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概论

作物学概论
作物学概论

《作物学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狭义的农学:

2.中义的农学:

3.广义的农学:

4.狭义的作物:

5.广义的作物:

6.作物生育期:

7.物候期:

8.叶面积指数(LAI)

9.S型生长曲线

10.经济产量

11.经济系数

13.复种、间作、连作

14.作物育种

15.航天育种

16.杂交育种

17. 良种

18.引种

19.杂交育种

20.最小养分律:

21.作物需水量

2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3.报酬递减律24.作物布局

25、营养素

26.产能营养素

27、生态系统

28.光补偿点

29. 光饱和点

30. 长日照作物

31.短日照作物

32.喜温作物

33.耐寒作物

34.温度三基点

35.积温

36.冷害

37.蒸腾系数

38. 生长

39.发育

40. 营养生长

41. 生殖生长

42.生育时期

43. 生育期

44.生物产量

45.种子

46.经济产量

47.经济系数

48.品质

49.商业品质

50.品种

51、系统育种

52、杂交育种

53、远缘杂交

54、杂种优势

55、基本耕作

56.作物种植制度

57.作物布局

58.复种

59.单作

60. 间作

61. 混作

62.轮作

63、连作

二、简答题

1.农学的特点

2.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3.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

4.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

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5.作物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6.种子休眠的原因

7.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8. 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些

9.作物高产群体的特点

1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经

11.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

12.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意义

13.作物布局的原则

14.复种的效益原理

15.轮作的意义

16.连作的危害

13.人工种子的主要优点

(1)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获得数量很多的胚状体(1L培养基中可产生10万个胚体),而且繁殖速度快,结构完整;

(2)可根据不同植物对生长的要求配置不同成分的“种皮”;

(3)在大量繁殖苗木和用于人工造林方面,人工种子比采用试管苗的繁殖方法

更能降低成本,而且方便机械化播种,可节省劳动力;

(4)体细胞胚是由无性繁殖体系产生的,因而可以固定杂种优势;(5)可以在人工种子中加入某些农药、菌肥、有益微生物、激素等;(6)胚状体发育的途径可以作为高等植物基因工程和遗传工程的桥梁。14.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

15. 如何确定作物合适的播种期

16. 几种主要施肥方法的优缺点

17. 如何确定作物的收获适期

18.可消化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有什么生理作用?

19.膳食纤维有什么生理作用?

20.磷脂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2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22、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问题?

23、我国土地资源现状是什么?

24、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25、水分对作物有哪些作用?

26、农田生态系统有哪些功能?

27.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差异有哪些?

28.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有哪几种?

29.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有哪几种?

30.按作物用途分类,作物分为哪些部分,哪些类别?

31.世界三大作物的分布情况如何?

32.种子的概念及植物学上的三类器官。

33.种子的休眠及其克服。

34.种子发芽的条件。

35.子叶出土类型。

36.根生长的几种趋性。

37.作物授粉方式有哪三种方式?38.种子处理方法

39.作物增产途径有哪些?

40、品种的特征有哪些?

41、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

42、作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43、杂交亲本的选配原则有哪些?

44、远缘杂交的作用有哪些?

45、杂种优势的表现是什么?

46、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有哪些?

47、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有哪些?

48、播种期如何确定?

49、作物灌水方法有哪些?

50、作物施肥原则有哪些?

51、杂草的危害有哪些?

52、作物病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53、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的作用有哪些?

54、作物收获方法有哪些?

55、作物复种的条件有哪些?

