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避税案例

合集下载

保险避税避债案例

保险避税避债案例

保险避税避债案例一、避税案例。

1. 老张的遗产税“巧妙”化解。

老张是个精明的商人,辛苦打拼一辈子,积累了不少财富。

他知道在一些国家或者未来国内可能会有遗产税这个东西,他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到时候被征走一大笔。

老张就给自己买了一份大额的终身寿险。

保额设定得很高,每年缴纳保费。

后来老张去世了,保险公司赔付了一大笔保险金给他的家人。

这时候就体现出保险避税的妙处了。

在很多国家的税法规定里,这种人寿保险的赔付金是不被计入遗产范围的,也就不用缴纳遗产税。

老张的家人顺利地拿到了这笔钱,没有因为可能存在的遗产税而减少财富的传承。

就像老张在生前给家人留了一个“财富保险柜”,这个保险柜的钱是免税的,直接就到了家人的口袋。

2. 企业主小王的税务筹划。

小王开了一家小公司,每年利润还不错。

但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交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他咨询了理财顾问后,了解到企业可以为员工购买团体商业保险,这部分费用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

于是,小王给自己和员工都购买了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等合适的保险产品。

比如说,企业一年利润100万,如果没有买保险的话,要交25万的企业所得税(假设企业所得税率25%)。

但是买了20万的团体保险后,计税利润就变成了80万,企业所得税就只需要交20万了。

这就相当于通过保险的方式,合法地降低了企业的税负,企业少交了5万的税,同时员工还得到了保险保障,大家都很高兴。

二、避债案例。

1. 老李的债务隔离“法宝”老李是个有点倒霉的人,前几年做生意的时候被合作伙伴坑了,结果欠了一屁股债。

不过好在他之前给自己买了一份年金保险。

在债务到期,债权人找上门来的时候,老李心里很慌。

但是律师告诉他,他买的这份年金保险有一定的债务隔离功能。

虽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完全避债,但在老李这个案例里,这份年金保险是在他债务发生之前就购买的,而且保费来源合法,是他自己多年的积蓄。

并且,年金保险的受益人为他的孩子。

法院在审查他的财产情况时,考虑到保险合同的特殊性,没有把这份年金保险的权益作为偿债资产。

保险可以避债避税吗?

保险可以避债避税吗?

保险可以避债避税吗?作者:高英杰来源:《上海企业》2013年第02期《2012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地的千万富豪人数第一次突破102万人。

以此数据,每1300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千万富豪。

越来越多的富豪重视保险的作用,保额千万甚至过亿的保单屡见不鲜。

避债避税或是富豪购买巨额保单的主要原因。

那么,保险真的可以避债避税么?一、保险能避债么?美国安然公司创始人肯尼斯·莱的事迹是国外保险避债的经典案例。

破产前,他购买了400万美元的商业年金保险。

破产后,肯尼斯夫妇每年约领取90万美元的巨额年金。

由于美国法律的保护,债权人无权要求用该笔款项来偿还债务。

在我国内地,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保险也具备资产保全功能,即通常所讲的“避债”。

具体条件包括:第一,保险产品中的人寿保险避债功能最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第十二条,人寿保险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

由此可见,人寿保险及其保险金不属于债务的追偿范围,不受民事债权债务纠纷的困扰。

而其他类型的保险,比如,万能和投连险的投资账户,尚无法律条文明确“避债”;第二,人寿保险的“避债”属于民法范畴,对刑法则无能为力。

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涉及的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只要没有证据证明其保险合同无效,或无法证明其购买资金来源非法,则该合同项下相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归属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

但如果其资金是违法所得,则保险也要依法追缴;第三,保险合同必须指定受益人,才能“避债”。

如果保单中受益人为法定,则身故保险金将成为遗产,不受到相应法规的保护,不具备资产保全功能;第四,终身型人寿保险“避债”功能最强。

人寿保险的避债功能仅在保险合同存续期内有效。

因此,当合同期满后,其保险费及相关孳息不再适用相关法律规定。

【老会计经验】七种典型国际避税案例解析

【老会计经验】七种典型国际避税案例解析

【老会计经验】七种典型国际避税案例解析案例一:乐迪嘉跨国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并在英国、法国、中国分设怀德公司、赛尔公司、双喜公司三家子公司。

