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鲁迅纪念馆
游鲁迅纪念馆有感
周六早上,我们小组来到了鲁迅纪念馆,看到了许多鲁迅先生的生前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伟人的传奇一生.
怀着一份崇敬走进大门,只见一尊鲁迅的住着拐杖的雕像立在那里,双眼俯视着来参观的每一个游客,让人觉得格外高大、威严。
走上楼梯,大家站立在“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铸字照壁下,面对不同时期鲁迅先生的铜铸浮雕,涌入脑海的是他文坛战士的一生。
走入长廊,不禁惊呆了:整个楼面尽是鲁迅的手稿,以及他的笔、墨,还有他生前穿过的衣物。
但其中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他读过的书,走上前去细瞧,他的书都被读“烂”了,上面的眉批、夹注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象蚂蚁似的,令人叹为观止。
走在长廊间,耳边响起解说员细致详尽的介绍,同学们对于伟人的一生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一段时间的自由参观,让同学们对于鲁迅先生的读书有了浓厚兴趣。
广泛涉猎,无所不读,是先生读书生涯的特点。
只要他认为有用的知识以及思想、哲学、文学、政治、历史书籍他无所不读。
即使是自然科学著作,读起来也如饥似渴。
鲁迅在一生的读书中,非常注重读书的方法。
思考,就是他最提出的特点。
他读过书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他读书正是在不断的思考,体会,才诞生了这些思维的结晶!
半天的时间是如此短暂,徘徊在长廊间的同学还在埋首记录着;留恋在资料台前的同学还在为各份资料细心的搜集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离开的时间,我们在鲁迅先生的铜像前留下合影,对本次主题活动有很深的领悟:二十世纪已经过去,新世纪已经到来。
在新世纪里,知识就是武器,我们每一个农大人要像鲁迅先生一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去攀登书山,放舟学海,。
参观鲁迅纪念馆作文,
参观鲁迅纪念馆作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参观。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鲁迅先生的照片,上面还有一张鲁迅先生和他的哥哥周作人的合影,还有一张鲁迅先生和他哥哥周作人的合影。
接着我们又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一些著作,我最喜欢的就是那本《呐喊》。
里面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等。
还有鲁迅先生与许广平的合影,他们俩很恩爱,鲁迅先生还把自己的钱都捐给了国家呢!
我又看了一遍墙上挂着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然后就开始参观了。
我先来到了鲁迅先生生前住过的地方,我看见了有一间小屋,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柜子和一把椅子。
然后我又来到了他读书、写作和睡觉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书,还有鲁迅先生写的日记。
还有一个柜子里放着他和许广平的结婚照。
我们又来到了他以前吃饭吃饭用过的地方,我看见了有一个锅,里面有一些米,旁边还有几个大碗和几个小碗。
我还看见了有一些菜,还有他小时候用过的一些东西。
—— 1 —1 —。
参观鲁迅纪念馆
【 - 写作指导】篇一:《形式政策之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形式政策之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一个月前,一个人没事在出去闲逛,没想到下傍晚打算回来的时候无意中走到了鲁迅纪念馆门前--这个世界可真小,任凭逛逛就能被大师气息所召唤,自觉不自觉地让我们跨进那道门槛。
在写参观体会之前,我想先对鲁迅其人做简洁的介绍。
鲁迅,中国近代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取自母姓,鲁迅两字蕴含着愚鲁之人应赶快做的严格自勉。
鲁迅是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
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于浙江绍兴都昌坊口,1892年入“三味书屋”读书,1893年,祖父涉及科场作弊案入狱,从今家道中落。
鲁迅饱尝了人间冷嘲暖,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
对其人生发生重大影响。
1898年,鲁迅赴南京求学,1902年,毕业于南京矿务铁路学堂,同年赴日留学,后入仙台医专学医。
有感于同胞的愚弱,打算弃医从文,从今毕生从事转变中国人精神的启蒙运动。
1909年结束留日生涯返回祖国,一面从教,一面投身辛亥革命,1920年起先后在北大,北京女师大等校兼课。
1918年写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1921年写下不朽之作《阿Q正传》,以后络续创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等,与许广平相爱,写下与她的通信集《两地书》,1926年南下,任厦门高校教授,后任广州中山高校教务主任,1927年十月赴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
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葬于虹桥路万国公墓,1956年迁葬于虹口公园。
作为中国人,鲁迅其人,我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鲁迅的作品在中、学校课本中有好几篇,他所写的人物可说是入木三分,无不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影响,鲁迅的活动中,时时关怀青年,成为青年人的导师和益友。
鲁迅一生致力于中外文化沟通,一生始终以世界的眼光,巨大的热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艺术,并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国的读者。
鲁迅纪念馆读后感模板
鲁迅纪念馆读后感模板读《鲁迅纪念馆》有感鲁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而鲁迅纪念馆,作为一个纪念他的地方,更是承载着他思想和精神的传承。
最近,我有幸去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鲁迅纪念馆位于北京,我一直对鲁迅的事迹和思想非常感兴趣,所以一定要亲自去参观一下。
当我走进鲁迅纪念馆的大门时,我便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
整个纪念馆是一个仿古建筑,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气息。
我忍不住加快了脚步,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鲁迅先生的文物。
进入展览室,我首先看到的是鲁迅的生平事迹。
墙上挂满了他的照片和文字介绍,我读着每一段文字,仿佛能够感受到鲁迅不屈的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鲁迅面对的是一个被压迫的社会,但他从不畏惧,始终保持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进步的执着。
他的文章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问题。
他的思想和作品虽然在当时被封禁和打压,但他的精神却在人们心中发芽,并不断地传承下去。
他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社会的良心。
在纪念馆里,我似乎能够听到他的声音,在告诫我们要关心社会和人民,要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除了展示鲁迅的生平事迹,纪念馆还收藏了他的珍贵文物和手稿。
这些文物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的伟大。
他的文字简洁而有力,他的思想深邃而犀利。
