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技术发展历程
中国酿酒历史的发展史
中国酿酒历史的发展史中国酿酒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人类开始使用粗糙的工具和容器酿造酒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酿酒技术逐渐发展并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酿酒传统。
在中国古代,酿酒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和文化仪式。
在商代时期(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酒成为了祭祀和宴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代人民使用黍、稻、米等谷物为原料酿造酒类,这些酒被称为“醴”。
醴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具有神圣的地位,被视为神仙之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酿酒技术逐渐发展。
到了周代(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酒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周人开始使用黄酒的酿造方法,这是一种以黄米为主要原料酿造的酒。
黄酒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尊贵的饮品,常被用于祭祀和宴会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酿酒技术在中国的各个朝代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唐代(618-907年)是中国酿酒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出现了一种以糯米为原料酿造的酒,被称为“糯米酒”。
糯米酒在唐代非常受欢迎,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喜爱的饮品,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的赞美。
宋代(960-1279年)是中国酿酒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人民开始使用薏米、红米、黑米等谷物进行酿酒,并发展出了一种以米、麦、黄米等多种谷物混合酿造的酒,被称为“兼糟酒”。
兼糟酒在宋代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饮品,被广泛地饮用于社交和宴会活动中。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酿酒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人民开始使用小麦、大麦等谷物进行酿酒,并发展出了一种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的酒,被称为“大曲酒”。
大曲酒在明代非常受欢迎,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饮品,并在文人雅士们中流行起来。
近代以来,中国酿酒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创新。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酿酒技术和设备,为中国的酿酒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中国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新型酿酒技术和设备,使得中国的酿酒产业更加现代化和高效化。
中国酿酒发展历程
中国酿酒发展历程中国酿酒发展始于古代,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酿酒记载是出现在殷墟遗址中的甲骨文上,显示了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酿造琴、酒等物品。
酿酒技术在商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酿酒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的酿酒技术逐渐提高,并伴随着文化交流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尤其是在唐代,中国酿酒技艺达到了巅峰,酿酒方法和工艺不断改进。
宋代时期,酿酒技术进一步发展,不同地区的酒种繁多,出现了大量优质的白酒、黄酒和果酒。
到了明清时期,酿酒技术更加成熟,白酒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清代中叶,江浙一带的酿酒业开始蓬勃发展,成为当时的酿酒中心。
同时,由欧洲传入的啤酒制作技术也在中国逐渐普及。
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中,中国的酿酒业经历了起伏和变革。
1949年后,酿酒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难时期,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酿酒业又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后,国内外投资大大增加,引进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酿酒技术和设备,推动了中国酒品牌的崛起。
近年来,中国酿酒业持续发展,形成了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等多个品类的酿酒产业体系。
其中,中国的白酒产业享有盛誉,以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高度关注和认可。
中国酿酒业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使得酿酒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
同时,消费者对于酒品质量和文化内涵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酿酒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总的来说,中国酿酒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古代的发展到现代的成熟,从国内的传统技艺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都展现了中国酿酒业的独特与辉煌。
未来,中国酿酒业仍将持续发展,为推动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酿酒技术发展历程
酿酒技术发展历程第一节酒曲的发展俗话说“无曲不成酒”。
曲是酒类生产的糖化发酵剂,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酒的质量和产量。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许多不同用途和特点的酒曲,酿造出品种繁多的各色酒类。
目前,我国酒类的生产使用糖化发酵剂的种类比较多,大体可分为如下三类:①传统酒曲,包括大曲和小曲;②纯种培养制曲,即各类麸曲;③其他酒曲。
以下举例介绍各酒曲的发展。
一、大曲(一)大曲的定义大曲是大曲酒的糖化发酵剂。
一般指采用大麦、小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过粉碎、拌水后压制成砖块状的曲坯,在曲室内,人工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让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再经过风干、储藏而制成的用于大曲白酒生产的糖化发酵剂。
因其块型较大,因而得名大曲。
大曲中的微生物及其丰富,是多种微生物群的混合体系。
在制曲和酿酒过程中,这些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代谢产物,进而赋予各种大曲酒独特的风格与特色,这是其他酒曲所不能相比的,也是我国名优白酒中大曲酒占绝大多数的原因所在。
(二)大曲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大曲中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是酵母菌、霉菌和一些细菌。
1.酵母菌酵母菌主要是酵母属于汉逊酵母属,还有假丝酵母和其他酵母。
酵母起酒精发酵的作用,汉逊酵母还可产生香味。
2.霉菌主要有根霉、毛霉,曲霉和红曲霉等,主要起糖化作用,有些还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和酒化作用。
3.细菌细菌主要有乳酸菌、醋酸菌、芽孢杆菌等。
细菌对白酒的质量影响较大,其代谢能产生许多风味物质,与白酒香型、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细菌具有分解蛋白质和产酸的能力,有利于酯类的形成。
(三)大曲的特征1.生料制曲生料制曲是大曲的特征之一。
大曲的原料,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适量的无机盐,原料经过适当的粉碎、拌水后直接制曲,一方面有利于保存原料中所含的水解酶类,如小麦中含有的淀粉酶,可水解淀粉成可发酵性糖类,有助于大曲培养前微生物的富集、生长、繁殖;另一方面,生料上的微生物菌群适合于大曲制作的需要,为酿酒提供了所需的多种微生物混合体系。
