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合集下载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5篇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5篇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5篇第一篇:语文万能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乘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章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节奏感、音韵美等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词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掉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拖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语文一到六年级阅读答题公式(一)

语文一到六年级阅读答题公式(一)

语文一到六年级阅读答题公式(一)语文一到六年级阅读答题公式1. 理解题意公式•公式:题目+关键词=答案•示例:–题目:下面哪个词是“橙子”的同义词?–关键词:“橙子”的同义词–答案:柑橘2. 推理题公式•公式:文中细节+文外知识=答案•示例:–题目: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优点,你怎么看?–文中细节:文章中提到了自然美、生态环保、口感鲜美等优点–文外知识:柑橘类水果在食品营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水果–答案:柑橘具有自然美、生态环保、口感鲜美,同时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3. 推断题公式•公式:文中细节+常识推理=答案•示例:–题目:当时这位医生采用的是哪种治疗方法?–文中细节:文章提到了该医生在治疗时使用了许多光学技术–常识推理:在医学领域中,光学技术常用于眼科、皮肤科等疾病的治疗–答案:该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光学技术4. 分析题公式•公式:多角度观察+逻辑推理=答案•示例:–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多角度观察:文章中提到了保护环境、促进健康、宣传绿色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逻辑推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提醒人们重视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健康的生活–答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重视环境保护,宣传绿色生活,以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5. 综合题公式•公式:理解题意+推理题公式+分析题公式=答案•示例:–题目: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柑橘为什么成为人们喜爱的水果?–理解题意: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柑橘为什么受欢迎–推理题公式:将文中的优点综合起来分析–分析题公式:根据多角度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答案:柑橘因为其自然美、生态环保、口感鲜美以及丰富的营养成分,成为人们喜爱的水果以上是针对语文一到六年级阅读答题常见情况的公式及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阅读理解题。

通过运用这些公式,学生可以更有目的地阅读,更准确地解答问题。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基础知识+实例)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基础知识+实例)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基础知识+实例)一、基础知识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6.省略号的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7.破折号的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8.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省略号的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10.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人)、寓理于物、状物(借景)抒情*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最全-小学阅读解题公式

最全-小学阅读解题公式

阅读解题公式: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一:一、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三、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四、“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二: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小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小学语文试卷答题公式

小学语文试卷答题公式

一、基础知识部分1. 字词积累公式:会读+会写+会用=字词掌握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确定要求掌握的字词;(2)运用拼音或查字典等方法,正确拼读字词;(3)根据题目要求,正确书写字词;(4)结合具体语境,运用所学字词造句。

2. 词语解释公式:词义+例句=词语解释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确定要求解释的词语;(2)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3)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用具体句子解释词语;(4)注意检查例句是否符合题意。

3. 词语搭配公式:主语+谓语+宾语=词语搭配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确定要求搭配的词语;(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之间的关系;(3)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4)检查搭配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和语境要求。

4. 句子仿写公式:原句+修改=仿写句子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确定要求仿写的句子;(2)分析原句的结构、句式、修辞手法等;(3)根据要求,修改原句的某个部分,如词语、句式等;(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是否符合要求。

二、阅读理解部分1. 理解词语公式:上下文+词义=词语理解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确定要求理解的词语;(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3)根据词义,判断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是否准确;(4)检查理解是否与原文相符。

2. 理解句子公式:句子结构+修辞手法+语境=句子理解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确定要求理解的句子;(2)分析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等;(3)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4)检查理解是否与原文相符。

3. 理解段落公式:段落主题+段落层次+段落大意=段落理解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确定要求理解的段落;(2)概括段落主题,梳理段落层次;(3)理解段落大意,把握段落内容;(4)检查理解是否与原文相符。

4. 理解文章公式:文章主题+文章结构+文章内容=文章理解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确定要求理解的文章;(2)概括文章主题,梳理文章结构;(3)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4)检查理解是否与原文相符。

