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同步学典(26)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们在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里深情品味中华文化的醇香,( )。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心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情怀;是苏东坡眼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的幸福观;是老人们手中的粽子叶,是小孩们项间悬挂的幸运石。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___________,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___________。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__________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

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___________,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

1.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思接千古,前行的力量在其中积蓄

B.前行的力量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

C.也在积蓄前行的力量,从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之中

D.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包罗万象物是人非

B.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兼容并蓄物换星移

C.浑然天成相得益彰包罗万象物换星移

D.浑然天成交相辉映兼容并蓄物是人非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B.人们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C.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D.人们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得以绵远流传。

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

一民意测评机构对某地青少年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喜欢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1.分析上表的调査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国务院规定,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联系上表的调査结果,谈谈你对国务院这一举措的看法。

3、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给“寒食节”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

(1)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

(2)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

(3)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相传春秋时期,晋人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被烧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天生火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4)《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

(5)古诗“眷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是寒食节的风景。

(6)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我国北方有些地方仍有在这天举行纪念活动的习俗。

寒食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间剪纸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生活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并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融入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从而形成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剪纸产生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造型形式的传承,还有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等,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以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自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米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它的意象符号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