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技术资料-裂缝模型说明
砌体开裂过程数值模型及其模拟分析
Key words: masonry structure; numerical stimulation; mesoscopic; fracture process; shear
1 引言
现代砌体结构正向高层和抗震方向发展,对其 抗侧能力要求很高,对于竖向和剪切荷载作用下砌 体开裂机理的认识,确定合理的抗剪强度是至关重 要的。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 国际上对砌体结构中裂缝(群)相互作用及其破裂问
唐春安(1958),男,湖南黔阳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采矿工程研究 吴 献(1961),女,北京市人,副教授,从事结构工程研究
砌体结构断裂过程的细观数值模型及其应用
57
哈尔滨建筑大学等[5]-[8],进行了一些试验和机理方 面的研究。目前科学工作者正试图寻求一种近似计 算法,结合理论、试验及数值模拟来研究砌体结构 的性能,力图在细观裂缝发展和宏观力学性能之间 架起一座桥梁。数值模拟方法被看成是解决这一问 题的有效途径。S. Briccoli Bati、周炳章、曾晓明等 人已开展过这方面的研究[9~11]。但总体上说,砌体 开裂机理研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主要是集中在 假设模型的基础上的静力性能分析和利用有限元 提出一些简化模型对砌体的性能进行研究,目前有 关砌体开裂模式数值模拟的研究,由于所处理破坏 问题的复杂性,很难对砌体从变形、开裂过程进行 数值模拟,更难以给出有关开裂过程的时空分布图 象。
择两个准则,其一是最大拉应变准则,认为当细观
单元的最大拉伸主应变达到其给定的极限值时,该
单元开始发生拉伸损伤;其二是摩尔库仑准则,认
为当细观单元的应力状态满足摩尔库仑准则时,该
单元发生剪切损伤。同时,拉伸准则具有优先权,
若细观单元满足拉伸准则,则不需要再判断该单元
裂缝表征与建模
H1378
H1398 H1483
H1377 H1465 H1472
H1389 H1473 H1481 H065 H1480 H1486 火2
H1488
H1487 H1492 H1491 H233
4981000
H1482
4979000
H1343
H1357
4983000
4985000
H1462
渗流介质
特低渗 裂缝类 孔隙类
H2413井FMI成像测井成果图
(2) 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基本思路:利用成像测井+岩心观察 标定常规测井对裂缝发育井段 的响应特征,从而定性识别裂缝发育井段。
裂缝发育井段常规测井的响应 特征:
深浅双测向电阻率出现明 显幅度差;声波时差变高幅度 不大. H2油藏裂缝发育段深浅双侧向 比值大于1.5时,为储层裂缝 发育井段。
井数据
- 岩心观察 - 成像测井 - 常规测井
露头描述 精细地质模型
岩相, 孔隙度, 基质渗透率.
裂 缝 分 析
技术路线
裂 缝 建 模
地应力模拟 构造曲率研究 构造滤波分析
生产动态
-示踪剂 -注水井 -采油井
质量控制
裂缝性储层等效渗透率的获得
XX油田XX层裂缝表征与建模技术路线图
H002井裂缝分析
15656000 15658000
H216 H1110 H1111 H1112 H1015 H1105 H1113
H1149
4985000
火16 H1117 H1116 H1091 火西2 H1074 H1089 火西1 H1128 H1129 H1122 H1131 H217 H1144 H1124
混凝土路面裂缝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混凝土路面裂缝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混凝土路面作为公路路面的主要材料,其质量和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公路的安全和经济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负荷的增加,混凝土路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是裂缝。
因此,预测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出现和发展趋势,对于公路养护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特点、裂缝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裂缝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特点混凝土路面裂缝是指混凝土路面表面或内部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裂缝,其特点如下:1.裂缝形态多样: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形态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缝、龟裂等多种形式。
