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ppt课件

第一单元(实际12节) 第一节
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编写(之前有19个化学文字表达式出现)
酸碱盐 第四单元 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6个) 二氧化碳的制取(碳酸钙和稀盐酸)和性质(与水的化合和光合反应、氢氧化 钙),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
第四单元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4个)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磷、甲烷、镁的燃烧,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2、下册:
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合 计
教参意见:
教参意见 5节 5节 10节
实际情况 10节 10节 20节
海水中的化学 金属
新课共10节,单元复习考试4节,课标每周3节,应上5周新课。 实际: 每周4节,以6周新课计算,共上24节,其中新课20,单元复习考试4节。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二单元
为什么要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大调整?
1、达到突出教材微粒观的意图
化学学习的三种水平

从宏观、微观和符 号三种水平上认识 和理解化学知识, 并建立三者之间的 内在联系,是化学 学习特有的思维方 式。
宏现理论知识与事实知识的 穿插编排
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编写
酸碱盐
第四单元 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制取(碳酸钙和稀盐酸)和性质(与水的化合和光合反应、氢氧化 钙),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
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4个) (乙炔、碳和氧气的多种反应情况)有关反应文字表达式(一氧化碳从毒性和 可燃性认识)
第三单元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3个) 氧气实验室制法(双氧水)、性质(碳、铁、石蜡)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化合出现水的分解与化合反应文字表达达式 (2个)
酸碱盐的编写(37个) 第七单 元 金属 (14个)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碱式碳酸铜受热、木炭和氧化铜)(铝粉在氧气中燃 烧,铁、铝和盐酸、稀硫酸)(锌和硝酸铜、硝酸银,铁和硝酸铜、硝酸银, 铜和硝酸银(铜和氧气)金属活动性,置换反应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特点分析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特点分析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特点分析为实现教科书的高质量与多样化,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国内外化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我们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以下简称教科书),力求在教科书的构建思路、体系结构和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展现一种新范式、新面貌,做到独树一帜,富有特色。

一、“鲁教版”化学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教科书作为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教学资源,必须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要求,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不仅重视教科书作为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强调教科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科书的编写应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从“文本”向“对话”转变,从“知识”向“素质”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科书不仅应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还应展示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

要通过教科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科书的编写遵循上述基本精神,切实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各项要求,努力贯彻以下指导思想:(1)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加强科学过程和方法教育,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全面落实化学课程目标。

(2)精选教科书内容,突出化学基本观念和核心概念的学习,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那些对于学生发展具有较高价值,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并能够理解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知识基础组织教科书内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突出教科书的思考性,将新知识的学习与问题解决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化学知识.(4)改革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处理好探究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整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取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进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进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视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酷爱科学,建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进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期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现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摸索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现: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现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品,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出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以下:淡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第一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初中鲁教版化学教研记录(3篇)

初中鲁教版化学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9月开展了以“初中鲁教版化学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探讨如何优化鲁教版化学教材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教材分析本次教研活动首先对鲁教版化学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内容结构、教学目标等,明确了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

(2)教学策略探讨针对教材的特点,教研组就如何优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培养能力。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强化概念,提高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概念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概念体系。

4)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5)加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教学策略,教研组组织了观摩课活动。

活动中,教师们观摩了多位教师的公开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评析。

3. 教学研讨在观摩课的基础上,教研组组织了教学研讨活动。

教师们针对观摩课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活动设计等方面的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

(3)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博兴实验中学黄丽芳从20XX年九月,我就接触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化学实验教材,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把本人对该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做一下几个方面的总结,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总体框架结构:提起新教材,大多数同行起初的感觉都是新教材知识零乱、分散,难于整理成章。

给人这样初次印象主要还是教科书的编写呈现方式栏目比较繁多。

如“实验探究”、“活动天地”、“交流共享”、“多识一点”、“在线测试”、“长话短说”、“挑战自我”、“单元练习与实践”等。

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究式学习。

也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化最大的地方。

其实新教材形散而神不散,它始终围绕“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事实到理论,从理论再到事实”两条主脉络纵横向,全方位的展开教学的。

