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学习资料

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学习资料

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要么万劫不复,要么涅槃重生——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财务管理0901班课程设计论文刘水源 U200916652陈岩 U200916646周雪 U200916620张文敏 U200916612陈楚茵 U2009166342012年6月22日目录引言 (4)1.案例背景 (4)2.案例回顾 (7)3.案例分析 (9)3.1浙江海纳因何走向破产? (9)3.2清算或者重整,浙江海纳何去何从? (15)3.3 重整制度有哪些理论根据呢? (20)3.4 如何从浙江海纳案例中吸取教训规避风险呢? (28)3.5 浙江海纳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经验呢? (30)3.6 我国目前的破产重整制度还有哪些问题呢? (31)4.尾声 (34)【参考文献】 (34)要么万劫不复,要么涅槃重生——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摘要:众合机电的前身浙大海纳,曾是浙江大学控制的“小盘高校概念”“硅”股。

在浙江大学的技术依托下,曾经的浙大海纳业绩斐然。

2009年4月20日,S*ST海纳在之前连续9个涨停板后突然停牌,此后再无消息。

同年11月20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浙江海纳的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浙江海纳案也成了新《破产法》实施后,第一个由债权人申请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

此后,人们对于浙江海纳的破产重整一事议论纷纷。

本文从公司财务的视角,介绍了浙江海纳破产重整的背景、经过,探讨该公司走向破产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当浙江海纳面临清算或者重整的时候,公司为何选择了破产重整,讨论这一案例给我们的经验教训,进而指出我国在上市公司的破产、退市制度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关键词:浙江海纳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引言破产重整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的企业,在法院的主持下,由各方利害关系人参与,进行企业经营重组、债务清理活动,以挽救企业、避免破产清算的法律制度。

它是预防企业破产最为积极、有效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新《企业破产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浙大海纳

浙大海纳

浙大海纳的上市说明书中提到,本公司主发起人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 股有限公司以其下属浙江大学半导体厂、杭州浙大中控自动化公司、 浙江大学快威科技产业总公司经评估后的净资产8556.16万元投入本 公司,并按65.68%的比例折成5620万股国有法人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 62.45%;发起人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现金304.51万元投入本 公司,按65.68%的比例折成200万股国有法人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 2.22%;发起人李立本、褚健、赵建、张锦心分别以现金68.51万元 投入本公司,各按65.68%的比例折成45万股,分别占本公司总股本的 0.5%。
网新上市资产竟然来自海纳 ——赵健
2001年的海纳年度报告,找到了这块资产的去向。海纳的重大收购及出售资 产、吸收合并事项提到了:2001年7月3日,海纳和浙江天然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本公司将拥有浙江浙大海纳快威科技有限公司98.33% 的股权转让给该公司,转让价格3,400万元,取得股权转让收益3,782,771.28 元。海纳还在公告中特别提到:我公司原定以持有的浙江浙大海纳快威科技 有限公司98.33%股权作为出资,后以货币出资3600万元与浙江快威信息技 术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设立浙江浙大网新控股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浙 大网新集团,是浙大网新的控股股东),浙江浙大网新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为人民币2.4亿元,海纳占15%的股份。



截至2003年6月,中控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褚健辞去浙大海纳董事后,除却褚健本人持有 浙大海纳45万原始股外,中控科技和浙大海纳不再有任何联系。 而在整个中控系中,最上层的公司是中控科技集团。这家成立于1999年2月的公司当时 的注册资本仅为100万元,其中浙大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持股50%的控股股东。

浙江海纳财务失败案例分析

浙江海纳财务失败案例分析

浙江海纳财务失败案例分析作者:吴永泽吴坤来源:《商情》2012年第26期【摘要】本文针对浙江海纳的亏损破产案例,在考虑前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案例分析,剖析失败原因。

【关键词】浙江海纳,财务1、引言2004和2005年,浙江海纳连年亏损而被ST。

邱忠保进入后的数年内,违规挪用2.54亿元、违规担保4.64亿元。

2004年亏损2814.37万元后,为应付2005年开始出现的众多担保引起的诉讼事项,在2005年年报中将邱忠保占用资金2.82亿元、涉讼担保3.31亿元和其他违规担保2.51亿元的80%进行计提,导致浙江海纳2005年高达近6.36亿元的巨额亏损。

2007年4月23日股票停牌,2009年4月浙江海纳完成了股改复牌。

本文针对浙江海纳的亏损破产案例,在考虑前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案例分析,剖析失败原因。

2尧财务失败分析2002年起,公司经营状况下滑,尤其是04和05年,正是因为连年亏损(见表1),2006年5月被ST。

2006年5月8日实行退市风险警示,2007年4月23日起股票停牌。

浙江海纳2001至2010之间的Z值均在3以下(见表2),有一定破产概率。

2001到2004年一直就存在破产警号而未被管理层重视或采取有效措施。

2004年后均在1.8以下(除了07年),破产风险高,尤其05、06。

2007年是由于大额担保计提的预计负债在本期转回导致营业外支出是-35799.71萬元、利润总额达39872.35万元。

08年至10年情况有所好转。

从Z值分析可以看出,亏损的前几年已经给出了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的信号,而2005和06是由于邱忠保的转移公司资源行为导致的重大亏损情形,远远超过了之前经营上的问题。

