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血津液辩证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呼吸微弱,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1年第24题)A.气陷证B.亡阳证C.气逆证D.气脱证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大纲中“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气滞证和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属于理解型考题。
容易混淆的选项为B和D。
亡阳证要有汗出湿冷、肢体厥冷的表现,而气脱证是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气脱后,收摄功能缺失故表现出题目中的一系列症状。
2.痰蒙心神证和痰火扰神证皆可出现的表现是( )(2011年第25题) A.面色晦滞B.舌苔厚腻C.狂躁妄动D.表情冷漠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痰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属于应用型考题。
痰蒙心神证和痰火扰神证都会有情志的改变,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有火热邪气,故表现为阳证和热证,前者多表现为虚证和阴证。
A选项、D选项属于痰蒙心神证,选项属于痰火扰神证。
故选B。
3.心悸气短,面白无华,倦怠乏力,唇甲色淡,舌淡白,脉细弱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0年第24题)A.气阴两亏证B.津血俱亏证C.精血不足证D.气血两虚证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病性辨证中辨气血证候,属于应用型考题。
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属于气虚,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属于血虚。
故选D。
4.患者头晕乏力,过劳则甚,面色少华,证属( )(2009年第25题)A.痰湿内困B.气虚C.血虚D.肾精不足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气血津液辨证,属于理解型考题。
头晕乏力,过劳则甚为气虚的表现,头晕为气虚精气不能充养脑髓的表现,面色少华为气虚水谷精微化源匮乏所致。
故选B。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饮证表现的是( )(2008年第25题)A.痰多色白质黏滑B.胃脘振水音C.舌苔白滑D.肋间饱满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气血津液辨证中痰与饮的区别,属于理解型考题。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郁证郁证: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烟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广义: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狭义:单只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病因】①情志失调②体质因素【病机】病位:肝,可涉及心、脾、肾病性:初多实,后虚或虚实夹杂病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肝喜条达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诊断要点】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中青年女性,情志内伤病史【辨证要点】①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②辨明症候虚实【治疗原则】理气疏肝,调畅气机,移情易性第二节 血症血症:凡血液不寻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吐血》著名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治血四法【病因】①感受外邪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欲体虚⑤久病之后【病机】各种原因共同病机:火热熏灼、破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诊断依据】出血①鼻衄②齿衄③咳血④吐血⑤便血⑥尿血⑦紫斑 【病症鉴别】 鼻衄咳血吐血尿血尿血与血淋 尿血与石淋血症主要类型【辩证要点】①辨病证不同②变脏腑病变之异③辨证候之虚实【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分证论治】尿血紫斑第三节痰饮痰饮: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金匮要略》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用温药和之《仁斋直指方》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病因】①外感寒湿②饮食不当③劳欲体虚【病机】病位:肺、脾、肾主要病机:三焦气化失宣。
三焦失通失宣,阳虚水液不运,必致水饮停积为患病性:总属阳虚阴盛,疏化失调,阴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温化,以温药和之。
治标之法:发汗、利尿、攻逐;治本之法:健脾、温肾【分证论治】悬饮溢饮第四节消渴消渴:以三多一少,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内经》记载“消瘅、肺消、膈消、消中”《金匮要略》最早提出治疗方药,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为下消(经谓肾消)【病因】①禀赋不足②饮食失节③情志失调④劳欲过度【病机】病位:肺、胃、肾(关键)病性: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病机:伤及阴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肾阳虚衰【诊断依据】三多一少,尿甜味,并发症: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盲、疮痈,遗传性【病证鉴别】【辨证要点】①辨病位(上(肺燥)、中(胃热)、下(肾虚)消)②辨标本(阴虚为主、燥热为标→阴阳俱虚)③辨本病与并发症(痈疽、眼疾、心脑病)【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中医毕业论文 从气化论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毕业论文从气化论气血津液病证从气化论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气化观念等。
其中,气化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气化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气血津液在疾病证候中的作用。
一、气化论概述气化论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它是指人体内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气体、食物等的流变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气化可分为六气化生和六气化伐两个方面。
六气化生是指人体通过呼吸吸入外界的天然气体,然后在内脏经络中进行转化,最终形成生命活动的基础气血。
而六气化伐则是指人体通过排泄和排汗等途径将废气和废物排出体外。
