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直上抛运动说课稿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掌握并能使用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及规律。
过程与方法: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自由落体运动类比,体会如何从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采用“分段法”与“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
难点: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课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物体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如果,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出的物体,物体又该做什么样的运动呢? 二新课教学(板书)1. 定义: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提问:与自由落体运动类比,竖直上抛运动又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引导学生思考: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与自由落体运动方向相反,始终为重力加速度g ,因为初速度0v 方向与重力加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竖直上抛运动的实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取0v 方向为正方向,则a g =-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有:020220122v v gt h v t gt v v gh=-=--=-【教师】依据上述公式能够做出v t -图像。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特点。
(结合图像分析)(1)上升的最大高度:22200022v v h g g -==-;上升时间:000v v t g g-==- 在22v t g=时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整个过程位移为零,即回到原抛出点。
(2)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对同一段距离,上升与下落过程时间相等:AB BA t t =,OC CO t t =对同一位置,上升与下落时经过该处速度等大反向。
B B v v '=-,A A v v '=-总结:竖直上抛运动处理方法:1.分段法:上升阶段:0v ,a g =-,匀减速直线运动;最高点:0v =,a g =-;下落运动:00,v a g ==-,自由落地运动。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教案第一章:自由落体运动1.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 = 1/2 g t^2,v = g t,h = v^2 / (2 g) 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方法:时间、位移、速度的计算实际问题举例: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举例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1.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竖直上抛运动2.1 学习目标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v = u g t,h = u t 1/2 g t^2,v^2 = u^2 2 g h竖直上抛运动的计算方法:时间、位移、速度的计算实际问题举例:竖直上抛运动的应用2.3 教学活动引入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讲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举例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2.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比较3.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异同点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异同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比较实际问题举例: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应用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异同点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比较举例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问题3.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四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原理的实际应用4.3 教学活动举例讲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原理4.4 作业与评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五章:总结与复习5.1 学习目标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巩固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5.2 教学内容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第六章:实验探究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6.1 学习目标理解实验在探究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中的重要性学会设计实验来验证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6.2 教学内容实验目的:验证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实验原理:运用物理学原理和实验设备来探究运动规律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实验数据分析: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6.3 教学活动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教授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6.4 作业与评估布置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第七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数值模拟7.1 学习目标了解数值模拟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应用学会使用数值模拟软件来模拟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能够分析模拟结果,验证运动规律7.2 教学内容数值模拟的概念和应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模拟结果的分析与验证7.3 教学活动引入数值模拟的概念,讲解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模拟教授模拟结果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验证运动规律7.4 作业与评估布置模拟作业,要求学生使用软件进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模拟对学生的模拟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模拟方法和结果的分析能力第八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实际案例分析8.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学会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8.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8.3 教学活动讲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教授如何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8.4 作业与评估布置案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运动规律和原理对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九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拓展应用9.1 学习目标了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学会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能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进行创新性思考9.2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考能力9.3 教学活动讲解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讨论9.4 作业与评估布置拓展应用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解决其他问题对学生的拓展应用作业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掌握程度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学习目标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巩固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10.2 教学内容总结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复习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自由落体和重点和难点解析1.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是学生理解的基础,对于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和误解需要重点关注。
《竖直上抛运动》 讲义

