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水利学教案
环境水利学教案环境水利学课程考核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环境水利学”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专业课,为中央电大统设课程。
本课程是水工专业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新形势下向资源水利转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遵循“人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一门新课程,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水利水电建设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掌握环境水利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工作,了解环境生态学的特点,掌握或理解污染物在水环境中传播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水电工程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其主要方法。
二、关于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1、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满分为100分。
其中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70%;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30%。
3、命题依据考核说明依据《开放教育试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环境水利学教学大纲》制定,本考核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教材包括:文字教材《环境水利学》,许士国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录像教材《环境水利学录像教材》,孙东坡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6、试题类型和结构终结性考核试题类型分为两大类:(1)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题(其中包括判断题5个,15分、选择题10个,30分、简答题4个,40分);(2)计算题1个15分。
两类试题分值的组成比例约为9:1。
7、答题时限终结性考核为闭卷笔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
8、其它学员参加考试应带钢笔、铅笔、三角板或直尺、橡皮、计算器。
三、课程考核的内容和要求第1章绪论考核内容为环境水利的发展概况、环境水利学课程的内容及学习任务。
考核要求:1、了解环境水利发展的历史;2、了解环境水利的含义;3、理解环境水利的任务与特点;4、理解环境水利课程的主要内容。
主要知识点:环境、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
第2章水环境与生态学基础知识考核内容为水环境与生态学基础知识。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本课程是水管理技术与水政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学生应在掌握了水电工程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工作原理、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该课程。
2、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从事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水库概述(一)内容与要求1.1 类型及作用:了解水库的类型及作用。
1.2 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了解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本章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第二章水库库区的防护(一)内容与要求2.1 水库库区的防护措施:了解水库库区的防护工程及防护措施。
2.2 水库的防淹没措施:了解水库的防淹没措施。
2.3 防护区的排洪措施:了解排洪渠的布置。
2.4 防淹没的措施:了解防淹没措施,熟悉各种排水措施。
重点:水库的防淹没措施,防淹没措施。
难点:防淹没措施。
(二)能力培养本章主要培养学生布置设计防护措施的能力。
第三章库岸失稳的防治(一)内容与要求3.1 概述:了解库岸失稳的危害及影响库岸稳定的因素。
3.2 岩质库岸失稳的防治:了解岩质库岸失稳的形态,熟悉其防治措施。
3.3 非岩质库岸失稳的防治:了解非岩质库岸失稳的防治。
3.4 库岸失稳的预测:掌握推力传递法的原理。
掌握:推力传递法的原理重点:岩质库岸失稳的防治和库岸失稳的预测。
难点:库岸失稳的预测。
(二)能力培养:本章主要培养学生对库岸失稳的分析能力。
第四章水库的泥沙淤积及防治措施(一)内容与要求4.1 水库的泥沙淤积及其影响;熟悉泥沙淤积的影响。
4.2 水库泥沙的淤积和冲刷:了解泥沙淤积和冲刷的形态及特征。
4.3 水库来沙量的估算:了解水库来沙量的估算方法。
4.4 水库淤积计算:理解水库淤积计算的方法。
4.5 防治水库淤积的措施:掌握防治水库淤积的措施。
4.6 水库滞洪排沙:了解滞洪排沙的概念和意义。
4.7水库的异重流排沙:理解异重流排沙的概念,并了解其计算方法。
环境水利学教学设计
环境水利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环境水利学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2.掌握环境水平常见问题的诊断方法和解决措施;3.培养环境关怀意识,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教学内容2.1 环境水利学概述1.环境水利学的定义和意义2.环境水利学研究的领域3.环境水利学的发展历程2.2 水文循环及其环境效应1.水文循环的基本概念2.水文循环对环境的影响3.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2.3 污水处理技术1.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2.污水处理常用技术及其优缺点3.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及运营管理2.4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1.水资源的分布及特征2.水资源保护的方法3.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法、研讨法、案例分析法等,注意呈现手段的多样性,在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创造宽松、温馨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步骤4.1 环境水利学概述(讲授法,30min)1.通过讲授法讲解环境水利学的定义、研究领域、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水利学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4.2 水文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研讨法,40min)1.分组进行研讨,重点讨论水文循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促进学生对于水文循环及其环境效应的深度理解。
4.3 污水处理技术(案例分析法,40min)1.案例分析:介绍一段污染源患者的案例,引导学生探讨污染源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讲授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结合案例分析,全面了解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及运营管理。
4.4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讲授法,50min)1.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及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方法。
2.告知学生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合理利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授课,老师应通过问答、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进行及时反馈及评价。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
环境水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水利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环境水利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水利的发展过程,认识水环境干扰与变化的规律,掌握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评价方法,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
