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地区的胡同(专辑)(下)
老北京的果子市(专辑)
⽼北京的果⼦市(专辑)⽬录(1)⽼北京的果⼦市--⽼汉杂谈(2)南北果⼦市--李娟娟(3)⽠果飘⾹的北京城--李珍新(4)旧京果⼦市(5)“穷德胜门,恶果⼦市、不开眼的绦胡同”(6)西⽠“闹腾”果⼦市--郭德瑞(7)北京的西⽠(8)果⼦市的⽛帖(9)京呀⽩梨(10)七⽉⼗五红了圈⼉--枣花⼉红(11)半⽉鲜⼉--北寨红杏⼉(12)果⼉皇后“嘉应⼦”(13)百益海棠果⼉(14)五⽉桑粒⼉⼀点红(15)开⼝⽯榴⼉(16)⼋戒不识⼈参果--良乡的⼤栗⼦(17)睡不醒的藕(18)⿊脸⼉⽩⽛长犄⾓--菱⾓(19)果⼦市--渌⽔庭院(1)⽼北京的果⼦市旧时科技不似现在发达,⽔果的出产都是按照节⽓划分。
每年阴历五⽉过后,北京的各种⽔果就该上市了。
在旧北京城内,主要有两⼤果⼦市,⼀是德胜门果⼦市,在德胜门内丁字街,⼈们简称为“北市”。
⼀是前门外果⼦市,在今前门外果⼦巷,⼈们简称为“南市”。
“北市”在先,“南市”后有。
但就其规模和经营范围来看,“南市”⼤于“北市”。
南市有果⾏约六⼗余家,“北市”仅有⼗三家。
“南市”经营有南鲜(⽢蔗、桔、柚、柑、橙、菠萝、鲜龙眼、橄榄、百合、⾹椽、佛⼿等)、北鲜(桃、杏、梨、枣、李⼦、樱桃、⽯榴、苹果、海棠等)、⼲果(花⽣、⽠⼦、榛⼦、杏仁、核桃、栗⼦、⽩果和各种果脯、果⼲)、⽠类(西⽠、甜⽠、⾹⽠等)、河鲜(藕、芡⽶、茨菇、莲蓬、菱⾓、荸荠等),北市只有北鲜和⼲果。
南市有万成、同顺、顺昌、恒兴四⼤果⾏,解放后北市只有同发⼀⼤果⾏。
北京的果⼦市在明朝就有了,但“南市”的发展是在清朝初年,现存果⼦市的店铺多建于乾隆年间。
当时果⼦⽣意⼗分兴隆,竞争⾮常激烈,为了便于封建***控制和管理,清政府曾发放“伢帖”(也称官帖,两张⽑道纸,⼀正⼀副,盖有官印,⽤墨笔书有经营品种),在“南北”两市,⽐较⽼的字号,都拥有这种伢帖。
如“南市”公盛、天盛拥有桃杏仁、栗⼦帖,恒兴、万成、顺昌拥有花⽣帖,同裕、德昌、天义成、顺昌、同顺、德成、三胜福拥有西⽠帖等等。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北京八大胡同是北京市最有特色、最有历史意义的街巷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胡同风貌的典型代表。
它们包括什刹海、南锣鼓巷、六铺炕、菜市口、陶然亭、牛街、马连道和地安门等。
一、什刹海什刹海是北京城内著名的湖泊景区,又名后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
这里是北京古代皇家园林区域的一部分,历史悠久,周围有很多古老的胡同。
什刹海以其风光秀丽的湖泊和古老的胡同而闻名,是游客们探寻老北京风貌的理想地点。
二、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起东四十条,南至交道口。
这是北京最有名的胡同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南锣鼓巷保留了传统的胡同布局和风格,同时也有许多时尚的店铺、酒吧和艺术空间,是年轻人和艺术家们聚集的地方。
三、六铺炕六铺炕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靠西四环,是北京市历史文化名胜区。
这个地区以六个铺子为核心,是北京城内唯一一个保留有传统胡同市井风貌的地方。
六铺炕的胡同筋路纵横,民居喧嚣,街市热闹,给人一种强烈的时光倒回的感觉。
四、菜市口菜市口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胡同区域。
这里有一个传统的菜市场,汇集了各种新鲜的农产品和美食。
菜市口胡同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地之一,保存了一些纪念碑和展览馆,提醒人们珍惜和平。
五、陶然亭陶然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亭台,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陶然亭以其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园林建筑而闻名,亭内有着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庭院。
这里还有一处博物馆,展示了陶然亭的历史和文化。
六、牛街牛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商业区。
这里有许多老字号和传统的小吃店,以其特色美食而闻名。
牛街的胡同里有许多小巷子和独特的建筑,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感受老北京风貌的好地方。
七、马连道马连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以其艺术氛围和工艺美术而闻名。
这个地区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中心,有许多工艺美术店和工作室。
马连道的胡同里有许多老北京的民居和院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北京有趣的胡同的来历和传说
北京有趣的胡同的来历和传说北京胡同是北京城独有的特色建筑,也是古老而有趣的地方。
胡同的来历不仅仅是一条条狭窄的巷道,更是一个有着丰富传说的地方。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些北京胡同的来历和传说。
一、簋街胡同:簋街是北京最有名的美食街之一,而簋街胡同就是这条街的背后。
相传,簋街胡同得名于古代的一个故事。
据说,古时候这里是皇帝的御膳房所在地,专门负责为皇帝和宫廷提供美食。
而簋街胡同就是这个御膳房的所在地,因此得名簋街。
二、什刹海胡同:什刹海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而什刹海胡同则是这个风景区的一部分。
相传,古时候这里是皇帝的游玩之地,而什刹海胡同是皇帝游玩时的必经之地。
据说,每当皇帝游玩时,什刹海胡同都会被装饰得热闹非凡,而且还会有各种表演和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皇帝和宫廷的人们,也吸引了很多普通百姓前来观看,因此什刹海胡同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闹而有趣的地方。
三、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最有名的胡同之一,也是北京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相传,南锣鼓巷得名于古代的一个故事。
据说,古时候这里是京城的文化中心,这里不仅有很多文人雅士居住,还有很多书店和文化机构。
