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一、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起因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掀起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热潮,其提出的背景主要是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两个现实问题。
第一,各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问题。
经济增长率的长期数据表明人均产出的增长是递增而非递减的,而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是在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前提下,资本的边际产品增长率是趋于下降的。
可见,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解释经济的持续增长方面存在着缺陷。
第二,不同国家人均收入存在的巨大差异问题。
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是可以与发达国家趋同的。
而根据以往统计资料显示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有不断拉大的趋势。
面对这一事实,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此时,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摒弃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假设,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一套全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思想,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重新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理论和问题的兴趣,至此,“新增长理论”的研究潮流勃然兴起。
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新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突破是将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中,提出要素收益递增假定,其结果是资本收益率可以不断地增长,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增长在长期内可以单独递增。
其研究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内生技术变化的增长思路[知识外溢和边干边学的内生增长思路[线性技术内生的增长思路[开放经济中的内生增长思路[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内生增长思路。
其中,前两种经济增长研究思路尤为重要,对我国经济增长无论在理论指导方面还是现实经济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因此,接下来,笔者将着重介绍Romer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以及Lueas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1.罗默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模型建立的思路是通过引入期望从发明中获利的研究人员从事的研究工作,将技术进步作用完全内生化。
评述新古典增长模型
评述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经济学领域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它基于一些基本假设,旨在揭示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共同驱动的。
它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通过创新和知识产生新的生产方法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率。
同时,资本积累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也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的教育水平、技能和知识水平,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稳定的。
它认为,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率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决定的,而不受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
这意味着,通过增加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培养人力资本,可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然而,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它在描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忽视了一些实际情况,例如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
另一方面,它假设经济体是完全竞争的,忽视了市场失灵和不完全信
息的存在。
总的来说,新古典增长模型为我们理解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
通过研究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模型的局限性,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2021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范文2
2021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范文 摘要: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经过了古典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新古典发展经济学三个阶段。
其中新古典发展经济学是传统发展经济学的创新和延续,它在研究方式、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等方面都与传统发展经济学有较大的差距。
这种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出现与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体系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古典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发展中国家,它是一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方式, 使其脱离经济落后的情况, 从而进入发达国家的学科。
所以,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非凡的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
所以, 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深入发掘发展经济学理论的价值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典发展经济学阶段 发展经济学起源于17-18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如何实现财富的增长, 就是最为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
所以, 在古典发展经济学阶段, 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问题就是经济增长的问题。
古典发展经济学理论中有两条重要理论, 一是亚当·斯密斯提出来的“绝对优势论”和大卫·李嘉图根据其改进得出的“相对优势论”, 两者都强调了合理分工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从古典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 可以得知古典发展经济学主张经济发展自由论, 反对国家干预。
(二)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阶段 二战结束以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于是纷纷都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 发展经济学也在这个时期进入到了第二阶段——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阶段。
许多经济学家经过研究, 发现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经济结构中存在着矛盾, 具体表现在传统的意识形态和先进意识形态的矛盾、落后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的技术水平的矛盾、落后的农业水平和先进的工业水平的矛盾。
对我国20年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_基于Solow新古典增长模型
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为了确保样本数据的可比性, Y 和 I 值均 经过 GD P 平减指数 (以 1978 年为 100) 处理, 消
