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的悲剧人物

合集下载

论《史记》人物的悲剧性

论《史记》人物的悲剧性

到 自己 的历 史 责 任 , 一生致力于建功立业 , 虽 死 不
国以帝 道 、 王道 、 霸 道 三说 秦 孝 公 , 终 于凭 借 自己 的 才 能说 服 了秦 孝 公 , 使孝公接 纳了他 的改革思想。 于是 商 鞅在 秦 国进行 了大刀 阔斧 、 史无 前例 的 改革 , 逐 步废 除 了奴隶 制 , 建立 封 建 制 。但 改革 不 可 避 免
1 " 3豕 口 吧八 1 - U
g U l J耳 帚 l朋 思 帚 1 3/朋
论《 史记 人 物 的悲剧性
张治 中
( 丰镇 市广 播 电视 大 学 , 内蒙 古 丰镇 0 1 2 1 0 0 ) [ 摘 要 ]《 史记》中的英 雄 多为社会 悲剧 或道德 悲剧 的主人 公 , 胸 怀 大 志 勇于进 取 、 有奇 才 奇 能又 建奇

剧性 。

的历史宏 著 , 更 是具 有无 穷魅力 的文 学 巨作 , 故 而被 鲁迅先 生 赞 为 “ 史家 之绝唱 , 无 韵 之 离骚 ” 。那 么 《 史 记》 的文学 性主 要表 现在 哪些方 面 呢?
关于《 史记》 悲剧人物的分类
《 史记》 中共写 1 2 0多位悲剧人物, 既有叱咤风 云的 时代 英雄 , 又有 勇 于赴死 的豪客 士人 , 既有 功勋
因他们 的悲 剧不仅 仅 是 个 人 的悲 到 , 而 是 整个 社 会
物,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趣 的事实 , 值得我们深思。 《 史记 》 中写 得最 精 采 最 动 人 的传记 俨 然 全 是 悲 剧
人物 传 说 , 《 项羽本 纪》 、 《 伍 子 胥 列 传 》、 《 商 鞅 列
的悲剧 , 在这 些人 物 身上 体 现 出了震 撼 人 心 的 悲剧

史记人物悲剧浅析

史记人物悲剧浅析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分析司马迁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人文学的开创者,《史记》所记载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平民,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少数民族首领,农民起义领导者等。

司马迁笔下的这些人都有一种英雄色彩,而最尤突出的是她们中绝大一部分都具有一种悲剧色彩。

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浅析史记里的悲剧人物关键词一:《史记》里悲剧人物类型1、他们可以是下层人物,也可以是屡立战功的将军,大都见义勇为,大功于世。

但是或是为人排忧解难而从容赴死,或是受到统治者记恨,结局悲惨。

这些下层士林虽然为贵族说不屑一提,但是司马迁认为这些人物的行为可歌可泣,悲壮动人,具有雄伟的色彩,他认识到这些下层士林建功立名要比王侯将相难的多。

(P11)如程婴和公孙杵臼都是晋国大夫赵朔的门客,在招式遭屠岸贾陷害,满门被诛,门客四散之时,他们为了保全赵氏遗孤而共同定计,由公孙忤臼取别人的孩子冒充赵氏孤儿,让程婴去告发,公~~被屠岸贾杀害后,程婴历尽艰辛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待至报仇雪恨后,程婴也自杀身亡。

又如,信陵君为保卫魏国,抵抗秦军的入侵力过大功,万年却受尽魏王猜忌,十分抑郁,终日借酒浇愁,多近妇女,最终竟病酒而死;蒙恬不仅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中有大功,而且,北筑长城,抵御匈奴,为震中外。

后来受到赵高等人的陷害,最后竟被赐剑自杀。

2、他们是新生事物的代表,是与强大的反动势力作斗争被杀害的。

如,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国空前富强,为日后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奠定了基础,但遭到了秦国宗室贵戚的反对,秦孝公死后,他们竟无端给商鞅加上反叛的罪名,极其残忍的将车裂而死,还巡行示众并族灭全家。

陈涉率领九百戍族起义反秦,把看似强大的秦国大的落花流水,但遭到了反动势力的镇压,为王六个月,就被叛徒庄贾杀害了。

虽然秦王朝人心丧尽败局已定,但它在灭亡之前无疑要作疯狂的反扑,陈胜领导的起义正好遇上这样的疯狂挣扎的敌人。

(P47)3、他们是忠于当朝的臣子,但是,却常常是统治集团中的弱者,在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成了无辜的牺牲者。

史记论文

史记论文

论史记的悲剧文化《史记》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是一部悲剧故事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详尽地记录和总结了汉武帝以前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价值。

同时它也是一部文学巨著,作者司马迁独具风格的记事写人所展现的浓烈而深沉、高亢悲壮的悲剧情结,给人们以强烈的震撼和无尽的喟叹。

而要谈其内涵,首先就得从人物说起。

对于《史记》的诸多悲剧人物,概括地说,大致可以分以下两类:一些在历史上抒写辉煌功业的人物,他们将自己的事业推向了顶峰,却因为自身性格或社会现实等的影响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如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声威显赫,笑傲群雄。

