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雕塑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彩塑》教案

初中美术《彩塑》教案

初中美术《彩塑》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塑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彩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和尊重。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彩塑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2. 彩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彩塑的制作技巧和创意发挥。

2. 彩塑作品的审美鉴赏。

教学准备:1. 彩塑作品展示图片。

2. 彩塑制作材料(如彩泥、雕塑工具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彩塑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对彩塑产生兴趣。

2. 展示一些著名的彩塑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彩塑的魅力。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讲解彩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如塑造、刻画、涂色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彩塑制作的心得和创意。

3. 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彩塑制作的乐趣。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展示一些经典的彩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审美鉴赏。

3.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彩塑创作,鼓励发挥创意,体现个人特色。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提醒学生注意彩塑制作的卫生和安全。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彩塑制作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教学延伸:1. 邀请彩塑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彩塑艺术。

2. 组织学生参观彩塑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开展彩塑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彩塑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作品欣赏与分析环节,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彩塑作品,培养了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和尊重。

初中美术教案第十二册:雕塑创作

初中美术教案第十二册:雕塑创作

初中美术教案第十二册:雕塑创作雕塑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在空间中塑造形体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理念等。

雕塑可以是现实主义的、抽象的、象征性的或装饰性的,而雕塑创作则是用创造性的方式将这些理念具体化并呈现出来。

作为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内容,雕塑创作旨在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技艺和造型原理,培养学生对雕塑形体的敏感度和美学眼光,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雕塑的基本识,包括雕塑的历史、分类和基本技艺。

2.掌握雕塑的基本造型原理,包括比例、均衡和节奏等。

3.能够使用适当的雕塑材料和雕塑工具进行创作。

4.培养学生对雕塑形体的敏感度和美学眼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材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涵盖了雕塑的基本知识和技艺,以及雕塑创作的方法和实践。

第一单元:雕塑的历史和分类本单元介绍了雕塑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分类,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和特点,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雕塑的材料和工具本单元介绍了常见的雕塑材料和工具,包括石膏、陶土、木材、石头、金属等,以及雕刻刀、锤子、凿子、铣子等雕塑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雕塑的造型原理本单元分别介绍了雕塑造型的比例、均衡、节奏和动态性,让学生了解雕塑造型的基本原理,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第四单元:雕塑创作的过程本单元讲述了雕塑创作的基本过程,包括构思、素描、粘土模型、雕刻和后期处理等环节。

让学生了解创作的全过程,并通过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第五单元:雕塑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本单元介绍了雕塑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标准,包括造型美感、表现力、题材内容等方面。

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和评价雕塑作品,以提高审美水平。

三、教学方法本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堂讨论、作品评价等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全面了解雕塑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雕塑创作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雕塑 初中美术 教案

雕塑 初中美术 教案

雕塑初中美术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雕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雕塑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雕塑作品。

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3. 雕塑技法的介绍与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雕塑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雕塑艺术的美感。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雕塑?雕塑有哪些特点?二、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雕塑的定义: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通过对材料的塑造,创造出具有空间感和实体感的艺术作品。

2. 分析雕塑的特点:立体性、空间性、材质感等。

三、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欣赏雕塑作品。

2. 讲解欣赏雕塑的方法:观察作品的整体造型、线条、比例、质感等,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四、雕塑技法的介绍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介绍雕塑的基本技法:泥塑、石雕、木雕等。

2. 演示雕塑的基本步骤:起稿、塑造、修整、上色等。

3. 学生分组进行雕塑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雕塑艺术的重要性和美感。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雕塑艺术,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雕塑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雕塑创作实践的表现和创作成果。

教学资源:1. 雕塑作品图片或实物。

2. 雕塑材料(如泥、石、木等)。

3. 雕塑工具(如刀、凿、刷等)。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雕塑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在雕塑创作实践环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意,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美术教案《雕塑》

美术教案《雕塑》

美术教案《雕塑》
教学目标:
- 了解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研究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 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雕塑创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
1. 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解释雕塑的定义和作用
- 介绍雕塑的基本要素,包括形状、质地、空间感等
2. 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 展示不同的雕塑材料,如黏土、石膏、木材等
- 介绍雕塑所需的工具,如刻刀、锤子、锉刀等
3. 观察与实践:
-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雕塑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表现方式
-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创作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雕塑创作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起学生对雕塑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2. 正式研究:
- 讲解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带领学生理解
3. 展示与讲解:
- 展示不同材料和工具,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观察与讨论:
- 展示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
5. 创作实践:
- 分发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实践雕塑创作
-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创作任务
6. 组织展示与评价:
-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评价活动
-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讨论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教学评价:
- 老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讨论作品
- 通过展示和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表现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了解更多的雕塑作品和艺术家
- 组织类似的创作活动,让学生继续发展和提升雕塑创作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其他形式和风格的雕塑创作。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雕塑》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雕塑》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雕塑》案
例分析
案例简介
本教学案例以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雕塑》课程为背景,对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进行了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雕塑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
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雕塑的基本知识、技法和创作要素。

