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本质、起源和知识体系
第一章 道德概述
道德是什么?
问题:人为什么需要—— 道德?
换一种提法:人是否能过一种没有道德 的生活?或者说,人是否在没有道德的 情况下能获得幸福生活?
31
[案例] 道德良知的冷漠是社会之痛
据湖北《 东楚晚报》2006-5-30报道,黄石理工学院40 名学生自发组织到浠水散花江边郊游时发生悲剧,两名大 学生坠江身亡。在两名大学生坠江约5分钟时间,有3名 同学见200米远的轮渡码头停着一艘船,急忙赶到船上 求助。“我们3个人跪在船上哀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下 水救人!哀求了半天,他们才给了几只救生圈。”一名学 生痛心地告诉记者,“紧急关头,如果船上水手能伸出援 手,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6 董 仲 舒
神启论
评价: 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外在的神、天等,看到了 道德起源的外在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的起源看作是人自身之外的东西,是人 不能左右的东西,无疑会使人对道德现象和道 德规范产生敬畏感,容易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 和客观性。 把道德起源问题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必然,不仅 否定了人的道德自由,也会僵化对道德的理解, 导致道德宿命论。
14
动物本能论
• 又称为“自然起源论”和“自然本能论”,是 一种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 能。 • 他们将达尔文主义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牵强移 植到社会生活领域,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说明道 德的起源,根据某些动物的合群性便认为动物 也具有“社会本能”,而人类社会的道德不过 是动物的“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是动物的 合群性的复杂化。
27
三、道德是什么?
人生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而“如何做人” 的关键是做一个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的人。本章就从理论 到实践阐述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思考:道德是什么?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知识点归纳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知识点归纳一、思想道德基础知识1. 人的本质和属性•人的本质:人是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物质基础和社会性属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社会属性: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发展和实现离不开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
•人的自由与否:人的行为有一定的内在动力,同时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2. 道德基础理论•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和自觉选择,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产物。
•道德的约束与功能: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
3. 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人生观:人生观是人对于自己有关生命、存在和发展问题的观点和认识,是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主张。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选择的一种看法,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功利、美德以及行为准则的观念和评价。
•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们对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的看法和态度。
4. 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亲情、友情、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
•社会交往: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往的活动,包括语言交流、情感传递、合作与竞争等。
二、法治基础知识1. 法治的概念与内涵•法治概念及特征:法治是指国家政权依法行使职权、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以法律为基础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
•法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有权利和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受保护。
2.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法律是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规范,具备强制性,而道德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具备自愿性。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当符合道德的基本要求,法律对道德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3. 国家法律体系与法律层级•国家法律体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构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
•法律层级:法律层级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遵循上下位关系。
关于伦理学的知识 你懂得
关于伦理学道德指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一: 试述马克思主义对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道德是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分);②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2分);③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由经济基础决定(3分);④道德现象可分为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3)二、研究伦理学的方法1, 辨证唯物主义 2,历史的方法,阶级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伦理学方法:A价值分析法 B类推及慎独的方法 .简述伦理学的任务答:伦理学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阐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2分);②探讨道德准则与个人和社会的内在联系(1分);③研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2分);④确定道德概念、范畴和道德体系(2分);⑤研究道德实践、个人道德意识的形成和修养(2分);⑥探讨人生价值和道德理想(1分)。
简述原始社会道德的内容及特点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社会,当时的人生存非常艰难,故不得不遵守如下道德规范(3分):①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4分);②共同劳动和相互关心(4分);③维护氏族内部的自由平等(4分);④杂交和血亲结婚在当时被认为是合理的(4分特点有:狭碍性(2分)、野蛮性(2分)、纯朴性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关系 ;2,鄙视劳动和劳动者3,对国家的绝对忠诚 . 封建社会的主要道德答:封建社会的道德有以下几点:第一,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维护宗法等级的不平等关系;第二,忠君孝亲是封建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 ;第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3分);第四,封建道德是我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要批判继承 (1分). 资本主义道德:1,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个人主义和私利主义 2,个人主唯利是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答:1,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2. 集体主义涉及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 3.个人指个性化了的,作为道德主体分子的人. 4.集体是一个哲学范畴,要把集体理解为一个整体(1分)。
2010级伦理学复习要点
导论1.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或道德科学。
2.一般说来,伦理学是以人类的道德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伦理学是对道德现象的系统认识,体现的是对道德的思考。
3.道德现象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
4.道德活动现象是人类生活中围绕善恶而进行的、可以用善恶观念评价的群体活动和个体行为。
5.道德意识现象是在道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6.道德规范现象的一定社会条件下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7.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8.中国古代大多数思想家们都强调,“为学”主要是学习有关伦理道德的知识。
9.在西方,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
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把ethos的意义加以扩大和改造,构建了伦理学这门新的学科。
以上全部为“识记”。
第一章道德的本质1、道德的本质,即道德现象存在的根据,它决定着道德现象的存在和发展。
2、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3、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非强制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关系的。
4、道德规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政治规范、法律规范是制度化的规范,是经国家、政治团体或阶级以宪法、章程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志,是特殊的社会制度。
而道德规范则不同,它并没有被制度化,不是被颁布、制定或规定出来的,而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
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法律规范既然是一种阶级意志的特性,就必然要以强制手段强迫人们执行。
道德规范的实施则不同,它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实现的。
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规范只有在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能得到实现。
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则素养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和事业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
明大德,就是要锤炼高尚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
我们要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
成大才,就是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大学生素质和本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民族复兴的进程。
担大任,就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担当是决定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
有担当的青年是影响时代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