怀德公司为在法国的赛尔公司提供布料,假设有1000匹布料,按怀德公司所在国的正常市场价格,成本为每匹2600元,这批布料应以每匹3000元出售给赛尔公司;再由赛尔公司加工成服装后转售给中国的双喜公司,赛尔公司利润率20%;各国税率水平分别为:英国50%,法国60%,中国30%。

乐迪嘉跨国公司为逃避一定税收,采取了由怀德公司以每匹布2800元的价格卖给中国的双喜公司,再由双喜公司以每匹3400元的价格转售给法国的赛尔公司,再由法国赛尔公司按价格3600元在该国市场出售。

我们来分析这样做对各国税负的影响。

(一)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怀德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600)×1000×50%=200000(元) 赛尔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0%×1000×60% =360000(元) 则对此项交易,乐迪嘉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200000+360000=560000(元) (二)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怀德公司应纳所得税=(2800-2600)×1000×50%=100000(元) 赛尔公司应纳所得税=(3600000-3400000)×60% =120000(元) 双喜公司应纳所得税=(3400-2800)×1000×30% =180000(元) 则乐迪嘉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100000+120000+180000=400000(元) 比正常交易节约税收支付:560000-400000=160000(元) 这种避税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英、法、中三国税负差异的存在,给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转移税负提供了前提。

案例二:美国的时利莱公司在中国和日本有五州、九州两家子公司。

保险避债避税法律案例(3篇)

保险避债避税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和企业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合理避债避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因其独特的功能,在避债避税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保险避债避税案件的剖析,探讨保险在法律层面上的避债避税功能。

二、案例简介某甲,男性,35岁,企业老板,拥有多家企业。

某甲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负债累累。

为了偿还债务,某甲在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高额的人寿保险,企图通过保险来实现避债避税的目的。

三、案例分析1. 案件事实某甲在购买保险时,向保险公司支付了高额的保费,并指定受益人为其子女。

在保险合同中,某甲明确表示,购买保险的目的在于实现避债避税。

然而,在保险到期后,某甲因企业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导致保险公司向其追偿。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一)投保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保险费的;(二)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隐瞒保险标的的真实情况的;(三)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四)保险赔款。

”3. 案件分析本案中,某甲购买保险的目的在于避债避税,这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

根据《保险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被保险人偿还已支付的保费。

同时,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的规定,保险赔款是免纳个人所得税的,但并不代表保险合同本身具有避债避税的功能。

本案中,某甲通过购买高额的人寿保险,企图将企业的债务转移至保险合同中,以达到避债避税的目的。

然而,这种做法违背了保险的本质,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

因此,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某甲偿还已支付的保费。

四、结论1. 保险在法律层面上并不具有避债避税的功能。

一起典型的保险公司偷税案分析

一起典型的保险公司偷税案分析

一起典型的保险公司偷税案分析典型的保险公司偷税案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税收监管的加强,保险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保险公司偷税案件。

这些案件不仅涉及大额资金流动和税收违规行为,还揭示了保险行业内部风险管理和合规监管的不足。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保险公司偷税案,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案例背景在我们的案例中,某保险公司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逃税手段,成功地将大量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从而实现巨额减税。

这家保险公司在本地市场拥有大量客户,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其税务筹划行为却揭示了其不诚信和违法的一面。

逃税手段这家保险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逃税手段来减少纳税义务。

首先,他们将大量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的子公司。

通过向子公司出售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母公司成功降低了本地市场的利润。

其次,该公司还通过高价购买来自关联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来增加成本从而减少利润。

此外,他们在跨境交易过程中虚报成本,隐藏真实利润,并将资金转移到位于税收天堂地区的银行账户上。

监管不足保险公司偷税案件的发生暴露了监管机构的不足。

首先,监管机构在审查和审计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存在盲区。

这些逃税手段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合法的商业行为,但实际上却是为了逃避纳税责任。

同时,监管机构在跨境交易和税收规划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监管能力也存在不足,难以及时识别和阻止类似的行为。

教训和启示这起典型的保险公司偷税案件提醒我们保险行业和相关监管机构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合规监管,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

以下是我们可以从这起案件中汲取的教训和启示:1. 意识到合规风险:保险公司应该清楚认识到逃税行为的合规风险,了解相关法规和规定,并确保公司内部有针对性的合规政策和程序。