我看着他的手稿,仿佛能够感受到他思考问题的痕迹和他笔下文字的力量。
他的笔触不经意间勾勒出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扭曲。
这些手稿让我为他的才华和坚持深深地感到敬佩。
鲁迅纪念馆还有一个展示鲁迅的书籍和文化遗产的区域。
这里展示了他的各种著作和他收藏的书籍。
鲁迅是中国百年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了他的小说、散文、译著等丰富的作品。
他的作品激发了无数人的思考和创作,他的思想引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深深地被他的作品所打动,也对他在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感到钦佩。
鲁迅纪念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鲁迅纪念馆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在鲁迅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精神的影响。
通过参观鲁迅纪念馆,我进一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他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人生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鲁迅先生的思想启迪我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在鲁迅纪念馆中,我仔细观看了展品和介绍,了解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批判和鞭挞。
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我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种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他的文章和思想,如《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通过对社会黑暗和人性的揭示,让我明白了社会的不公与不义,并激发了我对于改变社会现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鲁迅先生的精神激励我勇于发声。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呐喊,他坚持不懈地对抗封建残暴和民族屈辱。
在鲁迅纪念馆中,展品中的照片和文字记录着他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他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艺术的坚持。
这激励着我不再沉默,勇敢地表达自己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关注。
鲁迅先生的精神告诉我,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担当和勇气,用自己的声音去呐喊和改变。
最后,鲁迅先生的思想教育我要持续学习和自我改进。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积极学习和批判思考,他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深入研究社会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让我意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改变社会现状。
我将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思考能力,以更有力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参观鲁迅纪念馆,我深感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和精神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人生规划的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启示了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激励了我勇敢发声和改变的决心,也教育了我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我会将鲁迅先生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鲁迅纪念馆感想
鲁迅纪念馆感想第一篇:鲁迅纪念馆感想鲁迅纪念馆感想今天我们到鲁迅纪念馆参观学习。
鲁迅纪念馆建立于1951年1月7日,坐落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
这个外表普通的地方,然而就是这个外表普通的地方,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鲁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故居,鲁迅墓两个文物保护单位。
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
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次我们去的是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在鲁迅公园内,鲁迅公园是鲁迅先生生前常来散步的地方。
踏入鲁迅纪念馆,我们感到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安静与庄严。
纪念馆馆舍是一座造型简洁、朴实、雅致的建筑。
在参观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文稿、诗稿、译稿、书信、生活用品和三十年代木刻作品等珍贵文物、文献、书刊、照片等。
这些文稿系统地介绍鲁迅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及社会活动,重点反映了鲁迅在上海十年的光辉业绩。
通过参观鲁迅的陈列馆,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鲁迅先生。
这不是平时在课本上所能看到的,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鲁迅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所付出的努力。
鲁迅生活在中国近代史上最衰败的时期。
腐败、懦弱的清政府任外强宰割,风雨飘摇的中国民不聊生。
戊戌变法曾带来一线希望,但随即破灭;辛亥革命摧毁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军阀混战又使国家和人民陷入新的灾难。
就在这种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反动的大搏斗中,鲁迅他拿起了笔,选择了用自己的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
##年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年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导语: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的旗帜,鲁迅先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参观鲁迅纪念馆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鲁迅纪念馆观后感【1】今年十月十九日,是中国文化巨人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
这周三,我系分团委组织05级各支部成员参观了鲁迅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于阜城门内大街,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国家级博物馆。
是鲁迅在北京四处故居中唯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遗址。
