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基础--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金属工艺的名词解释

金属工艺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屈服点----开始出现微量的塑性变形的应力。

抗拉强度----断裂之前所受最大应力。

塑性——塑性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塑性指标用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来表示。

δ、ψ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硬度——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的一个指标。

布氏硬度----HBS(钢球)HBW(合金球)-----数值+字符+直径/载荷/时间洛氏硬度---- HRA与HRC(金刚石顶角为120°的圆锥体)HRB(钢球)维氏硬度----HV向对面间为136°的正四棱锥金刚石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韧性。

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晶体——指其组成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呈规则排列的物质晶格——抽象地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空间几何格子,称为晶格。

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单晶体—一块晶体内部的晶格位向(即原子排列的方向)完全一致,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

晶界—一将任何两个晶体学位向不同的晶粒隔开的那个内界面称为晶界。

晶粒—一多晶体材料内部以晶界分开的、晶体学位向相同的晶体称为晶粒。

结晶—一通过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包含晶核的形成与晶核的长大)。

变质处理—一在浇注前,将少量固体材料加入熔融金属液中,促进金属液形核,以改善其组织和性能的合金—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

组元—一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相—一在一个合金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并与该系统的其余部分以界面分开。

组织—一金属及其合金内部涉及晶体或晶粒的大小、方向、形状、排列状况等组成关系的构造情况。

固溶体——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

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

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1. 简介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和成形过程的学科,是机械制造的基础。

机械制造是以金属工艺学为基础,通过金属的加工和成形,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零件或产品。

本文将介绍金属工艺学在机械制造中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工艺。

2. 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之一,根据其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将金属材料分为以下几类:•铸铁:主要由铁、碳和硅组成,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和机械性能。

•钢:主要由铁和碳组成,含有较低的碳含量,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不锈钢:在钢中添加铬和其他合金元素,提高抗腐蚀性能。

•铝合金:主要由铝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具有低密度和良好的强度。

不同的金属材料适用于不同的机械制造需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3. 金属加工工艺金属加工工艺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工艺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在机械制造中常用的金属加工工艺包括:3.1 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通过在工件上施加相对运动的切削刃,从工件上削除材料来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常用的切削加工工艺包括:•铣削:使用铣刀在工件上进行旋转切削,常用于平面、曲面和沟槽的加工。

•钻削:使用钻头在工件上进行切削,常用于孔的加工。

•镗削:使用镗刀在工件上进行切削,常用于加工内孔和外圆。

3.2 成形加工成形加工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变形和塑性加工来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常用的成形加工工艺包括:•锻造:将金属材料置于锻压机上,通过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常用于制造零件和工件。

•压铸: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到铸型中,通过压力使其充满整个型腔,并冷却固化,常用于大批量、复杂形状的零件制造。

•深冲:将金属材料放置在冲压机上,通过冲击或压力的作用使其在模具中发生塑性变形,常用于制造薄壁零件。

3.3 焊接加工焊接加工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熔化或塑性加工后,使其连接在一起的加工方法。

常用的焊接加工工艺有:•电弧焊:通过产生电弧在金属接头上加热,使其达到熔化状态,然后冷却固化。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材料:以用来制造有用的构件、器件或物品等的物质。

同素异晶转变:同一种金属元素在固态下由于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晶体结构类型变化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固溶体: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比例相互混合后,若形成的固相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一类不仅具有金属键,而且具有共价键的金属化合物,不仅有金属的特性,还具有陶瓷的性能。

机械混合物:由纯金属、固溶体、金属化合物这些合金的基本相按照固定比例构成的组织称为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若碳原子溶于α-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原子排列仍为体心立方点阵,该结构为铁素体,用F或α表示。

奥氏体:若碳原子溶于γ-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原子排列仍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该结构为奥氏体,用A或γ表示。

渗碳体:渗碳体是铁和碳的化合物,碳的质量分数为6.69%,晶体结构复杂,呈复杂斜方晶体结构。

珠光体:奥氏体的共析体γ(F+Fe3C)称为珠光体,用P表示。

高温莱氏体:低温莱氏体: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转变。

共析转变:两种以上的固相新相,从同一固相母相中一起析出,而发生的相变,称为共析转变。

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材料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并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至室温,以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退火:退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叫淬火。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1以下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置于空气或水等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总是在热处理之后进行。

2021年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2021年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To manage less is to manage well.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1:铸造性(可铸性):指金属材料能用铸造的方法获得合格铸件的性能。

铸造性主要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和偏析。

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模的能力,收缩性是指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程度,偏析是指金属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因结晶先后差异而造成金属内部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

