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习起点,提高学习效率讲解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复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形似神散”、“虎头蛇尾”的现象,往往是教师上课开始很让人激动,课中是云里雾里,课后感叹“学生会这样回答真没想到”。
分析原因,其一是我们的教师已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牵着学生走,而课堂一旦出现生成,教师就无以应对;其二是教师只注重“搬动”,而不重视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即“学习起点”。
把学生带到哪里,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
因此,作为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以及听的课例作如下阐述:一、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教师设计时,我们常常会这样:让学生“知道装不知道,懂装不懂”。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起点的分析,所设定的学习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没有系统的教材体系做支撑,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面积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以上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感知——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合理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追寻课堂教学有效路径论文
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并据此展开教学。
学习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必须的知识准备,它包括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现实起点是新知着陆的根。
实际教学中,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与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往往不能保持同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密切关注并合理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已成为我们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在“小数乘整数”实践中的认识和感悟。
看似很简单【起点预设】与“整数乘法”相比,“小数乘整数”只是多了“积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经验,本堂课我就以此为起点,抓住不同,重点解决“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中练兵】1、教学用乘法竖式计算“0.8×3”。
2、学生独立计算“2.35×3”,并观察因数与积各是几位小数。
3、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4、出示4.76×12、2.8×53、103×0.25,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5、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1.48×23=6、用乘法竖式计算:3.7×5 0.18×5 46×1.3 35×0.24学生反馈情况如下:① 4 6 3 5× 1.3 × 0.24② 4 6 3 5 3 5× 1. 3 ×0.2 4 × 0.2 41 3. 8 1.4 0 1 4 04 6. 7 0 7 05 9 .8 8.4 2. 1 0第1、2题正确率达95%,第3、4题正确率仅为8%。
关注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
关注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关键词:学习起点;找准;运用;补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而实践也证明,教学离开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再精妙的教学设计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再美好的教学预设也将付诸东流。
因此,数学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
一、找准知识起点,达到有效切入学习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切入口,学习起点可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按教材进度,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基础。
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
教师在备课研究教材时首先就应该了解新课建立在哪些知识基础之上?用到的是学生的哪些生活经验与生活知识?一般情况在教学用书上对逻辑起点都有简单介绍,这是找准学习起点的方法之一。
而学生的现实起点就得靠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判断,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学生课内外的表现,善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发展趋势,关心学生生活中接触的数学知识。
随堂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5的乘法口诀”。
课始,教师让学生背了1~4的乘法口诀,并用热烈的掌声表扬学生背得整齐熟练,然后就问学生:“大家猜猜今天要学习什么了?”“5的乘法口诀!”学生齐答。
在教师转身写课题时,学生们已经轻声地背诵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这时教师犹豫了,课到底怎么上下去呢?是按部就班地照预设去引导,还是马上调整教案顺着学生思路上下去呢?这堂课中的学生实际的知识起点与教师的估计是有出入的。
教师的随口一问,便引来了学生熟练的回答。
