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老山界》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第3课老山界【学习目标】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课前预习】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一段。

【学习过程】活动一赏析重点段落一。

自主阅读第13—22自然段,思考:①“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奇观”指什么?②文段在写景时有两个观察点,它们分别是和。

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

③“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④作者在写景中穿插语言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⑤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次:第二次:⑥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活动二赏析重点段落二。

自主阅读第23自然段,思考:①用四个字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②联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会“忽然醒来”?又为什么“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③这段文字先写冻醒后的寒冷的感觉,次写所见,再写所闻。

请你完成:A.“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B.“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C.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D.在“像波涛在澎湃”后,仿照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④背诵这一段。

(同位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检测反馈】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八年级语文《老山界》 学案

八年级语文《老山界》   学案

导学案设计 年 月 日年级科目学习内容主备人 使用者 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朗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1、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把这六要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三、合作研讨分析构思理读课文 :1、以“难”为切点,朗读课文。

(1)边读边在边页批注红军遇到的具体困难。

(2)按照找到的困难,把文章自然地分成四个板块,并概括层意。

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八年级语文《老山界》学 习目 标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语段。

2、通过反复阅读,弄清各种叙述方法的特点,体会本文运用顺叙方法和插叙方法的好处。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领悟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难点怎样理解在非常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描写优美景物的心境和作用。

学习过程与指导一.预习与复习1、介绍作者: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

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2、给下列字词注音:纵队 惊惶 攀谈 苛捐杂税道歉 篱笆 骨碌 酣然入梦蜷缩 矗立 咀嚼 呜咽澎湃 悬崖 灌输 缀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惊惶: 索性:灌输: 督促:攀谈:苛捐杂税:生平: 酣然入梦: 捉摸:不管三七二十一:3.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四、形成检测阅读《老山界》,完成下面习题: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第三课老山界导学案

第三课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陆定一(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惊惶.(huǎng)苛.(kē)捐杂税缴.(jiǎo)点缀.(zhuì)酣.(hān)然入梦蜷.(quán)呜咽.(yè)咀嚼.(jué)盛.饭(chéng )落.得很远(là)2、解释下列词语: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

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3、老山界介绍:瑶山,又名越城岭,土名老山界,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境内(资源县,兴安县,龙胜县,灵川县交界之地)和湖南省边境上。

号称“华南第一峰”,最高海拔2142米,北面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米。

4、填空: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江苏无锡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三、学习指导:(一)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边问题: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答: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答:时间变化、地点转移3、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填写下列表格。

4、本文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呢?第一部分(1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段到32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苏教

老山界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能复述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3.通过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重点:
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分析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陆定一(1906—2019),江苏省无锡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先
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2.补全下面的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

03《老山界》导学案

03《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又名越城岭,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战胜的第一道困难,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

老山界现原始森林公园,该公园位于资源、兴安两县交界处,山势挺拔,地势陡峭,气候植被成垂直分布,每拔400-1200米为常绿阔虽林和针叶林,1200-1600米是落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1800米以上为针虽和阔叶混交林。

第四纪时未受到冰川的侵袭,可称得上是我国古老孓遗植物王国, 至今保持着原生植被类型, 如银杉、铁杉、冷杉等, 还有种属众多的珍稀野生动物,奇峰怪石和随处可见的溪水。

这里也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过的第一座高山, 陆定一就曾撰写《老山界》一文,后又赞老山界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惊惶”“苛捐杂税”等。

2、梳理文章的线索和层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4、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2)理解红军在翻越老山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展现出的精神。

2、难点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2、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 8 万多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

1935 年 1 月,红军占领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于1935 年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本文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huáng)苛捐杂税(kē)攀谈(pān)酣然入梦(hān)蜷(quán)呜咽(yè)点缀(zhuì)矗立(chù)咀嚼(jué)骨碌(gū lu)澎湃(péng pài)2、解释下列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攀谈:闲谈,交谈。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形容凄切的水声或哭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矗立:高耸地立着。

