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用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药理学(第9版)
凝血酶直接抑制药
一、水蛭素
作用特点:抗凝血作用不需要血浆中ATⅢ的存在,与凝血酶按1∶1紧密结合形成复 合物,使凝血酶灭活。
二、阿加曲班
精氨酸衍生物
药理学(第9版)
三、维生素K拮抗药
香豆素类抗凝药,口服抗凝药。
(一)化学结构
药理学(第9版)
(二)体内过程
1. 吸收:口服吸收好,尤其是华法林最为常用。 2. 分布:高PPBR 3. 代谢:肝脏 4. 排泄:肾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药理学(第9版)
基本要求 (1) 具有一定胶体渗透压。 (2)排泄较慢,不长期蓄积。 (3)无抗原性,无毒性。 (4)无过敏反应和无致热原。
药理学(第9版)
右旋糖酐
中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70):扩容作用强。 低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40):扩容,抗栓,改善微循环, 渗透性利尿。 小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10):改善微循环作用强。
一、肝素 (一)化学结构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药理学(第9版)
(二)体内过程
1. 吸收:与给药途径有关 2. 分布:血管内皮 3. 代谢:肝脏,t1/2与给药剂量有关 4. 排泄:肾
药理学(第9版)
(三)药理作用
1. 抗凝作用:迅速强大,体内外抗凝 2. 其他作用 (1)调血脂:促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酯酶 (2)抗炎 (3)抗动脉内膜增生 (4)抗血小板聚集
重点难点
掌握 肝素、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及解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机制, 各类纤维蛋白溶解药的作用特点。
熟悉 LMWH的临床应用特点、其他抗血小板药、维生素K、铁 剂、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作用及应用。

血液系统常用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血液系统常用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出血倾向:皮肤瘀斑、消 化道出血等。防治措施: 监测凝血功能,控制剂量 和使用时间。
链激酶
06 典型案例分析
抗贫血药的典型案例分析
总结词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药物,但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剂量和给药方式, 避免过量引起中毒。
V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详细描述
某患者因缺铁性贫血接受铁剂治疗,医生 开出医嘱为每日三次,每次100mg的剂 量。患者按照医嘱服用后,出现恶心、呕 吐、腹泻等不适症状。经检查发现,患者 是由于铁剂过量引起中毒。医生及时调整 医嘱,减少剂量并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患 者的不适症状逐渐缓解。
溶栓药
总结词
用于溶解血栓的药物,恢复血液流动。
详细描述
溶栓药主要用于溶解血栓,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血栓溶解,恢复血液流动。 常见的溶栓药包括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
03 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贫血药的合理使用
总结词
了解贫血类型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抗贫血药。
详细描述
在使用抗贫血药之前,应了解贫血的类型和病因,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根据贫血类型 选择合适的抗贫血药,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 量或不足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副作用。
要点一
总结词
注意止血药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止血药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 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 理。此外,止血药也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或增加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 时使用或调整用药方案。
抗凝血药的合理使用
血液系统常用药物合理使用ppt课 件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ppt课件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ppt课件

-
9
②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 强心苷→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刺激主动 脉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迷走N兴奋→心率 减慢。
③抑制传导(负性传导作用)
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 传导性
窦房结 ↓
心房 ↓
房室结 ↓
有效不应期

浦氏纤维 ↑
-
10
④对心电图的影响 T波低平、倒置; S-T段降低呈鱼钩状; P-R间期延长;P-P间期增大;Q-T间期缩短
-
2
1.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
强心苷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心脏,能加强心肌收 缩力、改善心律性与传导性,影响心肌电生理特 征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强心苷主要来源于紫花洋地黄和毛花洋地黄等植 物,所以强心苷类又称洋地黄类药物。其他如夹 竹桃、羊角拗、铃兰等植物,动物蟾蜍的皮肤也 含有强心苷成分。
-
5
【分类】
兽医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有:洋地黄毒苷、地 高辛、毒毛花苷K、毒毛花苷G(哇巴因)等。
强心苷的作用有强弱、快慢、长短的区别。为 了方便临床选用,一般按其作用的快慢分为两 类: 其中洋地黄毒苷为慢作用药物,其他为快 作用药物。
-
6
1)慢作用类
洋地黄毒苷和地高辛。 作用出现慢,维持时间长,在体内代谢缓慢,蓄积性 大,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
-
3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特征及使用强心苷后的变化
-
4
【来源及理化性质 】
强心苷由苷元 (配基)和糖两部分结合而成,各种强心苷 有着共同的基本结构,苷元是强心苷发挥强心药理活性 基本结构。
苷元
强心苷