通过讲解雕
塑的历史和现代发展,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多样性和表现形式。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材料运用。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雕塑作品,理解雕塑
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2. 创作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雕塑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3. 交流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互相研究和交流经验和感受。

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2. 学生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环节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同时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和建议。

结论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对雕塑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升综合艺术素质。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个性化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艺术能力。

初中美术浮雕教案

初中美术浮雕教案

初中美术浮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浮雕的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浮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浮雕的制作技巧。

教学难点:1. 浮雕的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浮雕作品示例。

2. 学生准备雕刻工具(如刀、凿、刷子等)。

3. 准备雕刻材料(如木头、石膏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浮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一种特殊的雕塑形式,叫做浮雕。

它是一种在平面上雕刻出立体形象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浮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浮雕是在平面背景上雕刻出凸起的形象,它有前景和背景之分,前景是浮雕的主体部分,背景则是起到衬托作用。

”2. 教师讲解浮雕的制作技巧,如:“雕刻时要注意力度和深浅,以及线条的流畅度。

在雕刻过程中,要根据作品的要求,合理利用工具,如刀、凿等。

”三、学生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雕刻材料,学生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浮雕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浮雕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掌握了浮雕的制作技巧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浮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创作。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创造力,用心去创作。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创作浮雕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浮雕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才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美术雕像教案

初中美术雕像教案

初中美术雕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敏锐观察力。

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人物特征的观察和表达。

教学难点:1. 雕塑技巧的掌握。

2. 人物特征的准确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材料(如粘土、雕塑刀等)。

2. 教师准备人物雕像的图片或实物作为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人物雕像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人像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特点?”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压、切等。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雕塑刀进行创作。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技巧。

三、观察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人物雕像的特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衣着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人物雕像的特点和表达的主题。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参考人物,开始进行雕塑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建议和帮助。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创作其他人物雕像,提高自己的雕塑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雕塑创作,拓展创作领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物雕像,引导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创作。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九年级美术彩塑教案

九年级美术彩塑教案

九年级美术彩塑教案【篇一:《彩塑》教学设计】《美术教学论》教学课程设计《彩塑》教学设计方案姓名:刘晓冉班级:02美教国画学号:《彩塑》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课题彩塑(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七讲)二、教学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课程教学属于艺术课程教学的范畴,人文性和综合性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本课程教学围绕彩塑这一艺术主题展开。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

本课将以彩塑图片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为此,本课程的教学应将彩塑的艺术精神、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的主题内涵及其对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教育价值追求作为学习的主题内容,实施生态式艺术教育。

2、教学资源与技术分析从教学技术的角度分析,对于这些学习对象的采集获取,及其文化内涵的感受、体验,以及再创造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传统的技术资源,更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的技术资源优势,以改变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使课程的实施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与教育效果。

3、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的学生。

他们有了较多的艺术课程的学习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但是,面对艺术新课程的学习,还是需要更好地转变学习的方式,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为此,更需要教师以艺术新课程的艺术教育理念为指导,更深刻地领会和把握艺术新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艺术教育本质内涵和形式特征,切实有效地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使教师和学生都真正地走进艺术新课程中去。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艺术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设立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更是一门人文课程。

依据艺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思想,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即教学设计充分关注学生在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反思与评价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与完善,关注学生人文意识、人文精神等人的精神与品质的发展与完善。

初中美术雕塑教案

初中美术雕塑教案

初中美术雕塑教案【篇一:校园雕塑设计教案】《我为校园添色彩——校园雕塑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雕塑知识,如陶艺课三、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对雕塑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通过课本提供的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学生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拓展艺术的表现视野及方法。

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雕塑的艺术特点,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2)技能目标: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雕塑作品。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雕塑艺术,能通过理解,结合校园环境进行创作,并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一定的创作形式,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

初步了解雕塑艺术风格并合理运用。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五、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在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初步对雕塑家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首先通过欣赏不同环境下的雕塑作品对比导入课题。

