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的悲剧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史记》的悲剧人物
摘要
《史记》是一部由司马迁撰写的历史名著,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授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以生动的社会各阶层历史人物为撰写对象,尤其是悲剧人物,个性鲜明,可以说《史记》是一个悲剧故事集,其悲剧任务以屈原、李广、伍子胥等为代表。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悲剧人物极为推崇,反映了他思想中进步因素已达到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稀有高度。本文就《史记》中悲剧人物突出的艺术特色加以探讨,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以达到更深层次了解作者的世界观和哲学观,分析司马迁的悲剧精神。
关键字:《史记》;悲剧人物;艺术特色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作为中国文学宝库的珍品,《史记》记载了上起远古,下至西汉武帝时期各个阶层的人物,以生物活动为中心来撰写历史,这些人物有帝王与平民,成功者与失败者,英雄与小人,而最主要的则是春秋末期以来400多年间的人物。
说到《史记》,不少读者都觉得是一部悲剧的渲染,其刻画的悲剧人物形象震撼人心。司马迁有着遭遇宫刑和下狱之祸的悲惨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具有悲剧性结局的人物,他穷其一生著作《史记》,书中悲剧人物的无不悲壮,展现了《史记》的独特魅力。书中对悲剧人物的着力刻画,也是司马迁的悲剧观,从悲剧人物入手,深入分析其艺术形象,有助于把握司马迁的创作思想。
《史记》全书共130篇,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由人物传记构成,共计112篇,其中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名为标题,还有近20篇虽然没有以悲剧人物的名字为标题,但作品中主要任务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在这70多篇中还有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等,《史记》全书所写悲剧人物约有120多个[2]。下面将从《史记》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写作方法、悲剧人物背后的意义展开研究。
从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来说,主要分为七类,分别是失败英雄的的悲剧、汉初异姓王的悲剧、嫡庶相争、忠臣命舛、夸者死权、贤者不遇时和义侠烈女的悲剧[3]。第一类失败英雄的悲剧代表有《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吴太伯世家》等,这些人物都是所处时代的英雄豪杰,有着逐鹿中原的大致,而他们多因自身的某些过失而导致政治上的失败,大多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生死观。第二类汉初异姓王的悲剧,指韩信、彭越、黥布等三个刘邦所封的异姓王在帮助刘邦消灭项羽之后,遭到了刘邦统治集团的屠戮,这些悲剧人物在楚汉之争中,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有功于汉,但热衷于西周以来过时的分封制,在出汗执政后遭到了悲惨的屠戮,有的被迫反叛,兵败身死。第三类嫡庶相争的悲剧,其悲剧的正面人物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封建家长制的忠实维护者,悲剧人物为吃人的封建礼法的无辜牺牲者,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君臣、父子的伦理面纱,揭露了吕后之流为夺取地主阶级的主要统治权力施暴的狠毒。第四类忠臣命舛的悲剧,这类悲剧人物多为有识之士,却多维护其封建国家,不惜牺牲自己,其爱国忠心换来的自身命运的悲惨,例如屈原、魏公子、晁错,而这些悲剧人物无罪而遭遇悲惨结局,无不讽刺了统治者的刻薄寡恩。第五类夸者死权的悲剧,代表人物有有李斯、黄歇、主父偃等,这些悲剧人物多对匡国作出过贡献,但因对权势的过度欲望导致其毁灭,虽咎由自取,但又值得惋惜和同情。第六类贤者不遇时的悲剧,这类悲剧有《孔子世家》、《伯夷列传》、《李将军列传》、《韩非传》等,以《孔子世家》最具代表性,因生不逢时,空有政治抱负,却无法实现。第七类义侠烈女的悲剧,如《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这类悲剧人物以侠义精神为人敬佩。
悲剧人物刻画的方法,第一主要通过在尖锐的的矛盾中表现人物的悲壮性格。多数悲剧人物的反抗多因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因为严酷的压迫,所以激起反抗,个人与社会力量抗争中无能无力。如《陈涉世家》,陈涉、吴广之所以揭竿而起,因为遇雨误期要被斩首的契机,加之“天下苦秦久矣”的根本原因,一呼百应,展开农民起义。这场因为阶级矛盾尖锐引起的农民起义取得了
成功,虽然后期陈涉因为生活腐化,脱离百姓,用人不当,致使北庄贾杀害。司马迁歌颂了陈涉的雄心和抱负,同时惋惜其悲惨结局,总结其经验。第二,基于真实性的悲剧人物形象分析,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出发来塑造悲剧人物形象,基于生活逻辑的悲剧人物分析[4]。其悲剧人物的悲剧事件都是基于真实的历史,源于真实生活的叙述。第三,采用了“互见法”,互见法是《史记》的独创。互见法指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本传为主;或是将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重复,又使人物形象具有完整性,在人物的本传中叙写其主要特征,在其他人物传记中补充其次要经历,表现其次要特征。例如项羽这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的事迹和性格主要在《项羽本纪》中体现的,如“鸿门宴”在《项羽本纪》中用了1500余字,故事三起三落,扣人心弦,表现了项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手段、不分忠奸的特点,而《高祖本纪》也用了100余字,简带其过程,不做细致描述,这段叙述也预示了项羽的必败悲剧。第四个方法是通过生活细节和主要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史记》以“实录”著称,司马迁紧扣生活细节和主要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选取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件大事,又描写廷斥秦王、引车避匿等细节突出人物性格,《李将军列传》也有所体现,通过“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出击匈奴”四个主要战争雕刻李广胆识过人、屡立奇功,但因屡受冤屈而被迫自杀。第五采取鲜明的对比凸显悲剧,迎合世俗的人往往一帆风顺,坚持理想,追求光明反而坎坷。例如劳苦功高、骁勇善战的李广自刎收场,而平庸无为的李蔡步步高升;才智过人的苏秦被人刺死,庸碌的苏代、苏厉却得享天年。这些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悲剧人物的悲惨。
《史记》悲剧人物表现出来的不是私欲野心和卑鄙的灵魂,而是超越个人自我的狭小天地,或为生活不合理而不平,或为民众不行痛苦,或为民众不幸而痛苦[6]。《史记》刻画的悲剧人物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其背后的意义是反映作者的悲剧观。司马迁笔下的悲剧人物或许不是他眼中的悲剧人物,他有着自己的理解。作者并不以成败论英雄[5],与其说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是个悲剧倒不如说是一首悲壮的赞歌。司马迁也为下层人士立传,也不以世俗的“好坏”传人物。司马迁对悲剧人物的撰写不仅激起了人们对悲剧英雄的同情,更多是唤起人民为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目标而生活,有着重要的激励后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