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习起点,提高学习效率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学习起点,提高学习效率
——《三角形特性》的课例研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于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去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犹如一首乐曲要演奏得优美动听,其关键是要定准基调,凑准每一个音符。数学教学的起点定得准了,即数学教学的起点定得符合适应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学就会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教师的教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其教学效果必然明显。
集团优质课内容定为《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三角形的特征、定义、稳定性、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底和高。内容比较多,散,开始我们把三角形的定义,稳定性和画高作为重点。
片段一:对三角形定义的环节设计如下:
1、 请同学们再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2、 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基本上从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来描述。
3、对照刚才的说法,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说明理由。
4、在讨论之后,师引导学生归纳。(发生学生依然如前面的归纳)
5、课件出示完整定义。齐读
师: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为什么?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评析:这一环节的本意是想通过画,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形的形状,学生的表述基本上能从边、角、顶点阐述的。再进行判断来修正错误的说法,但在判断过后,学生还是无法说出正确的定义。整个环节教师引导较多,学生参与热情不大。特别是判断环节,如果换成一年级学生也能判断,没有必要这样兴师动众。虽然学生没有详细地学过三角形,逻辑起点并不高,但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学生就有直观的认识,在三年级中对角,线段等也进行了学习,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我们认为:三角形的定义属于知识性的概念,学生无需自己去概括,只要能理解就行。于是,我们将环节进行了简化,在学生描述了三角形的特征后,直接出示定义,强调“围3 7 4
5 6
8
2 1
成”,课件演示帮助理解。这样既简洁明了,又省时省力。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后面的重难点。
片段二:画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学习起点在于四年级上册已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以及作高,这应该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因此,最初的设计如下:
1、认识三角形的高
(1)师: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比较变形前后两个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形状、面积、高发生变化);
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在哪?幻灯出示定义
(2)幻灯闪现切成2个三角形,请学生指出三角形的高;
2、画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它的底;
(1)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三角形的高;
(2)指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幻灯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
3、概括出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
(1)练习:旋转一下,你还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学生试着画一画
(2)幻灯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
4、画出三角形相应底边上的高;
评析:从平行四边形的高迁移到三角形的高,学生能自己顺利地总结出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定义。但是我们发现一个严重的缺失,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有无数条,而三角形的高是顶点到底边的垂线段,仅此一条。当学生在作高的时候,会将顶点进行平移,作底边上的高。特别是作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时,学生发现高不像在锐角三角形中那样都在里面,于是,大部分同学都会平移顶点作三角形“内”的高。这种迁移给学生的画高难点却造成了负迁移。因此,我们重新思考了学生认识高和作高的起点到底在哪里?“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边的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显然画法与之前学过的“过直线外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一致。以此为起点,我们的设计为:
1、认识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
(1)学生画从A点出发作对边BC的垂线;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垂线方法的掌握情况)(2)幻灯展示画垂线,揭示高的含义;
师:观察这条垂线,从()顶点出发,与BC边有什么关系?
出示幻灯三角形高的定义读一读。
(4)判断旋转三角形的高对不对;说明理由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1)演示三角形规范画高的方法及步骤;
师:那高该怎么画呢?请仔细看大屏幕演示。边看边思考:画高分为哪几部?分别是怎样做的?
一找——找对边和顶点
二对——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对齐底边和顶点
三画——从顶点出发画底边的垂线,标上直角标记
(2)学生画高
①学生尝试画高
②找对应顶点与底,再画高。投影展示其他不同的画法。
③提问小结
师:一个三角形中我们可以作出几条高呢?
(3)练习画高;画出下面三角形相应底边上的高;课件演示校对
3、巩固拓展练习(5分钟)
(1)找出锐角三角形相应底边上的高;出示幻灯;
A
B C
G D F E
师:在三角形ABC中,哪一条是三角形的高?对应的底边是哪条?
师:三角形ABE中底边BE上的高在哪里?
拓展讨论:直角三角形ABD中底边BD上的高在哪里?
师:这个三角形中有个直角,可以称之为直角三角形ABD,底边BD上的高在哪里?说明理由
通过以上案例,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跳一跳摘到桃子。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通过分析,找准起点,深化教学。
一、调查了解,掌握学习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为现实起点和逻辑起点。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积累。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四通八达,当然环境的差异,学生自身的记忆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学生现实起点也参差不齐,教师比较难把握。那么,要把握现实起点,关键要认真调查了解学生: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什么?哪些知识已经掌握、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和传授,怎样的点拨、引导和传授是基于学习起点的?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积累。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了然于胸了,才能把握好学生的逻辑起点,确定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分析,定准教学起点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思想的个体,任何新知的获得都需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并与之取得联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