三.论述题

1.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2.为什么新疆的葡萄比湖南的甜

3.案例分析:湖南一农户有耕地5亩,其中水田4亩,旱地1亩。计划种植水稻5.5亩;棉花1亩;油菜2.5亩;紫云英1.5亩;玉米1亩;大豆1亩;甘薯1亩;冬菜1亩。问:如何安排

?4亩水田分配:

其中2.5亩:稻-稻-油(解决5亩水稻和2.5亩油菜)

0.5亩:秧田-稻-紫云英(解决晚稻秧田和0.5亩水稻、0.5亩紫

云英)

1.0亩:玉米‖大豆/甘薯-冬菜

(解决玉米、大豆、甘薯、冬菜种植)

?1亩旱地安排:

棉花-紫云英(解决棉花和1亩紫云英)

4.试述作物的茬口特性与轮作的关系

5.什么是生物技术育种?在农作物育种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方法有哪些

6.简述种子检验的内容及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的标准检测方法

7.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上的应用

8.结合实践,谈谈我国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9、农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10.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11.如何来提高作物的品质?

12、三系配套如何来生产杂交种?

13、作物中期田间管理有哪些措施?

14、地膜覆盖的生态效益有哪些?

15、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6、作物害虫防治方法有哪些?

17、如何合理利用作物生长调节剂?

18、人工控旺的方法有哪些?

19、间套作的效益原理有哪些?

《作物学概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作物:广义: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狭义: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作物栽培学实验大纲

《作物栽培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本实验课是与《作物栽培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侧重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动手能力的实践过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农业实验的特点和熟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学会调查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目的和任务 作物栽培学实验是一门既紧密配合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又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中对预先设计处理或自行设计处理的作物个体(群体)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作物栽培理论的理解,掌握作物栽培学试验的手段,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与栽培措施的关系。作物栽培学实验实习课程是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实用性强、实践可操作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巩固和深化课堂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毕业生的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 2、主要要求 (1)总体要求:要求学生结合作物栽培学理论内容,系统掌握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熟悉作物形态特点、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农艺性状的考察与分析;了解作物栽培实验特点、技术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本课程介绍主要农作物播种材料(种子)的品质检验、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幼穗(花芽)分化观察、作物田间长势长相诊断、作物播种和育苗移栽技术、产量测定、品种考查及实用技术田间实习等个人专业素养的培养内容。要求学生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仔细观察了解实验的目的,操作要领和数据测量与处理方法;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认知、理解、操作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训练,要求学生认真操作,亲自动手完成16个学时的实验,并认真按规范做好实验报告;实验后学生要对实验方法、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科学真实地总结,并加以讨论。 (2)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肥料学、植物营养学、统计学、遗传学、病虫害防治。

作物栽培学试卷和答案(十八套)

作物栽培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2825471.html,I 2.生活因子 3.长日照作物 4.NAR 5.生育时期 6.作物布局 7.群体 8.反馈 9.光补偿点 10.蒸腾系数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小麦主茎叶片数达7片时,理论上计算单株分蘖数(包括主茎)应为个 子蘖上出现叶时,开始同时发生该子蘖的第一个孙蘖。 2.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及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3. 作物栽培学中将作物分为粮食物、、。 4. 试写出一篇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农学论文的名称,该篇提 出。 5. 玉米根系为,其次生根形成后的作用便减弱。 6. 玉米叶片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其叶子的维管束呈 结构。 7. 玉米大喇叭口期,雄穗穗分化处于,叶龄指数在左右。 8. 在前茬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其它作物的种植方式, 叫。 9. 作物对太阳总辐射的最大利用率的理论值为,在日辐射中,散射光的比率越 大,群体光合强度。 10. 作物生产上的“种子”,包括由发育而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和进行 的作物的根、茎等。 三、判断是非(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是”在题后划“√”号,“非”则在题后划“×”号,不划号不给分)。 1.根据小麦分蘖发生规律,在正常条件下,当小麦III蘖出现时,其主茎叶龄应为6。 () 2.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 3.在0-7℃温度下,经过15-35天可通过春化类型的是冬性小麦。() 4.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天数测量株高、根条数、叶片数、分