估计有的学生已经预习了新课,也有的学生从其他渠道,比如文具盒上了解了乘法口诀表,导致原先设想的教学环节不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样的教学情况,有点出乎意料,也让教师措手不及,然后产生了犹豫,课到底该怎么讲下去呢?如果是有这方面相关经历的老教师,就能预设到不教也能背的情况,若多和学生交流,也能发现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与掌握,这样就可以把教学过程重新组织,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达到有效切入,并且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实效。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作者:王国元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8期浙江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315400)王国元[摘要]教学设计要依托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前测学习起点把握实践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3-054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学习起点的内涵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当前状态下已有的“四基起点”(包括知识起点、技能起点、经验起点和数学思想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的总和。
知识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并具有不断更新、重组的功能。
技能起点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经验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主体指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
数学思想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对抽象、推理、模型等思想的感悟与应用。
情感态度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包括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时产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等。
学生的学习起点具体可用如下三维图来表示。
学生的发展是“立体式”的。
其发展过程状态有历史状态、当前状态和发展状态。
每种状态都与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现象、归因、结论三个层面产生交点,即A、B、…、I共9个交点,27个维度。
每个交点都应从学生的“四基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进行分析和把握。
二、把握学习起点的价值1.把握学习起点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有效学习是指在一定的学习时空内,学生学习的效率高、效果佳。
学生的学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行为态度、领悟水平等也均不相同。
求真求实:学习起点的分析与把握
背诵 、 默写 了课 文 , 甚 至读 完 《 课 课 通 》, 提 前 做 了 《 高分 拔 尖》教 辅 练 习。他 义 问 : “ 预习完 了以后 , 还 有 不 理 解 的吗 ? ” 学生觉得都知道 了, 没 有 问 题 。 面对 这样 的情 况 , 薛 老 师 说 了 一 句 意 味 深 长
2 哥
吨
以教 材 解读 为例 。 很 多 教 师 为 了 体 现 自身 文
学 素养 , 为 了标 新 立 异 , 往 往 对 教 材 进 行 过 于 精 二、 分析 起点 的真 与假— — 关 注学 科素 养 、 思
维 ( 学 习 ) 过 程 而 不 片 面 追 求 知 识 结 果
深 的解读 。如 四 ( 上) 《 元 日》 一诗 , 教 师 让 学 生 找
做 了些什 么 ?” 学 生不 仅完 成 了常规 预 习任 务 , 还
解 读 宋 诗 的 理 趣 ,作 者 推 行 新 政 的 必 胜 信 念 。 这 样 的解 读 有 新 意 , 也有深度 , 可 四 年 级 的 小 学
生 雉 以 完全 理解 , 造成 了教 与学 的“ 代 沟 ” 。 教 材 的解 读 要 “ 深 入 浅 ” . 而 非 “ 深 入 深 出 ” , 不 能 以
然 处 于 原 有 的 认 识 水 平 ,这 种 迁 就 于 学 生 起 点 、
缺 少 引 领 的课 堂 教 学 . 效果 可想 而 知 。
注教 师 的教 , 转 向关 注 学 生 的 学 , 突 出 学 生 的 主
体地 位 。这 是对 学 生学 习起 点 准确 把 握 的前 提 ,
有 了这 个 前 提 , 才 有 教 师 真 实 的教 , 真 正 为 了 学
“ 诗眼” . 四 年 级 学 生 凭 理 解 ,找 的 是 “ 新 ” “ 换”
把握学习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2 2 1 2 0 0 )
《 化学课程标准》 指出: 化 学 教 学 活 动 必 须 建 立 在 学 生 认 知 发 展 和 已有 的 知 识 经 验 基 础上 ,学 生 的 化 学 学 习 活 动 是 在 教 师组 织 、 引导 下 的 自我 建构 、 自我生 成 的 过程 。 在当今社会 ,
生: 过滤 。
1 . 1 高 中化 学课 堂教 学 中忽 视 学 生 的 基 础 在 日常 教 学 中 , 经常会发现教师讲得 I : 1 干舌燥 , 学 生 听 得 似懂非懂 , 一头雾水 , 有些学生竟 然 昏昏欲睡 ,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大打折扣。 这 是 教 师 忽视 了学 生 学 习 起 点 所 造 成 的 。 学 生 不 是 张白纸 。 化 学 教 学 的设 计 与 实 施 , 应 把 握 学 生 的学 习 起 点 , 做到“ 以学 定 教 ” 。 不 能 忽视 备 课 中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备 学 生 ,
1 . 2 理 论 背 景
【 主要 问题 】 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学生的可能学 习起点 。 【 解决策略 】
在 真 正 地 了 解 学 生 的 可 能 学 习 起 点 之 后 .这 节 课 的 起 点 可适当提高 , 可以通过“ 粗 盐提纯” 的实 验 , 规 范 学 生 的 化 学 实
一
验操作。 进一步讨论“ 如何除去食盐溶液中含有的s 0 : ’ 、 M g 等
离子? ” “ 过滤 、 蒸发 、 蒸馏 、 萃 取 等 混 合 物分 离方 法 的注 意 事 项 及使用的范围?” 这 样 一来 , 教 学 效 果 才 会更 好 。 2 . 2 准 确把 握 学 生 的现 实起 点 【 教 学 片 段2 】 盐类 的水 解 通常教师在演示测定N H C 1 、 C H C O O N a 等 盐 溶 液 的p H值