一待霸业已定,便觉忠言逆耳,大用奸佞小人,至“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

及桓公座,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六十切日,尸虫出于户”。

结局不可谓不悲惨!又像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国空前富强,为日后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遭到了秦国宗室贵戚的反对,最终在孝公死后车裂而死,族灭全家。

历史的先驱者落得如此下场,实在让人叹惋。

再次就是其情节,《史记》中描写的故事情节叙述人物的悲剧性行动,营造悲剧氛围并揭示人物苦难的、毁灭性的结局,如人物的被杀、自杀或遭受痛苦或意愿未能实现等诸如此类的情况,渲染悲剧的气氛,揭示悲剧深沉的内涵。

这些悲剧性故事情节贯穿着人物的悲剧命运。

如《刺客列传》中的荆轲秦庭行刺,身被八创还“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最后壮烈身死;聂政“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尤其悲壮;郭解尚侠重义,到处为人排解纠纷,最后竟以大逆无道的罪名被杀害……悲剧性故事情节渲染了悲剧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如写霸王别姬: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再如《荆轲列传》中写易水送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这样浓烈的气氛中,再让人物自己作一首歌,而歌辞又是那样的悲壮,真是推波助澜,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悲剧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略论《史记》人物的悲剧性

略论《史记》人物的悲剧性

略论《史记》人物的悲剧性摘要: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史记》,已经存在于世间两千余年,它对我国乃至世界史学、文学、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被古往今来众多名家所承认。

当时西汉的社会条件、司马迁自己的际遇共同影响了本书的创作,使得全书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史记悲剧性悲剧原因正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具有为后人所惊叹的众多研究价值,它对后世产生了许多重要影响。

中华民族漫长的时间里流传下来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而且还是我们民族不断发展演进中产生的第一部,这厚厚的一部《史记》,具体分类则是:十二本纪:如《项羽本纪》、十表:如《六国年表》、八书:如《河渠书》、三十世家:如《陈涉世家》、七十列传:如《商君列传》,数一数这些篇目的总数,就有一百三十篇之多!“在《史记》中生动卓越地再现了黄帝至汉武帝时期30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首次精心梳理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统一国家的正统系列。

”(黄镇伟《历史的黄钟大吕——〈史记〉》导言)《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在历代被人们所称颂。

“其言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1]是古人总结出的,十分简明扼要的,《史记》重要特点,体现出司马迁,一个史学家、文学家的伟大。

《史记》的文学艺术价值也极为突出,其中《史记》的悲剧性是其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共有112篇纪传作品,其中以悲剧人物为标题的有50余篇,近二十篇叙写悲剧人物,全书呈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这是《史记》所独具的美学特征。

”[2]明朝散文家茅坤在《史记钞》卷首《读史记法》中提到“太史公所得之悲歌慷慨者尤多”。

不啻在一方面有所成就的李贽则说:“《史记》者,迁发愤之所为也,其不为后世是非而作也,明矣。

其为一人之独见也者……”[3]这是古人对《史记》悲剧性的认识。

但是,这不是一种理论化的认识。

直到现代,我国学者吸收西方悲剧理论成果,再与我国相关理论相结合,这才使关于《史记》悲剧性的研究变得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类型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类型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类型《史记》全书共130篇,其中写人物的作品共112篇,在这当中有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字标题的,另外还有一些是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如《屈原贾生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粗略统计,全书写了约120多个悲剧人物,而这些悲剧人物多以惨痛的死亡经历告终。

按死亡意义,可粗略地将悲剧人物分为以下几类:1、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屈原生于礼崩乐坏,七国纷争的战国时代,“为楚王左徒”,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这样一个为振兴楚国而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忠臣却因群小排挤,怀王昏庸,“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在朝政昏乱、国家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自己屡遭放逐,然而屈原仍坚定“虽九死犹未悔”的爱国主义信念,最后竟“怀石遂自沉汩罗以死”。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耻做周的臣民,为了坚守节义,不吃周的米粮,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此为死义、死节,受到司马迁的称道,故将《伯夷列传》列为七十列传之首。

《田单列传》中写齐国被燕国占领后,燕国想立齐国的隐士王躅给他们作傀儡,王躅说“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截之以兵为君将,是助纣为暴也。

与其生死无义,固不如烹!”于是,“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而死”。

如此监守节义,甘为理想而殁的还有下层社会的刺客游侠之士。

如《魏公子列传》中的侯赢,朱亥的“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刺客列传》中的荆轲,田光,樊于期,高渐离等为气节而死为友谊而死。

何良俊有言:“今天下之大,一日之中死人何下数万,皆烟销澌灭,然此数子者,常在天地间,虽千载下犹有生气,则其生死轻重何如哉!”2、功勋卓著横遭陷害汉代名将李广为保卫汉帝国的疆土而抵抗匈奴的入侵与骚扰,功勋卓著,司马迁犹爱之。

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李广在军事上能知彼知己,英勇善战,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使匈奴闻之丧胆。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摘要】本文将《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分为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两大类,并就其不同特征进行了评析,同时对司马迁刻画悲剧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归纳,以期在阅读中给予提纲挈领的指导。

