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师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14年XXX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导学案

2014年XXX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导学案

2014年XXX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导学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研究目标】1.通过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形象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研究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研究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元素,了解棱柱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某些特性。

难点:用语言描述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及对几何体的分类。

研究过程】模块一预反馈一、研究准备1.在小学研究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2.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3.阅读教材:p2—p6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完成随堂练和题。

二、教材精读4.写出以下几何体的名称:(1)长方体;(2)正方体;(3)圆锥;(4)圆柱;(5)棱柱;(6)球。

5.棱柱的有关概念及其重要特点:1)棱柱的有关概念: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棱棱。

2)棱柱的三个特征:一是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二是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都是相同的多边形;三是侧面都是相同的形状。

3)棱柱的分类: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角柱、四边形柱、五边形柱、六边形柱等等;它们的底面分别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

4)棱柱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底面多边形的边数n,可确定该棱柱有n个顶点、n条棱、其中有n-2条侧棱,有2个面,n个侧面。

实践练:请你按适当的标准对下列几何体进行分类。

引导:1)按柱体、锥体、球体分(最常见的分法)。

2)按组成几何体的面的平曲分。

3)按有没有顶点分。

归纳:圆柱和棱柱的异同:相同点:圆柱和棱柱都有个底面,且底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一章小结与复习(教师版)导学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一章小结与复习(教师版)导学案苏教版必修

必修5 第一章小结与复习 1 第 7 课时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够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能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相关的三角公式解决这些问题.二、课前预习(一) 三角形中的定理1.正弦定理: ,其中R 为 . 正弦定理的作用: ⑴ ⑵ 正弦定理的变形: ①2sin a R A =, , ;②sin 2a A R =, , ; ③::a b c = . 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余弦定理的作用:⑴⑵⑶ .⑷ .余弦定理的变形:①cos A = 等;②222a b c +-= 等.3.三角形面积公式: 1sin 2S ab C ∆== = 4. 在已知两边a,b 及角A 解三角形时,需要讨论.(1)若A≥90°,则有①a>b 时有 解;②a ≤b 时 解.(2)若A<90°时,则有①若a <bsinA ,则 解; ②若a =bsinA ,则 解;③若bsinA <a <b ,则有 解;④若a ≥b ,则有 解.预习题:1.(2009年广东卷文)已知ABC ∆中,C B A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62a c ==+且75A ∠=,则b =_______000000026sin sin 75sin(3045)sin 30cos 45sin 45cos304A +==+=+= 62a c ==+可知,075C ∠=,所以030B ∠=,1sin 2B =由正弦定理得261sin 2sin 226a b B A +=⋅=⨯=+2.(2008浙江)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C a A c b cos cos 3=-,则=A cos _________. 33.(2007湖南)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1a =,b =7,3c =,则B = .答案 65π 4.(2009长郡中学第六次月考)△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p a c b =+,(,)q b a c a =--,若//p q ,则角C 的大小为_____3π三、数学运用例1.(2009全国卷Ⅰ理)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222a c b -=,且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 求b【随堂记录】:分析:此题事实上比较简单,但考生反应不知从何入手.对已知条件(1)222a c b -=左侧是二次的右侧是一次的,学生总感觉用余弦定理不好处理,而对已知条件(2) 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过多的关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甚至有的学生还想用现在已经不再考的积化和差,导致找不到突破口而失分. 解法一:在ABC ∆中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则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有:2222223,22a b c b c a a c ab bc+-+-=化简并整理得:2222()a c b -=.又由已知222a c b -=24b b ∴=.解得40(b b ==或舍). 例2.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R k k BC BA AC AB ∈=⋅=⋅(Ⅰ)判断△ABC 的形状; (Ⅱ)若k c 求,2=的值. 解:(I )B ca BC BA A cb AC AB cos ,cos =⋅=⋅Bac A bc BC BA AC AB cos cos =∴⋅=⋅又B A A B cos sin cos sin =∴ 即0cos sin cos sin =-A B B A 0)sin(=-∴B ABA B A =∴<-<-ππ ABC ∆∴为等腰三角形.(II ) 由(I )知b a =22cos 2222c bc a c b bc A bc AC AB =-+⋅==⋅∴2=c 1=∴k 例3.(2009湖南卷文)在锐角ABC ∆中,1,2,BC B A ==则cos AC A的值等 于 ,AC 的取值范围为 .【随堂记录】:解析 设,2.A B θθ∠=⇒=由正弦定理得,1 2.sin 2sin 2cos cos AC BC AC AC θθθθ=∴=⇒= 由锐角ABC ∆得0290045θθ<<⇒<<,又01803903060θθ<-<⇒<<,故233045cos θθ<<⇒<<, 2cos 2,3).AC θ∴=∈四、巩固训练1.(2009北京理)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3a b c B π=,4cos ,35A b ==(Ⅰ)求sin C 的值;(Ⅱ)求ABC ∆的面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变换及求值、诱导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基本运算能力.解(Ⅰ)∵A 、B 、C 为△ABC 的内角,且4,cos 35B A π==, ∴23,sin 35C A A π=-=,∴213sin sin cos sin 32210C A A A π+⎛⎫=-=+= ⎪⎝⎭.(Ⅱ)由(Ⅰ)知33sin ,sin 510A C +==,又∵,3B b π==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6sin 5b A a B ==.∴△ABC 的面积116336sin 2251050S ab C ++==⨯=. 五、反思总结熟悉了正、余弦定理在进行边角关系转换时的桥梁作用,并利用正、余弦定理对三角恒等式进行证明以及对三角形形状进行判断。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导学案:1.3有理数的加减法(20210713001618)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导学案:1.3有理数的加减法(20210713001618)