而南锣鼓巷就是这个文化中心的所在地,因此得名南锣鼓巷。
如今,南锣鼓巷依然保留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是游客们了解和感受北京传统文化的好地方。
四、五道营胡同:五道营胡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街之一,而胡同的来历也与商业有关。
相传,古时候这里是京城的商业中心,这里有很多商铺和小摊贩,而五道营胡同就是这个商业中心的所在地。
据说,古时候这里的商铺和小摊贩经营得很红火,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购物,因此五道营胡同逐渐成为了一个繁华而有趣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讲述的北京胡同的来历和传说。
这些胡同不仅仅是一条条巷道,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传奇的地方。
希望大家在游览北京胡同的时候,能够了解和感受这些胡同的独特魅力。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1.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
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
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2.胭脂胡同:原名为胭脂巷,其南口开在两广路上珠市口西大街。
北口开在施家胡同。
胭脂胡同呈南北走向,长约100米,宽约5米。
据传,以前这条胡同里的妓院比较多,脂粉气浓重,故而得名。
3.韩家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
韩家胡同明代属正南坊,称韩家巷。
清代沿称,宣统时称韩家胡同。
民国后沿称。
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关帝庙并入。
4.陕西巷:从乾隆年间到1949年,陕西巷开的都是头等清吟小班。
陕西巷靠近大栅栏商业区,与南城的石头胡同和北城的韩家潭相近。
5.石头胡同:在历史上曾经是北京最繁华的色情业集中地,据说在高峰时期,这里有将近百家妓院。
6.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东起深沟胡同(今棕树三条),西至石头胡同中部,北邻大百顺胡同(今百顺社区),南靠朱茅胡同(今小力胡同)。
7.朱家胡同:在清朝时被称为“花花世界”,是北京最著名的
红灯区之一。
8.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因巷内一制纱帽作坊而得名。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明)张爵 撰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明)张爵撰录入:赫连晏(北京文化论坛)《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简体打印稿——一本北京胡同名的简易四级辞典(明中期版)之一对《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一点想法大学时,每个学生毕业前必过的英语四级为商家带来了无限商机,铺天盖地的词典便是其中的一种产物。
我曾见过其中的一本,除了单词本身,几乎没有什么解释与例句,用处专门在于供人背单词,或者也许还能再加上一条用途:供人快速地查阅一下某单词是否为四级词语。
在抄录这本《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时,我觉得它和那种词典颇为相似,全书大部分内容就是一些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明代胡同名“单词”,用搜索引擎能快速从这张胡同名的“清单”中查证某条胡同在明代是否确有其名。
只要和另一本印刷在同一本书中的、同样收录了当时所有胡同名的清代版《京师坊巷志稿》一比篇幅(本书仅占十七页,另一本书却有二百五十五页,本书页数还不及另一本书的零头),就可名了我为何用“扼要”这个词。
如果要为这两本“胡同名词典”定级的话,本书最多只能算四级,而另一本书已经达到六级水平了。
篇幅虽不及别人,但从其历史地位(据我现在所知,明代之前虽也有有人做过类似的工作,但系统地记录胡同名、描绘详细的街道图且能完整保存下来的,此书是第一本,也就难以抱怨它的“扼要”了)、地图价值(可惜我手头抄的这一本里没有序言中所提到的那幅京城胡同“总图”,不知是缺页还是别的缘故)、史料价值(想了解明代北京胡同的基本状况,这本书可以算是“权威”了吧)等等来说,也还算是值得一抄的。
书中所涉及范围大于四九城,内容也不局限于胡同名。
散布于城内胡同名间的,有极扼要的对该胡同的补充介绍以及其它一些零敲碎打的东西。
相对而言全书描述得最详细的部分反而是多半出了城的“燕京八景”,看来与胡同相比,作者的旨趣更多地在于山水之间也。
书中所提名称有些与如今的说法相异,可供对此有兴趣的人参考(以书中该名出现先后为序):太液晴波、琼岛春云、西山霁雪、金台夕照、玉泉垂虹、卢沟晓月、蓟门烟树、居庸叠翠。
北京什刹海介绍
北京什刹海介绍什刹海由前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组成,历来被认为是京都的文脉所系,是皇城以外景致最优美、文化气息最浓郁的地方。
这个区域附近的胡同和胡同里的四合院,曾经是北京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从北京城初建时,这个区域就被规划为中产阶级以上的住宅区之一),现在,这一地区也是胡同、四合院保存最集中的地方。
景点信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北海公园北门对面门票:免票交通:乘5路公交车地安门下车,或111、118、13等路公交车北海北门下即到。
景点相关资料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
位于北京城西北隅,交通十分便利。
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称。
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
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什刹海是北京城享誉盛名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
景区由前海、后海、西海水域、沿岸名胜古迹和民居民俗生活组成。