语文48个答题公式

语文48个答题公式

语文48个答题公式
1. 定义+举例+引申
2. 分析+解释+举例
3. 对比+归纳+举例
4. 佐证+分析+引申
5. 引用+解释+举例
6. 批判+反驳+补充
7. 推理+结论+举例
8. 分类+比较+举例
9. 比喻+解释+举例
10. 借代+解释+举例
11. 夸张+解释+举例
12. 反问+解释+举例
13. 推理+举例+归纳
14. 解读+分析+举例
15. 推理+分析+举例
16. 比喻+归纳+举例
17. 借代+归纳+举例
18. 联想+解释+举例
19. 前后对比+分析+举例
20. 对照+分析+举例
21. 推理+归纳+举例
22. 对比+解释+举例
23. 推理+分析+引申
24. 推理+解释+举例
25. 分类+解释+举例
26. 对照+分析+引申
27. 比喻+分析+举例
28. 借代+分析+举例
29. 夸张+分析+举例
30. 反问+分析+举例
31. 推理+解释+归纳
32. 解读+分析+归纳
33. 推理+归纳+引申
34. 对照+归纳+举例
35. 分类+归纳+举例
36. 联想+分析+引申
37. 对比+归纳+引申
38. 推理+解释+引申
39. 解读+归纳+举例
40. 对比+解释+引申
41. 联想+归纳+举例
42. 分类+解释+引申
43. 对照+解释+引申
44. 推理+分析+补充
45. 借代+归纳+引申
46. 推理+补充+引申
47. 对比+补充+举例
48. 分类+补充+举例。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

第一部分 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第二部分 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0102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不同修辞的作用及答题格式:A、比喻、拟人作用: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B、排比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C、设问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作用: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作用: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作用: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G、借代作用: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三、仿写句子注意:①字数大致相同;②修辞手法相同;(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在概念和现象上互相有联系;03第三部分 段、篇词语一、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二、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引起下文D、渲染气氛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小学1-6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

小学1-6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

小学1-6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语文阅读解题步骤点拨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下面是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式,孩子们可以在考试中灵活应用。

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第二部分: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不同修辞的作用及答题格式:A、比喻、拟人作用: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B、排比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C、设问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作用: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作用: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作用: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G、借代作用: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三、仿写句子注意:①字数大致相同;②修辞手法相同;(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在概念和现象上互相有联系;写作方法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小学语文试卷万能公式

小学语文试卷万能公式

一、基础知识1. 字词积累(1)字音辨析:正确书写字音,区分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

(2)词语辨析:理解词语的意思,区分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

(3)成语积累:掌握成语的意思,区分成语中的易错字。

2. 语法知识(1)句子成分:了解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作用。

(2)句子类型:掌握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构成。

(3)关联词:了解关联词的作用,学会运用关联词使句子连贯。

3. 标点符号(1)了解标点符号的种类: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等。

(2)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使句子表达清晰、准确。

二、阅读理解1. 篇章阅读(1)理解文章主题: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层次,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

(3)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

2. 诗歌阅读(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体会诗歌的意境。

(2)分析诗歌形式:了解诗歌的韵律、节奏,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歌的韵味。

3. 应用文阅读(1)了解应用文的特点:掌握应用文的格式、结构。

(2)分析应用文内容:理解应用文的目的、意图。

(3)学习应用文写作:学会运用应用文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

三、作文1. 体裁选择(1)记叙文: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叙述事件,注重细节描写。

(2)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3)说明文:按照事物特征、性质、作用等进行说明,语言准确、简练。

2. 主题明确(1)把握作文主题:围绕主题展开,使作文内容具有针对性。

(2)挖掘主题内涵:深入挖掘主题,使作文具有深度。

(3)突出主题亮点: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使作文更具吸引力。

3. 结构完整(1)开头: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2)正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4. 语言优美(1)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使作文更具文采。

(更实用)全部小学语文答题公式

(更实用)全部小学语文答题公式

(更实用)全部小学语文答题公式(更实用)全部小学语文答题公式1. 阅读理解题答题公式- 阅读题答题公式可以总结为三步:理解、分析、回答。

- 首先,仔细阅读问题和文章内容,确保充分理解。

- 其次,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文章的信息,寻找相关线索。

- 最后,根据理解和分析的结果,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

2. 完形填空题答题公式- 完形填空题是测试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有一定的技巧性。

- 在回答完形填空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 每个空缺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的意义,选择最佳答案。

- 注意文章的脉络和语境,确保填入的词语符合语法和语义的要求。

3. 写作题答题公式- 写作题是小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作答:- 阅读题目要求,明确写作的内容和格式。

- 针对所写内容,准备合适的素材和思路。

- 编写初稿,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 检查、修改文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确保文章质量。

4. 诗词默写题答题公式- 诗词默写是小学语文考试中的一项常见题目,需要能够准确地默写出指定的古诗或古文段落。

- 在默写诗词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多读多写,熟悉并理解所要默写的古诗或古文。

- 核对默写的内容和原文,确保准确性。

- 注意字体书写的规范与工整。

通过掌握以上几种小学语文答题公式,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应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实际答题过程中,还需多积累经验,不断巩固和提高语文知识和技能。