除价格因素, 得到以 1978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历
年的 Y 和 I 值, 继而得到历年以 1978 年不变价 格计算的 K 值。
2. So low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实证模拟结果 将 So low 改进的C 2D 生产函数模型 Y = eΚt
劳动力一向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之一, 在相同条件下, 投入生产的劳动力越多, 产量也越高。 而近 20 年来, 劳动力投入对我国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8. 58% , 年均拉动我国 经济增长 0. 79%。劳动力的增加对我国经济增 长的作用较小, 原因应在于我国劳动力供给充 足甚至可以说是过剩。 看来在一个资本匮乏而 劳动力充足的经济中, 增加劳动力投入可能不 会很快地、大幅度地提高产出。
济学。
收稿日期: 2005209229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 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相同的四个轮 子上。 这四个轮子是: 人力资源 (劳动供给、教 育、纪律、激励)、自然资源 (土地、矿产、燃料、环 境质量)、资本 (机器、工厂、道路) 和技术 (科学、 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1]。 在这四个要素中, 自然资源是一个不易量化并在经济增长模型中 得到实证的要素, 而其他三大要素均可量化, 并 可通过索洛 (R. So low )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来 描述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之间的量的关系 ( So low 基于科布2道格拉斯 (C 2D ) 生产函数建 立新古典增长模型, 量化了经济增长因素)。
= = Y
e K L e K L Κt Α Β
0. 0316t 0. 5080 0. 3594
从新古典贸易理论看中国经济发展
从新古典贸易理论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楚小伊在学习了新古典贸易理论之后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是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优势等主要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探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得失,另一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其核心内容为:在两国技术水平相等的前提下,产生比较成本的差异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国间的要素充裕度不同;二是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意味着:一个国家将扩大生产并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而减少生产并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将改变一个国家要素的供需格局,并且表现为丰裕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上升,稀缺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下降,直至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的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趋于均等。
国际要素价格的这一变化被称为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这一点似乎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多贱少贵”相悖。
下面我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例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悖论产生的原因。
首先,在经济发展中我国采取的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服装产业等等。
这就使得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得以集中起来,生产初级产品,而这些工厂的工人也在相对的优胜劣汰的机制下形成竞争,劳动技能逐步提高,从而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进入国际交换市场。
而这些产品大部分直接出口,而不是在国内进行销售,在出口过程中所进入市场会利用关税等措施来限制产品的进入,这也就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相对高价格。
其次,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自己经济的时候都会充分考虑本身资源的充裕度,在某以资源的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本国生产出来的相关产品必定会有相对较高的价格,如果这些产品是必须品,那就会采取舍近求远的方式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过程,它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学中,有许多理论试图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个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并分析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技术进步所驱动的。
根据这一理论,随着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增加,生产效率会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而技术进步则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鼓励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以及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
然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忽视了一些其他因素,这就引入了第二个理论——新兴增长理论。
新兴增长理论认为,制度、制度变迁和社会条件都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一个国家的政府政策、法律制度、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等因素,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此外,新兴增长理论还关注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它主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需求。
除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兴增长理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的投入带来的结果,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创新和知识积累。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创新能力和知识积累水平。
因此,国家应该制定政策来鼓励研究与开发、教育和创新等活动,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知识积累水平,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这些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为决策者提供了指导方针。
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选择合适的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其次,这些理论为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的框架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最后,这些理论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比较和借鉴的依据。
各国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政策路径。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的启示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的启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一种经济模型,它试图解释不同因素在经
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该模型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三
个要素。
首先,在资本积累方面,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表明,增加资本存
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我国应该通过加大对资本的投资,特别
是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来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在技术进步方面,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而,我国应该致力于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丰富产品种类,增
