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大学校园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校园低碳生活论文: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校园低碳生活论文: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校园低碳生活论文: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摘要】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替代石化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

针对当今我国高校校园内存在的大量高能耗、低效用、不环保、不节能等现象,应通过大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适度缩短北方高校冬季授课时间、推行二手教材使用制度、推进高校车改制度等措施,从日常运营管理,师生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上积极向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式转变,创建校园低碳生活新模式。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校园;数字化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世界各国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替代石化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

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切实努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而“低碳校园”的建设是与中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关系。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校园”的内涵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正在发展中的低碳经济进行了探索。

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其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

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

“低碳校园”从外延上来讲只是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一个子课题,是在能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大力提倡和推广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理念,研发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努力打造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集现代化、信息化、低碳化于一身的新型校园。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举行,严峻的气候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负面影响,是当代人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穷上升和生孕育发糊口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紧张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世界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紧张风险到人类的生存情况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 也因为情况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低碳生活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

低碳校园是在低碳经济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低碳经济等理论在高校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践行低碳理念的具体行动。

高校内部在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使用上也未能做到物尽其用, 依然存在着浪费现象, 在备受全世界瞩目的实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课题下,建设高校的“低碳校园”是必然的选择。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低碳校园建设所涉及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和全面。

日本曾经对东京都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进行统计,在包含众多大型企业的事业体的能耗及碳排放量排序中,东京大学名列第一。

而在美国,研究型高校的校园单位面积能耗比大多数建筑的能耗都要高,尤其是实验室和数据中心的全天候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在美国,从总量上看,学校建筑的总能耗, 仅次于各类办公类建筑的能耗总和。

从我国来看,大学生的人均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居民的人均能耗指标。

据初步统计,全国大学生生均能耗、水耗分别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4倍和2倍。

这也说明,校园蕴藏着的巨大的节能潜力。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各地区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北京大学依托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联合首都高校大学生共同发起致力于可持续校园建设,集中回收校园废品,同时利用所得收入开展植树造林、大学生低碳科研、环境教育推广等活动的林歌计划,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低碳校园建设中取得较好成效。

基于学生低碳行为调查的零碳校园建设——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

基于学生低碳行为调查的零碳校园建设——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

基于学生低碳行为调查的零碳校园建设——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基于学生低碳行为调查的零碳校园建设——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作为全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也肩负着培养绿色环保意识和实践低碳行为的重要责任。

本文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探讨了基于学生低碳行为调查的零碳校园建设问题。

湖北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知名高校,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拥有庞大的学生群体。

为了推动学生低碳行为的改变,学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学生碳排放行为的数据,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零碳校园建设的举措。

首先,在交通出行方面,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使用汽车或者摩托车通勤,这导致了较高的碳排放。

因此,学校鼓励学生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

学校加强了校园内的自行车道建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自行车租赁服务,还设置了临时停车区域,以减少机动车辆在校园内停放。

其次,在能源使用方面,学校推动学生节约用水和用电。

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教育学生合理使用洗衣机、电视、电脑等家电设备,提倡关灯、关空调、关水龙头等节约能源的行为。

学校设立了能源监测中心,定期对学生寝室和教室进行能源消耗情况的检测和统计,并通过数据公示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节约用能。

第三,在饮食方面,学校引导学生选择低碳膳食。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喜欢选择肉食和热菜,而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较少。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校调整了食堂菜单,增加了蔬菜和水果的种类和供应量,并鼓励学生减少肉类的摄入。

同时,学校还推出了“光盘行动”,提倡学生合理取餐,避免浪费。

最后,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方面,学校实行了全面的管理制度。

学校设立了垃圾分类指导中心和资源回收中心,学生通过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垃圾和利用资源。

学校设立了回收站点,并在校园内设置了相关标识和宣传牌,以便学生正确投放垃圾并进行资源回收。

低碳背景下高校绿色文化校园建设研究——基于贵州财经学院的实践

低碳背景下高校绿色文化校园建设研究——基于贵州财经学院的实践

社会的各个角落。”
1 绿 色 文 化 校 园 建 设 内 涵
的真正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中的“ ” 人 既包括教职 员工也包括 学生 , 树立以人 为本 , 不是说不要管理制度 , 并 而是在制定和完 善学 校管 理制 度的 同时 , 开展教育活动 , 关注每一位 教职员工 和学 生的合理要求 , 顾全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落实到实处就 是要 围绕 低碳 、 生态 文明建设等背景 , 结合贵州 区域性特色资 源以及本校 的实际 , 开展一 系列教育活动 , 丰富校园文化 , 面 全 提高 全校 教职工的素质 , 强调精神风貌建设 , 推行 绿色的文 明 风尚 , 培养出真正的“ 儒魂商才” 。
载体 , 倡导低碳生 活新风 尚和生态文 明的理念 , 实推进校 园 扎 行为 文化建设 , 构建 全新 的校园文化氛 围 , 而得 以选拔优秀 进 学生 , 培养学 生的吃苦耐劳能力 、 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 为 学生工作培养骨干 , 培养后备人才。
2 绿 色校 园文 化 的 建 设 内容
面的政策及加强校 园文 化建 设的措施 , 并负 责实施 ; 计划地 有
培训 校园文化工作 干部 和师生员工业余文艺骨干 ; 开展校园文
化的理论研究 和学术探讨活动 , 用理论来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 实践 。此外还要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绿色 文化 营, 确立以 自然教育 为重点 的发展方 向, 搭建一个“ 与、 参 分享 、 成长 ” 的开 放式 学习型平 台, 励青年人 到大 自然 的怀抱 中 , 习观察 自 鼓 学 然 、 录 自然 的方法 , 记 体验各 种生态游戏 , 习与 自然 互动 , 学 提
参 考 文献 : 【】 武 超 群. 究 新 时 期 多校 区校 园 文化 的传 承 与 创 新 【. 国 1 探 J中 】

