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桃花源记》(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然 (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间隔( ) 语云( ) 诣太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缘溪行缘: (2)落英缤纷缤纷: (3)欲穷其林穷:(4)仿佛若有光仿佛: (5)才通人才: (6)屋舍俨然俨然:(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8)阡陌交通阡陌: (9)鸡犬相闻相闻:(10)悉如外人悉: (11)具答之具: (12)咸来问讯咸:(13)遂与外人间隔遂:间隔:(14)皆叹惋叹惋:(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6)此中人语云语:(17)便扶向路扶:向:(18)及郡下及: (19)诣太守诣: (20)欣然规往规: (21)后遂无问津者问津: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4.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异: (2)复前行前:(3)欲穷其林穷: (4)处处志之志:6.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舍①便舍船,从口入( ) ②屋舍俨然( )(2)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一一为具言所闻( )(3)寻①寻向所志( ) ②未果,寻病终( )(4)志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5)乃①见渔人,乃大惊( ) ②乃不知有汉(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桃花源记》(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桃花源记》(附答案)

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人教部编版初二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然 (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间隔( ) 语云( ) 诣太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缘溪行缘: (2)落英缤纷缤纷: (3)欲穷其林穷:(4)仿佛若有光仿佛: (5)才通人才: (6)屋舍俨然俨然:(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8)阡陌交通阡陌: (9)鸡犬相闻相闻:(10)悉如外人悉: (11)具答之具: (12)咸来问讯咸:(13)遂与外人间隔遂:间隔:(14)皆叹惋叹惋:(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6)此中人语云语:(17)便扶向路扶:向:(18)及郡下及: (19)诣太守诣: (20)欣然规往规: (21)后遂无问津者问津: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4.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异: (2)复前行前:(3)欲穷其林穷: (4)处处志之志:6.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舍①便舍船,从口入( ) ②屋舍俨然( )(2)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一一为具言所闻( )(3)寻①寻向所志( ) ②未果,寻病终( )(4)志①处处志之( ) ②寻向所志( )(5)乃①见渔人,乃大惊( ) ②乃不知有汉(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练习试题(含答案)

9.桃花源记A组1.给加点的字注音。

间隔()便舍船()便要还家()男女穿着(....阡陌()落英绚丽()黄发垂髫()豁然爽朗(....2.以下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同样的一组是()A.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B.缘溪行便扶向路....C.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鸡犬相闻闻有这人....3.以下加点字古今意义发生了改变,请你解说古义。

(1) 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运输事业..(2) 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没有出路的窘境(3) 不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4) 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菜肴、瓜果等) 新鲜美味..(5)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够..4.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 初极狭,才通人()..) )(3)后遂无津者()(4) 土地平,屋舍然 (....(5)及郡下,太守()(6) 便要家(..5.解以下句中的一多象。

(1)向所志()病()..(2)便舍船()屋舍然()..(3)遂迷,不复得路 ()遂与外人隔 ()..(4)志之()向所志()..(5)忘路之近()之,欣然往 ()..人甚异之()志之()..6.在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象很广泛,在以下句子中上省略的成分。

(1) 山有小口, () 忧如如有光。

() 便舍船,从口入。

(2)() 初极狭,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

(3)() 人,乃大惊,所素来。

(4)() 具答之。

() 便要家,酒作食。

B ) )7.“然”常常作构的助成分,意思相当于代的“地”“⋯⋯的子”等,有也可不。

分解以下句中加点的含。

(1)豁然爽朗()(2) 屋舍然 ()....(3)黄垂髫,并怡然自 ()(4) 欣然往 ()....8.以下句子朗奏区分不正确的一是()A.复 / 行数十 / 步,豁然 / 爽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

修改: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B.11月10日,“奋斗者”号到达万米深度,证明我们有能力挑战深渊,中国具备对全球最深的海洋科考和探索的能力。

修改:将“科考”和“探索”互换位置。

C.连花清瘟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许多西药制剂小。

修改:删去“由”和“组成的”。

D.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修改:将“每一位”删去。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你在昨天的饭里放什么了?”小茹皱眉问道,“我从昨天到现在肚子一直不舒服。