血液系统药物—抗贫血药(药理学课件)

血液系统药物—抗贫血药(药理学课件)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治疗营养不良 或婴儿期、妊娠期对叶酸需要量增加所致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 性贫血的主药。
食物 来源
药物
维生素B12
【药理作用】
维生素B12
1. 促进叶酸的循环再利用 2. 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
【临床应用】
主要治疗恶性贫血,与叶酸合用治疗各种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也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神经萎缩等)、 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等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故不宜滥用;亦不可静脉给药。
目标要求:
1. 掌握铁制剂、维生素B12、叶酸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和不良反应。 2. 熟悉贫血的概念、分类及用药的注意事项。 3. 了解抗贫血药的来源。
贫血
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铁制剂
叶酸、维生素B12
难于、头晕、呼吸困难、惊厥、甚至休 克,严重者可致死亡。注意妥善保管铁剂,以免小儿误服。 急救措施:用磷酸盐或碳酸盐溶液洗胃,并胃内注入特殊解 毒剂去铁胺。
动物细胞 植物
叶酸 —— 维生素B9
不能合成
叶酸
补 充
【药理作用】
叶酸
被还原成四氢叶酸,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当叶酸缺乏 时,使DNA合成受阻,细胞有丝分裂减少,表现为巨幼红细胞 性贫血,以及舌炎、腹泻等。
【临床用途】
铁剂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缺铁性贫血疗效极佳。主要用于 慢性失血、机体需铁增加而补充不足、胃肠吸收减少和红细胞 大量破坏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铁制剂 【不良反应】
➢ 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Fe3+较Fe2+多见。 ➢ 减弱胃肠道蠕动引起便秘。 ➢ 小儿误服1g以上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可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药代动力学】
口服铁剂或食物中外源性铁都以Fe2+ 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上段吸收。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的果糖、半胱氨酸等有 助于Fe3+ 的还原,可促进吸收。胃酸缺乏和服用抗酸药不利 于Fe2+的形成,影响铁的吸收。茶叶及含鞣酸的植物药,高 钙、高磷酸盐食物(如牛奶),可使铁沉淀,也有碍铁的吸 收。四环素等可与铁络合,也不利于铁的吸收。 Fe2+被吸收 入血后迅速被氧化为Fe3+ ,与转铁蛋白结合运送到肝、脾、 骨髓等造血组织及贮铁组织,与去铁铁蛋白结合为铁蛋白贮 存。肠道及皮肤细胞脱落是其主要排泄途径,少量经胆汁、 汗液和尿等排泄。每日失铁量约1 mg。
+ 其他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过敏、致畸等。 + 禁忌证同肝素。
(三) 体外抗凝血药
+ 枸橼酸钠(sodium citrate,柠檬酸钠)
【药理作用】
+ ——体外抗凝 + 枸橼酸根离子+ Ca2+<血浆>
可溶性络合物 <难解离>
血Ca2+↓
抗凝血
【临床应用】
+ 仅用于体外血液保存
每100 ml全血中加入2. 5 %枸橼酸钠溶液10 ml 。
【药代动力学】
华法林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2 ~ 8小时血药浓 度达峰值,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 % ~ 99 %, 经肝脏代谢,半衰期为10 ~ 60小时。
【药理作用】
+ ——体内抗凝 :缓慢、持久。 + 机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竞争性拮抗
维生素K,使肝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 合成受阻。 + 对巳合成的凝血因子无影响,故体外用药无效。
链激酶(SK)

