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概论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91c2252f60ddccda38a0c2.png)
5,微环境: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形成的小环境
6,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
7,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4系统研究方法:可分为“白箱”“黑箱”“灰箱”三种
5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一个功能整体。生态系统是个功能单位,而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6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生物。生产者的生态学功能过程是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和成有机物,完成了有机物的生产过程;消费者完成了有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过程;分解者则将有机物分解还原成无机物,重新释放的环境中。
23,生态型分3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24,生态位从环境来看,具体生物所生存的的具体环境,即该生物的生境,从生物来看,生物在环境中占据的特定位置,即生态位
25,生态位的定义大致可归为3类;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多维生态位
26,基础生态位;物种对所有必需生态因子的适合度的超体积
7臭氧洞:臭氧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30%的区域
8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9广义的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需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水平的反映。
环境生态学——精选推荐
![环境生态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785854f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1.png)
环境⽣态学摘要:环境⽣态学,是指以⽣态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结合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摘要:究成果,研究⽣物与受⼈⼲预的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门科学。
从学科发展上看,环境⽣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态学,它由⽣态学分⽀⽽来,但同时⼜不同于⽣态学。
关键词:环境⽣态学、进展、环境保护关键词:正⽂: 环境⽣态学是研究⼈为⼲扰下,⽣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态学理论,阐明⼈与环境间的相互作⽤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态途径。
1.1环境⽣态学的定义从学科体系上看,环境⽣态学是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但按现代⽣态学的学科划分,它⼜是应⽤⽣态学的⼀个分⽀,⽬前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
环境⽣态学是个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门运⽤⽣态学理论,研究⼈为⼲扰下,⽣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1.2环境⽣态学的研究范围环境⽣态学研究重点是环境污染的⽣态学原理和规律、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然资源的保护和利⽤、废弃物的能源化和资源化技术,研究⽬的是改善不断恶化的⽣态环境,达到资源的永续利⽤,促进经济、环境和⼈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污染的环境对整个⽣态系统的影响。
它是研究⽣态系统中的⽣物与污染的环境两者之间作⽤与反作⽤、对⽴与统⼀、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物质的循环与代谢等⼀系列相互作⽤的规律,以及⽀配这些规律的内在机理。
⽣命系统与⼈为⼲预的环境系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可以表现为各级⽔平,所以,环境⽣态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从宏观上研究环境中污染物和⼈为⼲预的环境对⽣物的个体、种群、群落和⽣态系统产⽣影响的基本规律,也包括从微观上研究污染物和⼈为⼲预的环境对⽣物的分⼦、细胞和组织器官产⽣的毒害作⽤及其机理。
1.3环境⽣态学的研究意义环境问题和⽣态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可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和⽣态问题,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们对⽣态学、环境学、环境⽣物学和环境⽣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它们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关⼼。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080f9e2cc7931b764ce15e8.png)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概论娜娜一. 绪论1、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即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创立和发展期、生态学的巩固和学派分化时期、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
生态学发展的早中期阶段,主要以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发展为特征;近现代生态学以系统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的大发展为主。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生物圈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3、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探讨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的生态学基本原理研究,生态学方法论研究和以生态学价值观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生态文化的研究。
4、生态学的方法论包括层次观、整体观、系统观、综合观及进化观。
5、广义的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健康、基本权利、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
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水平的反映。
6可持续发展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经济持续、环境持续、社会持续。
生态学研究对保障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是个功能单位,而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2、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生物。
生产者的生态学功能过程是利用光解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完成有机物质的生产过程;消费者完成了有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过程;分解者则将有机物分解还原成无机物,重新释放到环境。
3、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
生态系统服务是客观存在的,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包括产品,调解服务,信息服务支撑服务。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解答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de62718998fcc22bdd10db3.png)
2004 年试题名词解释:1 吸附与离子交换:A 吸附主要是指化学物质在气固或液固两相介质中,在固相中浓度升高的过程,包括一切使使溶质从气象或液相转入固相的反应。
B 离子交换,借助于固体离子交换剂中的离子与稀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以达到提取或去除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目的,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单元操作。
2 固体废物及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A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
B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是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数量,缩小固体废物的体积,减少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不再回取的活动。
3 温度层结与逆温:A 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即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垂直分布。
B 逆温,由于近地层大气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递增的情况,即逆温。
4 环境噪声与连续等效 A 声级:A 环境噪声,通常把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生活,即人们不需要听到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声音称为环境噪声。
B 等效 A 声级,将一定时间内不连续的噪声能量用总工作时间进行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效连续 A 声级,它是一个相同时间T 内与起伏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态的 A 声级。
5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的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B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系统的结构组成相对稳定,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物质与能量的流入,流出协调一致,即系统保持高度有序的状态。
6 土壤背景值与环境容量:A 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组成环境的各要素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化学成分,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
![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eedd06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0.png)
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是生物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不仅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质量,更关系着整个生物圈的健康和稳定。