2.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流程的透明和合规运行。

3. 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保险行业风险的监测和识别能力,提升审查和审计质量,加强跨境交易和税收规划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保险避税案例

保险避税案例

保险避税案例
在现代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险不仅可以为我
们的生命和财产提供保障,还可以在税务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保险在避税方面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案例。

小明是一名白领,每年的工资收
入相对较高。

为了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他购买了一份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根据我国税收政策,购买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保费可以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中予以扣除。

因此,小明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支出,实现了保险避税的目的。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企业所得税的案例。

某公司为员工购买了一份团体医
疗保险,用于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障。

根据税收政策,企业购买团体医疗保险的保费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中予以扣除。

因此,公司可以通过购买保险为员工提供福利的同时,实现企业所得税的避税。

此外,保险在财产税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某人拥有一套房产,为了减少财产
税的支出,他购买了一份房屋保险。

根据税收政策,购买房屋保险的保费可以在财产税的计算中予以扣除。

因此,他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自己的财产税负担,实现了财产保险避税的目的。

综上所述,保险在避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还是财产税,保险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购买和利用来降低税收负担,实现避税的目的。

因此,在财务规划和税务筹划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保险这一工具,实现个人和企业的税收优化。

希望以上案例可以为大家在保险避税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养老保险案例及避税策略

养老保险案例及避税策略

养老保险案例及避税策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备受广大民众的关注。

除了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外,养老保险也为个人及家庭提供了一种避税策略。

本文将通过案例来详细介绍养老保险的实施及其中的避税策略。

案例一:张先生的退休计划张先生是一家企业的高管,在工作多年后即将面临退休。

为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他决定购买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的一大优势是在个人投保阶段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根据税法规定,个人购买养老保险可以在缴纳保费时享受税前扣除。

比如张先生每年缴纳的养老保险保费为1万元,他可以在纳税时将这1万元的保费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从而减少纳税金额。

除了缴纳养老保险的税前扣除,养老保险的收益也是免税的。

当张先生达到法定的领取年龄后,他可以按照约定领取养老金,而这部分养老金是免税的。

这意味着,张先生可以享受免税的收入,提高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案例二:李太太的遗产规划李太太是一位富有的企业家,她希望将自己的财富合理规划,确保在退休后和离世后家庭的财务稳定。

在和财务顾问的沟通中,李太太了解到养老保险可以作为避税的一种途径。

根据税法规定,个人的养老保险金在退休后领取是免税的,而在离世后给予继承人的遗产也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

因此,李太太决定将自己的财产以养老保险的形式规划给继承人。

李太太将一部分资产用于购买养老保险,这样即可以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又可以确保退休后有稳定的养老金。

而在离世后,这部分养老金将直接传递给继承人,免去了继承税的问题。

此外,李太太还可以通过购买养老保险来避免家族财富在过度继承中的被分散。

她可以将养老保险作为一种传承财富的手段,确保财产能够在家族内部得到有效的延续和保护。

总结:养老保险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经济保障,也可以作为一种避税的策略来规划个人和家庭的财务。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个人投保阶段,养老保险可以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减少纳税负担。

同时,在退休后或离世后领取的养老金和继承的遗产也是免税的,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更好的财务安排。

保险避税案例

保险避税案例

保险避税案例
刘先生,30岁,拥有1000万家产,数家工厂,一旦发生重大意外,例如交通意外导致身故将被征税:1000万*50%-175万=325万(其中,50%为中国遗产税草案中的假定利率,175为速算扣除数)
刘先生剩余资产:1000-352=625万,资产缩水32.5% 若他购买保险325万,20年缴,年缴保费29.4万,共交保费588万,假定他75岁不幸身故,则:共领取生存金:244万
获赔身故金:650万
预计红利:388万(按4%回报率假设)
共获得保险金:1282万
购买保险后遗产税:
(1000-588)*30%-25=98.6万(其中30%为中国遗产税法草案中的假定利率,25万为速算扣除数)买保险前:须缴遗产税325万
买保险后:须缴遗产税98.6万
少交遗产税:226.4万
买保险前留下遗产:675万
买保险后留下遗产:1595.4万,是原遗产的1.5倍。

