组发生日借应收账款 533500 营业外支出债重组损失5500 贷应收账款 580000 如000年月l日乙公司出现盈利则000年月日甲公司账处理借银行存款 533500 贷应收账欺 533500 如000年月日乙公司出现盈利则甲公司月日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 58050 贷应收账款 533500 营业外收入 550 (6)债人以混合重组方式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如欠债人以混合重组方式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债权人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债人以现金方式、非现金方式组合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如债人以现金方式、非现金方式组合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债权人应先以收到现金冲减重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再按"债人以非现金产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例000年0月0目甲公司销售批材给乙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明销售价款0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7000元款项尚收到00年5月日乙公司财发生困难无法按合规定偿还债双方协议甲公司乙公司支付50000元现金余额用台设备立即偿还假设债重组程没有任何相关税费借银行存款 50000 固定产 67000 贷应收账款 7000 如甲公司已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000元坏账准备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 50000 坏账准备 000 固定产66000 贷应收账款 7000 B债人以现金方式、非现金方式、债方式组合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债人以现金方式、非现金方式、债方式组合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债权人应先以收到现金冲减重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再分别按受让非现金产和股权公允价值占其公允价值总额比例对重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减收到现金余额迸行分配从面确定非现金产、股权人账价值如涉及多项非现金产、多项股权则多项非现金产(多项股权)入账价值总额围再分别按各项非现金产(各项股权)公允价值按占其公允价值总额比例对多项非现金产(多项股权)入账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非现金产(各项股权)入账价值例000年月l日甲公司销售批库存商品给丙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明销售价款50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元款项尚收到000年0月l目丙公司与甲公司协商进行债重组重组协议如下丙公司支付现金 00000元以台机器偿还余额部分另部分;机器公允价值60000元;甲公司获得丙公司0%股权公允价值0000元假设甲公司没有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债重组交易没有发生任何相关税费对债重组交易甲公司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 00000 长期股权投 3800 固定产 500 贷应收账款 585000 其固定产入账价值 (50000000000)60000(60000+0000)500(元) 长期股权投入账价值(50000000000)0000(60000+0000)3800(元) 债人以现金、非现金产、债化方式组合清偿某项应收账款部分并对该应收账款另部分以修改其他债条件进行债币组如债人以现金、非现金产、债化方式组合清偿某项应收账款部分并对该应收账款另部分以修改其他债条件进行债重组债权人应将重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减收到现金余额再分别按"债人以现金方式、非现金方式、债方式组合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债人以修改其他债条件清偿某项应收账款"原则进行处理例000年3月目甲公司销售批库存商品给乙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明销售价款50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元款项末收到000年0月日乙公司与甲公司协商进行债重组协议如下乙公司支付现金 00000元扣除现金余额0%以机器偿还30%股30%延期到00年5月日偿还假定甲公司没有对该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债重组交易没有发生任何相关税费。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pdf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pdf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pdf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

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会计准则程

企业会计准则程

企业会计准则程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很多新准则或修订准则,它们的执行时间也有所差异,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各项准则的具体执行时间。

一、第14号——收入(2017修订)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允许企业提前执行。

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三、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四、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转移》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五、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121
第一章总 则121
第二章计税基础122
第三章暂时性差异122
第四章确认123
第五章计量124
第六章列报126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126
第一章总则127
第二章记账本位币的确定127
第三章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129
第四章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129
第五章披露131
企业会计准则
(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5
第一章总则15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6
第三章资产17
第四章负债18
第五章所有者权益18
第六章收入19
第七章费用20
第八章利润20
第九章会计计量21
(一)历史成本21
(二)重置成本21
(三)可变现净值21
(四)现值21
(五)公允价值22
第四章前期差错更正211
第五章披露211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12
第一章总则213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213
第三章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214
第四章披露215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215
第一章总则215
第二章基本要求216
第三章资产负债表218
第四章利润表221
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22
第六章附注223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224
第一章总则225
第二章基本要求225
第三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226
第四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227
第五章筹资活动现金流量228
第六章披露228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230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程)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程)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很多新准则或修订准则,它们的执行时间也有所差异,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各项准则的具体执行时间。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修订)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允许企业提前执行。

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三、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四、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五、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的执行时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新)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最新)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

