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材

合集下载

h经济周期理论

h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
27
三、货币理论
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活动之所以会出 现繁荣与萧条更迭起伏的变化,完全起因于货币信用 的变动。
非货币因素等等也许会引起个别行业中的局部萧条 ,但却不能形成带有经济周期意义的普遍萧条。
宏观经济学
28
当以货币表示的商品需求增加时,商业即趋于活跃 ,生产增加,价格上升;反之,则商业趋于呆滞,生 产减缩,价格下跌。
第一,创新在引起投资增加的同时,也使投资品的价格提 高,未进行创新的企业将因此减少投资,甚至被淘汰出局。
第二,创新结束后,在新的创新方向确立之前,由于找不 到新的投资方向和场所,企业投资减少。
宏观经济学
25
(3)第二次浪潮
所谓第二次浪潮是指建立在创新引起的第一次浪潮 基础之上的其他非创新生产部门的扩张。 在创新普及过程中,经济逐渐高涨,非创新部门厂 商在乐观情绪的支配下,高估社会对产品的需求,大量 地增加投资。 消费者的乐观情绪也使得消费者高估未来的收入, 过度消费。 产品需求的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必然引起非创 新生产部门的扩张。
衰退
复苏 萧条 谷底
t
宏观经济学
3
繁荣与衰退
繁荣是指经济周期的波峰和接近波峰的阶段。繁 荣时期的一般特征是社会需求旺盛,生产迅速扩大 ,失业人数减少,商业投机活跃,信用不断扩张, 国民产出达到最高水平。当繁荣达到顶峰,经济失 去了内在平衡,便进入了衰退阶段。
在衰退阶段,经济活动锐减,由于社会需求下降 ,生产相对过剩,产品严重积压,价格与利润跌落 ,工厂和银行纷纷倒闭,造成工人大量失业,生产 水平大幅度下降。
五、消费不足理论
宏观经济学
19
一、农业收获理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美]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
❖ 经济周期的阶段
❖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 与收缩阶段。
❖ 如果划分更细一些,则可分为四个阶段:繁 荣、衰退、萧条、复苏。
产 出
实际GDP
潜在GDP
0
时间
❖ 经济周期的类型 ①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②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④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周期。
❖ 【案例来源】
思考讨论
❖1.什么是经济周期? ❖2.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类型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循 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交 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 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 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 乘数—加速数模型
❖ 凯恩斯主义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 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 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 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 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
❖ 加速数原理 ❖ 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 Principle]
❖ 第二个重大时期4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是容易 解释的。这次事件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二战。 随着美国在海外进行战争,联邦政府不得不 把更多资源用于军事。从1939年到1944年, 政府的物品与劳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总需 求这种巨大扩张几乎使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 生产翻了一番,并使物价水平上升了20%。 失业从1939年的17%下降到1944年的1%,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失业水平。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的核算方式:当将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则主张核算方式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个来源。

增长核算方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 AF N K = ①式中,Y,N 和K 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为解决的技术状况,或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N K Y MP N MP K F N K A ∆=⨯∆+⨯∆+⨯∆ ②N MP 和K MP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式②整理可得:N K MP N MP K Y A Y Y Y A⨯∆⨯∆∆∆=++ ()()N K MP N MP K Y N K A Y Y N Y K A⨯⨯∆∆∆∆=++ ③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

因此,表达式N MP N ⨯和K 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表达式N MP N Y ⨯称为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劳动份额,并计其为α。

而表达式K MP K Y ⨯称为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资本份额,并计其为β。

由此,式③可改写为:Y N K A Y N K Aαβ∆∆∆∆=⨯++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X 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X 资本增长)+技术进步A Y N K A Y N Kαβ∆∆∆∆=-⨯- A A∆被称为索洛余量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 (1) 社会储蓄函数 ()S s 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

(2) 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2. 基本方程索洛推导出的新古典增长的基本方程为:()k sy n k δ∆=-+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y=f(k)),n 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

从而sy 为社会的人均储蓄;()n k δ+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1.增长极限论 经济增长要受到客观因素 的限制,增长有一个不可 逾越的极限,经济不可能 无限增长下去。

