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摘要: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和路径选择。
一、引言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特有的地理概念,这些地区因其地理位置、民族结构等特点,其社会治理存在一系列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日益凸显出来。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困境。
二、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状分析1.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在边疆民族地区,政府在社会治理中起着主导作用。
虽然政府能够有效地调控社会秩序和稳定,但缺乏民主参与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容易导致决策单一、措施不够灵活等问题。
2.基层治理力量薄弱: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特殊因素,基层治理力量相对薄弱。
基层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意识不强,导致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
3.多元文化矛盾突出: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挑战。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语言、宗教、风俗等各种差异,因此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过程中往往出现民族关系紧张和矛盾激化的情况。
1.思想观念落后: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边疆民族地区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缺乏对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的了解和认同。
2.体制机制不完善: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存在着权责不清、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
3.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仍然停留在政府主导型的阶段,缺乏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1.建立社会治理参与的新机制:要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加强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建设,形成政府、社区和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格局。
2.推动社会治理信息化: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和共享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首先 , 降 低 社 会 公 共 组 织 成 立 的 门槛 , 简化程序性流程 , 促 进 社 会 合 法 组织 的 快 速 发 展 , 通 过 完 善 各 类 社 会 组 织 的 发 展 及 管 理政策 , 为 社 会 组 织 的发 展 创 造 自治 空 间 ; 其 次 提 高 社 会 组 织 的公 信 力 和参 与 能 力 。公 民社 会 组 织 作 为 相 对 自 由 、 公 正 的 社 会 管 理 第 三方 , 是 否真正站在 公民的角度 , 在 与 政 府 合 作 的 过 程 中 ,充 分 为 公 民争 取 权 益 ,保 护 公 民合 理合 法 的 教 育 、 就 业、 社会保障 、 医疗 保 障等 权 益 . 关系到该社会组织是否对社会 公 民具 有 公 信 力 的关 键 问题 。 因此 , 一 方 面 要 提 高 公 民社 会 组
理 能 力低 下 等 问题 , 造 成 我 国创 新 社 会 治理 体 制 机 制 的制 约 瓶 颈 , 加 快 行 政 改革 步伐 , 逐步变革政府行政 管控惯性思维 、 搭建透 明、 开 放 的公 民社 会 组 织 发 展 环 境 , 提 升 公 民治 理 能力 是 促 进 我 国创 新社 会 管理 问题 的 必 然 选 择 。 关键词 : 社 会 治理 创 新 ; 现 实 困境 ; 路 径 选 择
争 来 实 现 多 元 主体 的治 理 。 然 而 , 我 国现 有 的社 会 管 理 依 旧保
持并且有 可能长 期保持着 政府主导 、 管 制 行 政 事 务 的集 权 现 象 。 造 成 这 一 现 象 的主 要 原 因 , 除 了体 质 改 革 具 有 ” 时滞性” 特 点 外 ,政 府 及 其 行 政 人 员 常 年 以来 形 成 的 行政 管 理 惯 性 思 维 . 是造 成 消 极 意 识 影 响 客 观 实 践 的必 然 结 果 。 -) 公 民 社会 力 量 持 续 性 微 弱 公 民 社 会 是 社 会 中 的 单 个 成 员 由于 某 种 可 支 撑 性 的外 部 秩 序 保 障 而 建 立 的 形 式 团体 。这 种 团体 往 往 是 公 民 借 助 财 产 、 法律保 障、 行 业 规 定 等 媒 介 自发建 立 的 , 它们追求社 会公平 、 主 张维护社会公 民权利 、 倡 导 公 共 的法 治 精 神 。 它 们 既 与 国 家互 动合作 , 又 能 对 政 府 的公 共 权 力 起 到监 督 、 平衡和制约作用 。 但 是, 鉴 于我国的政府 行政 主导体质 , 我 国 的 公 民 社 会 组 织 力 量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摘要】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政策环境限制、资金来源不足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拓宽资金渠道和提升社会组织的影响力等路径选择。
未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仍将面临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提高社会组织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中国社会组织有望在困境中找到突破口,实现更好的发展与壮大。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困境、政策环境、资金来源、社会认可度、路径选择、政策支持、资金渠道、社会组织影响力、挑战、政府、社会力量、发展质量、水平。
1. 引言1.1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在推动社会进步、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政策环境限制、资金来源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中国社会组织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
加强政策支持、拓宽资金渠道、提升社会组织的影响力等路径选择将成为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出发,探讨这些路径选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中国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将引领中国社会组织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2. 正文2.1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其中主要包括政策环境限制、资金来源不足和社会认可度不高。
政策环境限制是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大困境。
在现行政策法规下,社会组织的注册、备案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不确定性,给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严格,审批程序繁琐,而且部分政策法规存在着不明确和矛盾之处,使得社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往往处于灰色地带,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资金来源不足也是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大困境。
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捐赠和自筹等多种途径,由于政府拨款有限、捐赠意愿不高以及自筹能力有限等因素,导致很多社会组织在经费方面面临困难,难以持续开展工作和项目。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和关键保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路径选择,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1. 强化制度建设的突出挑战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制度挑战。
首先,我国的制度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革。
其次,多层次的制度体系之间存在不协调和冲突,导致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不够明显。
再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度执行和落实上存在偏差和失误,需要加强监督和督察。
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是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和改革。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对制度建设的广泛征求意见和民主参与。
其次,要加强对制度的全面评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最后,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责任追究,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
2. 推动全方位的治理创新的具体难题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着一些具体的难题。
首先,我国的治理体系仍然存在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不透明等问题,需要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
其次,一些新领域和新问题的出现,给治理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加强相关规划和研究。