保险金1292万+遗产412万-遗产税98.6万。

保险避税的真正意义:
提供保值增值;提供一笔应急金,万一有事可贷款;为子女后代留下一笔钱足够他们生活。

金钱买不到爱,但你可以在金钱里融入你的爱,那就是保险。

上帝无法照顾所有的信徒,但是保险却能够照顾好每个人。

储蓄是存多少领多少,保险是保多少领多少。

保险是创造金钱而不是花费金钱。

投资股票赚的是投机钱,投资保险赚的是增值钱。

养老保险的税务优惠案例

养老保险的税务优惠案例

养老保险的税务优惠案例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保险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养老保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税务优惠政策,为缴纳养老保险的个人和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减免和补贴。

以下是几个养老保险的税务优惠案例。

案例一:个人养老保险的税务优惠小王是一位普通的工薪阶层,他每个月工资收入达到个税起征点,按规定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然而,根据最新的税法规定,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金额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具体来说,小王每个月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可以在计算个税时减免,从而降低他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更进一步,如果小王的缴费金额超过了规定的上限,超过部分还可以继续享受免税待遇。

这意味着,通过缴纳养老保险,小王不仅可以获得养老保障,还能够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享受到税务上的实惠。

案例二:企业养老保险的税务优惠某公司是一家中小型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参加养老保险,同时也减轻企业负担,政府给予了企业养老保险的税务优惠政策。

公司按规定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这部分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的税前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了企业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一定的养老保险费用补贴,给予企业一定的财政支持。

这些补贴可以用于缓解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对员工福利的投入,促进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案例三:专业人士的养老保险税务优惠除了普通工薪阶层和企业,大学教师、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也可以享受养老保险的税务优惠。

这些专业人士的收入大多来自个人劳动所得,按规定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然而,与个人所得税相比,养老保险缴费的税率较低,因此参加养老保险可以有效降低专业人士的税负。

此外,对于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养老保险缴费也可以计入相关执业所得的成本,减少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这为专业人士提供了更多的税务减免和优惠,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养老保险,为个人和社会的未来提供保障。

保险规避遗产税的案例

保险规避遗产税的案例

保险规避遗产税的案例案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征收遗产税逐渐成为一种可能如何合理规避遗产税将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寿保险作为规避遗产税的方式之一在这方面的作用凸显出来。

购买人寿保险交费期限很长往往要占用大量资金。

同时因意外情况需要通过退保支取现金时损失将会很大。

究竟将多少资金用于购买寿险又不影响目前和以后的生活这需要慎重考虑。

寿险只是规避遗产税诸多措施中的一种针对每个家庭的不同资产情况应该灵活选择节税措施。

不过通过寿险规避遗产税的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

今年52岁的王先生生活在宝岛台湾其母尚在有一子19岁。

扣除日常各项开支记在王先生名下的个人资产包括股票、基金等累计为1.4亿元,存款和贷款记在妻子名下。

使用寿险节税前后遗产税的缴纳情况比对如下。

在不考虑节税措施的情况下根据台湾遗产税法的有关规定王先生的继承人应该交纳的遗产税计算如下:王先生目前的遗产总额为1.4亿元,免税额按照规定为700万元。

扣除额累计680万元。

具体包括:妻子尚在,可扣除400万元,有一子扣除40万元,其子不到20岁再扣除40万元,母亲尚在扣除100万元,丧葬费用为100万元。

遗产净额14000-700-680=12620万元。

根据遗产税级距税率表查得对应的税率为50%,速算扣除数为1450.7万元。

应纳遗产税12620某50-1450.7=4859.3万元如王先生身故其继承人目前应纳遗产税为4859.3万元。

保险公司支付给受益人的人寿保险赔偿金是不用交纳遗产税的。

受益人还可以将人寿保险赔偿金用于清理债务、交纳遗产税等方面。

寿险节税后:为了避税王先生对资产做了如下规划。

为自己买一份定期人寿保险每年交费250万元交15年累计交3750万元保险金额为4098万元。

考虑到如果妻子为第一受益人妻子,若再将人寿保险赔偿金转赠给孩子时可能还要缴纳赠与税,所以这份保险的第一受益人应为王先生的孩子,其次是王先生的妻子。

假设王先生去世时遗产净额仍为12620万元,则他购买人寿保险后遗产净额降为12620-3750=8870万元,适用的税率为41%,速算扣除数为550.7万元,应该缴纳遗产税8870某41-550.7=3086万元。

保险避税的案例

保险避税的案例

保险避税的案例保险避税是指利用保险产品的特性和税收政策来降低纳税人的税负,合法地减少纳税金额。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保险避税案例和参考内容。