第三部分:低碳校园建设—碳足迹报告

第三部分:低碳校园建设—碳足迹报告

第二部分:华师大学城校区校园碳足迹调研报告一、校园碳足迹的研究背景关于校园低碳建设的研究,国内外的文献基本上都是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校园存在的高碳现象的分析,另一个是相应的措施建议的提出。

国外一般直接对第二个问题进行研究,且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计算出校园的碳排放数据,即碳足迹来说明问题。

具体操作是先测量一次碳足迹,之后在校园内实施他们提出的低碳方法,然后再进行多一次的碳足迹测量。

通过前后两次的碳足迹对比量的减少来说明措施的可行性,从实证层面上检验低碳措施。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他们的一个专门小组对校区内的碳排放量和减排的具体措施都进行了详尽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减排目标。

而国内的文献多数从定性的角度出发,概括出校园高碳浪费的现象,然后指出现象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只是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第二个问题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规范分析的层面上,没能为自己的建议提供足够的支持。

不过近些年来也开始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对低碳校园建设的实证研究。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的张婷等人(2012)根据碳足迹的间接计算公式,通过收集学校内四个不同功能区(学生区、居民区、教学行政区、公共活动区)的用电量和用水量数据计算出各个区对应的碳足迹,经过统计分析之后针对不同的功能区提出对应的对策措施。

姚争等人(2011)以北京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把能源,交通,日常生活作为研究碳足迹的内容,分析北京大学的生态足迹,并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碳足迹进行比较。

王菲凤等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评价了福州大学城所高校新校区2006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

鲁丰先等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从能源、食物、垃圾、水、纸张和校际交通6个方面计算和分析了河南大学2006年的生态足迹,提出了减少校园生态足迹的措施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的建设。

姚争等人也以生态足迹理论研究北京大学的低碳校园建设。

低碳大学校园建设研究

低碳大学校园建设研究
N O. 02, 201 3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O 2期
低碳 大学 校 园建设 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陈 帝 涛 朱振 霖 苏伟 群 范 继 萍
( 武 汉 工程 管 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3 0 2 0 5 ) 摘 要 : 在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受 到越 来 越 广 泛 关 注 的 同 时 , 温室 气体 的减排 成为 一个 热点话 题 , 因 为 它 关 系 到 人 类 生 活 环
2 建 设 低 碳 校 园 的 重 要 作 用
2 . 1 实 现 校 园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必 要 条 件 随 着 高 校 办 学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和 办 学 条 件 的 日渐 改
了解 程 度
善, 高 校 的 资 源 供 需 矛 盾 日益 凸 显 。 高 校 面 临 的 资 源 供 需 矛盾 的问题 , 不仅影 响到高校 社会 示范效 应 的发挥 , 而 且 制 约 了 高 校 自身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当 前 , 创建 低碳 校 园 , 提 倡 节 能环保 的生活 方式 , 是高校实现 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保 障。 2 . 2 建 设 低 碳 校 园 是 转 变 教 育发 展 方 式 的 有 力 探 索 高校能不 能吸 引 优质 生 源 , 能 否 在 竞 争 中 占 有 一 席 之 地, 关键是 教育教 学质量与发 展方 式能 否适应 经济 社会 , 能 否 满 足 人 民群 众 的 教 育 需 求 , 高 校 以 建 设 低 碳 校 园 作 为 加 图2 日常 生 活 中 的 环 保 行 为 快教 育发展方 式转 变 , 促 进 教 育 科 学 发 展 的 思 路 顺 应 了 经 了解 的调 查 者 只 占 被 调 查 者 总 数 的 2 6 , 将 近 一 半 的被 调 济社 会发展 的方 向 , 回应 了公 众 对 教 育 公 平 的 期 待 , 能 强 化 查 者 不 是 很 了 解 环 保 知 识 。 对 环 保 知 识 的 欠 缺 , 大 大 影 响 内涵建设 , 凸显办 学特色 , 提高核心竞 争力 。 环 保 意识 的 提 升 。 2 . 3 建设 低碳校 园是发挥校 园示范辐射效 应的必然选择 目前 , 多数 高校均未开设 低碳 教 育及 环境 教育 的课 程 , 高校作 为社会文 明风 尚的指 向标 , 应在 构建 低碳 社会 , 媒体对 这种教育 报导 力度 不 够 , 加 之 一 些 学 校 的 领 导 对 低 倡 导 低 碳 生 活 方 面 充 分 发 挥 校 园 的 示 范 辐 射 效 应 。 高 校 应 碳 , 节能减排工 作不够重视 , 因此 , 从 整体 上看 , 高 校 师 生 员 对 学生进行潜 移默 化的教育 , 提 高学生 低碳 环保 的 意识 , 培 工 的低 碳 意 识 比 较 薄 弱 。所 以 , 在 建 设 低 碳 环 保 校 园 的 过 养 学生勤俭 节 约 的社 会 风 尚, 营造 低 碳 环 保 的 校 园风 气 。 程中, 高校必须 加强对师 生低碳 环保 方面 的教 育 , 提 高 他 们 大 学生是传播 低碳 意识 和实 践 低碳 发展 的 主力 军 , 提 高 大 的低 碳 环 保 意 识 。 学 生的低碳 意识有 利于提高全 民族的低碳意识 。 ( 2 ) 资 源 浪 费 现 象 严 重 。调 查 中 我 们 发 现 , 虽然有 5 4 3 建 设 低 碳 校 园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的被 调 查 者 十 分 了 解 或 有 些 了解 环 保 知 识 , 但 在 日常 生 活 , 7 3 的 被 调 查 者 缺 乏 为 了解 我 校 在 低 碳 校 园 建 设 的 一 些 现 状 , 本 次 研 究 设 中能 将 环 保 行 为 坚 持 下 去 的仅 有 9 在 日常 生 活 中 的环 保 行 动 力 。 计 了一份调查 问卷 , 问卷 主要 面 向高 校 师 生 。 在高校 中, 浪 费 资源 的现 象 普遍 存 在 。例如 , 学 校“ 长 在 本 次 调 查 中共 发 放 问 卷 5 0 0份 , 回收 4 7 3份 , 有 效 问 明灯 , 长流水 ” 现象 , 纸张 的浪 费 , 校 园 餐 厅 里 的 饭 菜 浪 费 等 卷 4 3 2份 , 问 卷 有 效 回收 率 8 6 . 4 。 等现 象 , 这 也 从 侧 面 揭 示 了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的 降 低 和 低 碳 经 过对 问卷 的 整理 与 汇 总 , 我 们 将结 果 汇 总如 图 I 所示 。 环 保 意 识 的缺 乏 , 因此 , 大 学生 需从 生 活 的小 事 做起 , 注 重 根据 图 1 、 图 2 我 们 可 以看 出在 低 碳 校 园 建 设 中 存 在 以 培 养 自 己节 约 的 良好 品 质 。 下 方 面 的 问题 : ( 3 ) 节能 管理体制不 完善 。在建 设低 碳校 园 的过程 中 , ( i ) 低 碳 环 保 意 识 薄 弱 。 建 设 低 碳 校 园 必 须 要 提 高 广 我 国 大 师 生 的 低 碳 环 保 意 识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对 环 保 知 识 十 分 我 国 高 校 存 在 着 节 能 管 理 体 制 不 完 善 的 问 题 。 目前 ,

