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_笔记_总结讲解
一、新闻与宣传1.两者的定义和差别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是在追求“不断发生的事情”中对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可能会积极地接受宣传,而观点相佐者,则会回避接受和抵制宣传。
在商业宣传中,只有需要者才会响应宣传,其他人很少会主动接受宣传、喜欢宣传。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是: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四,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2.宣传的“最大-最大策略”。
在你我双方的关系中,增加我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你的利益。
3.宣传伦理戈培尔发动“波兰威胁”的宣传攻势时有一句名言:“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
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
4.新闻中的宣传,分析问题的参照系美国传播学者约翰·梅里尔等列举了11种常用于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Merrill,Lee & Friedlander,1990)。
这些宣传技巧的使用便形成了语义噪音,给受众带来了信息解码的困难。
它们是:(1)用单向和静态的方式表现人物和事件,使受众形成定向思维(creation of stereotypes);(2)把观点包装成事实(presentation of opinion as fact);(3)有选择地使用引语,通过表面客观的手段达到主观的目的(speaking through sources) ;(4)使用情感动词和副词对直接或间接引语呈现否定或肯定的态度(biased attribution);(5)在信息方面有所选择,如记者有时使用某些事实而不用另外一些事实(information selection);(6)不顾受众的知情权,对某个新闻事件完全不报道或漏掉新闻事件的某些事实(news management);(7)采用不同的称号(use of labels),如,一个新闻事件中的“游击队员”(guerrillas )可能在其它地方就变成了“自由战士”(freedom fighters);(8)用笼统的词语进行概述(vague authority),比如使用“许多人”或“大多数人”(many people或most people)等词语;(9)根据要塑造的形象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语言、照片或音响资料(selective factuality);(10)以偏概全,用个体代表整体(one-person-cross-section);(11)借口无法查对,对事实不再进行追踪(the “not available” ploy),这种方法经常用在报道结尾。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七讲 新闻法)【圣才出品】
第七讲新闻法一、概念题1.新闻法规[复旦大学2013年研]答:新闻法规是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
它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体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③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2.新闻纪律[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答:新闻纪律是新闻媒介的控制者(政党、组织、财团等)为维护所属新闻媒介的性质、工作秩序,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定的工作制度和行为准则。
主要内容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有关的决议和命令,遵守特定的规章制度,保守规定范围内的秘密等。
宣传纪律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强制性,对所辖从业人员有着普遍的组织约束力;②阶级性,具体体现新闻媒介所从属的阶级的利益、意志和追求;③随动性,即随着传播目的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增删和调整。
3.新闻法治[人大2009年研]答:新闻法治是争取民主与自由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民主与自由、实行正当新闻自由的强制性规范。
把新闻活动纳入一定的法理体系,即纳入法的正义与公平,构成新闻法治的理念。
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又称成文法),另一种是在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著作权法、判例法等法律中含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又称条文法),对媒介行为进行必要的保障和限制。
新闻活动的法治,既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障,也是新闻控制的主要手段。
4.隐私权[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清华大学2007、2005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
传播学纲要 陈力丹 第一章
二、媒介
从另一种角度看符号,它们是信息、知识的载体, 即媒介。 语言是人类的第一种传播媒介,单独使用这种媒 介的历史有数万年。 数千年来,文字以植物纸草、泥板、竹片或木片、 羊皮等作为载体被人工书 写。 其实,当把印刷品视为传播媒介的时候,它承载 的文字本身也是一种媒介; 当把广播电台等视为 传播媒介的时候,它承载的言语本身也是一种媒 介。
要点思考
communication(传播)的双向、共享意义。 拉斯韦尔的线性传播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双向循环传 播模式。 用社会学家米德“主我”、“客我”的观点说明人内传播 (以“阅读”为 例)。 符号能指和所指;语言和言语。 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内涵和外延。 信息(information,港台译为“资讯”)与讯息 (message)的差别。 人类依次经历的语言媒介、文字媒介以及印刷术的发明、 传统电子媒介、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等几个传播发展 阶段的各自特点。
二、意义
所谓意义,就是符号所表征的、由人类赋予事物 的认识或含义,并不仅仅意 味着人们通常对讨,更多地集中在语言符号的意义 领域。
在层次上,语言符号有表面意义和引申意义之分。 表面意义是指符号的本 义,是符号基本或核心 的意义;引申意义则是符号的暗示或深层的意义。
谁 传播者
说了什么 讯息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向谁说 受传者 有什么效果 效果
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基于传播过程直线模式的局限,1954年,施拉姆在 《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受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 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1916—1991)观点的启 发,提出了传播的双向“循环模式”。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模式与类型