2.2邱忠保的地下行为2.2.1直接占用资金。

控股股东直接从上市公司转移各种财产物资是对资金的直接占用。

根据浙江监管局2005年《关于要求浙江浙大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限期整改的通知》,公司被邱忠保直接占用的资金有:招商银行上海大木桥支行账户余额与公司该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之间的差额20200万元,国债投资1845万2.2.2巨额违规担保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提供第三方保证的实质是间接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

浙江海纳的财务危机与重组

浙江海纳的财务危机与重组
强化管理:企业应始终将管理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特 别是在业务扩张和高速发展的阶段,更应注重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避免因管理不善 导致风险积累和业绩下滑
点教击训与添启加示 标题
聚 焦 主 业 01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明确自身 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领域,将 资源和精力集中于主业发展, 不断提升核心产品的竞争力。 避免过度分散投资和多元化经
业务重组:为了改变公司在半导体行业中的不利局面,浙江海纳决定重新聚焦主业, 停止了一些不相关的业务。同时,公司还加强了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提高公司的 核心竞争力
管理重组:浙江海纳聘请了新的管理层,并对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 改革。公司加强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以避免类似财务危机的再次发生
人才加入公司。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6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浙江海纳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将积极
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绿色生产。同时,公司将持续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 续发展问题,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浙江海纳的财务危机与重 组
汇报人:xxx
>>
目录
CONTENTS
点击-添加标题
1 浙江海纳的财务危机 2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3 浙江海纳的重组 4 结论 5 教训与启示 6 未来展望
浙江海点纳的击财添务危加机标与重题组
浙江海纳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浙江海纳")是 一家在半导体行业 有着深厚积累的公 司,曾是浙江省的
投资者重组:浙江海纳通过引进新的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改善了公司的股权结构 ,增强了公司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海纳”)于1999年6月11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注册资本9000万元。

公司成立之初的股本构成是法人股6000万股,流通股3000万股,其法人股东为浙江大学公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四位自然人,其中浙大公司集团持有5620万股、占62.45%。

2005年4月,浙江海纳巨额担保、关联方占款等违规事项浮出水面,财务危机爆发。

邱忠保和原公司高管人员利用控制地位违规挪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高达2.53亿,以浙江海纳的名义为其掌控的“飞天系”公司向银行贷款或个人借款提供连带保证担保,本金总额高达3.95亿元。

因涉嫌虚假信息披露,2005年4月14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6年2月起,邱忠保和“飞天系”高管、财会等人员相继被捕。

浙江海纳涉及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多达19项,涉及债权人有16人,债权人纷纷起诉公司破产还债,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至2006年末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2007年4月浙江海纳股票停牌。

二、财务危机的表现表1:浙江海纳2003-2006年主要财务指标表2:浙江海纳2004-2007年利润表主要项目从盈利能力看,2004、2005年公司净利润与每股收益均为负数,且在2005年出现6.36亿元的巨额亏损。

其根本原因在于浙江海纳在这两年对占用资金计提大量坏账准备和对未解除违规担保计提了巨额预计负债。

公司在2005年计提预计负债3.7亿,另有对关联方占用资金(其他应收款)本年计提坏账准备2.7亿。

三、财务危机的原因浙江海纳财务危机的最终爆发主要原因在于大股东掏空,即实际控制人的“隧道行为”。

浙江海纳实际控制人所采用的“隧道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种:巨额违规担保。

在邱忠保入驻后,便以浙江海纳为平台,为其多家关联公司提供担保。

资料显示:2004年5月,浙江海纳为中油飞天实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8000万元银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2004年6月,其为武汉民生石油液化器有限公司3000万元的银行借款提供担保;2004年8月,浙江海纳和中油龙昌又共同为南京恒牛工贸实业有限公司3500万元的银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同时还为珠海溶信和海南皇冠1.46亿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担保等等。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浙江企业的实践应用与启示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浙江企业的实践应用与启示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浙江企业的实践应用与启示摘要: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作用日益得到关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实践中日益重视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调研分析,得出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经营战略的匹配会形成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启示。

关键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竞争优势0 引言wright & mcmahan(1992)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定义是:“使组织达成自身目标的有计划的人力资源的调度和活动的模式。

”在该定义中,他们强调了四个基本点:首先,人力资源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其次,公司通过人力资源的计划、政策和实践来获取竞争优势。

第三,这种“模式”和“计划”描述了战略的目标和过程,战略性人力资源非常强调内部一致性,即“匹配”,这种“匹配”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垂直方面是指人力资源与公司经营战略的匹配,水平方面是指人力资源各部分活动的内部一致性。

