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阅读答案鉴赏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阅读答案鉴赏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唐·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试比较两首送别诗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点。
(4分)(2)《淮上与友人别》一诗是如何表达别情的?(4分)阅读答案鉴赏⑴韦庄诗感情基调明朗一些,借“明月”“帆风”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良好的祝愿,希望友人能平安抵达。
郑谷诗感情基调凄清伤感一些,既通过景物渲染离情,又在颔联直接点出了离别的伤感愁绪。
⑵①即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如渡头柳丝、飘荡的杨花牵曳着惜别的深情,惹动着渡江人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②渲染烘托。
诗人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饯别、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表达别离的愁绪。
③以乐景衬哀情。
首句以青青柳色、江头春光的美景来反衬末句离人的各奔东西、各向天涯、南北异途的懊恼和漫长旅途中的无边寂寞之情。
④对照。
末句“君”“我”对举,“潇湘”和“秦”对照,南北异途增添了临岐握别的黯然伤魂。
(答对两点并有具体分析给4分)【诗歌赏析】《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古诗词阅读专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 ~2题。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 ,诗人则北向京城长安。
B.前两句中,诗人用牵人衣襟的柳条、惹人愁绪的杨花,营造了离别的背景,加重了离愁。
C.诗中的“愁"是诗人自身的哀愁,包含着与好友分离的不舍,漫漫旅程的孤寂,以及漂泊天涯的忧虑。
D.结句以两个“向”字说出诗人与友人彼此分往南北而去,将越来越远,不言情而深情悠然。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景,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风笛等一系列物象,烘托离别的氛围,反映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B.短短的四句中,诗人用了两个“江”字,两个“杨”字,两个“向”字,这种有意的重复,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
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转到离亭别宴,侧而抒写离别情景。
D.末句看似直白的道别语,而用在结尾,则产生了一种情意悠长、涵泳不尽的效果,令读者感到余音裊裊。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3 ~4题。
从军行○1[唐]骆宾王平生一顾重○2,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3,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顾:受人举荐或知遇。
重:看重。
③“不求”句:典出班趣《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诗人经人举荐,得以从军,感到意气风发。
B.三、四两句写敌军雄壮的军容:戈矛林立,在阳光下反照生辉;剑光闪烁,与满天繁星相辉映。
C.五、六两句以拉满弓弦、马践胡尘写想象中征战沙场、踏平顽敌的战斗场面。
淮上与友人别诗词阅读答案
淮上与友人别诗词阅读答案
淮上与友人别(4分)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23.D(是握别诗)(2分)
24.“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一点1分,共2分)
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1淮上与友人别淮上与友人别和练秀才(唐)郑谷(唐)杨巨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21.这两首诗均以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参考答案:21.(2分)“杨柳”,惜别。
22.(5分)郑诗融情于景,(1分)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的反复渲染来表达离思。
(1分)结句在“君”“我”对照(对比)中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1分)杨诗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1分)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是拟人的写法,同时也是移情于物,在动情的联想中表达作者与友人不忍分离的深情。
(1分)《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2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苗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依依杨柳表达依恋、挽留之意。
“渡江人即将乘船远行的作者和“友人”。
“离亭”,驿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故称离亭。
B.在美好的春天时节,诗人却要在扬子江头渡口与友人分手作别,更添离别之苦。
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京城长安。
C.风轻气爽的春天,出门远行的渡口,青青缠绕的柳丝,随风飘荡的杨花,盛情设宴的离亭,远处传来的凄怨笛声,阵阵吹过的晚风,在诗中都有特殊的意蕴,烘托出二人之间浓重的离情别意。
(完整版)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及赏析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及赏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愁杀渡江人。
数声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试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这首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参考答案】1.④(是握别诗)2.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注释】①淮(hu i):扬州。
②扬子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⑤杨花:柳絮。
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在今陕西境内。
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参考】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这首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悦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一、二两句即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唐代)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译文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注释淮(huái)上:扬州。
淮:淮水。
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杨花:柳絮。
愁杀:愁绪满怀。
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离亭: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在今陕西境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赏析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这首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扬子江边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前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难去。
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两者和谐统一。
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词语同音字(扬、杨)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和伤感。