十九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PPT课件

十九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PPT课件
【药理作用与机制】 叶酸为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体 内被还原成四氢叶酸,是DNA合成的重要辅酶。
14
叶酸(folic acid)
【临床应用及评价】 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细胞减
少症。 氨甲蝶呤、乙胺嘧啶等药物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
无效,可采用口服、肌内注射亚叶酸钙治疗。 对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叶酸虽可纠正异常血象,
【用法与注意事项】 用法 恶性贫血患者终生应用维生素B12。开始时,肌内注
射100μg,1次/d,2周后改为每周2次,100μg/次,连用 4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每月注射1次。巨幼红细胞 贫血患者,肌注25~100μg/次,1次/d,或隔日50~ 200μg。
22
维生素B12 (vitamin B12,氰钴胺,cyanocobalamin)
10
铁剂
【药理作用与机制】 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线粒体的电子 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DNA的合成等。
【临床应用及评价】 临床上用于预防、治疗缺铁性慢性贫血。
【不良反应与防治】 铁与肠道内硫化氢结合生成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褐色并可致 便秘。注射用铁剂易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故极少使用。
12
三、巨幼细胞贫血的治疗药物
巨幼细胞贫血是血细胞DNA合成障碍导致的大 细胞贫血,多由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巨幼 红细胞贫血,主要采用叶酸治疗,辅以维生素B12。对 于恶性贫血则用维生素B12,辅以叶酸治疗。
13
叶酸(folic acid)
【体内过程】 在空肠近端吸收,1h后达峰,半衰期 为0.7h。贫血患者比正常人吸收快。大部分贮存于肝 脏。叶酸在体内分解为蝶呤和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 自尿中排泄,部分叶酸经肝肠循环从粪便中排出。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禁忌症】
肝、肾功能不全、出血素质、 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 孕妇都禁用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普通肝素降解后分离得到。
作用特点: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
性, 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在发挥抗 凝血作用时,较少发生出血。 常用制剂:依诺肝素,替地肝素等。
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 口服有效,又称口服抗凝药。 代表药:
VitB12
四氢叶酸
甲基VitB12
四氢叶酸可以结合多种一碳单位 作为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 体内多种生化代谢。
【临床应用】
1、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并应用 维生素B12效果较好。
2、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所 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甲酰四氢叶酸 治疗。
维生素B12
是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 的成分。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主要内容
凝血
贫血
抗凝血
缺铁性
促凝血
巨幼
第一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分类与来源】
维生素K1:脂溶性,存在于植物中。 维生素K2:脂溶性,由肠道细菌合成。 维生素K3、维生素K4 :人工合成品,水溶性。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多见于: 1、慢性腹泻,胆汁缺乏 2、新生儿、早产儿出血 3、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4、应用口服抗凝药引起的出血
贫血的定义:循环血液中红细胞
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贫血的临床类型:
缺铁性贫血
原始红 细胞
早幼 红细 胞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网织
晚幼再红胞细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
胞 溶血性贫血
中幼 红细 胞

