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积累:《论语-微子篇》(一)
温州中考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一、仁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关爱人。
”又问什么是智慧。
孔子说:“了解人。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却和这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实行仁德,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到了。
”4、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5、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容貌态度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纵到到了边远蛮荒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二、德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11、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孔子说:“杰出的人才值得称赞的并不是气力,而是他的品德。
”1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了,但是人们已经长久地缺乏它了。
”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钻研,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做到,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论语18章《微子篇》PPT课件
用曰以“齐 也:季若景 。“孟季公 ”吾之氏待 孔老间,孔 子矣待则子 行,之吾曰 。不。不:
能”能 ;
1、若: 像。
2、季、 孟之间: 次于季氏 ,高于孟 氏。
3、行: 离开。
10
【译】齐景公谈到怎样对待孔子时说: “要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 我办不到;要用比季孙氏低、比孟孙氏高 的待遇来对待孔子。”不久,刘景公又说: “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便动身离 开齐国。
【评点】接舆是一个隐 士。所谓隐士,乃是不满社 会现实,眼看政治无可挽救 而知难隐退的人。本章记孔 子传道济世的心情不被接舆 所理解,接舆善意地讽喻孔 子急流勇退。古人认为,凤 凰是一种有德行的鸟,它在 天下太平时出现,而在乱世 时隐藏不出。楚狂人把凤凰 比作孔子这是对孔子的尊重, 意思是说,现在是乱世,你 为什么还要寻求出仕呢?难 道凤凰的德行衰微了吗?现 在避世隐居还来得及。接舆 在乱世时知难而退了,还想 对孔子的处世态度起点提示 劝阻作用,实际上,他是不 可能理解孔子传道济世的理 想和作法。
错误。 6、犹可追:尚可补救 ,还来得及改正。7、
而!。?子
而:语助词,相当于“ 矣”。
辟”已往曰
8、殆:危险,不可救 治。
:
9、辟:同“避”。
14
【译】楚国 有位狂人接舆, 唱着歌经过孔子 的车旁,他唱道: “凤凰呀,凤凰 呀!你为何这样 不识时务?过去 的事无可挽回, 未来的事还来得 及补救。算了吧, 算了吧!如今执 政的人不可救治 了。”孔子下车, 想同他交谈。接 舆赶快走开,以 回避孔子。孔子 不能和他交谈。
8
【译】柳下惠担任鲁国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 多次被免职。有人说:“您不可以离开这个国家 吗?”柳下惠说:“正直地事奉人君,到哪一国 去不会被多次免职?如果不正直地事奉人君,何 必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呢?”
论语微子知识点总结
论语微子知识点总结微子篇的主要内容包括孔子对弟子子罕的一系列教导和思想,其中涉及了礼仪、修身、为政等方面的重要观点。
在微子篇中,孔子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并对弟子子罕提出了许多关于礼仪修养和为政治国的教导。
此外,微子篇还包括了对修身、立身处世等方面的教导,以及对忠诚、诚信等美德的呼吁。
孔子在微子篇中的言行举止也体现了他的崇尚德行和修身修德的思想,这些内容都是《论语·微子》的重要知识点。
在《论语·微子》中,孔子的一些重要思想在儒家学说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孔子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在《论语·微子》中,孔子曾对子罕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困,主则不患。
将则不忧。
” 这句话强调了礼仪修养对于君子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学习礼仪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行,推动社会的秩序与进步。
其次,孔子还注重了修身、立身处世等方面的教导。
他曾对子罕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修身立德、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视。
最后,微子篇中还包括了孔子对于忠诚、诚信等美德的呼吁。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忠于自己的职责,并且秉持诚信的品德,这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这些思想都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受到了后世学者和思想家的高度重视。
《论语·微子》中的知识点除了对孔子的思想有重要的体现外,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微子篇体现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这为后世的儒家学说提供了重要参考。
儒家经典中关于礼仪的论述,都受到了微子篇的影响。
其次,微子篇中关于修身、立身处世的教导,对后世形成了重要的道德观念。
孔子对忠诚、诚信等美德的呼吁,也为后世儒家学说中的道德规范提供了重要依据。
另外,微子篇中还包括了孔子的理想政治观念,对后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借鉴。