第四,人力资源的活动,组织和计划的模式都是为了使组织绩效最大化。

buyens(2001)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组织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这要求组织能够为顾客、投资者和员工提供更多的价值。

为此,人力资源部门被认为是设计和实施战略的一种关键的职能部门。

针对浙江地区部分企业的调研,结合理论,分析人力资源实践如何与公司战略保持匹配的案例。

1 案例分析——人力资源战略与公司经营战略的匹配案例一:浙江某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本提供优势1992年,公司成立,1992年-1995年,企业处于创业期。

由20万元起家,主要做计算机销售和证券软件,由于当时计算机销售利润高,企业发展较快。

后期进行资本运作,吸收金华信托上千万的投资,资产得到迅速发展。

1995-1998年,企业处于成长期,无序多元化开速扩张,挂靠的松散实体很多。

主要经营三大业务:①系统集成,或cisco金牌认证。

②智能建筑,全国首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甲级资质。

③软件开发销售。

1999年,在深交所上市,同年,公司重组,成立浙江浙大海纳快威科技有限公司。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浙江企业的实践应用与启示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浙江企业的实践应用与启示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浙江企 业的实践应用与启示
王保 杭 ( 杭州 城投建设 有限 公司)
挂靠的松散实体很多。 主要经营三大业务: ①系统集成 , 或 成甲级资质。 ③软件开发销售。 1 9 9 9年, 在深交所上市 , 同 年, 公 司 重组 , 成 立浙 江浙 大海 纳 快威 科 技有 限公 司。 目
1 9 9 5 — 1 9 9 8年 , 企业处于成长期 , 无 序 多元 化 开 速 扩 张 , 术工人 的学 习积极 性很高 涨。1 9 9 2年 与香港 合资 , 成立人
( 上接第 1 4页 )
企业 管理 人 员一 定要 注 重企业 内部 的团 队建 设 , 赋 予 每一 企业 文化 的建 设虽然 得到 了普及 ,但 是创 新能 力有 限 , 为 位 员 工 必要 的权 利 , 加 强 团 队核 心凝聚 力 的建 设 , 在 企业 了 适应 社会 的发展 ,企业 必须 不 断提 高 企 业 文化 的创 新 内部 形 成一种 平 等、 交流 的氛 围。此外 , 企业 要鼓励 员工 学 力 , 以人 为本 , 尊重 员工 的发展 , 为员 工创 造 良好 的发展 氛 习, 为 员工创 造 良好 的学 习氛 围 , 通 过 参观 、 讲座 等形 式加 围 , 建 立创 新 的文化 发展 趋势 , 不 断提 高企 业 文化 的创 新 强 企业 文化 的宣 传 , 让每 一位 员 工都 能认识 到企 业 文化 的 力。 重 要性 , 在 员工 对 企 业 文化 有 了基 本 的认 知 之 后 , 企 业 管 参考文献 : 【 1 1 谢 仁 寿 . 技术 创新 能力 与企 业文 化创 新【 J 】 . 技 术 经济 , 2 0 0 5 理 人 员 就 需要 聘请 相 关 的专 家 对 员工 进 行 企业 文化 的培 ( 0 9 ) : 2 5 . 训, 使 其 能够 明 白企 业 内部 深层 的管理 和 经营 理念 以及 对 【 2 】 杨 月坤 . 企 业 文 化创 新提 升 企 业 创 新 能 力 【 J 】 . 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员工发 展 的规划 等 等 , 同时 , 为 了落 实好企 业 文化 的宣 传 , 管理 人 员 也可 以定 期开 展企 业 文化 知识 比赛 、 有奖 问答 等 【 3 】 杨 功 云. 中 国 航 空工 业 集 团公 司 企 业 文 化创 新 策 略研 究 [ J 】 . 哈 各种集 趣 味性和 娱 乐性 于 一体 的 比赛和 讲座 , 让企 业 文化 尔滨工程大学, 2 0 1 1 ( 0 5 ) : 1 1 . 的理 念可 以深 入 到每 一位 员工 的 内心深 处 , 成 为其 工作 的 【 4 】 王 振 宇. 企 业 文 化创 新 提 升企 业 核 心竞 争 力 问题 研 究 【 J 】 , 哈 尔 指导和 精神 依托 。 滨工程大学, 2 0 0 4 ( 0 4) .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023浙江海纳财务分析案例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023浙江海纳财务分析案例