新闻传播考研论述题高分技巧
新闻传播考研论述题高分技巧精彩导读:有人说中国功夫分练法和打法,练法用力不用巧,追求的是“内力”的增长;打法用巧不用力,追求的是同等的“内力”下的更强战斗力,用小说的说法就是“武功招式”。
其实考研同样如此,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考场上答出一份能说服老师“这孩子慧根粗大,是个可造之材”的答卷,你的知识储备相当于你的“内力”,而你的答题技巧相当于“武功招式”。
这是一篇专注于“打法”,专注于答题技巧的经验贴。
一、紧扣主题,戴镣铐跳舞答题紧扣主题,要学会“戴着镣铐让评卷者和你一起起舞”。
戴着镣铐,意味着大家答题时必须有问题意识,要读懂、读透,严格按照提出的问题来作答,且每一个大段落都要扣题,每300字一定要重新提一下问题;让评卷者和你一起跳舞,则指的是大家要学会引导问题,特别是一些问得特别“假大空”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将其引导到你熟悉的、具体的“脚踏实地”的方向上,答出水平,答出深度。
以下,是“戴着镣铐让评卷者和你一起起舞”的正确姿势——1磨刀不误砍柴工,读题不得少于两分钟读题不得少于两分钟!对于每道题,我们都必须认真加以分析,搞清题干,明白问题的重点和评卷者希望考察的东西。
新传的论述题,有少部分是直接点出考察的内容的,例如14复旦学硕真题“何谓媒介间议程设置,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当前的媒介议程设置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题目中明确告诉大家出题的人希望考核的知识点媒介“媒介间的议程设置”,我们可以用“列举定义+分析现状+举例说明”的架构来解答。
但更多的情况下,出题的人更喜欢给出一些相对模糊的话语来考察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对题目的解读能力,比如厦大学硕的真题“有历史学家认为印刷术在15世纪迅速导致了欧洲普通民众进入少数精英特权所垄断的知识领域,但Noam Cook认为,欧洲大众文盲率的下降、廉价报纸的发明与大批量生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思想等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具备才使得印刷文字的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
新闻理论十讲核心知识点梳理写在前面的话:各位童鞋,无论你选择报考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硕还是专硕,《新闻理论十讲》都是考研复习的重中之重哈,自从该书2008年出版以来,每年选自《新闻理论十讲》的考题都会有一两道,且所占分值不少,故而此书需要精心研读,看薄看透并且对结构框架烂熟于心是每一位考生的不二选择哈。
下面是对于本书的笔记梳理,建议童鞋们在看过书后再用这份笔记加以复习。
在复习后期,应该做到看到每一个标题,就能立刻反映出此标题下的主要内容。
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与宣传(2012年专硕论述题第一题)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重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其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宣传可以分为商业宣传和政治宣传。
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
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及时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
新闻是为了满足受众获知新消息的需要,而宣传是为了满足宣传者输出观点的需要。
新闻和宣传的六个方面的区别: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四、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舆论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
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个群众性事件的时候。
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这是舆论与新闻的关系。
媒体是舆论的载体。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传媒不一定代表舆论。
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说传媒是舆论界。
三、新闻的特性第一、新闻报告的是现实事物。
第二、强烈的时效要求。
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
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XXX-2021中央民族大学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新祥旭邓老师说解业参考书新闻传播史论、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新闻传播实务《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赵玉明、艾红红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延伸阅读) 新闻理论部分1、新闻理论教程(第二版),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别太适合跨专业的同学初次阅读,杨保军老师用哲学的视角来解构新闻学理论。
作为本科学了三年新闻学的我,一些章节读起来都较为吃力。
其中第五章新闻挑选标准,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第八章新闻传媒,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第十章新闻自由,第十一章新闻道德需要着重阅读、明白、经历。
从2008年后的新闻学部分试题基本出自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建议去圣才网上买一本此书的配套课后习题解答。
2、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适合跨专业同学首次阅读,陈力丹老师把新闻学的重点内容用非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述,比较容易明白。
但系统性别是非常强,是一本通识读物。
3、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本书看一看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就脚够了。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要点整理
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一、新闻宣传一般来说,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一件事,只要对方知道了这件事,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时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宣传分为政治宣传和商业宣传。