i60[建筑]低碳维度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思考_瑞士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

i60[建筑]低碳维度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思考_瑞士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

Thinking about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under the Low-carbon Dimension——The Inspiration of Irchel Campus, University of Zurich, Switzerland低碳维度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思考——瑞士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的启示文/郭菂 王正Guo Di Wang ZhengABSTRACT通过介绍瑞士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有机生态的规划设计特点,探讨了在低碳维度下,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生态性与低能耗、开放性与整体性以及建筑设计的适应性等设计策略,以推动“绿色校园”的建设。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ganic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rchel Campus, University of Zurich, probes the strategies of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under the dimension of the low-carbon, including ecological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openness and integrity, and adaptability of building design,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campus”.作者简介郭菂 博士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王正 博士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低碳,校园规划,苏黎世大学Irchel新校区Low-carbon,Campus Planning,University of Zurich Irchel CampusKEY WORDS墙体限定、30米见方的小广场,冬季这里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溜冰场。

建设低碳绿色大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建设低碳绿色大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点” 的 触目 惊心的残酷现实, 我们焉能不反思、 不警醒1
例如, 江南大学2 0 0 8 年与2 0 0 5 年相比, 新校区同比 人 3 . “ 打铁还需自 身硬” , 传“ 道” 自 身要有“ 道” 。家长 吨。 数翻 一番, 科研经费增加3 . 1 倍, 设备总值增长 1 . 5 倍, 但 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任教师, 社会是 水电 总支出 却减少2 3 0 万元, 生均年度水电费由 原来 学生的第三任教师,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 校区 的1 0 0 0 元左右降至5 1 0 元。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了南北校 要作用。作为高校的教育者,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教 计1 2 9 栋1 0 o 多万平方米建筑的能源楼宇计量工程, 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教师言 传身教的低碳理 区总 进行精细化管理, 节能率达 念和行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 生态素质” 养成。只 实现了能耗数据实时监测, 0 %以上。 对外经贸大学一共采用2 2 项节能减排技术, 有当 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的 思想理念通过各种学科、 各种 3 万元。 实践、 各种渠道在大学生的心中发芽时, 我国的绿色、 循 全年节约经费上千

建 设低 碳 绿色 大学 的背 景
发展为了 什么? 什么才是幸福?人类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存下去的问题, 2 1 世纪人类正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 能有高度的 物质享受、 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 没有生态安
目 前, 全球已 探明的石油、 天然气、 煤炭储量( 统称碳基能 全, 人类就会步人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 生态文明是物质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石。 生态文明建设 源) 将分别在4 0 年、 6 0 年、 1 0 0 年左右耗尽。同时, 碳基能 文明、