1、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还把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和变化的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贯穿“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在处理化学理论性知识与具体事实性知识间的关系时,基于初中生学习现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本着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形式,将分子和原子、物质组成的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分别与水、空气、金属等内容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地呈现有关概念,使概念理论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特点:在内容方面,新教材力求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主要突出了以下四方面: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鲁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共29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共29页
• 还有在学习水分子运动一节,理清教材主 要内容即
• (1)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与吸收和 释放能量引起分子的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 隔变化。
• (2)水天然循环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 • (3)水的人工净化 • 重点注意强调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用过滤 • 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出液体用蒸馏等 • (4)纯净物和混合物 • (5)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硬水软化的方法 • (6)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 两种版式本比较: • 第一单元上教版与鲁教版编写不同。上教版重点
在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同时对化学研究的 对象做了详细阐述。但对化学实验仪器的基本操 作较淡化。鲁教版只对物质的变化对进行教学, 重占对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阐葶得较详细。但对 化学研究对象没有具体描述。增加了构成物质的 奥秘,这里教学中有困难,把握不了难度。
3、两种版本对内容重点 取舍有些不同
• 如:第一单元鲁教版对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仪器认识及实验的各项注意事项叙述 很详细。而上教版很简略。这一点鲁教版 好。
• 鲁教版将物质变化放在第一单元,而物质 的性质放在第二单元。我认为对学生的认 知有点脱节。建议将物质的性质物在与变 化一起学习,在第二单元进行一个简单的 复习。
第二节 化学之旅
• 教学建议:本节用2课时 • 教材处理:P11《多识一点》《交流共享》让学生阅读并
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如何研究,这样来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冲动。 • P13 重点引导学生做好活动与天地;重点填好空。让学生 对每一步是科学探究的哪一步骤有一个了解。P14 实验最 好让学生亲自做一下。高低不蜡烛在同一烧杯的情况,和 两只大小相同大小的烧杯。(强调相同),询问同学为什 么要这么做,让学生有对比实验变量的问题。 • P16活动与天地教会学生做好实验并写好实验告等。

初中化学_初中化学《配制一定溶质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初中化学《配制一定溶质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设计点拨。

)学生实验:通过刚才这个小案例的分析,同学们更加关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精准度的问题了,那接下来请你与小组同学合作,试试自己能否准确的配制出500mL 0.9%的氯化钠溶液。

动手之前先要做好准备,请在实验报告单中填写你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并检查组内实验用品是否齐全,然后简要呈现实验方案(即步骤)。

(教师抽查几组准备情况)★【学生分组实施实验】【学生完成实验后展示自己的成果】生活拓展(教师随机抽取一个小组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追问学生)你认为自己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不是比xx同学的更准确?你敢不敢用自己配制的这份溶液给病人注射?为什么?(播放视频)自制生理盐水注射后的严重后果【学生观看,体会严格地定量溶液组成对医疗的重要性,感悟科学生活保障生命安全的意义。

】(播放课件)定量配制溶液在农业、科研、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分析。

学生在质疑、交流、讨论之后关注到了实验的注意事项,同时明确了自己的实验任务,源于学生内心的竞争心理,学生势必满怀激情、信心十足的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活动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运筹能力、执行能力的训练。

通过观看微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严格的精准定量对生命安全的意义。

结合图片等信息,感受定量配制溶液在农业、科研、生活中的应用和《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已经对溶液的组成有了初步了解,能够理解“溶质质量分数”这一定量表示溶液组成方法的含义,学生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而且该实验学生已经在课堂上观察过老师的演示,所以再次到实验室完成配制溶液的任务并不困难。

但是,作为初中化学为数不多的定量实验之一,该内容对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操作准确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来看,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还存在欠缺,学生还需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交流讨论和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运筹、分析、执行、合作能力以及精准的定量意识。

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问题分析和活动反思环节需精心设计,以力求实现该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教育价值。

解读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谢成良)

解读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谢成良)

对解读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体会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中心学校中学部谢成良646100【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体会【内容提要】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标准、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认真学习,思考,简要阐述本人新课程标准和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认识。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三年以来,我市一直使用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今年试行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如何用好新教材完成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新教材,本人得到以下体会。

不管是哪一种教材都要贯彻义务教育新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完成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和要求,那么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理念和哪些目标、要求呢?(一)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1、培养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自信。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倡导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去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帐主子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6、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价。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眼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初中化学_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燃烧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

燃烧和灭火的方法甚至原理学生都比较熟悉了,已经具备了—定的生活经验,那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在“燃烧与灭火”这—节课中,其核心的任务是,引领学生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上再次认识化学变,知道掌握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人们是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为我所用的。

所以本节课以学生点燃一根蜡烛和点燃酒精灯为探究活动,体会燃烧的条件;破坏维持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进而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

从而达到从学会控制燃烧造福人类,推广到学会控制化学变化得到能量和资源,深刻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课标对本节课的标准描述为:“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结合本节内容的教学价值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体会到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化学反应,发挥最大的化学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化学变化发生的本质及控制的原理。