一、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现代生态学理论中运用到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种居于各自的生态位,能够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适应,从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物质的循环平衡状态的一种系统结构。
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互相支持,达到了生态平衡的状态。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物种作用、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的一种稳态状态,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水循环等环节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谐调的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状态,是生态系统灵活、可适应的表现。
二、什么是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对受到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损害的生态系统进行必要的生物、环境治理及重建工作,以达到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结构、过程、服务等各方面,维持生态平衡的一套综合性行为和技术手段。
生态恢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求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生态环境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时,生态恢复就成为了重要的修复手段。
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恢复受损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和服务等,通过生态工程、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环境治理等手段实现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
三、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的关系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都是保护环境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都涉及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生态平衡是在自然状态下,生物种间达到了相对的稳定和平衡。
而生态恢复则是在已经遭受了破坏和损失后,在人工干预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生态工程等手段,对生态系统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恢复。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137ee8ae009581b6bd9ebd4.png)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生态学(英文):Forest Ecology课程编号:14241001课程学分:3.5课程总学时: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光、温、水、气、土、火等生态因子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和演替规律,森林群落的分类及地理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基本规律,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理等。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综合实习两个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森林生态学的基本方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和基本措施。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森林经理学、营林学、森林保护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其生态因子关系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林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的基本理论,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出其经营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认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森林和流域的性质特征,提出其开发管理和综合治理的生态学思想和基本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理解森林及林分的基本概念,掌握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任务和研究趋势。
2.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
习题要点:森林生态学的概念;现代生态学产生的背景;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森林与环境(1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森林与环境的概念,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掌握森林植物与不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新6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最新6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https://img.taocdn.com/s3/m/94e237c4866fb84ae55c8d6e.png)
❖ 国内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所谓生态恢复与重建是指 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定的生物、生态以及工程的 技术与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 因子或过程,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 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过程及其时空秩序,使生 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地成功地恢复 到一定的或原有的乃至更高的水平。
❖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目标:
1.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因为地表基底(地 质地貌)是生态系统发育与存在的载休,基底不稳定 (如滑坡),就不可能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演替与发展; 2.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 力;3.增加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4.实现生物群落 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5. 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6.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一般步骤:
1.首先要明确被恢复对象,并确定系统边界;2.退化生态 系统的诊断分析,包括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流动与转化 分析,退化主导因子、退化过程、退化类型、退化阶段与 强度的诊断与辨识;3.生态退化的综合评判,确定恢复目 标;4.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自然、经济、社会、技 术可行性分析;5.恢复与重建的生态规划与风险评价,建 立优化模型,提出决策与具体的实施方案;6.进行实地恢 复与重建的优化模式试验与模拟研究,通过长期定位观测 试验,获取在理论和实践中具可操作性的恢复重建模式; 7.对一些成功的恢复与重建模式进行示范与推广,同时要 加强后续的动态监测与评价。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态系用恢复与重建的展望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退 化的程度日益严重。目前,许多国家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 复与重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因此,退化生 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如生态系 统退化过程、驱动机制、动态监测、预警及预测研究,退 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过程及其机理研究,退化生态系 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 复与重建的优化模式及调控技术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与重建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和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等等。同时,还应该在加强学术交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 同时,把我国的研究成果向国外介绍,促进我国退化生态 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更好地发展。
第11章生态系统概论
![第11章生态系统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ad1f25e01f69e3142329400.png)
三、生态系统的的主要功能
1生产者主要功能: 生产者包括所有自养的绿色植物、某些光合细菌(绿色硫细菌、紫 色硫细菌和非硫细菌等)和其它自养细菌(硝化细菌、氧化硫细菌 等),它们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糖和淀粉等有机 物,并放出氧气。此光合作用的过程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和其它生物 提供着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目前已被定名的高等植物 和苔藓约25万种。另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化学元素, 如N、S、P、K及微量元素,可通过植物根、叶的吸收、合成之后通 过食物链在系统中传递。 2 消费者主要功能: 消费者主要包括各种动物,它们不能制造有机物,而直接或间接依 赖生产者所生产的有机物。根据食物链的等级关系,可分为一级消费 者(食草动物)、二级消费者(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小型食肉动物)、 三级消费者(以小型食肉动物为食的大型食肉动物)、四级或更高级 的消费者,等等。消费者不仅对初级生产物起着加工、再生产的作用, 且对其它生物种群数量起着调控作用。 3分解者主要功能: 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土壤原生动物和一 些小型无脊椎动物。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连续进行着分解作用, 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再重新回到环境中,成为 自养生物的营养物质。每一种天然有机物都能被已经存在于自然界中 的微生物所分解,因此,分解者使营养物质不断地以无机物-有机物无机物的形式循环流动。
生态环境的退化与恢复
![生态环境的退化与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0af0198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01.png)
28%
30%
34%
过度开发
毁林
农业活动
过度收获薪材
生物工业
那人类进行生态恢复是不是必要呢?