加出口收入,从而实现经济全面发展。
最后,在人口增长方面,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表明,人口增长会
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加剧和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
因此,政府
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合理人口结构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从
而避免社会经济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价值。
政府可以加强对资本的投资,支持科技创新,以及引导合理
的人口结构,匹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及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启示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及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启示曹秋菊徐敏俊[内容摘要]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
20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家们致力于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了三次发展高潮。
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内在化,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与此同时,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
这些对我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重要启示。
[关键词] 经济增长理论;知识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济增长理论与各国经济实践活动是互动演进过程的关系。
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经济学家们致力于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一条由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演进道路。
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mar,E.),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的思想,把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差不多同时,分别推出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理论,人们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式。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G=s÷v, 式中G——经济增长率v——资本-产量比率I/ΔY(I=ΔK,不考虑折旧),即加速系数s——储蓄率S/ΔY。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G=s·δ,式中:G.、s的含义与哈罗德经济增模型公式相同;δ表示加速系数的倒数,即δ=1÷ v。
因此尽管哈罗德和多马模型公式表达内容各异,但实际上是一回事,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表达为G= s÷v= s·δ。
哈罗德—多马模式突出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
在模式中,由于假定不变的资本-产出比,从而经济增长惟一地决定于储蓄率,也就是资本积累率。
从而为经济增长找到了一种似乎是合理的持久动力和源泉;强调了经济的不稳性的“内在性”(经济增长的周期性),为了消除周期波动,必须进行永久性的政府干预;这一模式代表的资本积累论,在经济思想史上带来了动态理论(古典增长理论)的复兴,也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是各国追求国家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研究。
本文将介绍几种著名的经济增长理论,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是均衡增长路径,即经济长期内以稳定的速度增长。
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和应用先进技术,国家可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二、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生产和出口商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国际贸易也带来了技术创新和经济规模扩大的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
三、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理论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创新也可以改变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许多国家加大投入研发和创新,以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
四、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和技能,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生产能力,也可以促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增长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的收入会增加,就业机会也会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也会提高。
其次,经济增长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
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创造可以减少社会不满和不平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评述新古典增长模型
评述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斯旺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模型强调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该模型假定,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技术水平,并且经济的总产出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根据这一假定,新古典增长模型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1.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增加投资和储蓄,一个国家可以提高其资本存量,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 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得相同数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出。
3. 经济增长存在着收敛的趋势:由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资本丰富的国家的增长率会逐渐降低,而资本稀缺的国家的增长率会逐渐提高,最终导致各国的收入水平趋于收敛。
新古典增长模型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理解经济增长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框架。
然而,该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忽略了不确定性、制度因素和人力资本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理论和实证研究来全面理解经济增长的复杂性。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是体现在劳动者 身上的资本形式。 劳动者的知识 、 力 、 、 智 技能 经 验和健康状 况决定 了人力资本 对经 济布局的作用不同, 使国民
收人增长的程度也不同 。 ②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 力的 投资而 形 成的。 人力投资的主 要来源是教育投资, 并且 人力资本质量的高 低也取决 于教育投资的数量和 磺量 。 人力投资的内容包括 : 保健 设备和服务的各种支 出 ; 的初级 、 正规 中级 、 高等救育支 出和非
新经济增长理论
对我们 的启 示
口陈 辉
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新经 济增长理论始于 2 0世纪 6 O年 代, 它的特点是将知识和人力资本 引人经济增长模式。 它将技术 因素进 行了完全内生化的解释 . 提出了要素收益递增的假定 , 对 新 固定经济增长理论进行 了全 面的修 正和发展 。 这一 理论为我 们带来 了新 的经济增长图景 : 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 随着资本 存量的增力 艮投 资率和资本收益率可 以递增而不是递减, 并且增 长 率可 能随时间变化而递增 。 舒尔菠 在对一 些国家 所做 的实证分析 中发现, 经济 发展 中 资本——劳动比率长期呈现下降趋 势 ; 国民收 入增长快亍土地 、 资本和劳动投人的增长。 基于这些事实 , 他批判 了传统经济理论 将经济增 长解释 为物质资 l和技术投入 , 奉 促使经济增长和 劳动 生产 率提 高的重 要囡素 已不是土地 、 劳动力数 量和资本存量的 增加 , 是人的知 识 、 而 能力 和技术水平的提 高。 舒尔 茨人力 资本理论的提 出将过去强调生产过程中的物的因素转 向了强调