课程主要包括:环境水利基础知识;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水环境的修复与管理;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了解水利工程的环境管理等内容。
为从事与环境有关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应具有水力学、水资源管理、水工建筑物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特点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水环境问题的内容和影响非常广泛,对水利工程涉及的环境问题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环境水利学是研究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变化的环境给水利科学提出新问题的学问。
对环境水利的问题和规律的认识是建立在大量惨痛教训、历史经验与实验研究基础上的,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研究环境水利的方法、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技术措施也不断提高。
因此学习本课程在掌握水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同时,要注意理论的发展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教学按以下3个层次进行要求:1. 了解:要求对有关教学内容有一般的了解。
2. 理解:要求理解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3. 掌握:对于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重要内容,要求熟练掌握。
这些内容,不仅要深入理解,还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五、教学总体要求根据课程的特点,对学习本课程提出如下要求:•了解环境水利的基础知识。
•理解水体污染机理与水体自净。
•理解水资源开发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
•理解水环境的修复与管理•了解主要水质模型与掌握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环境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环境流体力学(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课程代码:B03135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及相关环境类专业先修课程:《大学数学(二)》(已修偏微分方程内容)、《大学物理》,并最好先修《水文学》、《环境工程学》一、课程介绍《环境流体力学》课程是环境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以理论性为主同时又是一门实用性强的技术基础科学,大多数院校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选修课,少数院校也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高年级的选修课。
从学科角度来讲,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水利学科与环境学科的课程,是水力学的延伸与发展,适应当前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发展需求。
在众多解决环境问题的工作中都会涉及到流体流动的问题。
广义来说,环境流体力学包括研究所有和环境有关的流体运动的知识;但从狭义来说,则其中重要而普遍的部分,即污染物质在各种水域和大气中扩散与迁移的规律及其应用。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环境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水力学发展概况、水环境基本概念、迁移扩散理论、剪切流离散、射流、羽流、浮射流、水质模型、地下水污染模型、分层流、生态水力学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环境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学会分析水流现象,揭示水流内在规律;并熟悉相关物理概念,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建模,引导学生用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探求因混合、迁移而形成的污染物浓度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关系,为水质评价与预报、水质规划与管理、排污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水资源保护的合理措施提供基本依据,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环境流体力学为专业基础课,属交叉学科,内容广泛,而学时有限,因此,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有广泛应用的、最基本的、较现代化的内容作为基本要求。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掌握环境科学的 基本概念、原理 和方法
理解环境问题的 产生、发展和解 决途径
掌握环境监测、 评价和治理的基 本技能
提高环境保护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具备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教育与传播的能力 具备环境科学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评价: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 估和反馈
教材:《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等
参考书目:《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科学实验教程》、《环境科学案例分析》等
网络资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 实践基地: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生态保护区等
实验室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电泳仪等 实验场地:包括实验室、野外观测站、生态园等 实验材料:包括化学试剂、生物样本、土壤样本等 实验安全:包括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操作规程等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环境科学原理、环境污染 与防治、生态学等
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环境 监测方法、仪器设备使用、 数据分析等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 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编写等
环境管理与法规:包括环 境法律法规、环境管理政 策、环境管理实践等
环境教育与宣传:包括环 境教育方法、环境宣传技 巧、环境教育实践等
评价标准:根据 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效果、创新 能力等方面进行 评价
评价周期:定期 进行评价,如每 学期一次或每学 年一次
评价反馈:及时 向学生反馈评价 结果,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改进学习 方法
教师自评: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建议 同行评价:邀请同行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价和指导 改进措施:根据自评、学生反馈和同行评价,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环境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4120070课程中文名称:环境水力学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Hydraulics学分:1.5 周学时:1.5-0.0面向对象:预修要求:高等数学,流体力学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环境水力学》是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随着现代工业经济对航道、海岸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环境水力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于20世纪70年代应运而生,其内容主要涉及污染物在各类水体中的扩散、混合和输移规律;射流理论;分层流理论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期望学生理解环境水力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掌握各种污染物在不同水体环境的扩散、混合和输移规律,提高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航道、海岸等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课程的学习大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河流动力学》这一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重要必修课程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这是因为,河流动力学所讲授的水沙运动过程与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混合和输运规律本质上符合相同的物理规律。