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2者的关系)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法治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人生观是在客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实践人生,通过现实的生活逐渐地感悟人生中形成的。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时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很自由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说没有的人生才有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梳理绪论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基本要素: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用法、护法能力.关系: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A.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B.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解决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解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第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第三,身体力行,切实践履.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1、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2、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3、理想信念的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4、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5、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要求: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8、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1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仍有其现实意义.3我们正处理在社会主初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9、在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10、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3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5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扞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4、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7、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6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8、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含义民族自尊: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民族自信:一个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民族自强: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决定这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3、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4、人生态度的含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5、人生境遇的含义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6、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7、价值观的含义是指人们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8、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种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一种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9、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尤其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只有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10、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第一,平等原则.第二,诚信原则.第三,宽容原则.第四,互助原则.11、身心健康的标准表现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表现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的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1、道德的含义,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的本质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我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2、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3、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4、道德的发展规律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主要内容: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核心: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则:集体主义重点:诚实守信8、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9、集体的含义,集体主义的含义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生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1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12、诚实守信的含义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信是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坚守诺言的品格.诚实就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是统一的.13、荣辱的含义、荣辱观的含义“荣”和“辱”是两个相对立的道德基本范畴.“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光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辱.1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八荣八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不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第五章培养优良道德品质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点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3、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4、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6、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特点.7、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重要意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8、爱情、婚姻的含义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9、恋爱的道德要求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10、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1、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12、个人品德的形成1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2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13、道德修养的含义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14、省察克制的含义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15、慎独的含义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1、依法治国的概念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及其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共识性、指导行的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其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3、执法为民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必须做到便民利民.4、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5、法律思维所谓法律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意义: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职要求和重要保障;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7、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2完善立法体制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8、加快法治政府建设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9、提高司法公信力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3推进严格司法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10、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11、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3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12、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1坚持依法执政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1、法的概念及其作用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模式的调整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五个方面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2、法律规范的概念、逻辑结构及其种类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逻辑结构:假定——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处理——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制裁——法律规范中对于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也就是法律后果.法律规范的种类:授权性规范——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复合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重合的法律规范,它既授予人们权利,同时也设定义务.3、法律关系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特征:首先,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其次,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再次,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最后,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4、法律关系的构成1法律关系的主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4章)教案
重点
难点
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引言
这世界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 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 崇高的道德准则。 ——康德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 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 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 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 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路德
点评:
家长自食缺少良好家庭道德教育的苦果。我们的 教育不仅要培养一个人的知性,更重要的是培养 人的人性、德性,否则就是为社会培养了一个危 险物,正如罗斯福所说,培育一个人的知性却没 有培育他的德性,等于是给社会创造了一个威胁 性的存在。 司马光 :“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 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 余而德不足也。
明辨是非
好的品德需要明智好学来扶助。
知人、自知
方法与境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中庸 》
此外,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 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尊师敬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 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也是中 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
案例:23岁大学生洪战辉携妹求学 请思考:
“故学至乎 礼而止矣,夫 是之谓道德之 极。”
——《荀子· 劝学》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言为心声,对内诚于己就是不自欺。 信:恪守诺言,对外信于人就是不欺人。
诚信: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 的品格。
“民无信不立”。
《论语 颜渊 》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 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4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1.道德的本质和起源的科学解释答:(1)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2)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其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是一种调节关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识发生为前提。