二、气血津液的作用气血津液在中医理论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下面将分别介绍气、血、津液在疾病证候中的作用。
1. 气的作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基础,它由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基本气体所组成。
在中医理论中,气分为精气和营气两种形式。
精气是人体先天之气,它主要储存于肾中,对于生殖、生长发育和繁衍等方面的功能至关重要。
而营气则是人体后天之气,它通过呼吸和饮食等方式摄入,并在脾胃中进行化生。
营气主要通过脾胃的功能来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2. 血的作用血是气化后在脏腑经络中生成的物质,它主要由水谷精气形成。
血在中医理论中有养肝、益肺、补心和温胃等作用。
血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证的发展。
3. 津液的作用津液是人体体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脾胃的水谷化生而来。
津液在中医理论中有润肺、养阴、滋肾等作用,对于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环境和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三、气血津液病证的表现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津液的失衡常常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下面将分别介绍气、血、津液失调所导致的病证表现。
1. 气的病证气的病证表现为气滞或气虚。
气滞主要表现为胸胁胀满、气结等症状,常见于肝胆疾病、胸腹脏腑病变等。
而气虚则表现为乏力、气短等症状,常见于脾胃虚弱、贫血等疾病。
中医理论——什么是气血津液
中医理论——什么是⽓⾎津液⽓⾎津液是⼈体⽣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能够为⼈体五脏六腑的正常活动提供充⾜的营养物质,它还能滋养经络。
⽓⾎津液是⼈体健康的保障,如果⽓⾎津液出现异常,⼈体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1)⽓。
⽓是⼈体内活⼒很强、⽣⽣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维持⼈体⽣命活动的基本。
⽓停⽌运动,则⽣命停⽌。
⽓包括元⽓、宗⽓、营⽓、卫⽓及分布于脏腑和经络的脏腑之⽓、经络之⽓①元⽓。
⼈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体⽣命活动的原动⼒。
它能促进⼈体⽣长和⽣殖机能,⼜能推动脏腑、经络等⽣理活动。
②宗⽓。
⾕⽓与⾃然界清⽓相结合⽽汇聚于胸中、积聚于膻中(⽓海)。
它能推动⽓⾎运⾏,宗⽓的强弱直接影响⼈体各项⽣理功能。
③营⽓。
运⾏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的⽓。
营⽓是由⽔⾕精微中精华部分化⽣⽽成,具有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
④卫⽓。
运⾏于脉外具有保护作⽤的⽓,由⽔⾕精微中剽悍滑利部分化⽣。
卫⽓⾏于脉外具有防御外邪、调控腠理功能。
(2)⾎。
⽔⾕之精化⾎。
⽔⾕之物精微化⽣为营⽓,在肺的作⽤下,营⽓进⼊⼼脉中,化为⾎液;⾎液进⼊脉中,在⼼脏和⽓的推动作⽤下,循环流动于全⾝;⾎液在流动的同时,把⾎液中⼤量的营养物质输送到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具有濡养器官、⽀持机体的精神活动。
(3)津液。
津液也是由⽔⾕转化⽽来的,⽔⾕物质经过胃肠功能的转化,通过三焦的⽓化作⽤,转化为津液。
常见的津液有体液、汗、涕、泪、涎、唾液等。
津液主要包括津和液两部分。
①津。
津较为稀薄,属阳,津是⾎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着三焦运⾏,对内能够直接进⼈五脏六腑,能够为五脏六腑补充充⾜的⽔分,对外能够进⼊⽪肤、肌⾁中去,从⽽发挥滋润⽪肤的作⽤。
②液。
液较为混浊、黏稠,为阴。
液沿着三焦进⼈脑髓、⾻节、筋膜、⽪肤等处,对内能够滋养脑髓、⾻髓,对外能够润滑关节、孔窍,还能滋润⽪肤。
漫谈中医的辨证(七)——气血津液辨证(之一)
、
气 病 的证 候
气不 固
也 般 症 状 基 种 , 气 的 固摄 无 力 为 主 要 特 征 。 以
内 脏 发 生 病 变 ,往 往 会 出 现 础 上 ,由 于 不 同 内 脏 的 生 理 功 能
临床 除 见有 气短 、 乏 、 力 、 疲 无 舌
内 脏 出 现 机 能 衰 退 的 病 理 现 心 阳虚 证 的表 现 。其 他 可 以类 推 ,
固 摄 发 展 严 重 者 所 致 ,是 一 种 危
重证 候 。临床 表 现 如 呼 吸微 弱 , 大
象 ,可 见 于某 些 慢 性 病 人 、 老 年 在 脏 腑 辨 证 中 , 将 介 绍 。 还
 ̄- 多 数 疾 病 的 辨 证 施 治 具 有 普 - , j 于
的 特 点 。如 心 气 虚 证 , 既 有 一 般 余 沥 ; 大 便 失 禁 ; 妇 女 崩 漏 , 是 或 或 或为 滑 胎 、 产 ; 男 子遗 精 、 小 或 早 泄、 滑精 等 为 主 要 表 现 的证 候 。 气脱 是 气 虚 重 证 ,由 气 失
漫谈 中 医的 辨 证 ( ) 七
津液辨证 ( 之一)
天 津 中 医药 大 学 中 医药 研 究 院 研 究 员 哈 孝 贤
气 血 津 液 辨 证 , 就 是 综 合 病 人 、 病 恢 复 期 以及 体 质 虚 弱 者 。 疾
气 虚 还 可 以导 致 血 虚 、 瘀 、 血
候。
然 会 影 响 到 某 些 内 脏 。所 以 , 血 气 虚 可 发 展 为 阳 虚 。 气 虚 与 阳 虚 气
津 液 的病 症 与 脏 腑 的 病 证 是 密 切 相关 的 , 进 行 辨 证 时 , 须 注 意 在 必 到这 种联 系 , 能避 免 片面 性 。 才
气血津液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是什么
气血津液在中医诊断中的作用是什么中医诊断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以判断疾病的本质和证候类型。
在这个过程中,气血津液的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是一种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的物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津液则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具有滋润濡养、化生血液等功能。
首先,从面色来看,气血充足的人往往面色红润有光泽,这是因为气血能够滋养面部肌肤。
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萎黄等表现。
例如,长期劳累、营养不良或久病的人,容易出现气血亏虚,面色就会显得没有光彩。
而面色潮红、发热,可能是体内有热邪,导致气血运行加快。
再看眼睛,眼睛的神、色、形也能反映气血津液的状况。
眼神明亮、灵活,说明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多为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眼睛。
眼睛红肿疼痛,可能是肝火上炎,津液被灼,导致局部气血不畅。
观察舌头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苔的润燥可以反映津液的盈亏。
舌苔干燥,多为津液不足;舌苔滑润,则表示津液未伤。
舌质的颜色和形态也能反映气血的情况。
舌质淡白,多为气血两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往往是气血运行不畅,有瘀血阻滞。
脉象更是中医诊断中判断气血津液状态的关键依据。
气血充足、运行正常时,脉象和缓有力;气血亏虚则脉象细弱;气郁血瘀时,脉象可能弦涩。
比如,常见的弦脉,就像按在琴弦上一样,多提示肝气郁结,气血不畅。
在问诊中,患者的自觉症状也能反映气血津液的问题。
比如,容易疲劳、气短懒言,多是气虚的表现;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可能是血虚所致。