再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是加强全方位的治理创新。
首先,要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权力的公正和廉洁。
其次,要加强对新领域和新问题的研究和规划,建立相关机制和专门团队。
最后,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治理中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提高治理效能和公众参与度。
3. 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挑战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条件。
但目前我们面临着一些重要挑战。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边疆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区域,也是多民族共居的地带。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挑战和困境。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寻找有效的路径选择和解决方案。
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不仅可以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还可以为我国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进行深入研究,为提升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较少、请输入内容等。
的内容如下: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影响着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也关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深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对于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促进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为促进边疆地区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推动民族团结和谐作出贡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能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分析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诸多困境。
边疆民族地区的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较大,容易导致民族矛盾和社会不稳定。
各民族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历史隔阂和文化认同问题,民族团结和谐的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足够的重视, 没有在制度安排和社会道义上给 以充分 的支 持和 位 . 登记 注 册 、 督 管 理 等 诸 多环 节过 分 强 调 管 制 , 导 和 服 在 监 指
一
是法律地位不明确。 O世纪 8 年代末 以来 , 国相继出 不牢固 。 国非政府组织规模小 , 2 0 我 我 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 , 这
台 了《 社会团体 登记 管理条例》 公益事业捐 赠法》 基金会管理 导致许多非政府组织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发展经费不足 。由于 《 《 条例》 等一系列非政 府组织法 规。尽管这些法律法规共 同构成 非政府组织 没有 形成 吸纳人才 的固定渠道 ,再加上社会待遇 、
能分 工不衔接。社会治理中主体之间的衔接包括政府与非营利 府所起 不到的作用, 让政府从繁杂的社会事务中解脱 出来 。尽 组织在 社会 治理全过 程中的权 责分配、 能分工 、 职 任务承接 、 治 管非政府组织的运作离不开政府 的扶植和支 持, 但非政府 组织 理协作 、 资源互 补、 信息传递等方面 的无缝对接。我 国正处在社 绝不是政府的附属机 构和创收实体 , 而是平等参与社会 公共 治 会 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 非营利组织 正努 力尝试承 接政 府逐步 理的合作伙伴 , 同致力于促进社会 的文 明和进步 。政 府当应 共 退 出并转交 给社会 的部 分职能 ,这个 过程 反映了社会治理 结 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造更好 的条件 , 为非政府 组织的
政经视点
非政 府 组 织参 与社会 治理 的 困境 及 路 径 选 择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一、引言社会治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
为了推动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社会组织的参与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不足、参与主体定位不清、协同机制不完善、资源相对匮乏以及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不足等方面探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
二、现实困境1. 政策支持不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仍面临着政策支持不足的困境。
一方面,相关政策法规仍不完善,对社会组织的定位、权益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落实上存在不够到位的现象,很多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
这导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缺乏稳定的政策支持和政府的引导。
2. 参与主体定位不清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角色和定位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社会组织理论上被认为是第三部门,具有独立性和中立性,但在实际参与中,社会组织常常受到政府的限制和约束,时常被置于政府的影子之下,无法真正实现独立自主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目标。
3. 协同机制不完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协同机制不完善。
社会治理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协同努力,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的协同程度不高,并且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
这导致社会组织在实际参与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4. 资源相对匮乏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常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由于融资渠道有限、政策支持不足,在项目实施中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
此外,社会组织还面临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短板,这使得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力、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5. 自身能力建设不足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不足也是制约其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
在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改革等方面,社会组织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但目前社会组织存在着组织架构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限制了社会组织在实际参与中的发挥。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困境。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发展速度较慢。
这使得该地区的社会治理面临了经济基础薄弱的困境,很难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边疆民族地区存在民族差异。
边疆地区常常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宗教差异等。
这增加了社会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容易引发民族冲突和矛盾。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相对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限制,边疆民族地区在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相对滞后,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这导致社会治理能力不足,无法适应边疆地区独特的治理需求。
加强经济发展,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
这需要加大对边疆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从而提升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
边疆地区的民族差异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应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间的了解与和谐。
还需加大对边疆地区的文化保护和文化交流力度,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
改革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提升治理能力。
边疆地区在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适应边疆地区特点的社会治理模式。
