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学案(2课时)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13、2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13、2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观察到物体的内能变化,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同时,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各种物体的内能变化实验,如热水、冷水、冰块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各种颜色鲜艳的卡片和贴纸,以便在活动中进行分组和奖励。
第一步,引入活动。
我会向幼儿展示一些物体的内能变化现象,如热水变冷、冷水变热、冰块融化等,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
第二步,分组活动。
我会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小组长。
每个小组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找出物体内能变化的原因。
第三步,实践活动。
我会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内能变化实验,如热水变冷、冷水变热、冰块融化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活动重难点是让幼儿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幼儿们对于内能的概念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能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引导幼儿将内能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还发现幼儿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一、活动引入的设计。
在引入活动环节,我选择了直观的物体内能变化现象进行展示,这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内能》。
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是理解热量传递、温度变化等物理现象的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掌握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理解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的原理。
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举例说明。
4.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评价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变化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机械能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探讨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加。
4. 学习改变内能的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实例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五、检测与作业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及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3. 布置适量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能够认真记录数据,尊重实验事实。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严谨求实,遵循逻辑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2.学生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内能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内能计算。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要求运用控制变量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取暖等,分析其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并将内能的概念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物体现象相结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 内能导学案(2)

4.学生观察教师做图家13.2—5的演示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组内部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归纳
展示
三、质疑
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点拨
1.小组内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内能
一、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二、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四、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
《内能》的相关动画和视频
学习内容
§13.3《 比热容》 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月日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用红笔纠错并自我评价。
3.课后根据学生情况完成《实践与探究》拓展探究和直击中考部分内容。
板书
设计
比热容
一、比热容的单位、特点 二、比热容的应用 三、热量的计算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
《比热容》的相关动画和视频
学习内容
§13章《 内能》 复习 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教材13页“想想议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探究三:热量的计算公式
1.学生阅读教材14页“想想议议”,推算后,讨论如何从特殊到一般?如何计算物体放出的热量?
2.师生共同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学生利用归纳出来的公式完成教材15页4、5题并展示
探究四: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解释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教材15页第3题并展示,其它学生想想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现象,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感知分子动能与势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足球、弹簧、冰块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
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
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扩散现象时,我们知道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也加快。
依照分子动理论,这说明温度升高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如果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
因此从分子动理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标志”的含义是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或减小。
温度不变,就表示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
其他宏观物理量如时间、质量、物质种类都不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但是,温度不是直接等于分子的平均动能。
另一方面,温度只与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意义上的平均动能相对应,对于个别分子或几十个、几百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大小与温度是没有关系的。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品学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含答案)