产而转 化为生产 力的能 力。 在知识经济 中, 科学系统生产出新 知 识. 企业则将新知 识用于社会生产领域。 新知识从生产 向应 用的
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启示
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启示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三、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四、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五、新经济增长理论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指由罗默、博梅尔、卡茨等学者提出的以知识、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经济增长理论逐渐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经济发展的启示越来越广泛。
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新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方面。
在技术进步方面,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
在人力资本方面,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可以带来长期经济增长的。
在知识产权方面,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重要的,因为知识产权可以保护知识和技术的创造者,从而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研究和发展。
在新经济时代,对于那些能够保持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国家和企业,将会更加有利。
(2)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强调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使得教育和培训成为了重要的投资方向。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让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知识产权保护的提高将对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实践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学研究方面。
新经济增长理论促进了经济学研究格局的变革,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体系。
(2)企业管理方面。
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为各种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策略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古典发展理论分析范式的拓展与重构--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经济学一直重视发展问题研究。从重商主义的幼年工业保护,到马歇尔突出强调社会发展本 身即是经济利益逐步分配到社会全体的渐进过程,这都反映着发展思想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发展理论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的,正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富如何增 进、经济结构如何调整、收入分配如何改善等发展问题才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可以 说,发展理论研究本身即是对发展问题认知不断深化以及学科不断交叉融合的一种动态过程。在 此过程中,从朴素的发展思想演进成为系统的发展理论,其重要标志是从古典经济学对要素累积 作用的动态研究,转变为新古典主义对既定资源静态配置的特别关注。也正是从新古典经济学开 始,发展理论研究重心开始聚焦经济发展的实现机制和路径选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刻画 了不同发展学派的理论思路。
广东社会科学 2020年第 2期
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典发展理论分析范式的拓展与重构
———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郝大江
[摘 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经济发展理论的 “后发展阶段问题研究”,这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
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传统发展理论分析范式的深刻反思和重构,新古典发展理论的要素 向度回归可以有效兼容现实经济的非连续性、结构性以及发展路径的差异性分析。其结论表明,充分 考虑生态环境等无形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和价值,这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我国 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改革以及平衡和充分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并不是单纯指各地区经济增长总量的绝对不平衡,而是目前各地区 在发展过程中科学开发利用其要素禀赋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区域发展模式与其要素禀赋适配程度的不 平衡;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则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来源更多是要素的粗放式投入,其增长 空间已经不断缩小,亟待通过要素配置效率改善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进 而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内生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
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1一.前言从1978年到1990年的12年间,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GDP年均增长9.0%,12年间共增加了2.8倍;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5.4%,12年共增加了5.6倍。
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明显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其中,城市人均收入年均增长5.9%,而农村因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出现超常规增长,12年间年均增长9.9%,比城市高出四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2002 ,第17页,94页,148页)。
中国的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是当时国际经济学界对中国的改革不甚了解,甚至有许多经济学家不看好中国的改革。
2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应以私有产权为基础,而中国的经济并非如此,国有企业没有私有化,资源配置实行的是双轨制,国家计划还在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虽因具有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高、对人口的补贴低、海外华侨多、经济较为分权等有利的起始条件而在一时间内取得成效(Balcerowicz, 1994;Woo, 1993;Sachs and Woo, 1994 and 1997; Qian and Xu 1993),但是双轨制会导致配置效率的损失、寻租行为、国家机会主义的制度化等,是一个最糟糕的制度安排,有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中国的转型最终会因为改革不彻底而失败(Murphy, Schleifer,and Vishny 1992; Sachs, Woo and Yang 2000)。
当时多数经济学家看好前苏联、东欧的改革,因为这些国家基本上是按照现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改革。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波兰、捷克、俄国等国家推行的“休克疗法”,它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价格完全放开、由市场来决定;全面、大规模、快速地实现私有化;消除财政赤字,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Lipton and Sachs 1990; Blanchard, Dornbusch, Krugman, Layard, and Summers, 1991; Boycko, Shleifer and Vishiny, 1995)。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5篇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5篇第一篇: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新经济增长理论力求以一种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相当不同的思路来解释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路,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当中。