1. 全球中国寿险公司的投保案例:一位中国投资者将大量的资金转移到美国的全球中国寿险公司,用于购买海外的寿险保单。

这种投保行为可以帮助他避免在中国境内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

同时,他在美国的遗产税也可以得到减免或者减少。

这种投保案例既能保护个人资产,又可以达到税务规划的目的。

参考内容:- 在某些国家,购买海外寿险保单可以避免或延缓核算财产税,从而节省税务成本。

- 在某些国家,海外寿险保单的遗产税可以减免或者减少,为投保人和受益人提供了财富传承和保护的途径。

2. 个人退休金保险的案例:一个自雇人士购买了个人退休金保险计划,并将其作为企业的支出来降低所得税的负担。

根据税收政策,他可以将购买个人退休金保险的费用视为企业支出,从而减少纳税金额。

此外,个人退休金保险的投资收益也可以免税或者相对低税。

参考内容:- 在某些国家,购买个人退休金保险可以将支付给保险公司的费用视为企业支出,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

- 个人退休金保险的投资收益可以被免税或者税率较低的处理,相较于其他投资方式,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3. 健康保险的案例:一位企业主购买了高额的健康保险,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并将保费视为企业支出。

根据税收政策,企业可以将支付的健康保险费用列为企业支出,并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

参考内容:- 在某些国家,企业主购买健康保险可以将保费视为企业支出,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

- 通过购买健康保险,企业主可以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健康保障,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总结:保险避税是一种合法的方式,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降低税负。

通过合理的税收规划和投保行为,可以达到减少纳税金额和保护个人财富的目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税收政策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投保人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当地的法规来制定合适的保险避税策略。

保险合理避税案例

保险合理避税案例

保险合理避税案例
保险在合理避税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直接的避税手段。

以下是一些关于保险如何实现合理避税的案例和信息:
1. 购买保险无需交税:与购买车、房需要支付的车辆购置税、契税等不同,国内购买保险时无需交税。

2. 保险理赔金免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获得的保险理赔款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

3. 保险不是直接避税工具:虽然通过合理规划保险可以达到避税效果,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保险本身具有的避税属性。

而是通过合理的保险规划来实现的。

4. 保险无法躲债:有些情况下,一些人可能试图通过保险来躲避债务,但这样的行为并不总是成功的。

例如,高邑县法院公布的一则案例显示,被执行人柳某某恶意欠款并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企图通过保险来躲避债务,但最终未能得逞。

综上所述,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实现合理的避税,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避税工具。

正确的保险规划应遵循法律规定,并与个人的财务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在选择和使用保险产品时,建议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确保所有操作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保险-全球公认的财产保全方案,避税避债的案例

保险-全球公认的财产保全方案,避税避债的案例
南京市分公司
温世仁因突发脑中风不幸去
世,享年55岁
由于生前未做任何节税规划,
温世仁去世时名下的海内
外财产总额达160亿新台币,
遗产税高达40亿新台币, 创下台湾最高纪录。
台湾英业达集团 副董事长温世仁
南京市分公司
美国安然公司2002年破产, 肯尼思· 莱2000年2月购买了 370万美元的人寿保险; 破产清算了安然 公司和肯尼思· 莱的所有资 产,但这些保险受法律保 护,债权人却无法以此为 由起诉肯尼思· 莱. 每年可领几十万 的养老金。
南京市分公司
天价保单 90亿人民币保险金受益人是谁?
全球最富有的女性之 一,已有81岁法国欧 莱雅集团的大老板利 利雅娜 贝当古将90亿 天价保单更改指定身 故受益人为其养子 (著名摄影师巴尼尔)

欧莱雅老板贝当古与其养子巴尼尔
南京市分公司
人寿保险是企业财务危机中 保障家庭财务安全的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二、受益保险金不用于抵债《合同法》73条
受益人的保险金请求权来自人身保险合同的规定,故受益 人获得的保险金不属于被保险人的遗产,既不纳入遗产分 配,也不用于清偿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我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因债务人怠 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 人民法院,请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务,但该债 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 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二条: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是指基于扶养、抚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 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 南京市分公司 身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
三、保单是不被查封罚没的财产是不得被 冒领的财富——《保险法》24条