口干口渴、大便干结,通常是津液不足;而多饮多尿,可能是津液代谢失常。
此外,女性的月经情况也与气血津液密切相关。
月经周期规律、经量适中、颜色正常,说明气血调和。
月经量少、色淡,可能是气血不足;月经量多、色深红、有血块,往往是血热或血瘀。
气血津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漫谈中医的辨证(八)——气血津液辨证(之二)
等 ,其 特 点 是 出 血 量 多 ,颜 色 鲜
红 ; 是 皮下 出血 , 红 斑 、 疹 等气虚症状 。 一 如 红 等 。 同 时 伴 有 身 热 、 口渴 但 不 喜
饮 、 烦 躁 , 至 谵 语 发 狂 , 红 心 甚 舌 绛 , 数等 。 脉 气随血 脱证 即 大 量 出 血
一
四 、 液 病 的 证 候 津
般 可有津 液不 足或水 液停
聚两方面 。
( )津液 不足 证 一
津 液 不
能 互 为 因 果 , 而形 成气 滞 和血 瘀 足 , 称 为 津 亏 、 伤 。 由 于 津 液 从 又 津 脏 官 同时 存 在 的证 候 。临床 表 现 既有 胸 亏 虚 , 腑 组 织 、 窍 等 失 于 濡 润 胁胀 满 , 痛走 窜 , 烦 易怒 的气 滋 养 而 引起 的各 种 干燥 症 状 , 疼 心 便 滞 症 状 , 有 痞 块 刺 痛 拒 按 , 紫 属 于 津 液 亏 虚证 。 又 舌 或有 瘀 斑 的血 瘀 表 现 。例 如 妇 女 的 导 致 津 液 不 足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分 ; 是 由 于 肝 郁 化 火 , 动 血 分 虚 同 时并 见 的 证 候 。 多 因久 病 不 一 扰
所 致 。 所 以 血 热 证 既 可 见 于 以 发 热 为 特 点 的 热 性 病 过 程 中 ,也 可
愈 , 血两伤 所致 。或先有失 血 , 气 气 随 血 耗 ;或 先 因 气 虚 ,不 能 生 血, 以致 气 血 两 虚 。临 床 表 现 如 气 短懒 言 、 自汗 无 力 ( 虚 ) 面 色 苍 气 ,
饮 ” 又 因 饮 的 形 成 多 缘 中 阳素 。 虚 ,运 化 失 司 ,又 加 外 感 寒 湿 所
中医营养测评辨证
中医养分测评一、气血辩证气血辨证,就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分析其所反映的不同证侯。
(-)气病辩证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1、气虚证气虚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身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02、气陷证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证侯。
多见于气虚证的进一步进展,或劳累用力过度,损伤某一脏器而致。
【临床表现】头晕目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监胀感,脱岗或子宫脱垂等。
舌淡苔白,脉弱。
3、气滞证气滞证是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侯。
但凡病邪内阻,七情郁结,以及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均能导致气机郁滞。
【临床表现】胀闷,痛苦4、气逆证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侯。
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
【临床表现】肺气上逆,那么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那么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那么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血病辩证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无处不到。
假设外邪干扰,脏腑失调,是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即可消失寒热虚实的病候。
血病常见证候,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
1、血虚证血虚证是指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血虚证的形成,有禀赋缺乏:或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久病不愈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或肠寄生虫等。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 妇女经血量少色淡,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2、血瘀证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准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 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是为血瘀证。
中医-气血津液
下篇各论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1.痰瘀阻窍证头晕头痛,项强,目眩,视物不清,呕吐,失眠健忘,肢体麻木,面唇暗红或紫暗,舌质紫暗或瘀点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痰瘀互结,蔽阻清窍。
治法:熄风化痰,祛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本方有活血通窍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窍证。
常用药:石菖蒲芳香开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三七活血化瘀;白芥子、胆南星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和胃止呕;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2.风毒上扰证头痛头晕,耳呜目眩,视物不清,呕吐,面红目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咽千干燥,重则抽搐,震颤,或偏瘫,或角弓反张,或神昏谵语,项强,舌质红或红绛,证机概要:阳亢化风,热毒内炽,上仇清药。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解毒。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前方清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适用于肝阳偏亢者;后方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火热邪毒炽盛之病证。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山栀,黄芩,黄连,黄柏泻火解毒;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
阳亢风动之势较著者,加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镇熄肝风;大便干燥者,加番泻叶、火麻仁,通腑泻热。
3.阴虚风动证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肢体麻木,语言謇涩,颈项强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眼歪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
代表方:大定风珠加减。
本方具有滋液填阴,育阴潜阳熄风的功能,适用于脑瘤阴虚风动者。
常用药:阿胶、熟地、白芍滋养肝肾之阴;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熄风;钩藤、僵蚕熄风止痉。