• 人类进行生态恢复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基于以下 四个:
• 1.需要增加作物产量满足人类需求;2.人类活动 已对地球的大气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了严重的影 响;
1.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
• 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 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演替序列的生态系 统。
• 表现:生态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或 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 力下降,生产力下降。
2.退化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因
• 生态系统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人类活动,部分由于自然灾害, 有时两者叠加发生作用。
• 3.生物多样性依赖于人类保护和生境恢复;4.土 地退化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5.4.4生态系统的恢复
• 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地过程中,不 可避免地会对自然造成负面影响,比 如:油轮的泄油,核电站事故等;另 外人类活动影响直接引起变化。比如 长期的工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砍伐。
生态系统的恢复
• 2007年11月11日凌晨,一艘载有4000多吨 重油的俄罗斯油轮遭遇暴风雨后发生断裂, 导致至少1300吨重油流入黑海和亚速海之 间的刻赤海峡。
5.4.4生态系统的恢复
这些变化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物 种灭绝,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丧失, 进而加剧种类的丧失。
• 所以生态系统的恢复显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不同程度退化的生态系统提出 不同的恢复措施
• 1.极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 2.次生林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 3.废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 4.荒漠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自然中的生态恢复力量
![自然中的生态恢复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1b7501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3.png)
自然中的生态恢复力量
标题:自然的生态恢复力量
一、引言
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生态系统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动荡。
然而,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破坏,大自然都以其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恢复力,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其惊人的再生能力。
这种生态恢复的力量,是自然界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也是地球生命得以持续繁衍的重要保障。
二、生态恢复的定义
生态恢复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后,通过自然或人工手段使其恢复到接近原始状态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资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三、自然生态恢复的力量
1. 自然恢复: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如果环境条件允许,生态系统内部的物种会自动进行调整,逐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例如,森林火灾后,一些耐火的植物种群会首先恢复生长,为其他物种提供生存空间。
2. 人工干预: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破坏程度严重,生态系统可能无法自行恢复。
这时,就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干预,如种植树木、清理污染等,帮助生态系统恢复。
四、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生态恢复不仅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为我们提供清洁的空气、水和食物,同时也是我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五、结论
生态恢复是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任务。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地球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概论
![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5ed4a5b02768e9950e7380d.png)
食物网:许多长短不一的食物 链互相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关系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
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 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 捕食食物链都以生产者为食物链的 起点。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
寄生食物链: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 它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起点,继 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 病毒。后者与前者是寄生性关系 。
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意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形象体现。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 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反映了生态系统 中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各 生物成分间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和物质循环正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揭示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 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物种数目: 个体数量: 生殖力: 个体体积: 觅食范围: 搜索能力: 行为复杂度: 取食专一性: 寿命:
多→少 多→少 高→低 小→大(一般) 小→大 弱→强 低→高 弱→强 短→长
(三)生态系统的空间与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成层性) 水平结构(镶嵌性) 时间结构 季节动态(季相) 年变化
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 依存的统一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复合 体。 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 沙漠~ 苔原~ 小树林 一颗树
地球生物圈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 淡水~ 最高级 高级
中级
小型