步入馆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先生的脸上依然是那坚毅的表情,他的手中依然握着那只战斗用的钢笔。
馆中按时间顺序以手迹、照片、图片形象地展现了鲁迅不朽的-生。
其中有新发现的鲁迅地质佚文手稿,也有与我们熟悉的作品密切相关的文物。
如《阿Q正传》的唯一一篇残稿、鲁迅20多岁时所写《自题小像》手稿、鲁迅在仙台医专时的解剖学笔记等等,都是十分珍贵、难得一见的珍品。
站在仿真的三味书屋前,我仿佛看到了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市井栏,高大得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又仿佛听到了油蛉低唱,蟋蟀们的琴声。
站在鲁迅先生的照片前,注视着他始终坚定犀利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眉头紧锁,奋笔疾书的“战斗”场面,仿佛听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沉呐喊。
走出展厅,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七十年时光流逝,这座故居中的一切却都保存完好。
在那间有名的“老虎尾巴”--不足九平方米的鲁迅工作室内:一张普通的三屉桌上,高脚煤油灯、“金不换”毛笔、砚台、文具……摆放如昔,令观者睹物思人。
庭院中,两株鲁迅当年亲手栽种的白丁香树,虽已年近古稀仍然枝繁叶茂。
时至四月,丁香花开,清香缕缕,分外宜人。
参观结束,虽然我离开了博物馆,但鲁迅先生的执著和坚毅将一直鞭策着我!鲁迅纪念馆观后感【2】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前夕,我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凭吊,寄托自己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鲁迅纪念馆参观感悟
鲁迅纪念馆参观感悟
参观鲁迅纪念馆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这里不仅保存了大量关于鲁迅先生生平和思想的珍贵资料,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位伟大作家和思想家的机会。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生的石雕半身像,目光坚定,面容安详。
石像后面的陈列大厅则展示了鲁迅先生一生的历程和思想成就。
从他的早期作品到晚期的重要著作,以及与他的生活和思想发展相关的文物和文献,都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展示。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感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和希望。
这些作品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鲁迅纪念馆的布置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展厅的色调到照明,都给人一种明亮、清新的感觉,让人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献。
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设施,参观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也深刻感受到他的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也引导
我们思考人性和人生。
总的来说,参观鲁迅纪念馆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这里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文献,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生平和思想的机会。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思想对我们今天的重要性和启示意义。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范文(精选35篇)鲁迅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和学习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先生而建立的。
同学们参观完鲁迅博物馆后肯定有很多感受吧,不妨用文字记录下来。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鲁迅博物馆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篇1走进北京鲁迅博物馆,迎面是鲁迅先生的石雕半身像,目光坚定,面容安详。
石像后面就是博物馆陈列大厅。
鲁迅先生逝世已70周年,今年博物馆将展厅重新布置过。
举步入内,能感到新的展厅色调清爽、空间明亮。
新陈列里的旧日时光自1956年建馆以来,展厅已几经变迁。
上个世纪50年代的展厅颇具俄罗斯风格,90年代新建时又一变为东方情调。
时至今日,由于使用了10年之久,展柜和展品(复制品)已出现破旧和破损。
为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博物馆对其基本陈列“鲁迅生平陈列”重新布展。
调整充实后的馆藏陈列,即将与访者见面。
改造过的展厅,质朴、自然、明快、流畅,更具时代感和亲和力。
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说,最近10年间,中国在鲁迅研究方面,出现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不但有新史料的发现,而且学术界对文学史上的一些事件,有了更明晰的脉络和说法。
这次改进陈列的成果之一,就是在内容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比如在原有《新青年》的展品旁边,新添了钱玄同和陈独秀的手稿,让人们对于《新青年》的了解更具有丰富性。
在新的展示陈列中,科技手段广泛应用,触摸屏、录像片等电子媒介的引入,超越了对历史静态的呈现,而赋予一种动感。
在展柜里,多了几个电子屏幕,播放的都是有关鲁迅生平的纪录片。
其中之一,播放的录像竟然就是当年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看到的有关日俄战争的“画片”。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鲁迅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光与影的变幻中,借助这黑白和无声的影像,我们仿佛走进了历史,走进了百年前的风雨和人生世象。
历史记忆承载民族希望展厅中央,是几面造型美观的展墙。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范文最新推荐------------------------------------------------------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一)作者:王莺中国银河证券上海东宝兴路营业部为了迎接七一党的生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018.6.20日上海大连西路、东宝兴路营业部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鲁迅纪念馆”参观学习。
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
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由周恩来总理题写馆名。
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
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
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手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先生作品中提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乌篷船等。
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先生作品的特有氛围。