2.裂缝位置不定: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位置通常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负荷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裂缝严重程度不同: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严重程度不同,有些只是浅浅的裂缝,而有些则是深入混凝土路面下层的严重裂缝。
4.裂缝形成原因复杂: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形成原因包括材料自身的性质、设计和施工的质量、环境因素以及交通负荷等多种因素。
二、裂缝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裂缝预测模型是指根据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和裂缝形成原因,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裂缝预测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统计学方法的裂缝预测模型基于统计学方法的裂缝预测模型是通过对大量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来预测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实测数据,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裂缝的发生情况。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只能针对特定的路面情况进行预测,而且建模过程较为复杂。
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裂缝预测模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裂缝预测模型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对混凝土路面的裂缝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自适应地调整预测模型的参数,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路面情况。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建模过程较为复杂。
混凝土结构裂缝裕度预测模型
混凝土结构裂缝裕度预测模型一、混凝土结构裂缝裕度概述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一直是建筑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结构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可能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威胁。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测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混凝土结构裂缝裕度预测模型是一套用于评估和预测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裂缝宽度及其对结构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1.1 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机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材料特性、施工工艺、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裂缝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荷载作用等。
混凝土的收缩包括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自生收缩等,这些收缩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可能导致内部应力的产生,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
1.2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水泥品种和用量、骨料种类和粒径、水胶比、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环境温度和湿度、结构设计等。