五、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梳理文章的线索和层次。

三老山界导学案

三老山界导学案

三《老山界》导学案陆定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的方法记叙事情。

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通过表达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来理顺内容,掌握红军战士的翻山经过。

知识链接: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

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15000米,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自主学习:1、掌握字音字形歇.脚攀.谈苛.捐杂税煮粥.缺乏.咀嚼.盛.饭茂盛.骨碌..酣.然入梦打颤.矗.立蜷.曲点缀.澎湃..细嚼.慢咽倒嚼.落.得很远yáo()族 dǒu()峭大sǎo()信()yǎng chāi()下来包()guǒ()lí明()chān扶茶gāng()2、积累词语苛捐杂税:酣然入梦:奇观:矗立:呜咽:澎湃:3、自由阅读,理清思路。

(注意文中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深入探讨:红军翻越老山界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从中你能发现什么?2、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曾发出豪迈的慨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章中选择恰1、体会下列句中变形字体的词的作用(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老山界》导学案3

《老山界》导学案3

课堂随笔课堂随笔【反馈练习】1.下列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艰难困苦歪风邪气()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冽扶危济困()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②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3.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____________ __②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4.“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第二段景物描写,填写下列内容。

观察点:______________ 观察角度:先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 8.选出下列对这两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分析正确的一项()A.使人们对登山奇观留下深刻的印象。

B.使人们对行军队伍拉得很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惊惶”“攀谈”“苛捐杂税”等。

2、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3、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梳理文章的记叙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作用,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2、难点(1)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红军精神的内涵。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 年 6 月 9 日—1996 年 5 月 9 日),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

2、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于 12 月间进入广西。

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进入贵州。

1 月中旬,红军占领了贵州的遵义城,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胜利到达陕北。

《老山界》所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军阀()缴租()蜷()呜咽()点缀()酣然入梦()咀嚼()盛饭()落得很远()2、解释下列词语。

苛捐杂税:酣然入梦:不可捉摸:3、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五、合作探究1、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2、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如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六、精读赏析1、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老山界-陆定一》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老山界》的作者陆定一及其作品背景;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发展;4.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结局;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导学内容1.作者介绍陆定一,现为闻名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文学》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小说和散文。

其代表作品有《老山界》、《山海情》等。

2.作品背景《老山界》是陆定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山村中的家族恩怨故事。

小说以山村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土画卷,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3.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1)李大娘:老山界的女主人公,善良贤淑,为了家庭幸福平昔默默奉献。

(2)李大爷:老山界的男主人公,性格豁达,善良宽厚,是村里的领头人。

(3)李老太:李大娘的母亲,性格刚强,为人正直,是村里的“铁娘子”。

(4)李大爷的哥哥:性格阴险狡诈,心术不正,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

4.主题和情节发展《老山界》主要讲述了李家三代人的命运,揭示了家族之间的恩怨纠缠。

主要情节包括家族的兴衰、爱恨情仇、亲情友情等。

主题突出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家族之间的情感纠缠。

5.基本情节和结局小说以李家三代人的故事展开,通过家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最终,在李大娘的坚持下,家族得以和解,实现了团聚和和谐。

6.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通过阅读《老山界》,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家族之间的情感纠缠。

同时,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发展,深入探讨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三、导学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老山界》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并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小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小说片段,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3.写作讨论:学生就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展开讨论,撰写读后感或评论,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教室讲解:教师结合导学内容,讲解小说的背景、故事情节和结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1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1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第3课老山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课前预习】1.了解红军长征中过老山界的背景。

2.查字典,解决生字。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各小组展示字词内容。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蜷缩()呜咽()点缀()澎湃()咀嚼()酣然入梦()苛捐杂税()②用一句话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③同位合作,完成下表,梳理记叙的六要素,弄清本文的结构。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第一天下午傍晚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④根据上表,思考: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叙事的?(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活动二再读课文,感受精神。