绿色校园——同济大学的低碳之路

绿色校园——同济大学的低碳之路

发 电、 ⑤雨水收集、 E ⑥L D灯具 、 ⑦屋顶花园、 ⑧冷辐射 吊顶与多
风。
大礼 堂 在保护 性修 缮及节能改造 中, 基于历史建筑保护的原
司时针对其建筑大空间的特征及使 用条件和自然条件, 探索实践 『 的被动式及主动 式建筑节 能技术 : 自然通风技术 、 应 ① ②空调 预 冷预热技术、 ③地面送风技术 。 大礼 堂建筑节 能改 造后实现
绿色校园
同济大学的低碳之路 文 ◎ 进 - 徐 图
同济大学从2 0 年开始绿色校园的建设 , 03 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
仅在国内各个高校 中处于领先地位, 国际社会也得到了认可。 在 同济大学应邀参加了20 09
年1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举行的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l次缔约方会议暨 《 2 《 第 5 京
这些 建 设 实 践 中切 身感 受并 提 高 对 资源 节 约 、 保护 环 境 的 意 识 , 改善 能 源 消费 习惯 , 并且
希望通过在学生中形成压力、 相互监督以提高约束效果。
44
低碳技术的 实践 与创新
低碳技 术 的实践
图片说明
1 大 礼 堂 外 观
2 大礼堂内部空间 .
低碳行为的养成与发展
绿色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改善 各种硬件设施 , 更重要的是让全校师生形成低碳 意识、 养成低碳行为。 0 9 2 0 年, 同济大学开始推广碳足迹计算器和公布个人碳排 放信息。 学生可 自己登 陆碳足迹调查的网站, 输入 自己的各 项耗 能指标, : 如 学生寝 室的电耗与水耗 , 系统会计算出其碳排放量 , 让学生了解 自己的能源消费会造成多少的
3 浴室热交换池 4 文远楼

低碳校园建设—研究背景意义及文献综述

低碳校园建设—研究背景意义及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频繁的重大地质灾害、极端天气,对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大家越来越感受到气象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因此让整个社会进入低碳生活状态已经刻不容缓。

高校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与创造者,要承担引领人类文明、提升公众意识的重任,这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赋予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高校要当好“低碳经济”的排头兵,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构建一个和谐、美丽的节约型校园。

对于高校的聚居地——大学城的低碳校园建设的关键是实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能源资源合理利用。

然而,由于认识偏差和制度缺失等原因,我国现代大学城校园建设中出现了大量不低碳行为,严重背离了低碳经济的理念与要求。

例如:高校间盲目攀比,过度的景观建设——大湖面、大草坪、音乐喷泉、各类树种等;校园建筑盲目建设,使之失去了文化内涵;环境建设“重于改造,轻于保护”;能源浪费,过亮的夜间照明、过冷的空调、过高的供暖温度等等。

而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广州高校的聚居地广州大学城,其定位为中国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

广州大学城是在政府、高校、市场等主体参与下,将大学和科研机构集聚在某一特定区域,并达到一定的规模,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产学研的相互结合的高度密集化教育城镇。

建设低碳大学城,需要主体的积极参与,发挥其作用,才能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大学城规划构建以及升级改造过程中达到低碳目标。

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大学城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功能分区、资源共享。

主要包括城市资源共享区、大学校园区、学生居住区、教师居住区、集中研发孵化区。

低碳大学城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主要包括着三个关键要素,即政府、企业和高校,我们可以从这三个主体的角度来考察大学城的低碳建设。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基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出发,研究广州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在充分借鉴国内外低碳校园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构建完整的低碳校园建设理论体系,探讨低碳校园建设的制度安排、运行机制和路径选择;并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从价值观的层面出发,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低碳价值观体系;故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浅谈低碳校园建设思路

浅谈低碳校园建设思路
技 经 济市 场
浅谈低 碳校 园建设思路
陈颖娣 ,蒋新会 ,刘 桐
( 河海 大学基 建处 , 苏 南京 209 ) 江 108
摘 要 : 文介 绍 了低碳 与低碳 经济的概念 , 本 分析 了 目前高校校 园规划建设 中存在 的问题 , 出校 园规划建设过程 中引入 提 低碳理念 , 为校 区规划建 设提 供 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 同时提 升广 大师生员工的低碳 意识, 树立 师生建设低碳校 园的高 尚责 任, 更好的推进低碳 型校 园环境建设。 关键词 : 碳; 低 低碳经济 ; 园规划 ; 校 低碳校 园
建设低碳校园 , 当然离不开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 材料与设备制造 、 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内, 减
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 提高能效 , 降低二 氧化碳排放量 。
低碳建筑 的内涵和节能建筑 、 绿色建筑是一致的 , 辅相成 相
的。 学校推行绿色低碳校园的发展 , 在采暖 、 制冷 、 电力等方面的 能源使用上考虑太 阳能 、 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 园建筑使用 的 校
和谐 , 强调各部 门 、 各层次 之间 的协调 , 使校 园内资 源最大限度
地节约、 利用 , 内办公 、 校 教学 、 生活等建筑与当地环境形成一个 有机结合 的整体。 整个系统能具有 自我调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 实现学校 的可持续发展 。
24 能源浪费 , . 过亮的夜间照明 、 过冷 的空调、 过高的供 暖温度
得显著成效 。 另外 , 英国诺 丁汉大学朱 比丽分校新校 园也是低碳 型校 园建设的典型范例 , 目前公认的生态建筑标志之一 , 是 设计 突出生态设计 的特征 , 在废 旧工业用地 的基础上更新再建 , 变成 了一个充满 自然生机的公 园式校 园。 “ 低碳经济 ” 是当今 世界 正在兴起 的一种发展方式 。我 国是