(简答)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头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其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其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多选)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其二,头等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其三,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2.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答:(1)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2)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道德对经济基础的这种能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基础的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教学要点: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1(了解道德的起源。
2(掌握道德的本质。
3(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问题是伦理学和任何道德理论都在探讨和解决的理论课题,不同的理论流派、不同的思想家对道德起源问题都作出自己的解释。
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
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是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即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神的启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道德是怎么产生的?根源何在?这就是伦理学关心的道德起源问题。
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道德的起源和演变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猜测,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为伦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一)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1、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例如: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伦理学则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基督教教义《旧约》上讲的“摩西十戒”便是“上帝”耶和华启示摩西,摩西再把得到启示的教规和戒律传给教民。
2、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先天的,是人生来就有的。
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就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说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3、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进化论伦理学倡导者俄国的克鲁泡特金认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个体之间利益是互相调合的,彼此之间具有天然的同情心。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社会道德是对动物所“固有的”道德本能和道德情感的继承,甚至善与恶、最高的幸福等观念,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从动物身上继承来的。
4、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感觉欲望论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来说明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某种自然的感情或欲望。
例如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创始人边沁提出:“自然把人放在痛苦和快乐这两个最高主子的统治下。
只是他们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做什么。
正误的标准,因果的联系,都和苦乐分不开的。
我们一切言行和思维都受苦乐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三篇】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任你飞。
愿你信⼼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花,谱下锦绣⽂章;冷静细⼼,发挥如鱼得⽔;⼼想事成,努⼒备考,考到理想院校!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三篇】》供您查阅。
【第⼀篇】(⼀)追求⾼尚的⼈⽣⽬的 识记:1.⼈的本质 P59,60 ⼈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的本质属性. 2.⼈⽣观的含义 P60 ⼈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3.⼈⽣⽬的的含义 P61 ⼈⽣实践活动的总⽬标,是对”⼈为什么活着”这⼀⼈⽣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领会:1.⼈⽣观的主要内容 P60 ⼈⽣⽬的,⼈⽣态度,⼈⽣价值 2.⼈⽣⽬的在⼈⽣观中的核⼼地位 P61 ①⼈⽣⽬的决定⾛什么样的⼈⽣道路 ②⼈⽣⽬的决定持什么样的⼈⽣态度 ③⼈⽣⽬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价值标准 3.为⼈民服务的⼈⽣⽬的是科学、⾼尚的⼈⽣⽬的 P63,64 ①培养和树⽴为⼈民服务的⼈⽣⽬的,是党和⼈民对⼤学⽣的要求和期待 ②培养和树⽴为⼈民服务的⼈⽣⽬的,是⼤学⽣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③培养和树⽴为⼈民服务的⼈⽣⽬的,是抵制各种错误⼈⽣观影响的有⼒武器 应⽤:⽤⼈民服务的⼈⽣⽬的指引⼈⽣⽅向领会3. P63,64 (⼆)培养正确的⼈⽣态度 识记:1.⼈⽣态度的含义 P65 ⼈⽣态度属于⼈⾝观的范畴,是指⼈们通过⽣活实践所形成的对⼈⽣问题的⼀种稳定的⼼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态度⽆外乎分为2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消极⽆为的⼈⽣态度) 2.⼈⽣境遇的含义 P67 ⼈在社会⽣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领会:1.培养和树⽴积极进取的⼈⽣态度 P66 ①积极进取的⼈⽣态度能促进⼈⽣⽬的的达到. ②积极进取的⼈⽣态度有助于⼈⽣价值的实现 ③积极进取的⼈⽣态度能够调整⼈⽣道路的⽅向 2.⼈⽣的顺境和逆境 P67,68 顺境和逆境对⼈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学⽣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的顺境和逆境. ①对于顺境,不能⿇痹⼤意、得意忘形,⽽应居安思危、⾃制⾃励,使⾃⾝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②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暴⾃弃,⽽应⼤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等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旅途上的⼀个闪光点. 应⽤:⽤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境遇领会1,2 P66,67,68,69 (三)⼈⽣价值和⼈⽣价值观 识记:1⼈⽣价值的含义 P69 ⼈的⽣活实践对于社会、他⼈或⾃⼰需要的满⾜ 2.⼈⽣价值观的含义 P69 ⼈的⽣活实践对于社会、他⼈和⾃⾝需要的满⾜,或对于社会、他⼈和⾃⾝所具有的意义. 3.⼈⽣的社会价值和⾃我价值 P70,71 ⼈⽣的社会价值:①个⼈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 ⼈⽣的⾃我价值是个体的⼈⽣活动对⾃⼰⽣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程度. 领会:1.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P2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价值和⾃我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P71,72 ①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价值的⽭盾统⼀体. ②⼀⽅⾯,⼈⽣的⾃我价值是个体⽣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社会需要(包括维持其⽣存的基本物质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个⼈尊严的需要等)的满⾜都离不开个体的奋⽃ ③另⼀⽅⾯,⼈⽣的社会价值是实现⼈⽣的⾃我价值的基础. 3.⼈⽣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法 P75,76 ①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致的⼈⽣价值⽬标,是⼈们追求⼈⽣价值的精神⽀柱 ②⾃觉提⾼⾃我的主体素质和能⼒,是实现⼈⽣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③进⾏有意识、有⽬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 应⽤:树⽴正确的⼈⽣价值观,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我价值. P63,66,74,75,76 ①树⽴为⼈民服务的⼈⽣⽬的,树⽴积极进取的⼈⽣态度,为社会做贡献,创造较⾼的社会价值 ②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的.贡献是⼀个⼈社会价值的实质,也是衡量⼀个⼈⾃我价值实现程度的最根本的标志.把实现⾃⾝价值与服务祖国⼈民统⼀起来,为中国特⾊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民群众尽⼼尽⼒服务,是当代⼤学⽣追求⼈⽣价值实现的正确的⽅向和道路 ③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我价值,是⼀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所以要正确把握⼈⽣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法: (见领会3,P75,76) a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致的⼈⽣价值⽬标,是⼈们追求⼈⽣价值的精神⽀柱 b⾃觉提⾼⾃我的主体素质和能⼒,是实现⼈⽣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c进⾏有意识、有⽬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 (四)协调⼈⽣道路上若⼲关系 识记:1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 P77 使这⼀部分⼈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部分⼈的发展,这⼀代⼈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然环境和⽣态的健康发展. 2.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P80 ①平等原则②诚信原则③宽容原则④互助原则 3.⾝⼼健康的标准 P78 “⾝⼼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理,⽽且要有良好的⼼理. 领会:1.⼈与⾃然关系的实质 P76,77 ⼈是⾃然界的⼀部分,⼈是有意识、有⽬的、能动的⾃然存在物,根据⾃⾝的需要利⽤和改造⾃然,即⽣产活动,⼈与⾃然关系的基础(纽带)就是⽣产劳动 2.成功交往的⽅法和艺术 P81,82 ①培养良好的⼼理品质 ②注意交往的第⼀印象 ③运⽤适当的沟通⽅法 3.保持⾝⼼健康的途径和⽅法 P79,80 ①树⽴正确的⼈⽣观,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②参加体育锻炼,提⾼⾝体素质和⼼理品质 ③学习⼼理健康知识,掌握⼼理调适⽅法. ④注重于他⼈的交往,建⽴良好的⼈际关系 应⽤: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与社会的关系,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P82,83 ①社会是个⼈⽣存和发展的基础,个⼈是构成社会的前提.只有科学地把握了个⼈与社会的对⽴统⼀,协调好个⼈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加稳妥地⾛好⼈⽣道路,创造有价值的⼈⽣. ②科学把握个⼈与社会关系的实质.个⼈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统⼀关系.⼀⽅⾯,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的⽣存和发展.另⼀⽅⾯,个⼈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③在社会发展中认识⾃我,调整和充实⾃我 ④在个⼈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社会义务.【第⼆篇】(⼀)道德及其发展 识记:1.道德的含义,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的本质 P85,88,89 道德是通过社会*、传统习俗和⼈们的内⼼信念来维系,对⼈们的⾏为进⾏善恶评价的⼼理意识、原则规范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产⽣于⼈类的历史发展和⼈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的本质:①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种社会意识形态.②道德作为⼀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种特殊的规范调节⽅式. 2.道德的主要功能 P91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 还有教育、评价、导向、激励、辩护、沟通功能等. 3.道德的社会作⽤ P91,92,93 道德的社会作⽤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的影响. ③道德是影响社会⽣产⼒发展的⼀种重要的精神⼒量. ④道德通过调整⼈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活的稳定,保障⼈们正常的⽣活和交往. ⑤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4.道德的发展规律 P94 ①道德随着社会⽣产⽅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②道德有其⾃⾝发展的相对独⽴性,道德进步是⼀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进程. 