教师活动 设计问题 学生活动五、教学设计【诗歌】引入教师朗诵:“你在炽热中舞蹈,挥发出热情;你吞吐着红舌,向生命示威。

你舞蹈,你跳跃,你奔放,你洒脱,你豪迈!你坚强如钢,吞噬着万物;你柔情似水,温暖着生灵。

”请同学们猜这是在说谁?(学生:火)过渡语: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的文明史,火箭升空,帮助人类探索地球以外的广穹浩宇。

火,它又是那么的神圣,因为它代表着光明和希望,所以在奥运赛场上传递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火有时又是那么无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那如何能控制好火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氧气的性质》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中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基本性质、氧气与物质的反应以及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常见物质的反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与常见物质的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能准确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对氧气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氧气的性质。

五、教法和学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氧气与木炭、铁丝的反应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化学性质。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自我探索答案。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学习的空气的组成,特别是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氧气的性质,让我们一起探索氧气的奥秘。

(二)、新知讲解1. 物理性质:展示氧气的样品,介绍氧气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物理性质,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氧气的其他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氧气的助燃性。

再通过其他反应(如硫磺在氧气中燃烧)进一步验证氧气的氧化性。

3. 氧气的用途: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氧气在医疗、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简析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简析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形象化 的微粒模 型、 拟人 画等方式 , 学生 建立起 微观 粒 使 子的行 为表征 , 引导学生从微 观本质上认识 和思考宏 观的 现象和变化 ,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起初我很担心学生学 习起来会 很困难 , 因为毕竟微 观 的东西缺乏形象 、 直观 的认识 , 生学 习起 来是 比较 困 难 学 的。于是在上课之前 , 我设计 了很 多教 学方案 , 望能 让 希 学生容易接受这 些微 观的知 识。例如 在讲水 的三态 变化 时, 我不仅准备 了水三态 变化 的挂 图 , 而且准 备 了水 三态 变化 的微观的 F A H动画 , LS 只为让学 生更形象 、 生动 地认
时成 为学生 学会 学习、 系社会生活实际和 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联
[ 词】 鲁教版 ; 中化学; 关键 初 教材分析 [ 中图分类号】 C3 . , 38 6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 4 62{ 1)3 02 — 2 6 — 1 2 00 — 15 0 7 0 0
晒盐” 为原型 , 通过对“ 晒盐” 程的分析 , 过 使学生认 识 和理
解 饱 和溶 液 、 晶 、 解 度 等 概 念 。在 教 学 的 实 际 过 程 中 , 结 溶 让 我惊 喜 地 发 现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浓 厚 , 知 识 的 渴 求 在 膨 对
反其道 而行之 , 努力将 宏观 与微 观有 机地结 合起来 , 过 通
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 , 教学手段在不断地更新 。
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虽然在知 识体 系上 比较散乱 , 但
在 编 排 顺 序 上 , 分 考 虑 学 生 已 有 的 知 识 经 验 , 理 好 学 充 处
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认 知发展 规律 间的关 系 , 努力做 到 由浅入深 , 由近及远 , 由简单到复 杂 , 引导 学生从 身边 的 化学现象人手学习有关物质构成 和变化的知识 。 初中化学中的原 子结 构 、 素 的化合 价 、 元 物质 组成 的 表示方法等几 大难 点 , 在教 材 中分别分 散在第 二单 元 、 第 三单元 , 同时将学 生容 易掌握 的 空气 、 氧气 的性质 穿插 在 其 中, 让学生学 习压力 减缓 , 习 中通 过循 序渐进 的方 法 学

从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特点说起

从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特点说起
p H试纸测定它们的 p H。
新 教材注重 引领学 生认识 化学在 推进社 会文 明进
程 中重要 贡献 , 了解我 国 的资源现状 和利用 前景 。 初 步
认识化 学应用带来 的两 重性 . 形成运用化 学知识解决社 会现实 问题 的意识 。 比如 , 化学 的开篇就 有这样一 段话 : 纵观人 类发 展
石灰 ” , 新教材改成 了“ 生石灰( 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 ” 。按
照老教 材 中的说法熟石 灰应该是纯净物 , 而新教材 的说
法就应该是混合物 。新教材 中的说法应该更符合实际的 状况 , 如果不去研究新教 材 , 而只根据 经验 去教书 , 可 能
会 犯错 。 二、 教材注重情境 的创设
机、 环境 污染 、 疑难疾病 救治 等重大 问题 : 依 靠化学 . 人 类 才能架设 起从 贫穷走 向繁荣 、 从 蒙昧走 向文 明 、 从地 球走 向太空 的桥梁 。 再如 : 地球 上水 的储 量很 大 。 分布范 围也很广 , 但 是 大约 9 7 . 5 %的水集 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 。跟人类关 系最
材 中这一 句话 改成 了“ 氢 氧化钙是熟石灰 或消石灰 的主 要成分 ” , 关 于氧化钙 老教材是这样说 的“ 氧化钙俗称 生
的历史 .每一 次时代 变革都 与化学 科学 的发 展密不 可 分。从钻木取火的石器时代 到青铜器时代 、 铁器时代 , 从 钢铁 、 化石燃料得 到广泛应用 的工业 时代到计算机 和互 联 网技术飞速 发展的信息 时代 , 化学科学都是 当之无愧 的“ 主角 ” 。依靠化 学 , 人类才 能更好 地解决诸 如能源危