资料一:浙江海纳资产负债表金额单位:元项目/截止日期2006年度(20061231)2005年度(20051231)流动资产156202663.43 110281220.30货币资金14977096.95 9502983.49应收帐款17675194.60 19003735.76 其他应收款33507573.35 32659552.46预付帐款10599403.14 177376.51存货42792611.06 34325237.24待摊费用60000.00 100833.33 长期投资31189155.56 23264306.85 固定资产35315674.27 39367934.93无形资产资产合计222707493.26 172913462.08 流动负债505820188.67 441533299.21 短期借款25000000 25000000应付帐款2671586.09 1762450.93预收帐款293382.80 126024.45 预计负债463916084 397939727长期负债326000.00 负债合计505820188.67 441859299.21 股东权益-288344863.34 -272528991.73 股本90000000.00 90000000.00 资本公积244169579.48 243603688.48盈余公积16275566.35 16275566.35 未分配利润-638790009.17 -622408246.56 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222707493.26 172913462.0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项目/ 年度2006年度(20061231)2005年度(20051231)主营业务收入125266396.17 110961332.72主营业务成本61207438.75 72948595.56营业税金及附加1399245.89 864514.72主营业务利润62659711.53 37148222.44营业费用871095.84 996435.89管理费用-21077243.38 287911909.38财务费用1605447.04 8497895.26营业利润83163440.55 -257025635.28投资收益7716192.71 7050250.64补贴收入21395.00 1552257.64营业外收入11288.00 52267.09营业外支出67873393.08 381231190.97利润总额23038923.18 -629602050.88应交所得税9328975.76 5505539.73净利润12073699.09 -635856895.51资料二:S*ST海纳(000925)2006年度财务报告之审计报告2007年04月30日审计报告浙天会审[2007]第816号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我们接受委托,审计后附的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海纳)财务报表,包括2006 年12 月31 日的资产负债表和合并资产负债表,2006 年度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2006年度的现金流量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众合科技员工持股计划的选择原因与效果评析

众合科技员工持股计划的选择原因与效果评析

【摘要】本文以众合科技为案例,分析了研发和业务周期长的高科技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特殊原因以及所带来的效果。

众合科技主要是因为之前实施的股权激励未能成功解锁“补偿”,另外员工持股计划实施门槛较低易于实现,在成功实施后会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具有一定的优势。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后短期的激励效果较弱,但存在长期激励效果。

通过对众合科技案例的分析,本文得到了对同类公司、同类市场和准则制定者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原因;激励效果; 业绩条件【中图分类号】F234.3;F275员工持股计划是指在员工自愿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按照规定允许范围内的方式集体持有公司股票,在持有期间内,参与者可以按约定实现利益共享。

2014年6月,证监会颁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进行了规范及指导,随后的四年间,员工持股计划受到了大量中国公司的青睐。

为了研究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根本原因以及实施的效果,本文选取众合科技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由此得到一些结论和启示。

一、背景简介(一)公司概况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合科技)的前身为浙江海纳,该公司于2009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新的业务注入后公司定位于“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的双轨模式,目前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和环保领域都处于众合科技员工持股计划的选择原因与效果评析邢 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较高的地位。

在两大聚焦产业中,众合科技均注重自主研发,从投入研究、产品开发、不断试验再到投入市场,都需要公司大量投入时间、人力和资金,其中投入市场的环节又面临重重考验,投标难度大、项目周期长,因而具有研发和业务周期长的特点。

(二)员工持股计划概况众合科技于2014年12月5日重大事项停牌,并于次日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随后于12月8日复牌,12月29日完成购买。

被授予人包括公司高管、董事和监事9人,以及任职一年以上的核心骨干员工及有卓越贡献的其他员工27人,认购比例分别是45.81%和54.19%。

作业带脚注参考格式-浙大海纳公司舞弊研究

作业带脚注参考格式-浙大海纳公司舞弊研究

上海大学2012 ~2013学年冬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论文题目: 浙大海纳公司舞弊案例研究研究生姓名: 学号:论文评语:成绩: 任课教师: 李寿喜评阅日期:浙大海纳公司舞弊案例研究中文摘要:中国资本市场的掏空案和舞弊案每一年都屡见不鲜,各种舞弊方法、各类掏空手段使许多上市公司伤痕累累、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而这些都来源于人们无限的欲望与贪婪。

本文通过剖析浙大海纳掏空和舞弊案,揭开高管们在上市圈钱后蓄意转移核心资产以及邱忠保与他的“飞天系”利用“隧道行为”侵害上市公司的事实。

本案例对研究上市公司掏空和舞弊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从舞弊动机、手段、市场反应及审计失败等多方面入手,探究浙大海纳陨落的全过程。