我们一行人从大厅登上二楼,映入眼帘的是大幅的《呐喊》雕塑,而透过玻璃看到的是用绿色植物做成的鲁迅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我们站在雕塑前凝神思索,被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所感动。
我们边走边看,馆藏文物主要有鲁迅先生的手1/ 20稿、衣物、生活用品、书信、照片以及藏书等。
鲁迅先生生平陈列突破了一般以编年布展的模式,采用专题陈列,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展厅,通过鲁迅先生文学创作、培养新人、中外文化交流、投身社会革命追求真理以及深远影响等多个侧面,全方位地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历程、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以重彩浓墨展现了一代伟人的熠熠风采。
高科技影视手段所展现的《生命的路》,“阿Q正传”模型场景,“首在立人”碑,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更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朴实、刚毅、坚强的性格的精神所在。
广州鲁迅纪念堂观后感
广州鲁迅纪念堂观后感广州鲁迅纪念堂是一座我非常向往的地方,我一直想通过一次个人的参观,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生平和思想。
最近,我终于有机会去广州鲁迅纪念堂进行了一次参观游览,印象非常深刻。
当我踏入纪念堂的大门时,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块碑文,上面刻着“纪念鲁迅先生”的字样。
走进纪念堂内部,我看到,纪念堂主体为两层楼高的纪念馆,纪念馆呈现出现代建筑的风格,简洁大方。
入口处,墙上挂满了鲁迅先生的照片和文字介绍,我从中了解到,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敢于直面社会的现实问题,通过他的文章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为人民追求自由和尊严呐喊。
在纪念馆的第一层,有一个巨大的雕像庄重地矗立着,这是鲁迅的雕像。
他左手紧紧握着拳头,像是在诉说着他内心的愤怒与不满,右手举起,似乎在宣告着他的决心和追求。
站在那里,我感受到了他勇敢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不少展览和图片,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系列漫画《阿Q正传》。
这是他用幽默的笔触刻画出中国农民阶级的状态和命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出他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
通过这些作品,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对社会不公正的不满。
除了纪念馆的展览,纪念堂的周围还有一些景点,比如鲁迅公园和鲁迅陵园。
这些地方都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而建立的,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
参观完广州鲁迅纪念堂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和他对社会的关注。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作品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他对社会的批判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
通过参观广州鲁迅纪念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思想与精神,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真理、追求自由的决心。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文学的力量和对社会的责任,在将来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努力,像鲁迅先生一样,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去追求真理和正义。
鲁迅纪念馆读后感常用版
鲁迅纪念馆读后感常用版鲁迅纪念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以纪念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而得名,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之一。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并对这次参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挚爱,也为他的一生奉献付出所感动。
在鲁迅纪念馆的大门口,我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
大门上方悬挂着一个巨大的“鲁迅纪念馆”四字,凸显了这个地方的庄重和意义。
一进门,我立刻被大量的历史照片、手稿、书籍等文物所包围,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鲁迅的文化世界。
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鲁迅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文学、教育、思想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也为我们了解鲁迅的思想和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见解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丰硕成果所深深震撼。
鲁迅被誉为“文学革命的旗手”,他的作品通常以犀利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和批判的态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自私与残酷。
特别是他的散文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通过讽刺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冷酷无情,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鲁迅纪念馆中,我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他的手稿和印刷版作品,感受到他对文字的精雕细琢和对真理的追求,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文学创作,鲁迅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鲁迅纪念馆,我了解到了他对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
他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主张推翻封建传统文化和教育制度,推进现代化教育的改革。
他反对盲目崇拜外国文化,主张将外国文化吸收和融入自己的文化底蕴中,以发展独立自主的中华民族。
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事业,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鲁迅纪念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不仅对鲁迅先生的文化成就有了更深的了解,还对他的为人和品格给予了极高的赞赏。
鲁迅先生一生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进步,勇于发声,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2024年参观鲁迅博物馆心得体会