①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填表。

面临困难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②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③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结尾有什么样的用意?(自主朗读、勾画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活动三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读2-11自然段“山脚访瑶家”部分,其中瑶家大嫂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与“翻越老山界”的中心有何关系?(同位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检测反馈】1.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大显身手歪风邪气()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洌扶危济困()2.分析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1.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不准: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巩固提升]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骨碌..()惊惶.()点缀.() péng pài()蜷.缩()呜咽.() hān()然入梦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难点: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难点)3.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二、导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3. 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二)体会文章精彩描写1.重点读23段,对于半夜醒来的描写,试着从描写的顺序及运用的修辞方面来加以举例分析,写在下面。

2.找出文中其它地方体现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的语言的语句,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

(三)揣摩特定语境中词语含义、作用1.思考“探究练习”二、三题,体会词语作用含义。

2.体会下面几句加点词语含义。

像泉在呜咽。

抢了一碗就吃。

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

但是我们走过了……,才觉得老山界的,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四)赏析文章个性写法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五)读以致用运用你的“妙笔”将你所观察到的一处景物,试着从多种角度、用多种修辞方法,尽量细腻而准确地写出来,看看能否“生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年级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6、老山界【学习目标】1、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意思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意思的作用。

(难)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学习过程】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惊惶()呜咽()咀嚼()矗立()蜷()酣()然入梦点缀()落()下2、解释下列词语:攀谈:奇观:绝壁:酣然入梦:呜咽:3、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一、质疑探究: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山脚天黑后至黎明前——山脚—山腰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山顶登上山顶以后——山顶—山下3、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吃饭难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3、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第三课《老山界》导学案x

第三课《老山界》导学案x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第三课《老山界》导学案年级:八科目:语文课型:新授课时:2 时间:序号:一、学习目标、重难点: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难点)3.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二、导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3. 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二)体会文章精彩描写1.重点读23段,对于半夜醒来的描写,试着从描写的顺序及运用的修辞方面来加以举例分析,写在下面。

2.找出文中其它地方体现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的语言的语句,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

(三)揣摩特定语境中词语含义、作用1.思考“探究练习”二、三题,体会词语作用含义。

2.体会下面几句加点词语含义。

像泉在呜咽。

抢了一碗就吃。

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

但是我们走过了……,才觉得老山界的,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四)赏析文章个性写法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五)读以致用运用你的“妙笔”将你所观察到的一处景物,试着从多种角度、用多种修辞方法,尽量细腻而准确地写出来,看看能否“生花”?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老山界导学案学生版

老山界导学案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制:刘伟审核:胡爱林时间:2013-08-26 编号:003
《老山界》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理解并用设置危情法设置悬念的方法。

3.赏析精彩的片段。

【学习重点】理解并运用危情悬念法修改作文片段。

【知识链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

这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一带)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试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

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分别由兴安县的界首、全州县的大坪、凤凰嘴等主要渡江点突破湘江。

之后,中央红军一、二纵队在其他军团的继续掩护下,进入兴安县华江乡和金石乡,艰难翻越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高峰——老山界,尔后向云贵川挺进。

可以说没有红军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会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乃至共和国的建立。

【自学导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老山界》导学案
年级:八科目:语文课型:新授课时:2 时间:序号:
一、学习目标、重难点:
1.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重点)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难点)
3.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二、导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3. 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二)体会文章精彩描写
1.重点读23段,对于半夜醒来的描写,试着从描写的顺序及运用的修辞方面来加以举例分析,写在下面。

2.找出文中其它地方体现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的语言的语句,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

(三)揣摩特定语境中词语含义、作用
1.思考“探究练习”二、三题,体会词语作用含义。

2.体会下面几句加点词语含义。

像泉在呜咽。

抢了一碗就吃。

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

但是我们走过了……,才觉得老山界的,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四)赏析文章个性写法
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
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五)读以致用
运用你的“妙笔”将你所观察到的一处景物,试着从多种角度、用多种修辞方法,尽量细腻而准确地写出来,看看能否“生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