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长期化与动态化,通过对各种周期的理论解释,全面了解国民收入波动的因素,重点掌握乘数——加速原理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加速原理和乘数—加速数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时数】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1.有关经济周期的解释:

(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经济活动的扩展,接着是进一步扩张。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2)萨繆尔森的解释——在繁荣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国民收入、就业与生产下降。价格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当最终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新的高涨可以边线为长期持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生活标准。它也可以表现为短暂的价格膨胀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的、灾难性的萧条。

简单地说: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由此可见,在经济周期这一概念的解释上,都集中强调了以下三个要点: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2)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3)虽然每次经济建设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点,即每个周期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二、经济周期阶段及其特征

经济周期可以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1.繁荣阶段(高涨阶段):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当就业与产量水平达到最高,这时经济就开始进入衰退阶段。

2.衰退阶段(危机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降,企业破产倒闭,失业急剧增加,公众对未来悲观。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这时就业与产量跌至最低。

3.萧条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产、投资、价格水平等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增加。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即在低水平上徘徊向前。但这时由于存货减少,商品价格、股票价格开始回升,公众的情绪由悲观逐渐转为乐观。

4.复苏阶段(恢复阶段):

在这一阶段,经济开始从低谷全面回升,投资不断在增加,商品价格水平、股票价格、利息率等逐渐上升,信用逐渐活跃,就业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公众的情绪逐渐高涨。但产量或产值等相关经济指标恢复到衰退前的最高水平时,就进入了新一轮的繁荣高涨阶段。

三.经济周期分类

1.朱格拉周期——中周期

(1)平均每一个周期长度为9—10年,

(2)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三个连续阶段(繁荣、危机、清算)中的一个阶段。

2.基钦周期:短周期

(1)经济周期有主要周期和次要周期两种;

(2)主要周期为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1)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一种为期50—60年长周期;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

(2)对长周期现象有多种解释和看法:

(A)认为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变动;

(B)认为是由战争引起的,与政府在繁荣时期的大量军费开支有关。

(C)长周期仅仅是一种价格现象,而不是产量现象。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1)周期长度在15——25年之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

(2)周期与人口增长而引起的建筑业增长与衰退相关,是由建筑业的周期性变动引起的;(3)在周期变动过程中,工业国家中产量增长呈现出渐减的趋势。

5.熊彼特周期:(创新周期)

(1)周期变动与创新变动紧密相关,有创新就回进入复苏、繁荣发展阶段,没有创新就进入衰退、萧条阶段;即创新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着繁荣与衰退的交替进行。

(2)每个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

(3)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42—1897年,是“产业革命时代”,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1897年,是“蒸气和钢铁时期”,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

四、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1、纯货币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R·霍特里)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或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流通工具主要是银行信用。商人运用的资本主要来自银行信用。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扩大信用时,商人就会想银行增加借款,从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这样就引起生产的扩张和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上升,经济活动继续扩大,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是,银行扩大信用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紧缩信用时,商人得不到贷款,就减少订货,由此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进入萧条阶段。在萧条时期,资金逐渐回到银行,银行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扩大信用,促进经济复苏。根据这一理论,其它非货币因素也会引起局部的萧条,但只有货币的因素才会引起普遍的萧条。经济周期是由于银行货币与信用交替地扩大与紧缩所引起的,而这种货币与信用的运动,又是一个经济本身所形成的自发过程。

2、货币投资过度论:(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哈耶克、密塞斯等)

这种理论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投资的增加,这种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繁荣。这种繁荣首先表现在对投资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上升上。这就更加刺激了对资本品的投资。资本品的生产过度发展引起了消费品生产的减少,从而形成经济结构的失衡。而资本品生产过多必将引起资本品的过剩,于是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经济进入萧条。因而经济周期是由于过度的投资引起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而投资过度的根源又在于货币与信用的扩张。

3、消费不足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英国学家马尔萨斯和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和近代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等)

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的出现以及生产过剩的原因,并没有形成为解释经济周期整个过程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消费品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性危机。消费不足的根源则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蓄过度。

4、心理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和凯恩斯)

这种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对经济周期各个阶段形成的决定作用,认为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乐观与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当任何一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高涨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的乐观程度一般总超过合理的经济考虑下应有的程度。这就导致了过多的投资,形成经济过度繁荣。而当这种过度乐观的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觉察后,又会变成不合理的过分悲观的预期。由此过度减少投资,引起经济萧条。现代理性预期学派更多强调预期的合理性,凯恩斯所强调的是预期的无理性,两者有所不同。

5、创新周期理论(代表人物熊彼特)

由于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