这包括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完善社会组织和基层自治机构的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效果。
加强法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法治是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大对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法律法规的落实,提高边疆地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但通过加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改革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加强法治建设等路径选择,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将得到提升。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对滞后,存在许多困境和问题。
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滞后,基层自治体制不完善,民族团结和谐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和智慧化程度较低等方面。
对于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
本文将从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基层自治体制改革、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发展、推进信息化和智慧化社会治理等路径选择出发,探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旨在为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借鉴经验。
1.2 研究意义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当前这一领域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于加强和改善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地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稳定,如何实现该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边疆地区的多民族特点使得社会治理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推动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如何应用这些技术提升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理效率,还可以促进公民参与和监督。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稳定。
2. 正文2.1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困境分析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治理现代化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信息传递和资源调配不畅,社会治理效率低下。
民族地区的特殊文化和习俗也给现代社会治理带来一定困难,传统的治理模式和现代化社会治理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社会协同治理: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
关键 词 : 社会管理; 协同治理; 社会资本; 路径
中图分 类号 : C 9 1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5 9 8 1 ( 2 0 1 3 ) 0 4— 0 0 2 0— 0 5
同的 , 都把社会资本 看作一种 与物质 资本 、 人 力资 本相 区别
看, 社会协 同治 理 的实现 , 有 赖于发 育 良好 的社 会资本 。当 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不 良的现状 , 已成为实现社会协 同治理 的制约因素。重构和培育我 国语境下 的现代 良好社会资本 , 已成为实现社会管理 中各 系统 、 各部 门、 各阶层协 同治理 的
Vo 1 . 3 7 N o . 4
J u l y . , 2 0 1 3
社 会 协 同治理 : 现 实 困境 与路径 选 择
基 于社 会 资本 理 论视 角
刘 卫 平
(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 1 1 0 5 ; 邵 阳学院 , 湖南 邵 阳 4 2 2 0 0 4 )
建设 、 创新 社会 管 理的 有效模 式。从社 会资 本理 论 的视 角
组织是社会资本的具体表现形式 J 。 继皮埃尔 ・ 布迪厄 、 科
尔曼等学者之后 , 罗伯特 ・ 帕特南 提出“ 社会资 本是指 社会
的特征 , 诸如信任 、 规范以及 网络 , 它们 能够通过促进 合作行 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 ” - 4 并将 其从个人 层面上 升到集 体层
重要基础和路径选择。
一
、
社 会 资本 : 社 会协 同治理 实现 的前提 和基础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方面。
在边疆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存在一系列的困境,这给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
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资源匮乏、经济困难等问题,影响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着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民族关系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容易引发民族矛盾,还会对社会治理现代化造成困扰。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边疆民族地区存在较强的地方特殊利益。
地方利益和中央政策之间的矛盾往往使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受到阻碍。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的一些制度和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社区管理、法治建设、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有待加强。
在经济方面,应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当地经济发展,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
可以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
应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开展多元文化教育,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需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治理合力。
应建立健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制度和机制,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治理效能。
应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和理论建设,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通过加大经济投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加强政府领导和协调作用,以及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可以有效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
这将有助于保障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全面胜利。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
(下转 P331)
[ 收稿日期 ]2020-05-20 [ 基金项目 ] 内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城乡基层治理研究”(18TD03)。 [ 作者简介 ] 杨茂林(1993—),男,四川宜宾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城乡基层治理;胡绍元(1964—),男,四川内江人,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城乡基层治理;罗茜(2001—),女,四川德阳人,本科生。
周全。
3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3.1 基层政府管理模式依旧行政化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但在实践中,一
些地方基层政府习惯于“单边行动”,包办、代替、包揽一切。 一些基层政府机关仍然存在着过度干预社区管理的情况,其治 理手段大多还是以行政命令为主,治理方式还没有完全摆脱大 政府的思维,只有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行政主导,没有自下 而上的关注民生,倾听民众的想法。这不仅严重削弱了居民参 与自治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提升社区现代化治理能力。不仅 无法做到本质意义上的现代化民主自治,还严重偏离了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以民为本的基本要求。 3.2 社区自治组织成员的能力不足以及工作量过大
2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社区治理建设对治理方式、 治理路径及治理制度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尝试,最终进入了如 今科学治理的现代化阶段。中国社区治理经历了 1978 年单位 制的松动、1991 年社区建设的提出以及 2013 年社区治理的兴 起的重要节点,社区治理大致可以分为探索(1949-1978)、 转型(1979-1990)、建设(1991-2012)和治理(2013 至今) 四个阶段。现阶段中国已基本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部分 建设目标,一是治理理念的初步现代化,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制 度不断引导下,上级政府改变了独断的治理决策模式,确定了 走民主协商的治理道路。然而,在基层政府实施过程中存在管 理模式依旧行政化的问题。二是治理主体上的现代化,除了以 往政府充当治理主体之外,还加入了许多非政府组织,使得城 市社区治理更高效。三是治理工具上的现代化,在互联网 +、 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城市社区治理更加精密与