把握学习起点 实施有效教学
把握学习起点实施有效教学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生活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就是学生的学习起点。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阅读教学要找准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
由此可见课堂要从“师本”到“生本”的顺利回归,就得改变过去的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全盘教”现状,更多地关注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而改变这些不良倾向的基本策略就是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那么怎样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盘考虑,把握“内容起点”曹鸿飞老师在《温州市小学“写作力提升”教学建议》讲座中提到:没有“非零”起点的关注,学生就不会有发展。
诚然,找不到学生的起点,对学生的已有知识估计不足或过高,造成学生因为“无趣或畏惧”而不想学,学生的发展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阅读教学也是如此。
1、把握文本内容逻辑起点我们知道教材的编写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的编排呈螺旋上升,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
学生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积累。
基于教材,大多学习内容的逻辑起点比较容易把握: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我们就要考虑教材中有没有在此前出现过与长征有关的内容?我们能不能找到课文前后的联系点或迁移点?对于“七律”这种形式的律诗孩子们又了解多少?在准确把握教材的逻辑起点后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会明朗起来,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想要知道什么,我们应该教什么。
这样,学习的效果就取决于教师对逻辑起点把握的准确度。
2、把握文本内容现实起点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大课堂!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媒介。
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书籍……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积累,相对比较难把握。
有效课堂:从把握学习起点开始
响学习的最 重要 因素 是学生 已经知道 了什 么 ,我 们应 当 名。学生知道小数 的大小 , 但在情 景变化时 , 缺乏变 通性 根据学 生原 有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 因此 , 数学教学活动 和灵 活性 , 折射出知识 与应用 的脱节现象 。 有必要在初学 必 须建立在学生 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 的知识经验基础 J 放低学习起点 , 时, 依托情景 比较 , 期望突破难点 。
; I
序” 的感悟, 把数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 l
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 与新课程倡导的“ 数学源于生 活 , l 回
l 厘米 9 1x2 l ̄29 1=2+0=2( 9 1=O 1+x2 10 182 8平方厘米)
生 3 我把长增加 1 : 厘米 , 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增加
上, 把学生的个人知识 、 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 l
鉴于此 , 我对例题 的呈现 内容 、 现方式作 了改编 。 呈 师: 今天先请 同学们 当裁判 , 并说说理 由。
姓名
小 明
小红
学的重要资源,让学生 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 I
构知识 。
一
I 】
跳远
生 11x9 :2 1 = 2 (09 1x 1+ )
=2 1g 4 O =2 ( 2 8 平方厘 米)
厂— ] I ×9 l 1
I 兰 l 一 I 兰 竺 l
生5 ( :顿悟) 我搞错 了 挠头皮) 。( 跑步应该是数字越 {
小, 成绩越好 。 { 师: 不同的声音让我们 的课堂精彩起 来! 恭喜你几秒 l
小学生如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1、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初步掌握知识的阶段,磨练学习方法和技巧对未来的学习生涯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应该根据各科目难度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
最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增加学习时间。
3、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背诵、笔记等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朗读可以帮助记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背诵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记忆力;笔记可以使学习更加规范化。
4、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小学生应该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有助于了解要学习的知识点,提高听课的效果;课后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解深度。
5、做好笔记和习题
小学生需要认真做好笔记和习题。
做笔记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做习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6、注意学习环境和姿势
小学生要注意学习环境和姿势。