《竖直上抛运动》讲义一、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在只受重力作用的情况下所做的运动。
想象一下,你把一个小球用力向上抛出去,小球离开你的手后,就不再受到其他外力(忽略空气阻力),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然后它就做竖直上抛运动。
这种运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比如,向上跳起的篮球,被竖直向上扔出的石头等等。
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恒定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加速度恒定不变。
2、速度变化规律物体向上运动时,速度逐渐减小,因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当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然后物体开始向下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运动的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
从抛出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和从最高点下降到抛出点的时间相等;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高度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1、速度公式(1)上升过程:v = v₀ gt其中,v₀是初速度,v 是 t 时刻的速度,g 是重力加速度,t 是运动时间。
(2)下降过程:v = gt因为下降过程初速度为 0。
2、位移公式(1)上升过程:h = v₀t ½gt²(2)下降过程:h = ½gt²3、上升的最大高度H = v₀²/(2g)4、总时间T = 2v₀/ g四、竖直上抛运动的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首先要明确我们研究的是哪个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以及它从哪里开始运动,到哪里结束。
2、选取正方向通常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这样方便我们对速度、位移等物理量进行正负的判断。
3、分析受力确定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方向竖直向下。
4、选择合适的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选择上述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5、注意对称性的应用利用运动的对称性,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快速得到答案。
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实际应用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和运动学公式,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但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并不够,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竖直上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理解竖直上抛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一、竖直上抛运动与讲台上的演示教师可以在教室讲台上进行竖直上抛运动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公式,比如初速度、加速度、高度、时间等。
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初速度、高度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来展示不同条件下的运动变化和差异,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感受运动学规律和动量守恒等物理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竖直上抛物体的实验,并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竖直上抛运动与摩尔斯电码的传输竖直上抛运动在通信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摩尔斯电码便是其中一个具体案例。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基于点和线的字符编码方式,通过短(点)和长(线)的信号来进行信息的传输。
在二战期间,部分英国军队获得了将飞机上抛物体掉落到地面后通过接收线圈将信号传输回飞机的设备,由此诞生了将摩尔斯电码通过竖直上抛运动的方式进行传输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地震、救援、搜索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竖直上抛运动与药物吸入器的设计竖直上抛运动在医疗器械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药物吸入器就是一种利用竖直上抛运动来进行药物吸入的器械。
当药物吸入器中的药物被释放后,在竖直上抛运动的作用下,药物会瞬间形成一个云雾状,便于被患者吸入。
药物吸入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药物的类型、形态、浓度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和公式,以使药物能够达到需求的吸入效果。
四、竖直上抛运动与弹簧秤的量度弹簧秤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而它的量度原理也与竖直上抛运动有关。
弹簧秤是通过竖直上抛运动的原理来进行测量的,当物体挂在弹簧秤上方时,称重器会通过弹簧伸缩的变化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教案标题:竖直上抛运动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竖直上抛运动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能够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教学目标:1. 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2. 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公式,包括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竖直上抛运动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1. 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设备。
2. 实验器材:小球、测量尺、计时器等。
3. 实验记录表格和数据处理软件。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竖直上抛运动概念 (15分钟)a.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竖直上抛运动的实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过程。
b. 引导学生思考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和基本概念。
Step 2: 理论讲解 (20分钟)a. 介绍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
b. 解释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公式,包括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c.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公式解决竖直上抛运动相关问题。
Step 3: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 (30分钟)a. 分组设计竖直上抛运动实验,包括测量小球的初速度、运动时间和落地位置等。
b.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c.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Step 4: 实验结果讨论与问题解决 (20分钟)a.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同学讨论。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解决与竖直上抛运动相关的问题。
c.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进一步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和应用。
Step 5: 拓展应用与练习 (15分钟)a. 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2.10 竖直上抛运动.doc

2.10 竖直上抛运动【【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了解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2、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3、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能熟练计算竖直上抛物体的位移、速度及运动时间。
【【重重点点难难点点】】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在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运算的基础上,掌握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学生不易接受。
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在运算中至关重要,是个难点。
【【教教学学方方法法】】讲练结合【【教教学学用用具具】】投影仪、幻灯片【【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2、运动特点:(1)因为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故空气阻力可忽略。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
(2)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3)物体上升达到最高点还要下落,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规律:1、分段分析:(1)上升过程:(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①a .速度公式:0t g t υυ=-⋅b .位移公式:2012h t gt υ=⋅- ②a .上升时间t 上: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瞬时速度为零,由速度公式00g t υ=-⋅可得上升时间0t gυ=上 b .上升的最大高度H :2012h t gt υ=⋅-,0t g υ=,得:022H gυ= (2)下落过程:(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①落地速度: 0g t υυ=⋅=②下落时间t 下:0t gυ=下 ③总运动时间: 02t gυ=2、整段分析:(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由于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的受力情况及加速度是相同的,故把这一运动可看做一个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物体匀减速至0t υ=后受力情况不变,被反方向加速,回到原来位置时总位移s =0;末速度0t υυ=-,图象为:可见,只要设定物体运动的正方向,规定矢量的正负号即可将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看做统一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推导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公式教案