2024年参观鲁迅博物馆心得体会2024年参观鲁迅博物馆心得体会1(约475字)今天我来到了鲁迅博物馆,里面主要讲解了鲁迅先生的一生。
而其中又有不少东西是值得去铭记和震撼的,那是一些我若不来过就无法体会到的东西。
比如说刚刚来到这个伟大的地方,我却只看到了外景的稍显寒酸。
但进去后,自己就会被里面的惊险所震撼。
鲁迅真的是个伟大的人,他的一生都在救助他的国家。
他在教书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他的学子被日本人抓获,他总是会想办法去营救,虽然很难以获得成功,但这已经足够表现他的爱国!另外,在他的一生中也很难得会获得富足,但他作为一名爱国人士,他总是忘掉他的艰苦,他总是可以为中国,为与他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人们送上一份精神食粮。
虽然他积劳成疾,但他却始终不忘创作,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都不会忘记为他的朋友写一部作品!虽然作品没有写完,但这足以说明鲁迅先生"曲线救国"和他为此的付出!今天参观了鲁迅博物馆,让鲁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印象重新生成,虽说以前也知道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来到鲁迅博物馆,我的印象更加刻骨铭心!2024年参观鲁迅博物馆心得体会2(约1097字)今天,我参加党的活动-----参观鲁迅博物馆。
我的心情很激动以至于久久不能平静。
静静地走进鲁迅博物馆的展览厅,站立在先生的遗像面前,用心去体验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勇气,看着用实物和图片记述的鲁迅战斗的历程:从绍兴到南京,再到东京......到最后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战斗的足迹在我面前展现出来,我思潮起伏,心绪难平,不禁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叹服。
在展厅里,鲁迅博物馆的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鲁迅先生生前的许许多多的事迹。
鲁迅——他伟大的精神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鲁迅笔耕一生,战斗一生,始终为人民,为民族,为真理而战,他是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吃人的本质。
揭露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精神创伤。
鲁 迅纪念馆观后感
鲁迅纪念馆观后感《鲁迅纪念馆观后感》一直想去鲁迅纪念馆看看,这次终于如愿以偿。
还没走进纪念馆,远远就看到那座颇具特色的建筑。
它就那么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吸引着我。
走进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可我的心情却带着几分好奇和期待。
纪念馆里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他的著作,还有许多与他相关的珍贵文物。
我慢慢地走着,看着,思绪也渐渐地被拉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我在一幅鲁迅先生的画像前驻足了很久。
画像中的他,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能洞察一切。
我不禁想象着,他是如何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用他的笔作为武器,与那些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鲁迅先生的一些手稿。
那些字迹密密麻麻,却又工整有力。
看着那些手稿,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在深夜里,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
他或许眉头紧锁,或许时而停下笔来沉思,但手中的笔却从未停歇。
他把对社会的不满,对人民的同情,都倾注在了那一页页的文字之中。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关于鲁迅先生和青年学生交流的场景展示。
在那个小小的场景里,鲁迅先生坐在椅子上,周围围着一群充满朝气和求知欲的青年学生。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鲁迅先生则是耐心地解答着他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真理,为改变这个社会而努力。
我能感觉到,在那一刻,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引路人,一位启迪青年心灵的智者。
还有一个展区展示了鲁迅先生的家庭生活。
我看到了他与家人的合影,照片中的他们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容,那是一种温馨而又幸福的笑容。
这让我意识到,鲁迅先生不仅仅是在为社会大众发声,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自己家庭和情感的普通人。
从纪念馆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我仿佛经历了鲁迅先生的一生。
他的痛苦,他的挣扎,他的坚持,他的希望,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走出纪念馆的时候,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
我回头看了一眼那座建筑,心中感慨万千。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这个世界上。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1暑假里,我阅读了许多鲁迅的文学作品。
这一天,爸爸妈妈便带我来到绍兴鲁迅故居。
虽然烈日炎炎,但是我想要遇见“鲁迅”的兴致却丝毫没有减少。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故居,我一迈进院子,就往屋子的后院跑去。
那里有一个大花园,那是鲁迅儿时的乐园。
你们猜这是什么地方呢?对了,这就是百草园。
在鲁迅的笔下,这是一个柳绿花红的乐园,可以捉蝴蝶,找蚂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现在,百草园的中间有个小菜园子,几棵柳树围在菜园四周。
蝴蝶在园子里飞来飞去,偶尔还会有几只蚂蚱跳了出来,可一眨眼便不见了踪影。
顿时,书中百草园的影子浮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能感受到鲁迅在这里与他的动物伙伴们欢快地追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路上都开着灿烂的鲜花,不时有几只鸟儿从天上飞过。
没走多久,我们就来到了三味书屋。
我抬着头,四处张望。
我在找鲁迅刻在桌子上的那个“早”字呢!“在这儿”,我激动地叫了起来。
鲁迅的课桌被放在了一个角落里,上面的“早”字还清晰可见。
这个“早”字让我感受到了那时鲁迅的自律。
细细品味了鲁迅故居后,我便立刻调转方向,向咸亨酒店走去。
很快,我远远地便看到了咸亨酒店的招牌和站在路中间的“孔乙己”,他弓着腰,穿着长衫,站在柜边,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走进店里,挂在墙上的一个木牌显得格外醒目:“孔乙己欠十九钱”。
孔乙己其实很少欠钱,这让我喜爱,而他的迂腐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们的麻木不仁。
最后,我们来到鲁迅纪念馆。
在这里,我参加了“遇见鲁迅”的游学活动,这使我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文字一直影响着我们。
正像臧克家说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参观鲁迅纪念馆观后感2鲁迅先生对我们来说是个并不陌生的人物,他的作品耳熟能详,比如《藤野先生》、《坟》、《为了忘却的纪念》;塑造的人物入木三分,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等;他的弃医从文的经历亦是广为流传……而这次参观鲁迅纪念馆,让我更深刻的认识了鲁迅先生,他的革命,他的抗争。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导语:广州鲁迅纪念馆筹建于1957年,以1906年两广优级师范学堂的钟楼为馆址。