可以说,《论语·微子》中的知识点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也影响了后世的学说和思想。
综上所述,《论语·微子》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其中包括了孔子对弟子子罕的一系列教导和思想。
中考课内文言文16篇:《论语》十则
中考课内文言文16篇一、《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复习要点】2.字词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7)士不可以不弘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翻译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积累成语:参考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任重道远三、归纳内容1.谈学习方法的:2.谈学习态度的:3.谈品德修养的:参考答案: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法,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四、理解背诵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论语》《孟子》名句70句背诵
论孟名句背诵70句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篇》译文:孔子说:“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在其中也是很快乐的。
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一般轻。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篇》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样,子路没有说。
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哪,发愤努力以至都忘了吃饭,而快乐以至忘掉了忧愁,竟然连自己就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等等啊。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篇》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篇》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
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
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6、子曰:“乡(一乡之中)愿(貌似忠厚者),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篇》译文: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孔子说:“没有是非的好好先生,是损害德行的人。
论语微子篇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论语微子篇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论语·微子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和教导。
本篇讨论了君子的修养和行为规范,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论语·微子篇》的赏析,探究其思想内涵和价值,并从中发现对我们的启示和应用。
《论语·微子篇》的内容以孔子的言论为主线,通过对话和问题的形式,呈现了一个关于君子修身养性的教育场景。
文章中的微子,是孔子的学生之一,孔子以他作为教学的对象,通过不断引导和教诲,帮助他明白君子的品德和行为之道。
本篇文章以微子为主角,通过他与孔子之间的对话,抒发了孔子对于君子的规范要求,强调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道德准则。
《论语·微子篇》是一篇具有很高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的文章。
它通过孔子对微子的引导和教诲,展示了孔子对君子的理解和规范要求。
文章中涵盖了君子修身养性、行为规范、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旨在通过对君子的要求,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论语·微子篇》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
它不仅是对孔子思想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个人修身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在这样一个以利己为中心、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下,《论语·微子篇》给予我们对待人处事的新思考。
它告诫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讲究良好的行为规范,强调为人处事的准则和原则。
通过研究和应用《论语·微子篇》中的思想,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升个人修养,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论语·微子篇》是一篇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文章。
通过对其内容的赏析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要义,加深对君子修养和行为规范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对自身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启示,并将这些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论语微子