景区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到新街口北大街,北起北二环,南至平安大街,总面积146.7公顷,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周围有许多的王府和花园,如保存最好的恭亲王府、醇亲王府等,这一带也是原老北京主要的商业活动区。
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也在什刹海旁边,什刹海边的柳荫街曾住过十大元帅中的三位。
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是古都之源、文化之源,是民俗休闲、感受历史、享受时尚的胜地。
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什刹海积淀了上至皇亲国戚、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的深厚的各阶层文化。
这里的胡同和四合院组成了老北京的风俗文化,组成了老北京的历史,沿着什刹海迤逦的河沿四周,形成了不规则但密如网织的网状胡同,这些胡同依势而建,自然天成。
今天,这里仍旧保存着十分难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交相辉映的历史风貌,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恭王府花园、广化寺、火神庙、钟鼓楼和银锭桥等古迹宛如一颗颗明珠,将什刹海点辍地秀美灿烂。
北京什刹海(后海)酒吧调研报告
7
上世纪 80 年代末,什刹海恢复了荷花市场,不过,很长时间冷冷清清,荷花市场卖过古玩, 卖过工艺品,开过餐馆,也开过茶馆,但门庭冷落车马稀,因为游客来去匆匆,无暇在这儿品 “海”,城里人又到这儿来的很少,所以拢不住人气儿。
从上世纪 90 年代,什刹海地区被定为北京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以后,市区两级政府加大了 对什刹海地区旅游开发的力度。“胡同文化游”、“名人故居游”、“民俗文化游”、“什刹 海水上游”等已经成为北京旅游业的品牌,恢复了它应有的城市地位。
根据已形成娱乐板块区域的体量、立地条件、文化背景看,后海酒吧街未来最具备发展潜 力,这也越来越说明了北京时尚文化和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趋势。
1.2 年在三里屯正式开店,开设之初旨在为附近第三使馆区以及周边地 区的外籍人士提供休闲消费,在这之前提供这种消费的场所多存在于涉外酒店,因而对于消费 人群有着很强的选择性。第一家酒吧的出现,标志着酒吧这种休闲消费场所开始走向市场化运 作,面对更多的消费人群。
这种中式风格的实验在初看之下,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杂乱无章的感觉,但细节品味之 下,另一种奇妙的、文化上的混合魅力又让它带给人另类的惊喜。由于大部分设计方案都是以 “断章取义”式的元素做为风格传播,因此,后海的酒吧在混杂中也形成了一种文化与历史的
5
残缺美感,这与后海的旧城文化不谋而合。或许正是因着这种“混合”的魅力和“怀旧情结”, 后海的酒吧成为城市中各类族群皆爱踯躅流连的地方。
1.3 北京酒吧街变迁趋势
2
三里屯酒吧街 位于第三使馆区中心
工体附近酒吧 受三里屯辐射作用
后海酒吧街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优越
朝阳公园酒吧街 交通便利、作为大型娱乐场所的辅
助设施
燕莎酒吧街 临近使馆区、涉外购物、涉外酒店
北京什刹海夜游有哪些隐藏的美景值得发现
北京什刹海夜游有哪些隐藏的美景值得发现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北京的什刹海便展现出了与白日里截然不同的迷人魅力。
这里不仅有热闹非凡的酒吧街,还有许多隐藏在角落里不为人知的美景,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
沿着什刹海的岸边漫步,你会首先被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所吸引。
夜晚的湖水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灯火和古建筑。
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那倒映的光影也随之摇曳,如梦如幻。
什刹海周边的胡同也是夜游的一大亮点。
那些狭窄而幽深的胡同,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
胡同里的石板路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青光,两旁的四合院紧闭着大门,偶尔能从门缝里透出一丝温暖的灯光。
漫步在胡同中,你能感受到那份独属于老北京的宁静与安详。
在银锭桥附近,有一家小小的茶馆。
茶馆的外观并不起眼,但当你走进去,却能发现别有洞天。
里面的布置充满了老北京的韵味,木质的桌椅,古朴的茶具,还有墙上挂着的老照片。
在这里,你可以点上一杯清香的茶,坐在窗边,欣赏着什刹海的夜景,感受着那份悠闲与惬意。
继续往前走,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角落,那里有一位民间艺人在表演皮影戏。
皮影戏的幕布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晰,艺人手中的皮影人物活灵活现,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周围围满了观众,大家都沉浸在这古老的艺术中,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
再往前走,你会看到一艘艘小船在湖面上摇曳。
登上小船,船夫轻轻摇动着船桨,小船缓缓地向前行驶。
从船上望去,岸边的景色更加迷人。
远处的灯火连成一片,与天上的繁星相互辉映。
微风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让人陶醉其中。
在什刹海的另一边,有一座小小的寺庙。
寺庙的大门紧闭,但从外面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庄严肃穆。
寺庙的围墙外种满了花草树木,在夜晚的微风中轻轻摇曳。
寺庙的屋檐下挂着几盏红灯笼,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沿着湖边一直走,你会来到一个小小的广场。
广场上有一群老人正在跳着广场舞,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旁边还有几个年轻人在玩滑板,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快速穿梭,充满了活力。
清朝什刹海变迁
清发布时间:2011-6-9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内城由各旗分别管辖,今什刹海地区属正黄旗。