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贡院明远楼。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前夕,我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凭吊,寄托自己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年前扩建后的新馆。
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
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乌篷船等。
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无论建筑材料、建筑语言都是现代化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
在大厅左首,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
在一楼还设有“奔流艺苑”与“朝华文库”。
前者乃专题展厅,正在举行一个画展;由巴金题额的“朝华文库”则专门收藏鲁迅的弟-子、友人以及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我看到有陈望道、许广平、巴人、黄源、曹靖华、李霁野、唐?等十六人的专库,从他们身上也折射出了鲁迅的光辉。
我从大厅拾级登楼,二楼是鲁迅生平陈列厅。
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每幅高二点六米,宽一点一米,用黑玉石雕成。
每幅都有先生的头像,背景、画面不同,反映出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战斗与生活,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鲁迅的一生。
先生生平陈列突破了一般以编年布展的模式,采用专题陈列,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展厅,通过鲁迅先生文学创作、培养新人、中外文化交流、投身社会革命追求真理以及深远影响等多个侧面,全方位地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历程、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以重彩浓墨展现了一代伟人的熠熠风采。
鲁 迅纪念馆观后感
鲁迅纪念馆观后感《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在繁华都市的一隅,有一座静谧而庄严的建筑——鲁迅纪念馆。
怀着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敬仰与好奇,我踏入了这片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圣地。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鲁迅先生的雕像。
他那深邃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审视着这个世界,又似乎在对每一个来访者诉说着他的思想与忧虑。
雕像下方刻着他那句著名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让我瞬间感受到了他的铮铮铁骨和对人民的深情。
沿着展览的路线前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篇篇饱含激情的手稿,如同历史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的一生。
他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激发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早年学医,希望能够通过医学拯救国人的身体。
但当他意识到国人更需要拯救的是精神时,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向封建礼教、旧传统和黑暗势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残酷;《阿 Q 正传》则生动地刻画了阿 Q 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民众的麻木不仁与精神困境。
他的杂文更是如匕首、如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鲁迅先生与众多文化名人的交往。
他与蔡元培、李大钊等仁人志士一起,为推动新文化运动而奔走呼号。
他们倡导白话文,反对旧文学,主张个性解放,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鲁迅先生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在翻译、编辑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致力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被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他一生坚持真理,不畏强权,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即使在面对敌人的威胁和迫害时,他也毫不退缩,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立场。
他生活简朴,却心系天下,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文学事业和社会改革中。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有感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有感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有感在寒假期间,我抱着缅怀革命文人,继往开来的心态,参观了鲁迅纪念馆。
它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的,不仅是文章、语言,更多地是精神和灵魂得感动。
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无人能及的是他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带来的革命,谁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其中有一件展馆是专门介绍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爱情经历的。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
从1923年起,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执教期间,鲁迅发现许广平是最敢于淘气和放肆的一个。
她坐在第一排,好提问题,有时竟会打断鲁迅先生的话。
是她的聪明、才气以及肯动脑筋的好习惯打动了鲁迅先生,使鲁迅对她颇怀好感。
后来与许广平相识、相知,并彼此倾心爱慕。
鲁迅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父亲过世得早,从小是母亲带大的。
从小是母亲带大的。
所以当他得知母亲骗他回国娶亲的真相后,也没有拒绝,他说过,他说过,与朱安结婚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在娶儿媳妇,“我只能好好地保养她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 于是和朱安的名义婚姻一直持续到了鲁迅去世。
鲁迅的伟大体现在他的爱国上。
他曾经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并为此而奋斗着,弃医从文是他意识到从精神方面改变国民的重要性所做的决定,为此迈出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
当封建制度死灰复燃时,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有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
