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为例看关联理论下的习语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为例看关联理论下的习语翻译摘要:汉语习语由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的难点问题之一。较多的学者都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入手, 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但仅从文化入手, 仍然不能解决习语在具体语境的翻译问题。文章尝试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出发来研究汉语习语在语境中的具体翻译, 认为习语的翻译不仅要考虑文化因素, 还要充分考虑作者意图, 读者期盼, 以达到最佳关联, 并且希望能够从并且希望能够从《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总结一些指导习语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 汉语习语关联理论直接翻译间接翻译
汉语习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短语或短句,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汉语习语大多体现出汉语民族特有的历史地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文化信息,如果理解或使用不当,就会在交流中造成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汉语习语是汉语国家与非汉语国家沟通、理解、发展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是使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习语的研究已有很多关注,但大部分学者只是集中在语言文化层面的研究。而关联翻译理论则是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翻译活动,把翻译看成一种特殊的交际,认为成功的翻译应考虑原语作者的意图,目的语读者的语境与期盼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实现最佳关联。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
Dan Sperber和DEirdreWilson在对H.P.Grice关联原则研究的基础上于1986年出版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该理论极大影响了认知语用学的发展并被广泛运用于翻译、认知心理学、隐喻等各种交际活动中。两位学者认为人类的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人们之间的交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关联性的强弱由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两个关键因素决定。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处理努力越大,关联性则越弱。他们在书中提出了关联原则,认为关联原则实际由两条原则组成,即认知原则(第一原则)和交际原则(第二原则)。认知原则指人类认知倾向于最大关联,即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试图花费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交际原则指每种明示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就具有最佳关联性。最佳关联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后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交际原则以认知原则为基础,认知原则对交际起引导作用。
Sperber和Wilson的学生Gutt把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领域并于1991年出版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在书中Gutt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大脑机制。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在交际过程中遵循关联原则,是一种语际阐释性用法。语内交际是一个明示一推理过程,而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行为包含了两轮明示—推理过程。其中涉及到三个当事人,即原语文本作者、译者和目的语文本读者。第一轮交际指的是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第二轮交际是指译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译者既是原语文本读者又是交际者,具有双重推理的责任。译文读者企盼的不是最大关联,而是最佳关联,即读者不需要花费不必要的努力就能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此外,Gutt介绍了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两种翻译方法。直接翻译要求保留原文的全部交际线索,使译文与原文完全阐释性相似。因此直接翻译在文本的基本内容与文体形式上完全相同。不论是直接翻译还是间接翻译,两种翻译方法都属于语言的语际阐释性用法,相互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处在阐释性相似这一连续体上的不同位置,即阐释性相似的程度不同而已。译者必须同时考虑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及期盼,依据最佳关联原则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活动。
二、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习语翻译方法
(一)直接译法
当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关于习语的认知环境相同,译文读者可以直接推出原文作者的意图, 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时,我们就采取直译法。
例1: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听了,不觉连腮带耳地通红了。(第二十三回)“I’mtheone‘sickwithlonging’,”hejoked.“Andyoursisthebeautywhichcaused‘citiesandkingdomstofall’.”Daiyuflushedtothetipsofherears. “倾国倾城”这个汉语习语被用来形容女性的美貌,它出自汉代的一首诗。尽管西方读者不知晓这首诗,但他们熟悉罗马神话和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故事里叙述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一场为期十年的战争,争夺的目标是美女海伦。杨氏夫妇认为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有相似的认知环境,因此他们用直译法翻译“倾国倾城”。
例2:难道舅舅是不知道的,还有一亩地,两间房,在我手里花了不成? / 巧媳妇作不出没米的饭,叫我怎么样呢?(《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As you know better than anyone else,uncle,that I didn. thave any property or land left after my father. s death which Isquandered.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 t cook a mealwithout rice. W hat do you expectme to do? ( Yanxianyi)
习语/ 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被直译为/ Even the clev2erest housewife can. t cook a mealwithout rice.此译文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式而且很好的传达了原文习语中的形象和比喻意义,同时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不会产生误解。英文中虽然有相类似的谚语/ One can. t make bricks withoutstraw。但是译者选择直译不但使作者能够正确的理解此习语的含义而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中国文化。
例3: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第八十一回)Surelyyouknowthesaying,“Marryacockandfollowthecock;marryadogandfollowthedog?”如果原语文本的文化色彩不是特别明显,译文读者可以通过语境推理得出原文作者的意图,适当地保留原语文化是可以的。杨宪益夫妇之所以对习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进行直译,是因为一般的英文读者完全可以通过英语的认知环境推导出它的基本含义。这不仅没有违背关联理论的翻译原则,而且这正是最佳关联的体现。
(二)间接译法
尽管人类有共同的生存经验,但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当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语境不同时,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获悉原文作者的意图,了解习语的真正含义,译者可采用间接翻译法翻译习语。
例1: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I woul dn’t say that,”said Grannie Liu.“Man proposes.Goddisposes.It’suptoustothinkofsomething.Wemustleav Eittothe goodLordto decidewhetherHe’ll help us ornot.Who knows,Hemightgiveustheopportunilywe ar elookingfor…”.(David Hawkes译) 此例中习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被译成“Man proposes.Goddisposes.”在中国,人们深受佛教、道教等教派的思想影响并充分体现于汉语语言文化中。由于刘姥姥信奉佛教,因此她所说的“天”指的是佛教中的“佛主”。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大多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