第2节内能学习目标:①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
③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④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对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内能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分子具有___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它们的动能越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能。
3、物质内部____分子热运动的____能与分子____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____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
4、铁水具有____,冰块也具有____,一切物体,不论____都具有内能。
5、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和分子间的____有关,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一种形式的能。
自学指导二:内能的改变1、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或者用嘴对着手呵气均可使手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使____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____物体温度升高,____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作热传递。
物体间存在____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一直进行到物体的温度____为止。
3、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____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即是____的转移。
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____,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____,因此,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____。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可使棉花____,这是因为________,使______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_______,使棉花燃烧。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初中物理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2节《内能》优秀教学案例含当堂练习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内能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能量总和,是热力学的基本内容。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内能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物理的关键,也是中考的热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概念形成、强化知识应用”为教学原则,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为教学策略,力求打造一个高效、生动、实用的课堂。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比热容的概念,关注节能环保。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内能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2.问题导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安排小组合作实验,如比较不同物体的比热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3.设计小组竞赛活动,如看谁能够最快地解释生活中有关内能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烧水、煮饭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内能的变化。
2.提出问题:“为什么热水会凉得快?为什么冬天手摸热水袋会感觉暖和?”激发学生对内能的好奇心。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内能”,并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3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3.引入新课——内能,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内能知识。
(二)讲授新知
1.内能概念: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内能的定义,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状态之间的关系。
2.热传递方式: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内能变化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变量法的正确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特别关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如热水袋取暖、冰箱制冷等,引发学生对内能的思考,自然导入新课。
2.知识传授,深入浅出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这一点是本章的核心,学生需要从宏观现象中抽象出内能这一微观概念,并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热传递的方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学习的难点,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增强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教师运用图表、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内能的变化过程。
-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学习,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汇报、讨论等方式,锻炼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13.2内能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精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讲
3、同一物体、在相同的状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提出问题:拿一根铁丝,你有哪些办法使它的内能增大?
将学生提供的方法分类。
2、做功:
演示 1:压燃仪实验 p129
演示 2:白雾实验 p129 小结:由学生来总结。
让学生带着 问题去思考 阅读
让学生体 验物理学 的对称 美。
底沉入大海,马尔代夫不得不花费巨资在国外买地
整体搬迁,纽约、东京都将花费数百亿巨资建拦海
大坝……阅 读 P129 “ STS 地 球 的 温 室 效 应 ” 为
减轻地球的温室 效应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 们
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难
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
点
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教师活动
复习旧知: 1. 什么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课前 2. 什么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 感悟 些? 3、什么是机械能?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
设计意图
复备标注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展示火箭和导 弹图片,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引入课题。 启
动
课
堂
引入课题:“内能”
引导: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 创造
开阔学生 对科技的 认识和了 解
知
内能 的 概念
课堂小结、归纳重 点、在交流的基础上
识 内能 梳
理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
热传递 做功
进行学习小结。
1. 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热, _______升高, _______ 能增加;高温物体放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13、2内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第2节“内能(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等。
3.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区分内能和机械能。
2. 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内能变化。
3. 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能运用做功和热传递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影响内能的因素,内能的改变方式。
难点: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温度计、烧杯、热水、金属棒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热水倒入冷杯中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热水倒入冷杯中会冒热气?这是因为热量传递导致的,那么热量和内能有什么关系呢?2. 知识讲解:(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3)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等。
(4)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计算和内能的改变。
如:一个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为100℃,求其内能。
解答: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势能=3/2×n×k×T+n×A×ρ×g×h,其中n为分子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A为分子横截面积,ρ为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内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个质量为0.5kg的铁球,温度为200℃时的内能。
5. 实验演示:(1)热传递实验:将热水倒入冷杯中,观察热气的产生,解释热量传递过程。
(2)做功改变内能实验:用金属棒搅拌热水,观察金属棒的温度变化,解释做功改变内能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内能的转化过程。
3. 内能的传递: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
4. 内能的利用:探讨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内能的转化原理,能够分析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理解内能的传递方式,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认识内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原理和内能的传递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取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通过实例说明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4. 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焦耳(J)3. 测量方法:通过热量传递的方法测量。
内能的转化1. 原理:内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实例:烧水时,热量从火源传递给水,水的内能增加。
内能的传递1. 方式:热传递2. 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3. 规律: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差有关。
九年级物理13.2 内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修改与补充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
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
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
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
让学生解释课本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4)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师: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演示〗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说明时间够用的话补充这一实验)(1)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
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3)结论: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热传递通常物体温度的升降,反映出内能的改变。
那么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摩擦生热外还有其他方法吗?观察图,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1.热传递: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②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③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即是内能的转移)2.热量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13.2内能导学案设计

13.2 内能 导学案【学习过程】1、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同样具有___________,而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___________。
2、 内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
3、 思考: 冰山有内能吗?为什么?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__,内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知识点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思考: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如何点燃火柴头?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将这些方法分两类,说说你分类的原则是什么?2、思考: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3、思考: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小结: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_____________,低温物体内能_____________。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_____________。
对物体做功,内能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
4、 观察课本P7页甲实验,“硝化棉然后实验”,硝化棉为什么会燃烧?一、问题引入:装着开水的暖水瓶 ,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内能5、观察课本P7页乙实验,瓶内为何会出现白雾?小结:改变内能大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方式。
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1.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课时及每课时的具体内容第1课时:内能的概念,内能、温度、热量的区别,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第2课时:物体内能的改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具烧杯、清水、红墨水等。
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扩散实验出示一个茶叶蛋和普通的鸡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
提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提问茶叶蛋颜色变深说明了什么?如果我想缩短做茶叶蛋的时间,你有什么建议?归纳由此可见,物体内部大量粒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直接相关,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表明了微粒的热运动越剧烈.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新课:知识点一:内能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大量粒子在做热运动时,这些粒子有能量吗?我们把大量粒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内能,我们以前提到的热能就是内能的俗称.一个物体,内部粒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多,物体的温度也越高。
我们也知道,当一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时,它具备了什么形式的能量? 动能。
教师要追问为什么,且要说明不管是高温物体还是低温物体,组成的粒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热运动,只是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而已。
练习下列物体是否具有内能: ( 1) 炽热的铁水; ( 2)冰冷的雪山提问: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热,这些热和我们所学的热量是一回事吗?学生讨论回答: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课时初步认识内能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理解并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能正确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探究物理问题。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难点:能正确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图文),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内能的概念理解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进行新课】
知识1 :什么是内能
对下列四图进行类比----分析------完成填空
运动的足球具有弹簧变形时的相互作用力具有
处于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
类比分析可知:
1、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
2、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若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相互
作用力,分子之间也具有。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4、结论: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
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能量的单位是,所以内能的单位也是。
5、方法指导:“类比法”是物理学教学中遇到较为抽象的概念时常用的一种
方法,是感性认识迈向理性认识的好方法,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在初步给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基础上,建立内能的概念。
知识点2:内能的影响因素
猜想1、内能与温度可能有关
下列图片会给你一点启示:炙热铁水的温度有;冰冷的冰块
温度,有
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
讨论
小组交流、
汇报学生
讨论结果,
老师释疑
小组讨论、
提出猜想
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使分子之间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