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功率放大器》全解
微波功率放大器发展概述
微波功率放大器发展概述微波功率放大器主要分为真空和固态两种形式。
基于真空器件的功率放大器,曾在军事装备的发展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而且由于其功率与效率的优势,现在仍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
后随着GaAs晶体管的问世,固态器件开始在低频段替代真空管,尤其是随着GaN,SiC等新材料的应用,固态器件的竞争力已大幅提高[1]。
本文将对两种器件以及它们竞争与融合的产物——微波功率模块(MPM)的发展情况作一介绍与分析,以充分了解国际先进水平,也对促进国内技术的发展有所助益。
1. 真空放大器件跟固态器件相比,真空器件的主要优点是工作频率高、频带宽、功率大、效率高,主要缺点是体积和质量均较大。
真空器件主要包括行波管、磁控管和速调管,它们具有各自的优势,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其中,行波管主要优势为频带宽,速调管主要优势为功率大,磁控管主要优势为效率高。
行波管应用最为广泛,因此本文主要以行波管为例介绍真空器件。
1.1 历史发展真空电子器件的发展可追溯到二战期间。
1963年,TWTA技术在设计变革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提高了射频输出的功率和效率,封装也更加紧凑。
1973年,欧洲首个行波管放大器研制成功。
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半导体器件异军突起,真空器件投入大幅减少,其发展遭遇极大困难。
直到21世纪初,美国三军特设委员会详细讨论了功率器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指出真空器件和固态器件之间的平衡投资战略。
2015年,美国先进计划研究局DARPA分别启动了INVEST,HAVOC计划,支持真空功率器件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军事系统需要,特别是毫米波及THz行波管[2-4]。
当前真空器件已取得长足进步,在雷达、通信、电子战等系统中应用广泛。
1.2 研究与应用现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行波管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高频率、宽带、高效率的特点,可有效减小系统的体积、重量、功耗和热耗,在星载、弹载、机载等平台上适应性更强,从而在军事应用上优势突出。
微波放大器 原理
微波放大器原理
微波放大器是指工作频率在300MHz-300GHz范围内的放大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功率放大的电子器件。
微波放大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输入网络、输出网络和放大器单元。
输入网络负责将输入信号传递给放大器单元,同时将反射信号回传给源端,以保证最大功率传输。
输出网络则将放大的信号传递给负载端,同时将反射信号回传给放大器单元,以保证最大功率传输。
放大器单元则负责将输入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微波放大器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晶体管放大器和管子放大器。
晶体管放大器通常采用双极性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作为放大元件,根据输入输出端口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共射极、共基极和共格极等结构。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和频率响应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和雷达系统中。
管子放大器则采用电子管(如磁控管和速调管)作为放大元件。
电子管具有高功率、大信号增益和较宽的频带等特点,但也存在体积庞大、功耗高和频率响应差的缺点。
由于技术的进步,现代微波系统中晶体管放大器逐渐取代了管子放大器,成为主流。
微波放大器在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功率放大,微波放大器能够增强微弱的输入信号,从而提高系统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
同时,微波放大器的设计和制造
也是一门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信号的带宽、噪声系数、线性度和功耗等方面的要求。
微波功率放大器全解共42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易安ຫໍສະໝຸ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微波功率放大器全解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微波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资料
微波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刘海涛京信射频技术研究部产品部摘要:现代无线通信飞速发展,有限的频谱资源上需要承载越来越高的数据流量,4G LTE技术将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
在这种情况下,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效率,作为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微波功率放大器一般都处于在非线性工作状态,而包络变化的调制信号经过非线性微波功率放大器后会产生互调失真,造成严重的码间干扰和邻信道干扰。