当今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新经济增长理论恰好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开拓新的道路。
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点严重问题(一)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增多加大。
至今仍有2500万农村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中,吃不饱、穿不暖。
按联合国设定的日均1美元的贫困线基准,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则达2亿多。
据世界银行测算,2001~2003年间,中国10%的最富裕人口的收入增加了16%,而10%的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却降低了2.4%,这一差距于今更大。
按官方统计,20012年,中国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0.474,业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为3.10:1,这一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严重程度。
若按专家学者的测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数据都远远超过官方的统计。
(二)社会保障体系薄弱,消费水平下降中国社会保障薄弱,国内储蓄过高,导致消费下降,也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增长,虽然迅速而成效显著,但却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配套地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应与经济改革和增长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农村和贫困人口中甚至欠缺。
由此而造成人们普遍感到经济上无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因而不得不压缩开支、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而且总体消费水平20年来一直在下降。
据官方统计,政府和公众总体消费从20世纪80年代占GDP的62%,下降到2012年的43%;公众消费占GDP的比例已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3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及其政策意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及其政策意义摘要:理性预期理论极大地丰富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建立在理性预期、市场连续出清和自然率假设上的新古典经济学,从货币和实际因素中探寻经济波动的原因,并提出独到的理论以解释当时出现的滞涨状况,得出货币政策无效的命题,因而主张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
介绍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用理性预期观点解释的"政策无效"命题,以及主要经济政策主张。
关键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政策无效;自由经济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发展的背景、理论主张的简介发展到现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已经经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提出理性预期、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说,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货币冲击对经济周期的作用,提出了货币与产出的相互作用中货币作为诱因的理论,并认为政府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它并不能影响总产量的变化,而只有未被预见到的货币供给变化才能真正影响到实际总产量。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小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沙金特,尼尔华莱士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二代则对卢卡斯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反对意见,从实际因素方面寻找经济波动的根源,提出了完全信息下真实均衡的变动,强调了技术冲击和货币的内在性等理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
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芬基德兰德,明尼苏达大学的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罗切斯特大学的罗伯特巴罗等。
具体来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一般都接受以下四个命题:(1)私人经济是可以自身稳定的;(2)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3)货币在短期也是中性的;(4)凯恩斯主义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是有害的。
第三个命题意味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也不存在。
这是货币主义Ⅰ与货币主义Ⅱ的主要区别。
目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一起并列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派中的两大流派。
2"政策无效"的命题、主张以其意义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菲利普斯曲线的交替关系即使在短期内也不存在。
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启示(精)
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启示内容摘要:新经济增长理论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单纯论述劳动与资本的局限性,突出智力投资,强调知识外溢、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有意识的劳动分工以及研究和开发,直至将政府作用内生化,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的根源,是增长理论的重大创新。
关键词:新经济增长理论,知识专业化人力资本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掀起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热潮,其提出背景主要是针对新古典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实问题:各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问题。
根据经济学家麦迪逊对1700年以来几个经济领先国家人均GDP增长率的统计,荷兰(1700-1785年)为-0.07%、英国(1785-1820年)为1.4%、美国(1890-1979年)为2.3%,经济增长率的长期数据表明:人均产出的增长是递增而非递减的。
而在新古典增长理论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前提下,资本的边际产品增长率是趋于下降的。
也就是说,随着一国资本存量的增加,其产品的增长率必然收敛于一个稳定值,从而出现零增长。
不同国家人均收入存在的巨大差异问题。
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是可以与发达国家趋同的。
而根据以下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埃塞俄比亚的人均GDP仅为106美元,中国和美国的人均GDP分别为758美元和32078美元,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有不断拉大的趋势。
面对这一事实,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综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和卢卡斯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摒弃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假设,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思想,被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