领会:1.有关道德起源的观点有科学和⾮科学之分 P86,87,88 ⾮科学的道德起源观点:①客观唯⼼主义和宗教唯⼼主义的观点②主观唯⼼主义的观点③旧唯物主义者的观点④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科学的道德起源观点:道德产⽣于⼈类的历史发展和⼈们的社会实践中. 2.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P88 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表现在四个⽅⾯: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道德的历史发展 P93,94 ⼈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进步发展的. ①原始社会⽒族内部统⼀的社会道德 ②奴⾪社会中奴⾪主道德和奴⾪道德 ③封建社会中封建主道德和农民道德. 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道德和⽆产阶级道德 ⑤社会主义道德 应⽤:正确把握道德的本质,积极发挥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 P88,89,90,91,92,9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识记:1.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P96 中共⼗六⼤报告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主要内容 P99,100,101,102,10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类⽂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主要内容: 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任. ②勤劳勇敢,追求⾃由解放. 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④乐群贵和,强调⼈际和谐. ⑤励志⾃强,崇尚精神境界. ⑥德⾏修养,重视躬⾏慎独. 领会: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P96,97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向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P98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②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③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P99 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也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有利于每个中国⼈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平的提升. 应⽤:1.正确理解和实践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领会1,2,3 P96,97,98,99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2.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P99,100,101,102,10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类⽂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任. ②勤劳勇敢,追求⾃由解放. 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④乐群贵和,强调⼈际和谐. ⑤励志⾃强,崇尚精神境界. ⑥德⾏修养,重视躬⾏慎独.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民服务为核⼼ 识记:1.⼈民的含义 P104 ⼈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为⼈民服务的含义 为⼈民的利益⽽⼯作的思想和⾏为. 领会: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民服务为核⼼的含义 P106,107 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向. 2.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民服务为核⼼ P104,105,106 ①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②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③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泛性要求的统⼀ 应⽤:确⽴为⼈民服务的思想,做⼀个有道德的⼈. P106 在全社会⼤⼒弘扬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以⼈为本,尊重⼈、理解⼈、关⼼⼈,发扬社会主义的⼈道主义精神,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识记:1.集体的含义、集体主义的含义 P107 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联合在⼀起的⽣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利益的关系 2.道德建设原则的基本内涵 P108,109 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利益的辩证统⼀ ②强调集体利益⾼于个⼈利益 ③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的正当利益和⾃决创造精神.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P109,110 ①全⼼全意为⼈民服务、⽆私奉献、⼀⼼为公 ②先公后私、先⼈后⼰ ③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领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P107,108,109 ①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 应⽤: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攀登更⾼的道德境界. 道德建设原则的基本内涵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利益的辩证统⼀②强调集体利益⾼于个⼈利益③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的正当利益和⾃决创造精神.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①全⼼全意为⼈民服务、⽆私奉献、⼀⼼为公②先公后私、先⼈后⼰③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识记:诚实守信的含义 P110 诚实就是真实⽆欺,不⾃欺也不欺⼈;守信就是信守,讲信誉,守信⽤ 领会:诚实守信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P110,111 ①诚实守信是为⼈之本,成事之基 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 ③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努⼒践⾏诚实守信的美德. P110,111 增强诚信意识,坚持诚实守信做⼈,遵守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把诚实守信作为道德基础,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六)树⽴社会主义荣辱观 识记:1.荣辱的含义、荣辱观的含义 P112 “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履⾏社会义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产⽣的⾃我肯定性⼼理体验. “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不履⾏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所产⽣的⾃我否定性⼼理体验. 荣辱观是⼈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荣⼋耻”的内容 P112,114,115,116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中,对什么是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荣⼋耻的基本含义 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②以服务⼈民为荣,以背离⼈民为耻 ③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知为耻 ④以⾟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⑤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利⼰为耻 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⑦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⑧以艰苦奋⽃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领会:”⼋荣⼋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P114,115,116 应⽤: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事业中,努⼒学习和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P117,118 ①重视荣辱,树⽴荣辱意识 ②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③趋荣避耻,贵在践⾏.【第三篇】(⼀)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识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含义 P120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强、敬业奉献 领会: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P121 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度概括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道德教育 (⼆)遵守社会公德 识记:1.公共⽣活的含义及特点 P122,123 公共⽣活是⼈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公共⽣活的特点:①活动范围的⼴泛性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③活动⽅式的多样性④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2.公共秩序的含义 P123,124 公共秩序是由⼀定的规则维系的⼈们公共⽣活的⼀种有序化状态. 3.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P124,125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的特点:①基础性②全民性③相对稳定性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P125,126,127 ①⽂明礼貌②助⼈为乐③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⑥⽂明上 领会:1.公共⽣活需要公共秩序 P123,124 ①公共⽣活中,⼈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提⾼⽣活质量,需要按照⼀定的规范有序地⽣活. ②公共秩序的含义:由⼀定的规则维系的⼈们公共⽣活的⼀种有序化状态. ③公共秩序对于公共⽣活具有重要意义. a.有序的公共⽣活有利于社会⽣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活有利于⼈们社会⽣产活动的顺利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有序的公共⽣活为⼈们创造出和谐的⼈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活环境,是提⾼社会成员⽣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有序的公共⽣活体现出⼈们的⽂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类维护公共⽣活秩序的⼿段是⼀个从⾃发到⾃觉的过程. 2.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活的必然要求. P128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活的最低准则,是⼈们现实社会⽣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觉遵守. 应⽤:在社会公共⽣活中⾃觉遵守社会公德. P128,129 ①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②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个有道德的⼈的最基本要求 ③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明建设的基础性⼯程,也是精神⽂明程度的”窗⼝” (三)遵守职业道德 识记:1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 P131,P133,134 职业的含义:是⼈们靠劳动以维持⽣活的⼀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说职业就是⼈们所从事的⼯作. 职业道德的含义:是从业⼈员在⼀定的职业⽣活中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为准则.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P135,136,137 ①爱岗敬业②诚实守信③办事公道④服务群众⑤奉献社会 领会:1.在社会⽣活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P138,139 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段. 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2.如何⾃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P139,140 ①努⼒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②努⼒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③努⼒锻炼实际履⾏职业道德规范的能⼒. 应⽤:在职业⽣活中提⾼道德素质,⾃觉遵守职业道德 P135,136,137. P139,140 ①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识记2) ②努⼒提⾼⾃⼰的职业道德素质.(领会2) (四)遵守家庭美德 识记:1.