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金庸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其中蕴含深厚的侠义观。
侠义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最纯粹的道德标准之一。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义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金庸笔下的侠士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慷慨的胸怀,勇敢无畏,义薄云天。
他们在尊重道德规范的同时,不会拘泥于条条框框,果敢行事,敢于挑战强权,维护正义和公正。
他们心中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坚持道德之心,有志于改善社会状况,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金庸的侠士使用剑与拳,披挂在红衣下,笔下充满高雅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本质上是要求人们要有一颗热爱天下苍生,心存公正和仁爱的心。
其中最重要的(亦是金庸小说的核心),就是坚持正义,反对邪恶。
他的侠义人物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追求武功,更重要的是在“武斗”之外,他们都在尽力践行和宣扬正义。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表现出的侠义精神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
他不场景下,都能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与慷慨的胸怀。
他对周围的人都充满了深深的爱与同情,他懂得为人处世,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他的侠义正义与拯救苍生的赤诚之心,也影响了其他人的选择,成就了他最后后的统领天下。
除了正义精神,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另一个精神核心,就是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
这同样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金庸的侠义人物,往往是对感情非常执着的人。
如《天龙八部》中段王爷,为了自己一生的爱情,坚守宏图霸业的梦想,最终中兴大宋。
他为了爱情,不惧牺牲自己,放弃一切个人的利益,为自己所爱的人去做无谓的英勇牺牲(其实不一定需要做到这样,但是却体现出人物的高贵和忠诚),所表现的爱情是一种无私奉献,甘于付出,信守承诺的高尚品质,是侠义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侠义观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中,也体现在故事主题和剧情发展中。
他的小说往往讲述了正义和邪恶之间的斗争和战争,呈现了人们的决心和意志,透彻地展现了侠之大者应该具备的道德高度和人格魅力。
《神雕侠侣》中的武侠文化与江湖英雄
神雕侠侣中的武侠文化与江湖英雄
《神雕侠侣》是金庸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武侠小说,以其丰富的武侠文化和深
入描绘的江湖英雄形象而广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神雕侠侣》中的武侠文化与江湖英雄。
1. 武侠文化概述
•起源与发展:武侠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演变和传承,成为一种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现象。
•核心价值观:武侠文化强调正义、忍耐、荣誉、义气等价值观念,认同人性美好之处。
•艺术表现方式:武侠文化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传达,如小说、电影、戏剧等。
2. 武侠精神在《神雕侠侣》中的体现
•不畏艰难险阻:小龙女舍弃封建礼教束缚,在世俗禁锢下勇敢追求真爱。
•忠诚义气:郭靖忠于国家,对好友义无反顾,阻止了金轮寺的阴谋。
•正义与公平:杨过执着于正义,为保护民众权益,并追求家族复兴。
3. 江湖英雄形象的塑造
•情怀悲壮:在乱世中,江湖英雄以磅礴胸怀和豪情壮志成为社会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剑客刀客:武器技艺超群的江湖侠客在《神雕侠侣》中频繁出现,表现出高超的武术实力和名剑名刀的魅力。
•心胸宽广:江湖英雄往往拥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各种人物形象和不同立场。
总结:
《神雕侠侣》作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武侠小说,通过其紧凑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入描绘的江湖英雄形象以及丰富多彩的武侠文化描绘,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充满传奇和幻想的武侠世界。
这部作品在向读者展示了正直勇敢、无私奉献的江湖英雄形象的同时,也传递了人性善良、追求真理与正义的价值观念。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金庸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侠义精神。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正直、仁爱和无私奉献。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义精神得以充分展现,成为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核心特征。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言谈中。
他的主人公往往是正直勇敢、忠诚仁爱的人物,他们以保护弱者、伸张正义为己任。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虽然出身平凡,但是他心怀侠义,勇敢地与邪恶势力抗争。
他不仅帮助了无数被压迫的人民,还救了无数的生命。
他的侠义精神感染了很多人,成为了一个正直善良的楷模。
除了主人公,金庸的小说中还有很多配角也展现了侠义精神。
他们或是忍辱负重,为了正义而默默奉献;或是勇敢无畏,舍己救人。
他们的存在使得整个小说世界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真实。
他们的侠义精神在小说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上,也体现在情节的安排和发展上。
他的小说中往往有着复杂的阴谋和纷争,但是最终都会以正义战胜邪恶的方式结束。
这种情节安排体现了金庸对侠义精神的坚持和信仰。
他通过小说告诉读者,正义和善良最终会战胜邪恶,侠义精神是永恒的力量。
除了情节,金庸的小说中还有很多关于侠义精神的思考和探讨。
他通过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侠义精神的深度和复杂性。
他的人物往往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和道德困境,但是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这种对侠义精神的思考和探讨使得金庸的小说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向读者传递了正义、仁爱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他的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
总之,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是他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思考探讨,展现了侠义精神的深度和复杂性。
分析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和侠义精神
侠义精神对江湖文化的升华
侠义道德对江湖文化的提升
侠义精神所倡导的忠诚、信义、仁爱等道德观 念,提升了江湖文化的道德水平。
英雄形象对江湖文化的引领