课 程 改 革研 究 ・
从 鲁教版九年级化 学教材 的特点说起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上教版和鲁教版)特点综合分析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上教版和鲁教版)特点综合分析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上教版和鲁教版)特点综合分析世纪之初,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如教材的编写出版就改变了原来国家统一使用一套教材的格局,目前初中化学新教材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和山东教育出版社的,这三套教材与原来的初中化学教材相比较均有较大的改变,尤其是课程理念、课程的内容、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等,同时三套教材各有自己的特色,对这些方面,目前深入研究比较的不多。

现在各地正陆续进入新课程,故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对教育管理部门及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均有指导意义。

下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上教版和鲁教版)的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比较新旧教材的变化,重点分析两套教材的内容特点,并就在新课程下学生、教师的变化,教材的适用性简单谈易一下自己的几点见解。

(鲁教版分析见后面)1、人教版、上教版两种版本共同的特色(1) 新教材内容选择反映了课程理念,即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1 ] ,遵循内容标准的要求,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整合,改变了旧教材一味注重“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习的局限性,从多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

其中,对于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实现,新教材特别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所设立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样,如实验、调查、参观、资料收集、讨论、交流、辩论等,强调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与此同时,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例如,观察、测量、记录、分类、比较、类比、假说、模型化、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等,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2) 新教材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反映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例如,上教版“调查了解当地居民使用燃料的种类,综合环境保护、经济利益、节约能源等方面的因素,给居民合理使用燃料提出改进的建议”,人教版“调查你周围的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及形成的原因,用照片、漫画或板报的形式来渲染白色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的建议,呼吁大家都来为减少白色污染而共同努力”等。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摘要:一、五四制简介二、九年级化学课程设置三、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特点四、如何提高学习效果五、总结正文:五四制,是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将原本的四年初中、五年高中调整为四年初中、三年高中。

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得到实施,其目的在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九年级化学课程设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是根据五四制教育模式编写的一套教材,旨在为学生们提供实用的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技能。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特点。

1.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教材按照化学学科体系进行编排,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等方面逐步展开,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

2.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教材不仅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还包括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3.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图表、示意图、实物照片等,使抽象的化学概念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4.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教材设置了多个实验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为了更好地学习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各章节的核心知识点,着重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逐步攻克难关。

2.注重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

课堂上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复习则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复习效果。

3.做好实验操作。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要积极参与实验,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实验素养。

4.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总之,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是一套具有较高实用性和可读性的教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册教材包括七个单元,内容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基础、物质性质与变化、化学计算等方面。

二、化学基础知识本册教材首先介绍了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原子与分子的概念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后续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注重实验基础的教学。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化学现象,理解化学规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中介绍了实验的基本操作、试剂的取用、仪器的使用等,教师应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安全意识。

四、物质性质与变化物质性质与变化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本册教材详细介绍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转化和化学反应的类型。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涉及了一些基本的化学计算内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浓度的计算等。

通过学习化学计算,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六、实际应用与探究本册教材注重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教材中还设计了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总结与展望本册教材的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基础、物质性质与变化、化学计算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下)一、教材总体框架结构:提起新教材,大多数同行起初的感觉都是新教材知识零乱、分散,难于整理成章。

给人这样初次印象主要还是教科书的编写呈现方式栏目比较繁多。

如“实验探究”、“活动天地”、“交流共享”、“多识一点”、“在线测试”、“长话短说”、“挑战自我”、“单元练习与实践”等。

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究式学习。

也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化最大的地方。

其实新教材形散而神不散,它始终围绕“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事实到理论,从理论再到事实”两条主脉络纵横向,全方位的展开教学的。

1、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还把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和变化的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贯穿“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在处理化学理论性知识与具体事实性知识间的关系时,基于初中生学习现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本着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形式,将分子和原子、物质组成的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分别与水、空气、金属等内容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地呈现有关概念,使概念理论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特点:在内容方面,新教材力求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主要突出了以下四方面: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但这种联系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质或现象,而是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从这一原型出发,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