其中,在探究浙大海纳舞弊动机中,运用了企业舞弊三角理论,发现其舞弊动机符合压力、机会和借口合理化三因素。

最后本文从上市公司的角度,通过本案例的研究得到防范上市公司被掏空和避免舞弊的启示。

关键词:浙大海纳;舞弊;舞弊三角理论;隧道行为The Case Study of Zhe Da Hai Na Corporation’s FraudAbstract:Every year it is normal to see many cases about tunneling and fraud in Chinese capital market, and different kinds of ways to cheat make the listed companies and plenty of investors suffer heavy losses. It all leads to human being’s unlimited desire and greed.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ase about Zhe Da Hai Na Corporation, which is hollowed out its core assets by senior executive after its list and then tunneled by Qiu Zhong Bao and his "Flying Group". This makes great sense to the prevention of tunneling and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whole story ab out the company’s fall through analy zing fraud motivation, fraud means, market reaction, auditing failure and other aspects. When talking about fraud motivation, it will use theory of fraud triangle: pressure, opportunity and rationalization. Finally, it will get some enlightenment of avoiding tunneling and fraud from the case analysis which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isted companies .Key words: Zhe Da Hai Na; Fraud; Theory of fraud triangle; Tunneling目录第1章引言 (5)1.1.研究背景 (5)1.2.论文结构 (5)1.3.论文创新点 (6)第2章舞弊理论文献综述 (7)2.1.国外文献综述 (7)2.2.国内文献综述 (10)第3章浙大海纳公司概况 (14)3.1.浙大海纳公司简介 (14)3.2.浙大海纳主要股东介绍 (15)3.3.浙大海纳公司主营业务及市场情况简介 (16)第4章浙大海纳公司成长及扩张历史 (18)4.1.“高校板块”概念股 (18)4.2.难以整合的优质资产 (18)第5章浙大海纳公司高管介绍 (19)5.1.“三大路径”掏空上市公司的高管介绍 (19)5.2.“飞天系”掌控后的高管介绍 (22)第6章浙大海纳公司舞弊的动机 (23)6.1.浙大海纳公司舞弊动机——压力 (23)6.2.浙大海纳公司舞弊动机——机会 (23)6.3.浙大海纳公司舞弊动机——自我合理化 (24)第7章浙大海纳公司舞弊的手段 (25)7.1.“三大路径”-如出一辙的资本腾挪术 (25)7.2.“飞天系”的隧道行为 (28)第8章浙大海纳公司舞弊的曝光及市场反应 (31)8.1.转移资产的曝光 (31)8.2.股票市场对浙大海纳舞弊曝光的反应 (31)第9章中国政府当局对舞弊的处理 (34)9.1.政府对涉嫌二次上市的立立电子的处理 (34)9.2.政府对“飞天系”的处理 (35)9.3.监管部门对浙大海纳的处理 (36)第10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及其后果 (38)10.1.各年审计机构、审计意见及审计费用概况 (38)10.2.审计失败的特征及其原因探讨 (39)10.3.审计失败的后果 (40)第11章研究结论与启示 (41)11.1.研究结论 (41)11.2.研究启示 (41)参考文献 (43)浙大海纳公司舞弊案例研究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中国资本市场的掏空案、舞弊案频频发生。

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

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

要么万劫不复,要么涅槃重生——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财务管理0901班课程设计论文刘水源 U200916652岩 U200916646周雪 U200916620张文敏 U200916612陈楚茵 U2009166342012年6月22日目录1. 案例背景 (4)2. 案例回顾 (6)3. 案例分析 (7)3.1浙江海纳因何走向破产? (8)3.2清算或者重整,浙江海纳何去何从? (12)3.3 重整制度有哪些理论根据呢? (16)3.4 如何从浙江海纳案例中吸取教训规避风险呢? (22)3.5 浙江海纳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经验呢? (23)3.6 我国目前的破产重整制度还有哪些问题呢? (24)4.尾声 (27)5.参考文献 (27)要么万劫不复,要么涅槃重生——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摘要:众合机电的前身浙大海纳,曾是浙江大学控制的“小盘高校概念”“硅”股。

在浙江大学的技术依托下,曾经的浙大海纳业绩斐然。

2009年4月20日, S*ST 海纳在之前连续9个涨停板后突然停牌,此后再无消息。

同年11月20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浙江海纳的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浙江海纳案也成了新《破产法》实施后,第一个由债权人申请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

此后,人们对于浙江海纳的破产重整一事议论纷纷。

本文从公司财务的视角,介绍了浙江海纳破产重整的背景、经过,探讨该公司走向破产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当浙江海纳面临清算或者重整的时候,公司为何选择了破产重整,讨论这一案例给我们的经验教训,进而指出我国在上市公司的破产、退市制度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关键词:浙江海纳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引言破产重整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的企业,在法院的主持下,由各方利害关系人参与,进行企业经营重组、债务清理活动,以挽救企业、避免破产清算的法律制度。

它是预防企业破产最为积极、有效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新《企业破产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新破产法实施后我国首例按照债权人会议表决程序通过重整计划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对今后上市公司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破产重整、优化资产配置将产生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以其为背景,对浙江海纳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探究破产重整的原因以及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为以后的破产重整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会计论文:基于关联交易的控股股东“隧道挖掘”会计行为探析--以浙江海纳公司为例

会计论文:基于关联交易的控股股东“隧道挖掘”会计行为探析--以浙江海纳公司为例

会计论文:基于关联交易的控股股东“隧道挖掘”会计行为探析--以浙江海纳公司为例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研究,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浙江海纳的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进行了全面探究,得出以下教训和启示,有助于其他企业在今后对于类似行为的发生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当前,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无法达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标。

从法律角度上看,《公司法》和《证券法》两大法律在规范资本市场运行、规范公司治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两部法律制度缺陷明显,且都有不适应资本和证券市场运行环境的情况出现。