2.增长怀疑论 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经 济福利的增加,因为人类 为经济增长还要付出巨大 的代价。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 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3)三个增长率
A.实际增长率:实际上所发生的 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 长率,企业家会增加投资,使两 者一致,刺激经济扩张,长期萧 条。
四、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 经济周期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完全 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2.投资过度理论: 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3.创新理论 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4.乘数—加速原理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经济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基本假设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 入者2个阶级;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 储蓄倾向不变;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 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2)基本公式 P=利润率, Sp、Sw、C分别表示利润收 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 储蓄率、资本-产出比。 由于Sp、Sw、C 假定不变 ,故利润动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
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3.技术进步


提高生产率,同样要素投入 能提供更多产品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 知识的进展。

第九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九章  经济周期理论


(5)工资和价格刚性导致经济可能长期偏离一般均 衡。 (6)凯恩斯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含义:等待经济自己 回复到自然率水平是靠不住的。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 (2)投资过度理论。 (3)消费不足理论。 (4)创新理论。 (5)太阳黑子理论。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 经济周期理论
AS
A Pe
O
Y* 图8-7 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1.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 2.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 3.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的传播机制
1.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

假设经济的初始一般均衡处于图9-4中的E0点,它 是总需求曲线AD0、短期总供给曲线SAS0和长期 总供给曲线LAS的交点。此时产出等于充分就业 产出水平 ,价格水平被完全预见,即实际和预期 价格均等于P0。
W P ) P Pe
Ns1
(
W )0 P W )1 P
E0 E1
W ) P
(
Nd (
O
N
N1
N
图 9-3 劳动市场的均衡
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 E 决定均衡的实际工资 (W/P)0, 均衡就业水平 N 。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格水 平,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就业量增加到 N1.
2.不完全信息模型

然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带来的实际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 即经济会连续数期处于其趋势值之上(繁荣)或之下(衰 退)。为了对此予以解释,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强调了传 播机制的作用。传播机制(propagation mechanism)是一 种经济运行机制,它使得初始的冲击能够对经济产生时间 相对较长的波动。新古典主义对传播机制的解释包括滞后 产量以及资本品的持久耐用性、合同对即时调整的抑制以 及调整成本的存在。以调整成本为例,企业既面对雇用工 人的成本也面对辞退工人的成本——搜寻和训练新雇员、 支付富余人员工资等,在短期内急剧扩大或缩小产出是需 要付出成本的。在一些没有预期到的冲击后,他们的最优 反应或许是在一段时期内逐渐调整产量和就业水平。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教材

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教材

4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经济增长源泉的含义
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定量化。
•二、增长核算方程
宏观生产函数: Y AF (N , K ) Y为总产出, N为劳动量, K为资本量, A技术水平
对上式两边求微分得:
dY F(N, K)dA A F(N, K) dN A F(N, K) dK
5、劳动和资本之间存在灵活的替代关系;
6、满足“稻田条件”(inada condition):
lim
K 0
FK

lim
N 0
FN

lim
K
FK
0
lim
N
FN
0
2019/6/14
Macroeconomics
13
•二、人均生产函数
不考虑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Y=F(N,K)
Macroeconomics
B
A
(n+δ)k y=f(k) s’f(k)
sf(k)
kA kB
k
20
•六、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人均消费最大化相联系的 人均资本应满足的关系式。
y
c(y)=f(k)-sy
稳态时:sy = (n+δ)k
c(y)=f(k)-(n+ δ)k
yA
c’(y)=f’(k)-(n+ δ)=0
2、充分就业均衡增长条件: Gt=G=Gn 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2019/6/14
Macroeconomics
11
•四、“刀锋”上的均衡
1、“存在问题”:是否存在理想的充分就业均衡增长途 径
2存、在“,稳但定可性能问性题极”小:。经满济足活:动一Gt旦=G偏=离G均n 衡增长途径, 能否自动趋于均衡增长途径。