【关键词】《史记》;悲剧;特色;形象刻画悲剧“构成了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

西方美学传统将悲剧划分为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

《史记》的创作便融合了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两大类型的特色。

一、《史记》的悲剧人物形象分类司马迁笔下的悲剧形象可分为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两大类,能够充分体现其性格悲剧的有两类形象:1.一些在历史上抒写辉煌功业的人物,却因为自身性格上的缺陷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声威显赫,笑傲群雄。

待霸业已定,便觉忠言逆耳,大用奸佞小人,至“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

及桓公座,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六十切日,尸虫出于户”。

这种结局不可谓不惨!2.一些信念忠诚,坚守节操,为了实现或不负于自己的道德规范不惜以身而恤的人物。

屈原忠贞爱国,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次放逐,因此发出了哀呼:“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世间的混沌污浊,世人皆醉而唯我独醒,无人能理解他的内心,因而死亡是唯一可行之途。

屈原的内心独白有着强烈的痛苦与无奈,更有着高贵的不向命运妥协的人格。

《史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对现实黑暗直接抨击,是其写实精神的体现,显现在它的社会悲剧中。

相较性格悲剧而言,其社会悲剧的份量要显得更重一些,篇幅更长,范围大为扩展,上自一代帝王,下至游侠百姓,各种类型的人物均有涉及。

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1.有一些大功于世,武则战功显赫,文则政绩出众的人物,他们为国家的建立与富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却屡受迫害。

将军李广,一生屡建奇功却屡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自汉击匈奴以来李广未尝不在其中,他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却在武帝刘彻、大将军卫青的忌妒排挤之下,最终自刎而亡。

《史记》悲剧人物的悲剧精神——以伍子胥、屈原、李广为例

《史记》悲剧人物的悲剧精神——以伍子胥、屈原、李广为例

既然楚王 已经是 闭 目塞听 , 昏庸 不明 , 只听信佞 臣; 国已在历史上 留下 了光辉 的一 页 , 由于 “ 但 世溷浊而不分兮” 楚国上下都是 “ ; 好蔽美而嫉妒” 的奸 臣, 自
自身 的原 因和过错 , 致了最终的失败 ; 导 以信陵君 、 韩信等 为 代表 的, 都有大功于世 , 却受到嫉妒和谗害 , 结局亦十分悲惨 ; 己的美好理想 又得不到实现 ,那么怀才不遇的屈原完全可以 “ 圣人不凝滞于物 , 而能与世推移 ” 《 ( 渔父 》 , )远离楚 国 , 选择 明主 ,但 屈原 宁愿 自投泪罗 ,清代李贽对屈原的死是这样看 待 :彼见其主 日夕愚弄于贼臣之手 , “ 安忍坐视乎? 势之所不能
我们一般理解是把屈原 的死归 因于他 的爱 国精神 ,这是
无 可 厚 非 的 , 而 我 们 不 能把 这个 当作 是 唯一 的原 因 。试 想 , 然
七类 : 以商鞅 、 陈涉等为代表 的历史发 展过程 中的新 生力量 , 但却在与强大的腐朽势力作斗争 中被杀害 ; 以赵武灵王 、 灵 楚

LI TE
童 YHR R EY A TO R 鎏 蔓
■ —
《 史记》 悲剧人物的悲剧精神
— —
以伍子胥 、 屈原 、 李广为例
秦 圆
( 扬州大学 文学院, 江苏 扬 州 2 5 0 ) 2 0 2
摘 要 : 史记》 《 是一个悲剧 英雄人物的画廊 , 是一部 悲剧故事集。屈原、 李广、 伍子胥虽然处于不同的

俗之一改也” 《 (屈原贾生列传》 , )但是屈原却没有等到 国君的
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 吾将从彭成之所居 。 (离骚》 ”《 ) 最后在敌兵入境 , 国破家亡的时候 , 他义无反顾 的怀沙抱石投

史记人物分析

史记人物分析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

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

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

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

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

”(《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

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

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

《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

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

《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

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

应该说明,《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

论《史记》的悲剧人物

论《史记》的悲剧人物

论《史记》的悲剧人物摘要《史记》是一部由司马迁撰写的历史名著,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授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以生动的社会各阶层历史人物为撰写对象,尤其是悲剧人物,个性鲜明,可以说《史记》是一个悲剧故事集,其悲剧任务以屈原、李广、伍子胥等为代表。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悲剧人物极为推崇,反映了他思想中进步因素已达到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稀有高度。

本文就《史记》中悲剧人物突出的艺术特色加以探讨,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以达到更深层次了解作者的世界观和哲学观,分析司马迁的悲剧精神。

关键字:《史记》;悲剧人物;艺术特色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

作为中国文学宝库的珍品,《史记》记载了上起远古,下至西汉武帝时期各个阶层的人物,以生物活动为中心来撰写历史,这些人物有帝王与平民,成功者与失败者,英雄与小人,而最主要的则是春秋末期以来400多年间的人物。

说到《史记》,不少读者都觉得是一部悲剧的渲染,其刻画的悲剧人物形象震撼人心。

司马迁有着遭遇宫刑和下狱之祸的悲惨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具有悲剧性结局的人物,他穷其一生著作《史记》,书中悲剧人物的无不悲壮,展现了《史记》的独特魅力。