武侠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以侠义精神为内核, 引领着江湖文化的发展方向。
正义力量对江湖文化的净化
侠义精神所代表的正义力量,不断与江湖中的邪恶势力斗争,净化了江湖文化 。
04
江湖文化与侠义精神的内在联系
江湖文化对侠义精神的塑造
01
江湖规矩与道德准 则
江湖文化中的规矩和道德准则, 如忠诚、信义、仁爱等,为侠义 精神提供了行为指南。
02
武林门派与团队精 神
武林门派间的竞争与合作,体现 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塑造了侠 义精神中的团结与协作。
03
江湖恩怨与正义感
江湖中的恩怨纠葛,激发了侠义 精神中的正义感和为民除害的使 命感。
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侠客们注重诚信,言行一致,遵守诺 言,不轻易背信弃义。这种正直的品 格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也 是他们行走江湖的基石。
勇敢无畏的气概
勇于担当责任
侠客们通常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勇于担当,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危难时刻,他们总是挺身而出, 保护弱小,捍卫正义。
不畏强敌,敢于斗争
分析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 化和侠义精神
汇报人:XX 2024-01-22
目录
• 引言 • 江湖文化在武侠小说中的体现 • 侠义精神在武侠小说中的体现 • 江湖文化与侠义精神的内在联系 • 武侠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分析 •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和侠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01
引言
武侠小说的定义与特点
着重表现人物的武艺、道德、情 感等方面的成长与变化。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解读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解读1. 引言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背景,它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索金庸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江湖文化。
2. 江湖规则与道德观念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江湖有着一套独特的规则和道德观念。
例如,江湖人士讲究义气和忠诚度,视义字为重。
他们相信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并且追求心灵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
3. 勇者与英雄江湖是勇者和英雄扬名立万的舞台。
金庸塑造了一批充满正义感、剑术高强、心怀大志的角色。
他们经历了生死考验、险阻挣扎,在艰苦的环境下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4. 刀光剑影与斗智斗勇江湖是一片动荡不安之地,各种招数和武功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
金庸的小说中,刀光剑影和精彩的武打场面频繁出现。
同时,角色之间的智斗也是故事发展中的重要元素。
5. 情感纠葛与江湖义气除了硬汉形象和英雄豪情外,金庸也把人物的情感纠葛融入到江湖传说中。
爱恨情仇、生死离别、友情与背叛等情感因素丰富了故事情节,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角色的认同感。
6. 江湖女性形象尽管大部分江湖故事都以男性为主角,金庸却塑造了一些非常优秀和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们聪明机智、聪明勇敢、冷静沉着,在江湖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7. 江湖背后的哲学思考金庸武侠小说不仅仅只是一个有趣刺激的故事,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
通过描绘各种角色和事件,金庸通过江湖这个特殊的环境探讨了大道之辨、忠诚与背叛、人性与命运等深刻的问题。
8. 结论通过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江湖不仅是家喻户晓的场景,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金庸用他独特的笔法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冒险和挑战的江湖世界。
注意:本文为助手根据主题编写,其中部分内容未经过详细参考资料核实,仅供参考。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简析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简析摘要:中国武侠小说经历了多次创新运动,而第三次创新运动的代表就是金庸等人。
他们把武侠小说带到了文化的境界。
严格地说,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文化武侠小说”,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让武侠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体。
“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审美模式,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人格典范。
武侠亦是中国文化中智慧与愿望的化身,而侠义是武侠小说独特主题,也是武侠小说刻画的主体。
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司马迁用这样的话来概括游侠精神:“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亡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这即是武侠精神之本质。
金庸先生认为,侠与英雄是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
这些笔墨体现了金庸传统的文化观、道德观和人生理想精神,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侠义精神由此而成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武侠小说解析;侠义精神;儒家文化一、传统侠义观在金庸作品中的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千百年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其中,“义”是具有相当低位的一个符号。
而在侠士生活中,“义”可以说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
在金庸看来“义”的内涵在于英雄人物的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扶困济贫,不畏强暴,这些特点无不表现了传统侠义之士应具备的个性特征,这些内涵被充分融入了金庸的作品中。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殷素素因为觉得有负于三师兄俞岱岩,夫妇双双自尽,壮烈之极;宋青书害死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得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低,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
这句话说得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考察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考察金庸先生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巨擘,他的作品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影响了整个文化圈。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着丰富的江湖文化和深厚的侠客精神。
