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桔梗性状及显微鉴定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桔梗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桔梗](https://img.taocdn.com/s3/m/098014e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2.png)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桔梗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
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热痰药治之。
临床应用时,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
药性寒凉的清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则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来源:桔梗既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被列为40大宗药材目录;又是一种食材,东北、韩国、日本等地常用其制作成泡菜,或用于清炒、凉拌食用,甚至加工桔梗饮料等,可谓药用、食用俱佳。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放清水中浸2~3小时,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
相关名字:包袱花、铃哨花、道拉基。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以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华东地区质量较优。
性味归经:苦、辛,平。
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性状鉴别:本品正品外观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顶端具芦头,多有半月形茎痕,俗称芦碗,下部渐细,通体皱缩纵沟,下部尤多,并有类白色的皮孔样根痕,质地坚脆,易折断,断面略颗粒状,有放射状裂隙,皮部较窄,形成层显著,淡棕色,木部类白色,有棕色环纹较明显,中央无髓,口尝味微甜而后微苦。
主治病证: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
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
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
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及加味甘桔汤(《医学心悟》)。
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肺痈吐脓。
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
治肺痈咳嗽胸痛。
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金匮要略》);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桔梗科
![桔梗科](https://img.taocdn.com/s3/m/f64fe6c0a1c7aa00b52acb45.png)
[化学成分]
1.三萜皂苷类
总皂苷水解后得到的皂苷元有桔梗皂苷元,远志酸、桔梗酸A、 B、C等。 2.氨基酸:白桦脂醇、桔梗聚糖等。 3.挥发油
[理化鉴别]
药理作用
功效
[显微特征]
1.根横切面 木栓细胞有时残存,细 胞中偶见草酸钙小棱晶。 栓内层窄,常见裂隙。韧 皮部宽广,乳管群散在, 壁略厚,内含微细颗粒状 黄棕色物。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 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 薄壁细胞含菊糖。
[显微特征]
桔梗粉末:米黄色
①菊糖结晶扇形。 ②乳汁管连接成网状,内含浅黄色油滴及 颗粒状物。 ③导管梯纹、网纹及具缘纹孔; ④木薄壁细胞端壁细波状弯曲。
[,全 株具白色乳汁。茎直立,无毛;叶上部 互生,下部对生或轮生,卵形或披针形; 花单生茎顶或集成总状花序;花萼钟状, 蓝色或蓝紫色。蒴果倒卵圆形,具宿萼。
[性状]
根呈圆柱形或略纺锤形,少分枝,略扭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 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顶端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 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称 “金井玉栏”,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放射状排列成“菊花心”。气微, 味微甜后苦。
桔梗 Platycodi Radix
植物形态 采收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 功效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 桔梗(大花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A.DC. 的干燥根。
【采收加工】
•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 不去外皮,干燥。 •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东北、华北产量较大,称“北 桔梗”;华东地区产品质量最佳,称“南桔梗”。
桔梗及其伪品的鉴别
![桔梗及其伪品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fa799fbd65ce05087632130f.png)
桔 梗 为 桔 梗 科 植 物 . c lyoo a @ r Jc . A D . t g u
的 干燥 根 , 辛 平 , 苦 , 有 宣 肺 、 咽 、 痰 、 脓 的功 效 。 者 性 味 具 利 祛 排 笔
及具 缘 纹孔 导 管 , 管 分子 短 。 导
( 收稿 日期 : 0 9一 5— 7 2o O 2 )
7 ・ 4