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认识和理解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初中七年级美术《凹凸起伏的浮雕教案》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七年级美术《凹凸起伏的浮雕教案》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七年级美术《凹凸起伏的浮雕教案》优秀教案三篇浮雕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方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教学目标:1.认识石膏板浮雕的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2.掌握石膏板浮雕的制作步骤,学习相关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3.利用石膏板浮雕的方法表达思想情感,体会浮雕独特的形式美感。

重点:会用泥浮雕的方法造型。

难点:如何掌握雕塑泥的性能,熟练地使用工具。

二、导入:我先向学生展示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泥浮雕头像(我自己的形象),问学生:“大家能认出这件浮雕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吗?”学生马上会很有兴趣,并且很快看出这个人物形象就是我;紧接着我再出示一张我的自画像(速写),告诉他们:“老师是根据自己的自画像制作的泥浮雕。

”,这样引入本课的课题--泥浮雕的制作,以及本课的主要内容:为自己的同学或家长做一幅浮雕头像。

第二课时新授:首先,我让学生简单说一说对泥塑的了解,再带着他们一起认识泥浮雕的工具和材料。

其次,我引导学生了解泥浮雕的制作过程,掌握制作的方法,学习相关技巧;为学生播放教学录像,展示我课前制作泥浮雕头像过程的三个片段:1.处理雕塑泥2.确定大关系(人物形象、上下层次)3.塑造细节,调整整体再次,我打算着重指导学生结合从前学过的知识,并根据“泥”这种特殊的材料和性能,灵活运用工具,充分体验泥浮雕的制作过程,逐渐掌握制作方法与技巧,在实践中获得感受,加深对浮雕艺术的理解。

最后,我组织学生针对课堂作业进行自评与互评。

一、教学目标:1、掌握浮雕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磨、刻、铲、雕等根本技能。

2、学会用草图表达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讲解演示根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根本技法。

初中美术 雕塑 教案

初中美术 雕塑 教案

初中美术雕塑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美术雕塑课程课时:2课时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人物泥塑的基本技法,并进行主题创作。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培养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

2. 人物泥塑的基本技法和主题创作。

3. 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1. 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 人物泥塑的动态与神态的表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泥塑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雕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对雕塑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二、自主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雕塑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从人物动态、神态、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讨论。

三、泥塑实践(10分钟)1. 教师示范人物泥塑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2. 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进行人物泥塑的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优秀雕塑作品欣赏(10分钟)1. 教师展示优秀雕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从人物动态、神态、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讨论。

三、泥塑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实践经验,进行人物泥塑的创作。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初中美术和平少女雕塑教案

初中美术和平少女雕塑教案

初中美术和平少女雕塑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平少女雕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1. 和平少女雕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雕塑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和平少女雕塑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2. 雕塑创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 和平少女雕塑的图片和资料。

2. 雕塑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和平少女雕塑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雕塑的美感。

2. 引导学生关注雕塑的主题和形式,激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

二、介绍和平少女雕塑(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和平少女雕塑的历史背景,如作者、创作时间、地点等。

2. 讲解和平少女雕塑的文化意义,如象征和平、反战等。

3. 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和平少女雕塑的艺术价值,如雕塑的造型、线条、比例等。

三、雕塑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雕塑的基本技巧,如雕刻、塑造、打磨等。

2. 讲解雕塑创作的方法,如观察、构思、动手实践等。

四、和平少女雕塑的创作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和平少女雕塑的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关注和平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鼓励学生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从造型、线条、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平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雕塑展览或公园中的雕塑作品,增强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开展和平少女雕塑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和平少女雕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初中美术黄河母亲雕塑教案

初中美术黄河母亲雕塑教案

初中美术黄河母亲雕塑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母亲》雕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雕塑作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黄河母亲》雕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雕塑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3. 雕塑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雕塑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2. 雕塑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准备《黄河母亲》雕塑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雕塑创作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黄河母亲》雕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雕塑作品的造型、线条、表情等方面。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展示《黄河母亲》雕塑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欣赏。

2. 引导学生从造型、线条、表情等方面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3. 讨论雕塑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三、雕塑欣赏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雕塑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雕塑的造型、线条、色彩、材质等方面。

2. 举例说明如何欣赏雕塑作品,并引导学生实践。

四、雕塑创作(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雕塑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选择材料、构思设计、动手制作等。

2.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雕塑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老师在创作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从造型、线条、表情等方面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3.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雕塑创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雕塑展览或公园中的雕塑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拉奥孔雕像教案