“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
在这段时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实伴侣许广平。
鲁迅纪念馆读后感
鲁迅纪念馆读后感鲁迅纪念馆是我一直很想去的地方,因为鲁迅是我非常敬佩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落后,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理解。
所以当我得知鲁迅纪念馆在我所在的城市举办展览时,我毫不犹豫地去了。
鲁迅纪念馆坐落在一个安静的小巷里,门前挂着一块朴素的牌子,上面写着“鲁迅纪念馆”四个大字。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鲁迅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他眼神犀利,透露着思想家的智慧和坚毅。
照片旁边还有一段简短的文字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展厅里陈列着鲁迅的手稿、书信、日记等珍贵文献,这些文献记录了鲁迅的创作过程和思考,也展示了他的勤奋和才华。
我仔细观看着每一件陈列品,感受着鲁迅那种对社会现象深刻洞察的能力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都以鲜明的个性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人们的自卑、胆怯、懦弱等心理,使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展览还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状况和家庭情况。
他的家具、书籍、照片等都被精心摆放在展柜中,让人仿佛走进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空间。
我可以想象他在这里沉思着,思考着他的作品,思索着中国的未来。
这个空间有一种神圣和庄重的氛围,使人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回想起鲁迅先生时代的状况和他对中国社会的忧虑。
除了展览,鲁迅纪念馆还举办了一些主题讲座和教育活动,以增加参观者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我参加了一场讲座,主题是“鲁迅与当代社会”。
讲座的主讲人是一位鲁迅研究专家,他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实例,解读了鲁迅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讲座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的思想和作品。
在鲁迅纪念馆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关注和深入剖析,他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一些刻骨铭心的问题。
他的作品给予了我无尽的思考和启示,使我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他的思想还使我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我希望能够像鲁迅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为社会的进步和改变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 迅纪念馆观后感
鲁迅纪念馆观后感《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在繁华都市的一隅,有一座宁静而庄重的建筑——鲁迅纪念馆。
当我踏入那扇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世界。
一进门,便能感受到一种肃穆的氛围。
展厅里陈列着鲁迅先生的照片、手稿、书籍以及与他相关的种种物品。
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故事,让我对这位文学巨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为民族觉醒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一生。
他以笔为武器,犀利地剖析着社会的种种弊病,试图唤醒沉睡中的民众。
看着他那些力透纸背的文字,我不禁感叹他的勇气和智慧。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他毫不畏惧地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为无数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
展厅中的一幅幅照片,展现了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风貌。
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深沉凝重,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的目光始终坚定而锐利。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更是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狂人日记》中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阿 Q 正传》里对国民性的精准刻画,都让我看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他的文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把把利剑,直刺社会的要害。
在纪念馆中,我还了解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点滴。
他简朴的生活作风,对家人朋友的关爱,以及对青年一代的扶持,都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长和朋友。
参观过程中,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虽然与我们现在相去甚远,但他所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依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加公平、正义、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同时,鲁迅先生的奋斗精神也激励着我。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退缩,不能放弃,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勇敢地去抗争,去追求真理。
走出鲁迅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参观让我对鲁迅先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我想,我会把鲁迅先生的精神铭记在心,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做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导语:广州鲁迅纪念馆筹建于1957年,以1906年两广优级师范学堂的钟楼为馆址。
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贡院明远楼。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前夕,我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凭吊,寄托自己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年前扩建后的新馆。
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
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乌篷船等。