显 微进 行 比较 ” 1以便 于人 们 的 鉴 别 和 区分 。 ,
1 性 状 鉴别
导 管 ; ) 薄 壁 细 胞 纵 断 面 观 呈 3木 类 纺 缍 形 , 稍 厚 ;) 见 残 存 的 壁 4偶
木 栓 细胞 。 微特 征 图见 图 2 显 。
图 2 丝石 竹 粉 末 显微 特 征 图
用 乙 醇装 片 , 菊糖 团块 不 规 则 , 久
正品桔梗与丝石 竹 、 草在 性状 、 瓦 显微 、 化鉴 别上均存在差 理 异, 因其 功效不 同 , 在临床用 药时 , 故 应注意 仔细区分 , 鉴别 其真 伪 , 而 确 保 临床 用 药 的 安全 有 效 。 从
参 考文 献 :
传统 医药
桔 梗及 其伪 品 的鉴 别
陈优芬
( 浙江省 宁波 市 中医院 , 浙江 宁波 3 5 1 ) 1 0 0
2 年 1第 期 0 第 卷1 1 9 0 0
摘要: 目的 对桔梗及其伪品丝石竹 、 瓦草进行真伪鉴别。 方法 采用性状、 显微及理化鉴别等方法。 结果 三者在性状、 显微及理化 方面有明
味苦 , 麻。 微
瓦 草 : 末 浅 黄 白色 , 多 数 粉 有 草 酸 钙 簇 晶 , 纹 导 管 , 淀 粉 网 无
粒 。 微 特征 图见 图 3 显 。 3 理 化 鉴 别
识别真假桔梗(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识别真假桔梗(有温度的中药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fb3f7617f78a6529647d53e5.png)
识别真假桔梗(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桔梗又名荠苨、卢如,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亦食亦药,作为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中药。
每年春、秋两季采收,以秋季采集的体重质实,质量较佳。
桔梗又名荠苨、卢如,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亦食亦药,作为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中药。
每年春、秋两季采收,以秋季采集的体重质实,质量较佳。
挖出后去净苗叶须根,洗净泥土,可作为腌制小菜的食材。
将其浸入水中,趁鲜刮去外皮,晒干即可药用。
其性平,味苦辛,入肺、胃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疮疡脓成不溃等症。
在药材市场上,有以用石竹科植物丝石竹的干燥根冒充桔梗,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桔梗外观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顶端具根茎(芦头),全长15~30厘米,直径约0.5~2厘米,上面有许多半月形茎痕,俗称芦碗,下部渐细,有时多歧稍弯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通体有皱缩的纵沟,下部尤多,并有类白色的皮孔样根痕,横向略延长;质地坚脆,易折断,断面略带颗粒状,有放射状裂隙,皮部较窄,形成层显着,淡棕色,木部类白色,有棕色环纹较明显,中央无髓;闻之气微,口尝味微甜而后带点微苦。
伪品丝石竹的干燥根外观多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形,长10~15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为棕黄色或灰棕黄色,有扭曲的纵沟纹;体轻,质坚实,切开断面不具备真品的特征,有棕白色相间的纹理,无棕色环形纹,形成层不显着,可见异型维管束2~3轮;闻之亦气微弱,但口尝味苦涩而辣。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桔梗有较强的祛痰作用,能使呼吸道黏液分泌量显着增加,作用强度可与氯化铵相比。
祛痰作用主要为所含的皂苷所引起;其提取物有降低血糖及抑制皮肤癣菌的作用,而伪品丝石竹既与桔梗不属同科植物,也不具有桔梗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桔梗药用,使用时要明辨真伪。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桔梗检验记录
![桔梗检验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06b0552524de518974b7d64.png)
检验结果:
检验结论:本品按《桔梗内控质量标准》检验,结果规定。
备注:
检验人: 复核人:
中药原材料检验报告单
文件编号:检验单号: 第 2 页 共 2 页
原辅料名称
桔梗
来料批号
供货单位
供货数量
送检单位
原辅料库
送检数量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执行标准
《桔梗控质量标准》
有限公司
原辅料检验记录
文件编号:第 1页 共 2 页
原辅料名称
桔梗
检验单编号
批 号
供应厂商
供货数量
请验部门
原辅料库
取样数量
取 样 人
规 格
检验依据 《桔梗内控质量标准》
送检日期年 月 日ຫໍສະໝຸດ 报告日期年 月 日
检验项目
1.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断而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无臭,味微甜后苦。
检验项目
标准规定
检验结果
项目结论
【性 状】
【鉴别】
(1)
(2)
(3)
【含量】
应符合规定。
应符合规定
应符合规定
应符合规定
含总皂苷不得少于6.0%
结论:本品按《桔梗内控质量标准》检验,结果规定。
检验人: 复核人: 负责人:
检验结果:
2.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不去外皮者有栓皮层,细胞中含草酸钙小棱晶。皮层窄,常见裂隙。韧皮部乳管群散在,壁略厚,内含微细颗粒状黄棕色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菊糖。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f768d668bd63186bdebbc52.png)
• 中药桔梗原植物 • 桔梗花微观特征 •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中药桔梗原植物
。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3枚轮生、对生或互生。花萼钟状,裂片5;花冠宽钟状,蓝紫色,
5浅裂;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5裂