书中对悲剧人物的着力刻画,也是司马迁的悲剧观,从悲剧人物入手,深入分析其艺术形象,有助于把握司马迁的创作思想。

《史记》全书共130篇,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由人物传记构成,共计112篇,其中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名为标题,还有近20篇虽然没有以悲剧人物的名字为标题,但作品中主要任务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在这70多篇中还有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等,《史记》全书所写悲剧人物约有120多个[2]。

下面将从《史记》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写作方法、悲剧人物背后的意义展开研究。

从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来说,主要分为七类,分别是失败英雄的的悲剧、汉初异姓王的悲剧、嫡庶相争、忠臣命舛、夸者死权、贤者不遇时和义侠烈女的悲剧[3]。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5页word文档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5页word文档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一、项羽面对项羽的一生,司马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项羽的性格既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

司马迁用一个字来形容了项羽的性格:“暴”,当然,这里的暴有暴躁的意思,另一种含义是说项羽有一种爆发力、威猛、顽强,项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苗人传说是蚩尤的一支,蚩尤虽然在逐鹿中原之战中败给黄帝,但是在作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尽管项羽有理想抱负,威猛无比,最终却落得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成了司马迁笔下最为典型的悲剧英雄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形象呢?与《史记》中其他悲剧人物相比,项羽的悲剧命运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笔者认为,相对于外界因素来讲,项羽的悲剧命运主要在于内在因素,也就是项羽自身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项羽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项羽的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我们会发现他有一些明显的性格特点,他既有远大的立志图秦的抱负,但又有“不肯竟学”的浮躁与自负;既有巨鹿之战的果断坚毅,骁勇无比,又有鸿门宴的优柔寡断,幼稚轻率;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英雄主义意识。

项羽的性格具有多面性,他是残暴不仁的,项羽入关后,将以投降的秦王杀掉,同时残忍地坑杀降兵二十万,火烧阿房宫。

他又是仁慈软弱的,他对泄露军情机密的项佰采取听之任之,不予追究的宽容态度。

项羽生性多疑,他轻易中了刘邦的离间计,致使他失去了身边最后的有力支持者范增。

由此可见,项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最后落得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结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他身上的骁勇善战的气魄,不肯过江东的傲骨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们,这也就是作者司马迁为何如此推崇项羽的原因吧。

谈谈《史记》中的三类悲情人物

谈谈《史记》中的三类悲情人物

创新平台《史记》是一部富有悲剧意味的作品,主要以描写人物来记载历史。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三类具有悲情意味的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情怀与独特的审美意识。

司马迁继承父志,以史官之笔撰写《史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在《史记》之前的史传作品里,史官往往隐于文本之后叙述,几乎不带任何主观色彩,不会夹杂个人的态度与观点。

司马迁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打破了史官隐身记述历史的传统,率先扩大了史书所能容纳的人物的规模,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史记》之前的史传作品纯粹是为贵族或者说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无不是在记叙君王、大臣、贤士的经历和功绩,即使其中也有寺人、仆从、婢女等人物,往往也是为衬托主要人物服务的。

司马迁则完全改变了这种写法。

他在记录君臣贵族言行的同时,将许多充满个性的普通人乃至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带入了史书的大堂,并让他们以主人公的身份再现历史的进程。

这使得《史记》焕发出了独特的生机。

纵观《史记》全书,司马迁一共刻画了三类悲情人物形象:一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为理想而献身的殉道者,二是和项羽、李广一样命运跌宕的英雄,三是游侠、刺客等侠义之士。

一、为理想而献身的殉道者《伯夷列传》里不肯食周粟、死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和《屈原贾生列传》里因美政理想不能实现而举身赴死的屈原都是《史记》中充满悲剧意味的殉道者。

这类人物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他们为实现某种理想或者坚持某种信念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区别于在斗争中受难的人物,这些殉道者往往是因为知道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精神追求而选择自行毁灭。

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

他们不屈服,不妥协,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展现出了特殊的人格魅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西方神话中的悲剧人物西绪福斯。

西绪福斯因狡猾机智而闻名。

诸神罚他在地府里将一块巨大的岩石从平地滚到山顶上去。

当他每次用尽全力将巨大的岩石推到山顶时,石头就会从其手中脱离,再次滚到山下。

论《史记》的悲剧色彩

论《史记》的悲剧色彩

论《史记》的悲剧色彩【摘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它的作者司马迁惨痛的遭遇、悲剧的命运使他具有浓重的悲剧心理,再加上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促使他发奋著作,以其高超的表现艺术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更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美而深深地震撼着、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悲剧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详尽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价值。

《史记》不但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同时也是一部文学著作,现已经存世两千多年了,它在史学、文学和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早已被历代的学者们所定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与前人所撰史书的不同在于创造性地使用了“纪传体”的体制,它不仅以其高超的表现艺术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更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美深深地震撼着、打动着人们的心灵。

一、《史记》存在悲剧色彩的表现《史记》全书130篇, 其中写人物的篇目就有112篇。

司马迁在这些篇目中, “其言直, 其事核, 不虚美, 不隐恶” , 以持正不阿、公正严肃、敢于求实的态度和精神, 以传神的妙笔, 平易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其中对悲剧人物的描绘尤为突出。