公共性视域下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公共性视域下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作者:王敏王滨来源:《理论导刊》2020年第06期摘要:公共性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实然范畴与重要品質,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向。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真在于具有公共价值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并享有公共利益,这些均与以共在共享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公共性相契合。
当下社会治理面临着的治理立场分离、公共价值认同分化、治理主体碎片化等现实考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性增长。
为此,可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公众的公共价值培育、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建构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机制等入手,增强并彰显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共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共性;共建共治共享;公共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论断,其本真在于把共在共生、共建共享作为核心的治理价值,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重要的治理目标,而这些无不涉及到“公共性”这一现代社会治理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维度。
公共性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内核,又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质言之,嵌入公共性并引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即是通过增强全民对共在共生、共建共享的公共性价值的共识度,来全面调动全体社会成员合智、合力地参与社会治理,进而使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得以彰显,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得以充分实现。
一、公共性: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必要维度系统梳理公共性与现代社会治理的内在耦合性,是建构新的社会治理分析框架、阐明公共性是否适用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基础。
公共性是充分生发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范与核心价值,其核心内涵要求人们肯定并尊重共在他者、关心并维护公共利益,而这些恰恰与现代社会治理所蕴含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根本要求相契合、相适应。
(一)公共性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取向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公共性的价值维度。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摘要】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迫在眉睫。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在通过背景介绍和问题提出引出文章主题。
正文部分分析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揭示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创新路径选择的原则,包括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促进社会自治组织发展以及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结论部分强调了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新时代、问题、政府职能、基层社会治理、社会自治组织、机制完善、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在新时代下,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传统的经济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我们需要对社会治理体制进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加强改革,完善制度,才能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
对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问题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边界模糊性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法治社会建设的逻辑:目标指引、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法治社会建设的逻辑:目标指引、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法治社会建设的逻辑:目标指引、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本文旨在探讨法治社会建设的逻辑,其中包括目标指引、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化,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实践中推动法治社会的发展。
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既是政府和法律履行职责的结果,也是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的结果。
通过理清目标指引、面对现实困境并选择合适的路径,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
一、目标指引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指引,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是人民的根本利益。
法治社会的建设应当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其次是法制的完备性和有效性。
一个法治社会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确保人民的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维护。
同时,法律的实施和执行要能够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使法律能够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最后是公正与公平。
法律是公正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应当强调公正与公平的原则,确保法律的实施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追求社会正义和公平分配。
二、现实困境然而,在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各种现实困境。
首先是制度建设的问题。
我们需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确保公共权力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
同时,我们还需要建设更加开放和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行政法治建设。
其次是法治理念和意识的问题。
只有全社会普遍弘扬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才能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后是法治文化和道德建设的问题。
通过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培养社会成员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进一步强化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共同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路径选择为了克服现实困境,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我们可以选择以下路径。
首先,加强法治教育。
通过全面普及法治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引导全社会正确遵守法律。
其次,加大政府和法律履职的力度。
政府应当强化法治意识,依法履行职责,提高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县域政府治理能力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县域政府治理能力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县域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能力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目前我国县域政府的治理能力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从县域政府治理能力的现实困境入手,探讨其路径选择,以期为县域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1.资源匮乏。