蘖数等。() 5.容重指单位面积的重量。() 6.在播种覆土过深或肥水极好的条件下,一株小麦可能有两个或多个分蘖节。 () 7.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类型是硬粒型和普通型。() 8.生产上确定播种深度时,一般子叶出土或根茎短的作物播种要浅一些;子叶不出土或根 茎长的作物播种可深一些。() 9.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发育的温度范围窄一些,而维持生命的温度范围更窄。 () 10.玉米的生育时期分为出苗期、起身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抽丝期和成熟期。 () 四、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前字母写在题后括号内,不选或选错均不给分,共7分)。 1.符合麦类作物特征特性的有() A.籽粒腹部有纵沟 B.茎通常为髓所充实 C.有冬性及春性类型D对温度要求较高 2.以下可以作为油料作物的是() A.花生 B.大豆 C.高粱 D.油菜 E.向日葵 F.小麦 G.烟草 H.蓖麻 I.高油玉米 J.芝麻 3.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有( ) A.小麦、玉米、棉花 B.玉米、马铃薯、花生 C.玉米、高粱、水稻 D.玉米、油菜、高粱 4.运城的大豆品种引到太谷种植,其生育期()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有的品种延长,有的品种缩短 5.玉米特有的生育时期是() A.抽雄期、吐丝期 B.抽穗期、吐丝期 C.抽雄期、拔节期 D.大喇叭口期、出苗期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合理轮作增产的原因。 2.小麦一生分为几个生育时期,各是什么? 3.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4.玉米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 5.复种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6.什么是小麦的分蘖节?小麦分蘖节的作用有那些? 7.比较小麦和玉米根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8.简述小麦穗的结构。 9.简述作物间作、套作、混作的区别。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 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 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 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 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12.75h。 20.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 21.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23.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4.叶龄余数——即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25.叶龄指数——即已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比。 26.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27.相对生长率——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28.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29.比叶面积——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30.作物生长率——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临沂大学2011级第四学期 考古学概论-答案