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高中古诗词阅读】《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及赏析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及赏析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8 分)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唐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唐·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试比较两首送别诗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点。
(4分)(2)《淮上与友人别》一诗是如何表达别情的?(4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4.⑴韦庄诗感情基调明朗一些,借“明月”“帆风”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良好的祝愿,希望友人能平安抵达。
郑谷诗感情基调凄清伤感一些,既通过景物渲染离情,又在颔联直接点出了离别的伤感愁绪。
⑵①即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如渡头柳丝、飘荡的杨花牵曳着惜别的深情,惹动着渡江人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②渲染烘托。
诗人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饯别、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表达别离的愁绪。
③以乐景衬哀情。
首句以青青柳色、江头春光的美景来反衬末句离人的各奔东西、各向天涯、南北异途的懊恼和漫长旅途中的无边寂寞之情。
④对照。
末句“君”“我”对举,“潇湘”和“秦”对照,南北异途增添了临岐握别的黯然伤魂。
(答对两点并有具体分析给4分)【诗歌赏析】《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原文和译文(含赏析)(通用)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淮(huái):淮河。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潇水和湘水,流经今湖南境内。
秦:今陕西境内。
翻译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赏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高中古诗词阅读】《淮上与友人别》《和练秀才》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淮上与友人别》《和练秀才》阅读答案
淮上与友人别和练秀才(唐)郑谷(唐)杨巨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淮上与友人别
修行学者
(唐)郑谷
(唐)杨菊媛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水边的柳树,蜿蜒的尘丝,屹立不倒
马烦
你折断了一根树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只有春风最珍视彼此,热情好客吹向你的双手。
21
这两首诗都是用英语写的
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的
爱(2
分)
2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
(分钟)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
阅读答案
网整理
21
(2
(分钟)
杨柳”
再会
22.
(5
分)郑诗融情于景,(1
通过对一系列物象场景的反复渲染,如江头的春天、杨树花的柳丝、离馆宴的果脯、
风笛和晚雾,我们可以表达我们分离的想法。
(1
分)结句在“
“六月”
我”
相比之下,天涯海角四面八方的无限惆怅和南北道路的深深向往,在这片寂静中得到
了充分的表达。
(1
分)杨诗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1
(分钟)
春风吹柳似有“
“珍惜彼此”
之意与“
“热情好客”
之态,是拟人的写法,同时也是移情于物,在动情的联想中表达作者与友人不忍分离
的深情。
(1
(分钟)。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淮上与友人别》阅读及答案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淮上与友人别》阅读及答案《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淮上与友人别》阅读及答案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唐·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试比较两首送别诗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点。
(4分)(2)《淮上与友人别》一诗是如何表达别情的?(4分)参考答案:⑴韦庄诗感情基调明朗一些,借“明月”“帆风”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良好的祝愿,希望友人能平安抵达。
郑谷诗感情基调凄清伤感一些,既通过景物渲染离情,又在颔联直接点出了离别的伤感愁绪。
⑵①即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如渡头柳丝、飘荡的杨花牵曳着惜别的深情,惹动着渡江人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②渲染烘托。
诗人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饯别、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表达别离的愁绪。
③以乐景衬哀情。
首句以青青柳色、江头春光的美景来反衬末句离人的各奔东西、各向天涯、南北异途的懊恼和漫长旅途中的无边寂寞之情。
④对照。
末句“君”“我”对举,“潇湘”和“秦”对照,南北异途增添了临岐握别的黯然伤魂。
(答对两点并有具体分析给4分)赏析:《淮上与友人别》是晚唐时期郑谷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将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的表达。
《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答案(二)
《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答
案
《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
王昌龄郑谷
醉别江楼橘抽香,扬子江头杨柳春,
江风引雨入舟凉。
杨花愁杀渡江人。
忆君遥在潇湘月,数声风笛离亭晚,
愁听清猿梦里长。
君向潇湘我向秦。
(l)王诗前二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郑诗分别通过哪些意象表
现离情?(4分)
答:▲
(2)同是送别,但两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参考答案:
14.⑴“凉”字最能表现离愁,“凉”写秋风秋雨
的“凉”意,是身体的感觉,同时又是心理的感受。
(或“醉”字最能表现离愁,“醉”字暗示“酒深情亦深”,
体现离愁之深。
)
郑诗通过“杨柳、杨花、风笛”等意象体现浓浓离
别之愁。
(指出最能体现离愁的字1分,分析2分,答出郑诗中表现离情的意象1分)
⑵王诗由实而虚,在叙写离别场景后,用一“忆”字,虚构分别后朋友月夜泊舟、梦中听猿情景,表现惆
怅别情。
(2分,答出手法1分,分析1分)
郑诗从视听两个方面实写离别,借眼前景“依依杨柳、蒙蒙杨花、凄怨笛曲”,抒发绵绵离愁别绪。
(2分,答出手法1分,分析1分)。
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最终定稿)
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最终定稿)第一篇: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篇一:与友人书的阅读答案与友人书阅读答案_其它语言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与友人书阅读答案_其它语言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
与友人书阅读答案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 可得十之五与友人书阅读答案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 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参考译文: 人的学业,如果不是天天进取,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观点,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注释: 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⑩[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姚鼐《淮上有怀》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淮上有怀