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法》导教案(1) N0:8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论________教师评价 _______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经历研究有理数加法法例的过程,加深对有理数加法法例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自学教材 16—18 页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例:(1) 同号两数相加,例 1、计算( -4 )+(-5 )第一步:确立种类(-4 )+(-5 )(同号两数相加)第二步:确立和的符号(-4 )+(-5 )=- ()(取同样的符号)第三步:确立绝对值(-4 )+(-5 )= -9(把绝对值相加)练习: 3+2 =(-3 )+(-2 )=(-1)+(-6)=(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例 2、计算( -2 )+6第一步:确立种类(-2 )+6(异号两数相加)第二步:确立符号∵6 2,∴( -2 )+6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第三步:确立绝对值∵ 6-2=4,∴( -2 )+6=+4(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练习 :(-3)+4=+()=3+(-4 )=-()= 5+(-7)==( -12 )+19==同学们知道有理数的加法的步骤吗?①确立种类;②确立和的(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4) 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③最后进行绝对值的。

比方: 5+(-5)= 。

比方: 3+0=-3+3=0+。

(-5 )=2、自学检测(1)+ 8 与- 12 的和取___号,+ 4 与- 3 的和取___号。

(2)按①的格式计算以下各题① 14+(-21 )②(-18)+(-9)③(-0.8)+1.7④ -8+ 8解:①原式 = - (21-14 )=-7三、合作研究1.填空( 1)、某天气温由 -3 ℃上涨 4℃后气温是( 2)、已知两数 5 与-9 ,这两个数的和是;比-3 大 5.,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和是,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2、设a=-2 ,b= 1 ,计算33( 1) a+(-b)( 2) (-a)+b(3)a+2b3、红星队在 4 场足球赛中的战绩是:第一场 3:1 胜,第二场 2:3 负,第三场 0:0 平,第四场 2:5 负。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习目标】1、1.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促进人类发展。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二、预习展示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

