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复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材梳理知识点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对单个生物体而言,其周围的一切客观存在都是它的环境。

1.生态因子(1)概念: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环境中能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生态因子只是周围环境因子的一部分,如阳光、温度、水及其他生物。

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虽然是对环境因子的一种描述,但海拔高度(如2000m)、水域深度(如200 m)并不能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的作用是通过该高(深)度位置的阳光、温度、水、气压及其他因子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1913年,谢尔福德提出了耐受性定律。

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会随某种生态因子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钟形耐受曲线(如下图)。

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说明:(1)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叫生态幅。

(2)对于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很不相同。

(3)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4)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进而成为一个整体,而非彼此孤立。

③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大的生态系统如整个海洋、陆地,其他的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甚至一块农田、一条河流都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注意:小的生态系统可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可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四章第2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四章第2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来 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 源 化的能量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去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路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
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 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 的能量。
构建知识网络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
1.能量流动的过程 (1)图示
(2)析图:①能量流动的源头——太阳能。
②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最终散失)。
③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④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 吸消耗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⑤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
⑥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
递减。 ⑦随营养级的升高,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越来 越少。
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 (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
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利
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 象的能量。 (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 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数量等。 ②实例: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的营养信息系统。
2.作用
(1)生物能根据环境信息的不断变化,调整 自身 的生活和行为。 (2)信息传递强化了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 3.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四、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概念: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干扰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 态,是生态系统的 结构 和 功能 协调发展的重要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精品专题课后练习【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9分后)右图1就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提问以下问题:(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碳在甲、乙、丙之间以_________形式传递。

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之,图2右图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就是。

图2中属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存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分,每空1分)(1)生产者呼吸作用(细胞体温)有机物轻易(2)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分,对1点给1分)食用菌、蚯蚓(2分,对1点给1分)【考点】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试题分析:(1)在图1中,甲能固定二氧化碳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生理过程代表的是呼吸作用,碳在生物群落间以有机物形成传递。

如果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之,图2右图生态系统因为生物种类太少,营养结构直观,自我调节能力强,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图2中属分解者的就是食用菌和蚯蚓。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下面就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出现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以下描述错误的就是a.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物质③最有可能就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彰显了它具备辨识功能【答案】c【考点】高中生物知识点》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两者正在进行抗原信号的呈递,a正确;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以利于后续信号的传递,b正确;病原体进入细胞①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c错误;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d正确。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和类型。

(重点)2.列举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难点)3.描述生物圈的组成。

1.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2.生态因子的种类(1)非生物因子: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子: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

3.谢尔福德耐受定律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限制因子,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区。

[合作探讨]探讨1:影响浒苔生长的生态因子主要有哪些?提示:水温、光照、无机盐的浓度等。

探讨2:生物都生活在环境中,受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

请思考生态因子是否就是指环境因子?提示:不是。

生态因子只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是指环境中能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因素,例如,虽然海拔、水深对生物也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影响,其作用是通过其他因子如温度、阳光、水分等因素实现的,故只能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归纳拓展]1.生态因子的特征(1)整体性:环境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为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主导性: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并非同等重要,其中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3)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一方面,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不是等价的,但都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在一定情况下,某一生态因子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生态因子的增加或减弱而得到补偿。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的分析(1)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叫生态幅。

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有一个最适区。

(2)对于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很不相同。

(3)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检测 苏教版必修3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术语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C.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4.右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②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③蛇处于多个不同营养级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总能量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②④⑤5.右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 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6.右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A、B、C、D的能量之和B.信息传递仅发生在A、B、C、D、之间C.此图不能完整地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D.B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一定比A营养级中的少7.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8. 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该金字塔相符(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9.右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能实现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B.由B→C→D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D.B、C、D被E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和碳水化合物D.生物圈在物质上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1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12.有关右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C.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D.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13.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检测(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1)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检测(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1)

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等C.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2.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的是()。