据统计《史记》共写了悲剧人物一百多个。

因此对《史记》悲剧人物, 尤其悲剧英雄人物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价值。

《史记》的悲剧性正是从这些悲剧英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形色色,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这些悲剧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与他们的悲剧遭遇, 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司马迁以前我国三千年历史的进程, 并展示了这一历史进程中, 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奋斗、敢于抗争、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美德。

在《史记》里,这些悲剧人物的故事非常壮悲,十分惨烈,他们都处于政治斗争的中心,站在时代潮流的漩涡中,他们的命运结局各不相同,但却都终遭困辱,不被赏识,结局悲惨,理想的翅膀于此折断,命运陷入了深深的悲剧泥潭。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

吴起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

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

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

‟于是就拜曾子为师。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

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

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浅论略论 史记 人物的悲剧性

浅论略论 史记 人物的悲剧性

浅论略论史记人物的悲剧性《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史籍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著名人物。

而这些人物中,不乏许多具有悲剧性的存在,这种悲剧性或许是由于他们的性格、环境、命运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下面我们来浅论一下《史记》中人物的悲剧性。

一、性格因素在《史记》中,许多悲剧人物的性格都有着影响其命运的因素。

比如《史记》中的曹操,其阴险狡诈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不顾亲友,甚至不惜以卖国求荣为代价,最终也在政治和家庭上都承受了沉重的失败和困顿。

还有《史记》中的项羽,他勇猛果敢,不屈不挠,但同时又情感强烈,莽撞任性,这些因素最终也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悲剧。

在相对而言,刘邦的成就胜过项羽,或许也是因为他更加深思熟虑,更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决策。

二、环境因素在《史记》中,许多人物的悲剧性也和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泰山之会上的吕布,他在场上表现出色,但求胜心切,导致在半夜里袭击曹营,自此以后,他逐渐被孤立,被各方追击、围攻,最终惨死,这也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悲剧。

若是再讲到环境影响,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司马迁本人。

他的《史记》,不仅因为其所处时代的特殊性质而写成,也在历史的波动中受到了各种考验。

最终,他在汉武帝的庇佑下,以《史记》的形式流传到了后世。

可以说,是时代和环境影响了他的悲剧命运,也同时留下了名作《史记》。

三、命运因素除去性格和环境因素,命运因素在《史记》中悲剧人物的塑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刘邦,由于他身世不好,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但这样的命运没有磨灭他的志向和才华,反而成为他后来“船到中流竟自然”的强劲推力。

而由于屠门事件,周勃被降为阶下囚,本以为自己的巨大天赋得不到伸展,但正是这段险恶的历程,暗示了他突破重围的闪光时刻,开始了他的不凡征程。

总之,《史记》汇聚了许多不平凡的人物,很多人都具备着悲剧性的特征。

但命运、性格、环境等很多因素都交汇在一起,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从《史记》人物看司马迁的悲剧情怀

从《史记》人物看司马迁的悲剧情怀

从《史记》人物看司马迁的悲剧情怀作者:刘敏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年第08期《史记》中的人物高低贵贱、人生际遇各不相同。

帝王将相、游侠刺客,无不在《史记》里再现自己的人生。

史家讲究的是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以客观立场再现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是史家的基本操守。

至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自会留给读史的人去评说。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史记》这部作品就不会融入作者的个人情感呢?从书中的有关文章看,未必如此。

古人云,言为心声,纵然是史官,司马迁恐怕也未能免俗。

一、《史记》里的悲剧人物汉代曾经与匈奴发生过多次战争,也涌现出许多抗击匈奴的英雄。

但有一个人,在汉代,也许功勋并不卓著,但司马迁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人就是李广。

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的结尾写道:“大将军谢曰:‘……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而在《李将军列传》的太史公曰部分写的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李将军之谓也。

”在《屈原列传》结尾,司马迁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赞叹、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悲剧里的个人情怀李广和屈原,一个骁勇善战,却终身未得封侯;一个才华横溢,却遭谗人间之,正道直行,却自沉汩罗而死。

司马迁在途述这两位人物的过程中,既忠实于历史,也在记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赞美、惋惜、同情、痛惜,而个中原因也是不言自明的。

司马迁才华横溢却身份卑微,仗义执言却遭奇耻大辱。

任谁面对这样的人生也不会胸中毫无波澜。

而身为朝廷命官,怎样才能让自己心中的苦痛为世人所知?借他人的人生抒写自己心中的块垒,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人非草木,不可能对于外界的打压无知无觉或者毫不在乎。

人都有尊严,池田大作说:“生命的尊严正是超等价物的一切事物的基点。

”王小波说:“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还是人价值之所在。

社会的进步落实到个人身上,其内在的动力也可能是来自于人对于自身人格的尊重。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析《史记》中项羽的悲剧性格《史记》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一部以人物为线索的纪传体通史。

太史公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

由于太史公自身不幸的遭遇,使得整部书透露着浓郁的悲剧氛围。

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除了对史实的客观叙述与评价,他更是融合自我体会对他们抱以同情和感慨。

《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塑造就是如此。

本篇题目作《项羽本纪》。

纪者,记也。

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是《史记》中以朝代的先后顺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朝代或帝王的历史。