保险的避税避债的功能

保险的避税避债的功能

保险的避税、躲债的功能保险除了保障功能外,依照国家法律规定,还具备以下功能:1、保险――全球公认的财产保全最正确方案人寿保单不纳入破产债权。

《企业法》规定,私营企业和合伙企业都需要业主担当无量责任,偿债范围包括了业主的私有财产。

我国法律规定,人身保险金不属于破产债权,即在债务人破产的情况下,债权人不能够经过要求债务人退保其人寿保单追索保单解约的现金价值。

案例:美国平稳企业2002 年破产,其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肯尼思·莱夫妻2000年2 月购买了 3700 万美元的人寿保险。

企业所有财产被破产清理,但这些保险受法律保护。

贫穷潦倒的情况下两人按保险合同,每年可从保单中领取 92 万美元的年金安享晚年。

2、受益保险金不用于抵债受益人的保险金央求权来自人身保险合同的规定,故受益人获取的保险金不属于被保险人的遗产,既不纳入遗产分配,也不用于清账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我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执行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向人民法院央求以自己名义代位执行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己的除外。

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讲解(一)第十二条:债务人自己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抚养、供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央求权和劳动酬金: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部署费、人身保险、人身损害赔偿央求权等。

3、合法保单是不被查封罚没的财产合法保单财产私有化。

《保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执行赔偿也许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也许受益人获取保险金的权益。

”其他理财工具决不拥有的安全性能。

4、不存在争议的财产分配《保险法》第六十一条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也许投保人指定。

案例: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去世,后任妻子和前妻所生的儿子为“顶梁柱”留下来的巨额保险终归属于谁对簿公堂。

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了判决,按照《保法》中不看“关系”而看“受益人”的原,将价 2162010 元的“天价保”的付判了投保人滕某某在保所指定的受益人:儿子滕某。

著名的避税案例

著名的避税案例

著名的避税案例(一) 标准普尔公司1、介绍: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是一家位于美国纽约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是一家财务报告出版商,财务指数制作商,和为投资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公司。

2、案件:在1997年,标准普尔公司被指控通过了可疑的税收杠杆进行税收逃避。

这笔金额约为7亿美金,该公司利用架空公司来获得控制公司折扣券,用于将大量税收转移到海外。

3、判决:最终,在2000年该税收要求被裁定为不合法,美国税务局的要求是撤销交易并恢复交税,而标准普尔公司也被要求交付罚款。

(二) 波音公司1、介绍:波音公司(Boeing Company)是一家以商业飞机制造和设计以及先进的宇宙飞船、防务相关科技等为主的国际化航空公司,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制造业。

2、案件:2004年,波音公司被指控通过一项被称为“Costless Collar”计划隐藏了收益30亿美元,其中包括利用税收延长公司可以获得折扣的延期支付。

3、判决:波音公司最终被要令交还了超过14亿美元的税款,并付出大量的罚款,这使该公司支付了超过25亿美元的税收和罚款。

(三) 英国皇室家族1、介绍:英国皇室家族是由英国意志和国王历史上掌权者所组成的一个家族群体。

它拥有房地产、土地和股票等大量财产,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众多财务权益,是英国历史上最富有、歷史最悠久的家族之一。

2、案件:在2008年,英国皇室家族因严重税务欺诈被受审。

从1996年开始,家族的豪宅被分配给出租,并且从未报税,有时甚至夸大成本。

3、判决:在一项双赢的协议中,英国皇室家族对未缴税款作出了补偿,而计划也得以保留。

此次民事案件的受审结果是,家族必须在先前的一段时间中支付80万美元的赔偿。

个人合理避税十大案例分析

个人合理避税十大案例分析

个人合理避税十大案例分析∙[案例1]王某每月工资收入为2300元,其中800元为每月的房费支出,剩余的1500元是可用于其他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若王某所在单位每月向其支付2300元,依据个人所得额法,则王某个人应纳所得税为:(1500-500)×10%+500×5%=125(元)但若企业为其提供住房,而每月仅付其工资收入1500元,则其工资收入应纳所得税为:(1500-800-500)×10%+500×5%=45(元)王某可少纳税:125-45=80(元)∙这样对企业来说没有增加额外负担,而职工本人在消费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也规避了一部分税收。