中国酿酒的发展历程
中国酿酒的发展历程中国酿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一些地区就开始酿造一种称为“糟糟”的酒。
此后,中国酿酒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的阶段,其中包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
古代时期,酿酒技术逐渐成熟。
中国人开始使用谷物、水果、蔬菜等作为原料酿造酒类。
到了唐代,中国的酿酒工艺已经十分先进。
《国语》中就有记载,唐朝时期的酿酒工艺非常繁琐,酿造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泡麦、浸渍、蒸煮、发酵等。
而且,唐朝的酿酒技术还有一项重要发明,就是所谓的“酒曲”。
酒曲被用来催化发酵过程,使得酒的口感更加细腻,口味更加丰富。
近代时期,酿酒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市场,从西方引进了现代酿酒技术。
这一时期,中国的酿酒业得到了新的发展。
外国酿酒师的加入和现代化的设备、工艺的引进,使得中国的酿酒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中国酿酒业也开始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品牌,如“郎酒”和“剑南春”。
尤其是“郎酒”,一度成为了中国最负盛名的白酒品牌之一。
现代时期,中国酿酒业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酿酒市场迅速扩大。
人们对于酒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白酒市场,红酒、啤酒等不同种类的酒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这给中国酿酒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很多国内外知名的酒厂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
同时,中国的酿酒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如利用发酵技术提取的酵母菌、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的老坛酒等,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总的来说,中国酿酒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
中国的酿酒技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而且,中国的酿酒业在市场竞争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未来,中国的酿酒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高品质的酒类产品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中国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酒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酿酒文化和多样化的酒类产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酒的发展历史,包括酿酒技术的演进、酒类的分类和代表性的酒品。
1. 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中国最早的酿酒活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谷物酿造酒类。
商代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使用青铜器具进行酿造的情况。
到了周朝,酿酒技术逐渐成熟,出现了酒官和酒德的职务。
秦汉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出现了以黍米、稻米为原料的酒类。
2.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酒的酿造技术逐渐成熟,出现了以麦芽为原料的啤酒。
唐宋时期,中国酒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出现了众多代表性的酒品,如陈酿、女儿红等。
当时,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酿酒师傅们开始注重酒的口感和香气。
3. 元明清时期:元代时期,中国酒的酿造技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以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
明代时期,中国酒的酿造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米、麦、豆为原料的白酒。
清代时期,白酒的酿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出现了以高粱为原料的高粱酒。
4. 近代至现代:近代以来,中国酒的发展经历了起伏。
在20世纪初,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酒类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酒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酒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酿酒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现代中国酒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等多种类型的酒类产品。
总结起来,中国酒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中国酒形成了独特的酿酒文化和多样化的酒类产品。
从古代的黍米酒到现代的白酒、啤酒、葡萄酒等,中国酒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改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酒类产品需求的增加,中国酒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中国酿酒的发展历程
中国酿酒的发展历程中国酿酒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以下是中国酿酒的发展历程:古代酿酒技艺的形成(约公元前9,000年-前1,600年)中国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最早的文献记载来自于公元前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这些遗址中发现的陶瓶和面具表明古代中国人民用酒作为祭祀和社交活动的一部分。
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代的青铜时代酒器和酿酒技术出现,如青铜酒器和盛酒器等。
这表明酿酒技术在古代中国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发展。
酿酒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公元前1,100年-1,907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同朝代和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酿酒技艺和风味。
例如,在明朝时期,以杜康酒为代表的酿酒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朝时,杜康酒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酒种,杜康酒因其独特的酿制方法和口感而闻名。
现代酿酒业的发展(1912年至今)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酿酒业开始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1928年,中国最早的国营酒厂——山西杏花村酒厂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酿酒业的开端。
此后,中国酿酒业开始采用西方的酿酒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生产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酿酒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国内市场的需求推动了中国酒类市场的快速增长,各类酒品种和品牌纷纷涌现。
同时,国外的酒类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加速了中国酒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酿酒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酒类市场之一。