爱情的含义 P142 爱情是男⼥双⽅基于⼀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活理想,在各⾃内⼼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成为⾃⼰的终⾝伴侣的烈持久、纯洁专⼀的感情. 2.恋爱的道德要求 P144,145 ①真诚负责②平等互尊③⽂明相爱 3.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P148,149,150 ①尊⽼爱幼②男⼥平等③夫妻和睦④勤俭持家⑤邻⾥团结 领会:1.爱情的本质特征 P142,143 爱情的本质:是基于⼀定⾃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化因素的互相爱慕、担当责任的精神. 爱情的特征: ①平等互爱性 ②专⼀排他性 ③强烈持久性 ④纯洁严肃性 2.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的重要性. P150,151,152 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a. 增进⼈⽣幸福.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活是⼈⽣幸福的重要内容. b. 提⾼个⼈⽣活情趣和道德情操.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个⼈⽣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灵,提升⼈⽣境界,增进⼈⽣价值. ②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a.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b.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家庭成员的⽂明素质,有利于⼈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应⽤:在恋爱婚姻家庭⽣活中⾃觉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 P148,149,150, P150,151,152 ①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②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的重要性. (五)培养良好的个⼈品德 识记:1个⼈品德的含义 P154 个⼈品德是个⼈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依据⼀定的道德原则规范⾏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2.个⼈品德的形成 P156,157 个⼈品德的形成发展,根源于社会. ①个⼈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②个⼈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③个⼈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包含多种⼼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3.道德修养的含义 P160 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为⽅⾯,⾃觉按照⼀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的⾃我审度、⾃我教育、⾃我锻炼、⾃我⾰新、⾃我完善的活动. 4.省察克治的含义 P162 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和整治掉所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 5.慎独的含义 P163 慎独是在个⼈独处、⽆⼈监督时,也坚守⾃⼰的道德信念,对⾃⼰的⾔⾏,⼩⼼谨慎,⾃觉按道德要求⾏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领会:1.良好个⼈品德形成的意义 P159,160 ①良好个⼈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标要求 ②良好个⼈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发展的要求. 2.道德修养的途径 P161,162,163 ①认真学习,提⾼道德认识 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为训练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应⽤:加强个⼈品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做⼀个品德⾼尚的⼈. P159,160.P161,162,163 良好个⼈品德形成的意义 (领会1) 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法 (领会2) ①认真学习,提⾼道德认识择善⽽从 a. 学思明理 b. 择善⽽从 c. 学习榜样 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为训练 a. 知⾏统⼀ b. 积善成德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a. 省察克治 b. 陶冶情操 c. 慎独⾃律。
思想道德修养、答案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理解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内容:(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PS: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以客观事实为根据(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PS: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既是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PS: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PS:①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A.提供了价值标准B.体现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3.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核心体系的主题(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优点:(1)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是真正能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2)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广泛民众基础(3)能够引领时代前进(4)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二.理想、信念的含义及其特征,理想的类型,对理想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的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的含义及其特征(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理想的特征:①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S: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PS:理想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④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⑤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3)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4)信念的特征:①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②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③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PS: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2.对理想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的理解(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3.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PS: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位器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PS: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PS: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PS:①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在逆境中消沉,常常成为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②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③需要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三.爱国主义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民族精神的含义,爱国主义的相关辨析1.爱国主义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内容(1)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2)特征: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们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③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3)基本内容: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PS:A.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B.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④同仇敌忾,抗御外诲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PS: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价值②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PS: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3.民族精神的含义: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PS: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爱国主义的相关辨析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③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PS:坚定地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PS: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B.八项主张C.反分裂国家法(3)增强国防观念①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PS: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粘合剂②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A.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PS: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B.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C.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四.人生观的含义、内容、错误人生观的辨析,人生价值的评价,科学对待个人与他人关系(人际交往)1.人生观的含义、内容(1)含义: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2)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2.错误人生观的辨析(1)内容:①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②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③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PS:A.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B.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2)错误人生观的共同特征:①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②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③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3.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PS: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应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4.科学对待个人与他人关系(人际交往)个人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①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②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④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①正确认识竞争②正确认识合作③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五.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起源:①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③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④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⑤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2)本质:①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②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PS: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PS:①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②中国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③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PS:①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②学习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4.