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明代建的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今旧鼓楼大街小黑虎胡同24、26号)。
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初七日改北安门为地安门。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地震,震毁德胜门箭楼,后重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疏浚什刹海。
康熙三十年(1691年)整修什刹海。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龙华寺,敕改名瑞应寺(今鼓楼西大街184号),有康熙皇帝御制诗一首刻石。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修真武庙(今西海东沿11号)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建大藏龙华寺(今后海北沿23号)。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重修护国寺(今护国寺街85号)。
雍正十一年(1733年)九月建贤良祠(今地安门西大街103号旁门)。
祀图海等人。
雍正皇帝御制贤良祠满汉文碑。
重修千佛寺,敕改名拈花寺(今旧鼓楼大街大石桥胡同61号)。
雍正皇帝御制拈花寺碑文。
乾隆九年(1744年)建丰泰庵(今后海南沿26号)。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内务府奉旨在积水潭并银锭桥西沿岸栽植桃树和柳树,设码头、船坞。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建镇水观音庵,赐名汇通祠(今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
乾隆皇帝御制积水潭汇通祠诗,又御制积水潭诗三首。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旌勇祠以祀明瑞(今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3号)。
六月乾隆皇帝亲临祭奠。
乾隆年间建什刹海清真寺(今前海南沿5号)。
法式善在什刹海松树街住所内的诗龛组织诗社,后迁居至钟鼓楼一带仍继续活动。
翁方纲在什刹海组织诗会,每月组织活动,参加诗会的有二十四人。
嘉庆四年(1799年)赐大学士和坤自尽,抄没家产(和坤宅第为恭亲王府的前身,今前海西街17号)。
嘉庆十一年(1806年)建褒忠祠以祀额勒登保(入民国后改吉林先哲祠,今地安门西大街167号)。
嘉庆十九年(1814年)成亲王永理奉旨精选所书刻石,名《诒晋斋法帖》,现存212方,保存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老北京的果子市(专辑)
老北京的果子市(专辑)目录(1)老北京的果子市--老汉杂谈(2)南北果子市--李娟娟(3)瓜果飘香的北京城--李珍新(4)旧京果子市(5)“穷德胜门,恶果子市、不开眼的绦胡同”(6)西瓜“闹腾”果子市--郭德瑞(7)北京的西瓜(8)果子市的牙帖(9)京呀白梨(10)七月十五红了圈儿--枣花儿红(11)半月鲜儿--北寨红杏儿(12)果儿皇后“嘉应子”(13)百益海棠果儿(14)五月桑粒儿一点红(15)开口石榴儿(16)八戒不识人参果--良乡的大栗子(17)睡不醒的藕(18)黑脸儿白牙长犄角--菱角(19)果子市--渌水庭院(1)老北京的果子市旧时科技不似现在发达,水果的出产都是按照节气划分。
每年阴历五月过后,北京的各种水果就该上市了。
在旧北京城内,主要有两大果子市,一是德胜门果子市,在德胜门内丁字街,人们简称为“北市”。
一是前门外果子市,在今前门外果子巷,人们简称为“南市”。
“北市”在先,“南市”后有。
但就其规模和经营范围来看,“南市”大于“北市”。
南市有果行约六十余家,“北市”仅有十三家。
“南市”经营有南鲜(甘蔗、桔、柚、柑、橙、菠萝、鲜龙眼、橄榄、百合、香椽、佛手等)、北鲜(桃、杏、梨、枣、李子、樱桃、石榴、苹果、海棠等)、干果(花生、瓜子、榛子、杏仁、核桃、栗子、白果和各种果脯、果干)、瓜类(西瓜、甜瓜、香瓜等)、河鲜(藕、芡米、茨菇、莲蓬、菱角、荸荠等),北市只有北鲜和干果。
南市有万成、同顺、顺昌、恒兴四大果行,解放后北市只有同发一大果行。
北京的果子市在明朝就有了,但“南市”的发展是在清朝初年,现存果子市的店铺多建于乾隆年间。
当时果子生意十分兴隆,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便于封建***控制和管理,清政府曾发放“伢帖”(也称官帖,两张毛道纸,一正一副,盖有官印,用墨笔书有经营品种),在“南北”两市,比较老的字号,都拥有这种伢帖。
如“南市”公盛、天盛拥有桃杏仁、栗子帖,恒兴、万成、顺昌拥有花生帖,同裕、德昌、天义成、顺昌、同顺、德成、三胜福拥有西瓜帖等等。
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范文(二篇)
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范文大家好!欢迎来北京旅游!我是您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李导。
今天,我们来到了什刹海,这里除了可以观赏美景外,主要是让大家见识一下这里的胡同。
胡同,其实就是我们南方说的巷子,也就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小巷。
据说,北京原有胡同六千多条,现在叫胡同的还有一千多条,其中什刹海的胡同有____条,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来北京看胡同不来这里就可惜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胡同,曾经住过很多皇家的亲威、达官贵人,就连新中国的一些领导人都住在这里,如邓小平,宋庆龄......大家逛胡同时,要注意观察胡同里那些大宅院的结构,单单是大宅院的门就非常有意思,我可以介绍一些:很多大宅院门口两旁有门墩,门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方形的,一种是圆形的,方形代表主人是读书人出身,是文官;圆形像鼓,代表主人是武将出身,是武官。
那些大宅院的门槛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半尺高,有的一尺高。
在古代,门槛体现主人的尊严和身份,门槛越高地位就越高。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有些王府上,门边有一条又窄又长的板凳,据说如果主人不愿意见客人,就叫仆人让他们在那边坐一会,板凳太窄不好坐,不管等多久,主人都不会接见。