【译文】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 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孔子说: “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原文】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 何必去父母之邦?”【注释】 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 黜:罢免不用。 【译文】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 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 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 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经典诵读
《论语.微子》 (1-11)
【原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 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 焉。” 【注释】 微子:殷纣王的同母兄长,见纣王
无道,劝他不听,遂离开纣王。 箕子:箕,音jī。殷纣王的叔父。 他去劝纣王,见王不听,便披发装疯,被 降为奴隶。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屡次强谏,激 怒纣王而被杀。
【原文】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 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鲁公:指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 施:同“弛”,怠慢、疏远。 以:用。 【译文】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 们抱怨不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 他们,不要对人求,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 去询问渡口。长沮问子路说:“驾车子的那个人是谁?”子路 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 “是的。”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子路又去 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 “你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 “(天下已乱,)好像滔滔的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 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躲避坏人,还不如跟着(我 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往种子上盖土。 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 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
《论语》微子篇:殷有三仁焉。
《论语》微⼦篇:殷有三仁焉。
【原⽂】18.1 微⼦去之,箕⼦箕⼦为之奴,⽐⼲⽐⼲谏⽽死。
孔⼦⽈:“殷有三仁焉。
”微⼦离开了商纣王,箕⼦做了他的奴⾪,⽐⼲强谏被杀。
孔⼦说:“殷朝有三位仁⼈!”【注释】微⼦:名启,商纣王的同母兄弟。
微⼦出⽣时,他母亲还未被正式⽴为帝妻,纣是母亲⽴为帝妻后所⽣,故纣得以继承王位。
箕⼦:纣王的叔⽗。
纣王暴虐⽆道,箕⼦曾向他进谏,纣王不听,箕⼦便假装发疯,被降为奴⾪。
⽐⼲:也是纣王的叔⽗。
他竭⼒劝谏纣王,被纣王剖⼼⽽死。
【解读】⾏仁有不同的形式我们知道,孔⼦将仁作为个⼈道德修养的最⾼境界,在他眼中,能称为“仁⼈”的⼈凤⽑麟⾓,但并⾮没有。
在这⾥,孔⼦列举了纣王时期的微⼦、箕⼦、⽐⼲三位⼤⾂,指出他们是殷之“三仁”,既赞赏了他们的仁德,⼜为孜孜求仁的⼈们树⽴了可贵的榜样。
微⼦、箕⼦、⽐⼲都是殷纣时期的⼤⾂,⽽且都是纣王的亲戚。
作为⾂⼦,他们实在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朝的⼤好江⼭就此葬送。
他们觉得⾃⼰有责任有义务让纣王迷途知返,让商王朝的统治继续下去。
但是纣王对三⼈的劝谏不以为然,依然固我。
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势下,三⼈做出了不同的抉择,那就是“微⼦去之,箕⼦为之奴,⽐⼲谏⽽死”。
孔⼦认为,他们的选择虽然不同,但最终都成了为⼈称道的“仁⼈”。
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求仁没有固定的道路,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微⼦在数次劝谏⽽⽆果后,打算以死明志,但事到临头⼜拿不定主意,就去找德⾼望重的⽗师,请他为⾃⼰指点迷津。
⽗师告诉他说:“如今商朝就要灭亡了,国君却还在纵情声⾊。
⽼百姓的怨⾔也越来越多,这是⾮常可怕的现象。
我劝你不要死,如果你的死能换来国君的悔悟以及商朝的复兴,那可以去死。
但是你也清楚,你的死并不能达促其惊醒,那为什么还要去死呢?但是你也不宜留在这⾥。
因为商朝必定要灭亡的,你待在这⾥不过⽩⽩受⼈侮辱。
我劝你还是出逃吧,既能保全⾃⾝,也落得⼲净清⽩。
”微⼦听了⽗师这番话,就离开了纣王。
微⼦⽆法⼒挽狂澜,这是时代的悲剧,并不是微⼦的悲剧。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文言知识及内容解析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文言知识及内容解析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
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
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
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
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学名人。
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创作背景《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一起学《论语》18.1微子篇——殷有三仁焉
一起学《论语》18.1微子篇——殷有三仁焉【原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白话】微子离纣王而去,箕子成为了他的奴隶,比干进谏而死。
孔子说:“殷商在那个时代有三位仁人啊。