低碳概念下绿色大学校园建设之解析

低碳概念下绿色大学校园建设之解析

2 我 国高 校 开 展 节 能 技 术应 用建 设 绿 色 校 园 的现

教 育 资 源 是 社 会 资 源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近 年来 。 多 高 许 校 以提 高 能 源 资 源 利 用 效 率 为核 心 , 地 因 校 制 宜 。 序 渐 因 循 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改造 , 积极 采 用 环 境 无 害 化 的 清 洁
O 引富
20 0 8年 ,在 联 合 国 等相 关 组 织 的推 动 下 ,低 碳 概 念 ” “ 成 为 全 球 热 门 的 环保 议 题 。我 们 日常 生 活 中 的 每个 细 节 都 开 始
直 接 跟 “ 排 量 ” 钩 。 “ 碳 经 济 ” “ 碳 生 活 ” 为上 至政 碳 挂 低 、低 成
图 书 馆 采 用 地 源 热 泵 中央 空 调 系 统 , 公 共 服 务 区 域 的 照 明 其
控 制也 采用 先进 的 西 门 子 触 控 省 电 技 术 ; 学 楼 教 室 内照 明 教 灯 具 全 部 采 用 T 节 能灯 管 ,学生 宿舍 安 装 空 气 源 热 泵 技 术 5 等 等 。另 一 方 面 , 校 加 大 力 度 对 原 有 耗 能 设施 进 行 节 能 改 学
保 护 环 境 的 基 本 国策 , 持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道 路 , 加 快 建 设 坚 在
技 术 治 理 校 园 环 境 污 染 , 学 校 自身 产 生 的 各 种 污 染 得 到 有 使
效 预 防 和控 制 。
资 源节 约 型 、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和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的 进 程 中不 环 断 为应 对 气 候 变 化 作 出 贡 献 。 胡 锦 涛 指 出 , 后 , 国 将 进 今 中

低碳化校园设计

低碳化校园设计

所 谓低碳 经济 , 指在 可持续 发展理念指 是 导下 , 通过技术创新 、 制度创 新 、 产业转型 、 新能 源开发 等多种 手段 , 可能地 减少煤炭石油等 尽 高碳能源 消耗 , 减少 温室气体排 放 , 到经济社 达 会 发展 与生态环境保 护双赢 的一种经济发展形 态。 发展低碳经济 , 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 一方 责任 , 国家节能 降耗指标 的要 求 ; 完成 另一方面 是调整经济结构 , 提高能源利用效 益 , 发展新兴 工业 , 建设生态文 明。在校 园建设 中 , 探寻创建 低碳校 园的设计理论 和方法 , 便是 当前高校发 展 中的时代课题 , 响深远 , 义重 大 。 众多 影 意 从 的校园低碳化设计过程 中 , 纳出一些建设经 归 验 和前 瞻 f的设计方 法 ,为今后的更多的校 园 生 规划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
模 的上限是 : 校园中心 区: 0 2 = 0 顷1 1 T H w 5 0 - 校 园区:o 2r 2 0 顷1 8 - 0 r - = , 由此再 根据 院校性质 、 所在 区域 、 地形特点 等因素 , 确定建筑 密度 、 个学 生建筑面积与 占 每 地定额 , 从而推算出合理的入学人数 。 3低碳 化的校 园设计 在校园规 划中应多用便 捷的交通 流线 , 采 用 中心式或者环形路线 ,使建筑围绕路线布置 或呈集中化布局 , 加大绿化面积和水域 面积 , 可 以降低空气温度和湿度 ,可以减少空渊 系统 的 使用 , 低碳排放 。 降 3 J l绿化系统的调节作用 绿化 系统可 以调节空 气 , 美化环境 , 是低碳 化校 园设计 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澳门大学横琴 新 校区 , 选择在 环水横 琴岛建设校区 , 围的海 周 面就 可以起到天然的空气调节作用 ,校园 内规 划 了多层次的园林景观 , 将水体 、 绿地 、 小丘 、 生 态廊 道 、 园 、 内绿化 、 中花园等融人校 区 , 庭 室 空 并 强调保育和生态元素 ,在建筑物内外进行大 量绿 化 , 垦小果林 或小农 地 , 如开 在建筑物间提 供 连廊和林荫步道 , 此营造 清幽秀气和具有 藉 文化品味的育人环境 。 3 . 2校园 内部建立以步行 为主的道路 系统 广州 大学城为保持低碳化 的环境 , 提倡公

构建低碳校园——大学生行为碳足迹评估及改进策略

构建低碳校园——大学生行为碳足迹评估及改进策略

※基金项目:此文为南昌航空大学校级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构建低碳校园———大学生行为碳足迹评估及改进策略分析》,项目编号SXJG05。

1低碳校园的背景以及意义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后,实施低碳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与节能减排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2]大学生人数占据世界人口比重较大,是节能减排理念的重要传播群体。

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建设规模、学生人数以及耗能设备急剧增加,能源消费开支逐年加速上升。

其中包括许多不合理的资源浪费。

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营造低碳、生态的校园环境,做节能环保、降碳增效的践行先锋。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有所行动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通过对我们既有生活方式的重新剖析和探索摸索出一套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2研究方法大学校园中的能源消耗主要为电力和燃气,大学生作为校园中的主要消费者与使用者,建设低碳校园,可以有效节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满足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此次研究主要是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总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77份,其中,由于部分题目多选或者漏选,9份作废,实际有468份。

3问卷调查分析问卷主要是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从大学生的衣、食、住、行、用五方面进行调查。

其中,男生占56%,男生中有40%来自城镇,60%来自农村;女生占44%,女生中有35%来自城镇,来自65%农村。

通过问卷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3.1首先,我们对大学生关于低碳的认知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看出,63%的同学对于低碳生活有所了解,但了解程度不高。