虚热之象著者,加青蒿,白薇清退虚热;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中医内科学)肺癌1.瘀阻肺络证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证机概要:气滞血瘀,痹阻于肺。
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消结。
中医经络气血津液
宋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元• 滑寿《十四经发挥》 明•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清• 姚澜《本草分经》 清•陈惠畴《经络图考》 黄谷《明堂经络图册》 钱镜《脏腑正伏侧人明堂图》……
四、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别络(大络) 络脉 浮络 孙络 十二经筋 外连 连属部分 十二皮部
(一)说明五脏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肝属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 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 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 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肃杀 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脾
肉
唇
口
涎
思
肺
皮
毛
鼻
涕
悲
肾
骨
发
耳二 阴
唾
恐
五脏与五行—平衡
木-肝;火-心;土-脾 金-肺;水-肾
(1)五行特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
事物,
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土曰稼穑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内属——五脏六腑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2.确定治则和治法
以相生规律确定 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
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以相克规律确定
中医“气血津液病证”概述
中医“气血津液病证”概述一、气血津液病证的生理病理表现1.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五脏六腑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精微物质。
《素问·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此处的“血”包含了津液的概念。
气、血、津、液遍布全身,无处不到。
气、血、津、液之间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
2.气和血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难经·二十二难》概括了气与血的生理功能:“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石室秘录·论气血》云:“气生血,而血无奔铁之忧;血生气,而气无轻躁之害。
此气血之两相须而相得也。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对维持人体生理活动至为重要,诸如脏腑之濡润、肌肤之润泽、关节之滑利、骨髓之充盈,无不与津液的润滋养有关。
3.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而由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加重脏腑病变,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外感或内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输布失度、生成不足或亏损过度,是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病机。
二、气血津液病证与他脏关系五脏六腑病证均与气血津液失常有关。
气机郁滞引起的郁证,血溢脉外引起的血证,水液停聚引起的痰饮,津液输布失常引起的消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引起的汗证,气血阴阳失衡引起的内伤发热,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的厥证,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引起的虚劳,气虚痰湿偏盛引起的肥胖,以及正虚邪结,气、血、痰、湿、毒蕴结引起的癌病等。
临床应将气血津液病证与他系病证互参,审证求机,详辨主次,灵活运用。
三、气血津液病证的辨治气血津液病证的辨证当分清虚实。
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者多属实证,当以通导疏利为原则;气血津液亏虚耗损者多属虚证,当以滋补助益为原则。
本章病证繁多,病机复杂,临床治疗需注意疾病虚实之间的转化,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辩证—气血津液辩证(中医学课件)
壹 气病辩证
气滞证
指人体局部或全身气机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胀闷、疼痛为特征,其胀痛走窜不定,时轻时重。
壹 气病辩证
气逆证
指体内气机应降反升或上升太过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以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气上逆的病变为多见。
壹 气病辩证
气脱证
指元气衰微而气欲外脱的危急症候。
临床表现
以气息微弱、或昏仆,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等症共见。
肆 气血同病辨证
(一)气血两虚证
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的证候。
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 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辨 证 要 点 以气虚与血虚症共见。
肆 气血同病辨证
(二)气虚血瘀证
既有气虚之象,同时又兼有血瘀的证候。
临床表现 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痛处不移,
贰 血病辩证
血热证
指脏腑火热炽盛,迫血妄行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病辩证
血寒证
指寒邪凝滞血脉,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手足关节疼痛,喜暖恶寒,得温痛减,少腹冷痛, 形寒肢冷,月经衍期,舌淡暗苔白,脉沉迟涩。
叁 津液病辩证
津液病变,主要因肺、脾、肾三脏功 能失调而形成,一般有津液不足和水 液停聚两个方面。
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辨 证 要 点 以气虚和血瘀症共见。
肆 气血同病辨证
(三)气血两虚证
气虚而不能统摄血液,气虚与失血并见的证候。
临 床 表 现 吐血,便血,皮下瘀斑,崩漏,气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而无
华,舌淡,脉细弱。
辨 证 要 点 以出血和气虚症共见。
中医执业气血津液病证解析
多思善疑,纳差,舌淡 归脾汤
心肾阴虚
情绪不宁,心悸,舌红 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