总结中国酿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经过古代酿酒技艺的形成和改进,到现代酿酒业的崛起和发展。
中国酿酒业的风味独特,品类丰富,并且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酿酒发展史
中国酿酒发展史中国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在中国酿酒发展史上,可以分为古代酿酒、封建社会酿酒和现代酿酒三个时期。
古代酿酒是中国酿酒发展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最早的酿酒技术是通过将谷物发酵制成酒精饮品。
在古代,酿酒被视为一种祭祀活动,被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
同时,酒也被用作交际、庆祝和治疗疾病的药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酿酒成为中国酿酒发展史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封建社会中的酿酒师傅们开始使用更加精细的酿酒工具和设备,提高了酿酒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不同地区的酿酒方法也有所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酿酒文化。
在明清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酿酒技术开始与农业和工艺技术相结合,推动了酿酒工艺的进步。
同时,酿酒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为国家的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酿酒家,他们通过研究和创新,推动了酿酒技术的发展。
进入现代时期,中国酿酒发展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酿酒技术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发展。
现代酿酒工艺采用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和设备,提高了酿酒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现代酿酒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酿酒产品开始走向世界,与国际市场接轨。
同时,消费者对酿酒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品质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今,中国的酿酒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酿酒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的酿酒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然而,酿酒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市场竞争等。
因此,中国的酿酒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酿酒发展史见证了酿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从古代酿酒到封建社会酿酒,再到现代酿酒,中国的酿酒业始终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中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酒的发展历史中,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本文将从古代酿酒技术的发展、酒文化的形成以及现代酒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酒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酿酒技术的发展中国酿酒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7000年左右。
当时,人们利用自然界的果实、谷物等原料进行发酵制酒。
经过漫长的实践和摸索,人们逐渐掌握了酿酒的技术,并将其传承至今。
在商代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商代的青铜酒器成为了当时酿酒文化的象征,同时也促进了酿酒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商代还出现了“酒令”,即以酒为媒介的社交活动,为中国酒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酿酒技术在周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周代的酒文化非常繁荣,酒成为了社交、礼仪和宴会等场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代还出现了《酒诰》等文献,对酿酒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记录,为后世的酿酒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酒文化的形成中国酒文化的形成与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密不可分。
在古代,酒在祭祀、宴会、婚嫁等重要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们通过饮酒来表达情感、展示身份和维系人际关系。
同时,酒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许多诗人、文人都以酒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中国酒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酒器文化。
古代中国的酒器种类繁多,包括青铜酒器、瓷器酒器、玉器酒器等。
这些酒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艺术品,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三、现代酒产业的发展中国酒产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品质更高、口感更好的酒品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中国酒产业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国酒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一方面,传统的酿酒技术得到了提升,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酿造,使得酒品的质量和口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酒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出适应不同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了中国酒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史
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史引言:中国酿酒工艺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酿酒开始,梳理中国酿酒工艺的发展史,介绍不同时期的酿酒技术和工艺创新,展示了中国酿酒工艺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一、古代酿酒时期中国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最早的酿酒方法是通过将谷物发酵制成酒,这种方法被称为“醴酒”。
古代人们通常使用小麦、稻米、黍米等作为原料,将其煮熟后用木桶储存并添加酒曲或酒母进行发酵。
这种酿酒方法简单粗糙,制作的酒质朴厚,酒精度较低。
二、唐宋时期的酿酒技术创新唐宋时期是中国酿酒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尝试使用大米和小麦等精细加工的谷物作为原料,并采用糯米、麦芽等辅助材料来提高酒的质量。
同时,人们开始注重酒的烹制技艺,酒曲的制作也更加精细化,使得酿造出的酒更加纯净、香醇。
此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如陈酒、花雕酒等,丰富了中国酒文化的内涵。
三、明清时期的酿酒工艺革新明清时期,中国酿酒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创新。
例如,在明代,人们开始使用石灰石来净化水质,提高酿酒的卫生条件。
此外,明代还出现了蒸馏技术,使得酿造白酒的工艺更加完善。