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D2.解析:由于碳酸氢铵受热后会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并置于阴凉处;答案: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密封并置于阴凉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和,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导学案第1学时内容: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三、练习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2,0.6,+13,0,—3.1415,200,—754200,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A 组为必做题)A 组 1.任意写出5个正数: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5个负数: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43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向东为正,那么 -50m 表示的意义是………………………( ) A .向东行进50m C .向北行进50m B .向南行进50m D .向西行进50m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C .0是最大的负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6.给出下列各数:-3,0,+5,213-,+3.1,21-,2004,+2008. 其中是负数的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B 组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组1.写出比O 小4的数,比4小2的数,比-4小2的数.2.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第2学时内容:正数和负数(2)学习目标: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问题1:“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二.探究理解解决问题问题2:(教科书第4页例题)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2009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0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美国-6.4%, 德国1.3%,法国-2.4%, 英国-3.5%,意大利0.2%, 中国7.5%.三、巩固练习从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在学生的讨论中简单介绍分类的数学思想先不要给出有理数的概念.在例题中,让学生通过阅读题中的含义,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决定哪个用正数表示,哪个用负数表示.通过问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四、阅读思考(教科书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问题:1.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2.你知道还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五、小结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六、应用与拓展必做题:教科书5页习题4、5、:6、7、8题选做题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是.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3、吐鲁番的海拔是-155m,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m ,它们之间相差多少米?4、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从起点先走+40米,再走-60米到达终点,问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多少米?应怎样表示?一共走过的路程是多少米?5、10筐橘子,以每筐15㎏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

第一章 第一节导学案

第一章 第一节导学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 导学案 编号:1 使用时间:2010年8月28日 编写人:王建兵 审核人: 负责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第 页共 页 第 页共 页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概念。

2.知道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特点,能对实例进行分析。

3.体验教学过程,培养科学的学习观。

二、使用说明.1.用15分钟阅读课本第一册P12—P14,用5分钟填写练习册进行知识梳理,用15分钟完成问题导学三、预习指导1.重难点: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问题导学:依据启发性问题的引导,理解物理规律。

四、探究教学知识点一:物质和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___________的点叫质点。

特点: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及形状,而突出“_____________”这一要素,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质点并不意味着物体就是一个很小的点,它可以很大。

条件: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将运动物体视为一个质点。

2).研究转动的物体时,不能将它视为质点。

研究平动的物体时,只要不考虑它的局部就可以将它视为质点。

随堂练习1:下列情况中,你认为观察者将运动的人或物体视为质点的是( )A.岸边的人看到顺水而下的小船B.游人看到过山车的运动C.裁判为跳水运动员的打分D.赛车运动中,裁判为赛车计时E.修理人员研究车轮的转动知识点二: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将用来作为标准的,被认为是不动的物体称为___________。

运动是相对的,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一般是_____________。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参考系的选取要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在研究同一个问题中的多个物体的运动时,选取的参考系要相同。

随堂练习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一定是不动的物体 B 。

七年级上册导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导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导学教案第一章:相识导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学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

2. 学习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七年级上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

2. 讲解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介绍,进行小组合作。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学习方法导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内容】1. 学习七年级上册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2. 学习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七年级上册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2. 讲解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语文导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1. 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

2. 学习导学案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3. 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导学案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四章:数学导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1. 学习七年级上册数学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

2. 学习导学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3. 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七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导学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第五章:英语导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年级上册英语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高中教案:导学案

高中教案:导学案

高中教案:导学案第一章:导学案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导学案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3. 能够编写简单的导学案。

二、教学内容1. 导学案的定义和作用导学案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 导学案的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导学案的设计要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

(2) 难易适度:导学案的设计要难易适度,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性,但又有成就感。

(3) 引导探究:导学案的设计要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反馈评价: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反馈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

3. 导学案的设计步骤(1) 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

(2) 设计学习活动: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

(3) 编写学习指导:编写详细的学习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4) 设计反馈评价:设计反馈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导学案的作用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导学案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和步骤。

3. 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编写一个简单的导学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导学案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3.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导学案。

四、教学资源1. 导学案的示例。

2. 编写导学案的相关素材。

五、教学建议1. 在讲解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步骤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导学案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2. 在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编写一个简单的导学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在评价环节,可以让其他学生对展示的导学案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导学案。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导学案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导学案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师寄语】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成功。

【学习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来源:学科网]3、理解平面、曲面、平面图形的概念。

【学习重点】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学习难点】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预习疑难摘要:2、棱柱与圆柱、圆锥的区别与联系:顶点棱侧面底面高的条数棱柱圆柱圆锥二、探究活动(一)自主学习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第5页,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⑦[来源:学+科+网]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_____。