罗默的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模型)认为生产要素应包括四个方面: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的年限来衡量)和新思想(按点子和专利权的数量来衡量)。
四个要素中以特殊的知识即新思想最为重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罗默认为,一般知识可产生外在经济效应,使全社会都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产生内在效应,使个别厂商获得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能使个别厂商有能力研究开发新产品。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学理论[摘要]经济增长问题是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思想。
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
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速、稳定、持续的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典经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一、引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
它的某些结论,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用的;有些观点,如同最初出现的那样,至今仍是争论的话题。
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源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
当时英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
经济学家必须对工业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基本促进因素及其发展结果予以科学的解释。
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在古典经济学家中,对经济增长间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魁奈、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人。
但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密和李嘉图所提出的增长理论。
二、古典经济学理论解读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最早论述了经济增长问题。
其增长理论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引入了劳动分工;二是区分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类劳动。
他认为生产性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以及劳动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决定国民财富增加的主要因素。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最大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同时强调,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因此劳动生产率与需求之间建立了互相促进的关系。
对一个人劳动生产物需求的增长会提高他的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及他对其他人的劳动生产物的需求,这就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生产性”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即可生产价值,而“非生产性”劳动则不能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摘要】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宏观经济能够自动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增长。
由于均衡增长率正好等于劳动增长率,在经济均衡增长时,人均产量将保持不变。
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储蓄率与降低人口增长率等,增加人均产量。
【关键词】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广化资本深化人均产量一、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设:第一,撇开政府与国际部门,为两部门经济。
第二,仅仅使用劳动与投入两种要素生产产品,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则总量生产函数为:Q=F(L,K)(1)其中,Q表示总产量,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
第三,各种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即随着劳动与资本投入的增加,它们的边际产量(MP L、MP K)递减。
第四,规模报酬不变,即:令k表示资本—劳动比率,即k=KL,可得:Q=L•f(k),或QL=f(k)(3)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
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不同,该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比率(k)可以变动,因为人均产量(QL)就是人均资本量(k)的函数。
第五,每一时期的劳动(用L表示)按固定比率n增长,即:L t=L0e nt(4)第六,不存在资本折旧,则投资(用I表示)会增加资本存量,即:第七,储蓄函数采取长期的形式,即S=s(Y)。
其中,S表示储蓄,s表示储蓄率,即s=SY,Y表示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等同于Q。
第八,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在两部门经济中,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就是投资等于储蓄,即:I=S(6)从上述假定条件,可以推导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9)式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基本方程。
该方程表示,从长期来看,储蓄必然等于投资。
一个社会由人均储蓄sf(k)转化而来的新资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nk)是为新增加的每个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量,称为“资本广化”;另一部分(dkdt)则用来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品,称为“资本深化”。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在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总产品扣除消费(C)以后,剩下的便是储蓄,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所增加的资本存量,分成两部分,用于两种用途:一部分为新增加的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另一部分用于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人均储蓄量等于“资本广化量”,“资本深化量”等于零,即:sf(k)=nk(10)在经济均衡增长时,收入、投资与资本均按劳动增长率或自然增长率n增长:(1)收入按n增长当经济均衡增长时,由于QL=f(k),故人均资本量(k)不变,人均产量(f(k))也不变。
但劳动力始终按固定比率n增长,为了保证人均产量不变,产量也必须按n增长。
(2)资本按n增长经济均衡增长时,人均资本量(k)不变,而劳动力始终按n增长,故资本也必须按n 增长: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体系能够自动保持均衡增长,因为利率机制能保证投资与储蓄相等,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
当实际增长率小于合意增长率,实际资本、产量比率大于合意、资本产量比率,储蓄大于投资时,利率降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就会用资本替代劳动,增加投资,导致总需求增加,使产品的积压减少,引起实际资本、产量比率降低,最终使得实际资本、产量比率等于合意资本、产量比率,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
经济就会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诸多重要的借鉴意义。
1.建立良好的保护私有财产与鼓励竞争的政治法律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美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上的。
”经济增长的这一经典定义,具体来说有有以下三个含义:第一、经济增长就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调整或变革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目前,我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为了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当务之急要搞好两点。