考古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 1、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3分)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出现。(2分)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4分) 3、宗教考古学是以有关宗教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分支。(3分)在古代,宗教信仰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1分)因此,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时,必须把宗教活动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各个时代的神殿、寺庙、祭坛、祭具、造像、壁画、经卷和符□之类,都是宗教考古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有的具有一定的美术价值。(3分)所以宗教考古学与美术考古学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在宗教考古学中,欧洲的基督教考古学、北非及西亚和中亚的伊斯兰教考古学、南亚和东亚的佛教考古学是最为重要的,它们都属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同时宗教考古学这一分支,也应被包含在史前考古学的领域内。(3分) 4、① 在华北,虽已初步建立起旧石器文化发展的序列,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分) ②境内的旧石器文化呈现出非常复杂的面貌。对诸如华北旧石器时代两个文化传统的问题等。(3分) ③ 东北亚、北美和东南亚,在早期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上与中国大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承认。然而,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中国以至东亚、南亚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欧、非、西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对比诸问题上,学术界的意见还很不一致。(3分) ④ 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复原早期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分)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的,(2分)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2分)1929年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之后1931年发掘北京人遗址东北角的“鸽子堂”时,发现的石英碎片越来越多,确认了它们是北京人制作的石器。(3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近30年里,发现的旧石器地点除上述的以外,只不过还有周口店第13地点、第15地点和山顶洞遗址几处。(3分)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1、考古学的分支 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学可以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等分支。(3分) 田野考古学。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2分)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一、复试科目 作物栽培学。 二、考查目标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报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测试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本课程以大学本科同等学历农学专业的业务要求,对考生进行作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考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概论及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作物栽培学课程属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求考生能解决主要作物生产中的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要求考生较好理解作物栽培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方法,了解作物分类及其栽培的历史、起源,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了解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二)小麦 了解小麦生产的概况,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掌握冬、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及其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三)水稻 一般了解水稻生产概况,了解水稻品种的多种类型及光温反应特性,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掌握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了解育秧移栽技术和杂交稻的栽培优势等。 (四)玉米 了解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新技术,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高产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复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特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等。 (五)棉花 了解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高产栽培型技术、新疆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了解长绒棉生产的栽培技术。 (六)甜菜 一般了解甜菜的生产意义,理解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甜菜两年生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掌握甜菜原料根栽培技术及其收藏,了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母根采种株栽培技术等。 (七)油料作物 一般了解油料作物的生产意义,重点掌握油菜、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它们的栽培技术。 (八)其他作物 一般了解大豆、薯类(马铃薯、甘薯)和杂粮(高粱等)等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 C、H、O 2. N、P、K 3. S、N、P 4.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免费下载】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作物和作物生产 1.简述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及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可将作物分成几类?请举例说明。 3.哪些农作物起源于中国?哪些农作物在世界上分布较广? 4.谷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有何区别? 5.主要禾谷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6.主要豆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7.北方主要薯类作物包括哪几种? 8.我国主要纤维作物是哪几种? 9.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是哪几种? 10.作物生产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2.简述作物生产目标及其与作物栽培学的关系。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1.简述作物生长和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作物栽培中种子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器官种类。 3.什么叫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 4.经济系数在作物生产中有何意义?各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范围一般是多少?经济系数与作物产品器官的种类及其化学成分有何关系? 5.简述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6.作物生育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7.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三基点有何变化? 8.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含义和意义各是什么? 9.作物的冷害和霜害有何区别? 10.何谓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各类作物的需水临界期一般都在什么阶段? 第五章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 1.简述作物的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 2.简述提高作物品质和效益的途径。 作物栽培学各论(一) 第一章小麦 1.麦类作物一般包括那些作物? 2.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根据各区的生态特点应种植何种类型的专用小麦? 3.简述全国及河北省的小麦生产概况。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1.作物的起源: 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 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 2.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 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 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 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 复试专业课笔试试题库 参考书名称: 1、《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于振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 2、《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沈秀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密集的节和节间部分通常称为分蘖节。 3、生态需水: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4、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5、免耕法:为防止土壤侵蚀,不采用土壤翻耕措施的作物种植制度。 6、作物生长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的干物质总重的增长率。 7、高油玉米: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而籽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粒用玉米称高油玉米。 8、长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间在12 h以上(黑夜短于12 h)才能开花的植物。 9、“库”: 10、“流”: 11、障碍性冷害:障碍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在生殖生长期(主要是从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遇到短暂而强烈的低温,生殖器官受破坏而减产的现象。

12、经济产量:根据人类社会生产目标获得的生物产品产量。 13、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14、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以所需的日数表示。部分作物如麻类、薯类、甘蔗、绿肥等系指播种到主产品收获所经历的时间。 15、作物的物候期:就是指作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作物的物候期 16、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17、种子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被称为种子的寿命。 18、作物生长S曲线:当种群在有限资源里生长,其生长符合逻辑斯谛微分方程,随时间变化的生长曲线就呈S形状。在数学上,它是逻辑斯谛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19、延迟型冷害:延迟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主要是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遇到低温,消弱了生理活性而使生育期显著延迟,作物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的现象。 20、群体结构:作物生物量(根、茎、叶、植株、品种等)的空间分布。 21、叶龄余数:就是指还未抽出的叶片数,是水稻主茎总叶数减去主茎已出叶数之差。 22、感光性:植物因光强变化的刺激而发生的感性生长运动或感性膨压运动。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3、感温性: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反应特性。水稻品种因受温度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4、基本营养生长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短日、高温下的最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又称短日高温生长期),水稻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25、生物产量:生物产量一般指经济生物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物质的质量,比如一段时间内植物有机物的产生量 26、相对生长率:在对不同作物群体或植株生长能力进行比较时,生长速度是一个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19]《作物栽培学》作业标准答案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C、H、O .N、P、K .S、N、P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气生根 .须根 .块根 .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水稻 .玉米 .马铃薯 .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热量 .水分 .地力与肥料 .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大麦 .小麦 .黑麦 .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插播 .条播 .点播 .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颖果 .块茎 .块根 .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砂土类 .黑土类 .壤土类 .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小麦 .大豆 .玉米 .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熟制不一样 .复种指数不一样 .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小麦 .烟草 .大麦 .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光照 .温度 .水分 .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生育期缩短 .生育期延长 .生育期不变 .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作物生长是不可逆的。 .各种促控措施,都应该在生长最快速到来之时应用。 .作物生长是可逆的。 .控制某器官应考虑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判断题 18、马铃薯种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5~20℃。 . A.√ . B.× 19、一般说来,油料作物在低温和水分充足条件下,种子中积累脂肪相对较多。. A.√ . B.× 20、无霜期是指一年中没有霜冻的天数之和。 . A.√ . B.× 21、一般来说,玉米比小麦的光饱和点高。 . A.√ . B.× 22、间作与套作涉及两种作物的共生期是一样的。 . A.√ . B.× 23、块根块茎都可以作为繁殖下一代的种子。 . A.√ . B.× 24、冬小麦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作物栽培学总论(农学112)