桔梗花的微观特征
•花粉粒
桔梗花冠微观特征
• 花冠表面
桔梗花萼微观特征
• 花萼表面
中药桔梗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 木栓细胞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偏
光 镜 下 小 棱 晶
日 光 下 小 棱 晶
• 木栓层中草酸钙小棱晶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 乳管群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 导管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 菊糖
桔梗干燥根
桔梗饮片
• 中药桔梗,来源于桔梗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
或不去外皮,干燥。中医临床用的桔梗饮片是切制好的薄片或厚片。功效宣肺,利 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 木栓细胞有时残存,细胞中含草酸钙小棱晶 • 乳管群散在,乳管壁略厚,内含油滴样微细颗粒状物 • 梯纹或网纹导管 • 薄壁细胞含菊糖,为扇形或类圆形的结晶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9ccf5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9.png)
中药桔梗微观特征中药桔梗是一种常用于中医中药理疗的药材,具有清热祛痰、利咽宽胸、降气和抗菌等作用。
桔梗的微观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以下是对桔梗的微观特征的详细描述:1.纤维组织:桔梗的茎部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纤维呈较大的细胞,长而细长,直径约为10-40μm。
细胞壁较厚,一般呈黄棕色或淡黄色。
纤维组织相互连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支持整个植物的生长。
2.导管组织:桔梗茎部还含有导管组织,导管主要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中含有木栓细胞和木质部细胞,木栓细胞为死细胞,具有较厚的细胞壁,木质部细胞为活细胞,细胞壁相对较薄。
韧皮部主要由韧皮细胞组成,韧皮细胞为长而圆柱形,排列紧密。
3.维管束:桔梗的茎部中含有多个维管束,维管束是导管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
维管束一般呈线状,由导管、薄壁细胞和木质部细胞组成。
导管相对较长且粗壮,直径一般在20-60μm之间,呈空心状。
薄壁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排列在导管的周围,起支持和填充空隙的作用。
木质部细胞主要分布在维管束的周边,使维管束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
4.布细胞:桔梗的茎部和根部还含有布细胞。
布细胞主要分布在带有导管组织的部位,具有较长的形态特征。
布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草酸盐结晶和蓝细胞斑点,草酸盐结晶呈针状或柱状,颜色多为黄色或棕色,蓝细胞斑点为含有挥发性油脂的细胞团,呈蓝色或紫蓝色,为桔梗的化学成分之一5.毛发:桔梗茎部和叶片具有丰富的毛发,毛发主要分布在茎的表面和叶片的背面。
茎部的毛发呈多形态,有长毛和短毛,长毛细长而直立,短毛较短而稀疏。
叶片的毛发较细长,常呈针状或线状,密布于叶片背面,起到保护和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
桔梗的微观特征对于判别其品质和药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桔梗的纤维组织、导管组织、维管束、布细胞和毛发等特征,可以判断桔梗的成熟程度、品质好坏以及是否掺杂其他杂质。
并且,这些特征也与桔梗的药效有一定的关系,如纤维组织和导管组织的丰富程度可以反映桔梗的清热祛痰作用的强弱,布细胞中草酸盐结晶和蓝细胞斑点的含量则可与桔梗的化学成分和抗菌作用有关。
桔梗与其混淆品的鉴别
![桔梗与其混淆品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941f5e81d4d8d15abe234e1b.png)
桔梗与其混淆品的鉴别****(学号:05065052**)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州 510006摘要:分别通过来源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的方法对中药桔梗与常见混淆品南沙参与霞草进行鉴定,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桔梗鉴别混淆品桔梗为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Platycodon g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桔梗人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
为临床常用中药,苦、辛、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作用[1]。
桔梗的两种混淆品霞草和南沙参,其形状和外观与桔梗比较相似,容易混淆,而功效和用途与桔梗不同,所以临床上使用时应加以区别,现将其鉴别方法总结如下。
1 来源与性状鉴别1.1 桔梗来源于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 A.DC.的干燥根,其性状为: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根头部具芦头、芦碗,芦碗呈半月形,主根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略弯曲,偶有分枝,切面的皮部呈类白色,质地结实而硬脆,味苦而微辛[2]。
1.2 霞草来源于石竹科植物丝石竹Gypsophilaoldhamiana Miq.的干燥根。
,霞草的主要性状特征是根呈圆锥形,有分支,稍扭曲。
顶端留有地上茎残基,外表黄白色,有残余的棕色栓皮及扭曲的纵沟纹。
质坚硬,难折断。
断面可见3~4轮黄白色维管束排列成同心环纹,味苦涩,麻舌[3]。
1.3 南沙参来源于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tetraphylla (Thunb.)Fisch.及沙参A.Strita Miq.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