清代时,人们开始使用蒸煮法制作酒曲,提高了酿酒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清代的酿酒工艺也开始向江浙地区传播,使得该地区的酒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四、现代酿酒工艺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酿酒工艺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现代设备和技术来进行酿酒,如发酵罐、过滤设备、调节温度的控制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引入使得酿酒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同时,人们对酿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也更加科学化,以保证酒的品质和口感。
此外,现代酿酒工艺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减少废弃物和能源消耗等措施,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五、中国酿酒工艺的多样性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因此中国的酿酒工艺也呈现出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酿酒工艺受到当地的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酒类产品。
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中国人将酒视为一种神圣的饮品,与宗教、礼仪、医学等方面密切相关。
以下是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1. 古代酿酒技术的初级阶段(约前6000年-前1600年):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了酿酒活动。
当时的酿酒技术相对简单,主要使用水果、谷物等天然材料进行发酵。
2. 商周时期的礼仪酒文化(前1600年-前256年):商周时期是中国酒文化逐渐成熟的时期。
酒作为一种重要的祭祀品,被列入正式的礼仪程序中。
酒具备了祈祷、祭祀、祝福等意义,同时也与统治者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紧密相关。
3. 酒文化的咸阳时代(前202年-前220年):秦朝的首都咸阳成为酿酒业的中心,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期还出现了《酒经》等专门研究酒的文献,酒文化开始逐渐形成。
4. 隋唐时期的酒文化繁荣(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在隋唐时期,酒文化达到了巅峰。
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大量描绘了酒的场景,酒也成为文人雅士交流情感、释放思想的表达方式。
同时,隋唐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名酒,如绍兴酒、贵州茅台等,这也为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明清时期的酒文化的转变(公元1368年-1911年):明清时期,酒文化经历了一定的转变。
随着中国的饮食文化发展,酒的品种和酿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改进。
此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以美酒品尝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酒成为享受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6. 当代中国酒文化的发展与传承(20世纪至今):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酒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酿酒技术更加精细化和规模化,各种新型的酒品也层出不穷。
同时,鉴赏酒、品酒文化也逐渐兴起,人们开始更加注重酒的品质和品味。
总的来说,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酒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中国酒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代。
中国酒文化深厚,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文化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酒的发展历程,包括酿酒技术的进步、不同类型的中国酒以及酒文化的传承。
1. 中国酒的起源和古代发展中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约距今7000年左右。
最早的酿酒方法是将水果、谷物等发酵后制成酒。
古代的中国人将酒视为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和庆祝节日的重要仪式。
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酒的记载,如《诗经》、《周礼》等。
2. 酿酒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酒的酿造技术逐渐改进。
在汉朝时期,中国人开始使用酒曲进行酿酒,这是一种含有酵母和细菌的发酵剂。
酒曲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酒的质量和口感。
唐朝时期,酿酒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蒸馏技术,使得中国酒的酒精含量更高。
3. 不同类型的中国酒中国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酿造方法和口味特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国酒:- 黄酒: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酒类,以稻米、小麦等为原料酿造而成。
它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常用于烹饪和饮用。
- 白酒:白酒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酒类,以高粱、小麦、玉米等为原料酿造而成。
白酒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独特的香气,口感醇厚。
- 啤酒:啤酒是中国近代引入的一种酒类,以大麦为原料酿造而成。
啤酒具有清爽的口感和适宜的酒精含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 米酒:米酒是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酒类,以糯米为原料酿造而成。
米酒具有甜美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常用于节庆和宴会。
4. 酒文化的传承中国酒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人将酒视为团圆、庆祝和交流的象征,酒文化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人有许多关于酒的习俗和礼仪,如敬酒、碰杯、酒令等。
酒文化也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密不可分,如春节、中秋节等。
总结:中国酒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起源和古代发展、酿酒技术的进步、不同类型的中国酒以及酒文化的传承等阶段。
中国酿酒历史的发展史
中国酿酒历史的发展史中国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利用谷物来酿造酒精饮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酿酒技术逐渐发展并扩散到全国各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酿酒文化。
古代酿酒技术主要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最早的酿酒器具是陶制的,如大量出土的彩陶酒器。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青铜酒器进行酿酒,并逐渐掌握了酿酒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例如,在商代时期,人们已经能够通过烹饪谷物来制造酒精。
在周代,酒的地位显著提高。
酒成为礼仪和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被用于祭祀和宴会。
周代还出现了一些对酒的详细描述,如《周礼》中关于酿酒的章节。
此外,周代还出现了一种被称为酒的饮料,它是由果实发酵而成,与传统的谷物酒不同。
进入秦汉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酒曲(一种酵母菌),通过蒸馏来提纯酒精,从而制造出高度浓缩的酒。
这种酒被称为烧酒,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蒸馏酒。
烧酒的出现使得酿酒技术更加多样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酒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酿酒业逐渐形成了多样化和地方特色。