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收缩行为,进而影响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裕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构建混凝土结构裂缝裕度预测模型需要综合考虑裂缝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分析,预测裂缝的发展趋势和结构的裂缝裕度。
2.1 裂缝裕度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裂缝裕度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材料力学、断裂力学、混凝土收缩理论等。
材料力学提供了混凝土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断裂力学用于分析裂缝的扩展和结构的破坏过程;混凝土收缩理论则解释了裂缝形成的内在原因。
2.2 裂缝裕度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裂缝裕度预测模型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
实验研究通过实际混凝土试件的测试,获取裂缝形成和扩展的数据;理论分析基于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原理,建立裂缝发展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则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条件下的裂缝行为。
2.3 裂缝裕度预测模型的应用裂缝裕度预测模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结构设计优化、施工过程控制、结构健康监测等方面。
混凝土坝裂缝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应用
2 1 6 ・
工 程 科 技
混凝 土坝裂缝 的三维建模 及 可视 化应用
付 翔 周 书建 万 芳 芳
( 江西科技 学院 土木工程 学院, 江西 南 昌 3 3 0 0 9 8 ) 摘 要: 可视化仿真技术在水利 工程结构 中成为 当前研 究的热点课题 , 尤其 大型水利水 电工程 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机理模拟与展 示方法的研 究得 到 了越 来越 多的关注, 介绍 了基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统计数据基础 上 , 利用l  ̄l i n o软件 , 制作结构体及裂缝 的三维模拟 方法, 及在虚拟现 实平 台的显示调 制方法, 该方法在 某大坝工程的裂缝仿真 中得到 了很好 的经验与应用。 关键词 : 混凝 土坝 ; 裂缝 ; 虚拟现 实; 三维可视化
1以来 , 裂缝问题始终存在 , 甚至 无坝不裂 , 如三峡 、 二滩 、 小湾 和溪洛渡拱 坝或多 或少存在 坝体裂 缝, 成为 困扰大坝建设 的关键问题之一[ 1 1 。 为准确评估危害性裂缝及 对裂缝进行后 续处 理 , 裂缝 在坝体结构 中的几何位 置 、 数据特点 和 对结构影响大小是裂缝展布情况探查一个关键环节。由于裂缝处在 坝体内部 , 对于水 利工作者需要通过钻孔压 ( 注) 水等手段获得裂缝 的离散信 息来 分析 、 解 释和推断裂缝空 间结构 , 这通 常是在一系列 二维各坝段 平面裂缝分布图上进行的 ; 而 目前直接对坝体结构裂缝 三维模 型进行交互式编辑 比较困难 。因此 , 对坝体结构裂缝进行三 维可视化构 造 , 要求先 处理好裂缝二 维环境 中对坝体裂缝三维地 空 间位置的表达 、 分析 、 推断和修改 , 基 于二维裂缝分 布图得坝体裂缝 结构的三维特征 , 这是构造 坝体裂缝 三维模 型的基本要求 和较好途 径[ 2 1 。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大坝三维裂缝建模 尚未成熟 , 由于采用的工 程应用和研究 目的的不 同,并不是应用在水利工程虚拟现实技术 , 只是看到有这方 面的裂缝建模研究 , 并未看见有应用在 坝体结构裂 缝建模 可视化 。结合水利工程大坝裂缝建模和可视化需要 , 通过 虚 拟现实技术 , 实现具有 复杂 混凝 土大坝条件 和廊道群 的水利 工程 三 维模型 , 为水利工程混凝 土大坝三维 裂缝 可视化提供 高质量 的几何 数据和裂缝 系统信息 。
裂缝建模步骤