”【释词】微子:即微子启。
唐文治:“微子,纣庶兄。
父帝乙欲立之,太史执嫡庶之分争之,乃立纣。
”朱子:“微子见纣无道,去之以存宗祀。
”去:离开。
按:微子去之,离开王朝而逊于荒。
箕子:纣王之叔父。
朱子:“微、箕,二国名。
子,爵也。
”徐英:“考《宋世家》,二子亦数谏纣也。
”《史记》:“箕子者,纣亲戚也。
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为桮,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
人或曰:'可以去矣。
’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
’乃被髪详狂而为奴。
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
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
(箕子向武王陈说《洪范》)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
”比干:纣王之叔父。
朱子:“箕子、比干皆谏,纣杀比干,囚箕子以为奴,箕子因佯狂而受辱。
”《史记》:“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
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
纣怒曰:'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殷:商王盘庚迁殷后,商朝亦称“殷”。
仁:仁人。
钱穆:“三人皆意在安乱宁民,行虽不同,而其至诚恻怛、心存爱人则一,故同得为仁人。
孔子又曰:'有杀身以成仁。
’然仁不在死,三人之仁,非指其去与奴与死;以其能忧乱,求欲安民,而谓之仁。
”焉:于此。
【先贤精义】《论语正义》曰:微、箕皆有封国,还仕王朝为卿士。
至此谏纣,俱不听。
微子乃去其位,行遁于外。
箕子以佯狂去位,为纣奴也。
《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殷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中考文言文积累:《论语-微子篇》(二)
中考文言文积累:《论语-微子篇》(二)《论语●微子篇》阅读题一、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②,行中虑③,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④,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18.8)注释】①逸民:隐逸的人。
②言中伦:言语合乎伦理。
中(zhnɡ),符合,合乎。
③行中虑:行为合乎理智。
④放言:不谈世事。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伯夷和叔齐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
B、孔子认为柳下惠和少连降低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可是他们言语合乎伦理,行为合乎理智。
C、孔子认为虞仲和夷逸避世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是逃避现实,是不可取的。
D、文段反映了孔子遇事态度、政治思想以及礼的主张。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反映的孔子为人处事的态度。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
(4.10)注释】①适(d):专主,主张。
②莫:不肯。
③比(b):接近;靠拢。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18)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8.1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9.13)(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做官要多听、多看,有把握的才说、才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错误、减少后悔。
B、谨言慎行寡尤寡悔是孔子为官从政的观点之一。
C、子夏认为,官做得好要继续学习,学习优秀也应该去做官实现自己的理想。
D、孔子认为学了三年,还不想着做官,这样的人是不容易找到的。
(2)结合上面语段的内容,说说孔子在下面语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3.5)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一起学《论语》18.3微子篇——齐景公待孔子
一起学《论语》18.3微子篇——齐景公待孔子一起学《论语》18.3微子篇——齐景公待孔子【原文】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曰:“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行。
【白话】齐景公礼待孔子,说:“像鲁君对待季氏一样,那我做不到,用待季氏、孟氏之间的规格来礼待他吧。
”又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他了。
”孔子就离开了齐国。
【释词】待:对待、礼待。
《注疏》:“谓以禄位接遇孔子也。
若:像。
季、孟之间:季氏是鲁国的执政大夫,孟氏是三桓之一。
齐景公打算用低于执政大夫而高于孟孙氏的礼节来对待孔子。
《注疏》:“若鲁季氏,则不能,以其有田氏专政故也。
又不可使其位卑若鲁孟氏。
故欲待之以季、孟二者之间。
”朱子:“此言必非面语孔子,盖自以告其臣,而孔子闻之尔。
”吾老矣:齐景公推托自己年老。
《正义》:“‘待孔子’与‘吾老’之言,非在一时,故《论语》用两‘曰’字别之。
”行:离开齐国。
钱穆:“孔子在齐止一次,以昭二十五年鲁乱去,两年而返。
时景公盖年近六十。
”【先贤精义】《四书合讲》曰:此见圣人去就不在礼遇之隆杀,而在道之行不行也。
《论语注疏》曰:鲁昭公奔齐。
顷之,鲁乱。
孔子适齐。
景公数问政,景公说,将以尼谿田封孔子。
晏婴谏而止之。
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
《论语集释》曰:《孔子年谱》,时昭公二十六年,孔子三十七岁,景公三十二年也。
吴英曰:《孔子世家》曰:“昭公奔齐,鲁乱。
孔子适齐。
”途适有丁曰:“昭公奔齐,孔子适齐,必左右其间。
”据此知孔子之适齐,其意不在于求仕也。
“鲁乱适齐”者,非谓为避乱去,正所以为救乱去也。
钱穆曰:鲁三卿,季氏最贵,齐景公谓我不能如鲁君之待季氏者待孔子,遂以季氏、孟氏之间待之,其礼亦甚隆矣。
孔子以齐君不能用而去,则齐君之礼待,不足以安圣人。