本文将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进行考察。
一、江湖文化的特点江湖文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代表了江湖世界的规则和价值观念。
首先,江湖文化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精神。
在江湖中,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江湖中立足。
其次,江湖文化注重忠诚和义气。
无论是正派人物还是邪恶人物,他们都有着对朋友和亲人的血性情感,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伙伴。
最后,江湖文化强调公平正义。
在江湖中,不论功力高低,只要遵守规矩,即使是敌对的两方也会进行公平的较量。
二、江湖文化的价值观念江湖文化中涵盖了丰富的价值观念。
金庸笔下的江湖人物具有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他们崇尚侠义和正义,反对腐败和邪恶。
正派人物通常代表了高尚的品德和正义的力量,他们以义气和忠诚为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侠客精神。
邪派人物则代表了欺凌和压迫,他们的行为是对正义和道德的颠覆。
这种对立和矛盾使得金庸的武侠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三、侠客精神的体现侠客精神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元素之一。
侠客不仅具备过人的武功,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深处的追求和价值观念。
首先,侠客追求正义和公平。
他们不满于社会的腐败和不公,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正义,保护弱小者。
其次,侠客强调个人修养和修身养性。
他们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有着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观念。
最后,侠客具备舍己为人的精神。
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陌生人,侠客都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来帮助和保护他人。
四、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的现实意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客精神不仅仅是虚构的故事,更是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精华。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侠客的坚定信念和毅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其次,我们可以借鉴江湖文化中的忠诚和义气,建立真挚的友情和亲人之间的信任。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探析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探析引言金庸先生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其作品在华语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成为了许多读者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旨在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体现的侠义精神进行探析,分析其内涵、特点以及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
1. 侠义精神的概念与特点1.1 侠义精神的定义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格理想之一,强调个人勇往直前、舍己为人、保卫正义等价值观念。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这种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1.2 侠客与俗士之别金庸小说中通常有两种角色:一类是秉持着正义和仁爱原则、以行侠仗义为乐、不谋私利的“侠客”;另一类是只注重功名利禄、追求权力地位、缺乏道德底线的“俗士”。
这种对比深刻展现了侠义精神的特点。
1.3 侠义与情义的关系金庸小说中,侠客之间的情感纽带往往是他们忠诚于朋友、亲人、恩师等情感纽带所致。
侠客之间基于信任和忠诚的情感联系,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坚守侠义精神的决心。
2. 金庸小说中典型角色的侠义精神解读2.1 “仁者无敌”--郭靖郭靖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他以其宽厚仁爱、坚持正义原则的形象成为了金庸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侠客之一。
通过分析郭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侠义精神,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金庸作品中这一核心思想。
2.2 盟主无敌--黄药师黄药师是《笑傲江湖》中创立丐帮并最终成为盟主的角色。
他践行着对穷困百姓施以援手、平息祸乱的侠义精神。
黄药师的形象使读者对金庸小说中的正义、仁爱等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3 谋士与侠客--王重阳和杨过通过对比《笑傲江湖》中谋士王重阳和侠客杨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在金庸小说中,谋士与侠客之间并非是敌对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追求正义的存在。
这种合作关系进一步强调了金庸作品中所传达的侠义精神。
3. 金庸作品中侠义精神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3.1 坚持正义与仁爱金庸小说中的侠客们坚守着道德准则,始终选择站在弱势群体一方,保护无辜者。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金庸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首先,金庸的武侠小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江湖规矩、侠义精神等元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功是中国武术的体现,通过小说中的武功描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武术的种类、特点以及修炼方法。
江湖规矩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行为准则,它强调忠诚、义气、尊重等价值观念。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个人的忠诚、正义和勇敢。
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金庸的武侠小说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
虽然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发生在古代,但其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却具有普世性。
例如,金庸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江湖恩怨、权谋斗争、贪婪欺诈等问题,都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读者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恶、道德的高低以及社会的黑暗面。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