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无论建筑材料、建筑语言都是现代化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
在大厅左首,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
在一楼还设有“奔流艺苑”
与“朝华文库”。
前者乃专题展厅,正在举行一个画展;由巴金题额的“朝华文库”则专门收藏鲁迅的弟-子、友人以及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我看到有陈望道、许广平、巴人、黄源、曹靖华、李霁野、唐?等十六人的专库,从他们身上也折射出了鲁迅的光辉。
我从大厅拾级登楼,二楼是鲁迅生平陈列厅。
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每幅高二点六米,宽一点一米,用黑玉石雕成。
每幅都有先生的头像,背景、画面不同,反映出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战斗与生活,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鲁迅的一生。
先生生平陈列突破了一般以编年布展的模式,采用专题陈列,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展厅,通过鲁迅先生文学创作、培养新人、中外文化交流、投身社会革命追求真理以及深远影响等多个侧面,全方位地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历程、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以重彩浓墨展现了一代伟人的熠熠风采。
一个纪念馆、一个展览,拥有丰富的馆藏和展品是最重要的关键。
鲁迅纪念馆拥有有关鲁迅的文物文献资料二十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达一百六十余件。
大量珍贵的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使人倍感亲切。
其中有《藤野先生》、《的题记》、《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手稿,《毁灭》的译稿等,鲁
迅逝世前两天所写的未完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手稿,告诉我们先生真是用自己的笔战斗和劳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令人肃然起敬,激动不已。
展厅中还展出了鲁迅发表第一篇文章《斯巴达之魂》的《浙江潮》,发表《孔乙己》的《新青年》杂志、刊有鲁迅致中共中央信件部分内容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等珍贵报刊。
鲁迅的一些遗物、实物、照片也弥足珍贵。
照片有鲁迅在日本时拍摄的,鲁迅与宋庆龄、肖伯纳的合影,鲁迅与内山完造的合影等。
遗物有鲁迅喜用的金不换毛笔和文房四宝、先生穿过的毛衣、长衫,用过的油灯、烛台、怀表、辞典、老花眼镜,参加杨铨追悼会时用的雨伞,阅读过的马克思著作《史的唯物论》等。
这一切都是鲁迅光辉人生的历史佐证。
展览还采用了多种艺术展示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电脑、影视、声光电控制等高新科技手段,给人强烈而全新的感受。
如展厅中《阿Q正传》的场景、三味书屋的活动模型、《野草》MTV、电影《阿Q正传》、越剧《祥林嫂》、《鲁迅在东京》等的放映,鲁迅逝世前十天与青年版画家围坐交谈的蜡像等,都紧紧地吸引住了我的眼光。
特别是最后放映的鲁迅逝世时由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电影资料片《民魂永在》,再现了当年上海市民万人空巷的鲁迅先生送葬的悲壮场景,更有一种催人泪下的震撼力量。
在大厅和序厅外还设置有数台电脑触摸屏,参观者还可以点击检索有关鲁迅的各方面的资料。
离开鲁迅纪念馆后,我又到公园里的鲁迅墓和山阴路上的鲁迅故居去凭吊、瞻仰了一番。
如今这附近一带已经成了鲁迅的世界。
在鲁迅世界里漫步,心情难以平静,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不禁跳跃在我的耳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鲁迅先生是不会死的,这里分明仍然回响着他伟大的声音,仍然跳动着他生命的脉搏。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今年十月十九日,是中国文化巨人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
这周三,我系分团委组织05级各支部成员参观了鲁迅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于阜城门内大街,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国家级博物馆。
是鲁迅在北京四处故居中唯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遗址。
步入馆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先生的脸上依然是那坚毅的表情,他的手中依然握着那只战斗用的钢笔。
馆中按时间顺序以手迹、照片、图片形象地展现了鲁迅不朽的-生。
其中有新发现的鲁迅地质佚文手稿,也有与我们熟悉的作品密切相关的文物。
如《阿Q正传》的唯一一篇残稿、鲁迅20多岁时所写《自题小像》手稿、鲁迅在仙台医专时的解剖学笔记等等,都是十分珍贵、难得一见的珍品。
站在仿真的三味书屋前,我仿佛看到了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市井栏,高大得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又仿佛听到了油蛉低唱,蟋蟀们的琴声。
站在鲁迅先生的照片前,注视着他始终坚定犀利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眉头紧锁,奋笔疾书的“战斗”场面,仿佛听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沉呐喊。
走出展厅,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七十年时光流逝,这座故居中的一切却都保存完好。
在那间有名的“老虎尾巴”--不足九平方米的鲁迅工作室内:一张普通的三屉桌上,高脚煤油灯、“金不换”毛笔、砚台、文具……摆放如昔,令观者睹物思人。
庭院中,两株鲁迅当年亲手栽种的白丁香树,虽已年近古稀仍然枝繁叶茂。
时至四月,丁香花开,清香缕缕,分外宜人。
参观结束,虽然我离开了博物馆,但鲁迅先生的执著和坚毅将一直鞭策着我!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1月8日,1月9日两天里,银联幼儿园工会组织全体教师们分批来到了位于虹口公园内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鲁迅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的生平陈列、鲁迅墓、鲁迅故居三位一体。
当大家踏上二楼,映入眼帘的是大幅的《呐喊》
雕塑,而透过玻璃看到的则是用绿色植物做成的鲁迅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老师们站在雕塑前凝神思索,被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所感动。
大家边走边看,馆藏文物主要有鲁迅先生的手稿、衣物、生活用品、书信、照片以及藏书等。
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5个专题展区,场馆用文物直接再现历史,有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手稿,有译作《毁灭》原稿和鲁迅遗容石膏面模,特别是面膜上面残存的鲁迅眉毛和胡须,让大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面容。
浓郁的氛围,高科技影视手段所展现的《生命的路》,“阿Q正传”模型场景,“首在立人”碑,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更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朴实、刚毅、坚强的性格的精神所在。
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通过参观,老师们震撼的不仅仅是鲁迅先生的不平凡的一生,更是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