不同地区的酿酒技术和酒品种繁多,如茅台酒、汾酒、五粮液等。
每个地方的酿酒过程和配方都有所不同,使得中国的酿酒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酿酒业发展迅速。
传统的手工酿酒方法逐渐被机械化和自动化取代,使得酿酒生产更加高效和规模化。
同时,中国的酿酒品牌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如茅台酒和五粮液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总的来说,中国酿酒历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从最初的陶器酒具到青铜酒器,再到烧酒和现代化的酿酒工艺,中国的酿酒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如今,中国酿酒业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展示了中国人民对酿酒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酿酒历史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也为世界酒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中国酒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酒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酒的发展历程,包括起源、发展阶段和现代酒业的发展。
1. 起源阶段中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摆布。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最早的酒是由野生葡萄和其他水果发酵而成的。
这些古代人们发现了果实在腐烂时会产生一种醇香的液体,于是开始尝试将其保存下来,并逐渐发展出了酿造酒的技术。
2. 发展阶段中国酒在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商代的王室和贵族们非常重视酒文化,酒成为了社交和宴会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这个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浮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酒,如黄酒、米酒和糯米酒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酒的制作方法逐渐完善,并在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达到了巅峰。
周代的酒文化非常繁荣,酒被用于祭祀、宴会和庆祝活动。
同时,酿酒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酒的质量和口感有了显著的改善。
到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酒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酿酒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浮现了蒸馏酒和糖化酒等新的酒类。
同时,酒业也开始形成规模化的生产,酿酒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标准化。
3. 现代酒业的发展中国酒业在现代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酒业的重要一部份。
20世纪以来,中国酒的品种和产量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中国的白酒、黄酒和啤酒等酒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的白酒是中国酒业的代表性产品之一。
白酒是一种以高粱、小麦等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酿制而成的烈性酒。
中国的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工艺,被誉为中国酒文化的瑰宝。
除了白酒,中国的黄酒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酒类产品。
黄酒是一种以米或者麦芽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和陈酿而成的酒。
黄酒有着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酿酒业发展历史
酿酒业发展历史一、酿酒业是一门古老而充满文化传承的行业,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变。
从最早的自然发酵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酿酒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和传统的交融。
本文将追溯酿酒业的发展历史,探讨其演变过程、技术进步以及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二、古代酿酒的起源1.早期自然发酵: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酿酒可能是一种自然发酵的过程,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了水果、谷物等天然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酵产生酒精。
2.古代文明的贡献:早期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等古代文明都有关于酿酒的文字记载。
这些文明的人们掌握了更为精细的酿酒技艺,发展了酿造酒精饮料的传统。
三、中世纪至近现代1.酿酒业的传播:随着文明的发展,酿酒技术逐渐传播到欧洲。
中世纪时,修道院的僧侣在酿酒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传播并改良了酿酒技术。
2.啤酒和葡萄酒:在中世纪,啤酒和葡萄酒成为欧洲两大主要饮品。
啤酒在北欧等地成为主流,而葡萄酒则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繁荣发展。
3.工业化时代的兴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兴起,酿酒业开始走向工业化。
蒸馏技术的引入使得烈性酒的生产得以大规模进行,酿酒业在市场上取得了更广泛的影响。
四、20世纪以来的发展1.葡萄酒产业的现代化:20世纪,葡萄酒产业迎来了现代化的发展。
从品种的培育、栽培技术到酿造工艺,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产区纷纷崭露头角。
2.啤酒文化的全球传播:啤酒文化也在20世纪得到全球传播。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啤酒种类丰富多样,酿酒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动着啤酒产业的发展。
3.精酿啤酒的崛起:进入21世纪,精酿啤酒成为全球酿酒业的一大亮点。
这一潮流强调小规模、本地化生产,注重品质和独特口味,引领着酿酒业的新潮流。
五、酿酒业对人类文化的影响1.宗教仪式与文化传承:在古代,许多文明将酿酒视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它与神灵的祭祀和庆典密切相关。
酿酒文化也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故事。
酱酒工艺时间线
酱酒工艺时间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酿造酱酒是中国传统的酿酒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独特。
在中国,酿造酱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酱酒是以高粱、小麦、玉米等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贮藏等工艺制成的一种酒类,其酒质纯净,口感浓厚,风味独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酱酒工艺的时间线吧。
1. 史前时期在史前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谷物酿造酒类。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史前时期的人类在中国境内就已经使用高粱等谷物酿造酒类。
这一时期的酿酒工艺非常原始,主要是将谷物放置在容器中发酵,然后通过简单的过滤,即可酿成酒。
2. 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酿酒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商周时期,人们开始利用发酵技术来酿造酒类。
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研究不同种类的酒曲,将酿酒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商周时期的人们还开始使用陶罐等容器进行酿造,这一时期的酿酒技艺比史前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酿酒工艺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酿酒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隋唐时期的人们采用糖化、发酵、蒸馏等综合工艺来酿造酒类,酒的品质大为提升。