此外,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武侠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往往是英俊潇洒、才情出众的人物,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
金庸通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同时,他也通过爱情故事中的痴情、坚贞等情感,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这种浪漫主义色彩使得金庸的武侠小说更加吸引人,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最后,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还融入了一些哲学思考。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于生死、命运、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只是简单的打斗和冒险,而是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带给读者一种思考和启示。
读者可以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从中找到对于生活的一些智慧和启示。
总之,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无论是中国本土还是国际上,金庸(原名查良镛)都是一位备受喜爱的作家。
他以其独特的剧情和引人入胜的角色而成为了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如果要说金庸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那无疑是其中蕴含的侠义精神。
在他的小说中,侠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种理想,激励着他们为正义而战,为弱者伸张正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并解释为什么它对如此多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侠义精神?侠义精神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武侠传统。
在这个传统中,侠士是一群敢于代表正义与邪恶斗争的人。
他们不惧权势,不将自己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为了保护弱者、维护社会公平而忍辱负重,勇敢地挺身而出。
侠士的行为往往包括义勇为民、敬重师长、扶助贫苦等等。
这种精神在金庸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成为他作品的核心。
金庸小说中的典型侠义人物金庸小说中有许多充满侠义精神的人物,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几位代表性的角色。
1.郭靖郭靖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主角之一。
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拥有一颗善良而勇敢的心。
在面对欺辱弱者的邪恶势力时,郭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他们伸张正义。
他勇敢无畏地与敌人作斗争,守护着他心目中的正义。
郭靖的人格力量和侠义精神深深地触动了读者们,使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崇敬的英雄角色。
2.杨过杨过是另一个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主要角色。
他被称为“神雕侠侣”是因为他与神雕有着特殊的关系。
杨过从小就被人误解和孤立,但他始终保持着原始的善良和正义感。
他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挑战,但从来没有妥协自己的价值观。
尽管世上有许多人想要伤害他,但杨过始终把争斗限制在了正义与邪恶之间。
我们从他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侠义精神并不只是对抗邪恶,更是对内心的坚守。
3.黄药师黄药师是《神雕侠侣》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也是一个侠义的代表。
他是一位世外高人,同时也是一位医者。
黄药师忍辱负重,潜心修行,以医治病人为己任。
他从不倚仗自己的权力去欺压别人,总是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人。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义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侠义精神金庸是一位伟大的武侠小说作家,他的作品中流淌着丰富的江湖文化和侠义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湖,是一个神奇而充满冒险的世界,而侠义精神,则是江湖中人的信仰和追求。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江湖是一个与尘世格格不入的存在,它是一个自由而无拘束的空间。
江湖里,人们可以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这里,人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荣誉和尊严,不受世俗的约束。
正因为如此,江湖才能吸引着许多人投身其中,追求自由和权力。
金庸的江湖世界中,有杨过、郭靖、令狐冲等一系列英雄人物,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却都在江湖中寻找自己的归宿和价值。
江湖文化是金庸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它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处世哲学上。
在江湖中,人们必须遵守江湖规矩,尊重江湖道义。
江湖中的争斗,往往以武力为手段,不但要有高强的武功,更要有识人明理的胸怀。
在金庸的作品中,人物之间的战斗并不只是简单的力量对抗,更是智慧和勇气的角逐。
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在江湖中争斗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江湖文化中,人们学会了宽容和谦虚,学会了尊重和理解。
他们敢于正义、敢于牺牲,为了义气和道义,不惜一切代价。
而侠义精神,则是江湖中人的信仰和追求。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人物的正直和勇敢上,更体现在他们对于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的追求。
正是因为这种追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才有了一系列充满动人情感的故事。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就是一个真正的侠义之士。
他为正义而战,为弱者挺身而出,不顾个人的安危。
他用自己的善良和信念影响着周围的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在这样的故事中,读者真正感受到了侠义精神的力量和伟大。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江湖文化和侠义精神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它们不仅仅是故事的背景和主题,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江湖和侠义的概念已经渐渐淡漠,但我们仍然可以从金庸的小说中汲取力量和正能量。
江湖文化告诉我们,要有勇气追求自由和梦想;侠义精神告诉我们,要坚守正义和道德,助人为乐。
《侠客行》中的江湖义气与明清社会的武侠文化