第九章 经济增长的脉络

第九章  经济增长的脉络
物价指数是指商品价格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 程度的指数。
物价指数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即根据某种 商品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来确定其价格加权数的大小。 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0,Pt分别是基期和本期的价格水平,Qt是本期 的商品量。
1.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简称CPI,也称零售价格指数,是衡量 各个时期居民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化 的指标。 这是与居民个人生活最为密切的物价指数,因为这个 指标最能衡量居民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水平。 2.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简称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是衡量 各个时期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化 的指数。通常这些产品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 3.G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失业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 能力的增长。
库兹涅茨总结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六个特征: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以及资本形成维持高 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也是很高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主要表现在 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上。 第五,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 第六,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通常先进国家和落 后国家之间人均产出水平有很大差距。
(1)政府支出的增加。一是增加税收或举债,二是增 加货币发行量。
(2)政府推行充分就业的政策。
(二)需求拉动与供给推动
1.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 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总供给曲线从C点开始成为垂直 于横轴的直线,这表明市场达到充分 就业状态,社会上已经没有闲置资源, 总供给不会再增加。 那么,当需求继续增加,需求曲 线会向右上方移动,总供给曲线AD2 再向右上方移动,只会导致物价上涨, 而总产量不再增加。这就是“过多货 币追求过少产品”所产生的通货膨胀。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ppt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ppt
四、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 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指政府通过抑制总需求的政策来抑制
通货膨胀。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政府通过影响人们收入的政策措施来消除成本推
进型通货膨胀的办法。 (三)稳定货币的供应 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发行量过多。 (四)人力投资政策 人力投资政策基本内容是由政府提供一笔资金用于职业培训,
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公式表示为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总数
100 %
下一页
第一节 失业
二、失业的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正常的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暂时性
失业。 (二)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对劳动力的供求不一致所产生的。 (三)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总需求不足的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凯恩斯认为,这种失业
以减轻资源流动性的阻力。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五、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在没 有达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价 格水平不变;达到充分就业后,总需求增加则价格上升而国 民收入保持不变。
(二)菲利普斯曲线
(四)对通货膨胀的不同预期的影响 在预期的通货膨胀下,各种名义变量(名义工资、名义利率等)
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等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实际工资、 实际利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 他们所持有的货币量。如果通货膨胀是不能预期的,它会产 生一系列的后果。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节 经济周期
二、经济周期的分类

第九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cukg

第九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cukg
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资本量减少。令人口 以固定增长率n 增长。 1. 人均资本的增量可以表示为:
索罗模型基本方程式
△k = s ·f(k) -(δ+n)k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2.经济增长的稳态
稳态条件:当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资本存量 将不发生变化,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稳态 的资本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
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向凯恩
斯主义各派发起全面挑战,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统一: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
论与经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
者研究短期问题。但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
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所以,真实经济
周期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理论,它本
身就是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
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 。
导致经济周期的真实因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
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Yt 5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实际或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
科特,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作出的
杰出贡献。
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经
的增长经验中已有所表现,它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

西方经济学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7
(2)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4.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收入均衡的条件相同:I=S; ②增长率相同: (2)不同点 5.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途径 6.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1)定义 (2)意义 (3)两者不等时的调整
8
第二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1.经济周期的含义 2.经济周期的阶段
29
图9-10国际收支逆差下的调整
30
(四)IS-LM-BP模型的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实现国内外同时均衡时的作用的分析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货币政策的作用 (2)财政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1)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学习目标
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类型; 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 了解经济增长模型; 掌握经济周期理论和乘数-加速原理 。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 法。亚当· 斯密强调分工、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贸易中的绝 对优势;李嘉图强调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马克思和恩 格斯以及熊彼特强调创新;而索洛等人强调生产要素; 贝克尔和舒尔茨则强调教育与人力资本;新经济增长理 论中,罗默和卢卡斯强调内生性增长,特别是规模报酬 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其实质是强调内生性技术创 新;诺斯等人强调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近, 鲍默尔在新书中强调了自由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增 长的关键。
(2)假定投资是收入的函数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引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经济系统在长期和短期内的运行模式。

经济增长研究的是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驱动力和影响因素,而经济周期理论则关注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原因、规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指导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加的过程,可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

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是生产能力的提高。

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技术进步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加生产总值。

创新可以引入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新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资本积累则意味着增加物质资源和投资,增加生产能力。

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代表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由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等人提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有效需求的增加。

有效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

当有效需求增加时,企业生产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提高有效需求。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和稳定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经济总量、价格水平、就业水平等经济指标周期性地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通常包含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经济周期的起因和机制是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有两种解释:替代性需求理论和总需求不足理论。

替代性需求理论替代性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不同消费部门之间的需求替代关系所导致的。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优秀课件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优秀课件