隋唐时期的人们还开始研究酒的保存、醉酒度等参数,使得酱酒不仅口感浓郁,而且香气独特。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酱酒工艺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们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研究酿酒工艺,不断改进酱酒的制作工艺。
宋元明清时期的人们逐渐开始使用蒸馏酿酒技术,并且开始研究不同种类的鸡尾酒,将酱酒的风味和口感发挥到了极致。
6. 近现代时期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酱酒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现代的酿酒工艺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人们开始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酿造酱酒。
现代人们还注重酱酒的品质和安全性,不断创新和改进酱酒的制作工艺,使得酱酒成为一种更加优质的饮品。
通过这样的时间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酱酒工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的过程。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引言概述:中国酒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中国酒文化深厚,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中国酒的发展历史。
正文内容:1. 酿酒技术的起源1.1 古代酿酒技术的出现古代酿酒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开始利用自然发酵的原理制作酒精饮料。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发现的酒渣和酒器遗迹证明了古代酿酒技术的存在。
1.2 古代酿酒技术的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酒的需求增加,古代酿酒技术逐渐得到改进。
商代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具进行酿酒,并且发明了酒曲,使酒的质量得到提高。
到了周代,酿酒技术更加成熟,酿酒已经成为了一门专业。
1.3 酿酒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酒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酿酒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自古以来,酒坊世家将酿酒技术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中国酒的品质得到提高。
同时,现代科技的进步也为酿酒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使得中国酒的种类更加丰富。
2. 不同类型的中国酒2.1 白酒白酒是中国最著名的一种酒,以高粱、小麦、玉米等为原料,经过多次蒸馏酿制而成。
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区的白酒风味各异,如茅台酒、五粮液等。
2.2 黄酒黄酒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酒,以粳米、糯米等为原料,经过糯米曲发酵酿制而成。
黄酒色泽黄澄透明,香气独特,口感醇厚,是中国餐桌上常见的酒。
2.3 啤酒啤酒是近代引入中国的一种酒,以麦芽、水、啤酒花等为原料,经过发酵酿制而成。
啤酒有着清爽的口感和丰富的泡沫,成为了中国年轻人喜爱的饮品。
3. 中国酒文化的影响3.1 社交文化中国酒文化与社交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人传统上喜欢在饭桌上用酒来表达情谊,酒桌上的互助和交流成为了中国社交的一部分。
3.2 艺术文化中国酒文化与艺术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酒为媒介,借酒抒发情怀,写诗作画,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艺术。
3.3 传统节日中国酒文化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
如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人们会举行酒令、敬酒等仪式,将酒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丰富了节日文化。
中国酒发展史
中国酒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酒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中国酒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历程。
一、酿造工艺发展史中国的酿酒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利用谷物酿造发酵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酿酒工艺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固态发酵、固态蒸馏为主要特点的中国传统酿酒工艺。
在古代,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
由于粮食的产量有限,酿酒常常被视为贵族阶层的特权。
随着酿酒技术的发展,酿酒原料也逐渐扩展到水果、蔬菜等其他天然食材。
二、酒器发展史酒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酿酒技术密不可分。
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陶器作为酒器。
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青铜器成为酒器的主要材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漆器成为酒器的主流材质。
漆器具有轻便、美观、耐腐蚀等特点,成为当时贵族阶层喜爱的酒器。
同时,玉器、水晶等材质的酒器也逐渐出现。
三、酒文化发展史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早在古代,酒就被视为祭祀、庆典等场合的重要物品。
在秦汉时期,饮酒成为一种礼仪和风俗,人们开始注重饮酒时的礼仪和规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饮酒逐渐与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古人常常在饮酒时吟诗作赋,畅谈人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四、饮酒习俗演变史中国的饮酒习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古代,饮酒常常与祭祀、庆典等活动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仪式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饮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各种饮酒习俗也逐渐形成。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饮用屠苏酒,寓意着驱邪避灾、迎接新年的到来。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饮用雄黄酒,寓意着辟邪避瘟。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饮用桂花酒,寓意着团圆和美好。
五、酒类品牌营销史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酒类品牌营销也逐渐发展壮大。
在古代,酒的品牌主要以酿造工艺和地域特色为主,如茅台、泸州老窖等。
中国酿酒发展历程
中国酿酒发展历程中国酿酒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小麦、大米等谷物来酿造酒精饮料。
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酿酒技艺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多样化和丰富的酒文化。
最早的古代酿酒技术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771年)。
这个时期,中国酿酒的主要原料是小麦和大米。
人们在陶罐中将麦芽发酵酿造成酒,这种酒叫做“酒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中国的酒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人们开始将麦芽糖化后和煮沸的水混合,发酵酿酒。