A.树→虫→鸟B.在某一群落食物网中,鹰占据两个营养级C.狼属于消费者D.有些金丝桃,因能分泌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4.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5.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b、c、d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如下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7.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8.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9.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生物必修ⅲ苏教版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复习

生物必修ⅲ苏教版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复习
答案 (1)(1/625)G克 (2)25N克 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N×(20%)3=X
净增重N D营养级至少增重的量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N×(10%)3=X
因为太阳辐射的能量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化学能。
三大功能类群的关系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乙以甲为食,是消费者。
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
(2)在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来自上一营养级的各个生物的 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解析 (1)从藻类传递到大鱼共有营养级5个,所以大鱼最多能增重(1/5)4G克=(1/625)G克。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
生物之间的相关食物链,分别进行计算后汇总。 少需甲虫52N=25N克。
4.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及种内斗争实现的。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3.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 出相对平衡,能量输入与能量输出相对平衡。
4
4.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 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及种内 斗争实现的。
5
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
简析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 的食物链,理清生物与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值,能量传递效 率为10%~20%,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 ”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如果是在 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 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相等,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 算后合并。 (1)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

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解析兔子摄取了草,其中一部分被同化了,兔子同化的能量可以流向下一营养级——狐,可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也可流向分解者。

在兔子摄入的能量中,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的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答案B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那么该人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 )A.10 kgB.40 kgC.100 kgD.280 kg解析由题意知人的能量来源于三条食物链,分别是①植物→人,②植物→羊→人,③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人。

设通过①②③三条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a、b、c,则a×20%=1×1/2 kg,b×20%×20%=1×1/4 kg,c×20%×20%×20%=1×1/4(kg),求出a=5/2(kg),b=25/4(kg),c=125/4(kg),进而求出a+b+c=40(kg)。

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是CO2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B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解析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判断,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测评A(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测评A(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态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在一个阴湿低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阴湿低洼草丛及其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阴湿低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B.阴湿低洼草丛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C.阴湿低洼草丛中的某种蚯蚓是一个种群D.阴湿低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群落解析:在低洼地中,有光、水、空气、土壤,腐木内含有各种微生物,另外还有杂草、苔藓等植物,动物包括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

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是生态系统。

草丛中的全部生物是一个群落。

草丛中同种生物(如某种蚯蚓)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阴湿低洼草丛中的动物不能构成群落,群落应包括一定空间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

答案:D2.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B.消费者往往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C.能量在各营养级中逐级递减D.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解析:动物食性不同使得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动物所捕食,而一种动物也可能捕食其他多种生物,这就使多条食物链交错连结,形成食物网。

答案:B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C.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细菌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组成生物圈的成分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解析:并非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细菌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组成生物圈的成分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答案:A4.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解析:虎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含量高,蓝藻会进行爆发式繁殖,但是没有体现食物链,所以不适宜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牛、羊属于初级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成本低。

高中生物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复习提纲(苏教版必修3)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1)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温度、水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成分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

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过程2、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的循环形式是CO2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3、过程: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

苏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复习课件:第4单元生态系统的稳态第3课时

苏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复习课件:第4单元生态系统的稳态第3课时

大气中的 CO2 藻类 CO2
光合作用 海平面
绿色植物
动物
氮、磷
1.(2016 年牡丹江期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 )。 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 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解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 往复进行的,具有全球性,故 A、C 项包括,D 项不包括;物质是指 C、H、 O、N、P、Ca 等元素,故 B 项包括。
联系 分解
(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5.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 N、P 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 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 水等。当它们汇集到池塘、湖泊和海洋时,就会使水体中 N、P 含量 增多,致使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这些植物在繁殖生长过程 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进行细胞呼吸,致使水中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 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体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2.物质循环的具体形式是什么? 答案: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 动,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并不是单纯的物质移动。
3.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之间具有怎样 的关系?
答案: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 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二者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食物链(网)是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它的改变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正 常发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能影响食物链(网),如果能量流动或 物质循环被破坏,则直接影响食物链(网)结构的复杂程度。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 苏教版必修3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知识建网要语必背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秃鹫和蜣螂等。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同时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3.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Ca 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循环性。