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途径:①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②在实践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④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⑤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⑥坚持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相统一(2)方法:①学思并重的方法②省察克治的方法③慎独自律的方法④积善成德的方法⑤知行统一的方法六.公共生活、公共秩序的含义和特征,如何维护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内容及运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公共生活、公共秩序的含义和特征(1)公共生活的含义: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2)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3)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4)公共秩序的特征: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PS: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B.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PS: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PS: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PS: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城市文明风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2.如何维护公共秩序:①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②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的发挥需要法律支撑,法律的实现需要以道德为重要条件③道德是法律的补充,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④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3.社会公德的内容及运用(1)内容:①文明礼貌PS: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的必然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②助人为乐PS: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③爱护公物PS: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保护环境PS: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⑤遵纪守法PS: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2)运用:①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②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七.爱情的含义、家庭美德的内容、婚姻法的主要内容1.爱情的含义: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2.家庭美德的内容:(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PS:男女平等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夫妻和睦PS:夫妻关系式家庭关系的核心,忠于爱情、互敬互爱是夫妻和睦、婚姻美满的基础(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3.婚姻法的主要内容:(1)结婚:是指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PS:结婚登记时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2)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3)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八.法律部分宪法、民法、刑法是重点(1)宪法的特点、民法的基本原则,对这三部法律基本内容的了解(2)案例分析注意: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之债1.宪法的特点:(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2.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3.三部法律基本内容的了解(1)宪法的基本内容:203~218(2)民法的基本内容:218~226(3)刑法的基本内容:232~2364.案例分析注意: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之债(1)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职业道德
1、道德的概念: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的总和。
2、道德的本质: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道德的起源:4、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5、道德的作用:首先: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再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多样性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忠于职守,乐于奉献2、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3、依法行事,严守秘密4、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第二章职业道德建设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安全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3、为人民服务是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一)集体主义的内容(二)集体主义的属性(三)集体主义原则的意义1、集体主义原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2、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3、社会主义集体主认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集体必须充分满足个人的正当复兴,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4、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5、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背景(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意义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旗帜。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行业借鉴#
29
• 应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对实然的反思性 把握。
• 作为集合体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揭示的
是社会应当具有何种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 秩序,它所探究的是存在秩序、规范、关系及其 合理性。
• 作为单个人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指示的
是个人应当具有何种品质美德,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它所探究的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生活 方式。
“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惟有我们行为的
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爱因斯坦
第三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他
行业借鉴#
1
(一)道德的起源
•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三)道德与宗教
• 在发生学的意义上,道德与宗教有着原初 的混沌一体。在原始的禁忌、祭祀、巫术 中,存在着原始宗教与原始道德。
•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通过宗教神话和宗 教礼仪来强化道德(规范)的社会影响力。
行业借鉴#
32
区别
• 第一,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超然与必然
宗教总是把现实的客观必然性,转换成超 人类、超尘世的虚幻的异己力量;道德反 映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它赋予必然以正当和善的意义,以此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行业借鉴#
9
•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 本视角。
行业借鉴#
10
(二)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经济关系。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2
总 结
2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 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 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 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 此间的矛盾斗争。
右上角的云朵:黑云散去,光明终将到来。 右边这个天使:自由得到了权杖(这个天 使代表自由,左边那个代表法国;这个暗 示就是法国自由了) 正上方的三角形物体:理智的眼睛(暗示 就是法国打开了理智之窗)
Hale Waihona Puke 马克思:“思想”一旦离开道
“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第103页。
勇敢刚强是原始人最崇敬的美德。
会
奴 隶 社 会 和 封 建 社 会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 1、统治阶级的道德: (1)忠于国家、君主是统治阶级最主 要的道德原则: ( 2 )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 是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道德要求: (3)鄙视劳动、歧视妇女、主张男尊 女卑是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道德 要求:
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人与人的道德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
道德意识:
2. 道 德 的 结 构
指人们的道德实践和道德关系在
人们思想意识中的反映。
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心理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 道德的起源 道德起源有 哪些观点?
二. 道 德 的 来 源
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原 因
大量的人口流动,却没有建立起 新的稳固道德共同体。 对市民的道德教化不够(苏格拉 底:德行即知识)。 户籍制度限制了市民对城市的责 任感,缺乏主人翁意识。 经济上还不富裕,“仓廪实而知 礼节”。 社会对败德行为暂时还没有行之 有效的处理办法和整套的规章制 度。
职业道德
2.道德的本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 主要规范。 第二,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第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 道德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第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三者与爱岗敬业的关系是; 乐业 勤业 爱岗敬业 前提 保证
精业
条件
二、诚实守信
案例一:山东青岛海尔集团讲诚信、高质量,使其市场通四海,利润滚滚来。海尔 产品已经走向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以来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 思考:1、海尔集团凭借什么原因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2、这个案例说明我们在从事职业活动时应当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诚实无欺
讲求质量
信守合同
诚实守信的意义:
1、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生存之道。 2、诚实守信是维系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可缺少的道德准则。
三、办事公道
公正是各种美德中享誉最高的美德。——西塞罗 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荀子 案例:大连经济开发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谭彦坚持秉公执法,客观公正, 照章办事,被人们誉为无私奉献的“铁法官”。他办案300余起,无一起发回 改判。他常说:“我是法官,头顶着国徽,肩扛着天平,绝不能在我们手中办 一件错案。”无论是亲朋好友的说情,或是打着各种旗号的威胁者,通通被他 顶回去。他是遵守办事公道职业道德规范的楷模。 思考:1、谭法官会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铁法官”的原因是什么?