学习时最好坐在直背椅上,身体放松、心态平稳,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7、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小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阅读、实践、游戏等,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8、与同学共同进步
小学生应该与同学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合作精神。
9、结语
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需要长期的磨炼和培养,需要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
以上几个方面只是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小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总结,勇于探索,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城关回小周丽芬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复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形似神散”、“虎头蛇尾”的现象,往往是教师上课开始很让人激动,课中是云里雾里,课后感叹“学生会这样回答真没想到”。
分析原因,其一是我们的教师已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牵着学生走,而课堂一旦出现生成,教师就无以应对;其二是教师只注重“搬动”,而不重视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即“学习起点”。
把学生带到哪里,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
因此,作为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教师设计时,我们常常会这样:让学生“知道装不知道,懂装不懂”。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起点的分析,所设定的学习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没有系统的教材体系做支撑,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面积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以上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感知——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估计猜测学生的认知基础。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该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一、改善对起点的“不清不楚”1,关注逻辑起点:系统、细致分析教材。
所谓逻辑起点,指学生按照教材的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最基本前提。
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小学阶段现行教材的编排特点与编排体系,对每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各领域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和分布情况需要细致地加以研究。
只有将这些了然于胸,才能把握好学生的逻辑起点,确定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2,关注现实起点:切实、深入掌握储备。
所谓现实起点,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知识基础。
3.把握大众起点:让学生全体参与及全程参与成为可能。
班级授课制下,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大众起点,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起点。
对于一节具体课来说,教师需要了解:教学目标中的内容哪些是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的?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大部分学生是不会的?所教授的知识中,哪些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哪些通过合作与讨论是可以达到目标的?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了解大众起点与相关的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内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内容应重点进行引导,从哪个地方人手比较好。
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尽可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全体参与及全程参与。
4.把握个体起点:让教学顺利与精彩成为可能。
大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尤其是个别优秀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而后三分之一学生接受新知较慢,其现实起点往往又低于逻辑起点。
二、力求起点把握的“不偏不倚”1.备课前下足工夫。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长 方 形 平行 四 边 形 四 条边 的 长度 没 变 它 的 长是 7 厘
,
,
法 理解
,
一
般 平 行 四 边 形 与 特 殊 平 行 四 边 形 (长 方 形 )面
,
米 宽是 5 厘 米 所 以 面 积 是 3 5 平 方 厘 米
, ,
积 计 算 方 法 之 间 的 内 在联 系
。
师 (故 作 糊 涂 状 ) :老 师 觉 得 两 种 算 法 都 挺 有道 理 的
” ,
,
宽是 4 厘 米 所 以 面 积 是 2 8 平 方 厘 米
。
维 而是 以 钝感 凸显 教学 重 点 激励学 生主 动探 究
通 过探 究
,
。
生 :我 是 利 用 平行 四 边 形 容 易 变 形 的 特 点 将 它 拉 成
让 学生 明 白
一
般 平 行 四 边 形 面 积 的计 算 方
而 且 借探 究 契机发展 了
、
方 形 的面 积 公 式 是 否 能熟练 运 用
,
、
改善对 起 点 的 不 清不 楚
、
“
”
公 式 解 决 实 际 问韪 以 此 来 确 定 是
,
1
.
关 注 逻 辑 起 点 : 系统 细 致 分
。
否 需 要在教学 时设计 复 习旧知 的
环节
。
析教 材
而探索三 角形 面 积公 式 教
,
师 应 知 道 学 生 刚学 习 的平 行 四边
面积 ?