例如,关于分子、原子的学习,不是单纯以分子、原子的知识为选取内容的线索,而是以学生熟悉的水为原型,从解释水的三态变化自然引出分子运动的有关知识,从水的电解出发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从中发掘出分子、原子知识的生长点,凸显了理性与感性的水乳交融关系。

2、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所谓化学基本观念,简单地讲就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

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它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是革除传统教科书内容的“繁、难、偏、旧”,实现删繁就简、化难为易的重要方法。

基于这一认识,本教科书特别强调化学基本观念对一般具体知识的统率作用。

依据课程标准,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

本教科书在选择内容时,优先确定这些化学基本观念,以此为核心选择那些能形成和体现这些基本观念的具体知识内容,并在每一单元中都突出基本观念的主导地位,引到学生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微粒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微粒是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隙,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在教科书中,围绕这一基本观念,分别从不同的章节、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如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分解、氯化钠的溶解、木炭的燃烧、氢气的燃烧和爆炸、中和反应、食品中的有机物等,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这一基本观念。

3、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

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宏观物质的性质归因于微观结构,培养学生对微观化学世界的想象力应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传统的化学教科书忽视了这一学科特征,没有将微观的与宏观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难以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实践的抽象,导致学生化学学习的困难和死记硬背。

本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回避微观,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尽可能将宏观与微观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教科书力图通过形象化的微粒模型、拟人的卡通画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可以说,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是本教科书在内容选择和呈现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另外,在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符号时,本教科书也是从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视角,通过实物图片和微观模型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深入理解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建立起宏观、微观和符号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让学生记忆这些符号。

4、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特点。

它要求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

本教科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一是设计专门的主题介绍科学探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整体认识,如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之旅”;二是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习有关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实验变量的控制、测定、记录、数据处理、分类、科学抽象、模型化、提出和验证假设、获得结论等,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科学知识的获得紧密结合起来,教科书中大量的探究活动都采用了这种形式;三是选择一些能够体现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化学史料来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如第三单元第三节“认识原子”,就是通过介绍人类发现原子结构的史实,教给学生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思维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与老教材最大的不同点表现在,新教材始终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1、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有思考性是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而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的,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保证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的核心是问题。

为此,本新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能引发问题的情景、事例,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通过问题启发探究、深化探究、反思探究,把问题的解决与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教材中“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探究活动的设计,首先,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了导致钢铁锈蚀的多种假设,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钢铁的锈蚀;然后教材给出了验证不同假设的实验方案以及相应的实验现象照片,在此基础上,教材提出了3个逐渐深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和实验事实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获得有关的结论。

这种对问题不同层次、不同时机、不同方式的精心设计,使得教学过程充满思考性和对智慧的挑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2、强调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的真实性现在心理学认为,学习与产生学习的情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只有真实、可信、能进发问题的学习情景,才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参与讨论、实验、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

虚假的学习情景必然导致虚假的探究,从而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观点的形成也毫无益处。

教材非常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真实、生动、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活动的学习情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同时,为避免让学生在教材安排好的步骤中进行“活动”,教材重视探究活动的开放性,强调探究结果的“悬念性”和真实性,将学生多样性的探究活动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质量守恒定律”、“中和反应”等探究实验中,教材不再规定学生必须做哪些实验,而是提供多种选择,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在探究结果部分,教材给各种不同答案都留出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

另外,学生探究活动的实施还受教材内容的难度、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探究场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设计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从部分探究到完整的探究,从模仿探究到独立的探究,逐渐增大探究活动的开放性程度。

如“海水…晒盐?一节”中,“那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的实验探究活动,在第1个探究活动中,告诉学生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按照给定的步骤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获得结论;而在第2个探究活动中,只给出探究的题目,让学生模仿第1个实验自己设计方案,独立地进行探究。

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探究活动的跨度太大,造成学生探究的困难,从而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3、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

学生只有把自己作为建构的对象,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

教材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如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之旅”中就把“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作为学习化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明确写进教材之中。

在设计每一节的内容时,教材都通过“交流共享”、“在线测试”、“长话短说”等栏目凸显反思评价这一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结果等进行及时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另外,教材还多采用第二人称“你”,以对话的方式提出问题,如“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相信你有更好的想法。

”“如何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怎么想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那些?”------这样的对话营造了一种平等、合作的氛围,丰富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4、内容呈现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科学探究活动为线索,通过具体的栏目来引导学生学习。

相对于纯文本的叙述,栏目更能体现学生的方向性和阶段性,它与文字叙述和图片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教材与学生“对话”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