为了保证通信质量,必须采用线性化技术。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各种线性化进行梳理,并分析了工作原理、介绍了技术特点,为高线性高效率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无线通信微波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前馈预失真1.引言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
1928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美国人Harold.S.Black发明了前馈和负反馈技术并应用到放大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了放大器失真,可以认为是线性化功率放大器技术研究的开端。
但那时主要是从器件本身的角度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所研究的功率放大器频率也较低。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下一些原因促使线性化功率放大器技术得到广泛研究并迅速发展:1)早期的移动通信采用恒包络调制方式与单载波传输覆盖,对于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要求并不高;而进入21世纪,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和宽带通信业务的开展,通信频段变得越来越拥挤,为了在有限的频谱范围内容纳更多的通信信道,要求采用频谱利用率更高的传输技术与复杂调制模式;因此线性调制技术如QAM (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QPSK (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等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但对于包络变化的线性调制技术,发射机系统会产生较大的失真分量,从而对传输信道或邻道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必须采用线性化的发射机系统。
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发射机系统中非线性最强的器件,特别是为了提高功率效率,射频功放基本工作在非线性状态,因此线性化功率放大器设计技术己成为线性化发射机系统的关键技术;2)简单的功率回退技术不能满足现代系统要求:简单的功率回退技术虽然能获得较好的线性,但是由于器件本身的原因,纵使再深的回退,也无法达到很高的线性水平,满足不了系统的高线性要求,再者,功率回退技术使得电源利用率很低,一般仅为5%,会产生导致终端自主时间过短、基站热管理等一系列问题;3)多载波调制技术的逐渐采用要求线性化的功率放大器:以OFDM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为代表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具有高传输速率、不需均衡等明显优点,己为许多标准如802. 11, HDTV (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4G LTE等所采用。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测试技术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测试技术微波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电子器件,能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其他设备的水平。
该器件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卫星通讯、医疗设备等领域。
在此,我们将介绍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和测试技术,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种器件。
1.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选择适当的器件和匹配电路、优化功率增益、减小失真和噪声等。
在选择器件方面,常用的有晶体管、HBT、HEMT等。
根据不同用途和要求,选择不同的器件能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和可靠性。
匹配电路是功率放大器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步,能够使放大器更好地匹配输入和输出信号,提高效率和稳定性。
常见的匹配电路包括L型匹配、Pi型匹配、T型匹配等,其中以Pi型匹配为主流,适用于大多数微波功率放大器。
优化功率增益是另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功率增益越大,放大器的效率就越高,但同时也会加剧失真和噪声。
因此需要在功率增益和失真/噪声之间进行权衡,以获得最佳设计结果。
2.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测试微波功率放大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它的性能能够满足预期要求。
一般而言,微波功率放大器的测试包括功率测试、增益测试、噪声测试、失真测试等。
其中功率测试主要是为了测定功率输出是否稳定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增益测试则是为了测定功率放大器的放大性能,包括增益、带宽等参数;噪声和失真测试则是为了测定放大器的噪声和失真,以确保输出信号的质量。
除了这些基本测试外,还可以进行其他测试,如稳定性测试、热稳定性测试、射频特性测试等,以进一步验证微波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在进行微波功率放大器测试时,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如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信号源、功率计等。