脉细数
丸
400-8299-120
• 治疗忧郁伤神之郁证,应首选
• A. 半夏厚朴汤
B. 甘麦大枣汤.
• C. 丹栀逍遥散
D. 柴胡疏肝散
• E. 茯苓导痰汤
400-8299-120
• 患者,女,45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
400-8299-120
• 患者便血紫暗,甚则黑色,腹部隐痛,
• 喜热饮, 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
• 舌质淡,脉细。治疗应首选
• A. 当归补血汤
B. 归脾汤
• C. 黄土汤.
D. 无比山药丸
• E. 黄芪建中汤
400-8299-120
• A. 玉女煎.
B. 龙胆泻肝汤.
• C. 泻白散合黛蛤散 D. 泻心汤合十灰散
400-8299-120
辨证 • 2、胃热炽盛 • 典型症状:鼻衄,口渴欲饮,舌红苔黄 •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 方药:玉女煎
400-8299-120
辨证 • 3、肝火上炎 • 典型症状:鼻衄,易怒,舌红 •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 方药:龙胆泻肝汤
400-8299-120
辨证 • 4、气血亏虚 • 典型症状:鼻衄,乏力面白,舌淡 • 治法:补气摄血 • 方药:归脾汤
400-8299-120
齿衄胃清阴六味
证型 鼻衄
齿衄
热邪犯肺
主症 鼻衄,咳嗽,舌红
方药 桑菊饮
胃热炽盛 肝火上炎
鼻衄,口渴欲饮,舌红 玉女煎 苔黄
鼻衄,易怒,舌红
龙胆泻肝汤
【精】中医诊断气血津液辨证
对瘀血论治的认识
1、瘀血的治则治法; 2、瘀血的用方用药; 3、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
1.血瘀的治则治法:
活 辨证 血 祛 瘀 法 分部
病性(气、血、阴、阳、寒、热)
病种(水、痰、积、伤、肿、 出血、痹等)
大体分部(躯干、四肢、皮毛等)
脏腑分部(脏、腑、经络等)
2.瘀血的用药用方
• 根据活血化瘀药的强弱分类; • 根据活血化瘀药的作用主治分类;
活血疗伤——三七、苏木、红花、乳香、没药、延胡、 川芎、丹皮、血竭、灵脂、刘寄奴、 降香、虎杖、自然铜、蛰虫;
活血调经——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鸡血藤、 桃仁、红花、月季花、郁金、泽兰、 益母草、牛膝、紫葳、虎杖、王不留行;
活血消瘀——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 丹皮、牛膝、大黄、蛰虫;
是指因瘀血内阻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 症候群。
对瘀血病因的认识
瘀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 因素。
寒 热 气(气滞、气虚) 外伤或出血 其他(七情过激、劳逸失度、饮食不
节、久病、怪病、失治等)
气血津液辨证 血病辨证
临床表现
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 肿块 出血 月经紊乱 唇舌爪甲紫暗 脉涩
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 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 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称为症积。出 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中夹血块,或大 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 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肤表丝状如 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筋青胀痛等。 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 象细涩。
津液病辨证
证型: 1、津液不足证
2、津液内停—痰证、饮证、水肿等
气血津液辨证 津液辨证
3、破血类药物: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床
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
表
按之一般无形。
现 兼症——痛胀常随嗳气、矢气、叹息或情绪
好转而减轻,或随忧思恼怒而加重
脉象多弦,可无明显舌象变化。
六、气逆证
【概 念】
是体内气机应降反出或升发太过所表现的 证候。
【病理特点】气机升动太过而上逆。 【病 因】
感受外邪——侵犯肺胃 情志不遂——恼怒伤肝。
六、气逆证
中医学论述人体生命活动时,气的概念具有 两种含义。
生命物质
有气所化生的血、精、津液等 (有形、多呈液态、肉眼可及)
含
义
广义
生理功能
狭义
动力“元气”“正气” (无 形、目力难以视 及)
人体个脏腑本身的生理 功能,即气的功能体现
古人云:“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气的物质性与功能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血瘀证——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
二、血瘀证
【病 因】
(一) 外伤 (二) 气滞——血行不畅
气虚——推动血行无力 (三) 血寒——血脉凝滞
血热——血液受熬而成瘀
【辨证要点】
疼痛,肿块,出血,唇、舌、爪甲青紫, 脉涩。
临床表现
1.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 按,常在夜间加重。
2.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色包块; 在体内者,呈坚硬而按之不移 (又称为“癥积”)。
【辨证要点】 口、咽、唇、舌、皮肤皆干燥,尿少便干。
临床表现
※ 皮肤干燥无泽,毛发干枯 ※ 目眶凹陷,双目干涩,啼哭无泪 ※ 口燥咽干,唇燥而裂,渴欲饮水, ※ 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 痰少而粘难咯 ※ 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
脏腑组织失于滋养濡润 上不能滋润口咽 ——口燥咽干,唇燥而裂; 外不能濡养肌肤——皮肤干燥枯槁; 下不能化生小便,濡润大肠 ——溲少便干。 津血亏虚致生内热 ——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气血津液辨证一、A11、下列哪项不是血虚证的临床表现A、面色淡白B、唇甲色淡C、心悸多梦D、手足发麻E、倦怠乏力2、以下哪项不是血瘀证出血的特征A、出血反复不止B、大便黑如柏油C、血色深红D、夹有血块E、皮下紫斑3、症见出血,身热烦躁,口渴,舌质绛,脉数。
此属A、血热证B、血瘀证C、血寒证D、气不摄血证E、血脱证4、血瘀证特有的面色是A、面色萎黄B、面色青黑C、面色淡青D、面色淡白E、面色黧黑5、血瘀证的疼痛特点为A、胀痛B、酸痛C、重痛D、刺痛E、冷痛6、以下哪项不是气闭证的临床特点A、突发势急B、内脏绞痛C、二便闭塞D、汗出不止E、呼吸气粗7、以下哪项不是气脱证的表现A、呼吸微弱B、汗出不止C、少气乏力D、面色苍白E、舌淡脉微8、气滞证的特点是A、头晕眼花B、胀闷疼痛C、嗳气恶心D、腹部坠胀E、手足发麻9、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形体消瘦并见脱肛,此表现为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脱证D、气滞证E、气逆证10、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舌淡脉虚,属于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脱证D、阳虚证E、气滞证11、与气逆证相关的脏腑是A、肺脾胃B、肺脾肝C、肺胃肝D、脾胃肝E、肺脾肾12、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的是A、气陷证B、气虚证C、气脱证D、气滞证E、气不固证13、身倦乏力,少气,自汗,腹痛拒按,舌有紫斑,证属A、气滞血瘀证B、气滞证C、血瘀证D、气虚血瘀证E、气不摄血证14、脘腹痞胀,水声辘辘,泛吐清水此属A、胃阳虚证B、胃气虚证C、饮停胃肠D、痰浊中阻E、胃寒证15、胸胁肋间饱满,咳唾引痛此属A、饮留胃肠B、饮停胸胁C、饮溢四肢D、饮停于肺E、肝气郁结16、津液亏虚证最具特征的表现是A、孔窍皮肤干燥B、口渴不欲饮C、大便时干时稀D、小便淋漓涩痛E、脉象细数17、阳水的水肿特点为A、眼睑先肿B、足胫先肿C、足胫、下肢先肿D、眼睑、颜面先肿E、上肢、眼睑先肿二、B1、A.