然而,传统《河流动力学》课程偏重对泥沙特性、起动、沉降速率,水流挟沙力等概念和知识的讲授,对于泥沙本身在水体中的扩散和输运过程则着墨较少。
(二)英文简介《Environmental Hydraulics》is an important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Ocean College at Zhejiang University. This subject was originally established in the 1970s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ly polluted water environments, which challenges the social safety. By this program, the students are hop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hydraulics, know the main issues in water environments, develop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water pollution issues using comprehensive methods. Specifically, this course is about in a quantitative way howpollutant is diffused, dispersed, and mixed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s. What is also important is that by taking this course, it is very useful for students to get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river dynamics. It is because essentially sediment transport obey the same physical laws as pollutant. While the course of river dynamic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 settling, transport capacity etc,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of sediments.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3学时,单独设36学时实验课。
另外还有4周的课程设计。
学分:3.5学分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环境监测》、《分析化学》、《流体力学》和《环境微生物学》二、课程简介(一)中文简介:《环境工程学》课程属环境科学专业,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环境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程。
根据已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从业特点,其中从事一专业(环境工程)的人中,约有2/3以上人数是从事水、气污染控制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处理设施的运营。
因此,我们将《环境工程学》进行细化,并将其分为《水与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管理》四部份。
其中《水与废水处理》》主要是侧重生活污水中有机质、氮、磷和悬浮物的处理工艺和处理装置和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常见工业废水的污染特点、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及处理设施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通过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讨论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计算等内容,重视环境工程设计的实践及创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能了解污水的污染特点,掌握常规污水的污染物种类、浓度范围及处理难点,以便进行工艺设计时选择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
环境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31课程名称:《环境水力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Hydraulic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6个学时学分:2个学分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其中考试成绩占70%,而平时成绩占3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水力学或流体力学二、课程简介环境水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水力学的延伸与发展。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膨胀和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促使环境水力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污染物在水体中扩散迁移的基本原理。
中文简介英文简介(此项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优秀及精品课程必须具备,其他课程不做要求)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主要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掌握环境水体污染的机理、环境水体中介质扩散传播规律、水体的污染与自净规律、环境水质的数学模拟预测、水环境容量的推求及水环境的质量现状评价,为今后学习环境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水力学的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二节水环境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三节本课程概貌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第2章迁移扩散理论(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费克定律与扩散方程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二节瞬时源扩散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三节连续源扩散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四节有限空间的扩散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五节分子扩散的随机游动理论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六节紊动扩散的拉格朗日法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七节紊动扩散的欧拉法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八节岸边排放与中心排放污染带的计算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第3章剪切流离散(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管道剪切流离散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二节明渠剪切流离散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三节非恒定剪切流离散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第4章射流、羽流和浮射流(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紊动射流基本方程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4.紊流的半经验理论主要内容5.基本概念和知识点6.