(七)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于总产出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 = C + I,若两 边同除N,则有: Y/N = C/N + I/N
2)由于Y/N = f(k),I/N=K/N = k+ nk, 则有: f(k) = C/N + k+ nk
人均产出f(k)可以配置到人均消费C/N、资本深化 k 、资本广化nk三种用途上。
二、经济增长的特征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第一节 经济增长 概述
1、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率高。 2、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很高。 3、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很快。 4、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6、全世界的增长情况不平衡。
三、经济增长的衡量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第一节 经济增长 概述
YD
I
1 s
▪ 从供给的角度看,投资的作用是:
YI
Y Y
KI
YD Y
I 1 I
s
▪ 得到多玛模型的基本方程式为:
I s
I
▪ 其经济涵义是:要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投资增 长率(ΔI/I)必须等于资本生产率(δ)与储蓄倾 向(s)的乘积。
▪ 由于国民收入均衡时投资与储蓄相等,所以,
▪ 哈罗德:1939年,《经济学杂志》, “论动态理 论” ;1948年,《动态经济学导论》。
▪ 多玛:1946年,《计量经济学杂志》,“资本扩 张、增长率和就业 ”;1947年,《美国经济评 论》,“扩张与就业” 。
(一)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前提条件:
▪ 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用于投资也 可以用于消费。
YIsY
▪ 把上式变形,得:
Y s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概述
(1) 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特征(2) 经济周期的类型 (3) 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1) 经济周期的定义
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和过程。或说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的经济现象。古典经济周期是指GNP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现代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根据这一定义,对衰退的理解。
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
基本假定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储蓄函数为S=sY,0<s<1,且为常数使用两种生产要素:L和K规模收益不变该模型与H-D模型在假设中不同的是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比率是可以变的它考虑到技术进步
没有技术进步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可以用Y=AKaLb,且a+b=1模型来证明(略)其中,Y=AKaLb——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在长期中,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即对Keynes储蓄等于投资这一短期均衡条件的长期化。如果s=S/Y不变, 不变,则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
通过市场调节,可以在长期中保持
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 经济周期
(1) 经济周期概述(2) 乘数—加速数理论
由实际增长率公式有:GAv=s由合意增长率公式有:Gwvr=s因此有GAv= Gwvr 如果实际增长率等于企业家意愿增长率,则v=vr即实际资本—产出比能够按照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就会使企业家保持“愿意进一步实现类似增长”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国民收入保持年复一年的按照Gw增长下去。这就是有“有保证的增长率”的含义
什么是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Kuznets)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长期化与动态化,通过对各种周期的理论解释,全面了解国民收入波动的因素,重点掌握乘数——加速原理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加速原理和乘数—加速数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时数】3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含义1.有关经济周期的解释:(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经济活动的扩展,接着是进一步扩张。

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2)萨繆尔森的解释——在繁荣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

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

国民收入、就业与生产下降。

价格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

当最终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

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

新的高涨可以边线为长期持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生活标准。

它也可以表现为短暂的价格膨胀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的、灾难性的萧条。

简单地说: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由此可见,在经济周期这一概念的解释上,都集中强调了以下三个要点:(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

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2)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3)虽然每次经济建设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点,即每个周期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二、经济周期阶段及其特征经济周期可以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1.繁荣阶段(高涨阶段):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

当就业与产量水平达到最高,这时经济就开始进入衰退阶段。

2.衰退阶段(危机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降,企业破产倒闭,失业急剧增加,公众对未来悲观。

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这时就业与产量跌至最低。

3.萧条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投资、价格水平等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增加。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即在低水平上徘徊向前。

但这时由于存货减少,商品价格、股票价格开始回升,公众的情绪由悲观逐渐转为乐观。

4.复苏阶段(恢复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开始从低谷全面回升,投资不断在增加,商品价格水平、股票价格、利息率等逐渐上升,信用逐渐活跃,就业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公众的情绪逐渐高涨。

但产量或产值等相关经济指标恢复到衰退前的最高水平时,就进入了新一轮的繁荣高涨阶段。

三.经济周期分类1.朱格拉周期——中周期(1)平均每一个周期长度为9—10年,(2)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三个连续阶段(繁荣、危机、清算)中的一个阶段。

2.基钦周期:短周期(1)经济周期有主要周期和次要周期两种;(2)主要周期为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1)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一种为期50—60年长周期;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

(2)对长周期现象有多种解释和看法:(A)认为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变动;(B)认为是由战争引起的,与政府在繁荣时期的大量军费开支有关。