而众所周知的是项羽并未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更加未曾称帝,至多也只是自封为西楚霸王。

太史公却作“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可见,司马迁并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更表现出一种对英雄的惋惜与敬重。

尽管项羽作为英雄是值得敬仰的,但是作为史记家的司马迁还是对项羽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羽在性格上的特点,即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结合,骁勇善战与匹夫之勇并存,仁慈长情与妇人之仁俱在等,正是这些矛盾的性格组合,造成了项羽的悲剧人生,让人们对之既敬重又扼腕。

一、英勇无畏与残暴易怒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第一句话便出口不凡,“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面对项梁的责难,他不是反省自己,而是说出要学就学“万人敌”的豪言壮语。

紧接着,在见到秦始皇游会稽之时表现出的不屑,又让人一惊,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充斥着无尽的豪气,震人心魄。

在起事之初,项羽就已经表现得相当果敢了。

斩杀太守,又击杀数十百人稳定军中,使得“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是“巨鹿之战”,被认为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整个过程用了多次复笔的手法,他诛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他破釜沉舟,“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他破秦军,诸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几个“无不”、“莫敢”就写出了项羽让人慑服的英勇无惧、勇武盖世,可以想象他在短短三年时间如何叱咤风云,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预言。

论《史记》悲剧人物群像与司马迁的悲剧观

论《史记》悲剧人物群像与司马迁的悲剧观
21 0 0年 4月
湖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u a f b iU iest f o o c ( ma ie n o il ce c s o r l e nv ri o n mis n o Hu y Ec Hu nt sa d S ca in e i S
《 史记 》 中撰 写 了众 多悲 剧性 的人 物 , 《 使 史记》 有 了浓 厚 的 悲剧 性 。司 马 迁通 过 这一 悲剧人 物 的 群像 向我 们展 现 了 具
他 的 悲剧 观 。
关键词 : 记; 史 悲剧 人 物 群像 ; 马 迁 ; 司 悲剧 观
司马 迁 的 《 记 》 我 国第 一 部 纪 传 体 通 史 , 与前 人 所 史 是 它 撰 史 书 的不 同 在 于创 造 性 地 使 用 了“ 纪传 体 ” 的体 制 , 以人 即
因 对 一位 悲剧 人 物 的 同情 而 遭 遇 到 生 理 和心 理 上 的 莫 大 摧
残, 使他 更 为 冷静 地 看待 他 所处 的时 代 , 使 他更 为 关 注具 有 也 悲剧 性结 局 的人 物 。 因此 ,史记 》 出现 了 一个 悲 剧 人物 的群 《 中
的过 程 中 , 发 现 不 论 悲 剧 的 发 展 轨迹 怎样 , 查 悲 剧 意识 , 我 考 必 定会 有 一 个 载体 , 就是 像 亚 里斯 多 德 所说 的那 样 . 是模 仿 的 行 动 ,而 这 种 行动 又 必定 不 会 离 开一 定 的 主体 ,即 活动 中的
怜 悯 的对 象 是遭 受 了不 该遭 受 之 不幸 的人 ,而恐 惧 的 产 生 是 因为遭 受不 幸者 是 和 我们 一 样 的 人 。[9 ]7 1 P
恩 格 斯 在给 拉 萨尔 有 关 其创 作 悲 剧《 金根 》 济 的看 法 的信

由真实性与艺术性论司马迁笔下的悲剧人物

由真实性与艺术性论司马迁笔下的悲剧人物

以 彰 显 。这 是 《 史记》 记 载 大 量 悲 剧 式 人 物 的重 要 原 英 雄 人 物 的 真 实 生 活 中展 现 主 体 为 实 现 自身 的人 生
因, 也 是 悲 剧式 人物 存 在 的价 值 。 《 史记》 中 悲 剧 人 物
身 上 有 价 值 的东 西 ,司 马 迁 遵 从 真 实 性 原 则 加 以 展
鲁 迅 先 生 曾说 “ 悲剧” 是 把 人 生 有 价 值 的 东 西 毁 有 因其 是 英 雄 而 夸 大 人 物 的 出 身 、 行为, 没 有 赋 予 其 灭 给 人看 。 由此 观 之 , 《 史记》 中塑 造 的 悲 剧 人 物 是 在 其 毁 灭 的过 程 中将 生 命 有 价 值 、 值 得 被 传 扬 的东 西 加 神 秘 色 彩 ,而 是 将 英 雄 人 物 作 为 平 凡 社 会 中 平 凡 个 体, 展 现其 真 实 的 身、 行为 、 结局 , 符 合 生 活逻 辑 在 价 值 而 进 行 的 斗争 ,从 而 突 显 英 雄 人 物 的悲 剧 精 神 。 如《 史记 ・ 陈涉世家》 中秦二世元年七月 , 朝 廷 征 发 贫 苦 人 民去 驻 守 渔 阳 . 九百人因天下大雨 、 道 路 不 通 停 要全部杀头。 因此 陈胜 、 吴 广 迫 于无 奈 与 重 压 发 出 “ 今 亡亦死 , 举大计亦死 , 死 即举 大 名 耳 , 王 侯 将 相 宁 有 种 乎” 的 呐喊 , 继 而起 义 。 司马 迁 描 写 陈 胜 、 吴 广 起 义 并
象 中, 才令 悲剧 人 物 更 具 深度 与凝 重感 关键词 : 司马 迁 真 实性 艺术 性 悲剧 形 象
( 2 ) 塑 造 的悲 剧 人 物 形象 符 合 生 活 逻 辑 。文 学 作