推导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讲解和演示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能够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公式,掌握物理量的单位、量纲和转换,以及掌握公式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竖直上抛运动是指物体以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后,受到重力的作用下落的运动。
这种运动有以下几个规律和特点:(1)竖直上抛运动的初速度为正向上的速度,末速度为零。
(2)重力对运动的影响是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大小为 g=9.8m/s²。
(3)运动的时间是上升时间 t1 和下落时间 t2 的总和,即 t=t1+t2。
(4)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 H 等于上升距离 h1,峰值速度 v0 等于抛出速度 v,下落时间 t2 等于上升时间 t1。
2、物理量的单位、量纲和转换物理量的单位是衡量这个量的基本单位,如时间单位为秒(s),长度单位为米(m),质量单位为千克(kg)等。
量纲是指一种物理量的性质或特征,如速度的量纲为长度除以时间,单位为米每秒(m/s)。
单位和量纲是物理量的两个重要属性。
在计算时,需要将物理量的单位统一,以便进行运算。
3、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公式推导推导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公式有以下几个步骤:(1)如图 1 所示,物体沿竖直方向上抛,末速度为零,求物体的运动时间、最大高度和下落时间。
(2)运动公式:v=v0+at,s=s0+vt+1/2at²上升时:v=v0-gt,s=s0+v0t-1/2gt²下落时:v=0,s=H=h1+h2=1/2gt²+v0t(3)上升时间和下落时间:t1=t2=t/2=2h1/g,上升高度和下落高度:h1=h2=v0t/2,运动总时间:t=2v0/g。
(4)最大高度:H=h1+h2=1/2gt²+v0t=1/2g(2v0/g)²+v0(2v0/g)=v0²/2g。
(5)解析式:h=vt-1/2gt²,v=v0-gt,t=v0/g,H=v0²/2g,t1=t2=2h1/g,t=t1+t2=2v0/g。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好)

竖直上抛运动一、教材分析《竖直上抛运动》在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在生活中很常见,可以视为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延伸。
本节课主要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来分析竖直上抛运动,所以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将重点放在规律的推导、特征、及其应用。
上节课已经讲过自由落体运动,本节课简要介绍常见的几种抛体运动。
先讲竖直下抛,先易后难,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
通过例题,让学生对竖直上抛有一定认识,并自己尝试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分过程分析。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再用图像让学生理解竖直上抛的对称性。
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整体法,先用图像证明可以把竖直上抛看成一个过程,为学生顺利接受整体法做好铺垫。
在进行竖直上抛运动教学中,分段法和整体法是解决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以及多过程问题的解题技巧,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实例引入;除此之外,对于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的推导为了更通俗易懂,采用例题的形式,通过具体物理情境进行分析。
用整体法解竖直上抛得问题很简单,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又是最困难的。
所以通过数学严格证明,让学生从心理上完全接受这种方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竖直上抛运动是具有竖直方向的初速度,并且在受重力作用时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会将竖直上抛运动分解为匀减(加)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交流与讨论,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通过对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掌握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步处理和整体处理的方法。
3.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比较,得到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学习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
2.4.1竖直上抛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准备一些互动环节,如问题讨论、小组竞赛等,以及相关的教学游戏或模拟实验软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知识。
例题5:
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以25m/s的速度竖直上抛,求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4秒后的速度和位移。
答案: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4秒后的速度为v=v0-4gt=25m/s-4*9.8m/s*4s=1.6m/s。
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4秒后的位移为s=v0t-1/2gt^2=25m/s*4s-1/2*9.8m/s^2*4s^2=100m-230.4m=10.6m。
例题3: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以15m/s的速度竖直上抛,求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2秒后的速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2秒后的速度为v=v0-2gt=15m/s-2*9.8m/s*2s=2.2m/s。
例题4:
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以12m/s的速度竖直上抛,求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3秒后的位移。
答案: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3秒后的位移为s=v0t-1/2gt^2=12m/s*3s-1/2*9.8m/s^2*3s^2=27m-44.1m=12.9m。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体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交流分享的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树立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乐于分享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高一阶段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对基本的运动学概念、力和运动的关系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竖直上抛运动的教学设计