我们俗语说的“坐冷板凳”就是这样来的。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你们呆会儿慢慢体会。
我们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你们可以租辆三轮车逛逛胡同,有时间还可以去宋庆龄故居看看,或者到恭王府细细游赏一番,记住:下午五点半要在这里集合。
好了,祝您们玩得愉快!北京什刹海的导游词范文(二)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北京什刹海!我是今天的导游,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这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著名景点。
什刹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由前海、后海和西海三个相连的湖泊组成的。
这里是北京最早的文化聚集地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
在这片水域周围,有许多古老的胡同和四合院,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我们首先来到了前海。
前海是什刹海的最大湖泊,也是游客最多的地方之一。
什刹海胡同游攻略
胡同游(追循老北京的脚步)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
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张清常教授《胡同及其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认为,胡同是蒙古语的译音,即“水井”之意。
北京的胡同与元大都的建设密切相关,乃“因井而成巷”。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它指的是街巷了。
现如今随着北京城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的面貌是日新月异,但是人们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和四合院。
北京最具游览价值的属什刹海胡同,什刹海是北京城一处历史文化风景区,包括前海、后海、西海三个湖泊,保存良好的恭王府,纵横交错的胡同,与古老的钟楼、鼓楼遥相呼应,堪称北京最具代表的胡同地区。
从鼓楼大街西侧进入什刹海地区,登上银锭桥驻足观望,天空晴朗的时候,能看到山清晰的轮廓,这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银锭观山”。
后海的两岸有恭王府、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不远处有鼓楼和钟楼。
1、游客在北海公园北门(后门)西侧100米左右的胡同游览出发点乘老北京传统交通工具三轮车出发(每辆可乘两人),达行程的第一站--鼓楼。
鼓楼建于1272年,高约50米,是旧京城的报时中心,导游带领客人登鼓楼俯看中轴线两边东西两城的胡同,讲解北京的历史、城市格局及胡同的形成,并参观四合院模型。
2、离开鼓楼,乘三轮车穿过胡同,沿着什刹海走一段,在银锭桥下车,到带有浓郁京城民风的胡同里漫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的文化内涵,看胡同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并走进普通居民住宅四合院参观,并与居民聊天,了解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
3、乘三轮车前往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花园。
恭王府花园是胡同中清代的贵族人家的大宅院。
它始建于1779年,占地3公顷,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穿过秀色迷人的王府花园萃锦园,参观为昔日贵族家庭开展社交活动而举办京剧堂会的大戏楼,对比贵族人家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什刹海解读
什刹海附近建有王府、寺庙、 故居,这些林立的古朴建筑不仅是 历史的真实掠影,更是文化传承的 薪火之地。在什刹海,一个门墩、 一株老槐、一块砖、一块瓦,从中 能感受到的,除了文人骚客笔下浓 烈的寄居之情,更多的,是一种文 化积淀在心头的厚重和底蕴。
“ 海 ”
文 化 之
什刹海-宋庆龄故居
榴和龙眼葡萄等各种南北方名花佳卉,宋庆
龄最喜爱的观赏鸽更给庨园增添了和平的气 氛。
什刹海王府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进望如虎 踞”。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 建筑布局觃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 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 清致素雅的风韵。
点击添加标题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 和花园两部分。恭王府花园又名萃锦园建于明朝,全园南 北长约150米,东西宽170米,总占地面积28000余平方米,
积水潭
后 点击添加标题 三 海
前 三 海
故宫
什刹海发展历史
什刹海
积水潭 明代 “三海大河” 白莲潭
金代
进古时期
永定河改道
“前三海”南海、中海、北海属 于皇家园林,而什刹海一定程度上 是完全属于民间的。无论是纵横交 错的老北京胡同,还是极富京华风 情的老北京四合院,抑或者淳朴民 风的市井文化,还是特色流传的民 俗生活。这些不仅构成了什刹海的
什刹海—银锭观山
银锭桥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在太液池游玩。忽遇一
场攀雨。傍晚时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乾隆帝游性大发, 他赏遍太液池后。又跑出皇城来到银锭桥上举目西望.西
山蜿蜒多姿仿佛就在眼前。十分美观。于是他忙命随从笔 点击添加标题
墨伺候,挥毫写了“银锭观山“四个大字。幵让在银锭桥 头刻石立碑。但谁也没见过传说中的这块碑。
简单的北京什刹海导游词(六篇)