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碳排放或影响碳排放的产生。

我国高校低碳校园建设路径研究

我国高校低碳校园建设路径研究

我国高校低碳校园建设路径研究发布时间:2022-08-04T03:59:25.43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6期3月27卷作者:郑科[导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郑科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浙江绍兴 312000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对全社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培养前沿的“低碳”理念,还能使大学生不断传播和拓展“低碳”理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高校;低碳校园;建设;路径1 “低碳”校园的内容与定义“低碳”一词最早源于 20 世纪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它包括低碳经济的形式、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等方面。

它们大多指通过技术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校园建设也在考虑“低碳”的理念,以满足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并尽可能减少学校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在国外,许多高校仍然注重“低碳校园”,如风能、太阳能和热能的利用。

他们鼓励学生以“低碳”的方式学习,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低碳校园建设的路径2.1 成立专门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在美国,许多高校都设有可持续发展部门,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来指导高校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低碳建设通常由高校后勤、总务等部门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必然导致校园低碳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监督管理不足、低碳效果不明显的弊端。

如果学校能成立专门的低碳建设管理部门,由学校领导牵头,配备专业负责的专职人员,组成高效的管理团队,不仅能做好顶层设计,还能促进规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行为监督,从而提高校园低碳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曾提出建立绿色校园建设最高责任制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低碳校园建设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低碳校园建设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
和创新 社会 风 尚的责任 ,更应 与时俱 进 ,宣扬低 碳理念 ,顺 应时 代 发展 ,构 建低碳 校 园 。

大多 院校对低 碳校 园建 设的认 识较 片面 ,多数停 留于单 纯 的
低碳 倡议 、宣传 层面 。对低碳 校 园缺 乏 整体定位 、系统规 划 。教

低 碳校 园建设 的现 实意 义
第 三 ,发展低 碳经 济的 重要构 成。 低 碳经 济是强 调低 能耗 、 低 污染 、 低 排放 为基 础的经 济模 式 _
学校利用报栏 、 展板、标语、广播、校园论坛网站 、Q Q群、
第一 。宣传示 范研 发的 重要平 台。
第二,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校园管理制度缺失。低碳校园建
设 有盲 目跟风 行为 ,缺乏 持续性 的配 套措施 ,部分 措施 实施流 于 形 式 。不 够深入 彻底 。各高 校节 能减排 管理 水平 参差不 齐 ,大多 只 停 留在基本 资源 的跑 冒滴漏 的管理 或节 能技术 改造 层面 。没有
体 系 ,研究 成果 少。 高校应充 分发 挥教 师的 科研 能力 ,将理 论转 化 实用 。主动 为低碳 城市 建设 和低碳 社会 发展服 务。
三 、低碳校 园 建设 的政策途 径 创 建 低 碳校 园 ,应 该 走 理论 结 合 实践 的 路线 。 湖北 工 业 大
第 二 .消费群体 性 的联动 效应 。 2 0 1 2 年 全 国共有 高校 2 3 0 0余 所 ,在校 生超 过 2 6 0 0万 , 全 国 大学 生人 均 能耗 、 水耗 分 别是 全 国居 民人 均 的 4倍 和 2倍 , 明显 高 于居 民 人均 消 耗值 。高校 师生 日 常活 动相 对 集 中 ,消 费 往 往 具 有群 体 性和 联 动效 应 。 因此 ,校 园节 能 减排 刻不 容 缓且

科研课题论文:低碳视阈下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科研课题论文:低碳视阈下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110774 高等教育论文低碳视阈下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DOI]1013939/jcnkizgsc20xx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这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的压力还是过大,仍有必要进一步推行低碳生活,而进行“低碳城市”和“低碳社会”建设,低碳校园建设是重中之重。

所谓低碳校园即两型校园,是指在两型社会的基础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

资源节约型校园指在校园建设中,以节约资源为基础,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整合资源。

环境友好型校园旨在对校园进行建设和规划,有机结合学校、老师、学生,建立环境优美的校园以及完善校园服务、制度,实现效用最大化[1]。

2两型校园建设现状分析随着低碳意识日益盛行,部分高校抓住机遇,较早投身于两型校园的建设中,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复旦大学等,此处将重点介绍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两型校园建设起步较早,2004年设立能源管理办公室,2005年成立“校园节能督察队”,对校园水、电、纸张等使用情况进行督察。

2009年,推广计算机使用,并定期公布碳排放。

20xx年,全校80%的建筑开始投入监管对象中[2]。

20xx年,完成对整个校园能耗数据的全面计量工作。

对教材、纸张使用进行统计,实现循环使用。

同时,同济大学善于将低碳技术应用于新建教学办公设施中(旭日楼),比如“中水回用”,通过对洗浴水的循环使用,每年为学校节约10万吨自来水。

同济大学低碳建设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

两型校园建设已在多所高校实施并已见成效,但对于江西省内,较少有高校进行低碳校园建设,且成效不显著,不利于江西省低碳建设。

而江西财经大学作为江西高等财经学府,有责任投身于两型校园建设,成为江西低碳建设的践行者。

3江西财经大学两型校园建设江西财经大学坐落于南昌,有蛟桥园、麦庐园等4个校区,校园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4万人;践行低碳理念,创新特色办学,实现江西财经大学建设的“帕累托最优”,低碳校园建设是最佳选择。

低碳校园建设研究——西南大学为个案的考察

低碳校园建设研究——西南大学为个案的考察
21 0 0年 第 6期 ( 第6 总 6期 )
理 论 观 察
The r tc O bs r a i o e i e v ton
No 6 2 1 . . 00
Se i lNo.6 r a 6
低 碳 校
园 建 设 研