3.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微波功率放大器是一款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卫星通讯、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电子器件。
在通信领域,微波功率放大器常用于手机、无线基站、卫星通讯等设备中,能够帮助信号传输更远、更清晰;在雷达领域,微波功率放大器则常用于导航、探测等设备中,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信息。
微波功率放大器共51页文档
8
倒退值:
P (P 1 d BP od u)B t M 3dB 2 2.7 3 5 1
P od u B t M 3d2 B 2.7 3 5 1 P 1 d BP 1 d B P
需要输入功率: P indB P oudtB G 0dB
• 三阶交调截止点
M 3dB 2(P ou dtB I3 P ) IP3 P1dB12
3. 功率附加效率(Power added efficiency)
add
Pout Pin PDC
既反映功率转换能力又反映功率放大能力。
4. 1dB压缩点(1dB Gain Compressed Point)输出功率 P1dB
Pout(dBm)
P1dB
1dB
G(dB)
G0
G1dB
1dB
0
Pin <1dB> Pin(dBm)
180 dq (度dB) dPin
11
§1.8.2 功率放大器设计原则
1. 线性功率放大器
与小信号高增益放大器设计的S参数公式完全一样。
inS11S112SS222 1LL
outS22S112SS121 1SS
区别仅是:由于功率管输入阻抗很低,匹配电路形式有 少许不同。
12
2. 大信号S参数法
0
Pin <1dB> Pin(dBm)
G1dB-- 增益下降1dB点 Pin <1dB>-- P1dB对应的输入功率
P1dB-- G1dB对应的输出功率
1
有关定义:
• 输入功率较小时,增益为常数,称为小信号线性增益G0;
• 输入功率继续增大,功放输出功率出现非线性,输出功率 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即增益减小;
射频及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PPT
目录
• 引言 • 工作原理 • 设计与实现 • 性能优化 • 发展趋势与挑战 • 实际应用案例
பைடு நூலகம் 01
CATALOGUE
引言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射频及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电 子设备,用于将低功率信号放大至所 需的高功率水平,以便在无线通信、 雷达、射电天文学等领域应用。
特性
通过在放大器输入端添加一个特 性相反的失真信号,补偿放大器 自身的非线性失真,从而提高输
出信号的线性度。
负反馈技术
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反馈回输入端 ,通过负反馈降低放大器的增益, 从而减小非线性失真。
前馈技术
将一小部分输出信号直接反馈到输 入端,与原始输入信号一起进入放 大器,从而减小非线性失真。
效率优化
合理设计散热结构,使放大器在工作过程中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 内,从而提高可靠性。
元器件筛选与降额使用
对关键元器件进行筛选和降额使用,降低因元器件失效导致的可靠 性问题。
冗余设计
在关键电路中采用冗余设计,当主电路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份 电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05
CATALOGUE
发展趋势与挑战
技术发展前沿
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线性度、 宽频带等特性,能够满足各种复杂的 应用需求。
应用领域
01
02
03
无线通信
用于基站、移动通信设备 、卫星通信系统等,提供 稳定的信号放大功能。
雷达
用于军事和民用雷达系统 ,提高目标检测和识别能 力。
射电天文学
用于射电望远镜和天文观 测系统,增强信号接收和 数据处理能力。
贝(dB)。
带宽
表示放大器能够放大的 信号频率范围。
微波放大器工作原理
微波放大器工作原理
微波放大器是一种能将微波信号增大的电子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放大器中的三个关键元件:激励源、放大器和负载。
激励源是提供输入信号的部分,常用的有信号发生器或微波信号源。
激励源将微波信号送入放大器中。
放大器是微波放大器的核心部分。
它负责将输入信号增强。
微波放大器通常采用固态放大器或管子放大器。
固态放大器通常使用半导体材料,如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
管子放大器则使用电子管进行放大。
无论是固态放大器还是管子放大器,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利用电子元件的特性,对微波信号进行放大。
放大器的增益决定了输出信号相对于输入信号的增强倍数。
增益是放大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了放大器能够增大输入信号的能力。
增益越高,放大器的放大效果越好。
为了实现高增益,微波放大器通常采用有源元件(如晶体管或电子管)和反馈网络。
有源元件负责提供放大的能量,而反馈网络则用于调整增益和频率响应。
最后,负载是微波放大器的输出部分。
它接收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声音、光信号等。
负载的特性会影响放大器的性能,因此选择合适的负载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微波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激励源提供输入信号,放大器利用电子元件的特性对信号进行放大,最终将放大后的
信号送入负载进行转化。
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响应,微波放大器能够实现对微波信号的精确放大。
《微波功率放大器》全解
Pom
1 8
V
2 CC
RL
PE
1 VC
CIcm
理 想 78.5%
PC1m 0.2Pom
作业: P220 5.2.4 P221 5.3.5
结语
谢谢大家!