裂缝建模步骤裂缝建模流程:1.输入数据,a) 质量控制,并且显示由测井资料解释出的裂缝、由成像测井资料得到的倾角和方位角;b) 井点资料,每个属性都可以描述裂缝的类型和质量;c) 产生蝌蚪图,用于显示倾角和方位角;d) 打开一个显示玫瑰图的窗口,将这些井点数据投放在玫瑰图上,估计裂缝的类型;2.如何生成蝌蚪图a) 在Well Section上显示具有裂缝资料的井;b) 右键击一口井,选中Insert Points/tadpole panel;c) Select fracture values from points.选择裂缝值;d) 点击Apply,观察蝌蚪图;3.数据分析a) 产生新的点属性数据,通过Petrel计算器计算出裂缝相对于地层的倾角;b) 产生裂缝密度曲线;c) 利用玫瑰图中的提供的一些工具给裂缝单元赋值;4.建立裂缝模型a) 构建每个裂缝单元的密度曲线,并离散化;b) 产生描述裂缝发育的属性,这些属性在利用Co-Kriging 建立裂缝密度时可以作为第二变量;5.产生离散的裂缝网络(即裂缝模型)a) 基于裂缝密度属性,随机产生裂缝单元;b) 基于蚂蚁追踪得到的断片,确定性的建立裂缝模型;c) 产生裂缝属性,如裂缝的孔、洞及裂缝传导率;6.粗化DFN的属性a) 运行Scale up fracture metwork properties;b) 选择要粗化的裂缝属性;c) 利用统计学方法或流动方程方法粗化裂缝属性;7.数模a) 运行Define simulation case ,弹出工作对话框;b) 选择模拟器,油藏类型为双孔介质模型;在对话框下的Grid 中就会自动出现基质与裂缝双介质属性。
建模软件FRSTM fracture 是美国EP T公司开发的独一无二的功能最强大的综合性的裂缝油气藏描述和解释软件系统, 同时利用与裂缝有关的地质、地球物理、测井和岩石物理等信息,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对裂缝方位、裂缝密度、流体饱和度等各项参数的描述,解决了裂缝油气藏勘探所面临的难题。
裂缝识别与评价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06
总结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预 测
本次课程核心内容总结
裂缝识别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了裂缝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危害性等基本概念, 阐述了裂缝识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裂缝识别技术
详细讲解了传统裂缝识别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裂缝识别 技术,包括图像处理、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等关键步骤。
结构设计优化建议
1 2
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根据工程条件和地质情况,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 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以减少裂缝产生的 可能性。
优化构件截面设计
通过调整构件截面尺寸、形状和配筋等,提高结 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降低裂缝出现的风险。
3
考虑温度、收缩等因素
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温度变化和材料收缩等因 素对结构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
现代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
利用超声波在结构中传播 的特性,检测裂缝的位置 和大小。
射线检测
通过X射线或伽马射线照射 结构,观察射线照片上的 裂缝形态。
磁粉检测
在结构表面施加磁场,撒 上磁粉观察磁粉聚集情况 来判断裂缝位置。
综合识别策略及应用案例
综合识别策略
结合传统目视检查法和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对结构进行全面、准确的裂缝识别。
对结构防水性能的影响
裂缝会降低结构的防水性能,导致渗漏等问 题。
02
裂缝识别方法与技巧
传统目视检查法
01
02
03
观察法
通过肉眼或放大镜直接观 察结构表面,寻找裂缝的 存在。
敲击法
使用小锤敲击结构表面, 通过声音判断是否存在裂 缝。
渗水法
在结构表面涂抹渗水剂, 观察是否有渗水现象来判 断裂缝位置。
02技术资料-裂缝模型说明
技术资料–
1. 裂缝模型介绍
裂缝模型说明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裂缝模型有以下几种: 1)弥散 (分布)裂缝模型;2)离散裂缝模型;3)断裂力学模型。除此之外,还有其 他一些形式的模型。那么,如何在种类繁多的开裂数学模型中选用合适的模 型用于实际结构分析呢,这取决于有限元分析的对象以及需要得出哪些数 据。如果需要获得结构的荷载位移特性曲线,而不需要裂缝的实际分布图形 及局部应力状况,那么,就可以选择所谓“弥散裂缝模型”。如果研究的兴 趣在于结构局部特性的细节,那么采用离散裂缝模型更为适合。对于某些特 殊类型的问题,采用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开裂模型也许更为方便。 弥散裂缝模型也被称为分布裂缝模型,其实质是将实际的混凝土裂缝“弥 散”到整个单元中,将混凝土材料处理为各向异性树料,利用混凝土的材料 本构模型来模拟裂缝的影响。