目前,公司治理中存在其他的问题,如董事长权力过大、董事会无法正常运作、监事会监督不利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上述法律法规的缺陷息息相关。

1.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股权集中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常普遍。

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他们利用自己的控制权,明确或秘密地转让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利益,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公司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已由股东与经理之间的矛盾转变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隧道挖掘”形象地描述了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的行为。

这种控股股东采用各种手段来掏空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利益,关联交易是最多见的方法,侵害了中小股东权益。

关联交易的本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经济行为。

关联方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基于低成本实现高利益以及资源互补。

从正向来看,关联交易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但是在中国这种关联交易往往体现了不利之处。

关联交易的控制方抱着不纯的动机,制造各种只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达到占用他人资源,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控股股东“隧道挖掘”是现代公司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我国,股权集中度相当高,在缺乏外部控制的情况下,“隧道挖掘”现象更加严重。

这些年以来,由于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企业规模变大,不利于监管。

控股股东非公平关联交易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打击投资者信心。

浙江海纳的案例分析

浙江海纳的案例分析

五、破产重组与重组的关系?借壳上市属于哪一种?
关系:
破产重整与重组的联系:
1、破产重整对比公司重组有更大的优势: 2、重整计划草案的谈判成本低、成功率高; 3、法律赋予了重整程序的优先效力,保证了重整程序的顺利推进; 4、重整程序下的债务情况比较透明、清偿率相对较低; 5、重组程序中重组方能够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认购股份从而降低成本; 6、重整程序下可以更好地控制公司的可能损失; 7、重整程序下债务清偿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更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
2.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地下行为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认识到是公司治理结 构的不完善甚至缺失造成的。其实,这也是以上Z值模型分析显示2004年 以前就存在经营问题、财务危机和破产概率的公司自身问题所在。2004 年2月5日,国资委批复同意浙大系与飞天系的两笔股权转让协议,但飞 天系支付50%的股权转让款后,3月10日就完成股权过户手续。实际控制 人拥有52.44%的股权,也有了100%的控制权,公司缺少了制约一股独大 的制度。公司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浙江海纳前任财务总监乔正科在明知 资金账户是由伪造印章开设的假账户,仍然将资金转入,既没有经过核 对查证,也没有第三人进行审核。内部控制执行、监督不到位。
一般重组在重整的后面才进行。简单来说:重整是老公司解决好债务问题,也叫债 务重组。但重整中解决债务一般都有法院介入,因此更有强制性和权威性。而重 组一般是资产重组,是新公司取代老公司。当ST债务重组完成后重组方面对净壳 的ST才会肯重组
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属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形式之一。
借壳上市是指一家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 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 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股票投资失败案例3篇

股票投资失败案例3篇

股票投资失败案例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企业上市失败案例参考实务企业上市失败案例参考实务如果将上市当作唯一的目标,在冲刺IPO的路途中,企业经营最终会失去理性。

虽然有不少企业成功冲关融资,完成了漂亮的一跃,但也有一些企业一头栽倒在上市路上。

立立电子首开IPO 申请先批后撤的先例;安徽九华山上会未通过,打破了内地企业二次上会没有失败的传说;深圳海联讯境外上市未果转投创业板,却被疑其股权结构转换方面存在瑕疵。

企业上市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对失败教训的借鉴,在企业准备发行上市阶段尤为重要。

怎样掌控资本游戏话语权?如何降低上市犯错率?虽然企业上市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根据最近两年的案例。

企业上市不成功,各有各破烂事。

我们一直以为主要原因有:(1)企业无法承担上市所需的成本跟精力;(2)企业对困难预估不足,在面对困难时打退堂鼓;(3)企业觉得专业机构好说话,对专业机构的建议听听就好了,殊不知到那些都是地雷炸弹,爆炸时后悔莫及;(4)错误预估行业周期,在错误的时候启动;(5)证监会是会突然停止审核的。

一、经营利润出现下滑案例:2011年,山东某制造企业(“A企业”)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

申报后,企业将其利润完全释放,2011年净利润冲到了6,000万元。

但在处理多轮反馈即将上会之际,中国证监会陡然停止审核。

随后2013年初,中国证监会发起财(shang)务(shan)自(xia)查(xiang)运动,全民财务自查。

偏偏此时,A企业外部环境不景气,企业利润稍微下滑了。

以往还可以通过财务技巧调节利润,但财务自查及抽查后,谁也不敢轻易触碰红线。

企业自身现金流又较为紧张,思来想去,A企业只能忍痛撤了。

分析:时至今日,京东仍无法持续盈利,而创业板企业盈利持续增长的要求不可谓不高。

如今回看这个要求,实则可笑。

报告期三年,再加上申报审核时长不定,熬过2013年的企业确实都是好企业。

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技术服务、成果转让:通讯设备、数码产品、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技术服务、成果转让:通讯设备、数码产品、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873995海纳股份2022年现金流量报告