作物栽培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 2、作物栽培学: 3、生长: 4、发育: 5、生育期: 6、作物的生育时期: 7、作物的物候期: 8、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9、生物产量: 10、经济产量: 11、经济系数(收获指数): 12、作物产量: 13、叶面积指数LAI: 14、源: 库: 15、作物营养临界期:。 16、温度临界期: 17、同伸关系,同伸器官: 18、生理需水: 19、生态需水: 20、生态适应性: 二、简答题 1、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2、“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 3、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 4、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5、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 6、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7、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 8、作物的分类。

是非题: 1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 2 大多数双子叶作物的根系是须根系。() 3 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会延长,甚至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 4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5 作物按产品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分为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三小类。() 6 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支配。() 7 我国的种植业结构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8 作物影响土壤具有双重性,即一方面消耗土壤养分,另一方面破坏土壤结构。() 9 作物器官的源库划分标准不是绝对的。() 10 收获指数较高的作物产量必然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和()。2.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有()、()和()等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作物可分为()和()。 4.籼稻谷粒,粳稻谷粒。 5.水稻促花肥施用的时期是期,保花追肥施用的时期是期。 6.米由、、、胚乳和胚组成。 7.生产上常见的三种玉米类型是、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作物生育期 种子的寿命 经济系数 光合势 水分临界期 水稻叶蘖同伸现象 够苗晒田 垩白率 见展叶差 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3.简述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6.水稻品质指标。 四、论述题(共30分): 1.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15分) 2.论述水稻本田水分调控技术。(8分) 3.试述玉米对氮肥的需求规律及穗肥的施用技术。(7分)

《作物栽培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光、温、水、气、肥 2.大麦、大豆、粟 3.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4.细长、短圆 5.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至减数分裂期 6.果皮、种皮、糊粉层 7.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 时间。 2.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4.光合势: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 5.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需要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缺水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6.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7.够苗晒田: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便开始晒田。 8.垩白率:一般指米粒中有白垩米粒的比率。 9.见展叶差:可见叶片数与展开叶片数之差。 10.大喇叭口期:指玉米抽雄前10-15天,穗位上部叶片出生快而大,叶片密集呈大喇叭状。此时为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2.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 3.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 答:(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 (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 (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答:芽期:水不上厢,保持厢面湿润(2分)。幼苗期:湿润与浅灌相结合(2分)。成苗期:保持浅水层(1分)。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答: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以确保一定穗数(1分),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晒田控制稻株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控制无效分蘖,避免田间过早封行,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壮秆大穗(2分),晒田复水后,酌情施用穗肥和粒肥,达到多穗多粒的目的(2分)。 6.水稻品质指标

2020年春西南大学[1119]《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

2020年春西南大学[1119]《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C、H、O 2.N、P、K 3.S、N、P 4.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 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 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 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题