V2
(1 + 1) (1 + 2) ib1
= (1 + 1 + 2+ 12) ib1
V1 V2
NPN + NPN
NPN
V1 V2
PNP + PNP
PNP
V2 V1
NPN + PNP
NPN
V1 V2
PNP + NPN
PNP
构成复合管的规则: 1) B1 为 B,C1 或 E1 接 B2 , C2、E2 为 C 或 E; 2) 应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 复合管类型与第一只管子相同。
功—率标大准、音噪频声功小率、放频大带宽、 工电作源电滤+V波源CC 范1围00宽F、有10保0 护电路
自举电容
C6
C9
R3
输入0.1
F
C
5 F
偏置 u1i R1
1
4
8 9
DG810
12
C8 输出电容
100 F
C10 VCC = 15 V 时 1000 F 输出功率 6 W
100 k
10
7
5
100C2F C5 100 F
5.1.1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 (OCL — Output Capacitorless)
一、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VCC V1 iC1
ui = 0 V1 、 V2 截止 ui > 0 V1 导通 V2 截止 io = iE1 = iC1, uO = iC1RL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摘要随着现代无线通信的发展,微波功率放大器已成为微波通信设备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通信质量。
因而,对微波功率放大器的研究和设计也越来越受关注。
本文分析了微波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介绍了其阻抗匹配电路的方法,并根据指标要求对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网络进行阻抗匹配,用微带线实现匹配电路。
用ADS软件进行优化仿真,最后设计出大信号微波功率放大器。
通过多次调试、测试实验,所设计的微波功率放大器在2.4GHz的频率上增益达到7dB以上。
关键字:微波功率放大器大信号优化设计CAD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 has been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microwave communication, its capability e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in a large extent. So i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 have been analyzed, and several impedance matching circuits for the power amplifier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d features, the input and output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s have been respectively designed for a given transistor, using microstrip line model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after having used the ADS software to make S-parameter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a large signal 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 is finally designed. With a series of rigorous experiments and tests, the maximum gain of the designed power amplifier can be up to 7dB .Key word: 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 large signal, optimization design,CAD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微波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 (2)2.1 单级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 (2)2.2 级联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 (6)2.3 微波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 (7)第三章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原理 (9)3.1 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 (9)3.2 功率放大器的匹配设计 (11)3.3 功率放大器的实现方法 (14)3.4 功率放大器的偏置电路设计 (17)第四章功率放大器的电路仿真与实验研究 (19)4.1 2.4GHz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9)4.2 GaAs场效应功率晶体管 (20)4.3 2.4GHz功率放大器的电路仿真 (23)4.4 2.4GHz功率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32)第五章结束语 (33)参考文献 (34)致谢 (36)第一章引言在现代微波无线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正朝着多载波、大容量、高速度方向迅猛发展。
微波功率放大器PPT52页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服交越失真思路:
iC ICQ1 0 ICQ2 给 V1、V2 提 供静态电压
R V3 V4 V5
V1
RL + uo
t
+ ui
V2 VEE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5.1.2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当 ui = 0 时,V1、V2 微导通。 当 ui < 0 ( 至 ) , V1 微导通 充分导通 微导通;
1 I cmU cem 2
Ucem
模 iC
拟
电
子
技
术
三、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ICQ
O
Icm
iC
ICQ
O
2 t 甲类( 2 ) iC
Icm 2
t