873995海纳股份2022年现金流量报告

海纳股份2022年现金流量报告一、现金流入结构分析2022年现金流入为60,034.64万元,与2021年的46,006.66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30.49%。

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为30,786.55万元,它是企业当期现金流入的最主要来源,约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51.28%。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现金能够满足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需求,经营活动现金净增加712.82万元。

企业通过增加负债所取得的现金也占不小比重,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25.51%。

这部分新增借款86.5%用于长期性投资活动。

二、现金流出结构分析2022年现金流出为52,753.09万元,与2021年的46,011.88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4.65%。

最大的现金流出项目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占现金流出总额的34.46%。

三、现金流动的稳定性分析2022年,营业收到的现金有较大幅度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稳定性提高。

2022年,工资性支出有较大幅度增加,现金流出的刚性明显增强。

2022年,现金流入项目从大到小依次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项目从大到小依次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四、现金流动的协调性评价2022年海纳股份投资活动需要资金13,246.47万元;经营活动创造资金712.82万元。

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金不能被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满足,还需要企业筹集资金。

2022年海纳股份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815.19万元。

满足了投资活动的资金缺口。

五、现金流量的变化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7,387.07万元,与2021年的317.92万元相比成倍增长,增长22.24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海纳”)于1999年6月11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注册资本9000万元。

公司成立之初的股本构成是法人股6000万股,流通股3000万股,其法人股东为浙江大学公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四位自然人,其中浙大公司集团持有5620万股、占62.45%。

2005年4月,浙江海纳巨额担保、关联方占款等违规事项浮出水面,财务危机爆发。

邱忠保和原公司高管人员利用控制地位违规挪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高达2.53亿,以浙江海纳的名义为其掌控的“飞天系”公司向银行贷款或个人借款提供连带保证担保,本金总额高达3.95亿元。

因涉嫌虚假信息披露,2005年4月14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6年2月起,邱忠保和“飞天系”高管、财会等人员相继被捕。

浙江海纳涉及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多达19项,涉及债权人有16人,债权人纷纷起诉公司破产还债,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至2006年末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2007年4月浙江海纳股票停牌。

二、财务危机的表现
表1:浙江海纳2003-2006年主要财务指标
表2:浙江海纳2004-2007年利润表主要项目
从盈利能力看,2004、2005年公司净利润与每股收益均为负数,且在2005年出现6.36亿元的巨额亏损。

其根本原因在于浙江海纳在这两年对占用资金计提大量坏账准备和对未解除违规担保计提了巨额预计负债。

公司在2005年计提预计负债3.7亿,另有对关联方占用资金(其他应收款)本年计提坏账准备2.7亿。

三、财务危机的原因
浙江海纳财务危机的最终爆发主要原因在于大股东掏空,即实际控制人的“隧道行为”。

浙江海纳实际控制人所采用的“隧道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种:巨额违规担保。

在邱忠保入驻后,便以浙江海纳为平台,为其多家关联公司提供担保。

资料显示:2004年5月,浙江海纳为中油飞天实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8000万元银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2004年6月,其为武汉民生石油液化器有限公司3000万元的银行借款提供担保;2004年8月,浙江海纳和中油龙昌又共同为南京恒牛工贸实业有限公司3500万元的银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同时还为珠海溶信和海南皇冠1.46亿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担保等等。

直接占用资金。

公司被“飞天系”直接占用的资金包括:招商银行上海大木桥支行账户余额与公司该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之间的差额20200万元,国债投资1845万元,关联方资金拆借8804万元及其在中国银行廊坊分行的银行存款1350万元,金额合计32199万元。

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在2002年以前数值较为平稳,维持在1100万元左右,而在2004年,其他应收款3亿多元,几乎全部为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

四、财务危机的预警方法----多变量模型
表2:浙江海纳2002-2006年Z值
此外,公司高管变动频繁,注册会计师的非标意见(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
对浙江海纳2004年年报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2005年和2006年年报均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迹象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浙江海纳的财务危机。

五、财务危机的解救方法——破产重整
2007年9月14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债权人申请浙江海纳破产重整一案;10月19日,十五家债权人向浙江海纳管理人申报了债权;10月24日,浙江海纳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并通过了《海纳破产重整计划(草案)》;11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浙江海纳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

浙江海纳成为2007年6月《破产法》颁布实施后按破产重整程序成功实施债务重整的第一家公司。

《草案》提出浙江海纳的实际大股东深圳市大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浙江海纳持续经营条件下的资产价值11072.87万元为基数,提供等值现金,用于完成浙江海纳重整计划。

其中1227.26万元现金用于购买浙江海纳截至重整受理日的全部对外应收款,以提高浙江海纳的资产质量,转让价格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司收到转让款后,优先支付重整期间发生的重整费用和共益债权799万元,剩余428.26万元全部用于清偿债权人;另外9845.61万元现金由大地投资代浙江海纳直接用于清偿债权人,大地投资代偿后,形成对浙江海纳9845.61万元新的债权。