相对于中央和地级市政府,县域政府在财政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其在治理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2.能力不足。
由于相关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民生问题需要县级政府来解决,导致县级政府的政府人员的负担过重,同时也存在着专业素养不足、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3.政策落实不到位。
大部分县级政府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常常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合理、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政策的推动力度不够。
4.治理体系不完善。
县域政府的治理体系相对比较滞后,缺乏规范的治理标准和流程,导致治理效率低下。
5.群众参与不够。
目前大部分县级政府在决策制定和政务公开等方面群众参与度不高,这导致了政府的决策制定和执行缺乏民意基础,也难以有效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以上便是县域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些现实困境,它们不仅对县域政府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也制约了县域政府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为了改善这些困境,县域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
二、提升县域政府治理能力的路径选择1.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县域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真正做到权责清晰、分工协作,强化政府内部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县域政府需要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的人才,提高政府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3.完善政策落实机制。
县域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落实考核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同时也需要强化政策的督导和评估力度。
4.推动政务公开。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摘要:面对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日益增加,各个领域也迎来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社区质量工作要不断加强创新。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而重塑由政府介入、市场参与、组织发展与居民集体行动构成的社区治理新结构则是其要点。
政府是引导者、服务者与监管者,提供基础性社区服务;市场是资源的主要供应者,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多样化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社会组织是政府与市场的补充者与调节器,通过公益服务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社区居民是社区事务的参与者,通过集体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在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新治理结构下,依靠法治保障与科技支撑,多元主体民主协商、通力合作,进而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关键词:社区治理;共同体;多方参与;良性互动引言社区治理在新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对推动我国城市、整体治理向新的台阶迈进和新的深度发展无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社会治理智能化在各个领域中的不断深入,在新时代社会治理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推动社区治理技术创新发展已逐步成为引领社会全面升级的驱动力。
社区治理作为国家及其所属的相关单位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实现。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社区治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好的成效,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逐步步入新常态,社区治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多重困境。
故有效地弄清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治理的全面智能化、信息化和便民性,对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分必要。
1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共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活动。
与社区管理不同,社区治理的核心理念是居民参与和群众自治,党的十八大也明确强调社区治理的核心内涵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然而,当前大多数社区的建设动力主要来自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居民参与和群众自治不足,导致许多社区深陷参与主体角色错位、行政化严重、配套资源供给不足等治理困境,制约了我国社区总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浅谈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创新
浅谈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创新1. 引言1.1 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治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个良好的社区治理能够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合作、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从而提升社区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
社区治理也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有效传递政策信息,增进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和互动。
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于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上。
一个良好的社区治理可以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激发社区居民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社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社区治理也有利于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精细化,让城市管理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加符合居民的需求和期待。
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城市社区治理,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社区治理现状城市社区治理是指在城市社区内,通过社会主体自主参与、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的活动。
目前,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社区组织建设不够完善,很多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现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比较单一,社区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硬伤,如信息不对称、决策不够民主等问。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社区服务机构缺乏服务内容的拓展和创新。
社区便民化改革推进较慢,社区公共设施设备滞后,影响了社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在城市社区治理现状中,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度、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动社区便民化改革,以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1.3 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目前,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加剧,社会群体关系复杂多变,社区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凸显,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摘要】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许多困境。
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状、现代化困境、路径选择与建议、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以及政策推进与实践的探讨,可以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启示。
本文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了结论总结。
在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的引言中,将会探讨为何需要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问题。