《侠客行》中的江湖义气与明清社会的武侠文化介绍《侠客行》是中国明清时期小说家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江湖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杨过的故事,展现了江湖义气和明清社会的武侠文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侠客行》中的江湖义气与明清社会的武侠文化。
江湖义气定义与特点江湖义气是指武林中强调忠诚、友情、信任及帮助他人等价值观。
在《侠客行》中,各位英雄豪杰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群体关系,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并且共同对抗邪恶势力。
具体描写在小说中,主人公杨过结识了许多具有强烈义气的好友,如郭靖、令狐冲等。
他们情同手足,在关键时刻守望相助,共同面对敌人。
他们之间不仅有深厚的情谊,还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江湖规矩江湖中还有一套传统的规矩,如见义勇为、不欺负弱小、讲究节操等。
这些规矩在《侠客行》中得到了体现,形成了江湖的道德准则。
明清社会的武侠文化社会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武侠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乱世英雄纷纷涌现。
武术、刀剑技巧成了生存与自卫重要手段。
武侠精神武侠文化中弥漫着侠客精神,即以义举和正义之事为己任。
在《侠客行》中,主人公杨过就是一个具有典型武侠精神的角色,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维护正义并保护弱者。
武术与江湖在明清社会,人们对功夫非常崇拜,并将其视为江湖生活中必备技能。
《侠客行》中的角色们都擅长各种高超的武术技巧,并通过刀剑格斗来解决问题。
家国情怀武侠文化中还常常融入了家国情怀。
《侠客行》中的许多角色都有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忧虑,他们以个人身份投身到救国救民的事业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武侠人物的爱国情操。
结论《侠客行》作为中国明清时期一部代表性的武侠小说,充分展现了江湖义气和明清社会的武侠文化。
通过描写主人公杨过及其他角色之间的群体关系、江湖规矩、社会背景以及武侠精神等方面,这部小说向读者传递出正义、友爱、忠诚等价值观,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注重武术等特点。
论金庸小说的侠义形象
论⾦庸⼩说的侠义形象2019-07-19摘要:⾦庸先⽣是中国新派武侠⼩说的杰出代表⼈物,其⼩说描写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关于“侠义”精神的阐释。
“侠”的精神在故事的离奇与巧合中完成性格的升华,在不可思议的机缘中描绘出⼈世⼈情的多彩⾯貌。
“侠义形象”成为⾦庸⼩说反映的精神核⼼,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化精神。
关键词:⾦庸⼩说 “侠义”精神形象塑造武侠⼩说源于古代公案⼩说,在中国传统⽂化的精神浸润和影响下产⽣,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汲取着先秦诸⼦各家思想的精神内涵。
“侠,虽然正式出现于战国晚期,但它早就以⽂化基因的⽅式潜藏于先秦诸⼦之中,以儒、道、墨为载体,参与到中国本⼟⽂化主体格局的建构之中。
”①在⾦庸先⽣的⼩说中,“侠”与“义”是不容分割的,“侠义精神”是⼀种民族⼼理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种民族的集体⽆意识,并且与儒、道、佛诸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于中国民众的集体思想中,成为⼀种民族⽂化的核⼼内容。
⾦庸先⽣的新派武侠⼩说融通俗性与思想性于⼀炉,从民族精神的传统出发,在⼑光剑影爱恨情仇中寻找⼈性的⽅向,探索⼀种哲理性的⼈⽣道路。
⼀、“侠”的⼈格分析(⼀)侠与儒家⾦庸笔下的侠其实都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侠,因为他笔下的形象中有更多的传统思想的参与,使侠脱离了武⼠的形象特点,成为⼀种⼈格化的精神。
在⾦庸⼩说中,说到儒家之侠,⼈们⾸先想到的必定会是郭靖,其次还有萧峰、陈家洛、袁承志等⼈。
郭靖形象是⾦庸⼩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为典型的⼀个形象,他寄托了作者对于传统社会理想侠⼠⼈格的⾼度概括,是正义与道德的化⾝,是侠中的“侠之⼤者”。
他的形象始终贯穿于《射雕》三部曲中,最后在《倚天屠龙记》中慷慨赴死,完成其精神的最后升华。
他何以成为⼀个儒家的侠之⼤者,原因有三:第⼀,这与家环境有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最根深蒂固的思想,它已经深深地印在国⼈脑海中⽽成为了⼀种民族的集体⽆意识,融⼊了民族的⾎液,永远不可能被抛弃或忘却。
金庸武侠小说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侠文化尽管是枚女子,但也会着迷于武侠小说里描写的绚烂的武打动作细节,对男主人公一登场就吸引众多爱慕女子追随的画面进行一番深深的遐想,集头顶到脚底的侠义想一扫灭江湖上的丑恶,渴求男女主人公能幸福在一起,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带起勇气闯荡于江湖。
上的丑恶,渴求男女主人公能幸福在一起,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带起勇气闯荡于江湖。
尽管是枚女子,依旧热爱武侠小说,热衷侠文化。
而何为侠?大家应该就能略知一二,名满天下的金庸对此的解释是“侠之大者”,即侠士要有为国之仁心,能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而后起之秀则有不同意见:“侠即逍遥”。
即侠士能够突破人性的极限,即侠士能够突破人性的极限,逍遥地行走于这逍遥地行走于这个世界上。
现代官方化说法则认为侠是一种行为,现代官方化说法则认为侠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理想,一种饱含着梦幻与荣光的意志,无论于理是合是悖,无论于法是反是违,侠永远固执著心中不变的追求。
而这追求,是在呼天不灵时的替天行道,是在叫地不应时的代地执法,有所不为,是在呼天不灵时的替天行道,是在叫地不应时的代地执法,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有所必为,有所必为,在执法不在执法不公正时,在合情不合理时,侠者蓦然回首、横空出世,代行着公平执法、救难救急的使命。
然而每一个行为当它壮大到足够丰富,开始由内而外衍生出内涵时,侠则成为了一种文化——侠文化。
而何为侠文化? 侠文化”在漫漫的中华历史上有着特殊而又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漫漫的中华历史上有着特殊而又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特殊性在于侠是一种可以说是相当难以定义的东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进行的一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行动皆可以称之为“侠”。
而说侠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并非妄言,侠文化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华文明起起伏伏而有久经风雨,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的一部分。
正是东方文明留下的令人咀嚼回味不已的侠文化才吸引大批人们相继成为武侠迷。
武侠小说诞生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
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论文正文
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论文正文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引言金庸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当代作家,其武侠作品对当代文学产生了及其巨大的影响,作品的学术性和思想性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金庸把通俗的武侠小说带到了学界研究的大雅之堂,让更多阶层的人们认识了金庸世界中的大侠,让侠义精神深入每个读者的内心并让人们感到现代社会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这种精神。
