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简要介绍折叠编辑本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1963年5月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1964年6月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文章论述了认识的来源和正确思想的作用,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并且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文章还对认识过程作了新的表述,指出,认识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由存在到思想和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分别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并强调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检验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文章还指出,我们党内有许多同志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

育,以便端正思想,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这篇文章,从哲学角度概括和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它是《实践论》基本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历史背景折叠编辑本段

根据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决议精神,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了。

1963年2月11—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即“五反”运动。这是在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式之一。为了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农村,为了防止修正主义,要加强教育。他说:“要把社会主义教育好好抓一下。社会主义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一抓就灵。”他还说:“我们的干部,包括生产队以上的这些不脱离生产的以及脱离生产的,绝大多数不懂社会主义。他们之所以不懂,责任在谁呢?在我们。会议后,各地纷纷行

动起来,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做。

1963年5月2日至12日,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

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在决定的第十条也加写了一段话,强调学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要性,提出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或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全文内容折叠编辑本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

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

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艺术风格折叠编辑本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范文的语言具备了准确、鲜明、生动三个特点。所谓准确,从语言本身来看,就是用词贴切,造句合乎语法习惯,说话有层次。从逻辑的角度看,就是概念明确,判断正确,推理具有逻辑性。文章开头写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里用了两个“只能”,把它放在介宾短语前面,起到了限制作用,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惟一的,回答非常肯定,特别是后一个“只能”,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的道理。

又如:“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句话中的“正确思想”含义较广,不同世界观的人,或世界观相同但站的角度不同的人,解释都会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如果不说清楚,会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或造成歧义。作者用了“代表先进阶级”这个定语,使“正确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使读者能准确地去理解、把握作者所要讲的道理。句中的“一旦”是个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