微生 态系统
浅谈生态退化与恢复
![浅谈生态退化与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0b8a5a176edb6f1aff001fb8.png)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一种永远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状态的动态系统,生态系统是 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 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 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生态系统退化及其成因
• 生态系统退化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原来的生态系统而言的。退化生态系统实际上是生 态系统演替的一个类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自然地干扰,也可能是人为干扰
人类对生态系统干扰方式与效应 人为干扰方式 效应 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重,区域环境 Text in here 对森林和对草原植被的砍伐与开垦 恶化,生物生境遭破坏,生物多样性 丧失 采集 生物资源被破坏,一些物种灭绝 传统劳作方式 生态系统能量和养分减少,生物生存 采樵 活动受破坏,一些物种灭绝,生物性 状和数量发生变化 种群生殖和繁衍遭破坏,一些物种灭 狩猎和捕捞 绝,生物性状和数量发生变化 工农业污染 水质污染,空气污染,酸雨 新干扰形式(旅游探险活动) 污染,旅游资源退化
矿区现场生态系统退化调研情况
小野田水泥厂 人为干扰方式 森林和草地植被的砍伐与开垦 石材开垦与采集 石材运输与加工 效应 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区 域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 地形地貌破坏严重,水资源缺 乏,形成局域性小气候 空气污染 鞍钢大连石灰石矿 人为干扰方式 效应 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森林和草地植被的砍伐和开垦 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 地形地貌破坏严重,海水倒灌, 石材开垦与采集 土地盐碱化严重,形成局域性小 气候 石物种 消失 能源消耗=空气污染
室内环境品质=人类健康
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体系
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ppt课件
![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339d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f.png)
土壤的退化 特征
化学特性 退化特征
(1)土壤有机质和养 分含量的变化 (2)土壤酸碱度变化 (3)土壤污染物超标
生物特性 退化特征
(1)土壤微生物种类 和数量减少 (2)土壤动物种类和数 量变化
生态系统的退化
1、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
(2)植被的退化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
的下降 (2)群落层片结构和生活型的
04 外来种的处理
抢救性移植
采用移植的方法对即将遭到破坏的栖息地进行保护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 注,此法对已知基因的植物恢复益处很多,但仍处于实验阶段。
作为移植来源地的CSS群落具有许多重要的价值:种子资源;植物补充 或秧苗资源;成熟的冠层资源,移植植物时可以带来附生植物和无脊椎动 物等;基因的完整性,种子、秧苗及成年植物来自于同一个地点;土壤, 带来真菌以及偏僻地区的种群。
由于城市化、频繁火灾、外来物种入侵、氮素沉积及其他干扰, CSS物种丰富度不断降低,密度急剧下降,破碎化严重,40%的CSS消 失。
大部分栖息地被一年生欧洲草种和外来黑芥菜(Brassianigra)为主 的草地所包围,本地草几乎消失。
连续性附生植物大面积损失,在一些地区甚至灭绝。 20世纪90年代初,CSS中超过60中维管植物、超过30种动物稀少 甚至濒危。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指 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 源于自然生态系统。
生产生态 系统产品
产生和维持 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
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旱 涝灾害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指导——《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概论》评介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指导——《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概论》评介](https://img.taocdn.com/s3/m/a7e1503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6.png)
第37卷 第12期2023年12月Vol.37 No.12Dec.,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高强度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等活动引发了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战略任务[1-2]。
中共十九大报告将生态保护修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3]。
近年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也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4],研究领域包括生态修复分区研究[5-8]、生态修复政策实施与效益评价[9-12]、生态修复技术方法[13-15]等。
基于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生态修复工作、引领生态修复资金投入等工作需要,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着手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履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这一重构性任务的重要抓手,是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引导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投入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
该规划自此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种规划类型,并因不同层级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而受社会各界关注[16],学术界针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理论基础、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法等[17-20]开展了相关研究,实践方面当前全国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作为“多规合一”改革后新部署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在落实并细化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面临着规划理念、规划任务、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规划逻辑的全新探索,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有效的方法、可操作的实施机制,解决规划编制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矛盾,确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能用、管用、好用。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刘新卫研究员及其团队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理论方法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撰写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概论》(以下简称《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系统中的生物需要不断的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有机体 后经过传递,代谢和分解又重新回到环境中以便被生物再次利用。