并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用碾盘研磨面粉,使用发酵粉和泌(一种能促进发酵的酒曲),以增加和改善酒的味道。
到了过去2000年的秦汉时期,中国的酿酒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那个时期,由于技术的飞跃,中国人开始用各种酒的配方,如五谷酒,葡萄酒,甜酒等。
酿酒的工具也更加便捷,人们开始使用石磨和木杵。
此外,从这个时期开始,人们还开始用黄酒来供奉神灵,黄酒已经成为重要的宗教仪式。
中国古代的酿酒技术在唐代(公元618年至907年)达到了顶峰。
唐代是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酒,如琼浆玉液,由嘉玉酿制的美酒等等。
唐代的酒文化使得酒成为了社交的一部分,很多诗人也将酒作为他们创作的源泉。
中国的酿酒技术在元代(公元1271年至1368年)又有了新的突破。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酒糟泥膜制作白酒。
这种酿酒方法使得酒的口感更为纯净和香甜。
到了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至1911年),中国的酿酒技术逐渐完善,并开始出现了很多地方性的酒。
如酱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等等。
这个时期,中国的酿酒业已经发展得非常庞大,民间自己酿酒的现象也很普遍。
到了现代,中国的酿酒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35年,张裕酒庄在山东成立,标志着中国酿酒业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计划经济的推行,中国国有企业开始扩大酿酒产能。
到了1980年代,私营企业开始涌现,中国的啤酒和葡萄酒市场迅速发展。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1.新石器时代(约8500-2000年前):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采用发酵技术制作酒。
他们使用稻米、青稞、小麦和蜂蜜等原料,将其发酵为酿造出了最早的中国酒。
这种酒通常被用于祭祀和娱乐。
2.商周时期(约2000-771年前):在商朝和周朝时期,制酒工艺逐渐发展起来。
酒开始成为贵族、祭祀和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商朝的酒文化也有很大影响力,商代的酒器铜鼎就是其中的代表。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酒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制酒业开始建立起形式酿造技术和规模化生产的方式,这也为中国的酒文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个时期酒开始被列入《礼记·月令》中的“月令”之一,说明了酒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4.隋唐时期(581-907):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中国酒文化的黄金时代之一、唐代的酒文化以酒窖、酒楼和宴会等形式开始兴盛起来。
酒馆经营者吃馆若云集,城市中大大小小的酒楼遍布。
这个时期黄酒、米酒、果酒和葡萄酒的生产技术也有了重大发展。
5.宋元时期(960-1368):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酿酒技术进一步提升。
尤其是元代时期,蒸馏技术的引入使得中国开始生产烧酒和白酒。
这些新的制酒技术对中国的酒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明清时期(1368-1912):这个时期,中国的酒文化进一步发展,各种不同种类的酒开始出现,包括清酒、黄酒、黄枝香、草莓、柚子、桃子和梨子等水果酿酒。
同时,一些著名的白酒产区如西凤、洋河等也开始兴起并形成相应的酿酒技术和传统。
7.近代以来的酒文化:自从近代以来,特色酒种的产生让中国酒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像茅台、剑南春等名酒开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推动了中国白酒的快速发展。
同时,国外进口酒的流入也给中国酒文化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中国酒的历史悠久而丰富。
从古代的祭祀和娱乐,到现代的商业产业,中国酒文化一直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个强大的文化符号,展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酿酒工艺及其演变过程
酿酒工艺及其演变过程
酿酒工艺是人们利用果实、谷物等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发酵和熟成制作成酒的
生产过程。
酿酒工艺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如今已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酿酒工艺,深受人们喜爱。
最早的酿酒工艺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龙山文化时期,当时人们将谷物加水,经过长时间
的发酵制作出低度酒,原始的酿酒工艺主要依赖自然发酵,控制难度和口感较差。
随着人
类技术的进步,酿酒工艺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在中国唐朝时期,酿酒技术达到顶峰,用于酿造的原料包括玉米、高粱、大米等,同
时还使用了大量的葡萄、枸杞、杏子等水果,酿造出口感醇厚的美酒。
唐代还出现了蒸馏酒,是人们第一次利用蒸馏器将酒精分离出来制作酒。
随着人类的文明不断进步,酿酒工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酿酒工艺差异也
越来越大。
英国的啤酒工艺在19世纪初达到了新的高峰,使用了大量的新鲜啤酒花和麦芽,口感清爽,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欢迎。
法国的葡萄酒则更注重葡萄品种和风土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葡萄种植区域,采用精细的制作工艺,形成了法国式酿酒工艺。
现代酿酒工艺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和先进设备,酿酒过程更
加精益求精,口感更加细腻。
例如在啤酒工艺中,使用了数控设备控制啤酒的温度和时间,大大提高了酿酒效率和品质。
同时还出现了多种新型酒的制作方法,如卡萨蒂和维特酒
等。
总的来说,酿酒工艺的演变历程可以通过“自然发酵→控制发酵→合理加工”这个大
的方向来理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酿酒工艺也将不断创新发展,提供更高品质的酒类
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酿酒技术发展历程第一节酒曲的发展俗话说“无曲不成酒”。
曲是酒类生产的糖化发酵剂,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酒的质量和产量。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许多不同用途和特点的酒曲,酿造出品种繁多的各色酒类。
目前,我国酒类的生产使用糖化发酵剂的种类比较多,大体可分为如下三类:①传统酒曲,包括大曲和小曲;②纯种培养制曲,即各类麸曲;③其他酒曲。
以下举例介绍各酒曲的发展。
一、大曲(一)大曲的定义大曲是大曲酒的糖化发酵剂。
一般指采用大麦、小麦和豌豆等为原料,经过粉碎、拌水后压制成砖块状的曲坯,在曲室内,人工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让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再经过风干、储藏而制成的用于大曲白酒生产的糖化发酵剂。
因其块型较大,因而得名大曲。
大曲中的微生物及其丰富,是多种微生物群的混合体系。
在制曲和酿酒过程中,这些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代谢产物,进而赋予各种大曲酒独特的风格与特色,这是其他酒曲所不能相比的,也是我国名优白酒中大曲酒占绝大多数的原因所在。
(二)大曲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大曲中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是酵母菌、霉菌和一些细菌。
1.酵母菌酵母菌主要是酵母属于汉逊酵母属,还有假丝酵母和其他酵母。
酵母起酒精发酵的作用,汉逊酵母还可产生香味。
2.霉菌主要有根霉、毛霉,曲霉和红曲霉等,主要起糖化作用,有些还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和酒化作用。
3.细菌细菌主要有乳酸菌、醋酸菌、芽孢杆菌等。
细菌对白酒的质量影响较大,其代谢能产生许多风味物质,与白酒香型、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细菌具有分解蛋白质和产酸的能力,有利于酯类的形成。
(三)大曲的特征1.生料制曲生料制曲是大曲的特征之一。
大曲的原料,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适量的无机盐,原料经过适当的粉碎、拌水后直接制曲,一方面有利于保存原料中所含的水解酶类,如小麦中含有的淀粉酶,可水解淀粉成可发酵性糖类,有助于大曲培养前微生物的富集、生长、繁殖;另一方面,生料上的微生物菌群适合于大曲制作的需要,为酿酒提供了所需的多种微生物混合体系。