4、观察下列实物图片,它们的形状分别类似于哪种几何体?①②③④⑤(二)合作交流1、将下列图中的几何体进行分类,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②③④⑤2、如图所示的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①②③④3、在下图中的三幅图案中,你分别看到了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组合而成的?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5页练习1、2、3。

2、教材第7页练习1、2、3。

四、小结反思[来源:]这节课我学会了:;我的困惑:。

(1)(2)当堂测试1、写出如图所示图形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

①②③④⑤2、下列几何体中不是多面体的是( )A、立方体B、长方体C、三棱锥D、圆柱3、下列几何体没有曲面的是()A、圆柱B、圆锥C、球D、棱柱4、下列图案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的?5、请你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和两条线段组合几幅新奇、有趣的图形,并给出文字说明。

六、自我评价A B C D掌握知识的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自己一句鼓励的话1.2 点、线、面、体【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没错的!【学习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点、线、面、体,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含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含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定义指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圆弧状况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长度就半球而言每条纬线长度都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纬线长相等第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首先我们来看纬线和经线的定义,(填写表格)接下来同学们再观察,看一看:(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

《昆明的雨》教案及导学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昆明的雨》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教学内容课文《昆明的雨》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1.3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自读和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修辞分析:通过例句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习和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情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昆明的雨》,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注意重要信息和细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2.2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第三章:修辞分析3.1 修辞手法介绍教师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学生通过例句分析,学习和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2 修辞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第四章:情感讨论4.1 情感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和表达课文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思考情感的表达方式。

4.2 个人反思教师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2 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教师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的进步。

第六章:课堂活动与实践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就课文《昆明的雨》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如:“你认为课文中的昆明雨有哪些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2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写一篇以“雨”为主题的短文,或者画一幅描绘雨中昆明的画。

教师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的写作和绘画技巧。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导学案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导学稿班级 姓名 等级一、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 预习指导:认真预习课本P2-3,完成下列预习检测.1. 请你找出P2彩图中你熟悉的几何体,并在图中标出.2. 根据P3议一议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与长方体形状类似的有: 与正方体形状类似的有: 与圆住形状类似的有: 与圆锥形状类似的有:与笔筒形状类似的有: 与地球形状类似的有:(2) 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圆柱与圆锥的不同点:3. 给下列各图形标注名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列各几何体的特征(上课展示)( ) ( ) ( ) ( ) ( ) ( ) ( )4.与圆柱的相同点: 棱柱与圆柱的不同点:5.试着完成P5 T1练习。

6 举例说明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的物体.(P4随堂练习)棱柱: 圆柱:圆锥: 球:7 .找出P5数学理解T2图中你熟悉的几何体写到下面(1) (2) (3) (4) (5)预习检测2:认真看课本P4想一想的有关内容后完成下面的学习检测。

1.指出P4 上面两个物体分别由什么几何体组成:1.2.2.指出P6 T3 中的物体可以近似的看成是由什么几何体组成:1. 2. 3. 4.3.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见过的由多个(包括两个)几何体组成的物体?1. 2.4. 棱柱注:本书我们只讨论:(简称: )三、预习、讨论成果展示与反馈(做任务组展示,其他组质疑或补充)认真看课本P2-6,2分钟后展示学习成果。

1. 请你找出P2彩图中你熟悉的几何体,并在图中标出,P5 T2。

第1组展示2.根据P3议一议的图形回答其问题。

第2组展示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以下图形的名称与特点。

认识有机化合物导学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导学案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导学案)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习目标:1、知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2、能够识别有机物的官能团 学习重点:能够说出有机物的官能团并能够根据官能团识别有机物的类别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1、下列表示的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中的一部分,其中不是官能团的是(1分) A .-OHB .C CC .C =CD .C -C2、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1分)A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 )B .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 )C .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 )D .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 3、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1分)A .烷烃B .烯烃C .芳香烃D .卤代烃【探究一】按碳的骨架分类1.按碳的骨架有机物是如何分类的?2.脂环化合物与芳香化合物有什么不同?3.按碳的骨架给烃进行分类。