其鉴别特征为:表面为黄白色或黄棕色,根头部具芦头,但无芦碗,主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无分枝,横切面呈黄白色或淡黄色,质地松泡,易折断,断面粗糙,味淡微甘[4]。
2 显微鉴别2.1 桔梗桔梗粉末用水合氯醛试液不加热装片,置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扇状或圆形菊糖结晶。
桔梗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桔梗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bd505e9fd0a79563c1e726c.png)
XXX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中文名:桔梗1.2 汉语拼音:Jiegeng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一部)。
6 质量标准:7.净药材质量标准:8 检验操作规程:8.1 试药与试剂:甘油、硫酸、乙醇、水、三氯甲烷、无水硫酸钠、甲醇、桔梗对照药材、乙醚、乙腈、桔梗皂苷D对照品、正丁醇、氨水、硅胶。
8.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水浴锅、烘箱、硅胶G薄层板、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氧化硫测定仪。
8.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8.4 鉴别:8.4.1取本品,切片,用稀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8.4.2取本品粉末1g,加7%硫酸乙醇-水(1:3)混合液2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加水洗涤2次,每次30ml,弃去洗液,三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桔梗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醚(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8.5 检查:8.5.1 水分:不得过11.0%(附录15第二法)。
8.5.2 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17)。
8.5.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8.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19)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0%8.6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YMC-Pack ODS-A色谱柱(柱长为25cm,内径为4.6mm,粒径为5μm);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桔梗皂苷D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生药学 黄芩、桔梗饮片的鉴别
![生药学 黄芩、桔梗饮片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4f19c2a34afe04a1b071dea0.png)
xx、桔梗饮片的鉴别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独立对生药饮片进行鉴定的能力。
2.掌握生药饮片的一般鉴定方法3.掌握xx,桔梗二者饮片之间的差别。
二.实验材料1.来源: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 A. DC.的干燥根。
2.性状:黄芩:呈倒圆锥形,扭曲不直,长8~25厘米,径约1~3厘米。
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或细皱。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棕红色。
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黄芩片: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
桔梗: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 cm。
表面白色或淡黄色,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
上部有横纹。
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
无臭,味微甜后苦。
桔梗片:斜椭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皮多已除去或偶有残留。
切面皮部淡黄白色,较窄;形成层环纹明显,淡褐色;木部宽,有较多裂隙。
质脆,易折断。
黄芩: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至20余列木栓细胞,外缘多破裂,其中散在石细胞。
皮层多夹窄,细胞多切向排列;有纤维及石细胞。
韧皮部较广;纤维及石细胞较多,石细胞多分布于外侧,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群,多分布于内侧。
形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束呈层状排列;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周围有木纤维束;木射线较宽;老根中央常有1至多个同心状的木栓组织环。
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黄芩:粉末:黄色,(1)韧皮纤维微黄色,梭形,两端尖或圆钝,长60-250um,直径9-35um,壁木化,孔沟明显。
桔梗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桔梗检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27ba4bbeefdc8d376ee32e8.png)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