血虚证B.血脱证C.血热证D.血寒证E.血瘀证<1> 、身热,吐血色鲜红质稠属于A B C D E<2> 、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属于A B C D E2、A.气虚证B.气陷证C.气不固证D.气脱证E.气闭证<1> 、小便失禁或余沥不尽属于A B C D E<2> 、头晕眼花,脘腹坠胀属于A B C D E3、A.气不摄血证B.气虚血瘀证C.气血两虚证D.气随血脱证E.气滞血瘀证<1> 、症见衄血、面色淡白无华、少气懒言、舌淡白,脉弱属于A B C D E<2> 、症见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微欲绝属于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血虚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脉细无力等。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
脉细数。
气血津液辨证 津液辨证
津液辨证
定义: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
二
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
病证。
成因:
痰
多种因素(内外因)
脾、肺、肾功能失调
证
水液停聚
寒凝、火煎等
痰
气血津液辨证 津液辨证
临床表现:
在肺—
“怪病多痰”
二
在脾胃— “百病多由痰作崇”
在心神—
痰
在脑— 在四肢、经络—
在皮下、肌肉—
(3)临床表现:胀闷窜痛,时轻时重,嗳气、肠鸣、 矢气而轻,因情绪变化而增减,脉弦,舌不变。
(4)辨证要点:胀闷、疼痛是其主要特征。
气滞证
引起气滞证的原因之多,因而在辨证时,必 须根据辨证求因的原则,首先辨别病因, 如食积胃肠,而致胃气郁滞;瘀阻经脉, 可使脉道之气阻滞等。其次要联系病位, 如胸痛以心肺病变居多;胁痛以肝胆病变 常见。因此,对气滞的诊断,除掌握胀闷、 疼痛的特点外,还须辨明病因,确定病位, 才有实际意义。
证
2.少腹冷痛,形寒肢冷;
3.月经延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
4.舌淡暗苔白,脉沉迟涩。
血寒证
血分寒证,常以四肢、少腹部 为突出表现,临床上实寒证中 的寒滞肝脉证,寒凝胞宫证, 寒凝脉络证等,即为血寒证。
气血津液辨证 血病辨证
要点:既有气病,又有血病
气
1、气血两虚
血
2、气滞血瘀
同
3、气虚血瘀
病
4、气不摄血
源不足。 ❖劳累、久病,消耗太过。 ❖年老体衰,精气自亏。
气虚证
【常见证型】: 气虚证 气陷证 气虚不固证 气脱证
气虚证(基本证型)
(1)概念:指元气不足,其推动、温煦、固 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腑组织 的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模拟试卷3(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41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下列不属于气虚证的表现是A.气短声低B.精神疲惫C.头晕目眩D.面色恍白 V此题考查的是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是精神疲惫,体倦,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乏力,气短声低,少气懒言,脉虚,舌质淡嫩等。
面色恍白属于血虚证的表现。
2.血瘀证的典型表现为A.纳少B.胀痛C.刺痛 VD.胸闷此题属于较简单题目,考点是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固定刺痛,肿块, 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3.患者头晕目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舌淡苔白,脉弱。
其证候是A.气滞B.气虚C.气陷 VD.气逆气陷的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4.气滞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人.情志因素B.外邪阻滞C.年老体弱 VD.脏器虚弱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的考题,考查的是引起气滞证的原因,包括情志不舒,忧郁悲伤,思虑过度,而致气机郁滞,痰饮,瘀血,宿食,蛔虫,砂石等病理物质的阻塞,或阴寒凝滞,湿邪阻碍,外伤络阻等,都能导致气机郁滞,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
5.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不包括A.胸胁闷胀窜痛B.刺痛拒按C.倦怠乏力 VD.舌紫暗或紫斑,脉涩此题考点为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常见到胸胁闷胀窜痛,胁下痞块,刺痛固定,拒按,妇女闭经,舌紫暗或紫斑,脉涩。
6.病人突然呕血,面色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浮大而散,证属A.亡阴证B.气随血脱证 VC.气不摄血证D.气血两虚证此题考查的是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大出血时突然面色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精神萎靡,其至晕厥,舌淡,脉微细欲绝,或浮大而散。
7.痰与饮的共有症,不包括以下哪项A.咳吐痰涎C.胸闷脘痞D.头晕目眩 V此题考查的是痰证与饮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1.肝气上逆可见A.呃逆B.咳喘C.腹胀D.心悸E.眩晕答案:E2.肺气上逆可见A.呃逆B.咳喘C.腹胀D.心悸E.眩晕答案:B3.饭后咳声不断,低沉而长,需斜靠于床否则气下坠感明显,舌淡脉缓,为A.气逆证B.气陷证C.气滞证D.气虚证E.气郁证答案:B4.情绪激动,心烦易怒,头痛,面红耳赤,自觉气少腹上冲咽喉,舌红脉弦,为A.气逆证B.气陷证C.气滞证D.气虚证E.气郁证答案:A5.患者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得温痛减,喜暖恶寒,月经衍期,经色暗紫,脉沉涩,应辨为A.血瘀证B.血寒证C.气滞血瘀证D.血虚证E.气虚证答案:B6.下列哪项不属于肝风内动证A.血虚生风证B.阴虚动风证C.阳虚动风证D.热极生风证E.肝阳化风证答案:C7.头晕目眩,不常见于下列哪项A.气虚B.血虚C.阴虚D.阳虚E.肝风答案:D8.患者胸胁饱满,支撑作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痛增,可见于A.寒水停肺B.饮停心包C.饮停胸胁D.饮留胃肠E.饮停四肢答案:C9.患者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痛如针刺,痛处不移,舌淡暗,脉沉涩,此属A.气滞血瘀B.气血两虚C.气虚血瘀D.肝气郁滞E.瘀滞胸膈答案:C10.患者自汗、盗汗并见,其证候为A.阳气亏虚证B.精血不足证C.阴液亏虚证D.气阴两虚证E.血液亏虚证答案:D11.患者呼吸微弱,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舌淡苔白,证属A.气陷B.亡阳C.亡阴D.气脱E.血脱答案:D12.患者症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眩晕自汗,脘腹坠胀,舌淡脉弱,宜诊为A.气虚证B.阳虚证C.气陷证D.气脱证E.气闭证答案:C13.下列哪项不是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A.自汗不止B.小便失禁C.滑胎D.崩漏E.呼吸微弱而不规则答案:E14.患者,男,46岁。