∙[案例2]张某拥有一项专利权,若单纯将其转让,可获收入80万元,其应纳个人所得税为:80万×(1-20%)×10%=6.4万元税后利润为:80万-6.4万-73.6万元若将该专利权折合股份投资,其专利折股80万元,当年获股息收入8万元。

应纳个人所得为:8万×(1-20%)×10%-0.64万元税后所得为:8万-0.64万=7.36万元通过专利权投资,每年仅需负担0.64万元税款。

且经营10年以后,可以收回全部转让收入。

而且,张某还可得有80万的股份。

∙[案例3]王某月收入1200元(包括各类津贴和月奖金),年终公司准备发给3000元的年终奖金。

若王某在12月份一次性领取3000元奖金,那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2月份应纳所得税额=(总收入-扣除费用)×15%-速算扣除数=(1200+300 0-800)×15%-125-385元第二年1月份应纳税额=(总收入-扣除费用)×15%-速算扣除数=(1200-800)×10%-25=3 5元两月共纳税=385+35=420元若王某将3000元奖金分别在12月份和次年1月各领一半,则王某应纳税额:12月份应纳税额=(1200+1500-800)×10%-25=165元次年1月份同上。

金融保险业避税筹划技巧案例解析

金融保险业避税筹划技巧案例解析

金融保险业避税筹划技巧案例解析近年来,金融保险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伴随着其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避税筹划的争议。

为了防止税务规定的滥用和避税行为,各国税务机构也对金融保险业的避税筹划持续加强监管。

在这种背景下,金融保险业需要灵活运用避税筹划技巧,以确保合法的税务优惠。

本文将通过解析一些实际案例,深入探讨金融保险业中常见的避税筹划技巧。

首先,保险产品在筹划避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某国金融上架公司开展的金融保险业务中,公司制定了合理的保险产品,通过将其中一些收入用于赔偿金和退保款,使得公司所得税负责减少。

这一筹划技巧的核心是利用保险合同中的风险性质,将部分收入视作风险溢价,从而降低公司所得税的缴纳额。

然而,这种筹划技巧需要确保保险风险的真实性,以免被税务机构视为滥用税务规定。

其次,跨境业务也是金融保险业中常见的避税筹划手段之一。

跨境业务可以通过运用不同国家税收规定的差异来实现避税效果。

例如,某金融保险公司通过在低税收国家设立子公司,将利润转移至该子公司,并在跨境转移定价时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实现避税的目的。

然而,随着国际税收合作的加强,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共享纳税信息的机制,以打击跨境税收避税行为,因此金融保险业在进行跨境业务时必须合规,避免触犯国际税收规定。

此外,金融保险业在避税筹划中还可以利用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某国市场对个人购买保险产品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相关保险产品来吸引投资者并降低他们的税收负担。

在制定相应策略时,金融保险公司需考虑税务规定的变化以及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以确保所实施的避税筹划合乎法规要求。

另外一个常见的避税筹划技巧是利用合理的资金结构。

金融保险业可以通过建立合适的金融中介公司、持有公司或者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等方式,优化资金结构从而实现避税效果。

这种筹划技巧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和负债结构来实现避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和机构来规避税务监管的限制。

税务筹划避税逃税案例

税务筹划避税逃税案例

税务筹划避税逃税案例
1、广东张三公司案。

2010年,广东省上报的一起避税逃税案中,一家大型企业名叫“张三公司”,违法生产和销售被查出,企业通过强行转移资产、利用转移收益空间、虚
报销售的方式,累计逃税401.36万元。

对此案,最终罚没张三公司2186万8千元,处以
责令停止企业经营1年3个月以上的行政处罚。

2、青岛行业转型避税案。

一家叫“小明公司”,以20%销售税应税出口行业,拟将其转为60%税率的机械行业。

小明公司首先把原来机械行业的货物进行联营的格式出口货物,再转入小明公司的后台交易,由小明公司以自己公司名义来申报税,通过联营的方式,把
一些税利从20%税率转移到60%税率,以此达到避税和逃税的目的,累计逃税金额高达
3000余万元,被查定为涉嫌虚报进出口收入,收入隐瞒等犯罪行为。