《史记》悲剧人物群像剖析

《史记》悲剧人物群像剖析

《史记》悲剧人物群像剖析作者:赵一萍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02期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众多风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基于他特殊的创作立场和先进的历史观,这些人物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悲剧色彩。

通过拜读《史记》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或骁勇善战,或信守承诺,或侠肝义胆,或心胸狭隘,或醉心于功名利禄,或沉湎于权力争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生百态,读出了世事沧桑。

本文即从悲剧人物群像出发,略加阐述,以期“述往事、思来者”。

关键词:《史记》悲剧人物群像述往事思来者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 12-02《史记》凡百三十篇,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属于传记部分,卷帙最多。

据统计,《史记》中的悲剧人物以商鞅、李广、荆轲为代表,大概有120多个。

在司马迁的笔下,这些悲剧人物的刻画鲜明传神、细致入微,他们各自弹拨着命运的琴弦,演奏出一篇篇慷慨悲凉的乐章。

一、悲剧人物群像1.锐意改革。

众人倒戈商鞅是法家重法一派的代表人物。

又因作法自毙,而结束其一生,固然历来唾骂商鞅者有之,如贾谊,“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然而客观称其功者自亦有人,如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中庶子官职并不高,却是商鞅首次受人赏识,所以此时的商鞅该是悲喜交加的。

奈何公叔座天不假年,竞一病不起,尽管那时的商鞅只是一届无名小卒,公叔座依然郑重地告诉魏惠王:“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如若不愿,则“必杀之,无令出境。

”之后又秉着先君后臣的精神,让商鞅迅速逃命。

而商鞅的回答及事后魏惠王的反应,与其所预料的分毫不差。

这种料事如神的智慧和临危不惧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史记》的悲剧人物
摘要
《史记》是一部由司马迁撰写的历史名著,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授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以生动的社会各阶层历史人物为撰写对象,尤其是悲剧人物,个性鲜明,可以说《史记》是一个悲剧故事集,其悲剧任务以屈原、李广、伍子胥等为代表。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悲剧人物极为推崇,反映了他思想中进步因素已达到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稀有高度。

本文就《史记》中悲剧人物突出的艺术特色加以探讨,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以达到更深层次了解作者的世界观和哲学观,分析司马迁的悲剧精神。

关键字:《史记》;悲剧人物;艺术特色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

作为中国文学宝库的珍品,《史记》记载了上起远古,下至西汉武帝时期各个阶层的人物,以生物活动为中心来撰写历史,这些人物有帝王与平民,成功者与失败者,英雄与小人,而最主要的则是春秋末期以来400多年间的人物。

说到《史记》,不少读者都觉得是一部悲剧的渲染,其刻画的悲剧人物形象震撼人心。

司马迁有着遭遇宫刑和下狱之祸的悲惨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具有悲剧性结局的人物,他穷其一生著作《史记》,书中悲剧人物的无不悲壮,展现了《史记》的独特魅力。

书中对悲剧人物的着力刻画,也是司马迁的悲剧观,从悲剧人物入手,深入分析其艺术形象,有助于把握司马迁的创作思想。

《史记》全书共130篇,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由人物传记构成,共计112篇,其中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名为标题,还有近20篇虽然没有以悲剧人物的名字为标题,但作品中主要任务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在这70多篇中还有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屈原贾生列传》《刺客列传》等,《史记》全书所写悲剧人物约有120多个[2]。

下面将从《史记》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写作方法、悲剧人物背后的意义展开研究。

从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来说,主要分为七类,分别是失败英雄的的悲剧、汉初异姓王的悲剧、嫡庶相争、忠臣命舛、夸者死权、贤者不遇时和义侠烈女的悲剧[3]。

第一类失败英雄的悲剧代表有《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吴太伯世家》等,这些人物都是所处时代的英雄豪杰,有着逐鹿中原的大致,而他们多因自身的某些过失而导致政治上的失败,大多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生死观。

第二类汉初异姓王的悲剧,指韩信、彭越、黥布等三个刘邦所封的异姓王在帮助刘邦消灭项羽之后,遭到了刘邦统治集团的屠戮,这些悲剧人物在楚汉之争中,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有功于汉,但热衷于西周以来过时的分封制,在出汗执政后遭到了悲惨的屠戮,有的被迫反叛,兵败身死。

第三类嫡庶相争的悲剧,其悲剧的正面人物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封建家长制的忠实维护者,悲剧人物为吃人的封建礼法的无辜牺牲者,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君臣、父子的伦理面纱,揭露了吕后之流为夺取地主阶级的主要统治权力施暴的狠毒。

第四类忠臣命舛的悲剧,这类悲剧人物多为有识之士,却多维护其封建国家,不惜牺牲自己,其爱国忠心换来的自身命运的悲惨,例如屈原、魏公子、晁错,而这些悲剧人物无罪而遭遇悲惨结局,无不讽刺了统治者的刻薄寡恩。