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合起来说呢?这是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
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及时是最客观的新闻传播,也可以夹杂着宣传的成分。
新闻和宣传的差别: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重复。
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4、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
新闻和舆论是什么关系呢?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些群体性事件的时候。
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非常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
新闻反映了舆论的时候,就与舆论有了关系,但新闻页可能没有反映舆论。
五、中国传统的新闻传播体系中国古代生活传播结构有一下几个特征:1、信息内敛,文化内聚力是社会群体生存发展的依托。
2、文化封闭,在认知上趋向于同化对象,对外部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内部协调比应对外部更有现实价值。
3、内圈往往是进入外圈的必要精神基础。
4、圈层间具有内在的彼此渗透性和灵活的伸缩关系。
中国古代社会传播结构的特征:1、社会组织高度统一,但社会是分散的。
2、上一层次比下一层次获得较多的信息。
3、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主管意向的遮蔽,任何层级获得的信息都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
4、一旦外部真实的信息扩散,社会顷刻瓦解。
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
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报名参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的同学,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试时如何做答考题;而问每一位阅卷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告知,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凭借的是一种对学生答卷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参加阅卷的老师会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给出一个由几位老师共同签署的分数。
这样说来,如何才能答得较好,显得很神秘。
其实不然。
为了说明如何做答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较好的卷子来看看。
这里选登的是2005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方向博士生的考生刘宁洁做答传播史与传播理论、传播实务两门考试中的各一道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她对问题的思考较为全面,充分而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传播学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冷静地编排回答的思路,逻辑性较强。
因而,她的两份答卷分数均较高。
还有两个技术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学习。
第一,字迹清楚。
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
拿起刘宁洁的考卷,卷面很干净,还没有看具体的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
第二,层次清晰。
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
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
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
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
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
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
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
2012年中山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基础),考研经验,考研复习规划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7.15)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学基础一、简答题:(从以下题目中选择3道来回答)(每题15分,共45分)1.你如何看待新闻的客观性?2.格伯纳“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是通过怎样的研究获得的?3.框架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并用其举例分析。
4.简述发展传播学的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A组题:请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来回答(35分)1.请联系实际简述新闻和宣传的异同。
2.请以《南方周末》、CCTV《焦点访谈》或其他媒体或栏目为例,谈谈舆论监督的内涵、功能,及其在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和局限。
B组题(每题35分,共70分)3.以传播政治经济学或批判文化研究学派为例,谈谈该学派主要关心什么问题?在今天中国的语境下,它可以帮助你提出哪些有意义的研究问题?4.关于互联网新媒体是否促进了民主,是今天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都非常关心的命题请结合相关理论和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中山大学传播学考研初试第一经验贴前序:虽然一战以几分差距惜败,但我并不气馁,抱着坚持不放弃的精神继续二战。
在个人不懈努力及育明教育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终于2015年以笔试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中山大学。
自己的努力能够开花结果感到非常惊喜,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一路跌跌撞撞,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了这么长的路也感触良多。
希望这些经验对2016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让大家能少走弯路,早日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1.英语英语阅读要做到大量模拟练习+真题精读精炼。