5.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 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

6.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植树造林。

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整合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各功能类群能量来源(1)生产者⎩⎪⎨⎪⎧ 光能自养型:能量来自太阳能化能合成自养型:能量来自体外环境中无机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2)消费者:能量来自食物方的“活体”中的有机物(捕食或寄生)。

(3)分解者:能量来自动植物遗体或粪便及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腐生)。

2.生态系统各环节能量去向理解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1)定量不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①自身呼吸散热消耗;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复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应用一食物网中物种数量变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1.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②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③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G/125千克④图1中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⑤图1中信息已体现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⑥图1中食虫鸟与蜘蛛的关系既有竞争又有捕食关系⑦图1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草→昆虫→蜘蛛→蟾蜍→蛇A.①③⑤⑦ B.②⑥C.②④⑥ D.②③④⑤⑥⑦应用二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的计算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 kg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 kg B.28 kg C.100 kg D.280 kg应用三生态缸(瓶)的设计要求及相关分析3.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b、c、d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如下几种营养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⑥生态平衡不易破坏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⑥ D.②④⑤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知更鸟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5.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A( )A.100 kg B.312.5 kg C.25 kg D.15 kg8.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单位:102千焦/m2/GP NP R①15.9 2.81 13.23②871.27 369.69 501.58③0.88 0.34 0.54④141.20 62.07 79.13⑤211.85 19.26 192.59A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能量会减少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1)在此食物网中,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初级消费者。

(2)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鹰的体重增加1 kg,则至少需要草________ kg。

(4)由于捕猎的原因使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会______。

10.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请据图回答:(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

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 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________ kJ和________ 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

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

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__。

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

第20课时章末复习答案规律方法应用1.B [ 图1中,食草鸟为初级消费者;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被猫头鹰捕食增加,数目将会减少(昆虫减少对草的影响较小);图1中信息只体现出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而未体现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其中一条食物链应该为“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⑦中所指出的不完整;图2中,设黄雀增加体重X千克,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代数式:(5×1/2X+5×5×1/2X)×5=G,X=G/75千克。

]规律总结(1)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这是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各营养级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第一营养级生物的减少必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以后各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

如图中a的数量减少会导致b、c、d、e、f、g的数量都减少。

(2)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然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化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确定。

如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d突然减少,则以d为食的e减少,以e为食的f也减少,f减少则g就更多地以b和c为食,从而导致b和c减少。

在这里必须明确f并非g的惟一食物,所以f减少并不会造成g的减少,g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其数量的相对稳定。

2.D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及其计算能力。

根据题意,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①植食性昆虫→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 kg,消耗植食性昆虫为0.5÷10%=5 kg;②植食性昆虫→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 kg,消耗的植食性昆虫为0.25÷10%÷10%=25 kg;③植食性昆虫→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 kg,消耗的植食性昆虫为0.25÷10%÷10%÷10%=250 kg。

所以人要增重1 kg,共消耗植食性昆虫280 kg。

]规律总结(1)根据一条食物链进行相关能量计算如食物链:A→B→C。

如果已知A求C,计算至少(至多)获得的能量,则C获得的能量=A的能量×10%(20%)×10%(20%);如果已知C求A,计算至少(至多)需要的能量,则所需A的能量=C的能量÷20%(10%)÷20%(10%)。

(2)根据食物网进行相关能量计算如有食物网(如右图):如果不确定C的食物来源比例,已知G获得的能量,计算需要至少(至多)消耗A的能量,则按照最短(最长)的食物链和最高(最低)的传递效应计算。

如果确定了C的食物来源比例,则按照比例对每条相关的食物链都进行计算,将每条食物链的计算数字相加即可。

如:已知C的食物有1/5来自F,4/5来自B,则G增加1 kg体重,要至少消耗A多少kg?计算方法是:需要消耗的C至少为1÷20%=5 kg。

其中有1 kg 依靠从F获得,另4 kg依靠从B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