血液系统用药课件

血液系统用药课件

本品溶液必须在临用前新鲜配制,每瓶25万U的本 品,可用灭菌注射用水5ml溶解,不得用其他溶 液溶解。不能用酸性液体稀释,要求溶液配制后 立即使用。
剂量过大可致出血,用氨甲苯酸等抗纤溶药对抗。
•血液系统用药
•22
二、 溶栓药
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gtivator (t-PA)
维生素B12主要用于恶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也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
少数病人可有过敏反应,宜注意。
•血液系统用药
•29
第四部分、 血容量扩充剂
※ 右旋糖酐 Dextran
右旋糖酐是葡萄糖的聚合物,临床常用的有中分子右旋糖酐,低 分子右旋糖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
【作用及应用】
1.扩充血容量 静脉注射使血液胶体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中的 水分吸收入血,迅速扩充血容量。
本品为第二代溶栓药,是用DNA重组技术合成的。 本品对纤维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能选择性的激活结合 在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原,使之活化为纤溶酶,发挥 选择性溶栓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肺栓塞和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反应较少,禁用于出血性疾病。
•血液系统用药
•23
第三节 抗贫血药
常用药物有 铁制剂 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亚铁和右旋糖酐铁。 叶酸 维生素B12
•8
三、促进血小板生成药
酚磺乙胺 Etamsylate 止血敏 本品能促进血小板生成并增强血小板的功能,还可增强 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特点:作用快,维持时间长,毒性低。 用途:手术前后预防出血以及治疗消化道、肺、脑、眼
底出血、鼻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偶见过敏反应。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禁忌症: (1)不能控制的活动性出血者 (2)有出血性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者(血友病,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或血管性紫癜) (3)外伤及术后渗血、先兆流产、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 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黄疸、严重高血压、活动性 结核病、内脏肿瘤者 (5)对伊诺肝素、达肝素、肝素和肉类制品过敏者 (6)妊娠初始3个月内妇女及哺乳妇女 (7)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
主要药物:阿司匹林
适应症: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动脉血管手术,人工瓣膜手术,预防血 栓形成。大剂量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治疗
作用机制:使血小板的环氧酶乙酰化,减少TXA2的生成,对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不可逆地抑制作 用;对二磷酸腺苷或肾上腺素诱导的Ⅱ相聚集也有阻断作用,并可抑制低浓度胶原,凝血酶,某些病毒和 细菌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减少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常见大出血,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疲乏,无力,面色苍白,γ-谷氨酸转肽酶升高,肝脏氨基转移 酶AST及ALT升高;少见便秘、腹泻、上腹痛、胃部不适、口干、心动过速、肾损害、瘙痒、皮疹、 荨麻疹。
禁忌症: (1)对相关药品过敏者
(2)有明显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严重血小板计数减少者、凝血异常和临床相关出血风 险的肝病患者
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同尿激酶
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激活血栓中已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而溶解血栓,对循环血液中纤溶 系统几无影响,较少产生应用链激酶时常见的出血并发症,且对人无抗原性。临床用于治疗急 性心肌梗死、脑栓塞和肺栓塞。
4.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
主要药物:阿替普酶
适应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血流不稳定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第六节课血液科合理用药课件

第六节课血液科合理用药课件

血液科用药案例分
04

贫血病例分析
总结词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 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DNA合 成受阻,红细胞发育停滞,引起贫血 。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同时治 疗原发病。
缺铁性贫血
患者因长期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导致 缺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出现贫血 症状。治疗应补充铁剂,同时调整饮 食结构。
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方式,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药物的剂量和 使用方式更需要谨慎和个性化。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01
血液科疾病的治疗往往涉及多种 药物的联合使用,因此医生应特 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 伍禁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自幼出现出血 倾向,关节、肌肉等部位反复出血。治疗 以补充凝血因子为主,预防出血。
多种疾病进展至微血管凝血障碍,导致全 身性出血。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 给予抗凝、补充凝血因子等措施。
血液肿瘤病例分析
总结词
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白细胞异常增生,影响正常造血功 能。治疗以化疗为主,部分患者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经验分享
分享各国在血液科合理用药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最佳实践推广和应用 。
THANKS.
血液系统是人体内负责制造、 输送和分布血液的复杂系统, 由骨髓、淋巴器官、脾脏等组 成。
血液科疾病可以影响血液系统 的正常功能,导致一系列症状 和体征。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探索药物如何影响我们的血液系统,以及对应的疾病和治疗方法。了解最新 的研究和发展,提高认知。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 血液循环的调节
药物可以调节血液循环, 减轻心血管负担,提高循 环效率。
2 血细胞的生成
了解药物如何刺激骨髓生 成更多血细胞,维持良好 的造血功能。
3 凝血功能的调整
了解如何使用造血促进剂来增加血细胞的生成。
深入研究如何使用抗贫血药物来调节血红蛋白水 平。
药物的治疗原理
分子结构
了解药物如何与血液成分发生特 定的分子相互作用。
细胞受体
探索药物如何与细胞受体结合以 发挥治疗效果。
酶活性
了解药物如何通过调节酶活性影 响血液系统。
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1
常见副作用
了解药物可能导致的常见副作用,如恶心、头痛等。
2
过敏反应
深入研究药物过敏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3
药物滥用
探索药物滥用的风险,如过度服用抗凝药物的危害。
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用量和频率
详细介绍如何正确测量和使用药物剂量。
时间和顺序
了解用药的最佳时间和顺序,以确保最佳疗效。
注意事项
提供使用血液系统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禁忌症。
最新的药物研究和发展
基因疗法
深入研究基因疗法在血液系统 疾病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的前景和挑战。
体外人工器官
探索体外人工器官技术对血液 系统疾病治疗的潜力。
药物设计
了解药物设计领域的最新进展, 以及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探索药物如何平衡凝血系 统,预防或治疗凝血相关 的疾病。
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
了解贫血的症状、原因以及药 物治疗的方式。