我在整个考研的前期和中期坚持每天做四篇英语阅读,整个考研做了将近两千篇的阅读练习,长期坚持下来培养了良好的阅读语感。
张剑的黄宝书出版后就可以开始真题分析了,十年的真题一篇一篇,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一个一个单词的分析,至少六遍以上,要知道选择某个答案的原因,错误选项的陷阱设在哪里,其中有些文章要达到背诵的效果,真题的阅读文章都是很经典很地道的英语,背诵下来可以为后面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越是熟练真题文章就越能领悟出题老师的意思。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应试答题讲义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应试答题讲义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是中传传播学应试答题。
其实答题方法的训练,个人认为应该放在第三轮,十二月份,在同学们的知识储备都已经完成的时候。
那样脑袋里有了知识,肚里有粮,心里不慌,看着真题,做着模拟题,吃着火锅唱着歌,更有针对性。
当然,放到现在也有一个好处,很多同学现在正在进入或已经进入第二轮复习,作为最重要的一轮复习,在进行之前由老师对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在复习和背诵的过程中更加有目的性。
因此,这次授课我主要会根据中传传播学的真题,讲述大家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应如何复习。
当然,如何答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讲义提纲:1,分析题目及评卷标准,结论:准备考试靠的是扎实的背诵2,分析如何准备背诵:资料选择,背诵方法,背诵注意事项3,分析如何准备问答题:论文,50题。
讲究的是逻辑关系,理论与事实间言之成理即可。
4,应试提示:4.1,做模拟题,背真题、细致完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注意时间合理分配时间:2.5个小时讲述,0.5个小时答疑。
中传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问答1,传播学真题及分析2011年传播学真题:一、名词解释1、麦克卢汉2、媒介事件3、叙事分析4、霸权(hegemony)5、休眠效应二、简答题1、简述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宣传分析2、简述受众的选择过程三、论述题1、结合历史和现实,简要评价“技术决定论”2、联系实际,谈谈公民新闻和网络舆论在我国社会的现状和趋势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实力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措施2010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一、名词解释1.杜威2.符号3.发展传播学4.刺激——反应理论5.女性主义研究二、简答题1.为什么“受众即是商品”?如何开发受众价值?2.什么是传播制度?结合实际谈谈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
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网络乌托邦的认识。
2.简述你对大众传播文化效果的认识。
外国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赵永华 人大版本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学科,通过对其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演变。
陈力丹和赵永华合著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精彩探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外国新闻传播史这一主题,并结合陈力丹和赵永华的笔记,共享我们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们来回顾一下外国新闻传播史的发展。
在古代,新闻传播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和手抄传播,消息传递的范围非常有限。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报纸等印刷品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但信息传播仍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着电报、通信方式、无线电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信息传递的障碍也逐渐消失。
在陈力丹和赵永华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中,他们详细地介绍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外国新闻传播史,涵盖了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如新闻机构、新闻内容、新闻传播技术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新闻传播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外国新闻传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将从个人角度对外国新闻传播史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我看来,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历史上新闻传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新闻传播环境,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陈力丹和赵永华合著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提供了一次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关于外国新闻传播史的探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对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能力,为信息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国新闻传播史是一门非常有趣和深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陈力丹和赵永华合著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人大版本笔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外国新闻传播史的精彩探索,他们详细地介绍了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的外国新闻传播史。
陈力丹教授推荐的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博士必读)
转:陈力丹教授推荐的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目(博士必读)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出版社2003年版。