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本部淡黄白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不去外皮者有栓皮层,细胞中含草酸钙小棱晶。
栓内层窄,常见裂隙。
韧皮部乳管群散在,壁略厚,内含微细颗粒状黄棕色物。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
薄壁细胞含菊糖。
2.2理化鉴别取本品,切片,用稀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扇形或类圆形的菊糖结晶。
2.3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7%硫酸乙醇-水(1:3)混合液2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加水30ml洗涤,弃去洗液,三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桔 梗2010版药典
![桔 梗2010版药典](https://img.taocdn.com/s3/m/92468046cf84b9d528ea7a6e.png)
桔梗JiegengPLATYCODONIS RADIX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O.7~2cm。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
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不去外皮者有木栓层,细胞中含草酸钙小棱晶。
栓内层窄。
韧皮部乳管群散在,乳管壁略厚,内含微细颗粒状黄棕色物。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
薄壁细胞含菊糖。
(2)取本品,切片,用稀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扇形或类圆形的菊糖结晶。
(3)取本品粉末1g,加7%硫酸乙醇-水(1:3)混合溶液2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1,合并三氯甲烷液,加水洗涤2次,每次30ml,弃去洗液,三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桔梗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醚(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5.O%(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6.O%(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O%。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桔梗真伪鉴别方法
![桔梗真伪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19ce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7.png)
桔梗真伪鉴别方法
桔梗真伪的鉴别方法如下:
1. 观察形状和颜色:真正的桔梗根茎有芦头,上面生有多数半月形芦碗,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细嫩,全体有皱纹和须根痕,质轻易折断,断面皮层为白色,木部黄色,棕色形成层明显,整个断面似菊花纹,习称“金井玉兰”,味微甜而后苦,有菊糖反应。
伪品无芦头,顶端可见地上茎残基,表面栓皮已刮去显类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残痕,较粗糙,全体有扭曲的纵沟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相间,为异型维管束,味微苦而麻舌,无菊糖反应。
2. 观察药材形态:桔梗正品:根茎有芦头,上面生有多数半月形芦碗,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细嫩,全体有皱纹和须根痕,质轻易折断,断面皮层为白色,木部黄色,棕色形成层明显,整个断面似菊花纹,习称“金井玉兰”,味微甜而后苦,有菊糖反应。
伪品无芦头,顶端可见地上茎残基,表面栓皮已刮去显类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残痕,较粗糙,全体有扭曲的纵沟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相间,为异型维管束,味微苦而麻舌,无菊糖反应。
如果无法准确鉴别桔梗的真伪,建议在购买时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或正规的药店购买。
桔梗理化鉴别实验报告
![桔梗理化鉴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ff8a38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4.png)
桔梗理化鉴别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对桔梗样本的理化性质进行鉴别实验,掌握桔梗的鉴别方法和技巧,并加深对桔梗的了解。
2. 实验原理桔梗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在该实验中,我们将通过颜色、形态、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进行桔梗的理化鉴别。
3. 实验步骤3.1 样本准备从市场上购买到桔梗样本,然后对样本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去除外部杂质、洗净等操作。
3.2 观察颜色和形态取适量的桔梗样本,观察其颜色和形态特征,并与桔梗的描述进行对比。
正常情况下,桔梗应该呈现出淡紫色或淡蓝色,并具有花苞状的形态。
3.3 化学成分鉴别3.3.1 煎剂分析取适量的桔梗样本,加入适量的开水,进行煎剂制作。
根据桔梗的药理特点,可以检测到煎剂中是否含有糖、生物碱、黄酮类物质等。
3.3.2 化学试剂鉴别取一小部分桔梗样本,分别与石碱溶液、碘液等常用化学试剂进行反应观察。
根据不同的反应结果,可以推测出样本中是否含有碱性物质、淀粉等。
3.3.3 色谱分析将桔梗样本进行研磨提取,得到提取液后,可以使用色谱仪进行分析。
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相对浓度,可以进一步鉴别桔梗的成分。
4. 实验结果分析4.1 颜色和形态观察到的桔梗样本呈现出淡紫色的花苞状形态,与桔梗的描述相符。