因此,可用于清偿债权的现金合计达10273.87万元。

普通债权人在重整计划执行期内获得上述现金一次性清偿后,免除浙江海纳剩余本金债权和全部利息债权及其他债权,免除债务近3个亿。

经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浙江海纳的债权总金额为5.42亿元,债权本金总额为4.05亿元,而其资产价值仅为1.107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如果浙江海纳破产清算,其重整申请受理日的资产清算价值为99,640,667.51元,而在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其重整申请受理日的资产价值为110,728,700.00元;破产清算条件下,浙江海纳债权人可获得的本金清偿率为19.84%,而在破产重整条件下,可获得25.35%的清偿;若浙江海纳破产清算,所有非流通股股东和所有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投资权益为零,且其资产将大幅贬值,浙江海纳本部及下属公司的员工也将会失业,增加社会负担,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而破产重整可避免此类不良结果产生。

浙江海纳在债务重组以后,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恢复正常。

公司于2008年4月3日公布了股改说明书,正式启动股改,同时也公布了其股权重组方案。

浙江海纳拟以12.21元/股向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发行44,724,054股收购浙大网新所持有的网新机电100%的股权(经评估机构评估价值为5.46亿元),认购完成后,浙大网新持有浙江海纳32.05%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并且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承诺,在2009年6月30日前将轨道交通类资产以合规、合理的方式注入浙江海纳,优化资产,提高盈利能力。

请结合案例情况完成以下问题:
1、结合浙江海纳现状,回答下列问题
(1)用Z分模型分析浙江海纳的财务危机。

(2)除了Z分模型的定量分析外,还有哪些信号可反映其财务危机?
(3)有人认为:“浙江海纳2006年报表中的主要数据根本不可靠,近似于一份假报表,把这些报表数据的比率指标用来进行财务分析,几乎没有意义”
(4)财务报表常见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2、结合此案例,谈谈定向增发的作用。

3、此类被收购公司一般都是*ST类上市公司(包括暂停上市),历史包袱较重。

以本案例为例分析:如果不进行债务重组,直接收购控制权并经营此类公司的常见风险在哪里?
4、分析浙大网新入主浙江海纳的收购成本?收购方的价值何在?(假如现在的股权数量约9000万股,市价9元)
5、为什么很多收购企业比较青睐上述破产重整方式?请结合新破产法分析。

6、金字塔股权结构设计受到很多企业青睐,实际控制人通过3-4个层级的股权控制,在塔尖上控制着底部的大企业。

按照我们的理解:底部的打企业是实际控制人控制,即企业是自己的,为什自己要掏空自己呢?在公司治理中,金字塔股权结构设计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7、2005年浙江海纳巨额亏损6.3亿元,2007年浙江海纳净利润高达3.9亿元,盈利大幅度提高,这是否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情况的全面改观?巨额亏损与大幅度盈利的原因是什么?
8、为什么有些利润很多的公司却没有对应的现金,可能发不出工资、甚至破产。

然而,有的公司在年报巨额亏损后,但现金仍然可能为净流入?结合浙江海纳2005、2007年的盈亏分析其可能原因
【解析】
1、
(1)2005和2006年的Z分都为负数,表明浙江海纳的财务危机非常严重,濒临破产。

(2)公司高管变动频繁,注册会计师的非标意见(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浙江海纳2004年年报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2005年和2006年年报均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
(3)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盈利或亏损,以及财务状况)没有得到会计师的认同,数据的可靠性较差,没有实际价值
(4)财务报表常见的危险信号:财务报告的形式不规范;存在大额的关联方交易;存在大额资本利得;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高管频繁离职、频繁更换审计机构、实际控制人频繁更换等。

2、巩固了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地位;未流通产权获得流通并大幅度增值
3、在并购决策中,并购成本应充分考虑债务成本风险;资产有“水份”,债务是真金白银,经营不善的企业往往伴随流动性风险,收购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降低。

若不能快速盈利并产生净现金流的话,随着债务的逐渐到期,可能会拖累并购企业。

经营风险:人员负担、主业不兴、资产剥离等声誉风险:并购后不能成功整合。

4、成功并购带来的声誉和品牌价值提升;本例中,股东财富的增值:股权数量×每股收益×市盈率-(收购成本+注入资产)
5、可能获得债务减免;彻底暴露所有潜亏问题;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时,很难剥离资债,与债权人、政府、股东协调时,交易成本高;破产重整能够清理出一个干净的壳或者债务重组,特别是有政府参与时;减轻并购者压力等。

6、作用:可用较少的股权,杠杠式地控制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大公司。

动机:分红对控制人来说,获得的实际收益小(因实际持股比例并不大);杠杠式控制为其提供了便利。

7、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情况的没有改观,利润源于非经常性损益。

结合本案例举例说明
8、(1)权责发生制的影响;(2)各种巨额非付现成本影响,如坏账准备、减值准备、费用摊销、折旧。

结合本案例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