初中美术拉奥孔雕像教案

初中美术拉奥孔雕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雕塑作品《拉奥孔》的构图、造型、艺术效果等特点,并能够多角度欣赏雕塑作品。

2. 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等方法,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对雕塑作品的欣赏能力。

3. 感受雕塑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树立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拉奥孔》的艺术特色。

2. 难点:雕塑作品的欣赏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拉奥孔》雕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古希腊神话故事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5分钟)1. 教师讲述有关特洛伊之战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感受主人公拉奥孔的形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记录下这个故事呢?3.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拉奥孔为了拯救国家而触怒天神,自己与孩子都被巨蛇缠死,其精神可歌可泣。

因此,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这一场景,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如何用雕塑把这一紧张的场面记录下来。

二、欣赏与观察(10分钟)1. 教师展示《拉奥孔》雕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外观特点,如构图、造型等。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进行总结。

三、讨论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分析《拉奥孔》的特点,如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

四、深入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拉奥孔》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如古希腊神话、宗教信仰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拉奥孔》雕塑的构图、造型、艺术效果等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雕塑作品欣赏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雕塑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底蕴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件小型雕塑作品,表达对某个故事或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参观当地的雕塑展览,欣赏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立体造型与雕刻创作》教案

初中美术《立体造型与雕刻创作》教案

初中美术《立体造型与雕刻创作》教案概述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学生立体造型与雕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观察力。

通过学习此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立体造型的原理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雕刻创作。

教学目标1.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会选取适当的材料和工具进行雕刻创作。

3.培养对形状、比例、空间感等审美观察力。

4.培养艺术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立体造型的基本概念(45分钟)•立体造型的定义和分类•空间感、形状及比例在立体造型中的重要性•材料选择与处理技巧第二节: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60分钟)•立方体、圆柱、锥形等基础几何图形的构建方法•几何图形之间的组合与拼接•贴合、粘连等连接方式第三节:雕刻工具和技巧(60分钟)•不同材料对应的雕刻工具及使用方法•刀法训练与基本手法•雕刻技巧与注意事项第四节:雕塑作品赏析(30分钟)•分析不同艺术家的雕塑作品、风格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立体效果和形式语言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介绍概念、原理和技巧。

2.示范演示:展示正确的使用材料和工具的方法。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际的雕刻创作。

评估方式1.口头答辩:要求学生对于教授的主题进行阐述和答辩。

2.作品展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自由创作,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学资源1.教科书《初中美术》或相关教材2.雕刻工具及材料,如软木板、黏土等3.视频教程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艺术家作品赏析以上是初中美术《立体造型与雕刻创作》教案的概要内容,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于立体造型和雕刻创作的理解与技巧。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学生将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表达能力,并培养审美观察力和想象力。

初中美术教案拉奥孔

初中美术教案拉奥孔

初中美术教案拉奥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拉奥孔》的背景知识、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及创作意义,提高对雕塑作品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雕塑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尊重和欣赏世界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拉奥孔》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拉奥孔》的背景知识。

2.初步感知:教师展示《拉奥孔》雕塑,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品描绘了哪些形象?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讨论发言: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第一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特色。

4.深入探究:教师提出问题:“画家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人物的形态、比例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和特点。

5.作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雕塑的构图、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作品的艺术效果和创作意义。

6.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体验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7.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拉奥孔》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拉奥孔》的背景知识、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的了解程度。

2.学生在讨论、分析、评价作品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3.学生对雕塑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2.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帮助学生感受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4.教师应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和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讨论和思考。

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创作具有创新意义的雕塑作品

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创作具有创新意义的雕塑作品

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创作具有创新意义的雕塑作品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创作具有创新意义的雕塑作品摘要:本文通过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

以雕塑作品为例,通过教学设计和实践训练,帮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他们创作具有创新意义的雕塑作品。

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对艺术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引言:艺术教育在学生的美育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案设计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雕塑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初中八年级美术课堂中创作具有创新意义的雕塑作品。

一、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1.1 理论基础的概述雕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包括材料选择、构图设计、形象表现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代表作家,让他们对雕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2 材料与工具的选择雕塑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来定,例如纸张、黏土、木头等。

同时要教授他们使用雕塑工具的正确方法,确保安全和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创作过程。

1.3 基本造型技巧的训练基础的造型技巧包括点线面的运用、形体结构的把握、比例关系的处理等。

通过绘画和雕塑的结合,让学生熟悉雕塑的特点和造型技法,为创作具有创新意义的雕塑作品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2.1 观摩与分析名家作品通过观摩名家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分析作品。