2:可锻性:指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

它包括在热态或冷态下能够进行锤锻,轧制,拉伸,挤压等加工。

可锻性的好坏主要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

3:切削加工性(可切削性,机械加工性):指金属材料被刀具切削加工后而成为合格工件的难易程度。

切削加工性好坏常用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允许的切削速度以及刀具的磨损程度来衡量。

它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导热性及加工硬化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通常是用硬度和韧性作切削加工性好坏的大致判断。

一般讲,金属材料的硬度愈高愈难切削,硬度虽不高,但韧性大,切削也较困难。

4:焊接性(可焊性):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能。

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二是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用性。

5:热处理(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 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 ~ 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金属工艺学概念(热加工)

金属工艺学概念(热加工)

金属工艺学概念大全1.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2.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3.塑性: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4.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5.韧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称为韧性。

6.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某应力下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仍不发生疲劳断裂吧,此应力值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7.过冷: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冷”。

8.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9.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10.固溶体:溶质原子熔入溶剂晶格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称为固溶体。

11.奥氏体:碳熔入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A表示。

12.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P或(F+Fe3C)表示。

13.莱氏体:①高温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高温莱氏体。

②低温莱氏体:高温莱氏体冷却到727o C以下时,将转变为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P+Fe3C),称为高温莱氏体。

14.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15.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保温,然后随炉或埋入灰中使其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6.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0C(亚共析钢)或Ac cm以上30-500C(过共析钢),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7.淬火:淬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0C, 保温后在淬火介质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的热处理工艺。

18.回火:将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9.调质处理: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第二篇铸造1、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一定形状、尺寸与性能得毛坯或零件得成形方法,称为铸造。

2、充型:液态合金填充铸型得过程,简称充型、3、液态合金得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准确、轮廓清晰铸件得能力,称为液态合金得充型能力、4、合金得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得流动能力、5、逐层凝固:纯金属或共晶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因不存在液、固并存得凝固区,故断面上外层得固体与内层得液体由一条界线清楚地分开。

随着温度得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液体层不断减少,直达铸件中心,这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6、糊状凝固:如果合金得结晶温度范围很宽,且铸件得温度分布较为平坦,则在凝固得某段时间内,铸件表面并不存在固体层,而液、固并存得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

由于这种凝固方式与水泥类似,即先呈糊状而后固化,故称糊状凝固。

7、中间凝固:大多数合金得凝固介于逐层凝固与糊状凝固之间,称为中间凝固方式、8、收缩: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其体积或尺寸缩减得现象,称为收缩。

9、缩孔: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得孔洞。

10、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得细小缩孔,称为缩松。

11、顺序凝固: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得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远离冒口得部位先凝固;然后就是靠近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才就是冒口本身得凝固。

第三篇金属塑性加工1、金属塑性加工:利用金属得塑性,使其改变形状、尺寸与改善性能,获得型材、棒材、板材、线材或锻压件得加工方法。

2、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得作用下,使坯料、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得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与质量得锻件得加工方法。

3、冲压: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品得工艺统称、4、挤压:坯料在封闭模腔内受三向不均匀压应力作用下,从模具得孔口或缝隙挤出,使之横截面积减小,称为所需制品得加工方法。

5、轧制: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在旋转轧辊得压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塑性变形,获得所要求得截面形状并改变其性能得方法。

金属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金属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一、概论1.组织:用肉眼或借助于各种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的情景,包括晶粒的大小、形状、种类以及各种晶粒之间的相对数量和相对分布。

2.结构:原子集合体中各原子的具体组合状态。

二、金属和合金的固态结构1.固溶体:溶质组元溶于溶剂点阵中而组成的单一的均匀固体。

一次(端际):以纯金属组元作溶剂,结构上保持溶剂组元纯态时的点阵类型。

二次(中间):以化合物为溶剂的固溶体,结构类型与主、副组元都不同。

代位:主组元一部分原子被其它组元原子取代,保留主组元结构类型。

一定范围内(有限互溶)或是所有成分范围(无限互溶)。

异类原子按任意比例统计分布在各类结构中各相应晶面,并处于主组元相似的正常位置。

有序:异类原子不是统计式分布,而是按一定顺序分布。

超结构(长程有序):某些在高温具有短程有序的固溶体,当其成分接近一定原子比,在低于一定临界温度时可转化为长程有序固溶体。

间隙:异类原子分布在主组元原子间空隙中。

金属间化合物类型:各组元原子按一定比例和一定顺序共同组成一个新的不同于其任一组元的典型结构。

中间相(金属间化合物):在合金中形成的与其纯组元结构类型不同的相。

2.开放型金属:d0点附近较平缓、势阱小、原子间作用力弱、结合能小、原子易压缩、刚度小、热膨胀大。

(与封闭型金属对应)3.空间点阵:由构成晶体的结构基元抽象出来的等同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周期排列。