(此书名称叫“新闻思想”,实际包括传播、新闻、宣传思想的研究)2,《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
传播学史论3,《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埃弗里特·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4,《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彼得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6,《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传播学概念7,《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费斯克等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传播学范式8,《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闻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9,《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传播的观念》,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传播学:危机与范式革命》,胡翼青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传播学研究的几种代表作12,《新闻:政治的幻象》,W·兰斯·班尼特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13,《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4,《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艾英戈、金德著,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15,《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16,《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利贝斯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作▲17,《交往行动理论》(三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传媒学人的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评陈力丹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些 既定 观 念 、结 论 、前 提 的再 思 考 中 。 中 国有 句
古话叫 “ 学 高为 师 ” ,高 不 只是 指 要 有 高 深 的知 识 ,
更 是指 高 尚的品质 与健全 的人 格
|
在 这本 著 作 中 ,仍然 散 发着 2 0 1 0年 的温度 ,虽 然新 闻 已成 “ 旧闻 ” ,可余 波 回荡 ,依 然值 得 反 思 、
少 ,进 而造 成 新 闻学 缺 乏 完 整 的精 神 人 格 。新 闻观 念 的改 革 还束 缚 在 既定 的某 些 教条 中 ,需要 忏 悔 意
育 、媒 介 融合 等 方 面 ,多 角度 、全 方位 、立 体 式地
展现了 2 0 1 0年 中国新 闻传 播学 的研 究状 况 ,以及 学
界 、业 界 的关 注热 点 ,读 后 让人 获 益 匪 浅 ,回味无
文精神
闻事 件 的客 观探 讨 ,也 渗
文情 怀 .更 发 自于 作 为 学 该 书视 野 宏 阔 ,从 新 闻理论 、业 务 、技术 、新 闻教
者 、知 识分 子 、教 师 的时代担 当与社会 责任 。 在本书 《 新 闻学 需要 忏 悔 意 识 》 一 文 中 ,陈 教 授提 到 , “ 没 有 良心 的痛 苦 ,当然 忏 悔 意识 也 就 很
穷 。透过 这 部力 作 ,我们 能 对 当前 中 国的新 闻传 播
学有 ~个 全景 式 的了解
识” 。他还 提 出 ,新 闻传播 学科 的建 设 “ 需要 更 多 的
人思 考 ,而不 是盲从 ” 。
这 部 著作 是 陈 教授 心 血 的 结 晶 。作 为 一 名造 诣
深 厚 的学 者 ,他 不 仅 醉 心 于学 术 ,更 不 时 给业 界 以
2023年苏州大学真题解析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播专业2023年招收硕士硕士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基础(1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编辑方针【考察重点】考察基本新闻知识点,在书上有明确概念,即将书上概念记住即可,不需要额外扩展。
【答案解析】新闻传播机构对新闻传播旳读者、传播内容、风格特色做旳总体设计,是该机构旳新闻传播活动必须遵照旳准则。
2、黑幕揭发运动【考察重点】既是对新闻史知识旳考察,也是对新闻基本理论旳考察,黑幕揭发运动就是扒粪运动,在书上有明确旳概念。
【答案解析】二十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旳一股揭发丑闻、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运动,也称为“扒粪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旳蔓延,增进了社会旳改革。
3、格伯纳【考察重点】解释人物旳时候要说出这个人是干什么旳,有哪些成就和代表作【答案解析】格伯纳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旳学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期,他在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展开了长达十数年旳研究旳基础上,提出了涵化理论,这一理论旳关键内容是:传媒文化可以培养,建构受众旳世界观,喊话理论成为有关大众传播旳潜移默化效果旳一种理论。
4媒介控制【考察重点】媒介控制理论旳基础知识点,是书上旳明确概念。
【答案解析】通过某种方式对媒介实行管理规范和监督控制,包括政府旳政治控制。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旳控制、受众旳社会监督控制和传媒旳内部控制等。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1 在世界上新闻法旳有多少种分类?【考察重点】考察考生对新闻法律法规旳理解和记忆,书上旳明确内容。
【答案解析】(一)第一种是统一旳新闻法,目前只有俄罗斯制定了这样旳法律,这就是俄罗斯1991年制定旳《俄罗斯联邦有关新闻媒体旳法律》(二)第二种是特殊领域旳新闻媒体法,如美国旳《美国通讯法(1934年)》、澳大利亚旳《广播法(1942年)》等(三)第三种是宪法、刑法、民法以及其他法律中包括旳有关新闻媒体旳规定,如英国于1952年通过旳《诽谤法》(修订)、美国宪法修正第1条、日本国宪法第21条等(四)第四种是最广义上旳新闻法,即一切波及信息媒体旳法律。