帮助他们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2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的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材料和题材组合,让其尝试创造出独具个性和创新意义的雕塑作品。

初中美术教案雕塑基础训练

初中美术教案雕塑基础训练

初中美术教案雕塑基础训练教案:初中美术教案——雕塑基础训练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形式特点;2. 掌握雕塑基础训练的常见技法;3. 运用所学技法进行简单雕塑创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形式特点,讲解雕塑基础训练的常见技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雕塑艺术的观念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约5分钟)1. 师生对话:简短介绍雕塑的定义,引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

2. 观看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雕塑作品,向学生传递雕塑艺术的美感和创造力。

【Step 2】知识讲解(约10分钟)1. 雕塑的定义:介绍雕塑是一种以造型材料为基础,通过切割、组合和塑造等方式来表现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形式。

2. 雕塑的形式特点:阐述雕塑作品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体积感等特点。

【Step 3】案例分析(约15分钟)1. 分享雕塑名家作品:选取几位雕塑名家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解读。

2. 分析雕塑中的线条、形状和质感:通过讲解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雕塑作品中的线条、形状和质感的表现方式,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Step 4】技法训练(约30分钟)1. 构建基本模型:教授学生使用软陶或黏土等雕塑材料,通过切割、拼接,构建基本模型形状,例如简单的动物形象或人物形象。

2. 利用刀具修饰:指导学生运用雕塑刀等刀具进行修饰,突出模型的线条和细节。

3. 塑造质感和表情:教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在雕塑表面造成不同的质感效果,塑造出模型的表情和特征。

【Step 5】创作实践(约25分钟)1. 学生自由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技巧,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雕塑创作。

可以是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或抽象主题的表达。

2. 老师巡视指导:在学生创作的同时,老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技巧运用。

【Step 6】总结与展示(约10分钟)1.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可以向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

初中美术《如何欣赏雕塑作品》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如何欣赏雕塑作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4.如何欣赏雕塑作品主备人:某某某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周次:第17周(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前面学习了什么是雕塑,而本节课是先要熟悉雕塑的概念和分类,进而学会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启后:另一方面又为下一个内容“外国雕塑欣赏”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一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

教师要从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设计一些有关雕塑的生动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

再通过分析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的雕塑,通过几个环节环环相和,层层深入学生对中国雕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雕塑及其艺术特点。

五、教学难点雕塑艺术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启示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导入: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下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2.问一下同学们平时见过哪些雕塑?给他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二)展示学习目标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三)自主学习、展示交流1.雕塑的概念:先出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各一张。

问美术分为哪几类?再问一下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由此引出雕塑念。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2.雕塑的分类:1)按材料分: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雕塑艺术教案【篇一:初中美术教案(全)】七年级上一,你、我、他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

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

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等。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

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

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 ----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

教学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教具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学具准备:绘画工具等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性格等)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

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

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

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

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

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 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 表情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过渡: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

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六、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七、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交流导入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

3、欣赏罗中立《父亲》。

三、授新1、看“图”写“话”? 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 q像》。

? 学生仔细观察、体验。

? 各小组任选其一,写 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

? 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

2、看“话”画“图”? 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一幅人物肖像画。

( 3分钟左右)肖像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教师进行点评。

3、表现方法结合图例,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

(如有学生了解的,请学生向其他学生作介绍)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 出示漫画作品。

? 学生自己体验、讨论。

? 说说漫画的特点(夸张)。

5、特征的把握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

四、创作表现——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仔细观察人物特征。

? 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 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

? 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 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

五、引导评价? 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 能否将人物特征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被表现的人物(同学)是否满意? ? 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 同学和老师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教学效果我认为,一节课上得好坏,关键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主要看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紧紧地围绕“联系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大的内容:一是描述特征,从描述身边同学的特征、描述自己的特征到描述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相互的描述中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二是分析人物特征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的,在这一环节上,我把人物的表情和脸型作为重点,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对此有充分的了解,为画肖像画作好准备。

这在学生画肖像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是感受画家是怎样表现人物特征的。

这一环节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讨论,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大肖像画进行临摹。

四是尝试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将难点分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之前对人物特征的了解、人物头部比例的“测量”、人体比例、结构的了解等等,这样学生在画肖像画时就觉得比较容易,也能将人物特征表现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课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刚开始时,我就以游戏(猜猜“他”是谁)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我让学生说说“我”自己的特征、表演人物各种表情等,另外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世界优秀美术肖像作品让学生欣赏,展示学生临摹、创作的肖像画,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