4.排列周期:点阵直线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5.单胞(基胞):在空间点阵中选取的一个能反映其特点的最小构筑单元。

一般以最近邻八阵点为顶点能够构成一个体积最小、对称性最高的平行六面体。

6.晶面:点阵空间中由阵点组成的平面为点阵平面,非严格意义上又称晶面。

晶向:点阵空间中两阵点连线(及延长线)为点阵直线,非严格意义上称晶向。

晶带:晶体中一系列晶面可相交于一条直线或几条相平行的直线,合称...晶界:同成分、同结构晶粒间由于相对取向不同而出现的接触界面。

倾转晶界:在所选平面内以任一直线为轴,使晶粒两部分相对转动任意角度。

金属工艺学复习笔记知识讲解

金属工艺学复习笔记知识讲解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有关制造金属机件的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常用以制造金属机件的基本工艺方法: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热处理。

第一编金属材料导论合金: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而制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金属材料主要机械性能有:弹性塑性刚度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度和断裂韧性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

弹性变形:这种随着外力消失而消失的变形,叫弹性变形,其大小与外力成正比。

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引起破坏的性能。

塑性变形:在外力消失后留下来的这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叫塑性变形,其大小与外力不成正比。

σe 弹性极限材料所能承爱的不生产永久变形的最大应力σs 屈服极限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σ0.2 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极限时金属材料的塑性常用延伸率来表示δ=(l-l0)/l *100%也可用断面收缩率来表示ψ=(F0-F)/F0 *100%Δψ越大,塑性越好刚度: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弹性模数: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它相当于引起单位变形时所需要的应力。

弹性模数越大,表示在一事实上应力作用下能发生的弹性变形越小。

弹性模数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金属材料本身,同一类材料中弹性模数的差别不大。

弹性模数被认为是金属材料最稳定的性质之一。

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按作用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扭强度。

在工程上常用来表示金属材料强度的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σs: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σs =P S/F0(Pa帕斯卡)抗拉强度σb: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随的最大应力。

σb =P b /F0(Pa帕斯卡)硬度:金属材料抵抗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

布氏:HB圆球压头。

一般只用于测定其值小于450的材料。

金属工艺总复习之名词解释和概念

金属工艺总复习之名词解释和概念

1.晶粒的粗细对金属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答:晶粒越细,晶界面积越大,因而金属的强度越高,同时塑形、韧性也越好,金属的力学性能就越好,而粗晶粒易产生应力集中,使其力学性能差。

2.亚(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应如何选择?温度过低和过高有何弊端?答: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主要根据其相点来确定。

亚共析钢淬火温度过低时淬火组织中将有先析铁素体存在,使钢的强度降低。

过共析钢淬火温度过高时,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的马氏体粗大,使钢的脆性增加。

此外,由于渗碳体过多的溶解,使马氏体中碳的过饱和度过大,增加了淬火应力和变形与开裂的倾向,同时使钢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增多,降低了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3.合金的收缩分为哪三个阶段?影响合金收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影响: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等。

4.何谓合金的充型能力?合金流动性?二者关系?与结晶方式的关系?答:充型能力就是液态金属铸型型腔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铸件能力。

合金流动性是指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两者的关系是流动性好的铸造合金,充型能力强;流动性差的合金,充型能力差。

与结晶方式的关系是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其他成分合金较差,合金的结晶间隔越宽,其流动性越差。

5.“趁热打铁”含义?碳钢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是如何确定的?答:在一定的变形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变形抗力减小,塑形提高,可有效改善可锻性。

始锻温度一般是固相线以下150~250℃,终锻温度一般高于再结晶温度。

6.碳钢在铸造温度范围内变形时,是否会有加工硬化现象?为什么?答:不会,因为热制作的变形称为永久变形,冷后就固定下来,不会产生加工硬化。

7.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焊接变形?产生焊接变形后如何矫正?答:原因是焊接过程的加热和冷却不均匀,受周围冷金属的约束,产生自由膨胀和收缩。

防止:1)加裕量法2)焊前预热,焊后处理3)反变形法4)刚性固定法5)合理安排焊接次序6)强制冷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铸造是一种将液态金属(一般为合金)缴入铸型型腔、冷却凝固后获得毛胚火零件(通称为铸件)的成形工艺。