乙类( )
2 t 甲乙类( < < 2 )
ICQ
O
Icm
模
拟 iC
电
子
技 iC
术
Q
Q
O
t O
Q
uCE
甲类工作状态失真小,静态电流大,管耗大,效率低。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二、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效率问题
iC
Icm uce = uo
O
C1
RB
+
RL
+VCC
iC
IC t O
设“Q”设置在 交流负载线中点
Q
uCE
VCC
S PDC iC VCC I CVCC 4 S max Pomax / PDC 25%
Pomax Ic Uce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第 五 章 功率放大电路
掌握内容:功率放大电路的计算
理解内容: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功率BJT
了解内容:功率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重 难 点:低频功放的效率、最大输出功率的计算、互补
对称功放
点: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本章学时:6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第 五章 功率放大电路
CM
+ ui
则: Uom
CC L 2VCC 时管耗最大,即:
V2
RL
+ uo
PC1m
V VEE CC 2 RL
2
Pom
2 1 V 2CC PC1 m 2 Po m 0.2 Pom 2 RL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例 1 已知:VCC = VEE = 24 V,RL = 8 , 忽略 UCE(sat) 求 Pom 以及此时的 PDC、PC1, 并选管。
5.1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5.2 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5.1 互补对称功率 放大电路
引 言
5.1.1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5.1.2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引
一、
言
Pomax 大,三极管尽限工作
功率放大的 特殊要求
= Pomax / PDC 要高
失真要小
V2 微导通 截止 微导通。
当 ui > 0 ( 至 ) , V2 微导通 充分导通 微导通; V1 微导通 截止 微导通。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克服交越失真的电路 V1
B1
V3
V4
V1
V2
Rt
R1 R2
V1
V3
V2
B2
V2
T Rt UB1B2
U CE3 U BE3 ( R1 R2 ) R2
PC1m 0.2 36 7.2 ( W)
U(BR)CEO > 48 V ICM > 24 / 8 = 3 (A) PCM = 10 15 W 可选: U(BR)CEO = 60 100 V ICM = 5 A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5.1.2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一、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电路:
乙类工作状态失真大,静态电流为零 ,管耗小,效率高。
甲乙类工作状态失真大, 静态电流小 ,管耗小,效率较高。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5.1.1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 (OCL — Output Capacitorless)
一、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VCC V1 + ui
ui = 0 V1 、 V2 截止 ui > 0 V1 导通 V2 截止
拟
电
子
技
术
4. 管耗
2 1 2 U V 1 U 0.2( Pom om CC om ) PC1每只管子最大管耗为 PC2 ( PDC Po ) 2 2 RL 2 RL U om VCC U om +VCC 5. 选管原则 ( V1 ) RL 4
令
PCM > 0.2 Pom dPC1U VCC > U om 2 V (BR)CEO CC 0 dU om 2R RL L I >R V /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实际电路
R V3 V4 V1
+VCC
R3 V3 R*1 R2 R4 V4
+VCC V1 V2 RL + uo
+ ui
V2 V5
RL
+ uo
VEE
VEE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V1 +VCC + uo
二、功率和效率 1. 输出功率 1 Po Uo I c Uom 最大输出功率
V 2 R 2 2 R L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电流幅度: L VEE 2. 电源功率 U Uomm VCC CE(sat) I cm 1 2 P = 2 V / RL I C1 iC1 IR sin td ( tCC ) 最大输出功率时: DC cm Icmm Uomm / V / R 2 0 L CC L 2 2 ( V U ) 1 (VCC ) CC CE(sat) 3. 效率 U /R Pom = 2I V = 2V 最大输出功率 PDC = IC1 V + I V RL L 2C1 RL CC CC 2C2 EE CC 2 om max 78 .5% Po 2 U om P U = 2 V / R om DC CC L 最大输出功率时: η 4 PDC 4 VCC I cm RL 4 VCC 实际约为 60% 1 2 Po 2 U om / RL , PDC = 2VCCIcm /
iC1 + uo
io = iE1 = iC1, uO = iC1RL
ui < 0 V2 导通 V1 截止 io = iE2 = iC2, uO = iC2RL
V2
iC1
RL
VEE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问题: 当输入电压小于死区电压时, 三极管截止,引起 交越失真。
交Hale Waihona Puke 失真输入信号幅度越小失真越明显。
模
[ 解]
V CC 24 Pom 36 ( W) 2 RL 2 8
2 2
V1 + ui
+VCC + uo
RL
V2
PDC=
2V2
CC /
RL
VEE
= 2 242 // ( 8) = 45.9 (W)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1 PC1 ( PDC Po ) = 0.5 (45.9 36) = 4.9 (W)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