(二)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1、职业道德认识: 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对职业道德原则 和规范的理解,是产生职业道德情感、职 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支配职业道 德行为的基础和起点。
技师公共基础试题及答案知识业务理论
1、道德: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1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13、道德的起源: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再次,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
14、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
包括:1. 道德的认识功能。
2. 道德的调节功能。
3. 道德的教育功能。
作用:首先,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其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再次,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5、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原始社会后期,人类进行了三次社会大分工:1、畜牧业和农业;2、手工业和农业;3、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6、职业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首先,职业的产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
其次,职业的发展程度,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7、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8、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9、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0、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服务群众。
11、社会主义职业态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树立主人翁的劳动态度。
12、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
13、集体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归缩点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14、当前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15、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
16、从我国历史和国情出发,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要坚持的最根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1-5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现在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历史新方位,正确认识大学新阶段对于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明确作为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在了解本课程性质、主要任务和主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教学重点:1.步入人生新阶段2.把握历史新方位3.争做时代新人教学难点:1.把握历史新方位2.正确理解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相结合教学内容:1.步入人生新阶段知识点分布:(1)认识大学;(2)大学里的“四个学”。
2.把握历史新方位知识点分布:(1)总体认识新时代;(2)新时代的具体表现:“新”在判断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新”在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在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新”在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新”在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3.争做时代新人知识点分布:(1)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2)明大德,就是要锤炼高尚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3)成大才,就是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4)担大任,就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4.理解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知识点分布:(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含义;(2)思想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思想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之间的联系。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把握人生的构成和人生观的深刻内涵,掌握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在全面认识人生矛盾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理解人生价值的层次性,并能在辩证对待人生矛盾的前提下,自觉朝着选定的目标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1.人生观的基本内容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辩证对待人生矛盾5.成就出彩人生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2.科学理解人生价值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相结合教学内容: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知识点的分布:(1)中外思想史上,思想家们关于人的认识;(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存在的直接目的:是有助于改善(或不恶化)
人类逆境,其重要的和根本的办法是试图补偿“有限 的同情心”并抵消人类本能冲动潜在的大多数破坏性 后果。 几乎每一个人,在获取他们所想要的,与他们具有 关系的,甚至是他们所必需的许多东西时,显然非常 可能碰到极其严重的困难。我们不难设想,倘若人类 少一些脆弱性,少一些攻击性,少一些利己主义,少 一些无理性的行为,而多一些理智,多一些自足心, 物质环境更好一些,人类的环境将会是多么不同。 “故人生而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 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荀子
边沁的功利原则作为道德的终极标准,意即在 任何既定条件下,当我们必须在两种行为或政策之 间进行选择的时候,永远应该选择可以产生最大多 数人的最大幸福——亦即,最大可能数量的快乐和 最小可能的痛苦——的行为或政策。(功利论) 功利主义原则的最简单的表述形式是这样的: 能够为社会成员创造最大幸福的行为或政策就是道 德上正当的。
当代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话语商谈伦理学所讨论 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进行话语协商,因而也可以说是如何
确立契约、契约活动如何有效的一种伦理学。
一般契约伦理学都建立在假设的契约或同意的基础上, 而哈贝马斯则探讨真实的协商契约的可能性,以及真实的 契约商谈的才能达成价值共识的问题。
4、德性论
那种把人是什么和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置于中心 地位的伦理学理论。 我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我应当做什么的问题并 不是可以分离开来的。 人的道德行为往往并不是人们思虑的结果。德性 则是人所具有的内在的精神性气质,它可以通过行为 倾向或行为习惯表现出来。
思考与讨论:
1、无私利他的利他主义道德 2、集体主义原则的自我牺牲
3、契约论 契约论伦理学诉诸人们的道德共识,把道德的基础确立 在人们平等的“同意”上。 它认为人们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契约,是人们行动所 依据的道德和政治的原则。因此,道德真理不是由单个主体 的直觉所发现的,而是在共同的直觉或平等的基础上所确立 的。