3、安微省税务逃税案。

一家被称为“王小公司”,主要从事彩票券发行代理方面的
经营活动,但实际上向一家汽摩一体机服务网点提供的是支付结算、借贷账户管理等服务。

王小公司通过开办虚拟票务、虚假收支记录等方式,不报税、不交税,累计逃税超过1000万元,被责令停业2个月、责令限制出境3年、罚没600余万元等处罚。

以上就是经过审计核查出现的一些典型的反映我国税务行业筹划避税逃税案例,从案
情中可以看出,逃税行为会发生在各行各业,企业不仅要切实把关自身营业行为,同时也
要明确做到遵守税法,以确保企业遵守税法,尊重社会公德,促进国家整体的财政健康发展。

合理避税真实案例

合理避税真实案例

合理避税真实案例那我给你讲个小公司合理避税的案例吧。

有个小老板,开了个创意设计公司,就叫它小创公司吧。

这小创公司每年盈利还不错,但是税交得也不少,老板就琢磨着怎么合理避税。

这公司啊,平常有不少办公设备要采购,像电脑、打印机啥的。

以前呢,都是直接在普通的商店里零散购买,没怎么在意。

后来老板知道了,如果通过正规的企业采购渠道,而且是集中采购的话,这里面就有学问了。

他找到一家专门给企业提供办公设备的供应商,这个供应商规模比较大,能够提供很完善的发票和售后服务。

小创公司一下子集中采购了一大批设备,价值有个几十万吧。

按照税法规定,这些办公设备属于固定资产,是可以进行折旧的。

这就好比是把设备的成本分摊到好多年里去,每年计算利润的时候,因为有这个折旧费用,利润就降低了。

利润降低了,要交的企业所得税自然就少了很多。

比如说,这一年因为这批设备的折旧,少交了好几万的税呢。

还有啊,小创公司经常要请一些外面的设计师来帮忙做项目,这些设计师都是自由职业者。

以前呢,给他们报酬的时候,就是直接转账,啥手续都没有。

后来老板了解到,要是通过和这些设计师签订劳务合同,然后去税务局代开发票,虽然要给设计师多付一点钱(包含了代开发票的税费),但是这些支出可以作为公司的劳务成本。

比如说,一年给设计师的报酬总共是50万,如果没有发票,这50万都算利润要交税;有了发票,作为成本扣除后,又能减少不少的应纳税所得额,这又合理地少交了一笔税。

这小创公司老板啊,还很注重员工的福利。

他发现,给员工发放福利如果处理得好,也能避税。

比如说,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做健康体检,以前是直接找个小诊所,简单检查一下,也没有正规发票。

后来他找了一家专业的体检机构,这家机构可以提供正规的发票。

公司把这笔体检费用当作员工福利支出。

这部分支出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时候,是可以扣除的。

而且啊,这福利一提高,员工也更高兴了,工作起来更带劲,这也算是一举两得呢。

通过这些小手段,小创公司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成功地减少了不少税收负担,公司也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来扩大业务或者给员工发奖金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子女后代留下一笔钱足 够他们生活
• 金钱买不到爱的,但你可以在金钱里融入 你的爱那就是保险
• 上帝无法照顾所有的信徒但是保险却能够 照顾好每个人。
• 储蓄是存多少领多少;保险是保多少领多 少。
• 保险是创造金钱而不是花费金钱 • 投资股票赚的是投机钱投资保险赚的是增
值金
保险避税 案例
picc 朱丞炜
• 刘先生,30岁,拥有1000万家产拥有数家 工厂一旦发生重大意外
• 例如交通意外导致身故将被征税: 1000万×50%-175万=325万(其中,50%为中
国遗产税草案中的假定利率,175为速算扣 除数)
刘先生剩余资产:1000-352=625万元,资 产缩水32.5%。
案中的假定利率,25万为速算扣除数)

买保险前:需交遗产税325万元

买保险后:需交遗产税98.6万元

少交遗产税:226.4万元

买保险前留下遗产:675万元

买保险后留下遗产:1595.4万元,是原遗产的1.5倍

(保险金1292万元+遗产412万元-遗产税98.6万元)
•保险提供保值增值
•提供一笔应急金万一有事 可贷款
• 若他购买保险325万元,20年缴费,年交保费 29.4万元,共交保费588万元,假定他75岁不幸 身故,则:

共领取生存金:244万元,
•获赔身故金 :65Fra bibliotek万元•
预计红利 :388万元(按4%回报率假设)

共获得保险金:1282万元现金
• 购买保险后遗产税: • (1000万资产-588万保费)×30%-25万=98.6万(其中30%为中国遗产税法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