1991 年,大陆研究金学的专著开始出现。
陈墨可以说是金学研究的专家,他的《金庸小说赏析》是大陆金学研究专著的第一种。
《金庸小说赏析》对金氏15 种小说逐部评介、赏析,对于金学研究,是一项深厚扎实的基础工程,亦可视为一部导论。
陈墨认为《红楼梦》与金庸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奇迹,金学研究将会蔚然成风。
之后他又接连推出《金庸小说之迷》《金庸“武学”的奥秘》、《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金庸小说人论》、《金庸小说艺术论》、《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等金学系列论著。
陈墨的金学研究系统规范,条分缕析,夹叙夹议,文字典雅,从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来探索金庸,遗憾的是行文不够简练,由于过多引用相同资料而带来阅读上的雷同感,并且又缺少注释。
另一位金学研究专家是曹正文,他的《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金庸小说人物谱》,在写法上和陈墨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和风格。
严家炎先生在北大中文系开设金庸武侠小说研究的选修课,标志着金庸从大众读者中走进了巍峨的学术讲坛。
1996年《, 中国社会科学》和《文学评论》两家权威学术刊物先后发表有关金庸研究的长篇学术论文,《通俗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推出了金庸研究专刊。
在经历了世纪之交十几年之久的轰轰烈烈之后,金庸研究从2003年“华山论剑”和“嘉兴会议”之后进入了一波将平而下一波未至的转换期,但是金庸的地位已经确立。
那么在下一阶段,感性将归于理性,以深刻性取胜,从更加广阔的范围来认识金庸,从更深的层次来研究金庸,金庸的研究会成为一个深刻的、完整的文化结构。
纵观几十年来学界从艺术价值、学术高度和其对文学史的影响等方面对金庸作品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是对于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的研究还比较少。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引言“金庸热”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奇异的文学现象,它不仅拥有数目极为众多的读者,而且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读者文化跨度大。
究其原因,正是从博大精深、纷繁复杂的古代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中国的广大民众的心灵结构之中的一种文化精神——“侠义观”,它促成了“金庸热”的产生和持续。
“作为一个人,他是一个杰出优秀的人;作为一个学者,他是一个一流的学者;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2005年初,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著名文艺学家徐岱教授对其做出这番评论。
毋庸置疑,就作家而言,金庸确实创造了一个几乎是无法超越的文学现象。
从1955到1972年间共创作了12部长篇、2个中篇,为全世界的华人开创了一个奇妙的武侠天国。
可以说,有华人处即有金庸武侠小说。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信然诺,不变节,不趋势,坚守人格,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追求自由人格、自由生命构成了侠义观的基本内涵,这也正是这些侠客为读者所喜爱的原因。
一、中国武侠文化与“侠义精神”武侠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支撑部分。
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到今天,我们的民族对这一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执着的偏爱。
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师,他开创了继晚清第一次武侠小说高峰以后,又一个武侠小说的高峰时代,金庸的武侠小说比较全面的展示了中国的武侠文化,把武侠小说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武侠小说概述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流裔之一,它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中华文化血肉相连。
它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样式,自唐传奇始一直绵延至今,特别是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使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获得了新生。
“武侠小说”这个概念是1915年林琴南才首次提出的,而在明清之际多称为“侠义小说”、“侠情小说”、“侠勇小说”、“任侠小说”,可见这种文类的小说其重点是一个“侠”字。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导言:金庸先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精彩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于世。
其中,他描绘的侠义精神成为了金庸作品的核心价值观,也深深影响了读者。
本次课程将以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为主题,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侠义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一、侠义精神的定义和特点1. 侠义的含义侠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强调个人的正直、勇敢和无私奉献。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义常常体现在主人公们不畏强权,救助弱者,维护正义的行为中。
2. 侠义精神的特点a. 正义感: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来源于主人公的正义感,他们不容忍邪恶的存在,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
b. 无私奉献:侠客们常常不计较个人得失,毫不犹豫地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奉献自己。
c. 忠诚义气:侠客们对朋友、师傅和家人都有着极高的忠诚度,他们坚守承诺,不离不弃。
二、《射雕英雄传》中的侠义精神《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中的侠客们以其侠义精神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1. 郭靖的侠义之路郭靖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他从小受到父亲郭啸天的熏陶,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的少年。
他在面对邪恶势力时,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之抗争,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弱者。
他的侠义精神体现在他对正义的坚守和对朋友的忠诚。
2. 黄蓉的智勇与侠义黄蓉是《射雕英雄传》中的女主角,她聪明机智,善于运用智谋解决问题。
她在小说中展现出的侠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她对郭靖的无私奉献和对正义的追求上。
她与郭靖一同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危险,但她始终坚定地站在郭靖的身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他克服困难。