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题 (一) 一、名词解释 1.叶龄指数展开叶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 2.支持根玉米地上1~3节长出的起着支持和吸收作用的根。 3.有限结荚习性当主茎生长高度接近整株高度前不久,才在茎的中上部开始开花,然后向上、向下逐步开花,花期集中。当主茎顶端出现一簇花后,茎的生长终结。 4.结荚高度大豆植株最下面的荚与地面的高度 5.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二、填空 1.作物栽培具有以下(严格的地域性)、(明显的季节性)、(技术的实用性)和(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复杂性)特点。 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将作物分成为 (4)大部分, (9)个类别。 1.3.小麦产量成因子为(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 4.按株型可将玉米分为(紧凑型)、(平展型)和(紧凑型)等几种类型。 5.我国的栽培稻可分为(粳稻)和(籼稻)两个亚种。 6.大豆叶子有(子叶)、(单叶)和(复叶)之分。 三、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中打√,错的划╳)

1、(对)水稻营养生长期的天数随品种而变化,生殖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天数大致固定不变。 2、(对)xx是较耐连作的作物。 3、(错)水稻旱育稀植靠主穗增产。 4、(对)高纬度地区大豆脂肪含量高;低纬度地区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 5、(错)小麦是短日照作物。 四、简述题: 1.简述水稻的施肥技术。 1)施足基肥:3 ~5年施一次农家肥,磷钾全部作基肥,氮肥的50%~60%作基肥。 2)早施分蘖肥: 可促进地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第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总量的20%,第二次占氮肥总量的10%。 3)xx粒肥: 后期施氮占氮肥总量的10%以内 2.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xx品种? 1)根据xx种植类型选用品种 2)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搭配种植 3)喜肥水与耐瘠抗旱品种搭配种植 4)平展型、紧凑型和半紧凑型品种搭配使用 3.大豆种植为什么忌连作?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玉米 1.生育期:玉米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2.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 3.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4.生长:是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即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的生长。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是作物形态,机能和功能的质的变化。 6.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7.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8.光温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开花,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9.经济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10.生物产量: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所形成的地上部(包括茎,叶,花和果实,不包括根)风干重。 11.生长中心是指植物不同发育时期优先发育、对有机物质需求最大的器官。一般来讲心:生长,在苗期,生长中心是茎叶,而后期是生殖器官或贮存器官。 12.感温性:作物(作物)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一定的高温使幼穗提早分化、缩短生育期;一定的低温会使穗分化延迟; 13.感光性:作物(水稻)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度内,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光照缩短,光周期诱导加快,幼穗提早分化,否则幼穗延迟分化。 14.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作物(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 15.棒三叶:玉米穗位叶及上下两叶。 16.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1)适应性强,产量潜力大。玉米具有广泛适应性,是C4植物,光和效率高,增产潜力大。 (2)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籽粒和茎秆都是优质饲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等。 (3)营养丰富。玉米籽粒能量高,含脂肪约4%,且含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及亚油酸。 (4)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作为原料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玉米油、玉米酒精。 (5)综合利用价值高。淀粉可生产饲料、化学肥料等;秸秆可作食用菌的培养基;穗轴可用来生产电木、漆布、黑色火药、人造纤维等,玉米穗轴和秸秆是提取糠醛、制造尼龙和高级塑料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制造胶版、纸张、人造纤维等,玉米苞叶是编制精美手工艺品的良好原料。 17.玉米的分类 1)按生育时期分: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 2)按植株形态分: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 3)按籽粒形态及结构分: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蜡质型、有(捊)型、粉质型 18.玉米的生育时期(了解):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 19.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1)品种一般生育期较长的根层数也多。 (2)温度根系最适温度24~25度,过低根系停止生长,大于40℃则抑制生长。 (3)水分水分适宜根系生长迅速过多不利于根系生长,尤其苗期(芽涝)。 (4)养分土壤肥沃,根系发达,土壤贫瘠,根系生长不良,根具有向肥性。 (5)氧气玉米称为中耕作物需氧多,中耕可以促进根系生长。 20.影响茎秆生长的因素: 1)温度:最适温度24~28℃,小于10~12℃停止生长,大于30度随温度升高生长速度降低。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要点总结考试包过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作物生产和作物学的地位,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作物栽培学性质。 难点:作物生产的本质与地位,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作物与作物学 作物: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农作物作物林木作物 狭义的作物: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物。又称大田作物。 对广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的行业就是种植业。 对狭义的作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就是作物栽培。 作物学:一般指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 作物学范畴: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 探索通过生长调控、管理优化决策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作物遗传育种学——主要研究作物种质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遗传改良以及种子生产等理论、方法和技术 作物学性质应用学科:自然学科: 主要应用于——对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获取产品高产、优质、高效; ——产品生产过程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科:人类所需的农产品数量、质量的安全平衡人类所从事的作物生产利用的资源的平衡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 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种植的地域性作物生产的持续性 作物种植的季节性作物生产的综合性作物生长的周期性 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2个规律: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 1个关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个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措施。 研究对象:以农田作物栽培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作物及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作物栽培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按农业区划和生产特点,我国油菜生产大致可分为_冬油菜和春油菜两大产区。 油菜的角果具有壳状和线状两种果皮。 2)单子叶作物属须根系,其根系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其中不定根是禾谷类作物 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3)豆类作物根部均有与之共生,并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的根瘤菌。 4)对大多数作物来说,磷的营养临界期都在幼苗期,而氮的临界期一般晚于磷。 5)根据水稻产量的源库特征,可将品种分为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类。 6)环境有自然环境和_人工__环境之分。 7)净同化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8)世界四大油料作物是大豆、(油菜)、花生和向日葵。 9)水稻群体面积指数最大的时期是孕穗至抽穗。水稻一生中对逆境最敏感的时期是 减数分裂期。 10)烟叶为自花授粉作物。 11)引种是作物的人工迁移过程,包括__简单引种___和驯化引种。 12)玉米的“棒三叶”是指:穗位叶、穗位上叶、穗位下叶三叶。 13)苎麻的繁殖方法有__有性繁殖___和无性繁殖两种。 14)(钾)是烟草吸收量最多的营养元素,该元素不足,不仅影响烟叶外观品质,而 且影响其燃烧性。 15)铃柄离层形成引起的棉铃脱落属于(生理脱落) 16)(生物产量)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 物的总量。