”B.客人来访时小娟正在打扫房子,客人说:“家母有你这么一个懂事的女儿,真是好福气。

”C.小华在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是我应得的。

”D.小琴对妈妈说:“这是我做的饭菜,您尝尝。

”妈妈笑道:“能尝到你做的饭菜,真棒!”二、句子默写6.(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7.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直接打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直接打印

二、古诗文阅读(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0~13题。

(13分)【甲】见渔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节选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 地著:即土著,指定居在一起。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具.答之 具: (2)无论..魏晋 无论: (3)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安: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 夫 寒 之 于 衣 不 待 轻 暖 饥 之 于 食 不 待 甘 旨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3.【甲】【乙】两文中都写到百姓离家逃难,各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结合两文简要说说怎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4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7题。

(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

②蓬户瓮牖: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

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

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练习(附答案)部编⼋年级语⽂下⽂⾔⽂练习桃花源记1、本⽂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园诗⼈(填⼈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中的意思。

缘溪⾏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延⾄其家此中⼈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绝境:外⼈:间隔:⽆论:不⾜:未果:问津:垂髫:4、⽂章第⼀段中间⼏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5、⽂章第⼆段写渔⼈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的讲述,桃花源⾥的⼈为什么“皆叹惋”?7、“咸来问讯”、“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8、由《桃花源记》诞⽣了⼀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们常⽤这个成语⽐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们⼼中的理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11、结合⽂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个⼈?12、根据⽂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写⼀组不少于七⾔的对偶句。

13、⽤原⽂回答:(1)写世外桃源⾃然环境美好的句⼦:,,。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

(3)、写桃源⼈⽣活恬静舒适的句⼦:,。

(4)、写桃源⼈热情好客的句⼦:,。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境,今天常引⽤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可以⽤来形容春⾊美妙景致迷⼈的成语:。

14、读完全⽂,你认为桃源⼈“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5、⽂章开头⼀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16、渔⼈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寻找桃源⼈“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的是什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东晋陶渊明2、顺着、沿着遇到花瓣⾛尽开阔同“邀”邀请摆、邀请告诉作标记到顺着从前计划不久渡⼝3、繁多的样⼦开阔明亮⽥间⼩路交错相通整齐的样⼦愉快的样⼦妻⼦⼉⼥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桃花源以外的⼈隔断不⽤说,更不必说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探求指⼩孩4、带有神秘⾊彩,暗⽰将会出现奇境,为渔⼈进⼊桃源渲染了⽓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
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1、本文虚构了
的故事,表达了作者。

2、请归纳本文的叙事线索:
3、从桃源人田园牧歌似的生活图景,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他们的生活状态?
4、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
1、武陵渔夫偶然间发现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含蓄地表达了对黑暗、动乱社会的厌恶和对和平恬静生活的向往
2、发现桃花林---走进桃花林—-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3、和睦相处、老少怡然、康乐幸福、祥和宁静、安居乐业、土地肥沃、民风淳朴。

4、(1)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陶渊明,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环境后,由远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贬时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意外发现的美景,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甲)(乙)两段选文都提到的“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答案】1.东晋欧阳修2.一眼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3.B4.不一样。

甲文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

乙文是指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

【分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训练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训练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2018-2019学年度(下)八年级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同“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语文学科导学案第 1 页(共21 页)B.便舍.船屋舍.俨然C.停数日,辞去.黄鹤一去.不复返D.欲.问地所历名实是欲.界之仙都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缘.溪行(缘:沿着,顺着)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B武陵人捕鱼为.业(为:作为)渔人甚异.之(异:不同)C具.答之(具:详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D咸.来问讯(咸:全,都)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能够)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B.武陵人/捕鱼为业C.后遂无问/津者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从口入.草色入.帘青B.此中人语云.孔子云.:何陋之有?C.屋舍.俨然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已而之.细柳军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同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正确译文()A.(桃花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不知道是汉朝还是魏晋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一、阅读《桃花源记》【原文略】,做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原文略】,做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屋舍俨然(2)其岸势犬牙差互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足为外人道也美中不足B.心乐之乐此不疲C.以其境过清水尤清冽D.闻水声鸡犬相闻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_________,不再出去,_____(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_______,时隐时现。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桃花源记(节选)》《小石潭记(节选)》两篇选文从体式上说都是游记,都有清晰的游踪(游览经过),但是也有不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9《桃花源记》(课后解析)一、提示按照“发现桃花源一访问桃花源一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这一行文思路讲述故事,背诵课文。