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酶类,使大曲具有了较强的液化、糖化、蛋白质分解力和发酵能力。
因此,大曲也称为酿酒的粗酶制剂,可以利用微生物分解原料形成代谢产物阿魏酸,氨基酸等,这些产物是形成大曲酒独特香味的前提物质。
2.自然接种大曲是靠网络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成的,大曲中的微生物来源于原料、水和周围环境。
大曲的制造是微生物选择培养的过程。
一方面,制作原料要含有丰富的可供酿酒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类)、蛋白质及适量的无机盐等;另一方面,在培养过程中要控制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使有利于酿酒的微生长生物繁殖,从而形成各种大曲所特有的微生物群系以及酿酒酶系和香味前提物质。
3.季节性强大曲培养受到季节性限制,是大曲的另一个特征。
大曲制造过程,主要利用自然野生菌,然而,在不同的季节里,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菌群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春秋季节酵母菌比例大,夏季霉菌比例大,而冬季细菌的比例大。
根据各种微生物在不同季节的比例不同,制曲受明显的季节性限制。
在春末夏初至中秋节前后是制曲的合适时间,一方面,在这段时间内,环境中的微生物含量较多;另一方面,气温和湿度都比较高,易于控制大曲培养所需的高温高湿条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制曲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不同的季节同样可以制出质量优良的大曲,关键在于要控制好菌群种类和其所要求的培养条件。
4.堆积培养堆积培养是大曲培养的共同特点。
根据工艺和产品特点的需要,通过堆积培养和翻曲来调节和控制各阶段的品温,借以控制微生物的种类、代谢和生长繁殖。
大曲的堆积形式通常有“井”形和“品”形两种,井形易排潮,品形易保暖,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具体情况选择堆积类型。
5.大曲既是糖化发酵剂,也是酿酒原料的一部分在酿酒过程中,大曲对原料进行糖化发酵,同时,大曲本身所含的营养成分也在被分解利用。
在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分解原料所形成的代谢产物阿魏酸、氨基酸等是形成大曲酒特有香味的前提物质,与酿酒过程中形成的其他代谢产物一起形成大曲酒的各种香气和香味物质。
6.使用陈曲大曲储存过程可以使大量产酸细菌失活或者死亡,避免过程中过多的产酸,同时酵母菌减少,使曲的活性钝化,避免在酿酒中前火过猛,升酸过快。
7.培养周期长大曲的制作一般血药需要40~60天,之后还需储存90天以上方可投入使用,整个过程长达5个月,这也是其功能独特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大曲的分类1.按制曲温度可将大曲分为高温曲和中温曲两大类。
⑴高温曲60℃~65℃一般酱香型大曲酒都使用高温制曲,部分浓香酒也使用高温制曲⑵中温曲45℃~60℃用于酿制浓香型酒和清香型酒。
一般的,浓香型大曲酒的制曲温度在50℃~59℃;清香型大曲酒的制曲温度比浓香型大曲酒制曲温度低,通常控制在45℃~48℃,最高不超过50℃,所以清香型大曲酒也称次中温曲。
2.按微生物菌种来源可将大曲分为传统大曲、强化大曲和纯种大曲⑴传统大曲菌种来源于自然界,通过培养、富集得到的有益于酿酒的菌种。
这类大曲由于地区、气候和自然大曲。
条件的不同,菌种的差异较大。
多数名优酒均采用这类大曲。
⑵强化大曲也叫半纯种大曲,在制曲过程中,人工接入一些特殊的菌种,使这种大曲能在糖化力,发酵力和香味方面更加突出。
对稳定大曲的质量有很大的作用,一般所采用的特殊菌株多是从该香型白酒优良大曲中分离出的优良菌株。
⑶纯种大曲是根据大曲中含有多数微生物菌群的原理,采用多菌种纯培养的方式制成的大曲。
这种大曲出酒率高,具有大曲酒的风味,是今后大曲的发展方向之一。
(五)大曲制作的一般工艺酿制大曲酒的香型不同,则所要求的大曲质量标准不同,所以大曲的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
这里对大曲制作的一般工艺做以下介绍。
1.制曲原料及配料大曲制作的原料主要有小麦、大麦和豌豆,有时也会使用少量的其他豆类和高梁等。
原料要求颗粒饱满,无霉烂,无虫蛀,无杂质,无异味,无农药污染。
大曲的配料,根据各酒厂产品风格特点来确定,一般的,高温大曲多用纯小麦或者小麦、大麦和豌豆的混合曲;中温大曲大多用小麦、豌豆曲。
采用小麦、大麦、豌豆为原料制曲时,配比通常是5:4:1或者6:3:1或者7:2:1;采用大麦、豌豆曲时,通常的原料配比是6:4或者7:3。
2.原料粉碎大曲的质量与原料的粉碎度直接相关,过细则粘度大,曲坯内间隙小,通气差,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失,导致微生物生长缓慢,窝水,不透或者圈老等现象;过粗则粘性小,曲坯间隙大,水分和热量宜散失,导致曲坯过早干燥和裂口。
表面不挂衣,微生物生长不良。
故要严格控制制曲原料的粉碎度。
例如:麦粉的粉碎,一般要求“心烂皮不烂”。
“心烂”则可充分释放淀粉,“皮不烂”则可保持一定的通透性。
3.曲坯制作(1)拌料和加水拌料的目的是使料均匀吃足水分,以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从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上看,细菌易在水分大的环境中生长;霉菌在曲坯含水量35%时生长最好;酵母菌在水分含量在30%~35%生长最佳。
一般地,拌料后含水量在38%左右,标准是“手捏成团不粘手”。
(2)制曲坯曲坯制作一般分为人工踩曲和机械制曲两种。
曲坯多为砖块,一般尺寸为(30~33)cm×(18~21)cm×(6~7)cm,太大微生物不易长透;太小则不易保温保湿,费时费工。
同时曲坯松紧要适中,过硬则成曲色泽不正,曲心有异味;过松则操作不便,易散曲,也不利于保温保湿。
4.曲室培养与管理(1)曲坯入室①曲房:要求保温保湿及通风效果好。
曲坯入室前,彻底清扫,并铺上一层稻壳类的物料,避免曲坯发酵时与地粘连。
曲室地面最好是泥土,视气候情况适时洒水。
②曲坯安放:安放形式有斗形、人形和一字形三种。
根据季节,曲坯间距有所不同,一般冬季1.5cm~2cm,夏季为2cm~3cm。
视情况缩小或者拉大曲间距,以调节温度、湿度及通风等。
③覆盖:曲坯安放之后,应盖上草帘、稻草之类的覆盖物,适时洒水。
最后,关闭门窗,进入培菌阶段。
(2)培菌管理培菌阶段决定大曲质量的好坏,必须注意观察,掌握翻曲时间,适时调节温度湿度和通风,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提供良好的条件。
不同大曲的制作工艺不同,培菌管理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①低温培菌:一般3~5天,温度控制在30~40℃,相对湿度控制在90%。
此时期目的是让霉菌、酵母菌等大量繁殖,为其发酵体系的形成打好基础。
控制方法有翻曲、取下覆盖物、关启门窗等。
②高温转化:一般需要5~7天。
此期间根据大曲的不同,则温度控制不同(45~65℃),相对湿度大于90%。
在转化期,菌体生长逐渐停止,曲坯中微生物所产酶系因温度升高开始活跃,利用原料形成酒体香味的前提物质。
由于不同酶系最适作用温度不同,因此在此阶段控制不同的温度将形成不同的香味和香味前提物质,为大曲酒的香型打下基础。
控制方法,开启门窗排潮。
③后火生香:一般9~12天,温度一般控制在低于45℃,相对湿度小于80%。
此时期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曲心多余水分挥发出来和香味物质的呈现。
主要操作方法有保温、垒堆等。
④打拢:即将曲块转过来集中且不留间隙,并保持常温。
经15~30天存放后,曲块即可入库储存。
5.贮曲曲块入库前,应清扫库房,铺上糠壳和草席,保证库房阴凉且通风效果好,以免污染青霉菌等有害微生物,使成曲质量下降。
6.举例(1)高温曲的制作工艺流程图3-1-1-1高温曲的制作工艺流程图(2)中温曲的制作工艺流程二、小曲(一)小曲的定义是指以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有的添加少量中草药或辣蓼粉为辅料,有的加小量白土为填料,接入一定量的种曲和适量水制成坯,在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下培养而成的酿制小曲白酒的糖化发酵剂。
因其曲块体积较小,故习惯上称为小曲。
小曲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作用,也可用于生产黄酒,其叫法不一,如称药酒、酒饼、白曲、米曲等。
小曲最初是利用野生微生物在米粉上自然培养,并通过添加小量中草药抑制杂菌生长而制成的。
后来发展为接种少量种曲,经长期传代培养,不断纯化和驯化,使小曲具有较高的糖化发酵力。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有的小曲生产开始采用纯种培养微生物接种,如厦门白曲、贵州麸皮小曲等。
(二)小曲中的主要微生物小曲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活的处于休眠状态的酿酒微生物,小曲的微生物包括霉菌、酵母、细菌和少量放线菌,其中在小曲酒酿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和酵母。
1.霉菌小曲中的霉菌一般有根霉、毛霉、黄曲霉和黑曲霉等,其中主要的是根霉。
根霉在小曲生产在中要求生长迅速及较强的适应力和糖化力,具有一定得产酸能力;对其发酵能力则要求不高。
根霉中含丰富的淀粉酶,可将大米淀粉结构中的a-1,4和a-1,6糖苷键切断,使淀粉完全转化为可发酵性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