17)(作物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 称。 18)禾谷类作物叶片的功能期通常是指(叶片达定长至1/2叶片变黄)所持续的天数。 19)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首先是(品种)。烤烟一般质量最好的是(中部叶)。 20)棉花的主产品是(种子纤维);棉花去叶枝的时间为(第一果枝出现时) 21.目前烤烟单株留叶数为(20片左右)。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是(烤烟)。 21)水稻的花序为(圆锥花序)。水稻的最早播期以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 的日期为宜。 22)水稻僵苗不发、根系变黑并伴有畸形根(如虎尾状),则很有可能为(中毒)。 23)水稻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水稻种子安全贮 藏最低含水量为(13%)。 24)水稻主茎地上部伸长节一般为(4~6)个节。 25)下列哪种情况最能在两地间相互引种成功(同纬度的两地)。 26)下列作物都属于C3作物的一组是(小麦烟草棉花);下面都属于三碳作物的一 组是(油菜棉花烟草) 27)早稻品种的感温和感光性特点为(感光性弱)。 28)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天数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如稻、麦分蘖消长、穗 分化状况等,这种研究法称为(发育研究法)。 29)植株上真叶为不完全叶的作物是(油菜)。 30.苎麻繁殖系数较大的是(组培繁殖)。苎麻以(头季)麻的生育期最长。一般情况下,出麻率较高的是(二麻) 30)作物器官、个体、群体等的生长均呈(S形增长)趋势。作物在(开花期)对温 度最为敏感。作物生育期的准确计算方法是(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二、判断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