语文一到六年级阅读答题公式

语文一到六年级阅读答题公式

语文一到六年级阅读答题公式以下是一到六年级常见的语文阅读答题公式,供您参考:1. 文章体裁?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和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明文: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为主要内容,通过解说、阐述来使读者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明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2. 文章主题?本文记叙了(描述了)……的故事(事迹、景物等)。

通过……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阐明了(论述了)……的观点(见解)。

3. 句子中某词语能否删去?不能删去。

这个词是限定词,用来强调(突出)……的意思,如果删去就会与原意不符。

能删去。

这个词在句子中并无实际意义,可以去掉,使句子更加简洁。

4.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埋伏笔)。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5.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这句话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

在内容上,这句话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8. 写作手法分析?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了……的特色。

通过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9. 段落大意的概括?本段主要讲述了……的故事(事件、景物等)。

10.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描述)……的故事(事件、景物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一)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语文阅读答题万能公式(一)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答题万能公式语文答题万能公式By(一) 基础巩固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做引用、摹状貌、作假设11种。

六、说明方法的作用:1>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把____ 和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4>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九、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一、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十二、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十三、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十四、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十五、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公式完整版

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公式完整版

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公式完整版一年级1. 记字法:a. 看出字形;b. 会写并造字。

2. 句子基本结构:主语 + 谓语。

例:我喜欢跳舞。

3. 简单词语的认读和书写。

4. 朗读短文。

二年级1. 词语辨析:会用正确的同音词或近义词填空。

2. 造句:会根据提供的词语写出有意义的句子。

3. 词语扩展:根据提供的词语,找出含义相关的其他词语。

4. 阅读理解:读懂短文并回答问题。

三年级1. 词语搭配:会在给定的词语库中选出正确的搭配。

2. 拼音能力:能正确拼写所学词语。

3. 成语研究:研究常用成语及其意义。

4. 阅读文章:能理解文章大意并会回答相关问题。

四年级1. 词语辨析:能用正确的同音词或同义词填空。

2. 句子的扩展:会对简单句进行扩展,使其意思更加完整。

3. 文章的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叙文或说明文。

4. 阅读理解:能读懂文章并能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五年级1. 词语运用:能运用词语进行短文写作。

2. 修辞手法:了解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短文的写作:能写一篇有条理、有感情的短文。

4. 阅读理解:能读懂文章的隐含信息,并能进行推理。

六年级1. 词语归类:能根据词语的意义将其分类。

2. 修辞手法运用:能在文章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3. 短文的写作:能写一篇较长的短文,并有一定的立意和主题。

4. 阅读理解:能理解文章中的较复杂信息,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意图。

以上是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学习的公式完整版,每个年级的内容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而逐渐增加难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1-6年级语文万能答题公式01.字要工整语文老师:我喜欢字写得工整的试卷,这不是废话。

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都在异口同声地说,字写得工整的卷子就是让人看了舒服。

我参加了多年的语文阅卷,而且一直承担作文评分任务。

对于考生的书写,我确实有着别样的感受。

那么,考生的卷面,字写得工整会产生些什么影响呢?(1)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很好字写得工整的,一般卷面也整洁些。

这样的卷面总给人一种美感。

美,谁会拒绝呢?写字本来就是语文学习一项重要的内容,语文试卷中有许多题目答案是相对灵活的,这时候评卷老师给分一方面要看问题回答的怎么样,另一方面就要看字写得怎么样了。

对于字迹工整的卷子,评卷老师心里常常会这样想:这一定是个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的好孩子,给分时自然慷慨一些;对于字迹潦草,书写脏乱的卷子,评卷老师心里会想:看来这个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扣分时自然也不会心疼。

尤其是作文,更是如此,字迹工整的作文当然更容易得高分。

所以两份答题内容相差不多的语文试卷,因为书写的原因造成最终成绩差上5-8分,甚至更多分数的事,并不是新鲜事。

现在,为了让孩子们注重书写,有的学校还在期末试卷上专门设置了书写分(一般为5-10分),这就更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了。

(2)让我愿意全面去看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一份不好的试卷,即使你有一些亮点,就如同将金子混同在垃圾当中一样,一般人怎么会到哪里去寻找呢?而作文评分中,展示亮点一获得高分的重要途径。

字写得不好不让人认,客观上不是在拒绝得高分吗?那些字写得好的卷子,阅卷老师能全面认读,两点得到足够的呈现,得高分的机会自然多得多。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练好字。