4.2 化学成分鉴别4.2.1 煎剂分析煎剂制作过程中观察到糖类物质的溶解,表明桔梗中含有糖类成分。
4.2.2 化学试剂鉴别与石碱溶液反应时,样本呈现出明显的放气现象,推测桔梗中可能含有碱性物质。
与碘液反应时,样本呈现出蓝色,说明存在淀粉类物质。
4.2.3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桔梗样本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包括黄酮类物质、生物碱等。
5. 实验结论通过对桔梗样本的理化性质进行鉴别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桔梗呈现淡紫色的花苞状形态;2. 桔梗中含有糖类、碱性物质和淀粉类物质;3. 桔梗样本中含有黄酮类物质和生物碱。
6.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理化鉴别的方法,对桔梗样本进行了全面的鉴别。
别再上当中药材辨别如何识别假桔梗
![别再上当中药材辨别如何识别假桔梗](https://img.taocdn.com/s3/m/59759ab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f.png)
别再上当中药材辨别如何识别假桔梗中药材辨别如何识别假桔梗桔梗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假冒伪劣的中药材也呈现出泛滥的趋势,其中假桔梗的问题比较突出。
识别真假桔梗的技巧和方法对于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辨别真假桔梗的技巧,帮助读者们更好地辨别中药材的真伪。
1. 外观特征判断真正的桔梗外观特征鲜明,从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都能与假冒品进行区分。
首先,观察桔梗的外形,真正的桔梗应该形态规整、直立,并且表面应该光滑。
其次,真桔梗的颜色应该是淡黄色或者灰白色,并且质地应该坚实、有弹性。
如果发现桔梗外貌呈现出过于鲜艳的色彩,表面看起来比较粗糙,且质地松软、易折断,那么很可能是假冒桔梗。
2. 气味判别从桔梗散发的气味也能辨别真假。
正宗的桔梗应该具有特殊的香气,闻起来有一种清新的气息。
如果闻起来有刺鼻的气味,或者没有任何气味,那么很可能是假冒品。
此外,桔梗的气味应该持久,如果闻起来的气味很快就散去了,那么也要注意其真假。
3. 桔梗根茎判别桔梗的根茎是辨别真假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宗的桔梗根茎外观色泽均匀,呈现棕褐色,根茎有纵向长条状突起。
而假冒的桔梗根茎则可能表现出色泽不均匀,呈现灰白或者夹杂其他颜色的情况。
4. 投入水中判断将桔梗放入清水中,真桔梗的根茎会迅速下沉,而水面上可能浮出的部分也是相对较小的。
而假冒的桔梗则可能因为杂质较多,或者吸水能力差,导致整体浮在水面上。
5. 化学成分分析除了通过外观、气味等进行初步判断,科学的化学成分分析也是判别真假桔梗的重要方法。
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者气质/质谱联用仪(GC-MS)等技术,可以对桔梗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其真伪。
总结: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辨别真假桔梗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外观特征、闻气味、检查根茎、投入水中观察以及进行化学分析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区分真假桔梗。
实验报告桔梗粉末鉴别(3篇)
![实验报告桔梗粉末鉴别(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e247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0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桔梗粉末的显微特征。
2. 学会利用显微镜进行中药材粉末的鉴定。
3. 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中药材鉴定水平。
二、实验原理桔梗粉末的显微特征主要包括:淀粉粒、纤维、石细胞、导管等。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鉴定桔梗粉末的真伪。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桔梗粉末、蒸馏水、甘油、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滴管、镊子等。
2. 实验试剂:碘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锌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桔梗粉末制片(1)取少量桔梗粉末,置于载玻片上。
(2)加入少量蒸馏水,用镊子轻轻搅拌,使粉末均匀分散。
(3)加入少量甘油,覆盖粉末,使制片透明。
(4)用滴管滴加碘液,观察淀粉粒颜色变化。
(5)盖上盖玻片,轻压使制片平整。
2. 显微镜观察(1)将制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光源。
(2)依次观察淀粉粒、纤维、石细胞、导管等特征。
(3)记录观察到的特征,并进行鉴定。
3. 鉴定结果分析(1)淀粉粒:桔梗粉末中的淀粉粒为单粒,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40μm,周围有层纹。
(2)纤维:桔梗粉末中的纤维为长纤维,壁厚,有明显的纹孔,长100-200μm。
(3)石细胞:桔梗粉末中的石细胞呈类圆形或长圆形,壁厚,有明显的孔沟,长50-150μm。
(4)导管:桔梗粉末中的导管为具缘纹孔导管,长50-200μm。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桔梗粉末中的淀粉粒、纤维、石细胞、导管等特征均符合桔梗粉末的显微特征,说明该粉末为桔梗粉末。
2. 讨论桔梗粉末的显微特征是其鉴定的重要依据。
在中药材鉴定过程中,显微镜观察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淀粉粒、纤维、石细胞、导管等特征,可以准确鉴定桔梗粉末的真伪。
此外,在实际鉴定过程中,还需结合其他鉴定方法,如理化鉴定、性状鉴定等,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桔梗粉末的显微特征,掌握了桔梗粉末的鉴定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进行中药材粉末的鉴定,提高了中药材鉴定水平。