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

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最新修订完整版)目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8)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第三章资产 (10)第四章负债 (11)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11)第六章收入 (12)第七章费用 (12)第八章利润 (13)第九章会计计量 (14)(一)历史成本 (14)(二)重置成本 (14)(三)可变现净值 (14)(四)现值 (14)(五)公允价值 (15)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15)第十一章附则 (16)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6)第一章总则 (16)第二章确认 (16)第三章计量 (17)第四章披露 (20)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0)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初始计量 (22)第三章后续计量 (23)第四章衔接规定 (28)第五章附则 (28)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28)第一章总则 (28)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 (29)第三章后续计量 (29)第四章转换 (30)第五章处置 (31)第六章披露 (32)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32)第一章总则 (32)第二章确认 (33)第三章初始计量 (33)第四章后续计量 (34)第五章处置 (36)第六章披露 (37)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37)第一章总则 (38)第二章确认和初始计量 (38)第三章后续计量 (41)第四章收获与处置 (43)第五章披露 (43)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44)第一章总则 (44)第二章确认 (45)第三章初始计量 (47)第四章后续计量 (48)第五章处置和报废 (49)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50)第一章总则 (50)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50)第三章披露 (5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53)第一章总则 (53)第二章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54)第三章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55)第四章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58)第五章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58)第六章商誉减值的处理 (62)第七章披露 (63)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66)第一章总则 (66)第二章短期薪酬 (68)第三章离职后福利 (69)第四章辞退福利 (73)第五章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74)第六章披露 (75)第七章衔接规定 (76)第八章附则 (76)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76)第一章总则 (77)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77)第三章列报 (79)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81)第一章总则 (82)第二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82)第三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84)第四章披露 (85)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85)第一章总则 (86)第二章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86)第三章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87)第四章披露 (88)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89)第一章总则 (90)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90)第三章披露事项 (92)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8年修订) (93)第一章总则 (93)第二章销售商品收入 (94)第三章提供劳务收入 (95)第四章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97)第五章披露 (97)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98)第一章总则 (98)第二章合同的分立与合并 (99)第三章合同收入 (100)第四章合同成本 (100)第五章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 (101)第六章披露 (103)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17修改) (104)第一章总则 (104)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105)第三章列报 (107)第四章衔接规定 (108)第五章附则 (108)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108)第一章总则 (109)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109)第三章披露 (112)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113)第一章总则 (113)第二章计税基础 (113)第三章暂时性差异 (114)第四章确认 (114)第五章计量 (116)第六章列报 (117)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118)第一章总则 (118)第二章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119)第三章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20)第四章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121)第五章披露 (122)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122)第一章总则 (122)第二章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23)第三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24)第四章披露 (127)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129)第一章总则 (129)第二章租赁的分类 (130)第三章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32)第四章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34)第五章经营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35)第六章经营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35)第七章售后租回交易 (135)第八章列报 (136)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修改) (137)第一章总则 (138)第二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140)第三章嵌入衍生工具 (146)第四章金融工具确认 (147)第五章金融工具计量 (148)第六章金融资产减值 (152)第七章公允价值确定 (155)第八章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定义 (159)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17修改) (160)第一章总则 (160)第二章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 (160)第三章金融资产转移的计量 (164)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2017修改) (169)第一章总则 (169)第二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170)第三章套期确认和计量 (173)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179)第一章总则 (179)第二章原保险合同的确定 (180)第三章原保险合同收入 (181)第四章原保险合同准备金 (182)第五章原保险合同成本 (184)第六章列报 (185)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186)第一章总则 (186)第二章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187)第三章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189)第四章列报 (190)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191)第一章总则 (192)第二章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192)第三章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 (195)第四章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 (196)第五章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 (197)第六章披露 (198)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99)第一章总则 (199)第二章会计政策 (199)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201)第四章前期差错更正 (201)第五章披露 (202)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03)第一章总则 (203)第二章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204)第三章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205)第四章披露 (205)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206)第一章总则 (206)第二章基本要求 (207)第三章资产负债表 (209)第四章利润表 (212)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13)第六章附注 (214)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215)第一章总则 (215)第二章基本要求 (216)第三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17)第四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218)第五章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218)第六章披露 (219)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221)第一章总则 (221)第二章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221)第三章确认和计量 (224)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226)第一章总则 (226)第二章合并范围 (227)第三章合并程序 (233)第一节合并资产负债表 (235)第二节合并利润表 (237)第三节合并现金流量表 (239)第四节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40)第四章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241)第五章衔接规定 (243)第六章附则 (244)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244)第一章总则 (244)第二章基本每股收益 (244)第三章稀释每股收益 (245)第四章列报 (247)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248)第一章总则 (248)第二章报告分部的确定 (248)第三章分部信息的披露 (251)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254)第一章总则 (254)第二章关联方 (255)第三章关联方交易 (256)第四章披露 (257)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7修改) (258)第一章总则 (259)第二章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261)第三章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 (265)第四章收益和库存股 (268)第五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抵销 (270)第六章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 (273)第一节一般性规定 (273)第二节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274)第三节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279)第四节套期保值相关披露 (279)第五节公允价值披露 (280)第七章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 (282)第一节定性和定量信息 (282)第二节信用风险披露 (283)第三节流动性风险披露 (284)第四节市场风险披露 (286)第八章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 (287)第九章衔接规定 (291)第十章附则 (291)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292)第一章总则 (292)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292)第三章列报 (296)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297)第一章总则 (298)第二章相关资产或负债 (299)第三章有序交易和市场 (300)第四章市场参与者 (302)第五章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302)第六章估值技术 (303)第七章公允价值层次 (306)第八章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309)第九章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310)第十章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 (312)第十一章公允价值披露 (314)第十二章衔接规定 (317)第十三章附则 (317)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318)第一章总则 (318)第二章合营安排的认定和分类 (318)第三章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321)第四章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322)第五章衔接规定 (322)第六章附则 (323)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323)第一章总则 (324)第二章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 (325)第三章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 (326)第四章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 (329)第五章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331)第六章衔接规定 (332)第七章附则 (333)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2017修改) . 333 第一章总则 (333)第二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分类 (335)第三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 (337)第四章列报 (339)第五章附则 (342)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