第五类夸者死权的悲剧,代表人物有有李斯、黄歇、主父偃等,这些悲剧人物多对匡国作出过贡献,但因对权势的过度欲望导致其毁灭,虽咎由自取,但又值得惋惜和同情。

第六类贤者不遇时的悲剧,这类悲剧有《孔子世家》、《伯夷列传》、《李将军列传》、《韩非传》等,以《孔子世家》最具代表性,因生不逢时,空有政治抱负,却无法实现。

第七类义侠烈女的悲剧,如《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这类悲剧人物以侠义精神为人敬佩。

悲剧人物刻画的方法,第一主要通过在尖锐的的矛盾中表现人物的悲壮性格。

多数悲剧人物的反抗多因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因为严酷的压迫,所以激起反抗,个人与社会力量抗争中无能无力。

如《陈涉世家》,陈涉、吴广之所以揭竿而起,因为遇雨误期要被斩首的契机,加之“天下苦秦久矣”的根本原因,一呼百应,展开农民起义。

这场因为阶级矛盾尖锐引起的农民起义取得了
成功,虽然后期陈涉因为生活腐化,脱离百姓,用人不当,致使北庄贾杀害。

司马迁歌颂了陈涉的雄心和抱负,同时惋惜其悲惨结局,总结其经验。

第二,基于真实性的悲剧人物形象分析,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出发来塑造悲剧人物形象,基于生活逻辑的悲剧人物分析[4]。

其悲剧人物的悲剧事件都是基于真实的历史,源于真实生活的叙述。

第三,采用了“互见法”,互见法是《史记》的独创。

互见法指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本传为主;或是将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重复,又使人物形象具有完整性,在人物的本传中叙写其主要特征,在其他人物传记中补充其次要经历,表现其次要特征。

例如项羽这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的事迹和性格主要在《项羽本纪》中体现的,如“鸿门宴”在《项羽本纪》中用了1500余字,故事三起三落,扣人心弦,表现了项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手段、不分忠奸的特点,而《高祖本纪》也用了100余字,简带其过程,不做细致描述,这段叙述也预示了项羽的必败悲剧。

第四个方法是通过生活细节和主要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史记》以“实录”著称,司马迁紧扣生活细节和主要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选取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件大事,又描写廷斥秦王、引车避匿等细节突出人物性格,《李将军列传》也有所体现,通过“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出击匈奴”四个主要战争雕刻李广胆识过人、屡立奇功,但因屡受冤屈而被迫自杀。

第五采取鲜明的对比凸显悲剧,迎合世俗的人往往一帆风顺,坚持理想,追求光明反而坎坷。

例如劳苦功高、骁勇善战的李广自刎收场,而平庸无为的李蔡步步高升;才智过人的苏秦被人刺死,庸碌的苏代、苏厉却得享天年。

这些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悲剧人物的悲惨。

《史记》悲剧人物表现出来的不是私欲野心和卑鄙的灵魂,而是超越个人自我的狭小天地,或为生活不合理而不平,或为民众不行痛苦,或为民众不幸而痛苦[6]。

《史记》刻画的悲剧人物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其背后的意义是反映作者的悲剧观。

司马迁笔下的悲剧人物或许不是他眼中的悲剧人物,他有着自己的理解。

作者并不以成败论英雄[5],与其说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是个悲剧倒不如说是一首悲壮的赞歌。

司马迁也为下层人士立传,也不以世俗的“好坏”传人物。

司马迁对悲剧人物的撰写不仅激起了人们对悲剧英雄的同情,更多是唤起人民为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目标而生活,有着重要的激励后人的意义。

结论:
《史记》中刻画的悲剧人物具有经久不衰、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引起众多读者心里的强烈“共鸣”。

读者们能读出悲剧人物身上坚韧的意志力与个性,还有强而有力的鼓舞。

同时,作者司马迁本身就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人物,遭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惨痛。

然而,对事业的执着精神使他并没有消沉,以屈原、西伯、孙膑等古人的事迹来勉励自己,把全身心的精力和热血倾注于《史记》当中,全力灌注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中。

他从个人的悲怨中解脱出来,忍辱并发愤著书,这就是他对待人生磨难和不幸遭遇的态度,他的精神和崇高境界在他笔下的悲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他以身作则教育了后世人,只有经历了磨难的洗礼,才能创就一番令人瞩目的事业。

笔者分析了《史记》悲剧人物作品的类型、写作方法和悲剧人物背后的意义。

当我们同情、惋惜悲剧人物的不幸的同时,应当用心去感受当他们身上坚强不屈、蓬勃向上的力量,它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乐观向上的崇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温瑞萍. 《史记》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J]. 太原大学学报,2004,01:14-16.
[3]王次梅. 《史记》传记人物悲剧论略[J]. 北方论丛,2005,05:7-8.
[4]唐芳. 司马迁《史记》的悲剧人物形象[J]. 作家,2014,10:157-158.
[5]郭宁. 论《史记》悲剧人物群像与司马迁的悲剧观[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76-77.
[6]郭宁. 《史记》中悲剧士人的形象意义[D].重庆师范大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