,
学生 借 助 学
,
“
生
,:
我 量 了 平 行 四 边 形 的 底 是 7 厘 米 和 旁边 的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一、课题研究缘起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立足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组织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而是带着他独有的数学视角开始新的学习,有时他们的想法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所以,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底细,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使教师教的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滋味。
2.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寻找“起点”的策略有误:教师在找寻课堂教学的起点时通常有两种策略,一是从教材中找,把教材的起点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二是从自身的储备中找,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
这样寻找到的起点,不是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低,会导致教学只是重复学生已经会的,要么对学习起点估计过高,会导致教学只是少数人“唱戏”。
(2)运用“起点”的意识不强:课堂中教师通过谈话、操作等形式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是只停留在此,教师还是按照预设过程完成教学。
对课堂中找到的“起点”置之不理,运用“起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意识淡薄。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为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寻找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一)研究价值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那种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只顾”演教案”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习起点”认识和把握不够准确,层次也参差不齐,而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
《开学第一课:了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开学第一课:了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持续进行的过程,而学习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了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方法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策略。
不同的学习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科和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
如何了解学习方法1.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潜在问题,包括学习偏好、注意力集中程度、记忆力等。
通过自我观察和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借鉴他人经验:参考他人的学习经验,了解不同人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交流、观察和阅读相关资料获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3.尝试多种方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种学习方法,了解不同方法的优劣和适用场景,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1.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之前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学习目标等,有计划地学习可以提高效率,避免时间浪费。
2.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避免分心和干扰,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段,提高学习效率。
3.良好的复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已学知识,巩固记忆,可以通过复习卡片、总结笔记等方式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4.多角度学习: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和渠道学习同一知识,例如阅读、讨论、实践等,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具体的学习方法,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实现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希望通过这节“开学第一课”,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祝大家学习进步!。
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 二) 学 生 — — 生 长 的 学 习起 点
8 8
1 、备课——为课堂的得心应 手提准 内涵 。这 既
态又将成为课堂教学 中学习起点的生长点。在课 堂教学 中应
学习起 点, 并适时地切入课 堂、 掌控课 堂对确保 高效课 堂具有 这两种水平之间 的距离就是“ 最近发展区” 。 受此理论启示 , 只 关键词 : 学 习起 点 高效课堂 静止 生长 灵动
高效课堂是每一名一线教师孜孜 以求 的 目标 。老师们通 充分考虑学生静止 的学习起点和生 长的学 习起点 。 常较 多地关注课堂达成教学 目标 的途径 、 课堂的精彩程度 、 成
提供学生学 习该 内容难易程度 。 因此 , 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 的 义 。
直观把握 , 主要来源 于对教材 的解读。 例如 , 三年级 的《 认识分 数》 这 一单 元 , 虽 然对 于分数 的系统 学习放在五年级 , 但三年
级学生在现实 的生活 中已经不同程度 地接触过分数 ,其 学习
二、 把握学习起点进行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
要合理 把握学生 的学习起 点 ,教师首先要依托教材明确 学生静止的学习起点 ,然后通过课前或上课 的导人环节充分
的起点 与教材 的分析是相吻合的 ,再 者分数 的意义 也是 四年 了解学生 , 对学生真实 的学习起点定位 , 及时调整 教学设计 , 级学习小数数位意义 的基础 ;在研读 教材 分析中我们发现学 并通过课堂活动 , 创造性地 生成课堂 资源并加 以利用 , 使课堂 生应该掌握 的范 围与程度是 : “ 能理解 简单 分数 的意义 , 能认 、 蹦发 活力 与精彩 。 以下从 常规 教学 中的备课 、 上课 、 反思三 读、 写、 比较 、 计算同分母 的分数 。” 所以学习这一单元的可能 个角度来探究应对不 同学 习起点时 ,如何采取有效策 略构建 起点应定位在 简单 的范畴里 ,实施的技巧应多借助于数形结 高效数学课堂。 合, 如“ 涂一涂” “ 折一折 ” “ 圈一圈 ” 等逐步减少对直 观图形的
如何把握高一学生学习起点,准确把握高一学生学习的起点 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思考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思考
准确把握高一学生学习的起点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思考沭阳县建陵中学李达伟(223600)[内容摘要]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以后,为何出现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跟不上班的现象。