(烃:只含有C 、H 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一展身手】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1. 乙烯(CH 2=CH 2)、乙醇(CH 3CH 2OH )、乙酸(CH3COOH )分别属于什么类别?官能团分别是什么?2. 区分和,二者分别属于哪一类。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一展身手】课本P 5学与问。

【课堂小结】 1.有机化合物 【课堂练习】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 2=CHCOOH ,它含有的官能团正确的是 ( )① —C —②—OH ③CC ④—COOHNO 2 CH 3 CH 2 —CH 3 OH CH 2OH||O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具有复合官能团的复杂有机物:官能团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性质可分别从各官能团讨论。

如:具有三个官能团:、和,所以这个化合物可看作类,类和类。

【课后作业】课本P61、2、3及练习册第一节练习【课后预习】有机物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碳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________个共价键。

第一章导学案

第一章导学案

1、声音是什么【基础整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发声的物体叫做;固体、、都能成为。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空气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4.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340m/s,海水中的声速:1500 m/s,钢铁中的声速:5200 m/s;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5.声音遇到高大障碍物会回来,这种现象叫现象。

一般而言,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的反应时间为s左右;人与障碍物至少相距m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课堂导练】5.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而发声的二胡是靠振动发声,军号是靠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6.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7.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8.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大地——水——鱼D.水——鱼9.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A音叉时,与B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10.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牙医用超声波洁牙C.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D.利用声呐测海深11.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八数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

八数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

学 习 提 纲
生:可以,比如每天我都比他早起 5 分钟 师:很好,还有其他例子吗? (同学们各抒己见) 第二环节:问题提出 活动内容: 你还记得小孩玩的翘翘板吗?你想过它的工作原理吗?其实, 翘翘板 就是靠不断改变两端的重量对比来工作的. 问
方案一
方案二
题:
通风口规格 正方形面积不大于1m2 圆的面积不小于1.5m2
l
2
达标 检测 按课本做随堂练习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拓展 延伸 课堂 小结
能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特别要注意“不大于”“不小于”等词语的 , 理解。通过不等关系的式子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
习题 1、1
≤25
16
科目 设计人 学习 目标
数学
课题
1.不等关系
授课时间 序号
①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②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寻找相等的量和不等的量 师:我们学过等式,知道利用等式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同时,我们 也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等关系, 利用不等关系同样可以解决实际 问题,本章我们就来了解不等式有关的内容。 师:既然不等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大家肯定能举出不少 例子。 师:那么,如何用式子来表示不等关系呢? 展示投影片 活动目的:在总结前面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出该问题,引起学生进 一步思考,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三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内容:在抗击“非典”时期,某中学准备在学校饭厅新添一个通风 口,四周用长为 xm(x<5m)的装潢条镶嵌(不计接缝) 年级 1 班数学研 ,8 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两种方案。如下图:
X满足的关系式