这样,当混凝土某一单元的应力超过了开裂应 力,则只需将材料本构矩阵加以调整,无需改变单元形式或重新划分单元网 格,易于有限元程序的实现,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Baza等提出的 钝带裂缝模型则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弥散裂缝模型,通过引入裂缝带、断裂 能等概念,使弥散裂缝模型和断裂力学相结合,减小了单元尺寸的影响。现 在的大型商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包里面基本都集成了弥散裂缝模型,用于模 拟混凝土、岩石等材料的开裂。 离散裂缝模型是最早提出的模拟混凝土开裂的裂缝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将 裂缝处理为单元边界,一旦出现裂缝就调整节点位置或增加新的节点,并重 新划分单元网格,使裂缝处于单元边界与边界之间。这样,由裂缝引起的非 连续性可以很自然的得到描述,裂缝的位置、形状、宽度也可以得到较清晰 的表达。由于离散裂缝模型是使用单元边界来模拟裂缝,因此随着裂缝的发 生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单元网格。这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消耗大 量的计算机时,也是妨碍分离裂缝模型发展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个有着大量 裂缝的实际混凝土结构。用网格重划来逐个追踪裂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 此,分离裂缝模型多用于分析只有一条或几条关键裂缝的素混凝土或少筋混 凝土结构,例如坝踵裂缝等。随着网格划分技术以及无网格有限元技术的发 展,分离裂缝模型的应用领域也有所扩大。
超临界CO_2压裂裂缝温度场模型
第3 2期 6卷 第1 2 0 1 5年1 2月
石
油
学
报
A C T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l . 3 6 N o . 1 2 V o D e c . 1 5 2 0
( ) : / 文章编号 : 0 2 5 3 9 7 2 0 1 5 1 2 8 6 O I 1 0 . 7 6 2 3 s x b 2 0 1 5 1 2 0 1 4 - 2 6 - 1 5 - 0 7 D y
超临界 C O 2 压裂裂缝温度场模型
孙小辉 孙宝江 王志远
( )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 2 6 5 8 0 6
超临界 C 裂缝流体物性变化 、 相态规律以及裂缝的几何 尺 寸 、 导流能力等参数均与裂缝温度场密切相关。针对超 摘要 : O 2 压裂中 , 临界 C 滤失能力强的特点 , 考虑滤失过程中的节流效应 , 推导了滤失过程中的岩石温度场解析模型及裂缝壁面上的热 O 2 无造壁性 、 、 流函数表达式 ; 以此为基础 , 考虑裂缝内超临界 C 态 物 性变化, 以 比 焓 为 研 究 对 象, 建立了超临界 C 压裂液的相 O O 2 2 压裂裂缝温 度场模型 。 通过实例分析 , 计算结果表明 : 随着滤失时间的增加 , 裂缝壁面上的热流速率逐渐减小, 对应位置处的裂缝流体温度逐 渐降低 ; 滤失系数越大 , 裂缝壁面上的热流速率越小 , 裂缝内流体和周围岩石温度变化越慢 。 高滤 失 系 数 条 件 下 , 由于节流效应, 滤 失流体存在明显的 “ 冷却 ” 过程 , 会对裂缝温度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 压裂过程中 , 裂缝内流体会存在 相 态 的 转 变 , 由超临界态转化为 液态与超临界态并存 , 同时近井地带存在生成水合物的风险 。 关键词 : 超临界二氧化碳 ; 压裂 ; 温度场 ; 滤失 ; 节流 中图分类号 : T 3 5 7 . 2 8 文献标识码 :A E
(一)裂缝的基本参数
(一)裂缝的基本参数对于一个裂缝组系来说,裂缝的基本参数是指裂缝的宽度、大小、产状、间距、密度、充填性质等。
这些参数可在野外露头和岩心上直接测量,也可以利用测井资料间接求取。
1. 裂缝宽度(张开度)裂缝宽度,也叫张开度(或叫开度),是指裂缝壁之间的距离。
这个参数是定量描述裂缝的重要参数,它与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特别是渗透率的关系很大。
裂缝宽度可以在露头表面、岩心及铸体薄片上直接测得,也可以通过测井间接求取。
斯伦贝谢公司A. M. Sibbitt et al. (1985 )仅对最简单的一条裂缝(水平或垂直)用二维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双侧向测井解释方法。
他们没有考虑不同角度、多组裂缝的情况,得到了计算一条裂缝宽度的公式。
垂直裂缝: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水平裂缝: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式中:b ——裂缝宽度,mm ;C LLD,C LLS——深、浅双侧向电导率,S/m ;C m ——泥浆电导率,S/m ;C b ——基质电导率,S/m 。