新版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8)新闻传播史论(817)互联网信息实务参考书目为1.《中国新闻史》哈艳秋2.《外国新闻史》李磊3.《新闻理论》雷跃捷4.《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5.《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6.《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段鹏7.《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8.《新媒体概论》宫承波9.《网络传播学概论》彭兰10.《媒介批评》雷跃捷1.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2.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3.段鹏:《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研究》4.彭兰:《网络传播概论》5.宋凯:《社会化媒体:起源、发展与应用》6.彭兰:《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7.喻国明:《社交网络时代的舆情管理》8.[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9.[美]克莱·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10.[西]曼纽尔·喀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11.[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12.[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13.[美]凯文凯利:《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14.[以]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新闻理论十讲
这本书对于新闻理论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作者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 了新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线索。
《新闻理论十讲》是一本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对于新 闻传播学界和非新闻专业人士以及新闻业界人士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不 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新闻传播的视角和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在实践中应 用这些理论的策略和技巧。
新闻理论十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新闻
重要
新闻理论十讲
概念
教材
深入
以往
新闻
理论
陈力 探讨
课程
理论
专业
报道
实践
作为
进行丹在2008年由复旦大学社的一本著作,该书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 基础课程和非新闻专业通用课程,对于新闻业界人士而言,也是充满智慧、极富启发的优秀读本。 在本书中,陈力丹对新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 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了开放式的体例结构,避免了以往教材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 在内容方面,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他克服了以往教材说教和武断的观 点罗列,提倡应用性的新闻理论,充分吸收了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前沿成果,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 理论,对于中国新闻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陈力丹还对新闻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新闻理论十讲》这本书的目录分析表明,它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体例,而 且具有新颖的内容和观点。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启示,同时 也为新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九讲 宣传学)【圣才出品】
第九讲宣传学9.1 复习笔记一、宣传概念的历史和定义1.宣传的历史(1)宣传这个词用于“观点的移植”这个现代概念,起源于17世纪初罗马教皇建立的宣传信仰圣教会。
(2)18世纪以后,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宣传这个概念得到普及,而且运用也很广泛。
(3)“宣传”这个概念的现代含义是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由日本转入中国的,留学日本的人把这个词从日本传回来,要在汉语中找一个词对应,就使用“宣传”这个概念。
2.宣传的定义(1)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态度、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2)宣传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括各种符号——有声的符号和无声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达到的目的,一是引导人们的态度,二是控制人们的行为。
(3)它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传播学者拉斯韦尔1934年对宣传下的定义是:“宣传,从最广泛的含义而言,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
”二、宣传的几个特点(1)宣传的本质是劝服。
强制灌输的行为,严格意义上不是宣传,而是一种以暴力威胁为背景的行为。
(2)宣传形式上总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例如各种表演)向特定的多数人传播观点,它以单向传播为主,双向交流在宣传中是辅助性的,因而宣传者始终处于主动者的地位。
(3)宣传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道者,一类是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
①对同道者的宣传目的,在于巩固已有的信念,并通过同道者进一步扩大宣传。
②从宣传策略上考虑,宣传重点应在于为被卷入的人群。
(4)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
在宣传中,宣传者是施控者,要经常根据宣传对象的反应对宣传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
因而,宣传者需要智慧。
一流的宣传家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宣传目标。
三、几种常见的宣传方法1.西方常用的宣传策略或技巧(1)加以恶名(又称“标签法”)即给一种观点(或人物、事物)贴上坏标签,使人们不经验证就对某种观点、某个人、某一事物持反感态度并加以谴责,例如“民族败类”、“反动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力丹教你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报名参加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的同学,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试时如何做答考题;而问每一位阅卷的老师,他们也只能告知,没有标准答案,阅卷时凭借的是一种对学生答卷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在多数情况下,参加阅卷的老师会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给出一个由几位老师共同签署的分数。