三、《笑傲江湖》中的侠义精神《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另一部经典之作,小说中的侠客们以其独特的侠义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令狐冲的豪情与侠义令狐冲是《笑傲江湖》中的主人公,他在江湖中以其豪情和侠义精神而闻名。
金庸武侠小说侠义精神解读
金庸武侠小说侠义精神解读摘要:金庸的武侠人物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
侠义精神是金庸武侠小说表达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武侠小说;金庸;侠义精神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审美模式,一种特有的人格典范。
武侠亦是民族文化中的智慧与愿望的化身,而侠义是武侠小说独特主题,也是武侠小说刻画的主体。
在《史记 ? 游侠列传》中司马迁用这样的话来概括游侠精神:“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亡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此乃武侠精神之本质。
在金庸的小说中,围绕侠义写了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人物故事和场面。
金庸先生认为:侠与英雄是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
这些笔墨体现了作者传统的文化观、道德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精神,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侠义精神由此而成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核心思想。
一、传统侠义观在金庸作品中的体现“义”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
在金庸看来“义”的内涵在于英雄人物的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扶困济贫,不畏强暴,这些特点无不表现了传统侠义之士应具备的个性特征,这些内涵被充分融入了金庸的作品中。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殷素素因为觉得有负于三师兄俞岱岩,夫妇双双自尽,壮烈之极;宋青书害死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得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低,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1]。
这句话说得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胡斐在佛山镇上为钟阿四一家打抱不平,敢于和闵天南较量,一心要株杀这“南天一霸”。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救仪琳,也全无个人打算,他不管采花大盗田伯光武功多么高强,凭着一腔热血就舍命与田伯光死缠,使仪琳免遭毒手。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教育]
浅析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引言“金庸热”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奇异的文学现象,它不仅拥有数目极为众多的读者,而且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读者文化跨度大。
究其原因,正是从博大精深、纷繁复杂的古代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中国的广大民众的心灵结构之中的一种文化精神——“侠义观”,它促成了“金庸热”的产生和持续。
“作为一个人,他是一个杰出优秀的人;作为一个学者,他是一个一流的学者;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2005年初,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著名文艺学家徐岱教授对其做出这番评论。
毋庸置疑,就作家而言,金庸确实创造了一个几乎是无法超越的文学现象。
从1955到1972年间共创作了12部长篇、2个中篇,为全世界的华人开创了一个奇妙的武侠天国。
可以说,有华人处即有金庸武侠小说。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信然诺,不变节,不趋势,坚守人格,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追求自由人格、自由生命构成了侠义观的基本内涵,这也正是这些侠客为读者所喜爱的原因。
一、中国武侠文化与“侠义精神”武侠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支撑部分。
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到今天,我们的民族对这一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执着的偏爱。
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师,他开创了继晚清第一次武侠小说高峰以后,又一个武侠小说的高峰时代,金庸的武侠小说比较全面的展示了中国的武侠文化,把武侠小说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武侠小说概述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流裔之一,它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中华文化血肉相连。
它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样式,自唐传奇始一直绵延至今,特别是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使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获得了新生。
“武侠小说”这个概念是1915年林琴南才首次提出的,而在明清之际多称为“侠义小说”、“侠情小说”、“侠勇小说”、“任侠小说”,可见这种文类的小说其重点是一个“侠”字。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概述江湖文化是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中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它包含着独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组织形式。
而在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中,江湖文化更是被深入描绘和展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文化。
武林义气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义气是江湖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无论是《笑傲江湖》还是《天龙八部》,主人公们都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义,为正义而战。
他们以义字为重,信守诺言,忠于朋友和自己所认可的帮派或门派。
他们之间建立起了牢固且忠诚的兄弟情谊,在危难时刻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敌人。
门派势力与恩怨纷争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各个门派势力可以说是江湖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武功和理念,他们为了争夺权力地位或者争夺宝物资源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神雕侠侣》中的五岳剑派、《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这些门派之间的恩怨纷争构成了小说情节的重要线索之一。