姚鼐
吴钩结客佩秋霜①,
临别燕②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
淮阴春尽水茫茫。
注:①秋霜,这里用来形容吴钩的锋利雪亮。
②燕,通“宴”。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诗歌的后两句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
1.【答案要点】在淮水之滨,诗人和一位具有豪侠之风的朋友宴饮辞别的画面。
2.【答案要点】①友人乘船远去,两岸绿草茵茵,绵延远方,只余淮河水色茫茫,诗人空自伫立凝望。
②惜别之意和孤寂之感自然寓于景中。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及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及赏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试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参考答案】1.④(是握别诗)2.“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
【注释】①淮(huái):扬州。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⑤杨花:柳絮。
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在今陕西境内。
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参考译文】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赏析】这首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悦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原文及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唐]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分类标签: 描写柳作品赏析【注释】: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
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
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吧。
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
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
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郑谷(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对比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郑谷《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
案对比
【阅读理解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借景抒情,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4.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
【参考答案】:修辞上讲,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将愁寄语明月,个人情感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与担心之请。
郑诗全诗写了哪四景,共同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江头春色,杨花飘飞,离亭晚笛,故人离别。
诗中四景,紧扣题目中的“别”字,春色明媚反衬离愁之苦;杨花翻飞,暗合心绪愁乱;离亭傍晚,风笛幽怨,更显离情别谊。
两人分别,各奔东西,天地茫茫,孤独一人。
不写离愁
而离愁自现。
言有尽而意无穷,确为佳作。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淮(huái):淮河。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潇水和湘水,流经今湖南境内。
秦:今陕西境内。
翻译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赏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全诗翻译赏析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全诗翻译赏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淮(hui):扬州。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驿亭。
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④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⑤杨花:柳絮。
⑥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在今陕西境内。
⑦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⑧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译文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赏析:《淮上与友人别》是晚唐时期郑谷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将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的表达。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
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
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去。
淡淡几笔,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景中寓情,富于含蕴。
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
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上与友人别》阅读答案篇一:阅读答案, 淮上与友人别和练秀才(唐)郑谷(唐)杨巨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21.这两首诗均以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参考答案:21.(2分)“杨柳”,惜别。
22.(5分)郑诗融情于景,(1分)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的反复渲染来表达离思。
(1分)结句在“君”“我”对照(对比)中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1分)杨诗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1分)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是拟人的写法,同时也是移情于物,在动情的联想中表达作者与友人不忍分离的深情。
(1分)篇二:2015绵阳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绵阳市2015年初中毕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按捺(nà)星宿(xiù)街头巷尾(hàng)蓬荜生辉(bì)....B.颀长(qí)字帖(tiè)呱呱坠地(gū)大有裨益(bì)....C.聒噪(guō)附和(hè)忍俊不禁(jīn)麻痹大意(pí)....D.热衷(chōng)累赘 (léi)煞费苦心(shà)刚愎自用(f 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威慑蜂涌顶礼膜拜战战兢兢B.绚烂奇崛伶牙利齿水泄不通C.紧俏婉转争奇斗妍冥思苦想D.琅琅熟稔龙盘虎踞出奇致胜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以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原形的同名电影,讴歌了焦裕禄一心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公..仆精神。
B.在绵阳科技城举办的成果展示会上,我国自己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洋洋大观,摆满展厅,....引来各国专家驻足。
C.桥梁专家茅以升多年来苦心孤诣地进行科普创作,在科学知识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一座....宝贵的“科普之桥”。