西 南 大学 为个 案 的考察
闫 铭 , 王 伟
2 2校 园 相 关 技 术 支 持 不 足 以 及 观 念 落 后 _
低 碳 , 文 为 lw c ro 意 指 较 低 ( 低 ) 温 室 气 体 英 o ab n, 更 的 ( 氧化 碳 为 主 ) 放 。关 于低 碳 的历 程 . 早 出 现 在 19 二 排 最 97 年 。面 时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 需 世 界 各 国 协 同 减 低 或 控 制 二 氧 急 化 碳 排 放 , 9 7年 的 l 19 2月 , 联 合 围 气 候 变 化 框 架 公 约 》 《 第 三 次 缔 约 方 大 会 日本 京 都 召 开 . 4 1 9个 国 家 和 地 Ⅸ 的 代
5 .% 的 学 生 答 案 是 “ 道 含 义 , 不 了 解 内 容 ”:3 答 案 61 知 但 3%
是 “ 道 , 解 基 本 内 容 ” l .% 回 答 “ 本 不 知 道 ” 通 过 分 知 了 ;09 根 。
碳 建 设 提 出 了 对 策 1 低 碳 校 园 的 含 义 .
( 西南 大学 政 治 与 公 共 管理 学 院 . 庆 重 北碚 40 1 ) 0 7 5
[ 摘 要 ] 全 面 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 , 建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的 背 景 下 , 何 营造 和 建设 低 碳 校 在 构 如 园 生 活 , 低 碳 校 园建 设 具 有 重 大意 义。 在 全 面 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 , 建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的 背 景 对 构 下 , 何 营造 低碳 生 活 , 如 建设 低 碳 校 园 生活 , 对低 碳 校 园 建设 具 有 的 重 大 意 义。

绿色低碳校园建设解剖式调研方案

绿色低碳校园建设解剖式调研方案

绿色低碳校园建设解剖式调研方案一、调研目的:了解目前校园绿色低碳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校园绿色低碳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调研内容:1.政策与法规调研:调研国家、地方以及学校制定的关于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2.绿色低碳建设现状调研:了解学校绿色低碳现状,包括建筑能效、能源利用情况、废物处理等。

3.学生与教职工意识调研:了解学生与教职工对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认知程度以及参与程度。

4.学习其他先进案例:调研其他大学或国外类似项目的建设经验,寻找借鉴和推广的方法。

三、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行业标准等文献,了解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

2.现场调研:走访校园重点建筑和设施,了解建筑能效的现状、能源利用情况和废物处理方式。

3.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认知与参与程度。

4.访谈调研:与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看法和目前的工作进展。

四、调研计划:1.文献调研:在调研开始之前,先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

预计用时1周。

2.现场调研:选择校园内主要建筑和设施进行现场调研,采集建筑能效、能源利用情况和废物处理方式的数据。

预计用时2周。

3.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预计用时1周。

4.访谈调研:与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探讨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预计用时1周。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1.数据分析:对文献调研、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2.报告撰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进一步改进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建议。

六、预期成果:1.调研报告:撰写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包括对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现状的分析,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大学校园建设研究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的同时,温室气体的减排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生活环境的未来和命运。

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理念,构建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创建低碳校园日益提上了高校发展的日程。

高校在建设低碳校园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建设低碳校园的方法途径,提高广大师生的低碳校园的思想意识,营造低碳,生态的校园环境,为国家和世界的低碳经济,为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低碳校园;高校;大学生;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134021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气候变化问题愈加严峻,已经引起全球各界的高度重视。

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低碳”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的重要方向。

学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知识的机构,理应承担起低碳减排的责任,成为社会的模范和先导。

因此,高等院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低碳校园的建设。

2建设低碳校园的重要作用2.1实现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条件的日渐改善,高校的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高校面临的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不仅影响到高校社会示范效应的发挥,而且制约了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创建低碳校园,提倡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2建设低碳校园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有力探索高校能不能吸引优质生源,能否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是教育教学质量与发展方式能否适应经济社会,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高校以建设低碳校园作为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回应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期待,能强化内涵建设,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

2.3建设低碳校园是发挥校园示范辐射效应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社会文明风尚的指向标,应在构建低碳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方面充分发挥校园的示范辐射效应。

高校应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学生低碳环保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营造低碳环保的校园风气。

大学生是传播低碳意识和实践低碳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低碳意识。

3建设低碳校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我校在低碳校园建设的一些现状,本次研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主要面向高校师生。

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3份,有效问卷43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6.4%。

经过对问卷的整理与汇总,我们将结果汇总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图2我们可以看出在低碳校园建设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低碳环保意识薄弱。

建设低碳校园必须要提高广大师生的低碳环保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对环保知识十分了解的调查者只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6%,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不是很了解环保知识。

对环保知识的欠缺,大大影响环保意识的提升。

目前,多数高校均未开设低碳教育及环境教育的课程,媒体对这种教育报导力度不够,加之一些学校的领导对低碳,节能减排工作不够重视,因此,从整体上看,高校师生员工的低碳意识比较薄弱。

所以,在建设低碳环保校园的过程中,高校必须加强对师生低碳环保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

(2)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有54%的被调查者十分了解或有些了解环保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将环保行为坚持下去的仅有9%,73%的被调查者缺乏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力。

在高校中,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例如,学校“长明灯,长流水”现象,纸张的浪费,校园餐厅里的饭菜浪费等等现象,这也从侧面揭示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降低和低碳环保意识的缺乏,因此,大学生需从生活的小事做起,注重培养自己节约的良好品质。