竖直上抛运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
2.理解竖起上抛运动的运动性质。
3.能用运动学基本公式写出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问题。
4.能识别并画出并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v-t图象,并能用其解决问题。
5.理解并能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学生情况]:1.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有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准备。
2.有了用v-t解决物理问题的经历和体会。
3.有了用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图象处理追及问题的经历。
4.基本上习惯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知识定位]: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自由落体运动之后进行,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知识的延续.在高中也曾出现以竖直上抛运动模型为背景的题目. [新课教学]: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并且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称为竖直上抛运动。
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初速度竖直向上,一是只受重力。
注意拿这个运动模型的概念跟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的概念进行对比,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
进一步给学生指明,决定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是初速度和受力情况(加速度),只要初速度和加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就确定了,正是由于这一点,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才都是用初速度和受力情况(加速度)来定义的。
2.运动性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上升阶段:速度越来小,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2)下降阶段:速度越来越大,且初速度为零,是自由落体运动;(3)在最高点:速度等于零,但加速度为g,不是平衡状态。
3.运动规律(以初速度方向为正)(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不含时间的公式:(4)上升时间:(5)最大高度:4.v-t图象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其v-t图象5.对称性(可由v-t图象证明,也可以用知道三个量可确定其它量这一理论证明)上升与下降过程具有对称性,具体表现在:(1)下降时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与上升时经过这一位置的速度等大反向;(2)下降时经过某一段距离和上升时经过同一段距离所用时间相等。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教案竖直上抛运动教案如下:一、教学目标1.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能够熟练计算竖直上抛物体的位移、速度及运动时间。
3.通过观察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分析、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理解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关系,掌握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内容1.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竖直上抛运动,如投篮、扔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具有什么特征?如何计算其运动轨迹?2、新课教学(1)定义和特征: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其特征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或重力远大于空气阻力,空气阻力可忽略),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物体上升达到最高点还要下落,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2)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得出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有:速度公式v=v0-gt,位移公式x=v0t-1/2gt2,速度-位移公式v2-v02=-2gx。
其中t为运动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3)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关系: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都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研究方法也相似。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上抛运动的下落阶段,两者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初始条件。
3、巩固练习(1)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竖直上抛运动问题,如球的上抛和下落时间、距离等。
(2)分析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电梯上升和下降、投篮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竖直上抛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包括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特征、规律以及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关系等。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教学设计

2、建筑工人往上抛砖; 3、杂技抛球。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哪些运动可认 为是竖直下抛运动或竖直上抛运动? 【引导学生做实验 1】 用橡皮做竖直下抛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 竖直下抛运动与自由落体有 什么区别和联系?
球、向上射箭、跳高等等。
学生实验 1:用橡皮做竖直下 抛运动 观察现象:初速度不为零的加 速直线运动。 学生思考:竖直下抛运动有什 么特点? 学生实验 2:用橡皮做竖直下 抛运动 观察现象:初速度不为零的减 速直线运动。 学生思考:竖直上抛运动有什 么特点?
《竖直上抛运动》 讲义

《竖直上抛运动》讲义一、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的运动。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类似竖直上抛运动的现象。
比如,向上抛起一个篮球,或者将一个石子竖直扔向天空。
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1、受力特点物体在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始终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mg(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2、运动特点(1)具有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的运动轨迹是对称的。
这意味着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高度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上升和下降所用的时间也相等。
(2)速度变化特点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
速度的变化量始终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
三、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 v₀ gt其中,v 是 t 时刻的速度,v₀是初速度,g 是重力加速度,t 是运动时间。
2、位移公式h = v₀t 1/2gt²这里的 h 是物体在 t 时间内的位移。
四、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方法1、分段分析法我们可以将竖直上抛运动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来分别进行分析。
上升阶段: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g,初速度为 v₀,末速度为 0。
下降阶段: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 0,加速度为 g。
2、整体分析法把竖直上抛运动看作是一个加速度为 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这种分析方法中,我们需要注意速度和位移的正负号,以区分物体是在上升还是下降阶段。
五、竖直上抛运动的实例分析假设一个物体以 2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重力加速度 g 取10m/s²。
1、求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当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 0。
所以 0 = 20 10t,解得 t = 2s。
2、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将 t = 2s 代入位移公式,可得 h = 20×2 1/2×10×2²= 20m。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教案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抛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概述抛体运动的定义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特点2. 抛体运动的基本公式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竖直下抛运动的公式3. 抛体运动的计算方法初速度、时间和高度的关系重力加速度对抛体运动的影响4. 实验操作实验设备及原理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5. 团队协作与讨论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2. 实验法: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合作分析实验结果,讨论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
2. 讲解概念:讲解抛体运动的定义和竖直方向上的特点。
3. 公式讲解:讲解抛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4. 实验操作:介绍实验设备、步骤和注意事项。
5.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6. 数据分析:小组合作分析实验结果,讨论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生动展示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抛体运动的特点。
2.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现象,如投掷物体、跳伞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知识。
2. 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竖直上抛讲义