描述桔梗药材的鉴别特征
![描述桔梗药材的鉴别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d1301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d.png)
描述桔梗药材的鉴别特征桔梗(学名:NelumbinisFructus)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古称百合,又名莲子、莲蓬、梗子、莲子蓬,为百合花科桔梗属植物桔梗的干燥成熟果实。
该药材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的良好药用作用。
由于桔梗的药用效果和桔梗的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对桔梗的鉴别,尤其是对桔梗的药用鉴别非常重要,以便更好的发挥其药用功效。
一、外观特征桔梗的外表特征是由一种叫做狭叶黄芩的青贮黄芩种子构成的,与青贮黄芩种子相近,少数可见到褐色、形状变形,但普遍色泽较淡,果肉较薄,果表表面粗糙,有细微的皱纹。
果实的外形呈椭圆形,长度可达2-3 cm,直径约1-1.5 cm,剖开后可看到有6片具有棱角的种子,种子洁白色,长椭圆形,平滑光滑,可用手摸觉得到,桔梗果实重,有沉重感,气味香甜。
二、性状特征桔梗的性状特征主要有:味甘、寒,归肾、脾、肝经;入肝经,能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补肾健脾;性寒,有利尿通湿的作用,改善肝肾功能,添血补肾,用于肾虚腰膝酸软,肩酸腰痛,月经不调;可润肠,生津止渴,滋阴养肝,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润肠通便、消炎止痛等功效。
三、成分特征桔梗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黄酮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研究表明,桔梗中含有的蛋白质含量较丰富,脂肪、糖类、氨基酸等含量也较高,而且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二萜醌、黄酮三萜醌、甾醇类、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等。
此外,桔梗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总的来说,桔梗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的等良好药用功效,它的外观特征、性状特征以及成分特征都极为重要,是进行药材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确保桔梗能够发挥其药用功效,鉴定桔梗药材的鉴别特征非常重要。
因此,在鉴定桔梗药材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几种鉴别特征,综合运用肉眼观察、重量测量和光学显微镜检查等方法,可以确定桔梗药材的品质、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药材。
药象本草71-桔梗
![药象本草71-桔梗](https://img.taocdn.com/s3/m/9585f5c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a.png)
药象本草71-桔梗
桔梗,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
因其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
桔梗分布广泛,而喜凉爽的气候,故北方更多见,东北人常将桔梗做菜食用。
清爽可口,桌上美味也。
桔梗多生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土质疏松肥沃之处。
其高约一米,一茎直上,少有分枝,气机通利也。
叶片卵圆,附茎轮生,边缘有细细锯齿,叶尖锐利,叶片挺直,气机旺盛,有锐气也。
其花最美,单花独生枝顶,未开时如蓝色五角包袱,已开时则五瓣绽放,蓝紫而艳,花瓣通透,脉络清晰,纯净无暇如五角星绽放风中,随风摇曳,不染俗尘。
桔梗乃尘世间一股清流,清透纯净,率真流畅,无所外执,无所内忧,形直气洁,自在来去者也。
故桔梗之根,圆润而直,细腻通透,气直而清脆坚实,神净而细腻甘淡,润而不腻,刚而不燥,如清润之流,欢快流过也。
故桔梗之用,化粘滞之郁结,为通畅之清流也。
其气直上直下,自由自在,周遍全身。
天道清气在上,浊气在下,故上焦气机粘滞者,桔梗尤宜也。
后世言桔梗载药上行者,言其气清透,偏行于上也。
仲景以桔梗甘草二味,名桔梗汤,治疗肺痈吐脓者,正是借桔梗清透滑利之气,化上焦秽浊粘滞之痈脓也。
凡痰气粘滞诸证,皆神执而气结也。
以桔梗之简直通透,导而化之,则气机随之而畅,诸病随之自消也。
人之为病,病于繁,桔梗之气,贵在简。
以简化繁,则病归于无,何乐而不为?。
中药桔梗性状及显微鉴定
![中药桔梗性状及显微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af4bf678b84ae45c3b358c76.png)
中药桔梗性状及显微鉴定
【桔梗来源鉴定】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 (Jacq.) A. DC.的干燥根。
【桔梗性状鉴定】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扭纵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
上部有横纹。
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
【桔梗显微鉴定】
菊
糖
乳管
导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桔梗性状及显微鉴定
【桔梗来源鉴定】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 (Jacq.) A. DC.的干燥根。
【桔梗性状鉴定】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扭纵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
上部有横纹。
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
【桔梗显微鉴定】
菊
糖
乳管
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