腹痛腹泻2天,日泻10余次水便,经治已缓,目前口渴心烦,皮肤干瘪,眼窝凹陷,舌淡白苔薄黄,脉细无力。
其证候是A.津亏B.阴虚C.亡阴D.外燥E.实热答案:A15.大失血所致的气脱,称为A.阳气虚脱证B.气不摄血证C.亡阳证D.血虚气脱证E.气随血脱证答案:E16.患者月经先期10余天,量多质稠,经色深红,口渴心烦,舌绛,脉滑数,为A.虚热证B.阳虚证C.血寒证D.血热证E.实热证答案:D17.临床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频作,其病机是A.痰浊上壅B.肺气上逆C.肝气上逆D.胃气上逆E.奔豚气逆答案:D18.血瘀证的色脉改变,不包括A.面色黧黑,唇甲青紫B.腹壁于筋,丝状红缕C.脉滑而数,舌红苔黄D.皮下紫斑,肌肤甲错E.出血紫暗,夹有血块答案:C19.血虚必有的特征证候是A.心悸失眠B.经少经闭C.肢体麻木D.头晕眼花E.颜色淡白答案:E20.因情志过极所致的“气闭”,最突出的表现是A.神情不宁B.突发昏厥C.胀闷不舒D.胀痛窜痛E.脉弦有力答案:B21.胁痛咳更甚,转侧牵引而痛,气短息促,此属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E.水饮答案:B22.“气不固”不包括A.小便失禁B.月经淋漓C.遗精滑精D.气短自汗E.心悸头晕答案:E23.面白无华,短气,身倦乏力,便血,舌淡,脉细弱,此属A.气随血脱证B.气不摄血证C.气血两虚证D.气陷证E.血虚证答案:B24.腹部坠胀,子宫脱垂,多属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血两虚证D.血虚证E.气不摄血证答案:B25.哪一项不属血虚证表现A.两颧潮红B.头晕目花C.心悸失眠D.手足麻木E.面色淡白答案:A26.胸胁胀闷,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脉涩,舌紫暗,此属A.寒凝血瘀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肝气郁结E.气血两虚证答案:B27.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心悸失眠,舌淡嫩,脉弱,证属A.血虚证B.气虚证C.气血两虚证D.气不摄血证E.气滞血瘀证答案:C28.患者胸胁胀闷,窜痛,胁下痞块,性情急躁,刺痛拒按,舌紫暗,脉涩,辨证为A.气虚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血寒证D.血瘀证E.气血两虚证答案:B29.患者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腹泻,脱肛,舌淡苔白,脉弱,辨证属A.气虚证B.气血两虚证C.气陷证D.气滞证E.血虚证答案:C30.疼痛见于手足、肤色紫暗发凉,得温痛减,喜暖恶寒,月经衍期,经色暗紫,脉沉涩,属于( )A.血瘀证B.血寒证C.气滞血瘀证D.血虚证E.气虚证答案:B31.临床中常见的气逆证,多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A.脾肺肾B.肺胃肾C.肝肺胃E.心肾肺答案:C32.气滞证的特征性症状是( )A.头昏眼花B.胀闷疼痛C.嗳气恶心D.腹部坠胀E.手足发麻答案:B33.年迈,耳鸣如蝉,腰膝酸软,脊以代头,证属A.气虚B.血虚C.精亏D.津亏E.液少答案:C34.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应属( )A.血虚证B.阳虚证C.阴虚证D.亡阳证E.气虚证答案:E35.大出血后出现气短,心悸,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诊断为( )A.气血两虚B.气虚失血C.气随血脱D.气虚下陷E.阴虚阳亢答案:C36.面色无华,气少懒言,头晕乏力,反复感冒,证属A.气虚B.血虚C.精亏D.津亏E.液少答案:A37.头晕、眼花、头发干燥,月经延期及量少,面色萎黄,证属A.气阴两伤B.精气耗竭C.元气耗伤D.血虚失养答案:D38.头晕、心烦、多梦、记忆力差,面色萎黄,证属A.气阴两伤B.精气耗竭C.血虚失养D.津液不足答案:C39.患者高热烦渴,脉疾无力,汗出如油,热而沾手者属于A.暑伤津气B.阳气耗竭C.阴液耗竭D.湿热郁蒸E.阴阳俱亡答案:C40.病人先有高热大汗、面赤、口渴引饮、脉洪大,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此属于A.伤津耗气B.津随气脱C.津气两伤D.气随津脱E.表热里寒答案:D4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气闭”的原因A.暴惊B.忧思过度C.大怒D.外伤内挫E.蛔虫阻塞经络答案:D42.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A.风痰B.寒痰C.热痰D.湿痰E.燥痰答案:D43.临床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下列何项关系密切A.脾、肺、肾B.肺、胃、肾C.肝、肺、胃D.肝、心、肺E.心、肾、肺答案:C44.下列哪项不是血虚的主要表现A.手足发麻B.面色熏黑C.心悸多梦D.头晕眼花E.月经衍期答案:B45.气虚类证不包括下列哪项A.气陷证B.气虚证C.气不固证D.气结证E.气脱证答案:D46.下列关于气不摄血证的辩证要点的表述,哪项最正确A.慢性出血B.面白气短C.神疲乏力D.舌淡脉细E.以上诸证同见答案:E47.“干、渴、瘦、细”是下列哪证的辩证要点A.血虚证B.气虚证C.阴虚证D.津液亏虚证E.消渴病答案:D48.痰湿凝聚可产生A.咽喉嫩红,肿痛不甚B.咽喉漫肿,颜色淡红C.咽喉微痛,淡红不肿D.咽红肿痛,黄白脓点E.喉部两侧,红肿突出答案:B49.头晕目眩,最少见于下列哪项中A.气虚B.血虚C.阴虚D.阳虚E.肝风答案:D50.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致痛的特点A.刺痛B.绞痛C.固定D.拒按E.夜重答案:B51.营分证的发热是A.发热微恶风寒B.日晡潮热C.身热不扬D.骨蒸潮热E.身热夜甚答案:E52.血瘀证特有的症状是A.面色黧黑,肌肤甲错B.面色苍白,四肢不温C.唇甲色暗,胸胁胀痛D.面色青黑,少腹冷痛E.面色淡白,身倦乏力答案:A。
中医执业医师:气血津液辨证学习资料(最新版)
中医执业医师:气血津液辨证学习资料(最新版)1、单选患者便血,兼见气短乏力,面白无华,自汗,舌淡白,脉弱,属于()A.气不摄血证B.气血两虚证C.气虚血瘀证D.血热证E.气随血脱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气不摄血(江南博哥)证,又称气虚失血证,是指因气虚而不能统血,气虚与失血并见的证候。
多因久病气虚,失其摄血之功所致。
2、单选某女,43岁,因崩中而致息微欲绝,汗出不止,面色苍白,脉微欲绝,此属()A.气不摄血证B.气血两虚证C.气随血脱证D.气虚血瘀证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气随血脱证是指大量出血所引起的气脱证候。
常常由于肝、胃、肺等脏腑素有瘤疾以致脉道突然破裂大出血引起,或者由于外伤,妇女崩中,产后大出血等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大出血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昏厥,舌淡,脉微欲绝,或芤,或浮大而散。
气不摄血证,又称气虚失血证,是指因气虚而不能统血,气虚与失血并见的证候。
多因久病气虚,失其摄血之功所致。
临床表现:吐血,便血,皮下瘀斑,崩漏,气短,倦怠乏力,面色白而无华,舌淡,脉细弱等。
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的证候。
多由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所致。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
患者符合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故答案选择C。
3、单选阳虚与气虚证的主要区别是:A.有无少气懒言B.小便是否清长C.寒象是否明显D.舌质是否淡嫩E.有无神疲乏力正确答案:C4、单选以下哪项不是血瘀证出血的特征()A.出血反复不止B.大便黑如柏油D.夹有血块E.皮下紫斑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血瘀证血阻滞血脉,血不循经而外溢,止故可见出血反复不止;血瘀证也可见.夹有血块,大便黑如柏油,皮下紫斑,但一般血色呈紫暗色,故答案为C。