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二节自由紊动射流的一般特性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三节平面紊动射流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四节圆形紊动射流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五节羽流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六节圆形浮射流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七节二维浮射流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八节浮射流的量纲分析法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九节多孔扩散器水力计算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第5章水质模型(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河流BOD-DO耦合模型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二节河流综合水质模型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三节湖泊水质模型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四节重金属污染模型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第6章地下水污染模型(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二节地下水污染的随机模型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三节地下水污染的黑箱模型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四节典型弥散问题的解析解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第7章分层流(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分层渐变流基本方程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二节分层均匀流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三节分层非均匀流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四节内波运动与交界面的稳定性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五节选择性取水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第8章生态水力学引论(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鱼类的生态特性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二节鱼道水力设计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三节过鱼孔出流特性1.主要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中,“其它教学环节”主要指习题课、课堂讨论、课程设计、看录相、现场参观等教学环节。
安师大《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68学时学分:4理论学时:58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10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一、说明: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又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因此,保护与善待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要保护好人类的环境,首先要认识环境,了解什么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如何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从中找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环境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对环境科学基础理论作了探索性研究,将环境基本规律概括为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的和谐、规则与规律以及五律协同,并由此提出环境学的四个基本原理。
本课程以揭示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着重阐述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探讨人类活动对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介绍我国的环境状况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等。
本课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重点讨论的形式,讲透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结合实际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学基本原理7[重点、难点]围绕基本原理来展开教学。
要使学生了解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环境的四个基本原理、当今的环境问题等。
思考题:环境的定义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
第一节环境 2一、人类环境二、自然环境三、人工环境第二节环境多样性 1一、自然环境多样性二、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三、人与环境的和谐第三节人与环境和谐 2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二、环境问题三、人与环境的和谐第四节环境规律 1一、环境规律二、五律协同三、规则与规律四、环境调控第五节环境科学一、环境学二、环境科学第二章人口与环境 6[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水利工程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本课程是水管理技术与水政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学生应在掌握了水电工程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工作原理、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该课程。
2、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从事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水库概述(一)内容与要求1.1 类型及作用:了解水库的类型及作用。
1.2 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了解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本章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第二章水库库区的防护(一)内容与要求2.1 水库库区的防护措施:了解水库库区的防护工程及防护措施。
2.2 水库的防淹没措施:了解水库的防淹没措施。
2.3 防护区的排洪措施:了解排洪渠的布置。
2.4 防淹没的措施:了解防淹没措施,熟悉各种排水措施。
重点:水库的防淹没措施,防淹没措施。
难点:防淹没措施。
(二)能力培养本章主要培养学生布置设计防护措施的能力。
第三章库岸失稳的防治(一)内容与要求3.1 概述:了解库岸失稳的危害及影响库岸稳定的因素。
3.2 岩质库岸失稳的防治:了解岩质库岸失稳的形态,熟悉其防治措施。
3.3 非岩质库岸失稳的防治:了解非岩质库岸失稳的防治。
3.4 库岸失稳的预测:掌握推力传递法的原理。
掌握:推力传递法的原理重点:岩质库岸失稳的防治和库岸失稳的预测。
难点:库岸失稳的预测。
(二)能力培养:本章主要培养学生对库岸失稳的分析能力。
第四章水库的泥沙淤积及防治措施(一)内容与要求4.1 水库的泥沙淤积及其影响;熟悉泥沙淤积的影响。
4.2 水库泥沙的淤积和冲刷:了解泥沙淤积和冲刷的形态及特征。
4.3 水库来沙量的估算:了解水库来沙量的估算方法。
4.4 水库淤积计算:理解水库淤积计算的方法。
4.5 防治水库淤积的措施:掌握防治水库淤积的措施。
4.6 水库滞洪排沙:了解滞洪排沙的概念和意义。
4.7 水库的异重流排沙:理解异重流排沙的概念,并了解其计算方法。
《水环境保护》教学大纲-ZN.doc
《水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水环境保护英文名称: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二、课程代码及性质专业方向课选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学分:2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工程水文学、自然地理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文方向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使学生理解水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掌握水环境研究中涉及的监测与实验分析、污染负荷预测、数学模型和质量评价等,了解新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点源污染负荷预测;面源污染负荷预测;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水体耗氧过程和复氧过程;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水环境数学模型;水环境质量评价。