具有意义的地球生物化学大循环主要有: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
(4)信息传递
在生态系统个组成部分质检和各组成部分内部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交流,这些 信息把生态系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植被功能的退化特征
变化
群落结构的退化特征
植被的退 化特征
(1)植被盖度、高度和密度 的变化 (2)初级生产力的下降 (3)草地质量退化
群落外貌特征的变化
(1)群落的层次 (2)群落的郁闭度 (3)物种丰富度 (4)季相变化
生态系统的退化
1、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
(3)动物种群的退化特征
物种多样
A
性降低
01 恢复生态学 02 生态系统恢复案例
生态系统恢复
1、恢复生态学
(1)定义 对于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有很多,但都包含以下几个意思: ①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应用与理论研究结合的科学; ②恢复生态学需要人工干预; ③恢复工过程可能是自然恢复、逼近原生生态系统或根据人类自己的需要
对生态系统进行重建以达到人类的目的。
有害生 物控制
净化环境
景观美学与精 神文化功能
Part
03
生态系统的退化
Degrad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
01 生态系统退化特征 02 生态系统退化成因
生态系统的退化
1、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
(1)土壤的退化特征
物理环境 退化特征
(1)土壤质地退化 (2)土壤结构退化 (3)土壤其他物理 特性变化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物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环境吸收物质、能量,转化为新的物质、能量形式, 实现物质能量的积累,保证生命的延续和增长。
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2)能量流动
太阳辐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存储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沿着食物链 逐级流动,形成能量流,最终生物残体和代谢产物被分解者分解,能量被释放到 环境中去。
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对比
日本67%
韩国64%
挪威60%
瑞典54%
巴西50-60% 加拿大44%
德国30%
美国33%
法国27%
印度23%
中国16.5%
埃及0
生态系统的退化
2、生态系统的退化成因
(2)土壤变化
侵蚀
荒漠化
石漠化
贫瘠化
土壤的生态功能: (1)土壤是地球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2)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土壤是人类农业的生产基地
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 60年代以后
1935年
由英国植物学家 A.G.Tansley提
出
20世纪50年代
得到广泛关注
逐步成为生 态学研究的
中心
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
从生态系统的定义可知,自然界的各种生态系统类型都具有共同的组成, 即都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两大部分。
生物部分 非生物环境
(2)形成与发展 ①早期阶段:起源于100多年前自然资源管理的研究; ②建立阶段: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迅速兴起,成为
现代生态学的热点之一; ③发展阶段:在近30年内,恢复生态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案例:美国南加利福尼亚鼠尾草灌丛恢复
加利福尼亚鼠尾草 灌 丛 (Coastal Sage Scrub,CSS) 群 落 分 布 于 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区域, 自 旧 金 山 (San Francisco) 和 拉 斐 特 (Lafayette) 向 下 贯 穿 圣 地亚哥(San Diego)到达 加州南部内陆和河岸, 属低海拔海洋气候区。
海洋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净水生态系统 流水生态系统 滨海生态系统 大洋生态系统
……
……
B.依据生态系统受人为干 扰的程度分类
Part
02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system
01 生态系统的功能 02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
13200215131 叶志晨 13200215130 周季君
CONTENTS
Part
01
生态系统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system
0Hale Waihona Puke 生态系统 02 生态系统的组成 03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概念
1、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土壤的退化 特征
化学特性 退化特征
(1)土壤有机质和养 分含量的变化 (2)土壤酸碱度变化 (3)土壤污染物超标
生物特性 退化特征
(1)土壤微生物种类 和数量减少 (2)土壤动物种类和数 量变化
生态系统的退化
1、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
(2)植被的退化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
的下降 (2)群落层片结构和生活型的
种群数量
B
减少
个体平均
C
尺寸变小
育龄个体 的比例及
D 繁殖能力
下降
生产能力
E 下降
生态系统的退化
2、生态系统的退化成因
A 森林植被
B 土壤变化
C 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的退化
2、生态系统的退化成因
(1)森林植被
由于人们大量使用木材,特别是用于造纸和饲养牲畜,以及森林大火等 原因,迄今世界原始森林有2/3已消失。 (自然植被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 有极为重要意义,自然森林植被的破坏与减少是陆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 因之一)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指 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 源于自然生态系统。
生产生态 系统产品
产生和维持 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
减缓旱 涝灾害
维持土壤
传播花粉、 种子
生产者: 绿色植物、自养微生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气候因子: 太阳辐射、温度、湿度等
生物代谢材料: CO₂ 、O₂、H₂O和无机盐等
煤质:空气、土壤、水
生长机制:岩石、砂砾、泥土等
生态系统的概念
3、生态系统的类型
A.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 与形态特征分类
水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退化
2、生态系统的退化成因
(3)环境污染
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废物(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 农药和化肥,以及放射性物质等。未经处理的 “三废”不但恶化了环境,也 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污染、水域的污染和大气污染。
Part
04
生态系统恢复
Restor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