第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其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完善要素市场建设,使经济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均衡增长在新古典模型中,经济均衡增长具有稳定性。
当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sf(k)=nk)遭到破坏时,市场机制会迅速地作用,恢复该均衡条件:如果社会储蓄率较高,储蓄量较多,大于“资本广化”(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储蓄量,资本供大于求,利率就会降低,厂商就会增加对资本的需求,人均资本量就会上升,“资本广化”量也相应上升,最终使人均储蓄量正好等于“资本广化”量。
即:反过来,如果社会储蓄率较低,储蓄量较少,少于“资本广化”(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储蓄量,资本供不应求,利率就会上升,厂商就会减少对资本的需求量,人均资本量就会下降,“资本广化”量也相应降低,最终使人均储蓄量正好等于“资本广化”量。
即:显然,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具有灵活性的利率机制,保证了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能够被自动满足,从而保证了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当前,我国的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
由于利率不具有灵活性,不仅在微观上难以发挥有效配置稀缺资本的功能,而且在宏观方面,也不能调节人均资本拥有量,保证经济均衡增长。
为了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在产品商品化或市场化的同时,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在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储蓄率或国内资本积累率与降低人口增长率,增加人均产量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均衡增长率总是等于既定的劳动增长率。
因此,经济均衡增长时,人均产量保持不变。
但是,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储蓄率与降低人口增长率等三种途径,增加人均产量,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
(1)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增加人均产量。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物质资本的积累、自然条件的改良、劳动素质的提高或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技术进步。
其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大小,可以通过“索洛剩余”反映出来。
为了简化分析,假定社会只用劳动与资本两种要素生产从事生产,则有以下的总量生产函数:其中,Q t代表t期的总产量,A t、L t与K t分别代表t期的技术水平、劳动投入量与资本投入量。
对总产量求时间t的导数,可得:(16)式除以(15)式,且令(产出的劳动弹性),(产出的资本弹性),可得:显然,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产出的劳动弹性与劳动增长率的积、产出的资本弹性与资本投入增长率的积这三者之和。
由于经济增长率、劳动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产出的劳动弹性与资本弹性都可以根据经验数据直接测算或估算出来,技术进步率也可以间接地测算出来:技术进步率等于总产量增长率减去劳动投入增长率与资本投入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以后剩余的部分,即技术进步之所以能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在于技术进步会提高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使得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如果技术水平不变,那么,随着资本、劳动与自然资源投入的增加,产出虽然也会增加,但由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不仅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日益减慢,而且人均产量会不断降低。
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显示,实际GDP的增长率总是超过各种投入的增长率,例如资本—产出比率随着经济增长而递减。
这表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若技术既定,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资本—产出比率应该上升。
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高端产品的生产,处于落后境地。
另外,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较少,在国际贸易中也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政府必须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增加科研投入,减少对经济的管制,鼓励自由竞争与创新,以加快技术进步。
(2)提高储蓄率,增加资本积累,增加人均产量。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之一,就是人均资本量不断增加。
许多经济学家都把资本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15%作为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把增加资本积累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
西方各国经济增长的事实表明,储蓄多从而资本积累多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往往是比较高的,例如德国与日本等。
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资本积累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这样,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行更加细致的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获得专业化利益;另一方面,专业化利益有时也体现在资本设备上。
另外,有些要素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装配线等,必须在生产规模达到足够大的程度时才能有效率地使用。
第二,资本积累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
我国储蓄率虽然较高,但由于资本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由央行规定的利率偏低,不能有效发挥利率机制配置资本的功能,导致资本的投向常常失误,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延缓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更何况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使得国内稀缺的储蓄大量流到国外,减少了国内投资及其可能带来的积极的外部效应。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政府必须改革金融与外汇管理体制,建设完善的资本市场,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发挥利率与汇率有效配置资本的功能,提高资本边际效率。
(3)降低人口增长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增加人均产量。
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劳动力的质量或素质,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国家可以购买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但是这些先进的生产设备只有拥有一定技术受过良好训练劳动者才能使用,并使它们充分发挥效用。
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与生产技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与纪律意识,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sf(k)=nk)中,可以看到,降低人口增长率(n),减少人口总量,必然提高人均资本拥有量(k),进而增加人均产量(f(j))。
另外,在降低人口增长率的同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也必然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人均产量。
当前,我国人口总量过多,人口质量过低,人力资本投资过少,大大延缓了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均产量的增加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必须在继续实施过去的计划生育国策的同时,增加教育、职业培训与卫生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与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纪律性,增强劳动者的体质,增加人力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