D.尽管文艺界对汪国真的诗歌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唤起了一代代年轻人对于诗歌和生活的激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否深入人心,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每个学生要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
B.全国第八届特奥会的参赛队员,除四川本省的84名运动运动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177名运动员也参与了奖牌角逐。
C.由于当今日本青年基本上对动漫、明星、腐文、萌元素等更有兴趣,使日本民间出现了对历史反思相当冷淡的现象。
D.本着“为国人打开视野、为人类共同进步提供思考”的创作宗旨,引导人们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历史的智慧。
5.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②实际上,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③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④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⑤这不论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⑥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A.④⑤②①⑥③B. ④⑤③②⑥①C. ②①⑥④③⑤D. ④③⑤②⑥①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7题(一)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二)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
其妻让之曰:“汝家兄弟能力稼穑,囊箱丰盈,汝之不调,无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
(节选自)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大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相委而去委:托付C其妻让之曰让:责备D卿尝与吾市油数金市:买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日中不知,则是无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汝之不调,无思悔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C D无丝竹之乱耳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第Ⅱ卷(共119分)三、(26分) 8.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分)⑵囊文以往谒,锡赉颇厚(4分)9. 第Ⅰ卷文言文中,陈元方和周彬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2分)10.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⑴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并概括诗人的情感。
(3分)⑵“扬子江”“杨柳春”“扬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3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I0分)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令初下,群臣进谏,()⑶,札札弄机抒。
()⑷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⑸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⑹.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⑺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⑻辛苦遭逢超一经,(文天祥)⑼,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徐志摩)⑽,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四、(11分)12、明德中学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将开展“连连看名著阅读系列活动,欢迎你参加。
(11分)争做自愿者(1)“水浒故事会”将招募自愿者,担任现场主持并对同学们的讲述作出评判。
请自荐担当志愿者,陈述自己能胜任该角色的理由。
70字左右。
(3分)人物脸谱绘(2)在“水浒人物脸谱”展示区,按要求填出几位好汉的绰号。
请将林冲、的绰号工整、规范的填写在空格里。
(2分)水浒英雄论(3)活动将举办“我看水浒好汉”的即兴演讲。
请你从几位好汉中任选两位,以他们的故事为论据证明下面观点。
不少于90字。
(6分)读,既要欣赏好汉门身上的英雄性和豪侠气,又要看到他们英雄行为背后的暴力性和非人道。
五、(32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20题(一)(18分)燃烧的木棉花杨春山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
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
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
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
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
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
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
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
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
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
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
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
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
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
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
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
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
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
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
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
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
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
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
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3.第②一④段从形、色方面刻画了木棉花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3分)篇三:四川省绵阳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绵阳市2015年招生考试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一、(15分,每小题3分)⑤这不论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坦,都是一大憾事 A.按捺(nà)星宿(xiù)街头巷尾(hàng)⑥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A.④⑤②①⑥③B. ④⑤③②⑥①蓬荜生辉(bì).C. ②①⑥④③⑤D. ④③⑤②⑥①B.颀长(qí)字帖(tiè)呱呱坠地(gū)...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7题大有裨益(bì)(一).C.聒噪(guō)附和(hè)忍俊不禁(jīn)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麻痹大意(p í).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D.热衷(chōng)累赘 (léi)煞费苦心(shà)...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刚愎自用(f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