张栻曰:景公计量所以待之轻重,是与孔子事道之意违矣。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论语》十六则-word文档资料
语文版2019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论语》十六则内容预览:(语文版)2019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教师版)目录《论语》十六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2.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二、原文1.子(1)曰(2):“学而时(3)习(4)之,不亦说(5)乎?有朋(6)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人不知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2.子曰:“温故(10)而知(11)新,可以为(12)师矣(13)。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4),思而不学则殆(15)。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16)而好(17)学,不耻(18)下问,是以(19)谓之‘文’也。
”5.子曰:“默(20)而识(21)之,学而不厌(22),诲(23)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4)?”6.子曰:“三(25)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26)善者而从(27)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曾子曰:“吾日三省(28)吾身(29)--为人谋(30)而不忠(31)乎?与朋友交(32)而不信(33)乎?传(34)不习乎?”8.子曰:“见贤(35)思齐(36)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贡问曰:“有一言(37)而可以终身行(38)之者乎?”曰:“其(39)恕(40)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41),任重而道远。
”1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42)得之,不处(43)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44)也。
”12.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45),不成人之恶(46)。
小人反是。
”14.子曰:“富而(47)可求(48)也,虽执鞭之士(49),吾亦为之。
论语微子篇特殊句式赏析
论语微子篇特殊句式赏析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①,以杖荷莜②。
子路间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③,孰为夫子?”植④其杖而芸⑤。
子路拱而立。
止(6)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7)之,见(8)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9)见之。
至,则用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注释】①丈人:老人,与长沮、桀溺等一样为隐士。
②以杖荷莜:杖,拐杖;莜,锄草的农具。
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即手脚四肢;四肢不劳动,五谷也不能分辨。
这是老人责备孔子的话。
④植:插立。
⑤芸:同“耘”,除草。
(6)止:留。
(7)食(si):给人吃。
(8)见(xian):使见。
这句说老人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
(9)反:同“返”。
默写一则你背过的论语里的句子,课文里的除外
默写一则你背过的论语里的句子,课文里的除外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大意:孔子说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大意: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3、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大意:君子不要像器皿一般。
意思是说用途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要成为全才。
用现代话说:君子不是专家,只通晓一个方面,而是通才,通晓各个层次、各个领域。
4、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篇》大意:君子有九件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见到有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大意: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大意:父母在世,做儿女的要有孝心,不能去太远的地方游荡或者工作,因为父母无论是上了年纪还是由其他事情,都需要你在父母身边尽孝道,为他们尽力,让他们安心。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大意: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大意: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篇》大意:君子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拾捌-微子篇》原文及解读
论语《拾捌-微子篇》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拾捌-微子篇》原文及解读【导语】:拾捌微子篇此篇共11章,主要记录古今人才、贤士以及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的行为。
微子文言文翻译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去之,曰:“吾闻之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吾是以去之。
”箕子为之奴,曰:“吾闻之也,人而无才,不知其可也。
吾是以为之奴。
”比干谏而死,曰:“吾闻之也,人而无义,不知其可也。
吾是以谏而死。