铸造应力:铸件收缩应力、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的矢量和。

熔模铸造:也称失蜡铸造,因为熔模铸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好的表面质量又称为精密铸造。

铸造偏析在铸件凝固后,其截面上的不同部位,以至晶粒内部,产生化学成分的不均匀现象,称为铸造偏析。

剪切工序:使板料沿不封闭轮廓线分离的工序。

砂型铸造:用型砂紧实成铸型并用重力浇注的铸造方法。

金属型铸造:用重力浇注将熔融金属浇入金属铸型获得铸件的方法。

压力铸造:熔融金属在高压下高速充型,并在压力下凝固的铸造方法。

离心铸造:熔融金属浇入绕水平、倾斜或垂直轴旋转的铸型,在离心力作用下,凝固成形的铸件轴线与旋转铸型轴线重合的铸造方法。

铸件多是简单的圆筒形,不用芯子形成圆筒内孔。

锻造: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

冲压:板料的冲压成形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成形工艺。

焊接:通过加热和(或)加压,使工件达到原子结合且不可拆卸连接的一种加工方法。

包括熔焊、压焊、钎焊等。

收缩性:合金在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体积或尺寸减缩的现象。

流动性:合金的流动性是指合金本身在液态下的流动能力。

定向凝固:利用合金凝固时晶粒沿热流相反方向生长的原理,控制热流方向,使铸件沿规定方向结晶的铸造技术。

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尽量减小铸件各部分之间的温度差,使铸件的各部分几乎同时进行凝固。

落料:利用冲裁取得一定外形的制件或坯料的冲压方法。

轧制: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旋转轧辊的压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塑性变形,获得要求的截面形状并改变其性能的方法。

挤压:用冲头或凸模对放置在凹模中的坯料加压,使之产生塑性流动,从而获得相应于模具的型孔或凹凸模形状的制件的锻压方法。

冲孔:把坯料内的材料以封闭的轮廓和坯料分离开来,得到带孔制件的冲压方法。

模锻: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自由锻造:自由锻造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砧面间各个方向自由变形,不受任何限制而获得所需形状及尺寸和一定机械性能的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简称自由锻。

飞边(槽):锤上模锻锻模上的组成部分,用以增加金属从模膛中流出的阻力,促使金属充满模膛,同时容纳多余的金属。

冲孔连皮:在模锻当中,模锻件上的通孔,不能直接锻出,只能锻成盲孔,中间留有一定厚度的金属层δ,称为冲孔连皮。

压力焊:利用焊接时施加一定压力而完成焊接的方法。

熔化焊:焊接过程中,将焊接接头在高温等的作用下至熔化状态。

可焊性:材料在规定的施焊条件下,焊接成设计要求所规定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

可锻性: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不开裂的能力。

热焊法是将铸件整体或局部缓慢预热到600~700℃,焊接中保持400℃以上,焊后缓慢冷却。

冷焊法是焊补前不对铸件预热或在低于400℃的温度下预热的焊补方法。

拉深:变形区在一拉一压的应力状态作用下,使板料(浅的空心坯)成形为空心件(深的空心件)而厚度基本不变的加工方法。

弯曲:采用一定的工模具将毛坯弯成所规定的外形的锻造工序。

成形:使用某种工艺手段,将坯料或工件制成具有预定形状和尺寸的工艺过程。

压力焊:是通过对焊接区域施加一定的压力来实现焊接的方法。

埋弧焊是一种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并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方法。

氩弧焊是采用惰性气体——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方法。

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液体熔渣所生产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
电阻焊是将焊件组装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通过接头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
所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

摩擦焊是利用焊件表面相互摩擦所产生的热,使端面达到热塑性状态,然后迅速顶压,完成焊接的一种压焊方法。

熔焊是一种将焊件接头部位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过程的方法。

压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

钎焊是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

咬边:在焊缝与母材的交接处产生的沟槽和凹陷。

缩孔: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所形成的孔洞。

缩松:缩松是指铸件最后凝固的区域没有得到液态金属或合金的补缩形成分散和细小的缩孔。

分型面:铸型组元间的接合面。

分模面:分开磨具取出产品和教主系统凝料的课分离的接触表面。

连续模:连续模,指的是压力机在一次冲压行程中,采用带状冲压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几个不同的工位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冷冲压冲模,模具每冲压完成一次,料带定距移动一次,至产品完成。

复合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部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冲压工序的冲模。

简单模:指在曲柄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个过程的冲模。

起模斜度:为使模样(或型芯)易于从砂型(或芯盒)中取出,凡垂直与分型面的侧壁,制造模样时必须作出一定的倾斜度,称为起模斜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