这样说来,如何才能答得较好,显得很神秘。
其实不然。
为了说明如何做答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较好的卷子来看看。
这里选登的是2005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方向博士生的考生刘宁洁做答传播史与传播理论、传播实务两门考试中的各一道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她对问题的思考较为全面,充分而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传播学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冷静地编排回答的思路,逻辑性较强。
因而,她的两份答卷分数均较高。
还有两个技术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学习。
第一,字迹清楚。
字迹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字写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写得清楚,字不要挤到一起,没有间隔。
拿起刘宁洁的考卷,卷面很干净,还没有看具体的文字,就已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有的考卷字迹潦草,所有的字都挤在一起,线条色调较浅较细,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来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内容真有水平,这样的卷子还没有具体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样内容的卷子少几分印象分。
第二,层次清晰。
考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问题,没有可能查找资料,全凭自己对知识的积累。
因而,在动笔前,一定要把自己对问题已经拥有的知识调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
不要把回答的内容挤在一个或两个自然段里。
有意识地按照内容分段,分得相对多些,分得准确,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许多无声的信息。
刘宁洁的回答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清晰的回答层次和自然而然的较多的段落划分,就会赢得一些分数。
我们不要简单模仿回答问题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回答问题的模式,每个人的风格不会相同。
分数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点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拥有面对问题迅速调配知识的分析能力。
同时,卷面整洁、层次清晰,也是对考卷的共同要求。
许多考生误以为考前多联络导师,与导师见个面,送点礼,会有助于被录取。
其实这种做法导师们很反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而且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每位导师在招生前,通常会看好几位报自己名下的学生。
但是并非看好就一定会取,考试本身是公正的一种体现。
初试的面试前,我不知道有刘宁洁这么一位考生。
面试的感觉,她的专业知识基础全面而扎实。
评阅笔试卷子时,发现她的回答相当好。
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发现了一位感到满意的学生;而事先经常与我联系的同学中,虽然有的总体考得也不错,但是相比之下略逊一筹,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要取更优秀的。
刘宁洁考博答卷选(一)题:试论社会媒介化、数字趋势下“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传播学先驱李普曼在他的著作《典论学》中就提出了“拟态环境”这个概念,说的就是媒介有环境再造功能,媒介通过对客观信息的选择、加工、建构了人们生活和认知的媒介环境,它与客观存在的现实环境是有着区别的。
到了70年代,麦克卢汉发出“媒介即讯息”以及“媒介是人的延伸”的断言,深刻阐述了媒介技术和媒介本身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媒介本身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直到八九十年代,数字媒体、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用,使我国生活数字化形式提高,也出现了一种人类社会从未出现的形态“虚拟现实”。
这种社会媒介化、数字趋势下的“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是有着联系与区别的。
第一,“客观现实”是基础。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尽管由于立场、价值观,国家利益与原因会造成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倾向性,以及新闻事实与客观现实不可能完全一致。
但客观、真实、公正、均衡一直都是媒体工作中秉承的准则。
特别是在多元信息流通的今天,刻意扭曲客观现实,故意造假是很容易被公众发现,失去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新闻生命。
第二,“虚拟现实”中留下了“客观现实”的影子,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行为、意志、态度无一不受到客观现实的影响,虽然人们可以利用媒介新技术在网络虚拟的平台建构一个虚拟的社区,或者用DV和电影胶片拍出一个虚构的生活状态,但在这个“虚拟现实”中,人的行为、交往、语言、思维等等都是人在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反映,虚拟现实不过是提供了一个不太一样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无法表达和满足的“欲望”。
第三,“虚拟现实”会对“客观现实”产生影响。
如媒介环境再建构功能一样,“虚拟现实”对“客观现实”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媒介化、数字化的发展能使人们在虚拟现实中表达和实现客观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理想,而这种理想和欲望正是客观现实发生变化,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永恒推动力。
如网络作为民意表达的平台能让人们相对自由地发表观点,参与政治生活,这种民主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公体民主文明发展基础。
2、“虚拟现实”冲击“客观现实”中的传统观念,引导新的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
以网络为例,网络社区里的观点和文化比现实生活中要活泼易变得多,而那些网络流行用语已成为现实生活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还有网络对传统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也使得客观现实中的文化多元多变起来。