结合正文部分的详细分析与建议,以期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实现地区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困境、路径选择、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政策推进、实践探讨、启示、未来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特有的地区,其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在过去的发展中,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模式多为传统的宗法制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实中存在着诸多困境,如基层治理水平低下、民族文化与现代制度的冲突、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使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受阻。
深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现状分析入手,探讨现有的困难和挑战,同时提出建议和方案,以期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部分完。
1.2 研究意义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对边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大投入,边疆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社会治理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还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本研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一、社会治理相关概述
(一)社会治理的概念
20 世纪后半期,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风行,“治理”(governance )一词开始得到学界和政界的青睐。
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给出了最早的界定:“治理是指个人和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具有四个特征:其一,治理不是一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其二,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为基础,而以调和为基础。
其三,治理不仅涉及公共部门,还涉及私人部门。
其四,治理并不意味着一种正式制度,而是有赖于持续的相互作用。
概括来说,即是“过程”、
“调和”、“多元”以及“互动”。
从对“治理”的概念理解社会治理,我国学者对其做了如下定义: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传统的“社会管理”上升到“社会治理”,虽然只有一词之差,却反映了党在治理理念上的
高度升华,适应了我国新时期的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一般而言,社会管理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权威来控制社会,政府习
惯于站在超然的立场,包揽一切社会事务。
相对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
更加突出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鼓励民众的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强调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不断发挥经济、法律、市场、道德、文化等多种手段的作用。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提出,我国经历了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
推进社会治理的变革,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积极适应新
形势下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动,努力推动社会治理的新飞跃。
二、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为了迎合提出的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提议,我国政府根据客观实际,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改善社会治理,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交替,利益冲突,中外文化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提高社会治理仍然
任重而道远。
(一)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贫富差距扩大、群体性事件激增、官民关系紧张、劳资纠纷增多等社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
加,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政府如果不能及时
采取措施处理和控制这些矛盾和问题,必然将给社会治理创新和国家安定造成威胁。
(二)利益主体多元化
社会治理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性是其最
主要的特性。
这一特性意味着必须构建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网络媒体以及公众在内的有机治理整体。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社
会治理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利益主体冲突已呈现常态化,公众和社会组织很难参与到广泛的社会治理当中。
如何在多元化的背景下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治理的效果
俨然成为一项有力的挑战。
(三)政府“越位”现象严重
由于受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依然是社会的主导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长期的“政府本位”思
想仍旧坚如磐石,政府依然插手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存在“越位”现象。
而社会治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需要由政府掌控逐步过渡到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与公民的协同治理上。
然而目前政府的“越位”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发展。
三、提高社会治理效果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顺应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期盼,为了应对我国在社会治理上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有必要从制度层面探讨,解决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的效果,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一)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在我国,基层民主主要就是指基层群众按照一定的程序,民主选举基层组织领导人,对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规范和实践活动。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效果,具体需要做到:其一,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职代会监督机制的建设。
其二,加强村民委员会,积极制定或修订村委会组织法选举办法或实施办法,依法有序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其三,要优化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社区服务工作队伍建设、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以及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因此加强基层民
主建设已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
(二)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是指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与社会活动参与主体的全部行为皆纳入法治轨道,并以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为最高准绳,受法律规范与调整。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法治社会的价值追求,它要求我们做到如下:一是各级立法机关必须通过实地调研,寻找人民的真正诉求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法治变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使社会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为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政府、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都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法律在社会
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威,促进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最后更加注重依法治理,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积极运用法治思维构建社会治理规则体系,积极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努力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
(三)以志愿服务创新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