究:
x/m 8 12 a
正方形的面 积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导学案1.5.2科学计数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导学案1.5.2科学计数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导学案1.5.2科学计数法学习目标:1、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较大的数2、掌握科学计数法的概念重点:1、能用科学计数法描述生活中的数据2、能够把一个数写成a×10n,其中:1≤|a|<10的数一、学习过程:1、计算:① 102=_____________② 103=10×10×10=_______③ 104=10×10×10×10=_________④ 105 =10×10×10×10×⑤ 106=10×10×10×10×10×10=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10n中,1后面几个0?2、思考:(填上10的指数)①100=10____②1000=10_______③10000=10______④100000=10___⑤10000000000=10______3、阅读教材44—45页并完成以下填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科学计数法②比如567000000=5.67×100000000=5.67×108,仿照上例解决以下问题a、57000000000=5.7×_____________________b、7400000=7.4×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就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数点向右移动n个位,则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例题解析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00=104 1230000000000=1.23×________________ -42700000000000=-4.27×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以下的变形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属于科学计数法形式325000=32.5×104 463000=0.463×106三、当堂训练1、2003年5月19日,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收入全部捐赠给卫生部门,用以支持抗“非典”斗争.其邮票发行量为12 500 000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1.25×105枚B.1.25×106枚 C.1.25×107枚 D.1.05×108枚2、为了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水力资源. 国家计划在四川省境内的长江上游修建一系列大型水力发电站,这些水力发电站的年发电总量相当于10座三峡电站.因此,四川省境内的这些水力发电站的年发电总量可达到847 000 000 000千瓦是,把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8.47×1011千瓦时 B.847×109千瓦C.8.47×1010千瓦时 D.0.847×1012千瓦时3、今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目前全球海洋总面积约为36 105.9万平方公平,用科学记数法(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表示( )A.3.61×108平方公里 B.3.60×108平方公里C.361×108平方公里D.36 100万平方公里4、已知光的速度为300000000米/秒.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是500秒,试计算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5、实施西部人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21世纪的重大决策,西部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的国土面积大约为960万平方米千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我国西部地区的面积.四、课下训练1、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为15万亿吨以上,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1.5×1013 B. 1.5×1012C.1.5×1011 D.1.5×10102、从“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获悉. 中国的互联网上网,用户数已超过7800万,居世界第二位,780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7.8×106 B. 7.8×107C.7.8× 108 D.0.78×1083、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史上有一新的里程睥.已知赤道的周长为4×104千米,飞船绕地球行驶14圈所上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4、地球每小时绕太阳转动约1.0×105千米.声音在空气中每小时约传播1.2×103千米. 试问,地球转动的速度与声音传播的速度哪个大?反思:比较两个科学记数法的大小,若n相同, 则a的值越大的数值越大, 另外当n 越大时, 数值越大.★5、一天有8.64×104秒,一年如果按365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五、拓展创新应用1、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做次108计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它工作8分种可以计算( )A.8×108次 B.480×108次C.4.8×1010次D.4.8×1011次2、一只苍蝇腹内细菌多达2 800万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3、如果一对鲑鱼—年能产200粒卵,这些卵全部成活并且雌雄各半,它们都进入生殖期,鲑鱼寿命只有一年,即产孵后成鱼全部死亡,那么13年后,这对鲑鱼能变成多少对?。

《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昆明的雨》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昆明的雨》的背景和作者汪曾祺。

激发学生对昆明及云南雨季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单介绍昆明及云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介绍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昆明及云南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昆明的美丽。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探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文本,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深入解读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文本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本中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如对雨的描写象征着生命的滋润等。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将文本中的情感和主题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段关于雨的描写或分享一次与雨相关的经历。

鼓励学生运用文本中的情感和主题,进行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一些关于雨的图片或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和文本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中的挑战和成长,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

科目物理课题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主备人刘俊明组内审核姜兴电学校审核杨小荣授课教师刘俊明授课班级八一授课时间2013.9学习目标1.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体验国际单位制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学习重难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3、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4、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准备刻度尺、秒表学习过程一、学生自学,教师导学1、自主完成练习册上导学提示部分2、阅读课文1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3、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4、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 m= dm= cm= mm= nm5、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时间?6、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分、秒。

二、学生合作,教师参与仔细阅读课本10-14页,回答问题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决定的,测量结果是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2、写出下列长度单位对应的符号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km=_____m=______cm=_______μm 357.8cm=___________m=_______nm0.35cm=_______m=_______km 82mm=_______μm=_______nm=______m6×105 nm= m= cm4、补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158____ ,物理课本长度25.81______ ,我们大拇指甲宽11.2______。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
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
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
其实行简单分类。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2、常见几何体的分类,
学习难点
1、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2、常见几何体的分类,
先学
一教材助读
阅读p2--3,回答下列问题:
1.能准确说出简单几何体的名称
2.什么叫做棱柱的棱、侧棱?
3.棱柱有哪些性质?
二先学自测
认一认:
画一画请学生用笔画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
棱锥、圆柱、圆锥、球。

后教
理解棱柱
(1)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棱柱。

以六棱柱为例理解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

(2)棱柱的分类。

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为三棱柱、四
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
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需要说
明的是:棱柱又分为直棱柱、斜棱柱。