简单的北京什刹海导游词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什刹海景区范围大体是什刹海景区位于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北侧;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向西北接柳荫街、羊房胡同、新街口东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东到德胜门,由德胜门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
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____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
历史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____余座,现仍尚存____几处。
什刹海____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
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
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
简单的北京什刹海导游词(二)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__。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
“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
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
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____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北京什刹海导游词范文(2篇)
北京什刹海导游词范文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
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
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
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园中景物别致精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部的府宅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工作场所,单位迁出后经重修现已对游客开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现作为郭沫若故居也对游人开放。
庆王府是北京现存王府中的一座。
第一代庆王永璘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的同母胞弟。
老庆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
道光三十年庆王永璘的后人奕劻袭辅国将军。
咸丰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始称王府。
这时的奕劻又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五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之一。
民国后为部队机关所征用。
钟鼓楼每到定更的时候是“先击鼓,后敲钟”;二更到五更的时候则“只撞钟不击鼓”;到了亮更时是“先击鼓后敲钟”。
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____次,共108响。
撞钟也是一样。
关岳庙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____号。
这里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庙。
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建成。
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
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中门,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
建筑面积约____多平方米。
民国____年北洋政府在后寝祠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称关岳庙。
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____号,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
《民间故事》:什刹海
什刹海什刹海是北京城内四海之一,坐落在鼓楼的西南方,宽阔的水面,四周种着许多高大的树木,风景美极了。
什刹海的“刹”字,北京人嘴念快了,就跟“季”、“价”“窖”字差不多了。
因此便有了活财神沈万三挖十窖银子的故事。
提起活财神沈万三,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他的。
活财神应该是很有钱的了,可他手里连一个钱都没有,穷得连衣服都穿不整齐。
但他却能知道地下哪里有金子、银子。
不过,沈万三平常却不知道哪里有金子、银子。
要跟沈万三要银子,得狠狠地打他,把他打急了,他胡乱一指,你一挖准有金银,打得越狠,他指的地方挖出的金银财宝就越多,因此,人们都叫他“活财神”这一天皇帝要修建北京城了,又不愿把他库里的钱拿出来,就跟大臣们商量如何弄到这笔钱。
有个大臣便把活财神沈万三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便马上降旨去抓沈万三。
官兵奉了皇帝的旨意,飞快地来到了沈万三的家门口。
官兵们一看沈万三的破旧的小草屋和他那身不能遮体的破裤褂,个个都笑了。
有个官兵说:“看他这个穷相,还是活财神?放了他吧,”另一个说:“甭管他那么多了,只要抓到沈万三,咱们就算交差了。
”于是,不容沈万三分说,官兵们把他拖去见皇帝。
皇帝正坐在金銮殿上等着活财神,差人上前回禀:“奉旨抓到沈万三,现正在殿外等候。
”皇上马上吩附:“把他带上来。
”皇帝一瞧沈万三,心里也犯了嘀咕,问道:“你就是沈万三吗?沈方三答道“我就是”“你知道金子在哪吗?”沈万三答:“我不知道。
”皇帝火了,说“你妖言惑众,给我狠狠地打。
”在大殿之上,几个武士过来将沈万三推翻就打。
沈万三越说不知道哪里有金银财宝,武士越打,直打到肉都翻花了,沈万三急了,喊:“别打了,我知道哪儿有啦!”沈万三带着官兵们来到一块空地上。
官兵问:到这连草都不会长的空地干什么,这穷地方能有银子!沈万三指了指说:“这有银子!”官兵们按沈万三指的地方挖起来。
