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终南山·太乙近天都-五言律诗
王维《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维《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王维《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古诗终南山·太乙近天都翻译赏析
古诗终南山·太乙近天都翻译赏析《终南山·太乙近天都》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古诗全文如下: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前言】《终南山》是诗人王维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65首。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次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
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
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终南山别名。
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传说天帝居所。
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海隅(yú):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翻译】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中峰高大雄伟/b/1227htm,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二)1.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文章写的好,如今我年老病多也应该退休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2.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的春天。
雨水伴随着和风,悄悄地进入夜幕,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浓云笼罩着田野间的小路,江上的渔船上有点点灯火闪耀,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锦官城必将繁花盛开。
3.前出塞(其六)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译文:拉弓就要拉最硬的弓,射箭就要射最长的剑。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度,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4.水槛谴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盈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安,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译文:草堂远离喧嚣的成都,庭院开阔宽敞,四周没有村落,放眼望去一望无际。
碧澄的江水几乎淹没两岸,周围树木丛茂,在春日的黄昏里鲜花盛开。
细雨蒙蒙,鱼儿欢乐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城里拥挤着十万人家,熙熙攘攘,这里却只有两三灯火,令人感到清闲自在。
5.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译文:不知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了好几里,误入白云深处的山峰。
古木参天,小路无人,深山里不知道从哪里传来古寺的钟声。
山中泉水撞击高大的石头,发出幽夜的响声。
王维诗词《终南山》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诗词《终南山》原文译文赏析《终南山》唐代: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巍巍的终南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海边。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
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
《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中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终南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终南山原文译文及注释王维终南山原文译文及注释《终南山》,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以写意而著称的五律。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终南山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终南山王维〔唐代〕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接一作:到)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译文及注释译文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住所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
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终南山赏析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
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
《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篇一】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赏析:终南山唐代: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
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
《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中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次联是说,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
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
次联写近景,“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的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历的人并不陌生。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及注释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注释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梓州李使君唐代: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及注释译文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
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唐] 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狱咏蝉并序[唐] 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杂诗[唐] 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题大庾岭北驿[唐] 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8篇)
《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8篇)《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8篇)《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5.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作者:佚名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诗句王维
终南山诗句王维终南山诗句王维《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五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终南山诗句王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终南山作者: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解1、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译文巍巍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赏析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是刚走过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这种奇妙境界,凡有游山经验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王维《终南山》诗歌赏析
王维《终南山》诗歌赏析王维《终南山》诗歌赏析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帝都,此指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
5.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分野两句:言终南山高大,分隔山南山北两种景象,各山谷间的阴晴变化也有所不同。
<韵译>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评析>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终南山》古诗赏析
《终南山》古诗赏析《终南山》古诗赏析《终南山》唐代: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唐诗赏析——王维:终南山
唐诗赏析——王维:终南山简介《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渲染高耸入云、连绵不绝的浑茫气象。
颔联由远及近,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攀行山间,回望来路,白云青霭苍茫成片,然而身在其中,却又无影无踪。
颈联由高而下,写登上山巅的观感,突出终南山的辽阔幽深。
尾联勾勒了一幅深山问路图,写出高山大壑带给人心的荒远幽深之意。
此诗写景由远及近,移步换形,有声有色,写出了终南山景物的千形万态。
全诗笔力劲健,气韵生动,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载(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此诗当为隐居终南山期间所作。
王维是一个思想矛盾十分尖锐的诗人,他本身很聪慧,很早就入仕,但他长期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而想要真正归隐又无法做到,所以他只好“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了。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
4.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5.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
品其诗如赏中国画。
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
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
诗词鉴赏-五言律诗王维《终南山》精品
诗词鉴赏-五言律诗王维《终南山》精品
五言律诗:王维《终南山》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简称五律。
五言律诗从五言古诗中继承了每句五个音节、全篇两两句一组、总句数为偶数的基本特征,同时增加了对偶和平仄的规则;五律是五古和骈体文嫁接的产物。
下面是终南山唐代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
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
终南山诗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
终南山诗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五言律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的一首咏物名篇。
钟南山位于陕西,是秦岭山脉的中段。
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Xi市蓝田县。
它的东端在Xi安的南郊。
首联高屋建瓴,总写终南山的地理形势。
“太乙”,从广义上说,是终南山的别称;从狭义上说,是终南山主峰的专名。
“天都”,可指天国仙界的都城,亦可指人间皇朝的都城。
在古人的观念里,当朝首都所在地的上空,便是天界的仙都,两者有对应关系。
故首句云云,一语双关,既夸张形容终南山主峰的高接云天,又客观交代它与大唐帝都长安近在咫尺,突出其地位之优越,可谓先声夺人。
“海隅”,海边。
终南山与海尚有一定距离,次句云云,并不属实。
但其层峦叠嶂,数百里绵延不断,一眼望不到头,又确能给人以东连沧海的感觉。
诗,只忠实于诗人的眼睛与心灵,本无须受科学常识的羁勒。
颔联变换角度,写自己游终南山时印象最深的体验:“白云”“青霭”,都是山岚,不过因离人远近而有浓淡厚薄的区别。
登山前行,人如刀片划破云层而向上;回望身后,被划破的白云重又愈合成一片鸿蒙。
而近看身前,山中草木染绿了的云气薄如轻纱;步入纱幔之中,则身边的景物一一呈现,云气又淡似不复存在。
这样的体验,凡登览过高山的人都不陌生,但在王维之前,还没有人用凝炼的诗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过。
“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宋梅尧臣语),王维不愧是大诗人!颈联掉转笔锋,回过头来再写终南山的宏大气象。
古人将天上的星空区域(十二星次、二十八宿)与人间的地理区域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分野中峰变”,谓终南山的山脊是不同行政大区的分界线。
“阴阳众壑殊”,谓终南山沟壑纵横,众多的山谷或阴或晴,气候不尽一致。
如果说首二句凸现了终南山的“高”与“长”,那么这两句则意在刻画终南山的“广”和“大”。
二联遥相呼应,笔酣墨饱,全方位地写足了终南山的形胜。
终南山的赏析
终南山的赏析终南山的赏析《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终南山的赏析,供大家参阅!终南山的原文赏析唐代: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的赏析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5.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终南山的赏析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王维的终南山诗词
王维的终南山诗词
《终南山》
[ 唐 ] 王维
原文: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住所临近。
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
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终南山·太乙近天都-五言律诗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译文及注释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释
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
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
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5.海隅:海边。
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终南山》赏析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
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
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
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个联显然
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
“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
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
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
“连
山接海隅”也是这样。
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
到海隅。
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持续,
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不过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
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
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
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
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
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能够浮游于白云的
海洋;不过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
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
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
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
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能够摸着那青霭了;不过走了进去,却不但摸
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
可即。
这个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
即如终南山中
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
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
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
另一方面,已经
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表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
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这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