不能写美观,首先写工整;不能写工整,首先写干净。

只要不断坚持,没有人写不好字的。

完全可以说,小学认真练字,是中、高考的生产力。

0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语文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考试也是如此。

在答卷的时候,一定要时刻不忘语境,具体的做法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例如写反义词和近义词。

如果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就会容易许多,也更不易出错。

例如:“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要写出“懒惰”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近义词试着放在句子中替换就可以了,可以是“懒散”“偷懒”,但如果写成“很懒”放到原句里就读不通了。

反义词可以在前面那些词前面加上“不”字,然后去想。

“不懒惰”“不懒散”自然是“勤劳”“勤快”了。

对于一些多义词,更是离不开语境。

“他考试得了第二名,骄傲得不能行!”这里的“骄傲”是“自满”的意思;“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这里的“骄傲”就是“自豪”的意思了。

做阅读题的时候,更是这样。

一些同学把阅读文章读上一遍就迫不及待地去做后面的题目,结果往往失分很多。

正确的方法是:做阅读题目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并能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然后再动笔答题。

03.对于阅读理解,多读巧答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阅读时再做题,而且要力求做到到要边做题,边回读文章中的重要词句。

回答问题时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不可不答。

只有回答阅读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得分。

因此对于阅读题,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能乱答。

不联系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不答题一样的,不得分。

在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要答满线格,并不是让学生胡说和乱说,写一些没用的东西。

答题时要抓住要点,不能偏离题目要求。

(3)懂得取舍。

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先放一放,以免影响回答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

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地打开思路。

(4)言之有据。

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尽可能地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个词语和句子,显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凭空瞎说。

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原文”,进行回答。

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5)联系生活。

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

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

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

面对这样的题目,其实并不难,但一些同学往往写得过于简单,给人的感觉是答得不够完整,不够全面,结果造成失分。

因此,做这些题时要努力要求自己写满线格,考虑问题尽量全面周到。

04.诗词鉴赏常见题型1、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2、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3、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学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鉴赏古代诗词步骤: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细读标题和注释;2. 分析意象;3. 品味意境;4. 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 把握形象特点;2. 辨析表达技巧;3. 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 概括主旨;2. 联系背景;3. 分清主次;4. 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05.考场作文一定要有一些技巧(1)作文一定要注意卷面的整洁一笔一划地把字写好。

要养成好习惯,只要拿笔,就要写出端正的字来。

在写字的时候,最好在格子上方留下点空隙,使每行之间,显得清晰。

(2)必须学会5分钟内列提纲要面对卷面的格子,想好哪个段写什么,写到卷面的什么位置。

列提纲的时候,开头和结尾必须想详细,最好事先写出来。

(3)开头结尾,不要很长开头几句话就接近中心思想,三四行结束开头,不要弄大头作文。

结尾是抒情或者归纳主题,语言优美,三四行结束,不要弄大尾巴结尾。

注意,不要出现大肚子作文。

(4)写记叙文,要想好叙事的层次按时间或者按地点,或者按故事发生的节奏,一个层次一段。

注意,假如某一段需要详细些,文字比较多,注意分段,死拉硬拽也要分段,不要一段超过七八行。

如果写议论文,开头论点提出后,接下来的每段都是论证过程,一个论据就是一段。

结尾可变相重复论点,稍微抒情。

(5)时刻注意“的、地、得”的用法这是语言的硬功夫,不能懈怠和马虎。

平时形成好习惯,考试时不要出错。

(6)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一般来说,一句话有主语谓语宾语等,这句话基本就结束了,这时就要用句号了。

假如句子之间是同一类,可适当用分号。

不能一逗到底。

结尾或者合适的地方,可用感叹号、省略号等。

标点符号要规矩,也要丰富。

(7)语言的精彩有奥妙一是语言的华丽和词汇的丰富。

二是比喻修辞的运用,比喻和排比,是最通用的方法。

记住,不要干巴巴地讲述,注意引用点古诗词、修辞等等。

(8)小学作文考试,就按记叙文准备开头结尾要准备好几套方法,什么类型用什么开头,你用什么方法比较拿手,考试前一两天,尤其是头天晚上,默记一下。

准备结尾,要背好一两个结尾的语言类型,可以有排比、比喻或者反问。

实在不行,就用做梦式结尾法。

06.语文万能答题公式(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➀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➁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➂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➃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➄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3)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➀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➁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➂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➀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➁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➂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段意的概括归纳➀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➁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➂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