究其原因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也没能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寻求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更好进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提高学习效果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继续和延伸,如何引导高一学生准确把握好数学学习起点,帮助学生寻求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能好好地去学习数学,提高自己学习成绩。
下面本人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体会:一、调查研究,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掌握情况在高一学生刚刚开始的阶段中,我准备了一份有关初中数学知识与高中数学知识紧密联系的,出了一份试卷给我所教的学生考了。
通过试卷批改、分析与调查后得知高一学生在初中数学中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高中数学学习必须具备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等等。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中所学的二次函数的知识上是较薄弱环节之一。
为了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有效,我对这比较薄弱环节提前指导学生对复习了这一部分知识,弥补初中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缺陷。
(添上与此联系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此项举措到了学生学习相关高中数学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好转。
我又继续深入对所教班级学生整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出初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进行大量观察、理论的学习与思考。
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下一步进行指导,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的学习方法。
二、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数学预习方法⒈课前预习,夯实数学学习基础在高中数学的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对于书上面的内容简简单单的看一看,而是应该建立在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思考,更是对于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与思考。
学习路上别迷路如何高效学习
学习路上别迷路如何高效学习在学习的路上,迷失方向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有时候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有时候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白白浪费时间精力。
那么,如何避免在学习路上迷路呢?下面将介绍几种高效学习的方法,帮助大家在学习路上不再迷失方向。
首先,确定学习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到底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英语水平,那么我们就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在一年内通过雅思考试,或者能够流利地和外国人交流等。
只有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我们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不至于在迷失方向中浪费时间。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有的人喜欢通过听课来学习,有的人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来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比如,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表,每天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保证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寻求帮助。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候我们不应该懊恼,而是应该主动去寻求帮助。
比如,我们可以向老师、同学或者专业人士请教,或者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
只有及时寻求帮助,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避免在学习的路上迷失方向。
总的来说,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不断努力。
只有明确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寻求帮助,我们才能在学习的路上不迷失方向,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按照这些方法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学习起点,提高学习效率
——《三角形特性》的课例研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于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去进行教学。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犹如一首乐曲要演奏得优美动听,其关键是要定准基调,凑准每一个音符。
数学教学的起点定得准了,即数学教学的起点定得符合适应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学就会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教师的教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其教学效果必然明显。
集团优质课内容定为《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三角形的特征、定义、稳定性、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底和高。
内容比较多,散,开始我们把三角形的定义,稳定性和画高作为重点。
片段一:对三角形定义的环节设计如下:
1、 请同学们再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2、 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基本上从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来描述。
3、对照刚才的说法,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说明理由。
4、在讨论之后,师引导学生归纳。
(发生学生依然如前面的归纳)
5、课件出示完整定义。
齐读
师: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为什么?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评析:这一环节的本意是想通过画,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形的形状,学生的表述基本上能从边、角、顶点阐述的。
再进行判断来修正错误的说法,但在判断过后,学生还是无法说出正确的定义。
整个环节教师引导较多,学生参与热情不大。
特别是判断环节,如果换成一年级学生也能判断,没有必要这样兴师动众。
虽然学生没有详细地学过三角形,逻辑起点并不高,但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学生就有直观的认识,在三年级中对角,线段等也进行了学习,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