周文(1998 )提出了垂直(近垂直)裂缝的双侧向测井计算公式: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式中:b ——裂缝宽度,μ m;g d,g s——深、浅双侧向几何因子;α——裂缝平均倾角,(°);D d,D s——深、浅双侧向电极探测深度(根据测量仪系列选定),m ;r——井筒半径,m ;H ——侧向测井聚集电流层厚度,m ;R LLD,R LLS——深、浅双侧向电阻率,Ω· m ;R m ——泥浆电阻率,Ω·m 。
2. 裂缝的间距裂缝间距是指两条裂缝之间的距离。
对于岩石中同一组系的裂缝,应对其间距进行测量。
所谓同一组系裂缝,是指那些具有成因联系、产状相近的多条裂缝的组合。
裂缝间距变化较大,由几毫米可变化到几十米。
裂缝间距小于井径时,要在岩心上进行观测,并统计裂缝的间距。
观测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岩性中裂缝间距的变化和裂缝间距的级别。
裂缝间距大于井径时,在岩心上是无法直接观测裂缝间距的,因而至今尚无一种较好的估算裂缝间距的方法。
地裂缝的三维建模
地裂缝的三维建模地裂缝是一种地表土层破裂的地质灾害现象,我国区域性地裂缝灾害已经相当严重,尤其以西安地裂缝灾害最为严重、最为典型,直接和间接损失已逾数十亿元,给西安城区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带来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地质信息的模拟与表达主要采用平面图和剖面图,本文创新性的使用3DGIS和3DGMS 技术,对西安地裂缝进行三维空间建模的具体算法研究,实现地裂缝数字三维建模和互操作。
最终满足对地裂缝的定性分析和工程规划设计的需求。
标签:地裂缝三维建模[中圖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179-11引言近年来,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西安产生了大小不一的十四条地裂缝,严重地危害着工程建筑物和城市人居安全,制约着土地有效利用和城市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二维平面图对地质信息进行表达和分析,将三维地质模型投影至二维再对数据处理、分析,存在着空间信息损失、成图困难以及更新周期慢等缺点,而本文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建立地裂缝的空间模型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陷。
2地裂缝三维模型的建立2.1地裂缝三维建模的可行性分析(1)理论技术地裂缝研究从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物理试验、探测(监测)方法以及工程致灾机理与防治对策已较成熟,而三维技术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应用到多个邻域,这为地裂缝研究和三维地质模型建立这两者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保障;(2)软件硬件指导老师所带课题组已开发或购买包括中国地质大学研发的三维软件QuantyView在内的多种工具软件,并已建成虚拟现实实验室,为本项研究提供了硬件保障;2.2数据处理我们采用的主要是西安曲江龙湖地区一条地裂缝的钻孔数据,在进行建模之前,首先要对钻孔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完成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坐标系统的转换。
本次研究采用ArcGIS将所有的数据转换成西安80坐标系统下的坐标,为大规模的地裂缝数字化建模建立统一的坐标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资料–
1. 裂缝模型介绍
裂缝模型说明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裂缝模型有以下几种: 1)弥散 (分布)裂缝模型;2)离散裂缝模型;3)断裂力学模型。除此之外,还有其 他一些形式的模型。那么,如何在种类繁多的开裂数学模型中选用合适的模 型用于实际结构分析呢,这取决于有限元分析的对象以及需要得出哪些数据。 如果需要获得结构的荷载位移特性曲线,而不需要裂缝的实际分布图形及局 部应力状况,那么,就可以选择所谓“弥散裂缝模型”。如果研究的兴趣在 于结构局部特性的细节,那么采用离散裂缝模型更为适合。对于某些特殊类 型的问题,采用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开裂模型也许更为方便。 弥散裂缝模型也被称为分布裂缝模型,其实质是将实际的混凝土裂缝“弥散” 到整个单元中,将混凝土材料处理为各向异性树料,利用混凝土的材料本构 模型来模拟裂缝的影响。这样,当混凝土某一单元的应力超过了开裂应力, 则只需将材料本构矩阵加以调整,无需改变单元形式或重新划分单元网格, 易于有限元程序的实现,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Baza等提出的钝带 裂缝模型则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弥散裂缝模型,通过引入裂缝带、断裂能等 概念,使弥散裂缝模型和断裂力学相结合,减小了单元尺寸的影响。