原则)。
第一个正义原则(平等的自由原则) 显然与宪法 实质问题对应, 所关心的问题是为所有公民提供平 等的基本自由,如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这一原则 要优先于社会功利和总体福利的考虑; 第二个正义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 则)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正义和经济正义。它并不要 求一种平等的关于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允许那些有 利于社会最不利者的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起源 和知识体系
一、道德的本质 二、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三、道德的知识体系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精神—实 践方式)
道德是一系列具有社会重要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是个人善待自己和他人的重要精神力量(德 性)
道德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 特殊方式
科学的认识方式——求真 艺术的审美方式——求美
禁忌作为否定的道德形式与人类的思维水平相关。
禁忌——风俗习惯——道德、法
2、个人为什么需要道德(正当—崇高) 经济人
转移成本,只获收益——外
部性、外部侵害
平等交换——正当、适宜 关心帮助他人,以求回报 (现实回报、来世回报) 道德人:为亲人或家族、社区、家乡、祖国奉 献,不求回报,超越个人功利,寻求生命的意 义与价值。
美:客体的关系属性满足了人的审美
需要。 (主体的精神需要)
科学认识为我们提供了知识,有助于人类的福祉。 但人与世界的关系,不只是认知关系,人不只是认知 主体;人与世界的关系,还是情感交流的关系,(可 欲之谓善,充实之为美),人同时作为审美主体与 德性主体存在。情感世界使我们感受到美,能过一种 充实的有意义的艺术生活,而人作为德性主体,承担 着道德义务,尊重自然,关注社会人生,改变着我们 的意识与行为,从而真正找到人类的精神家园。
法律和道德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命令, 法律中还存有
一些道德观念并不起任何重要作用的广泛领域。 技术性的程序规则、流通票据的规则、交通规则的 法令以及政府组织规划的细节, 一般都属于这一类。在这 些领域中, 指导法律政策的观念乃是功效与便利, 而不是 道德信念。 然而它们控制的领域却是部分重叠的。禁止杀人、 强奸、抢劫和伤害人体, 调整两性关系, 制止在合意契约 的缔结和履行过程中欺诈与失信等, 都是将道德观念转 化为法律规定的事例。
而康德道德哲学则集中到“我们如何知道哪些 规则应该服从”这一问题上,他的答案是,“要只 按照你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道义论) 康德希望以理性为基础无可辩驳地确立起绝对 的道德规则。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应当出于义务感 而服从这些规则。 康德等义务论者力图不顾其规则或行为的后果, 又几乎取消了道德——当然是社会道德的全部意义, 也难以确定这些规则到底是什么,这些规则的重要 性的排序如何,或者说如何调解绝对规则之间的冲 突。
养老金以及养老院等方面节省可观的费用,另外再加上
烟草税的财政收入。
一评论员写道:“烟草公司过去常常否认烟草能够 杀人,可是现在他们却为此吹嘘。”
一个反吸烟组织则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幅漫画:停尸
房中一具尸体的脚趾头上挂一枚标价为1227美元的标签,
这代表着每一例与吸烟相关的死亡,将给捷克政府节省 的开支。
思考与讨论:
1、同属于德性伦理学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 儒家伦理学有何不同? 2、当代的麦金太尔和罗尔斯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书目:
1、穆勒:《功用主义》 商务出版社 1957年版 2、麦金太尔:《追寻美德》 译林出版社 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 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 (1)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 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 (2)符合正义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应当这样安排,使他
们:①在与正义储蓄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
惠者的最大利益,(缩小差别原则);②依系于在机会
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均等
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
从认识导向行动(能做——应该做, 价值取向),把现实推向未来(应然 的命令方式),通过改造主观世界从 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两条途径:
在现实中追求理想(道德榜样、理想社会) 把现实义务化(道德规范、准则)
道德是一系列具有社会重要性的 行为规范的总和
与纪律、习俗、技术规范的区别在 于其社会重要性。与法的区别在于法是 权力规范,道德是非权力规范。 可分为三大类 禁止某些行为的规则。 禁止某些行为的同时,要求做出与被禁 止行为相反的行为。 鼓励性质的理想价值。
道德存在的间接目的(最终目的):
在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求。 求而无度,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 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 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
道德的最初形式是禁忌。
最早的禁忌与图腾相关。
道德是个人善待自己和他人的重 要精神力量
道
德
社会要求如何内化为 个人的内在要求
个人生活不仅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 同时也需要信念的支撑,精神力量的支 撑,德性就是一股极为重要的精神力量。
二、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1、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2、个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3、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
1、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动态地看,社会是人的活动体系,是人们 相互交换活动共同创造财富的利益合作体系。 这种合作体系需要一定的秩序,需要进行 社会管理。管理分正式的制度约束和非正式的 制度约束两种形式。
4、德性论
1、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伦理学是多种强调后果决定行为或政策对错 性质的伦理学理论的总称。基本的形态是行动功利主义和 规则功利主义。 行动功利主义认为,一个行动是否正确,与行动者在 那个情境中所能采取的其它行动相比较,唯一依据该行动 后果的价值。 规则功利主义认为正确的道德规则应该是那个能够带 来或增加最大效用的规则,从而间接诉诸后果。
在那些已成为法律一部分的道德原则与那些仍处于
法律范围之外的道德原则之间有一条不易确定的分界线。 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 转入强制性法律的。 考察世界法制史上道德法律化的历程, 可以发现在道 德与法律之间呈一种双向流动的样态: 一些道德规范正向 流动到法律规范之中, 是谓道德转化为法律;一些法律规 范又逆向流动到道德规范之中, 是谓法律还原为道德。 帮助处于严重危难中的人 的义务, 会在某些适当的限制范围内从普通的道德领域
道德的超个人功利主义方式——求善
真:即真理性,指主观是否符合客观;相符为真,
不符为假。
善、美属于价值范畴。(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
效用,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
价 值 ( 善 )
功利的善:客体的固有属性满足主体的
欲望、需要。(主体的物质需要)
道德的善:行为属性满足了他人与
社会的需要。(主体的精神需要)
◆将基督徒扔给狮子
◆严刑逼供是正当的吗
◆杀一无辜而得天下,吾不为也
肺癌的益处
菲利浦· 莫里斯(Philip Morris)是捷克的最大烟草 公司,得知政府担心吸烟使医疗费用不断攀升正考虑提升 烟草的税额时,组织调研提供了一份报告,结论是:吸烟 给捷克政府带来的收入要大于支出——虽然吸烟患病会增 加医疗预算费用,但他们死得早会因此给政府在医疗、
边沁功利主义的出现,是为当时的立法和政治改革 提供伦理学基础的,所以功利主义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
哲学的道德基础理论。最大化功利原则可以成为对广泛
社会领域里社会决策的对错进行伦理辩护的依据。一个
行为或政策实施的好坏,可以从是否能够为最大多数人
带来最大幸福来判断它的正当性。 它曾是用来攻击少数特权阶层的激进理论,但也
存在允许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弱小群体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