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我们认为:三角形的定义属于知识性的概念,学生无需自己去概括,只要能理解就行。
于是,我们将环节进行了简化,在学生描述了三角形的特征后,直接出示定义,强调“围3 7 4
5 6
8
2 1
成”,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这样既简洁明了,又省时省力。
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后面的重难点。
片段二:画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在于四年级上册已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以及作高,这应该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因此,最初的设计如下:
1、认识三角形的高
(1)师: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比较变形前后两个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形状、面积、高发生变化);
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在哪?幻灯出示定义
(2)幻灯闪现切成2个三角形,请学生指出三角形的高;
2、画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它的底;
(1)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三角形的高;
(2)指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幻灯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
3、概括出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
(1)练习:旋转一下,你还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学生试着画一画
(2)幻灯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
4、画出三角形相应底边上的高;
评析:从平行四边形的高迁移到三角形的高,学生能自己顺利地总结出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定义。
但是我们发现一个严重的缺失,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有无数条,而三角形的高是顶点到底边的垂线段,仅此一条。
当学生在作高的时候,会将顶点进行平移,作底边上的高。
特别是作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时,学生发现高不像在锐角三角形中那样都在里面,于是,大部分同学都会平移顶点作三角形“内”的高。
这种迁移给学生的画高难点却造成了负迁移。
因此,我们重新思考了学生认识高和作高的起点到底在哪里?“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边的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
”显然画法与之前学过的“过直线外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一致。
以此为起点,我们的设计为:
1、认识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
(1)学生画从A点出发作对边BC的垂线;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垂线方法的掌握情况)(2)幻灯展示画垂线,揭示高的含义;
师:观察这条垂线,从()顶点出发,与BC边有什么关系?
出示幻灯三角形高的定义读一读。
(4)判断旋转三角形的高对不对;说明理由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1)演示三角形规范画高的方法及步骤;
师:那高该怎么画呢?请仔细看大屏幕演示。
边看边思考:画高分为哪几部?分别是怎样做的?
一找——找对边和顶点
二对——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对齐底边和顶点
三画——从顶点出发画底边的垂线,标上直角标记
(2)学生画高
①学生尝试画高
②找对应顶点与底,再画高。
投影展示其他不同的画法。
③提问小结
师:一个三角形中我们可以作出几条高呢?
(3)练习画高;画出下面三角形相应底边上的高;课件演示校对
3、巩固拓展练习(5分钟)
(1)找出锐角三角形相应底边上的高;出示幻灯;
A
B C
G D F E
师:在三角形ABC中,哪一条是三角形的高?对应的底边是哪条?
师:三角形ABE中底边BE上的高在哪里?
拓展讨论:直角三角形ABD中底边BD上的高在哪里?
师:这个三角形中有个直角,可以称之为直角三角形ABD,底边BD上的高在哪里?说明理由
通过以上案例,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跳一跳摘到桃子。
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通过分析,找准起点,深化教学。
一、调查了解,掌握学习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为现实起点和逻辑起点。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积累。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四通八达,当然环境的差异,学生自身的记忆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学生现实起点也参差不齐,教师比较难把握。
那么,要把握现实起点,关键要认真调查了解学生: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什么?哪些知识已经掌握、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和传授,怎样的点拨、引导和传授是基于学习起点的?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积累。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了然于胸了,才能把握好学生的逻辑起点,确定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分析,定准教学起点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思想的个体,任何新知的获得都需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并与之取得联系,然
后由学生自己把新知内化,逐渐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他需要经历一个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上升的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
由此可见,找准学生的“新知生长点”,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它是新知识与学生实际的交集。
利用课外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你能了解童心的许多秘密,对学习起点的确立十分有帮助。
三、顺应生成,适时把握新起点
教师的课前准备无论有多么充分、教学经验有多么丰富,但在课前把握的学习起点仍然只能算是可能性起点。
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在师生之间的共同推动下,不断形成基于不同学生发展状态的“新起点”,有些“新起点”往往又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我们应充分估计或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尤其在课堂动态生成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暴露的现实起点,不断地去了解学生的探索需求,能顺应现实起点并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努力在起点推进的动态过程中找到一个新知教学的切入点,把学生的思维从现在的发展区引领到最近发展区,帮助其逐步将原有的认知与经验得以巩固、提升、拓展。
减少低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姚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