(3)节能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建设低碳校园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存在着节能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未能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奖惩制度,不利于低碳校园的有效管理。

有的学校管理粗放,能源责任人不明确,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缺乏力度等原因,存在较多能耗过大的漏洞,导致能源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4)节能技术和设备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由于资金的缺乏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多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节能能力差,例如,很多高校的电路,管道等管网设施普遍陈旧老化,有的管网常年失修,已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同时,有些学校在新的建筑设计,用材方面未能考虑节能因素,由此造成能耗过大,高碳严重。

(5)缺乏榜样行为。

4建设低碳大学校园的途径和方法4.1推行低碳教育,增强低碳观念任何行为的改变都与价值观的转变相联系。

思想的深度决定行为的高度。

建设低碳大学校园,首先要求每一个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转变行为意识,认识到自己在创建低碳校园这一有重大意义的实践中的责任和作用,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到这一建设中来。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263所,在校学生2021万,拥有教职员工205万,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数量占2008年全国总人口的1.6762%。

如果我们所有师生共同努力将我们的校园都建设成为低碳校园,那么,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帮助是巨大的;如果我们每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进入社会,发挥我们的辐射作用,以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和事,那这个作用将更加的明显,成果也将更加显著。

建设低碳校园,首要的任务就是树立低碳意识,强化低碳观念。

怎样做?需要学校支持和学生的理解和参与。

首先,校领导要重视低碳校园建设,在制定学校年度规划时,将绿色校园建设、环保校园建设、低碳校园建设提上工作日程,作为年度绩效审核的一项重要内荣。

其次,教师的正确引导。

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行为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可以说学生的很多言行是受教师影响的。

虽然这作用对有自主行为意识的大学生来讲不是很明显,但是任何行为都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收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同时教师们也可以利用讲授专业知识的机会,补充学生对低碳生活、低碳校园建设了解不足的缺陷。

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就这方面组织专门的专题研究和学术讨论、辩论、演讲,组织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

此外,大学社团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媒介和践行媒介。

学生是社团的主体,社团作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宣传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如我校的碧源环境协会就做了很多与环保、与低碳校园建设有关的活动:地球熄灯一小时、变废为宝、进行保护湿地的宣传、空瓶子换盆景等等有益的活动。

4.2建设低碳校园建筑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扩招是一个日益常见的现象,不少学校都在新建建筑或是扩建建筑。

建设低碳校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设低碳教学园区、学生生活区。

什么样的建筑可以称作低碳建筑?第一,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第二,建筑材料的选择、作业方式和运输方式的低碳化:(1)选择低碳环保和耐用的建筑材料;(2)采用钢结构、竹木材料、金属墙板、石膏砌块等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多使用钢化玻璃,增强自然采光能力;(3)就近取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第三,建筑方案的低碳、低能耗设计。

在新建建筑时要考虑建筑物的朝向,根据校区的地理位置结合当地气候,正确选择建筑物的朝向,更多的利用太阳光采光,利用自然风通风。

在门窗的设计上,封闭性窗户和活动场互相结合,既考虑冬季的保暖保温,又要考虑夏季的散热需要,窗户在不影响教学和美观的前提下可以多些。

室内的照明装置可使用人体感应式的,改变“长明灯”的现状;使用高效节能灯,节省电能。

另外在资金许可的条件下可以使用太阳能集热屋顶、可控生态通风屋顶等,等有效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3建设低碳节能设施高校应当把节约、环保、低碳的理念荣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来,科学合理的规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校园功能布局,统一规划管理校园内的路、网、水、电、气等道路、管线配套设施,着力建设碳排放低、环境宜人、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校园。

如脚踏式水龙头、感应式照明灯、太阳能加热设备设备、中央空调、绿地喷灌技术、人工蓄水湖等。

4.4建立健全低碳管理体制制度管理是低碳校园建设的保障,好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高校应该建立一整套的监管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

如对水电的使用实行阶梯计价、超量收费。

或是按期评选出水电用量少的宿舍为“低碳宿舍”,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激励学生节约。

对跑、冒、漏、滴等浪费现象给予惩处。

4.5合理利用校园资源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图书馆、教室、自习室是资源使用量最多的区域。

建设低碳校园,厉行节约和有效利用是一个有效方式。

如及时统计、公布空教室数和位置,集中学习,避免出现一人一教室的状况;图书的循环利用;无纸化教学、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减少纸张的浪费。

4.6增加校园绿化面积,增加碳汇据悉,一公顷落叶阔叶林每年可吸收co214吨,释放氧气10吨;针叶林每年可吸收co222吨,释放氧气16吨;常绿落叶林每年可吸收co229吨,释放氧气22吨。

因此,增加校园绿化面积是减少校园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保护现有植被,合理引进本地物种,增加校园内部五中的多样性,既可以增加碳汇,又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人文情怀,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5结语低碳校园建设是低碳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低碳社会建设、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应当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意识,使低碳生活成为自己的选择,做低碳理念的传播者,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

低碳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校方和学生的高度配合方能有效展开。

大学的低碳教育不仅将使学校受益,增强高校的竞争力、推动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将使社会受益,为社会培养一群拥有高素质的拥有低碳生活理念的生力军,而这,也是低碳校园建设的深层次目标。

参考文献[1]汪潇潇.实践“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绿色大学校园[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2]王红曼,张方译.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校园创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2).[3]毛学东.低碳校园建设探讨[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0,(09).[4]毛蔚兰.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范永娟.校园低碳建筑的实施途径研究[j].环境教育,20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