1竖直上抛运动知识讲解1.概念: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去,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2.基本特征:只受重力作用且初速度竖直向上,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g.3.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v 0-gt 位移公式:x=v 0t-12gt 2 速度—位移关系:v 2-20v =-2gx 4.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特点 ①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v 0/g.②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从最高点落回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与抛出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利用其运动的对称性解决问题有时很方便.③上升的最大高度H=20v .2g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的对称性 1.时间的对称性(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物体从最高点落回到原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t 上=t 下=v 0/g .(2)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从某点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和从最高点落回该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2.速度的对称性(1)物体上抛时的初速度与物体又落回原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同一个位置对应两个等大反向的速度. 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处理方法1.分段法 (1)上升过程:v t =0,a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2)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2.整体法(1)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v 0向上,加速度g 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v t =v 0-gt ,h =v 0t -21gt 2. (2)若v t >0,则物体在上升;v t <0,则物体在下落.h >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 <0,物体在抛出点下方.针对训练:1.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A.81g (22b a T T -) B.41g (22b a T T -) C.21g (22b a T T -) D. 21g (T a -T b )2.某人在高层建筑的阳台外侧以m/s 20=v 的速度竖直向上发出一个小物体,当小物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 处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 )A .1sB .s )72(+C .3sD .4s3.在离地高20m 处将一小球以速度v 0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当它到达上升最大位移的3/4 时,速度为10m/s ,则小球抛出后5s 内的位移及5s 末的速度分别为( )A .-25m ,-30m/sB .-20m ,-30m/sC .-20m ,0D .0,-20m/s 4..在h=12m 高的塔上,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出一个物体,经t=2s 到达地面,则物体抛出时初速度v 0多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离地面的高度)(g 取10m/s 2)5气球以10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 到达地面.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g=10m/s 2)6.气球以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 175 m 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 取10 m/s 2)。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教案.docx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是存在于自然界很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拋运动是在各条件严格约束下理想化的运动。
下落的雨滴、飞落的树叶没有两个雨滴和两片树叶的运动情况是完全相同的,这是因为它们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周围空气扰动的结果,但是, 下落的雨滴、飞落的树叶本质上具有相同的共性。
把各次要的因素去掉抽象出本质的东西, 这就是科学。
记得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只有从实际抽象出来的才是科学的, 只有科学的才是最联系实际的”。
掌握内容:第一要认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都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第二要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并能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迁移到解决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问题中。
知识要点:一、自由落体运动。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的复杂。
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显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为下落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
而且,对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地点下落时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
关于这一点各种实验都可以证明,如课本上介绍的“牛顿管实验”以及同学们会做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等。
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
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
因为这个加速度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竖直上抛教案

竖直上抛运动一、教材分析:《竖直上抛运动》属于拓展型课程的内容。
重点是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能对其合理应用。
本节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过程,并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
对物体单程直线运动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竖直上抛运动是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并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所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2)理解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掌握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分解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过程,并会求解有关的实际问题。
(4)掌握运动整体化解题的简便方法。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物体的上抛运动,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是重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概括物体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
(2)通过对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的分析和例题计算,掌握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步处理和整体处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从而感受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3)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1、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并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运动时间、位移和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及运算。
2、在竖直上抛运动的运算过程中,可将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同时,设定正方向,严格运用物理量正负号法则进行运算。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自制演示文稿、粉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经常遇到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前面我们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最简单的运动。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它的运动规律是什么?答: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竖直上抛运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竖直上抛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教材分析:
首先介绍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竖直上抛》按照教材的安排,本来是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七节,做为牛顿定律的应用,以一个例题的形式出现的。
我提前到第二章的最后一节的原因有三点。
1、本章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且在上一节就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再学习,将《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放在一起学习,也便于比较,我认为更加合理些。
2、本章的匀变速运动不论是从物理规律还是数学应用上来说,即使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竖直上抛运动》做为匀变速运动的的一个应用,一是教学的需要,也是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分散。
3、第三个原因就是《竖直上抛运动》更多的是体现运动的规律,而不是力的规律。
对于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性,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及条件。
2、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并会进行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应用。
2、掌握分步完成与整体完成两种不同方法的物理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自由落体运动类比,体会如何从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采用“分段法”与“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
难点:整体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
教学重点: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及应用突破难点:适时引导学生应用前面和知识是关键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
我们的学生更是属于“学困族”。
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分析问题的能力也相对薄弱。
三、说教法: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脚,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由原来学习的配角变为学习的主角,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按照这个原则我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决定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归纳推理法,问题探究法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规律应用”为主要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共设置了多个问题,从新课引入直到课堂小结,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我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本节内容,而且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断强化训练,驱使学生动手动脑,达到熟练规律,提高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四、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观察法、归纳法、类比法,推理法等学习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我设计了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巩固、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六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