5、单选面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此属()A.气虚证B.津亏证C.阴虚证D.血虚证E.阳虚证正确答案:D6、配伍题气虚证可见:气陷证可见:A.气短声低,神疲乏力B.阳痿早泄,腰膝酸冷C.疲乏气短,子宫脱垂D.形寒肢冷,气短乏力E.咳嗽胸闷,痰多易咯正确答案:A,C7、单选在下列各症中属于阴虚证的表现是:A.面色萎黄B.颧红盗汗C.神疲乏力D.舌淡嫩E.恶风自汗正确答案:B8、单选津液亏虚证最具特征的表现是()A.孔窍皮肤干燥B.口渴饮水不多C.大便时干时稀D.小便淋漓涩痛E.脉象细数正确答案:A9、配伍题身热夜甚,吐血色深红属于()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属于()A.血虚证B.血脱证D.血寒证E.血瘀证正确答案:C,D10、单选患者发热恶热,口渴,烦躁,多汗,面色赤,舌绛而干,脉数有力,此属()A.表实热证B.里实热证C.阴虚证D.暑伤津气证E.亡阴证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里实热证时热象较剧,患者表现发热恶热,口渴,烦躁,多汗,面色赤,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绛而干,脉数有力等表现,阴虚证常表现为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 食欲不振
食少
胃气失和
要点 腹胀(肝郁脾虚)脘部胀痛 胃失和降
便溏
嗳气、呃逆 胃气上逆
或溏。
气 成因: 情志不遂
感受外邪
逆
临床表现: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证
胃气上逆—嗳气呃逆,恶心呕吐;
肝气上逆—头晕目眩,昏厥,吐血
定义: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各种证侯。
心神不安
目干、视物模糊 肢体麻木 爪甲不容 月经量少、色淡 面色淡白 头晕 舌淡 脉细或弦细
肝血虚 目、筋脉、爪甲失养 血海空虚
血虚 颜面、脑府、舌体失养 脉道失充
定义: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出来
的证侯。
气
病因: 久病重病
劳累过度
虚
年老体弱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证
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
二、气血同病
要点:既有气病,又有血病
气
1、气血两虚
血
2、气滞血瘀
同
3、气虚血瘀
病
4、气不摄血
5、气随血脱
三、津液辨证
定义:体内津液不足,机体失滋润所表
现的证候。
津 成因:
液
高热、大汗、大吐、大泻等损失;
亏
脾胃虚弱,生化减少; 阳虚气不化津。
虚 临床表现:
证
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
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
血
成因: 气病致瘀
血病致瘀
瘀
外伤—络破血溢等
证 临床表现: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
按,肿块,唇舌爪甲紫暗,
脉涩等。
定义:局部脉络寒凝气滞,血行不畅
血
所表现的证侯。
成因: 外感寒邪;
阳虚失温。
寒 临床表现:
1.疼痛多见于手足,肤色紫暗发凉;
证
2.少腹冷痛,形寒肢冷;
3.月经延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
4.舌淡暗苔白,脉沉迟涩。
“三胀痛” 胸胁疼痛 乳房疼痛 少腹疼痛
痛经、月经不调 甚至闭经
梅核气、瘿瘤、瘰疬 脉弦
肝气郁结、疏泄失常 经气不利
气滞血瘀 冲任失调 气郁生痰,结于咽喉 脉气不利
肝脾不调证、肝胃不和证
肝脾不调证
肝胃不和证
病机 肝郁乘脾
肝气犯胃
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共同 都有肝气郁结表现 表现 胸胁胀痛、抑郁、太息或急躁易怒,脉弦
脉细数。
三、津液辨证—水液停聚
定义: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
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
痰
病证。
成因:
多种因素(内外因)
证
脾、肺、肾功能失调
水液停聚
寒凝、火煎等
痰
定义:水饮质地清稀,停滞于脏腑组织
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病证。
饮 成因
脏腑机能衰减或障碍。
证
根据水饮出现的部位不同
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定义:水液停聚于体内的病证。
头晕
自汗
面色淡白
舌淡、脉弱(沉细软)
形神失养 宗气不足 脑府失养 卫外不固 运血无力、颜面失荣 舌体失荣、鼓动无力
定义: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证候。
气
成因: 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陷
劳累用力过度等。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
证
痢久泄,腹部有坠胀感,
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
苔白,脉弱。
一、气血辩证—实证
水 成因: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停
临床表现:
证
阳水—从面部开始,渐及全身; 阴水—从足部开始,腰以下为甚;
按之凹陷不起—水肿(阳虚水泛)
按之随手而起—气肿(气滞水停)
内
脾虚生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湿
“诸颈项强,皆属于脾”
“湿盛则濡泄,甚则水肿”
证
要点:既有气病,又有津液病
气 1、气虚津泄
血 2、气滞津停
气血津液辨证
【目的要求】
1.掌握气病、血病、气血同病、津液病各 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熟悉气血津液辨证的实质是辨别证的原 因与性质,熟悉其辨证意义
3.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气血津液辨证 【课 时】 6学时
主要内容:
虚证——气虚、血虚
气血辩证
实证——气滞、血瘀、血热、血寒
气血同病
津液亏虚
津液辩证
水液停聚
一、气血辩证—虚证
定义: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
血
现全身虚弱的证侯。
成因: 失血过多(急慢性失血);
脾胃虚弱,生血乏源;
虚
思虑太过,阴血暗耗;
瘀血阻络,新血不生。
证 临床表现:
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
以及全身虚弱的表现。
血虚——心血虚证、肝血虚证、心肝血虚证
临床表现 心悸 失眠 健忘
病机 心血虚 心失所养 心动失常
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气虚——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 心悸 胸闷 脉促或结、代
病机 心气虚 鼓动无力
宗气运转无力 脉之不续
咳喘、短气 痰液清稀 食欲不振、腹胀 便溏
肺气虚 宣降失常,肺气上逆
气不布津,聚而为痰
脾(胃) 运化失常,水谷不运
气虚
食入不消,清浊不分
神废乏力
气虚
少气懒言、语声低微
定义:人体某一脏腑或部位气机阻滞
气
运行不畅所表现出来的证侯。
成因: 病邪内阻,七情郁结
滞
阳气虚弱,温运无力
用力闪挫等
证 临床表现:胀闷,疼痛,嗳气,或矢
气之后可减轻,并常与情 志有关,舌淡红,脉弦。
气滞证
气滞以胀痛为主要表现
肝郁气滞证 肝脾不调证 肝胃不和证
肝郁气滞
临床表现 抑郁、太息
病机 肝气郁结、情志失调
津 3、气随津脱
液 同
要点:既有血病,又有津液病
病 1、津血俱虚
证 2、痰瘀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