”孔子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此三者,皆殷之仁也。
微子去之,是以能存其身;箕子为之奴,是以能全其节;比干谏而死,是以能成其忠。
夫仁者,人之本也。
三子之仁,盖有异乎人之仁者矣。
”《微子》文言文翻译:微子逃离了商朝,箕子成为了奴隶,比干因进谏而死去。
孔子说:“商朝有三位仁人。
”微子逃离了商朝,说:“我听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那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了。
因此,我选择逃离。
”箕子成为了奴隶,说:“我听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那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了。
因此,我选择成为奴隶。
”比干因进谏而死去,说:“我听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道义,那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了。
因此,我选择进谏而死。
”孔子说:“微子逃离了商朝,箕子成为了奴隶,比干因进谏而死去,这三个人,都是商朝的仁人。
微子逃离了商朝,因此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箕子成为了奴隶,因此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比干因进谏而死去,因此能够成就自己的忠诚。
仁,是人的根本。
这三个人的仁,大概与一般人的仁有所不同。
”在这段文言文中,孔子通过对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描述,赞扬了他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坚守与忠诚。
微子因诚信而逃离,箕子因才能而成为奴隶,比干因道义而进谏至死。
孔子认为,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仁的本质,虽然他们的仁与其他人有所不同,但都是值得称颂的。
微子逃离商朝,是因为他深知诚信的重要性,不愿与无信之人共事。
箕子成为奴隶,是因为他明白才能的珍贵,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自己的才华。
比干因进谏而死,是因为他坚守道义,即使面对死亡,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孔子对这三人的评价,既是对他们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仁这一道德观念的深刻阐述。
在孔子看来,仁不仅是道德的体现,更是人生的根本。
论语18章《微子篇》
之孔而者“ ,子已不凤 不下而可兮楚 得,!谏凤狂 与欲今,兮接 之与之来,舆 言之从者何歌 。言政犹德而
。殆可之过 趋而追衰孔 而!。?子 辟”已往曰
:
1、楚狂:楚国的狂人 。 2、接舆:春秋时代楚 国隐士,见楚昭王政事 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 。 3、凤:凤凰。古代传 说,世有道则凤鸟现, 无道则隐。此比喻孔子 。 4、衰:衰微。 5、谏:规劝,使改正 错误。 6、犹可追:尚可补救 ,还来得及改正。7、 而:语助词,相当于“ 矣”。 8、殆:危险,不可救 治。 精品课件 9、辟:同“避”。
【译】大师挚逃到齐国,亚饭乐师于逃到楚国, 三饭乐师缭逃到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秦国,击鼓 乐师方叔逃到黄河边,摇小鼓的乐师武逃到汉水边, 少师阳和敲磬的乐师襄逃到海滨。
【评点】周成王特赐鲁国以天子之乐,所 以有“周乐尽在鲁”的说法。到春秋时代礼崩 乐坏,鲁国乐师不满鲁哀公荒于朝政,沉迷于 齐国的歌姬舞女,因而四处逃散。此章与以下 的两章,和孔子及其弟子无关,可能不是《论 语》原有的内容,有人认为是“后人得之于他 书,采而附之于本篇之后者。”
精品课件
季叔伯周 夜适有
。、、八
叔仲士 夏突: 、、伯 季仲达 随忽、 、、
1、八士:八位 有教养的知识 分子,八位贤 士。
2、伯适(ku ò),同南宫 适的“适”读 音一样。
3、季(guā )。上述“八 士”,生平事 迹不详。
精品课件
【译】周朝有八位有教养的人: 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 叔夏、季随、季騧。
即波浪鼓长柄两旁系有小槌精选课件19译大师挚逃到齐国亚饭乐师于逃到楚国三饭乐师缭逃到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秦国击鼓乐师方叔逃到黄河边摇小鼓的乐师武逃到汉水边少师阳和敲磬的乐师襄逃到海滨
论语微子篇拼音版
lún yǔwēi zǐpiān论语.微子篇wēi zǐqùzhījīzǐwéi zhīnúbǐgàn jiànér sǐkǒng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zǐyuēyīn yǒu sān rén yān子曰:“殷有三仁焉。
”liǔxiàhuìwèi shìshīsān chùrén yuēzǐwèi kěy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qùhūyuēzhídàoér shìrén yān wǎngér bùsān chù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wǎng dàoér shìrén hébìqùfùmǔzhībāng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qíjǐng gōng dài kǒng zǐyuēruòjìshìzéwúbùnéng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
yǐjìmèng zhījiān dài zhīyuēwúlǎo yǐbùnéng yòng ”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yěkǒng zǐxíng也。
”孔子行。
qírén guīnǚyuèjìhuán zǐshòu zhīsān rìbùcháo kǒng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zǐxíng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积累:《论语-微子篇》(一)《论语●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
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
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