现在的 大型商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包里面基本都集成了弥散裂缝模型,用于模拟混 凝土、岩石等材料的开裂。 离散裂缝模型是最早提出的模拟混凝土开裂的裂缝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将 裂缝处理为单元边界,一旦出现裂缝就调整节点位置或增加新的节点,并重 新划分单元网格,使裂缝处于单元边界与边界之间。这样,由裂缝引起的非 连续性可以很自然的得到描述,裂缝的位置、形状、宽度也可以得到较清晰 的表达。由于离散裂缝模型是使用单元边界来模拟裂缝,因此随着裂缝的发 生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单元网格。这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消耗大 量的计算机时,也是妨碍分离裂缝模型发展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个有着大量 裂缝的实际混凝土结构。用网格重划来逐个追踪裂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 分离裂缝模型多用于分析只有一条或几条关键裂缝的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 结构,例如坝踵裂缝等。随着网格划分技术以及无网格有限元技术的发展, 分离裂缝模型的应用领域也有所扩大。
3.4 ABAQUS
ABAQUS提供两种混凝土模型,一种是弹塑性断裂模型(弥散式固定裂缝模 型),一种是弹塑性断裂损伤模型。 弹塑性断裂模型(弥散式固定裂缝模型)是一种用弹塑性模型模拟受压行为, 用弥散式固定裂缝模型模拟受拉行为的本构模型。由于它的受压弹塑性模型 比较简单,所以主要用于模拟受拉开裂混凝土构件。在受拉区可以通过两种 方式定义受拉软化曲线,一种为应力-裂缝宽度曲线,一种为应力-应变曲 线。另外也可以定义剪力传递系数。 弹塑性断裂损伤模型将损伤指标引入混凝土模型,对弹性刚度矩阵加以折减, 以模拟卸载刚度随损伤增加而降低的特点,并引入非关联硬化到弹塑性本构 模型中。
V
,V为单元体积。当单元形状
不规则时,裂缝带宽可以选择为垂直于裂缝方向的单元长度。如下图:
Kn,Kt分别为法向和切向刚度模量。 对于非线性问题,我们认为在每个增量步是线性的,上面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另外,当单元尺寸比较小,例如,小于3倍骨料粒径时,这时可以认为裂缝 在单元内部是“均匀”分布的,用整个单元的开裂应变ε乘以单元尺寸来估 计裂缝宽度是合适的。但是,当单元尺寸大于3倍骨料粒径时,则需要进一 步研究。如果此时单元内部配筋是合适的,则钢筋可以使裂缝较为均匀的分 布,此时仍可以使用εL来估算裂缝宽度。但是。如果单元较大且单元内部 没有足够的钢筋约束,则此时裂缝分布将不再均匀。因此,Kwak等(1990) 建议,当单元尺寸较大时,应该考虑裂缝的集中效应,使用下式来估算裂缝 宽度:
2.1.2 输出结果
2. FEA中提供的裂缝模型
2.1 弥散式裂缝
FEA中提供总应变裂缝模型(Total Strain Crack),它是一种弥散式裂缝 模型。 2.1.1 TSC模型介绍 对于弥散式裂缝模拟中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总应变裂缝模型中都全面的考 虑: 1)固定裂缝模型/转动裂缝模型 在混凝土单元开裂后,开裂单元的主应力方向在后续计算中可能出现变化, 此时主应力方向和裂缝方向就有可能不一致,这时,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来处理。 (1) 固定裂缝模型(fixed crack model) 常用的弥散裂缝模型形式为固定裂缝模型,即认为裂缝出现后,原有的裂缝 角度不再变化,即R矩阵保持不变。计算过程中首先将应力应变通过只矩阵
对于裂缝,工程人员一般希望得到裂缝宽度,长度,条数来指导设计,但是 目前的有限元模拟技术,采用弥散式裂缝模型模拟裂缝想得到这些裂缝的确 切信息是不现实的,这是受制于弥散式裂缝模拟的思想,弥散式裂缝模拟只 是通过改变混凝土本构模型来模拟裂缝的影响,并没有真实模拟裂缝的界面。 因此对于弥散式裂缝模拟,基本上没有什么定量上的意义。 目前通用有限元中,裂缝模拟做的较好的有Adina,Abaqus,Diana,Marc 等,基本采用弥散式裂缝都得不到裂缝宽度,即使能得到裂缝宽度,得到的 也只是个近似宽度,实际价值不高,至于ansys等一些其他软件是得不到裂 缝宽度的。 通过FEA的TSC裂缝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每个荷载步裂缝的状态和扩展过程, 结合裂缝面圆片的法向,剪切方向,以及裂缝的分布,我们可以观测裂缝面 是什么方向,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到实体的什么区域。裂缝面上各个方向 的裂缝应力和裂缝应变也都能输出。 FEA中虽然现在没有裂缝宽度的输出选项,但是目前开发人员正在准备开发 输出裂缝宽度的功能,而且采用一些理论上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裂缝法向 应变近似地得到裂缝宽度,关于弥散裂缝模型裂缝宽度的计算可以参考很多 文献,至于在有限元程序中怎么实现,可以参考河海大学康清梁教授的《钢 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一书中第六章第四节,书中提到了四种方法可以在程
