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报告之武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城市发展史
一、武汉城市发展历史
武汉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城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盘龙城时代。明代中期以降,随着汉口镇的兴起,最终形成了武昌、汉阳、汉口鼎足而立的武汉三镇格局。明清时期的汉口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商业性市镇。但当时的汉口或武汉尚不具备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内涵和特质。从武汉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国际性城市着眼,1661年的汉口开埠是一个重要的界标。汉口开埠后,汉口渐次由内陆型的封闭性城市向开放性的国际性城市迈进。1889年张之洞的督鄂,是武汉历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界标。
张之洞督鄂期间(1889-1907),武汉的现代化进程在各方面次第展开,汉口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贸易商埠,国际性城市的轮廓开始显现。由于武汉的地理环境和武汉的历史发展,武汉具有区位优势、水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商贸优势、科教优势等五大优势。武汉在21世纪的发展定位,应该充分考虑已有的优势和潜在的优势,以“五个中心,全面发展”为指向。“五个中心”是指交通中心、商贸金融中心、科教中心、信息中心、工业中心,这五个中心是武汉建设国际性特大都市的重要支撑,缺一不可。
史之影像。
武汉的环境是得天独厚的,有山有水,有江有湖,关键是要把环境的绿化、净化放在重
要的位置。
二、武汉的人口经济
1.武汉人口调查报告:
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武汉市1100多名调查人员完成了13个区中59个街道(乡镇)10万余人的调查任务。
2005年,武汉市常住人口858万,其中0-14周岁人口为127万,比2000年减少21.2万人,这是出生率持续低水平的结果。
全市65岁以上人口为74.1万人,比2000年增加17.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按国际通用标准,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表明武汉市人口年龄结构由2000年的接近老年型(7%)跨入为老年型。
15-64岁人口为656.9万人,比2000年增加56.5万人
以上表明武汉市劳动力资源数量持续增加,就业压力加大。
2.武汉市人口结构比例:
七大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江汉区最大,洪山区最小
普查数据显示,武汉市七大中心城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汉区,每平方公里17851人,最小的为洪山区,每平方公里1726人。男女比例1.07:1 目前,武汉市男性人口为416.40万人,女性人口为388.42万人,性别比为107.2,与“四普”相比增加了0.5个百分点。
(1)整体文化构成显著提高
据统计,武汉市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人口,由“四普”的6145人增加到现在的12290人;高中文化程度(含中专)的人口,由16699人增加到20707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7490人增加到32892人。女文盲四倍于男文盲
目前,全市15周岁以上文盲人口为40.69万人,占15周岁以上人口的6.2%。其中,女性文盲人口为32.39万人,男性为8.3万人;按15周岁、25周岁、35周岁、45周岁、55周岁、65周岁以上的6个年龄组观察,其文盲率顺序分别为0.24%、0.44%、1.01%、3.73%、10.06%和38.44%;农业人口文盲率高于非农业人口文盲率。
(2)三人以下家庭户增加
武汉市家庭户有227万户,平均每户规模为3.17人,比1990年的“四普”减少0.6人。在13个区中,户规模最小是江汉区,每户平均2.91人,最大的是新洲区,每户平均3.74人。
同时,在近十年中,武汉市家庭户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三人以下的小型家庭户明显增加,比重达到66.4%。四人以上的家庭户的比重,由“四普”的24.4%下降到18.5%。
(3)流动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非武汉市户口,居住在武汉市半年以上的人口(简称常住流动人口)为98.32万人。如果加上居住本市半年内的外地流入的暂住人口16.6万人,全市总共有外地流动人口115万人。
在流动人口中,男性为53.84万人,占57.76%;女性为44.48万人,占45.24%。常住流动人口大多为劳动适龄人口,15-59岁人数为80.61万人,占了82%。常住流动人口的92.1%主要分布在7个中心城区及东西湖区。常住流动人口中省内流入为73.39万人,占74.6%;省外流入为24.93万人,占25.4%。
根据武汉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武汉市总人口为831.26万(包括外来常住人口,不包括常年外出人口)。武汉人口的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31
(4)武汉人口现状与未来
○1人口结构处于黄金时期:
武汉市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重较大,武汉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系数大约25.16%,比全国平均系数低16%。就是4个劳动力才需要抚养一个劳动者,正处于历史最低时期。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表示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抚养负担轻,属于人口年龄结构的“红利”时期。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非常有利于武汉社会经济发展。
○2武汉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10年后养老金将超财政支出一半
1993年,武汉就正式跨入人口老龄化行列,比全国和全省提前6年。到2007年,武汉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9.7万人,占总人口12.59%。
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压力。据了解,武汉市近年每年养老金支出规模约70亿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支出规模的1/3。到2015年,武汉市的老年社会保障费用将占财政支出的42%,2020年将占51.1%,这笔巨额费用的支出将对武汉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带来沉重压力。
(5)“换血”式人口流动降低武汉人力资本
武汉地区重点高校培养的学生中,只有11%的本科生、4%的硕士和1%的博士进入武汉就业。武汉市每年流入的人口中80%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而流出的都是高素质人才。武汉在“孔雀东南飞”热潮中流到广东、上海、江浙、北京的却大都是高职称、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广东顺德曾“串珠式”从“华科”引进教授、高工、学生200多人;1998年以来,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在职人员流向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至少有20万人。这种“换血”式的人口流动将降低武汉人口素质。
这些流出者的人力资本存量不低于16年。显然,武汉的人力资本在流动中被进行了“换血”式的置换。这对于武汉的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进行“两型社会”建设是极其不利的。
三、武汉的土地与住宅经济
1.武汉市土地概况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武汉市现有十三个辖区,其中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为城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汉南区为郊区。武汉全境面积为148273.71km2,其中农用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5.1%;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万人,其中7个中心区的人口为481万人
2.各类用地面积
分析表明,农用地面积差不多是建设用地的数倍,而农业用地的产出率却是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