果然有银子。
一共挖出10窖银子,总计四百八十万两。
皇帝一看到这么多银子,笑得眼都睁不开了。
之后,北京城修建了起来,而这挖银子的地方,就成了大坑。
老北京“什刹海”有何来历
老北京“什刹海”有何来历一部反映北京都市现代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什刹海》,目前正在热播。
剧中描述的故事,就发生在北京“什刹海”胡同里,由此也让“什刹海”这一老地名成了“亮点”。
“什刹海”在北京城的哪里,为啥叫“什刹海”,都有啥来历和说法?其实,作为千年古都,老北京地名里的故事,都是一串一串的,“什刹海”也不例外。
“什刹海”位于北京城中心的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
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
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
老北京叫“海”的地方不少,除了“什刹海”,还有中南海、北海、后海、西海、前海、南海子等等。
因为北京在元朝时就是都城。
城里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
北京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亦称太液池,曾是皇家园林。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也称积水潭。
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
(什刹海风光----本文作者摄)“什刹海”还曾被写成“十刹海”,传说早年这地方四周原有十座寺庙(古刹)因此得名。
另有一个传说,说是明朝时北京城有个活财神叫沈万三,虽然被人称为活财神,但他自己却穿着很破旧,把钱财都埋在地下了。
燕王朱棣当了皇帝要在北京建都,可国库空虚缺钱。
于是有个宦官就对朱棣说沈万三有钱。
朱棣就把沈万三召来,问他哪里藏了银子。
他百般抵赖不说,于是朱棣命人予以杖责。
挨打后,沈万三答应上缴银子。
于是朝廷就派人跟着他去挖。
果然在现在的“什刹海”一带挖出十窖银子。
后来,挖银子时的十个坑积满了水,人们就管那里叫“十窖海”,叫着叫着叫顺口了,就叫成“什刹海”。
清代起,“什刹海”已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
“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建筑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刹海地区的胡同(专辑)(下)目录(1)什刹海还有几条值得一说的胡同_渌水庭院(2)什刹海的碧峰寺与碧峰胡同_渌水庭院(3)什刹海的小石桥胡同_渌水庭院(4)什刹海的甘露胡同_渌水庭院(5)北京什刹海:欲去还留的胡同人家--李牧鸣(6)为什么什刹海地区有处“鬼门关”_渌水庭院(7)读书有感·元时万春园在什刹海的何处?_渌水庭院(8)什刹海的乐春坊_渌水庭院(9)什刹海最古老的平民乐园--李琳(10)什刹海,北京的胡同往事_早春(11)什刹海地区胡同新旧名称对照参考表_渌水庭院(12)什刹海与商业相关的胡同_渌水庭院(13)什刹海的毡子胡同--渌水庭院(14)什刹海的麻花大院_渌水庭院(1)什刹海还有几条值得一说的胡同_渌水庭院什刹海胡同名称的多样性,显示出了胡同文化的特有魅力。
什刹海地区胡同名称除一般见的“胡同”、“巷”、“夹道”、“街”外,还有“房”、“坊”、“后身”、“里”、“门”等不同叫法。
还有类似“百花深处”这样独特的称谓。
总体来说,胡同名称带有一定参照性,如大石虎胡同因西口有座石刻老虎而成“石虎儿”,兴化胡同因胡同东北侧有寺而得名“兴化寺”。
还有一些用数字、方位组成的胡同,如板桥头条、东官房胡同、景山西街。
但也有一些胡同令人匪夷所思。
如迁善居、西魏胡同等。
经过几百年的积淀,什刹海地区的胡同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值得我们细心地观察、耐下心来认真琢磨。
什刹海地区有四条以树命名的胡同,椿树胡同、四棵槐、柳荫街和松树街。
其中椿树胡同与四棵槐名称来源比较好解读。
但松树街的“松树”指的是什么呢?按常规理解胡同中的松树一般种植在寺庙或祠堂之内。
这松树街的“松树”可能也和寺庙有着一定的联系。
松树街的寺庙叫“白米寺”,建于明代,位置在胡同的中部,因荒废多年,已无旧迹可寻。
松树街曾冠之“白米寺街”,因寺得名。
有可能寺庙荒废之后,仅剩下数株松树,因而胡同转换为松树街。
松树街呈南北走向,南起定阜街,北至羊房胡同,并与金奖胡同、大石虎胡同、刘海胡同、弘善胡同、尚勤胡同、延年胡同、铜铁厂胡同、大新开胡同相通。
全长665米,均宽4米。
胡同形成于明代。
清乾隆年间定名为松树街后,一直沿用至今。
说道松树街,自然要提到清代著名诗人法世善(1753——1813),他居住在松树街一带,书屋称“诗龛”,“梧门书屋”,后迁至钟鼓楼一带。
著有《存素堂诗文集》、《槐厅载笔》、《清秘述闻》等书,他以诗会友,颇具影响。
千竿胡同东西走向。
东起前海西街,西至三座桥胡同。
全长101米,均宽4米。
胡同形成于清代,与三座桥胡同统称为箭杆胡同。
后与三座桥胡同析出。
1911年后定为现名。
千竿胡同5号称之“齐家大院”,曾为民俗接待户。
3号称之“乐家大院”,为达仁堂鹿圈和加工鹿茸的地方。
胡同东侧有乐家达仁堂界石。
什刹海地区有三条叫“新开”的胡同,分别是位于鼓楼西大街北侧的新开胡同,位于柳荫街西侧的大、小新开胡同。
“新开路”是否可以解读为在胡同中新开辟出来的街巷。
新开胡同形成于民国初年,解放后曾一度叫“南新开路”。
南北走向,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南起鼓楼西大街,北至碧峰胡同,与后马厂胡同、景尔胡同相连。
全长213米,均宽5米。
1965年将酱坊大院并入后,统称为现名。
大、小新开胡同形成于清乾隆年间,统称“新开路”,1911年析为两条胡同。
大新开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柳荫街,西至松树街,全长183米,均宽4米。
小新开胡同东西曲折走向,东起柳荫街,西至松树街,全长192米,均宽4米。
迁善居胡同位于鼓楼西大街北侧,形成于民国时期。
初叫迁善居,1965年变更为现名。
胡同呈曲折走向,东起八步口胡同,西折南至鼓楼西大街。
全长88米,均宽3米。
有些专家认为迁善居是从扁担胡同转换而来,时间是1926年。
当时北伐成功,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北京改为北平。
为了消除北京作为六朝帝都的封建遗味,对地名做了重新确认。
迁善居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变更的名称。
西魏胡同形成于清代,始称西位胡同。
1911年定为现名。
西魏属于带方位的胡同,但只有“西魏”,却没有“东魏”。
这是有反常理的。
西魏胡同呈曲折走向。