FEA中提供两种模拟开裂裂缝的界面单元模型:离散裂缝模型和膨胀裂缝模 型。两种模型在理论上都是属于离散型裂缝,主要用于模拟只有一条或几条 关键裂缝的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结构。两者都是基于全变形理论发展起来 的。 对于任意一个界面单元模型,以二维说明: 此时法向力与法向位移,切向力与切向位移之间的关系如下,其刚度矩阵的 对角线值不再是0。
膨胀裂缝模型用来模拟裂缝张开后的阶段,当裂缝的法向相对位移超过临界 位移后,裂缝就认为张开了,事实上混凝土的裂缝表面不是很光滑的材料, 其粗糙的裂缝表面骨料会相互咬合,如下图所示,所以当裂缝的切向发生相 对位移时,也会引起法向的膨胀,也就是法向与切向间是耦合的,这与上面 的离散裂缝模型不同。
2.2 离散式裂缝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idas FEA Technique data Series
裂缝模型说明
MARC中输入受拉软化模量来定义受拉线性软化行为,输入恒定的裂面剪力 传递系数定义裂面受剪。
3.3 MARC
3. 其它软件的裂缝模型
3.1 ADINA
通常多轴应力应变关系都是基于单轴应力应变关系,单轴应力应变关系如下 图: MARC中钢筋采用组合式钢筋模型,需要定义钢筋层,输入比较麻烦。 其后处理可以显示开裂应变。 但是MARC里针对混凝土的用户二次开发功能比较完善,可以用子程序定义 开裂应力随环境参数的变化,定义拉伸软化曲线,以及剪力传递系数曲线。
转换到裂缝坐标系下,计算此时的正应力、正应变和剪应力、剪应变,以及 裂缝坐标系下的本构矩阵。根据公式迭代求解得到新的荷载步的应力应变关 系。固定裂缝模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剪力锁死问题,由于切线剪切模量G 始终大于零,使得裂缝表面的剪应力随剪切应变增加而只能增大,无法模拟 裂缝的剪切软化问题。另外,一个积分点最多只能出现三条彼此垂直的裂缝, 因此某些复杂的开裂行为难以加以准确描述。 (2)转动裂缝模型(rotating crack model) 保持主应力方向和裂缝方向始终一致,在新的主应力下生成新的开裂本构矩 阵,不再考虑原有的裂缝,这样可以模拟更复杂的开裂行为。在分析混凝土 受剪构件时,以及一些混凝土第二类断裂问题时,往往转动裂缝模型结果要 优于固定裂缝模型。 在通用的有限元程序中,一般采用固定裂缝模型,而FEA中同时提供了两种 裂缝模型。 2)受拉软化曲线 混凝土开裂后,FEA中提供7种受拉软化曲线,其中有些是基于裂缝带模型 的。 3)裂面剪力传递系数 混凝土开裂后,由于骨料的连锁作用,混凝土沿缝面方向仍然可以承受部分 剪应力。FEA中提供了四种曲线模拟这种剪力的残留。 4)受压曲线 混凝土在受压时如果有横向约束,刚度和延性都要增加,而受压时产生的横 向裂缝也会对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产生影响。FEA中提供7种受压曲线来描述 混凝土受压特性,而且可以考虑受压时横向约束和横向裂缝的影响。 可见FEA采用的弥散裂缝模型――总应变裂缝模型对于各种因素都提供了多 种选择,相比其它有限元程序,受拉、受压、剪切特性曲线也是提供的最多。
当材料的主拉应力超过拉断应力时,材料即被拉断,在垂直于主拉应力的方 向出现裂缝,进入应力软化阶段。需要输入受拉软化和剪力传递系数,对于 应力计算,采用总应变计算裂缝面法向和切向应力。可以改变泊松比来模拟 混凝土受压时的膨胀效果。 后处理可以绘制开裂应变,裂缝。模拟钢筋只能使用分离式钢筋模型。
3.2 ANSYS
对于离散裂缝模型,主要用来模拟裂缝的初始阶段,其法向力与法向位移, 切向力与切向位移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非线性关系,但是法向和切向不耦合, 即刚度矩阵对角线值为0。
除了用以上方式把裂缝应变换算成裂缝宽度,我们也可以根据求出的钢筋应 力等其他参数按照规范求得最大裂缝宽度,也有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这样实现。 在公路规范6.4节中讲到了裂缝宽度的验算(P60),对于矩形,T形和I形截 面钢筋混凝土构件及B类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大裂缝宽度与钢筋表面 形状系数,作用长期效应影响系数,构件受力相关系数,钢筋应力,纵向受 拉钢筋直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构件受拉翼缘宽度,构件受拉翼缘厚度 有关。对于圆形界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最大裂缝宽度还与轴向力,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构件截面半径,偏心矩增大系数等参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