3、“虚拟现实”对人的影响。
大众传媒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日本学者曾提出的“容器人”、“电视人”概念,说的就是在电视屏幕前长大的一代与他的长辈在性格、生活方式、价值观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而现在媒介化、数字化趋势下,在虚拟现实中长大的人也必然烙上这种媒介文化的烙印,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下“网络人”具备的特征:不论是好是不好,虚拟现实中社会化的人必然会对客观现实带来新的变化。
当然,“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客观现实”具有客观性、相对稳定性,而“虚拟现实”具有虚幻性、多变性等特征,媒介的发展对人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但真正重要的应该是媒介的使用者------人,媒介技术不过是工具而已,而人才媒介技术的挛握和使用才是社会发展、媒介发展的关键。
在“传播史论”的考题中,这里选的是第二道题“试论社会媒介化、数字化趋势下‘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看来,刘宁洁回答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布局做了认真的考虑。
这里提到了“客观现实”、“虚拟现实”等概念,那么首先就需要对概念的来源、概念的发展做出说明,以表现自己在这方面的传播学知识积累。
接着,就要论证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她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又主要抓住“虚拟现实”对“客观现实”的影响作为重点,因为这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她很了解,进而在这个问题上又划分了三小点进行论证。
回答的结构合理、清晰,不拖泥带水。
刘宁洁考博答卷选(二)题:简要论述视觉传播的特点及当前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答:视觉传播是以人的眼睛作为接收器,人的大脑作为感应器为基础的传播过程,小到一张照片,一个封面,一个版面,大到一部影片,一个展览会的会场布置,一座公共建筑物的形态,甚至社区规划,园林设计的形态,都必须经过人眼接收视觉信念、大脑进行思维体验再加上人的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
视觉传播和其他的传播活动一样,最小的传播单位是符号,视觉符号。
根据以索绪尔和罗兰·巴尔特为代表的语言学家符号学家哲学家的记述,符号分为所指和能指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符号本身的物质表现,后一个层次则是符号的意义,这两个层次构成了符号的第一序列,而第二序列则是符号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内涵。
这就表明,在视觉传播过程中.由于视觉符号的多义性、含糊性,不确定性等多重特点,我们除了关注视觉符号的外在形态之外,受传者个人的知识水平、心理活动特征、审美趋向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接受的文化传统以及意识形态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视觉性传播过程中,观众的视觉接受心理特点是首先应该值得注意的。
因为视觉传播是以人的感官本能反应为基础的,所以视觉形像必须以受者心理接受为前提,在当前的视觉传播活动中,视觉心理学是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什么颜色搭配能达到醒目又令人舒适的效果,什么比例的组合能使观者产生心理认同并能体会佳的内容的内涵。
以杂志封面为例,在众多的刊物中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达到“三步五秒效应”是对封面设计的要求,既要契合刊物的定位,又要吸引消费者注意,进而买下它。
第二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传播内容与视觉符号表达形式的一致性。
传播内容是传播过程最重要的,好的表现形式能促进受者对表现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好的表现形式则有可能使质量高的内容得不到人们的认同。
以建筑物为例,建筑物最基本的要求是坚固、美观、实用,它的外在形态应该与它的结构功能一致,否则会产生不伦不类的效果。
体育馆的设计大多采用圆形或矩形的外形设计,因为馆内的运动场地大多为矩形,且圆形(环形)或矩形的设计能使人产生稳定、宽阔的心理感受,适宜众人聚集进行集体活动,试想若一个体育馆设计成锥形或塔状,不仅浪费建材、还会使人产生狭窄,不稳定的感觉,更不会在里面舒心地进行体育活动。
第三个问题是由于前文已讲到符号具有多个层次和意识形态的深层内涵,所以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传播环境的文化传统习俗和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
广告形象是视觉传播中经常会出现问题的视觉符号,关键就在于广告形象将号的模糊多义以及全球化条件下广告传播所遇到的不同文化,意识形态的冲突。
一些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认为是“性感”的广告形象,放到思想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就可能被认为是色情广告而遭到禁令。
还有一些广告符号,由于本身具有较特殊的文化传统内涵和意识形态色彩.在使用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当地的习俗和国情做适当的修改。
例如去年的立邦漆“龙柱”事件和耐克公司的“恐怖斗室”广告风波,都是因为广告画面中出现了龙从柱子上滑落下来,或龙被打败等图像被消费者投诉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从而引起了轩然大波。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子孙的精神图腾,这种暗示龙的“失败”的表叙当然是中国老百姓所不能接受的。
作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犯这样的错误是不能理解的。
也许广告商的初衷只是为了采取一种幽默生动的手法进行产品推梢,但在全球化形势下进行丈化传播,将号的文化内涵和各地的文化习俗是必须牢记且时时注意的问题。
第四个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表现形式的创新。
现在人们处的时代是信息泛滥的叶代,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时时刻刻刺激人们的感官,使大众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对大众传媒产生厌恶感。
视觉传播过程中应该培养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创新出新颖、让大众接受的视觉形象。
同时,也应该保留中国丈化中传统的、经典的视觉形象,让它们国际竞争舞台上占一席之地。
花木兰本来是中国文学中的形象,却被迪斯尼拍到电影在世界销售,这种情形是令人遗憾的,我们应该挖掘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利用新世纪的表现形式,例如动画、卡通、Flash等等,让中国的文化形象和文化价值在全球很好地传播,视觉传播学是新兴的学科,它除了具备一般传播学的规律和特征之外,还有自身独特之处,这些特点就是在视觉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