草木皆兵的江湖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江湖生活是一个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的世界。
除了正邪势力之间的对决,江湖上还存在着大量的隐匿杀手和刺客、赌棍、私盗等各种社会渣滓。
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在江湖生活中都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并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义士与江湖豪杰金庸先生笔下塑造出了众多令人仰慕的义士与江湖豪杰形象。
无论是郭靖黄蓉、小龙女杨过、还是令狐冲任盈盈等等,这些英雄人物在根本道德准则的指引下,保护弱小、维护正义,成为江湖中的传奇。
他们追求自由、独立和正义,并且经历了琳琅满目的冒险和挑战。
结语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不仅给读者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武打场面,更展现了一个别样而且独特的江湖文化。
这种江湖文化包括了武林义气、门派势力与恩怨纷争、草木皆兵的江湖以及众多令人钦佩的义士与江湖豪杰。
通过金庸武侠小说中对江湖文化的深入描绘,读者能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并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困境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文化
侠文化就是以侠客义士为主角,以歌颂侠义精神为主旨的文学作品。
纵览当世的书林侠本,唯独金庸先生笔下“侠”才算是我的最爱。
究其根源,我才发觉,原来金庸先生的“侠”及与之相连的作品背景,不仅包含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更蕴涵着深厚的民族精神。
作者借“侠”写义,寓文化于技巧,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
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得互为启发,相得益彰。
看遍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当真是让我收益匪浅。
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
在认识侠文化之前,我们可以追溯到侠的最早起源。
侠之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篇。
先秦法家人物代表韩非子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
他给侠下的定义是:“其带剑者,聚徒首,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
韩非子这段话,概括了中国之侠的一些特征:目无法纪,聚终藏奸,好武扬名,擅长暗杀,尽管统治者与世俗舆论视“侠”为仇乱,但韩非子也不得不承认侠在民间的认可与赞同。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十分活跃,在对侠的认识上也各有不同。
虽儒、道、墨思想学说都与侠有关,但就金庸现实的笔下之侠来分析,有儒家之侠,道家之侠,以及佛家之侠。
下面我就这三种侠来谈谈我的看法。
金庸笔下的儒家之侠,是以“为国为民,牺牲自我”为代表的,主要以《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碧血剑》中的袁承志,以及《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为代表。
儒家学说是一典型的“社会本位”论,即是处处一家、国、天下为念。
儒家学说的根本则在于想要造就明君,即使没有明君也要寄希望于忠臣良将,乃至没有忠臣良将,乃至没有忠臣良将在只能寄希望于“替天行道,打抱不平”的侠士了。
也就是我们的传奇小说中的在民间锄强扶弱,惩恶扬善,救黎明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大英雄了。
新武侠小说将作品的主人公写成民主英雄,参与国家大事,挽救民族危亡,称得上是儒学传统的新潮典范了。
儒家之侠的本质特征是“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
其一,必须参与民族、国家的大事,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大英雄。
其二,“为国为民,牺牲自我”。
因而民族民族大于个人,国家重于自我,在儒家而言,是天经地义的了!其三,
是“儒而能侠”,即能文能武,文武双全,儒雅风流,方成为“理想人格”。
亦即新武侠人物的标准模式。
《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完全符合上述标准。
第一,关心国家大事,并成了职业的革命领袖;第二,为了国家大事而牺牲个人利益(将爱侣香香公主奉行给乾隆);第三,他文武双全,而且还曾考取过举人。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及《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在大框架上差不多,只是后者的文化程略为偏低,两位也不是职业的革命家。
都是因为自身的身世加上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的偶然性,使得俩人在“时势造英雄”的推动下,成就了侠,但他们的人格个性化比陈家洛更鲜明突出了。
道家之侠以“至情至性,实现自我”为特征,主要以扬过为代表。
实际上,杨过形象的塑造;标志着儒家之侠到道家之侠的质变。
与儒家之侠相比,道家之侠是讲究“智﹑自由﹑从心所欲,顺其自然。
”旨在至情至性,实现自我。
实际上,郭靖与杨过的个性差异,本质上也是与儒家之侠与道家之侠的人格模式的差异。
读过《神雕侠侣》的朋友都知道,那杨过与郭靖相比,杨过有些“旁门左道”,杨过的形象个性特征却更加突出,更充分的人性化,不似郭靖郭靖那般将礼、法、道德、国家、天下事摆在首位,而杨过杨过则把个人情感,人格人性摆在首位,看起来是一种叛逆,实际上是作者塑造人物个性上的一种巨大进步。
相信与我同龄的朋友,更多的应该喜欢杨过的这种有点“叛逆”世俗的个性吧!
佛家之侠以,主要讲到的是“佛”只出世与“侠”之入世的矛盾。
佛家之侠,以“无欲无求,无名无我”为特征。
以萧峰,石破天为代表。
当然,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佛家学说的应该算得上《天龙八部》了。
《天龙八部》的书名取自佛经,象征人间百态的人性,佛家讲空,讲幻,讲寂灭,但也讲无常,因果,讲慈悲与超度,中国的思想家主张“人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天性是善良的,因而要好好教导,以免长大误入歧途,而西方国家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生来带有原罪的,因而总是在周末到教堂去忏悔,洗清自己的恶性,为人世和平而献身的大慈悲思想——萧峰也可谓是佛家之侠了,萧峰的献身超越了民族的利益,更超越了个人利益。
虽然他的人生历程艰难而苦痛,但他的献身却更为彻底,其意义更大。
这种大无畏的特殊牺牲精神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
《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却是另有不同。
作者所要塑造的可谓是一位标准的佛家之侠。
佛家讲究无名无相,他果真没有名字,而且不知道自己是谁;佛家讲究,他也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没有求人;佛家讲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他仍然凭自己的慈悲心肠代人受过,乃至赴死。
还有佛家的赤子衷肠,他都表现出无欲无念,无私无往。
事实上,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的形象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侠”的塑造过程实际上是是一个不断探素和创新的过程。
从大侠到小侠,从有侠到无侠。
使得他的作品推陈出新,独具一格,金庸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与众不同的巨大艺术成就,也是正因为他在探素一种“侠文学””人文学”结合的新途径,不断突破侠义主人翁的理想模式。
不断地变革创新,又不断地深化,从而走上了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直至攀上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