本书讨论的
都是直棱柱。

直棱柱斜棱柱
(3)说一说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根据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实行分类。

当堂检测
常见的几何体:柱、锥、(台)、球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
-------------------------------------
-------------------------------------
-------------------------
课后作业
习题1.1:第1、2题
1.
2
(1)
(2)
3.说说三棱柱,四棱柱各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点、线、面,
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2、了解相关点、线、面及某些基本图形的一些
简单性质。

学习重点
1、理解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
系。

2、了解相关点、线、面及某些基本图形的一些
简单性质。

学习难点
1、理解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
系。

2、了解相关点、线、面及某些基本图形的一些
简单性质。

先学
1、阅读p5--6,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几何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这个图形中,构成它的最基本的元素有点、线、面,你能找出图中的点、线、面吗?
(2)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呢?你能举一个实例吗?结论: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先学自测:
(1)如果给出一个几何体,大家能找出他的点、线和面吗?从而有面和面相交能够得到_______. (2)正方体由 ______面围成的、有_______个顶点、有_______ 条棱。

(3)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 , _____动成体.
后教
各个花瓶的表面能够看做由哪个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而得到?用线连一连.
1、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2、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画出草图。

当堂检测
1 .图形由_____、_____、_____构成,面有______面和______面之分。

2.面与面相交得______,线与线相交得______。

3 .点动成______、线动成______、面动成______。

4 .长方体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_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______个面围成的。

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_面,也有______面.
5.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棱柱?是几棱柱?描述一下棱柱的特点
知识梳理
--------------------------------------------------------------------------------------------------------------------------------------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3页第6、7、8题 6. 7. 8.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
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学习重点
1、熟练掌握正方体的几种侧面展开图,准确找出对面;
2、根据展开图形判断能否折成正方体,发展空间观点。

学习难点
1、熟练掌握正方体的几种侧面展开图,准确找出对面;
2、根据展开图形判断能否折成正方体,发展空间观点。

先 学
1、阅读p8--9,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将纸盒完全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怎样的?请试着画一画.
2、自学自测
贴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面A 、B 、C 的相对面各是哪个面?
A
B C D E
F
后 教
探究一:
问题: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吗?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实行交流.
注意:在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

2.请同学们将剪好的平面图形画在下面:
知识梳理
--------------------------------------------------------------------------------------------------------------------------------------------------------------------------------------------------------------------------
当堂检测
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以下平面图形吗?
(1)(2)
(3)(4)
2.下列图形能够折成一个正方体.折好以后,与1 相邻的数是什么?相对的数是么?
3.如果将正方体的表面分别标上数字1,2,3,4,
5,6,使它的任意两个相对面的数字之和为7,将
它沿某些棱剪开,能展开成下列的平面图形吗?
课后作业
1.问题解决4题
2.配套练习第五页6题
3.(选做题):将正方体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平
面图形,你剪开了几条棱?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展开与折叠,了解三棱柱、四棱柱、五
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学习重点
1、通过展开与折叠,了解三棱柱、四棱柱、
五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2、根据展开图形判断立体模型发展空间观点。

学习难点
1、通过展开与折叠,了解三棱柱、四棱柱、五
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2、根据展开图形判断立体模型发展空间观点。

先学
1、阅读p10--11,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的图形展开图一样吗?
﹙2﹚三棱柱展开图是什么?结果唯一吗?
2、自学自测
将图中的棱柱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
形,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每个图形试
着画一种平面图形)
(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五棱柱)
后教
探究一
问题1:以下哪些图形经过折叠能够围成一个棱
柱?
问题2:你能将不能围成棱柱的图形修改后使其能
折叠成棱柱吗?
探究二
问题3: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
形?先想想,再画一画.
2
5 1
4
3
6
5
6
3
1
4
2
2
5 1
4
3
6
3
2
1
6
4
5
当堂检测
1.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平面图形?
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1) (2)
2.图中的两个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
(1)
(2)
课后作业
1.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直径是1米,高1.2米,这个油桶的表面积是多少?(结果保留∏)
2.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为3厘米,其体积是多少?(结果保留∏)
3.知识技能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