血液系统PPT经典课件

血液系统PPT经典课件
存在形式——与铁蛋白结合聚集成铁黄素颗粒 转运形式——与转运蛋白结合 利用形式——Fe2+
孕妇,儿童营养不足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大量失血,长期慢性出血
②蛋白质:主要从食物中来。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
远远满足红细胞生成需要。
⑶必要的成熟因子: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 ①叶酸
②VitB12 :+内因子(胃内)
(一)血液的比重
Specific Gravity
全血比重为1.050~1.060,主要决定于红细胞。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红细胞比重为1.090,主要决定于血红蛋白。
(二)血液的粘度
Viscosity
(三)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四)血浆的pH值
50Kg
3500~4000ml
少量失血 <10% 无明显临床症状 中等失血 20% 休克症状 大量失血 >30% 危及生命
输血200ml,以50kg体重来计算,大约占血量5%, 对机体无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 健康公民献血的最高年龄为: A.55岁 B.60岁 C.69岁
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功能
•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Hb) • 缓冲作用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四)红细胞的破坏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Fra bibliotek生后主要在骨髓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⑵造血原料: 蛋白质和铁
①铁:
内源性铁——红细胞破裂
来源

血液系统课件ppt

血液系统课件ppt

(异物表面)
XI HK IX
Ca2+ XIa IXa
XII XIIa
VIIIa
Ca2+
PL Xa
Va Ca2+
XIII
II
PL IIa Ca2+
I
Ia CXa2I+ IIa CLIa
促凝血药(coagulants)
通过激活某些凝血因子,使血液凝固 性增强,防治由于凝血功能低下导致得出 血性疾病得药物
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
体内得铁约95%用于合成Hb 铁也就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系统、 过氧化物酶等必要成分
铁缺乏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 缺铁性贫血
铁的吸收利用
1. 吸收形式与部位 口服铁剂以无机Fe2+形式在十二指肠 及空肠上段吸收(食物中铁均为Fe3+ )
2、 转运 吸收后进入骨髓供造血,或与肠粘膜 转铁蛋白结合以铁蛋白形式储存
注射100、400、800U/kg,抗凝活性t1/2分 别为1、2、5与5小时
♛ 肺栓塞、肝硬化患者t1/2延长
临床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
大(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 急性心肌梗塞)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应用
可防止纤维蛋白原及其她凝血因子耗竭 导致得继发性出血
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三、维生素B12
为含钴复合物,存在于动物肝、肾、 心脏以及蛋、乳类食品中 细胞人分体裂维与生维素持B神12经必须组从织外髓界鞘摄完取整,所为 必需
药用维生素B12为氰钴胺与羟钴胺
体内过程
因子”维结生合素才B1能2必免须受与胃胃液壁消细化胞而分进泌入得空“肠吸内 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