(C)长周期仅仅是一种价格现象,而不是产量现象。

4.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1)周期长度在15——25年之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2)周期与人口增长而引起的建筑业增长与衰退相关,是由建筑业的周期性变动引起的;(3)在周期变动过程中,工业国家中产量增长呈现出渐减的趋势。

5.熊彼特周期:(创新周期)(1)周期变动与创新变动紧密相关,有创新就回进入复苏、繁荣发展阶段,没有创新就进入衰退、萧条阶段;即创新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着繁荣与衰退的交替进行。

(2)每个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

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

(3)划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从1842—1897年,是“产业革命时代”,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1897年,是“蒸气和钢铁时期”,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

四、经济周期理论概述1、纯货币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R·霍特里)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

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或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流通工具主要是银行信用。

商人运用的资本主要来自银行信用。

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扩大信用时,商人就会想银行增加借款,从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

这样就引起生产的扩张和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会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上升,经济活动继续扩大,经济进入繁荣阶段。

但是,银行扩大信用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

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紧缩信用时,商人得不到贷款,就减少订货,由此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在萧条时期,资金逐渐回到银行,银行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扩大信用,促进经济复苏。

根据这一理论,其它非货币因素也会引起局部的萧条,但只有货币的因素才会引起普遍的萧条。

经济周期是由于银行货币与信用交替地扩大与紧缩所引起的,而这种货币与信用的运动,又是一个经济本身所形成的自发过程。

2、货币投资过度论:(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哈耶克、密塞斯等)这种理论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投资的增加,这种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繁荣。

这种繁荣首先表现在对投资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上升上。

这就更加刺激了对资本品的投资。

资本品的生产过度发展引起了消费品生产的减少,从而形成经济结构的失衡。

而资本品生产过多必将引起资本品的过剩,于是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经济进入萧条。

因而经济周期是由于过度的投资引起了繁荣与萧条的交替,而投资过度的根源又在于货币与信用的扩张。

3、消费不足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英国学家马尔萨斯和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和近代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等)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的出现以及生产过剩的原因,并没有形成为解释经济周期整个过程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

而消费品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性危机。

消费不足的根源则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蓄过度。

4、心理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和凯恩斯)这种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对经济周期各个阶段形成的决定作用,认为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乐观与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当任何一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高涨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的乐观程度一般总超过合理的经济考虑下应有的程度。

这就导致了过多的投资,形成经济过度繁荣。

而当这种过度乐观的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觉察后,又会变成不合理的过分悲观的预期。

由此过度减少投资,引起经济萧条。

现代理性预期学派更多强调预期的合理性,凯恩斯所强调的是预期的无理性,两者有所不同。

5、创新周期理论(代表人物熊彼特)由于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

创新浪潮使银行信用扩大,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引起经济繁荣。

随着创新的普及,盈利机会的消失,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经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再次繁荣。

在第一次浪潮中,创新引起了对资本品需求的扩大和银行信用的扩张。

这就促进了生产资本品的部门扩张,进而又促进生产消费品的部门扩张。

这种扩张引起物价普遍上升,投资机会增加,也出现了投机活动,于是出现了第二次浪潮。

但是在第二次浪潮中有许多投资机会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

这样,在第二次浪潮中包含了失误和过度投资行为,这就在衰退之后出现了另一个失衡的阶段---萧条。

萧条发生后,第二次浪潮的反映逐渐消除,经济转向复苏。

要使经济从复苏进入繁荣还有待于创新的出现。

6、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据此可得到乘数—加速模型的完整含义(1)在经济中投资、国民收入、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如果政府支出为既定(即政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

周期中各阶段的出现,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2)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引起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会使经济进入萧条。

萧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萧条,又由萧条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过程。

(3)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

即利用政府的干预(比如政府投资变动)就可以影响减轻经济周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周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概况经济增长是最古老的经济学的问题之一,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1、经济增长的含义(1)一般把经济增长看作是某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商品鱼提供劳务潜在能力的扩大,或者商品与劳务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

(2)库茨涅兹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这一定义包含了三层意思:(1)经济增长首先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即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这种增加不仅包含总量上的增加,也包含了人均指标的增长。

(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即经济增长是建立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

(3)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即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某种变革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库兹涅茨给出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略)二、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因此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来研究增长的源泉。

总生产函数——总产量与生产中使用的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