课程难点:面源污染负荷模型;污染物对流与扩散、吸附与解吸、沉淀与再悬浮;污水生化反应动力学;耗氧、复氧参数估算;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解析解;河流、水库、湖泊水质模拟及预测。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内容:水环境保护的意义、内容与任务(1学时)水体污染物及其危害(1学时)水文循环中水的污染与自净(1学时)水环境质量的度量与评价(1学时)课后文献阅读:水环境保护,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雒文生、李怀恩主编(-)第二章水环境监测(4学时)教学内容:水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内容(1学时)水质监测采样位置的布设(1学时)水样的采集与保存(1学时)水环境指标的测定(1学时)课后文献阅读:水环境监测,化学工业出版社,姚运先主编(三)第三章水污染负荷预测(6学时)教学内容:点源污染负荷预测(2学时)面源污染负荷预测(4小时)课后文献阅读:水科学前沿丛书: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科学出版社,黄国如,李开明,曾向辉等著。
(四)第四章水环境演化机理(6学时)教学内容: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2学时)水体的耗氧过程和复氧过程(2学时)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及其解(2学时)课后文献阅读:水环境保护,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雒文生、李怀恩主编(五)第五章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6学时)教学内容:河流水环境数学模型(3学时)湖泊、水库水环境数学模型(3学时)课后文献阅读:水环境数值模型导论,海洋出版社,任华堂著。
石大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环境工程专业)
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力学 Hydraulics 课程编码:Z206804总学时/总学分:48/3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3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水力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实验的基础知识,掌握以水为代表的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水静力学、水动力学等知识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取新知识及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 3学时教学内容:水力学的任务和发展概况;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及作用于液体上的力;液体的基本特征和连续介质的概念;水力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理解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及作用于液体上的力;掌握液体的粘性定义,反映粘性大小的两个系数,牛顿内摩擦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重点: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及作用于液体上的力;牛顿内摩擦定律。
难点:牛顿内摩擦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第二章水静力学 8学时教学内容:静水压强及其特性;液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式;重力和几种质量力同时作用下的液体平衡;压强的表示方法及度量;作用于平面上和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静水压强的测量仪表和测量方法;理解静水压强的定义及特性,建立静水压强基本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静水压强的计算方法、等压面的概念、静水压强分布规律及其几何意义与能量意义、静止液体对平面和曲面固体边界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重点:静水压强的特性;压强的计算方法;作用于平面上和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难点:作用于平面上和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第三章水动力学基础 11学时教学内容: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液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描述液体运动两种方法的特点;理解水头线、水力坡度与水头损失的概念和关系;掌握液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包括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渐变流和急变流,流线、过水断面和断面平均流速等),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形式、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际应用计算。
《水环境学》教学大纲
《水环境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注1:平时考核(100%)=课程作业(30%)+研讨交流(30%)+期中考核(40%);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注:1. 掌握程度指学生应掌握教师讲授内容的程度,分为“熟练掌握、熟悉、了解”等;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1.窦明,左其亭著,水环境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2.李圭白、张杰主编,水质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张自杰编著,排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disposal and reuse, Fourth edition, Metcalf &Eddy, Inc.5.国内期刊:《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给水排水》、《中国给水排水》、《环境化学》、《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水处理技术》6.国际杂志:Water Research,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onology, AppliedCatalysis B-Environment,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mosphere, Langmuir课程负责人(签字):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学院(系)、部(盖章)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附件一:中国人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师基本信息三、实验项目四、实验安排实验一:北京市景观水体水质调查1.实验任务(目标)(1)了解水质调查的内容和各指标涵义;(2)掌握水质采样方法;(3)掌握水质指标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掌握微生物指标的采样及测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水利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环境水利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水利的发展过程,认识水环境干扰与变化的规律,掌握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评价方法,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
课程主要包括:环境水利基础知识;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水环境的修复与管理;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了解水利工程的环境管理等内容。
为从事与环境有关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水力学、水资源管理、水工建筑物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特点