二、参考答案:(示例)桃花林的景色:清澈的溪水蜿蜓流动;两岸茂密的桃花林,似红云,似晚霞;地面上青草葱绿,香气袭人。

红花绿草,潺潺流水。

感受:此处景物,宁静和谐,把人带入一个纯美空灵的境界,引起读者对桃花源深深的向往。

桃花源中的景象:(略)感受:这恰似一首话静闲适的田野抒情诗,又如一幅祥和古朴的田园风景画。

解析:一定要根据课文合埋想家,个可且要翻峰坏文。

二、参考答案:1.“具言”的内容;秦至魏晋间改朝换代,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的情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桃花源记》【原文略】,做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原文略】,做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 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 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 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陶渊明描写世外桃源的意义:表达诗 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 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 的和谐生活环境。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 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 并不存在。那么, 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 源有什么用意呢?
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 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 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 ) (2)悉如外人 ( 全,都 ) (3)便扶向路 ( 沿着、顺着 )
(4)未果,寻病终( 不久 )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 可以听到。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1. 解释下面句子划线的词语。(2分) (1)缘溪行 ( 沿着,顺着 ) (2)处处志之( 做记号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 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 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

桃花源记(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

第6课桃花源记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2020·吉林松原市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妻子..邑人(_____________)(2)才.通人(_______________)(3)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4)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选文中,桃源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作者虚构这样的绝美之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写出出自这篇文章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陶渊明桃花源记2.(1)妻子儿女(2)仅仅、只(3)同“邀”,邀请(4)整齐的样子3.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4.要点: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

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没有战争,没有苛政,人民安居乐业。

也深知当时的社会,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美好所在。

(意近即可)5.怡然自乐豁然开朗等【解析】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文段选自《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运输事业) 未果,寻.病终(寻:不久)B.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及郡下,诣.太守(诣:拜访)C.咸.来问讯(咸:全,都) 此中人语.云(语:话语)D.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见渔人,乃.大惊(乃:才)2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的用法或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C闻之,欣然.规往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D问今是.何世是.焉得为大丈夫乎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B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C便要.还家(要:要求)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其林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B. 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后遂.无问津者遂.迷,不复得路D. 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5.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6.下面句子中表现桃花源中人生活安乐的一项是()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3分)
A.渔人甚异之 B.便舍船 C.停数日,辞去 ) D.不足为外人道也
属引凄异(《三峡》) 屋舍俨然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上:指唐太宗。 哂:微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才通人
才:_只__、__仅__仅___
(2)具答之
具:_详__细_______
(3)民之所以为盗者 所以:_…__…__的__原__因_
(4)自是数年之后 自:_从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4、[乙]文中“数年之后”的社会和陶渊 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何异同?(4分)
同:都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 远离战乱、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
异:[乙]文中“数年之后”的社会 是在君王实施政策后形成的社会状态; 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只是一种想 象,是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8·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道德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豁然..( )..开朗( ) (2)阡陌交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4)小.国寡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雪窦游志(节选)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注] 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同“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本文作者邓牧是杭州人,宋亡后,他怀着悲愤的心情漫游名山大川,抒发亡国之痛。

游记散文《雪窦游志》,从作者闻胜而往,一直写到游毕兴尽,是作者漫游这座东南名山的实录,也是他欲独善其身而向往世外桃源的心理写照。

因此,许多鉴赏者、文艺评论家都称:“《雪窦游志》所叙雪窦山麓的田地、人物、风光,颇类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正反映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口同声B.便舍.船屋舍.俨然C.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D.不足为外人道.也妾妇之道.也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诗(节选)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

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注] ①肆:致力。

②艺:种植。

③靡:没有。

④暧:遮蔽。

⑤俎豆:祭器。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日入从所憩.( ) (2)俎豆犹.古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写世外桃源的社会情景,但内容和写法又各有特点,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