东起铸钟胡同,西折南至鼓楼西大街。
全长180米,均宽4米。
为了满足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的胡同用“福禄寿喜”、“吉祥如意”入名的胡同不少。
什刹海地区也有多条胡同以其得名。
如:五福里、福寿东里、福寿西里、大翔凤胡同、小翔凤胡同、天福大院等。
大、小翔凤胡同位于柳荫街东侧,形成于清代,因在恭王府后墙外,故称“墙缝”胡同,后谐音为“翔凤”。
清宣统时期析为两条胡同,为“大、小翔凤”。
1965年定为现名。
大翔凤胡同大小曲折走向,东端北折起自后海南沿,西至柳荫街,中有岔巷与小翔凤胡同相通。
全长480米,均宽4米。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诞生于此。
小翔凤胡同东西走向,东起大翔凤胡同,西至西煤厂胡同。
全长90米,均宽4米。
著名作家丁玲女士、马峰先生曾居住在小翔凤胡同。
天福大院位于西安门大街西端路北。
为曲折走向,南口为西安门大街,西口为西四南大街。
筹建西安门商场时拆除。
元宝胡同又称大元宝胡同,为一条非常小的巷子。
1965年并入西黄城根北街。
据《燕都丛考》记载:养蜂夹道与剪子巷之间有条东西倾斜走向的胡同,叫“劝良巷”。
胡同名称可能与原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院“草岚子监狱”有关。
带有“改邪从良”之意。
在养蜂夹道西侧有条“妞妞房”的胡同,据称明代为宫女选秀前临时居住的地方。
什刹海地区还有用数量词组成的胡同,如:恭俭胡同一巷、恭俭胡同二巷、恭俭胡同三巷、恭俭胡同四巷、恭俭胡同五巷、爱民街一巷、爱民街二巷、爱民街三巷、爱民街四巷、板桥头条、板桥二条、板桥三条等。
这些胡同除“板桥”名称没有太大变化外,其他几条街巷都是转换而来。
如爱民街三巷旧称为盒子胡同,恭俭胡同一巷曾叫“四眼井”。
爱民街一巷,东西走向,全长158米,均宽5米,明代为脏罚库地界,清代库废,逐渐形成街巷,仍以脏罚库为名。
1911年后更名为永祥里,1965年改为现名。
爱民街二巷,东西走向,全长56米均宽3米。
明代为脏罚库地界。
清代库废,形成街巷,始称大院,1911年后更名为杨家大院。
1965年改为现名。
爱民街三巷,东西走向,全长76米,均宽3米。
清时形成胡同,始称盒子胡同。
1965年改为现名。
爱民街四巷,东西走向,全长195米,均宽4米。
清代形成胡同,始称菜园胡同,又称“菜院”。
1965年改为现名。
爱民街五巷,旧称前当铺胡同,1965年改为现名。
后胡同拆除。
爱民街六巷,旧称后当铺胡同,1965年改为现名。
后并入爱民街五巷。
爱民街七巷,旧称妞妞房,1965年改为现名。
后胡同拆除。
什刹海地区以方位命名的胡同也很多。
多数以两条胡同组成一个单元体,为便于识别,故以方位确定胡同名称。
如东官房胡同、西官房胡同、南官房胡同、北官房胡同、中官房胡同、前马厂胡同、后马厂胡同、东钱串胡同、西钱串胡同、东煤厂胡同、西煤厂胡同、前口袋胡同、后口袋胡同、东口袋胡同、西口袋胡同、东枪厂胡同、西枪厂胡同、前铁匠胡同、后铁匠胡同、东轿杆胡同、西轿杆胡同、南炭厂胡同、北炭厂胡同、前当铺胡同、后当铺胡同、前井胡同、后小井胡同等。
五条以方位定名的为“官房胡同”,其中西和中官房胡同分别改成五福里和东福寿里和西福寿里。
“官房”疑为清时为朝廷官员构筑的居住用房。
北官房胡同位于后海南沿南侧,东西曲折走向。
东至银锭桥胡同,西至前井胡同,中部岔巷与后海南沿相通。
全长228米,均宽4米。
新中国文艺理论奠基人之一的蔡若虹先生、著名画家潘絜兹先生、雕刻专家辛国勋先生、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马曾芬女士等在此居住。
潘絜兹之子潘贺先生为专业摄影师,以拍摄人物见长。
北官房胡同26号院被称之“枣林院”。
解放后全国作家协会在此建立文学讲习所。
著名诗人田间先生任主任。
东官房胡同1号为白大成鬃人工作室。
东、西轿杆胡同位于鼓楼西大街东端北侧,为两条并列的小巷。
长度100余米,均宽2米。
因为胡同狭小,故称“轿杆”。
南、北炭厂胡同:旧址位于校场胡同西侧,永祥里南。
前、后当铺胡同:旧址位于爱民街四巷内。
什刹海地区还有一些胡同以大小论之。
这些胡同原来大多同属一条胡同,由于细化,又分出另外一条胡同。
为了便于确认,用“大”和“小”进行区别。
如大、小石桥胡同、大、小石碑胡同、大、小翔凤胡同、大、小新开胡同、大、小半截胡同、大、小黑虎胡同、大、小糖房胡同、大、小金丝胡同、大、小拐棒胡同、大、小新开胡同等。
位于西四北大街的小旃檀寺胡同,因为东部有旃檀寺,其胡同规模较小,故名。
位于德胜门内大街的大石虎胡同属于例外。
西单有条石虎胡同,为了避免重复,1965年把这条胡同确定为现名。
什刹海地区则少了条叫“小石虎”的胡同。
(2)什刹海的碧峰寺与碧峰胡同_渌水庭院碧峰寺胡同街景现在再到什刹海寻找碧峰寺恐怕是很难找到。
原因的是变故太大,胡同变啦,院子变啦,连住在这里的老街坊也剩下不多。
再者,现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形成起因,历史沿革并非想了解清楚,关注倒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条件、购物上学、出行交通。
好在碧峰寺留下个与寺庙有关的胡同名称,现在叫“碧峰胡同”。
小石桥7号为碧峰寺旧址碧峰寺在寺庙道观众多的什刹海并非有名,在《什刹海志》里也仅有“此寺建于何代何年不详。
《日下旧闻考》记有:再考龙华寺碑云,辅碧峰与海印,今碧峰寺前有地名马公厂”。
以此推论,碧峰寺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大,可能在清代中期逐渐荒废并转由居民居住。
碧峰寺真正出名在于清代诗人黄钊的《帝京杂咏》的“银锭桥连响闸桥,湖光山色隐迢迢。
碧峰一寺夕阳下,月上荷花通海潮”。
诗歌中的“碧峰一寺”就是特指碧峰寺,“海潮”则是位于银锭桥胡同9号院的海潮庵。
诗文中的借用“碧峰”与“海潮”,主要是解决诗文中的对仗问题,增加诗文的美感。
作为学者,他对什刹海的历史沿革了如指掌,什刹海研究会编录的《诗文荟萃什刹海》一书中选编黄钊的诗文有7首,说明黄钊在吟咏什刹海的诗文中位置重要。
黄钊在诗文中常常借用前朝古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此诗文中引用“碧峰”、“海潮”两寺,可能隐喻着什刹海水系发展演变的过程。
碧峰寺虽然在小石桥旁,元代时期这里可能还是什刹海水域中的一条岔河,而碧峰寺正处于河边,并与前海北沿的海潮庵遥相呼应,钟磬相闻。
虽然黄钊生活在晚清时期,流向什刹海的岔河已经干涸,仅留下小八道湾、小石桥等地名,但是通过这段诗文,试图引发人们对什刹海历史的追忆。
这可能是黄钊做这首诗的初衷。
小石桥胡同7号院落的现状实际碧峰寺并非在碧峰寺胡同,而是在小石桥胡同7号。
早年碧峰寺与小石桥胡同合并而成,到了1911年,东面岔巷析出,叫碧峰寺。
1965年,将新开胡同部分胡同合并,定名为碧峰胡同。
胡同曲折走向,东起小石桥胡同,西北折向景尔胡同,北岔巷通向大石桥胡同,南部岔巷通向新开胡同。
全长210米,均宽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