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水环境问题的内容和影响非常广泛,对水利工程涉及的环境问题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环境水利学是研究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变化的环境给水利科学提出新问题的学问。
对环境水利的问题和规律的认识是建立在大量惨痛教训、历史经验与实验研究基础上的,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研究环境水利的方法、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技术措施也不断提高。
因此学习本课程在掌握水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同时,要注意理论的发展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3个层次进行要求:
1. 了解:要求对有关教学内容有一般的了解。
2. 理解:要求理解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3. 掌握:对于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重要内容,要求熟练掌握。
这些内容,不仅要深入理解,还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五、教学总体要求
根据课程的特点,对学习本课程提出如下要求:
•了解环境水利的基础知识。
•理解水体污染机理与水体自净。
•理解水资源开发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
•理解水环境的修复与管理
•了解主要水质模型与掌握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了解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了解移民工程评价特点
•掌握水利工程的环境管理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进行环境评价和环境管理的能力。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学分数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学时,其中电视课8学时,开设一学期。
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包括教材、复习参考资料和作业;另外还有配套的音像教材。
二、教学环节
本课程以自学为主,学习中首先阅读各章节的学习指导,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各章的作业,并计入平时成绩。
在考前组织短期集中面授,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及相互关系
文字教材是主要的教学媒体,录像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对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是文字教材一些内容的强化与补充。
录像学时定为8学时。
四、考核
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应带计算器及简单绘图工具。
五、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
1.环境与环境保护;
2.现代水利的思想理论
3. 环境水利学的发展过程
4.环境水利学的任务与特点
教学要求:
1. 了解环境与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内容;
2. 了解现代水利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体系;
3. 了解环境水利学的发展过程、涉及领域及最新进展;
4. 理解环境水利学的任务与特点;
6. 明确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及课程特点,并用来指导下面各章的学习。
二、水环境与生态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 水质化学:氮,磷,有机污染物,金属、活性金属、重金属离子等;
2. 水质指标与计量: PH, 硬度,COD, BOD, TOD, DO等
3. 生态学基础: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平衡、生态学在环境水利中应用
4. 水环境与自然生态
教学要求:
1.了解与水环境质量相关的水质化学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2.掌握主要的水质指标的定义及度量方法;
3.理解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功能,了解水环境与自然生态间的相互关系;
4. 了解生态平衡及生态学在环境水利中的应用。
5.了解水环境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
三、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教学内容:
•水体及水体环境条件
•水体污染及其危害
•水体污染机理及特点
•水体的自净
教学要求:
1.水环境是环境水利学研究的主体,因此首先要了解水环境的定义与特点
2.理解水体污染的定义,了解水体污染的危害
3.掌握水体污染的机理,了解不同水体污染特点及主要污染源
4. 理解水体自净的原因及制约因素
四、水环境保护与管理
教学内容:
1.水环境管理法规与水质标准
2. 水环境保护与管理规划
3.水体污染监测与分析
4. 水环境的修复
5.生态修复技术
6. 水环境保护的特殊问题
教学要求:
1.了解水环境管理法规、水质标准;
2.了解水环境保护与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
3.了解水体污染监测与分析方法;
4. 理解水环境修复方法;
5. 了解生态修复技术;
6. 了解水环境突发事故等特殊问题对策。
五、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
教学内容:
1.概述
2. 物质输移的基本方程
3. 水质模型
4.水环境容量与推求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水质模型的分类与建立步骤
2. 理解物质输移的基本方程
3. 主要掌握河流水质模型与湖泊、水库水质模型
4. 了解其他水质模型
5. 理解水质模型的参数确定
6.掌握水环境容量定义与河流水环境容量的推求方法, 理解水环境容量的确定
六、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
1.概述
2. 蓄水工程的环境影响
3. 灌溉工程的环境影响
4. 径流式水电站的环境影响
5.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
6. 水利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水资源开发建设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及类型;
2.理解蓄水工程的环境影响,
3. 了解灌溉工程的环境影响
4. 了解径流式水电站的环境影响
5. 理解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
七、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内容:
1.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类型
2. 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程序
3.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4.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5. 移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介
教学要求:
1.了解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类型
2. 理解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程序
3.掌握主要实用的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4. 了解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5.了解移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八、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期的环境管理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环境监测、评价与管理
3. 水利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
4. 水利工程运行期环境管理
5. 坝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监测与管理
6. 水利工程环境管理实践(小浪底,万家寨等)
教学要求:
1.了解水利工程环境监测、评价与管理
2.理解水利工程建设期环境管理与控制;
3.理解水利工程运行期环境管理、控制与评价
4.了解坝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管理与控制
5.了解国内重要水利工程比较成功的环境管理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